责任担当 【技法指导+对点专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解析 )_第1页
责任担当 【技法指导+对点专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解析 )_第2页
责任担当 【技法指导+对点专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解析 )_第3页
责任担当 【技法指导+对点专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解析 )_第4页
责任担当 【技法指导+对点专练】 九年级语文下册 单元主题阅读( 含答案解析 )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九年级下册第六单元主题阅读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咏唱。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本单元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了古人的政治、军事生活:有以弱胜强的战争实例,有恳切诚挚的进谏献言,有连类取譬的婉转讽劝,还有描写社会生活、抒发豪迈情怀的咏唱。阅读这类诗文,可以感受古人的智慧,体会他们的责任感和担当精神。学习本单元课文,要熟读成诵,并将精彩的句段摘抄下来。同时,注意回顾学过的文言文,积累常见的文言词语,理解词语古今意义的差异,提高阅读文言文的能力。本单元古今异义一、《曹刿论战》1.小大之狱古义:诉讼事件今义:监狱2.牺牲玉帛古义: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舍弃自己的生命3.又何间焉古义:参与今义:中间4.弗敢加也古义:虚夸,夸大今义:增加5.再而衰古义:第二次今义:又一次6.必以信古义:实情今义:书信7.忠之属也古义:尽力做好分内的事今义:忠诚。二、《邹忌讽齐王纳谏》1.邹忌讽齐王纳谏

古义:用委婉的语言劝告

今义:讽刺2.窥镜

古义:察看

今义:从小孔或缝隙里看3.今齐地方千里

古义:土地方圆

今义:某一区域;部位4.能面刺寡人之过者

古义:指责

今义:尖的东西进入或穿过物体5.明日徐公来

古义:第二天今义:明天6.宫妇左右莫不私王

古义:侍从

今义:方位词,左和右7.臣之妻私臣

古义:偏爱

今义:自私8.谤讥于市朝

古义:指责议论今义:诽谤嘲讽9.虽欲言,无可进者古义:即使今义:虽然三、《陈涉世家》1.等死古义:同样是死。今义:等待死亡。2.卒中往往语古义:到处,处处。今义:经常,常常。3.楚人怜之古义:爱戴。今义:可怜,怜悯,怜爱。4.固十六七古义:十分之六或七,表分数的约数。今义:表整数的约数,十六或十七。5.藉第令毋斩古义:即使,假若,表假设关系的连词。今义:常用以为凭借,假托义。6.今亡亦死古义:逃走,逃跑,逃亡。今义:死亡。7.又间令吴广古义:“暗中,暗地里”。今义:中间。8.之次所旁丛祠中古义:动词,旅行或行军在途中停留。今义:次序,次第。9.将军身被坚执锐古义:亲自,自己。今义:人,动物的躯体。10.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古义:如果今义:诚心诚意,的确,实在。11.比至陈古义:等到。今义:比较,比方。12.会天大雨古义:适逢,恰巧。今义:会议,集会等。13.会计古义:huìjì,集会计事,聚会谋划。今义:kuàijì,财会人员。14.篝火古义:指用竹笼罩的火。今义:指在野外或开阔地燃起的一堆一堆的火焰。四、《出师表》①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古义:时刻、时候。今义:秋季②诚宜开张圣听古义:扩大。今义:商店开始营业③引喻失义古义:适宜、恰当。今义:意义④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古义:痛心遗憾。今义:非常憎恨⑤由是感激古义:感动激动。今义:非常感谢⑥先帝不以臣卑鄙古义:身份低微,见识短浅。今义:品质恶劣主题阅读一、(2023秋·安徽六安·九年级校考期末)【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选自《曹刿论战》)【乙】夏后伯启与有扈①战于甘泽而不胜。六卿请复之,夏后伯启曰:“不可。吾地不浅②,吾民不寡,战而不胜,是吾德薄而教③不善也。”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④,钟鼓不修⑤,子女不饬⑥,亲亲长长,尊贤使能。期年而有扈氏服。故欲胜人者必先自胜,欲论人者必先自论,欲知人者必先自知。(节选自《吕氏春秋》)[注]①夏后伯启、有扈是古代的人名。②浅:狭,窄小。③教:教化。④张:乐器上弦。⑤修:设置。⑥饬:同“饰”,巧饰。1.解释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意思。(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

鄙:________

(2)小惠未遍

遍:________(3)亲亲长长

亲:________

(4)忠之属也

属:________2.请用“/”给下面句子断句。(断三处)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翻译下列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欲胜人者必先自胜。4.结合【甲】【乙】两段内容,说说作战要想取得胜利需要做到哪些。这些取胜的要素,对于现代国家或人生的发展有哪些启示呢?请选一个角度谈一谈。【答案】1.鄙:鄙陋,目光短浅。

遍:普遍。

亲:亲近或者是以……为亲。

2.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

3.(1)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即使)不能件件都了解清楚/明察,(但)一定要根据自己的诚心处理。(2)因此想要战胜别人的人,一定要先战胜自己。

4.示例:取得胜利需要做到:明察实情,取信于民;抓住战机,知己知彼;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启示:①对现代国家治理而言,政府要加强自身,为人民服务,才能取信于民,赢得人民的支持与拥戴;②对个人修身养性而言,人生最大的敌人是自己,要想取得成功,先要战胜自己。③对于个人而言,个人要心怀国家,对国家社会有要责任感,在国家有困难时能挺身而出贡献自己的力量。④对于个人而言做事要想取得成功,一定要做事前要分析形势,做事的过程中要把握时机,仔细观察,只有这样才能取得最终的成功。⑤做人要善于听取正确的意见,重用人才,相信人才,不妄自尊大,虚心请教。【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文言词语的翻译。(1)句意: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鄙,鄙陋,目光短浅。(2)句意: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遍,普遍。(3)句意:亲近亲属。亲,亲近或者是以……为亲。(4)句意: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属,类。2.本题考查文言文的断句。句意:于是,夏后伯启就坐卧时不垫两层席,吃饭不吃两样菜,不听音乐。“于是”表顺承,“乎”是语气助词,放在句末,“于是乎”中间不断开,在“乎”后断句。“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三个短语是主谓结构,句式一致,分别在“席”“味”后断句。故断句为:于是乎/处不重席/食不贰味/琴瑟不张3.本题考查句子的翻译。(1)狱:案件。察:清楚,明察。必:一定。情:诚心实意。(2)欲:想要。胜:战胜。者:……的人。4.本题考查对内容深度理解感悟。第一问:结合甲文“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可知,在政治上要明察实情,取信于民;结合“彼竭我盈,故克之”可知,在军事上抓住战机,知己知彼;结合乙文“欲胜人者必先自胜”可知,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第二问:从现代国家或人生的发展选一个角度谈启示,开放性题,言之成理即可。示例:对于现代国家而言,政府要以百姓利益为重,取信于民,要有“以人为本“的民本思想,老百姓才会顺从支持你。示例:对于个人而言,要知己知彼,才能百战不殆;要想战胜别人,首先要战胜自己。战胜自己比战胜别人更加困难。每个人都有“自我肯定”的本能,发现自己的缺点并改正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如果谁能做到这一点,将无往而不胜。【点睛】参考译文;【甲】

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乙】

夏后伯启与有扈氏在甘泽作战却没有取胜。大臣们请求再次出兵攻打,夏后伯启说:“不可以。我的国土不小,我的百姓不少,作战却不能取得胜利,这是(因为)我德行浅薄,教化不好啊。”于是,夏后伯启就坐卧时不垫两层席,吃饭不吃两样菜,不听音乐,不设置钟楼,自己的子女不穿带有装饰性的衣服,亲近亲属,尊重长辈,尊敬任用有贤能的人。一年以后有扈氏归顺了。

因此,要战胜别人,就必须首先战胜自己;要批评别人,就必须首先要批评自己;要了解别人,就必须首先要了解自己。二、(2022秋·辽宁沈阳·九年级统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夏,楚子使屈完①如②师。师退,次③于召陵④。齐侯陈诸侯之师,与屈完乘而观之。齐侯曰:“岂不穀⑤是为?先君之好是继,与不穀同好,如何?”对曰:“君惠⑥徼⑦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齐侯曰:“以此众⑧战,谁能御之!以此攻城,何城不克!”对曰:“君若以德绥⑨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⑩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屈完及诸侯盟⑪。(节选自《左传·齐桓公伐楚盟屈完》)【注释】①屈完:楚国大夫。②如:和,跟。③次:军队临时驻扎。④召(shào)陵:楚国地名,在今河南郾城东。⑤不榖(gǔ):不善,诸侯自己的谦称。⑥惠:恩惠,这里作表示敬意的词。⑦徼(yāo):求,求取。⑧众:指诸侯的军队。⑨绥(suí):安抚。⑩方城:古山名,在今河南省叶县南、方城县东北,西连伏牛山脉。春秋时楚国所筑方城经此山东麓。⑪盟:订立盟约。5.下面句子中加点词意思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师退,次于召陵

是进亦忧,退亦忧(《岳阳楼记》)B.齐侯陈诸侯之师

杂然而前陈者(《醉翁亭记》)C.与不榖同好,如何

呼尔而与之(《鱼我所欲也》)D.以此攻城,何城不克

彼竭我盈,故克之(《曹刿论战》)6.请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1)以此众战,谁能御之!(2)君若以力,楚因方城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7.请用“/”为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奔收寡君寡君之思也8.请结合【甲】【乙】两段选文的内容,谈谈鲁庄王和屈完各自都有什么功劳?【答案】5.D

6.(1)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2)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

7.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

8.鲁庄公:能任用曹刿这样的人才,用人不疑;知人善任、虚心听取曹刿的意见。屈完:沉着冷静、不卑不亢,不为齐王的威武所吓倒;有勇有谋,以柔中带刚的外交辞令给齐王讲道理,最终使诸侯国和楚国签订盟约,避免了战乱。(结合选文内容,意近即可)【解析】5.本题考查一词多义。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结合句意来推断词语意思。A.不同,后撤/不在朝廷做官;B.不同,摆开阵势/摆放;C.不同,介词,同,跟/动词,给予;D.相同,都是“战胜”;故选D。6.本题考查翻译文言语句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重点实词必须翻译到位。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1)句中的“以(凭借)、战(作战)、御(抵挡,抵御)”几个词是重点词语。(2)句中的“若(如果)、以(用)、以为(把……作为)、虽众(虽然众多)”几个词是重点词语。7.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语句“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的意思是: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据此断句为:君惠徼福于敝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8.本题考查内容理解和概括。【甲】文中鲁庄公作为君主能认识到取信于民的重要性,在和齐国交战过程中,能放弃自己的主张,而任由曹刿来发号施令并取得战争的胜利,说明他从善如流、知人善任的特点。从【乙】文“君惠微福于敞邑之社稷,辱收寡君,寡君之愿也”“君若以德绥诸侯,谁敢不服?君若以力,楚国方城曾以为城,汉水以为池;虽众,无所用之”可以看出,屈完面对志得意满的齐桓公不卑不亢,据理力争,维护了国家的尊严;表现出其智勇双全,最终与诸侯订立盟约,出色地完成了出使的任务,避免了战乱的发生。【点睛】参考译文:【甲】鲁庄公十年的春天,齐国军队攻打鲁国。鲁庄公将要迎战。曹刿请求鲁庄公接见自己。他的同乡说:“打仗的事当权者自会谋划,你又何必参与呢?”曹刿说:“当权者目光短浅,不能深谋远虑。”于是入朝去见鲁庄公。曹刿问:“您凭借什么作战?”鲁庄公说:“衣食这一类安身的东西,不敢独自享有,一定把它分给别人。”曹刿回答说:“这些小恩惠不能遍及百姓,百姓是不会听从您的。”鲁庄公说:“祭祀神灵的牛、羊、玉帛之类的用品,我(从来)不敢虚报数目,一定按照承诺的去做。”曹刿说:“这只是小信用,未能让神灵信服,神是不会保佑你的。”鲁庄公说:“大大小小的案件,虽然不能件件都了解得清楚,但一定要处理得合情合理。”曹刿回答说:“这才是尽了本职一类的事,可以凭借这个条件打一仗。如果作战,请允许我跟随您一同去。”鲁庄公和他共坐一辆战车,在长勺和齐军作战。鲁庄公将要下令击鼓进军。曹刿说:“现在不行。”等到齐军三次击鼓之后。曹刿说:“可以击鼓进军了。”齐军溃败。鲁庄公又要下令驾车马追逐齐军。曹刿说:“还不行。”说完就向下看,查看齐军车轮碾出的痕迹,又登上战车,扶着轼远望齐军的队形,这才说:“可以追击了。”于是追击齐军。战胜齐军后,鲁庄公问他这样做的原因。曹刿回答说:“作战,是靠敢作敢为毫不畏惧的气概。第一次击鼓能够振作士气。第二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开始低落了,第三次击鼓士兵们的士气就耗尽了。他们的士气已经消失而我军的士气正盛,所以才战胜了他们。像齐国这样的大国,他们的情况是难以推测的,怕他们设下埋伏。我看他们车轮碾过的痕迹散乱,望见他们的旗子倒下了,所以决定追击他们。”【乙】这年夏天,楚成王派使臣屈完到齐军中去交涉,齐军后撤,临时驻扎在召陵。齐桓公让诸侯国的军队摆开阵势,与屈完同乘一辆战车观看军容。齐桓公说:“诸侯们难道是为我而来吗?他们不过是为了继承我们先君的友好关系罢了。你们也同我们建立友好关系,怎么样?”屈完回答说:“承蒙您惠临敝国并为我们的国家求福,忍辱接纳我们国君,这正是我们国君的心愿。”齐桓公说:“我率领这些诸侯军队作战,谁能够抵挡他们?我让这些军队攻打城池,什么样的城攻不下?”屈完回答说:“如果您用仁德来安抚诸侯,哪个敢不顺服?如果您用武力的话,那么楚国就把方城山当作城墙,把汉水当作护城河,您的兵马虽然众多,恐怕也没有用处!”后来,屈完代表楚国与诸侯国订立了盟约。三、(2023秋·辽宁沈阳·九年级沈阳市第七中学校考期末)阅读选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太祖视事东阁,天热甚,汗湿衣,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参军宋思颜曰:“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太祖喜曰:“此言甚善。他人能言,或惟及于目前,而不能及于久远,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乃赐之币。(节选自《故典纪闻》)9.下列句中加点词意义或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左右更衣以进

咨臣以当世之事(《出师表》)B.或惟及于目前

所恶有甚于死者(《鱼我所欲》)C.乃赐之币

乃下令(《邹忌讽齐王纳谏》)D.臣恐今日如此

县官日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10.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左右更衣以进,皆经浣濯者(2)或能及于已然,而不能及于将然。11.请用“/”给选文中画横线句子断句,断两处。12.请用原文回答【甲】文中的邹忌和【乙】文中宋思颜分别针对什么来劝谏君王的。邹忌针对齐王“”(文中语句)的状况劝说齐王要;宋思颜针对朱元璋“”做法,敢于说出忠言“”。(除第二个空外其余都用文中语句回答)【答案】9.C

10.(1)侍从进来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洗衣服的人那儿(洗过之后继续穿)。(2)或者能够忧虑到已经发生的,却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或译为“或者对于已经发生的(或已经这样的)能够想到,对于没发生的(或没有这样的)却不能想到”

11.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

12.王之蔽甚矣

广开言路虚心纳谏

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

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解析】9.本题考查文言字词解释。A.表目的,来/介词,用;B.到/比;C都译为“于是”;D.现在/每天;故选C。1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关键词的正确解释。(1)注意“左右(侍从)、更衣(换衣服)、皆(都)、浣濯者(洗衣服的人那儿)”等词的解释;(2)注意“或(或者)、及于(考虑到)、已然(已经发生的事)、而(表转折,却)”等词的解释。11.本题考查句子断句,根据意思、结构、句式等判断。句意是: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而”表转折,前面停顿一下,“能行于前”与“不能行于后”句式一致,故“后”后面停一下。故停顿为:今思颜见我能行于前/而虑我不能行于后/信能尽忠于我也。12.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理解。甲文邹忌与徐公比美,不因妻、妾、客的赞美而自喜,而是从中悟出直言不易的道理,以自己类比齐王治国,知道他“王之蔽甚矣”,结合邹忌的言论“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可知他劝谏齐王要广开言路、虚心纳谏;乙文结合宋思言的话“主公躬行节俭,真可示法子孙。臣恐今日如此,而后或不然,愿始终如此”可知朱元璋自己躬行节俭,但他担心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朱元璋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据此可概括作答。【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确实知道自己不如徐公美丽。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国内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说得真好。”于是下了一道命令:“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可得上等奖赏;能够上书劝谏我的,得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能传到我耳朵里的,得下等奖赏。”政令刚一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热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进谏;一年以后,即使想进言,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国、赵国、韩国、魏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来朝见(齐王)。这就是身居朝廷,不必用兵就战胜了敌国。【乙】太祖(明帝朱元)在东阁办公,天气很热,汗水湿透衣服,侍从进来给太祖换衣服,换下来的衣服都送到浣洗衣服的人(洗过之后继续穿)。参军宋思颜看见了说:“主公亲自厉行节俭,真是以身作则,告示大家,老臣担心您只是今天这么做,以后可能不会这么做,希望您能够坚持一直这么做。”太祖听后非常高兴:“你说的太好了。别人也可能会说,但可能只会考虑眼前,而不能考虑到长远或者只是忧虑到已经发生的,而不能忧虑到将来要发生的。今天思颜看见我现在能这么做,而顾虑我之后不能继续这么做,我相信你一定能够效忠于我。”于是赏赐金币给宋思颜。四、(2022·山东菏泽·统考三模)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甲】于是入朝见威王,曰:“臣诚知不如徐公美。臣之妻私臣,臣之妾畏臣,臣之客欲有求于臣,皆以美于徐公。今齐地方千里,百二十城,宫妇左右莫不私王,朝廷之臣莫不畏王,四境之内莫不有求于王:由此观之,王之蔽甚矣。”王曰:“善。”乃下令:“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上书谏寡人者,受中赏;能谤讥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令初下,群臣进谏,门庭若市;数月之后,时时而间进;期年之后,虽欲言,无可进者。燕、赵、韩、魏闻之,皆朝于齐。此所谓战胜于朝廷。(节选自《邹忌讽齐王纳谏》)【乙】齐威王召阿①大夫,语之曰:“自子守阿,誉言日至。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②,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③,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是日,烹④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⑤,务尽其情,齐国大治,强于天下。(节选自《资治通鉴·周纪一》)【注释】①阿:古地名。②辟:开垦。③鄄juàn:古地名。④烹:煮。古代的一种酷刑。⑤饰诈:掩饰,欺诈。13.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今齐地方千里

方:地区,地域B.王之蔽甚矣

蔽:受蒙蔽C.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

尝:曾经D.务尽其情

务:致力,尽力14.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皆以美于徐公

不以千里称也B.臣之妻私臣

语之曰C.自子守阿

自非亭午夜分D.此所谓战胜于朝廷

强于天下15.下列各项中与“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句式相同的一项是(

)A.齐国大治,强于天下 B.王之蔽甚矣C.城北徐公,齐国之美丽者也。 D.旦日,客从外来,与坐谈16.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①群臣吏民能面刺寡人之过者,受上赏。②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17.根据两语段的内容,分条概括齐国能够“战胜于朝廷”“强于天下”的原因。【答案】13.A

14.D

15.C

16.①所有的大臣、官吏、百姓能够当面指责我的过错,受到上等奖赏。②这是你用重金来买通侍奉我左右近臣来替你说好话啊!

17.①有善于进谏的谋臣;②齐威王虚心纳谏;③齐威王不偏听,重实情;④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解析】13.考查词语解释。A.句意: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方,方圆。故选A。14.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认为\介词,凭借;B.助词,的\代词,他;C.介词,从\副词,如果;D.介词,在\介词,在;故选D。15.考查文言句式。“吾妻之美我者,私我也”是判断句。A.倒装句,正确语序为:齐国大治,于天下强;B.被动句,“蔽”指受蒙蔽,表示被动;C.判断句;D.省略句,“与坐谈”应为“与之坐谈”;故选C。16.本题考查文言翻译。要求:完整,流畅,准确。注意:(1)面刺,当面指出。之,的。过,过错。(2)是,这。厚币,重金。事,侍奉。左右,身边的人。以,来。17.考查对文本内容的理解。根据甲文中邹忌用委婉劝谏,类比说理的方式劝说齐威王可知,有关于进谏的臣子。根据甲文中齐威王接爱了邹忌的意见,广开言路可知,齐威王虚心纳谏。根据乙文中的“吾使人视阿,田野不辟,人民贫馁。昔日赵攻鄄,子不救;卫取薛陵,子不知;是子厚币事吾左右以求誉也”可知,齐威王不偏听偏信,重实情。根据乙文中的“烹阿大夫及左右尝誉者。于是群臣耸惧,莫敢饰诈”可知,齐威王对“饰诈”者惩治有力。【点睛】参考译文:【甲】于是邹忌上朝拜见齐威王,说:“我知道自己确实比不上徐公美。可是我的妻子偏爱我,我的妾害怕我,我的客人有事想要求助于我,所以他们都认为我比徐公美。如今齐国有方圆千里的疆土,一百二十座城池。宫中的姬妾及身边的近臣,没有一个不偏爱大王的,朝中的大臣没有一个不惧怕大王的,全国的百姓没有不对大王有所求的。由此看来,大王您受到的蒙蔽太严重了!”齐威王说:“你说的很好!”于是就下了命令:“大小的官吏,大臣和百姓们,能够当面批评我的过错的人,给予上等奖赏;上书直言规劝我的人,给予中等奖赏;能够在众人集聚的公共场所指责议论我的过失,并传到我耳朵里的人,给予下等奖赏。”命令刚下达,许多大臣都来进献谏言,宫门和庭院像集市一样喧闹;几个月以后,还不时地有人偶尔进谏;满一年以后,即使有人想进谏,也没有什么可说的了。燕、赵、韩、魏等国听说了这件事,都到齐国朝拜齐威王。这就是所说的在朝廷之中不战自胜。【乙】齐威王又召见阿地大夫,对他说:“自从你到阿地镇守,每天都有称赞你的好话传来。但我派人前去察看阿地,只见田地荒芜,百姓贫困饥饿。当初赵国攻打鄄地,你不救;卫国夺取薛陵,你不知道;于是我知道你用重金来买通我的左右近臣以求替你说好话!”当天,齐威王下令烹死阿地大夫及替他说好话的左右近臣。于是臣僚们毛骨耸然,不敢再弄虚假,都尽力做实事,齐国因此大治,成为天下最强盛的国家。五、(2022·广西贵港·统考三模)【甲】陈胜者,阳城人也,字涉。吴广者,阳夏人也,字叔。陈涉少时,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节选《陈涉世家》)【乙】项籍字羽,下相人也。家世楚将,封于项,故姓项氏。籍少时,学书不成,去;学剑又不成,去。梁①怒之。籍曰:“书足记姓名而已。剑一人敌,不足学,学万人敌耳。”于是梁奇其意,乃教以兵法。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梁尝杀人,与籍避仇吴中。吴中贤士大夫皆出梁下。每有大徭役及丧,梁常主办,阴②以兵法部勒宾客子弟,以知其能。秦始皇帝东游会稽,渡浙江,梁与籍观。籍曰:“彼可取而代也。”梁掩其口,曰:“无妄言,族矣!”梁以此奇籍。籍长八尺二寸,力扛鼎,才气过人。吴中子弟皆惮籍。[注]①梁:项梁,项羽的叔父。②阴:暗中。(选自《汉书》有删改)18.下列语句中的“之”与“辍耕之垄上”中“之”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祗辱于奴隶人之手(《马说》 B.忘路之远近(《桃花源记》)C.何陋之有(《陋室铭》) 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陈涉世家》)19.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若为佣耕,何富贵也

不知口体之奉不若人也(<送东阳马生序>)B.陈胜、吴广喜,念鬼

念无与为乐者(<记承天寺夜游>)C.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

书足记姓名而已D.梁以此奇籍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1)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2)籍大喜,略知其意,又不肯竟。21.[甲]文选材有详有略,哪些内容是详写,哪些内容是略写,这样写有何好处?22.请概括出陈胜和项羽身上都具备的与众不同之处。【答案】18.D

19.B

20.(1)正碰上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了期限。(2)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

21.详写起义的准备,特别是陈胜的谋划,略写陈胜少时与人佣耕的经历,这样有详有略地写来,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

22.有胆有才,抱负远大。【解析】18.本题考查文言虚词“之”的用法。“辍耕之垄上”中“之”是动词,意思是:去,到。A.句意为:也只辱没仆役马夫手里。之:结构助词,的。B.句意为:忘了道路远近。之:助词,用在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不译。C.句意为:有什么简陋的呢?之:助词,宾语前置的标志。D.句意为:又暗地里派吴广潜藏在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之:动词,去,到。故选D。19.本题考查文言词语理解。A.你/比得上;B.都是“考虑”的意思;C.名词,字条/名词作动词,读书;D.形容词作意动用法,以……为奇/零数,余数。故选B。20.本题考查句子翻译。注意重点字词:(1)会,正碰上;度,估计,推测;失期,误了期限。(2)大喜,非常高兴;略知,刚刚懂得;竟,完,彻底。21.本题考查写作手法。解答此题,需通读文段,找出详写内容,文段对起义的准备,特别是陈胜的谋划进行了细致描写,属于详写;对陈胜少时与人佣耕的经历只是简单介绍,属于略写。材料详略是依照中心表达需要来安排,本文目的是突出了陈胜的非凡才略,所以对起义准备及谋划过程进行细致描写。22.本题考查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分析能力。解答此题,要认真阅读文段,根据文中叙述的事件及人物语言来把握人物特点。结合【甲】文“尝与人佣耕,辍耕之垄上,怅恨久之,曰:‘苟富贵,无相忘。’佣者笑而应曰:‘若为佣耕,何富贵也?’陈涉太息曰:‘嗟乎!燕雀安知鸿鹄之志哉!’”、【乙】文“籍曰:‘彼可取而代也’”等内容可知,陈胜少年佣耕的表现及项籍的话可见他们都有远大抱负。从陈胜谋划起义和项籍说的话“彼可取而代也”和“及吴中子弟皆惮籍”等内容可见,他们都是有胆识有才略的人。【点睛】参考译文:【甲】陈胜,是阳城人,字涉。吴广,是阳夏人,字叔。陈涉年轻时,曾同别人一起被雇佣给人耕地,(一天他)停止耕作走到田埂高地上休息,因失望而叹息了许久,说:“如果有谁富贵了,不要忘记大家呀。”一起耕作的同伴笑着回答说:“你一个受雇耕作的人,哪来的富贵呢?”陈涉长叹一声说:“唉,燕雀怎么能知道鸿鹄的志向呢?”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民调派去驻守渔阳,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戍守队伍的小头目。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即使现在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么?”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和项燕的队伍,号召天下百姓反秦,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就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上“陈胜王”(三个字),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乙】项籍字羽,是下相人。项氏世世代代做楚国的大将,被封在项地,所以姓项。项籍小的时候曾学习写字识字,没有学成就不学了;又学习剑术,也没有学成。项梁对他很生气。项籍却说:“写字,能够用来记姓名就行了;剑术,也只能敌一个人,不值得学。我要学习能敌万人的本事。”于是项梁就教项籍兵法,项籍非常高兴,可是刚刚懂得了一点儿兵法的大意,又不肯学到底了。项梁曾经杀过人,为了躲避仇人,他和项籍一起逃到吴中郡。吴中郡有才能的士大夫,本事都比不上项梁。每当吴中郡有大规模的徭役或大的丧葬事宜时,项梁经常做主办人,并暗中用兵法部署组织宾客和青年,借此来了解他们的才能。秦始皇游览会稽郡渡浙江时,项梁和项籍一块儿去观看。项籍说:“那个人,我可以取代他!”项梁急忙捂住他的嘴,说:“不要胡说,要满门抄斩的!”但项梁却因此而感到项籍很不一般。项籍身高八尺有余,力大能举鼎,才气超过常人,即使是吴中当地的年轻人也都很惧怕他了。六、(2022·陕西宝鸡·统考二模)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甲】二世元年七月,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陈胜、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会天大雨,道不通,度已失期。失期,法皆斩。陈胜、吴广乃谋曰:“今亡亦死,举大计亦死;等死,死国可乎?”陈胜曰:“天下苦秦久矣。吾闻二世少子也,不当立,当立者乃公子扶苏。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今或闻无罪,二世杀之。百姓多闻其贤,未知其死也。项燕为楚将,数有功,爱士卒,楚人怜之。或以为死,或以为亡。今诚以吾众诈自称公子扶苏、项燕,为天下唱,宜多应者。”吴广以为然。乃行卜。卜者知其指意,曰:“足下事皆成,有功。然足下卜之鬼乎?”陈胜、吴广喜,念鬼,曰:“此教我先威众耳。”乃丹书帛曰“陈胜王”,置人所罾鱼腹中。卒买鱼烹食,得鱼腹中书,固以怪之矣。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夜篝火,狐鸣呼曰“大楚兴,陈胜王。”卒皆夜惊恐。旦日,卒中往往语,皆指目陈胜。(《陈涉世家》【乙】七月,戍卒陈胜等反故荆地,为“张楚”。胜自立为楚王,居陈,遣诸将徇地。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谒①者使东方来,以反者闻二世。二世怒,下吏。后使者至,上问,对曰:“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上悦。二年冬,陈涉所遣周章等将西至戏②,兵数十万。二世大惊,与群臣谋曰:“奈何?”少府章邯曰:“盗已至,众强,今发近县不及矣。骊山徒多,请赦之,授兵以击之。世乃大赦天下。(《史记·秦始皇本纪》)①谒:掌管进见的近侍。②戏:古地名。23.解释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含义。(1)陈胜、吴广皆次当行______________

(2)为天下唱______________(3)以反者闻二世______________

(4)授兵以击之______________24.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为坛而盟

名为伐秦B.扶苏以数谏故

徒以有先生也C.当立者乃公子扶苏

二世乃大赦天下D.又间令吴广之次所旁丛祠中

请赦之25.用现代汉语翻译文中画横线的句子。(1)发闾左適戍渔阳,九百人屯大泽乡。(2)群盗,郡守尉方逐捕,今尽得,不足忧。26.【甲】文中陈胜对响应起义的人预测为“宜多应者”,请写出【乙】文中能够验证这一预言正确的语句。【答案】23.编次

同“倡”,倡导,发起

使……听到

兵器

24.B

25.(1)征发贫苦的人去戍守渔阳,九百人屯驻在大泽乡。(2)那不过是一群盗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全部抓获了,不值得担心。

26.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解析】23.本题考查重点词语在文中的含义。词语解释时要注意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用法,如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类活用、通假字等现象。(1)句意: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次:编次。(2)句意:作为天下首发。唱:同“倡”,倡导,发起。(3)句意:把山东造反的情况报告了二世。闻:使……听到。(4)句意:给他们武器去抗击敌人。兵:兵器。24.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意义和用法。A.动词,做/动词,表判断,相当于“是”;B.介词,都是“因为”的意思;C.副词,是/副词,于是,就;D.助词,放在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代词,指郦山徒役;故选B。25.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语句要抓住句子中的关键词汇,做到译句文从字顺,符合现代汉语语法规范。注意重点词的解释:(1)发,征发;適,同“谪”;戍,驻守;屯,驻扎。(2)方,正在;尽,全部;不足,不值得;忧,担心。26.本题考查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宜多应者”意思是响应的人应该会很多。从【乙】文中的“山东郡县少年苦秦吏,皆杀其守尉令丞反,以应陈涉,相立为侯王,合从西乡,名为伐秦,不可胜数也(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山东各郡县,年轻人因为受尽秦朝官吏之苦,都杀掉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起来造反,以响应陈胜,并在各地相继拥立侯王,取合起来向西进攻,旗号都是讨伐秦朝,人数多得数也数不清)”能够验证这一语言。【点睛】参考译文:【甲】秦二世元年七月,朝廷征发贫苦人民去驻守渔阳,九百人驻扎在大泽乡。陈胜、吴广都被编入谪戍的队伍里面,担任屯长。恰巧遇到天下大雨,道路不通,估计已经误期。误了期限。按(秦朝的)法律都应当斩首。陈胜、吴广于是商量说:“现在即使逃跑(被抓回来)也是死,发动起义也是死,同样是死,为国事而死可以吗?”陈胜说:“天下百姓受秦朝统治、逼迫已经很久了。我听说秦二世是始皇帝的小儿子,不应立为皇帝,应立的是公子扶苏。扶苏因为屡次劝谏的缘故,皇上派(他)在外面带兵。现在有人听说他没什么罪,秦二世却杀了他。老百姓大都听说他很贤明,而不知道他死了。项燕是楚国的将领,曾多次立下战功,又爱护士兵,楚国人都很爱戴他。有人认为他死了,有人认为他逃跑了。现在如果把我们的人假称是公子扶苏项燕的队伍,作为天下首发,应当会有很多响应的人。”吴广认为他讲得对。于是二人就去占卜(来预测吉凶)。占卜的人了解了他们的意图,说:“你们的大事都能成功,可以建立功业,然而你们把事情向鬼神卜问过吗?”陈胜、吴广很高兴,考虑卜鬼的事情,说:“这是教我们利用鬼神来威服众人罢了。”于是就用丹砂在绸子上写下:陈胜为王。”放在别人所捕的鱼的肚子里。士兵们买鱼回来烹食,发现鱼肚子里面的帛书,本来已经对这事感到奇怪了。陈胜又暗地里派吴广到驻地旁边丛林里的神庙中,在夜间提着灯笼,作狐狸嗥叫的凄厉的声音大喊:“大楚将兴,陈胜为王。”士兵们整夜惊恐不安。第二天,士兵们中间议论纷纷,只是指指点点,互相以目示意看着陈胜。【乙】七月,戌卒陈胜等在原生楚国之地造反,国号为“张楚”取张大楚国之意。陈胜自立为楚王,住在陈县,派遣将领们夺取土地。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山东各郡县,年轻人因为受尽秦朝官吏之苦,都杀掉了他们的郡守、郡尉、县令、县丞,起来造反,以响应陈胜,并在各地相继拥立侯王,取合起来向西进攻,旗号都是讨伐秦朝,人数多得数也数不清。掌管传达通报的谒者出使山东回来,把山东造反的情况报告了二世。二世很生气,就把谒者下交给主管官吏去处理。后边的使者回来,皇上问他,他回答说:“那不过是一群盗匪,郡守、郡尉正在追捕,现在全部抓获了,不值得担心。”皇上高兴了。二年(公元前208)冬天,陈胜派遣的周章等将领向西到达戏水,兵力有几十万。二世大为吃惊,跟群臣商议说:“怎么办?”少府章邯说:“盗匪已经来了,人数多势力强,现在征发附近各县的军队是来不及了。郦山徒役很多,请赦免他们,授予他们兵器去迎击起义军。”于是二世大赦天下。七、(2021·辽宁盘锦·统考二模)阅读下面两段文言文,然后完成下面小题。【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出师表》节选)【乙】高祖①曰:“吾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②等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③地所降④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⑤同利也。项羽妒贤嫉能,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此所以失天下也。”高祖曰:“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⑥;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⑦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此其所以为我擒也。”(《史记·高祖本纪》节选,有删改)【注释】①高祖:指汉高祖刘邦。②高起:高祖臣子。③略:攻占。④降:投降。⑤天下:这里指刘邦的部属。⑥子房:西汉名将张良。⑦连:率领。27.选出下列加点字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

)A.先帝称之曰能

吾能用之B.愚以为宫中之事

所降下者因以予之C.是以众议举宠为督

此其所以为我擒也D.试用于昔日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能用28.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2)战胜而不予人功,得地而不予人利。29.请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断两处)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30.选出下列对甲乙两文的理解有误的一项(

)A.甲文中诸葛亮向刘禅举荐贤臣分别管理“宫中”“营中”之事,两个“必能”突出了人才的重要作用。B.乙文中高祖与功臣论得天下,“吾能用之”中的“能用”二字,揭示了高祖取得成功的根本原因。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要求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显得义正辞严。D.乙文中将项羽失败和高祖取胜作了对比,突出高祖爱护人才、重用人才。31.诸葛亮和高祖在用人方面,有何相同和不同之处?【答案】27.D

28.①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②(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

29.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

30.C

31.同:他们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异:诸葛亮强调了德的重要性。【解析】27.本题考查一词多义。A.动词,能干、有才能/动词,能够;B.结构助词,的/代词,指他们;C.动词,做、担任/介词,被;D.都是动词,任用。故选D。28.本题考查文言句子的翻译。翻译文言句子时要做到:字字落实,一一对应,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解答时要先根据语境把握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找出关键实词、虚词,尤其要注意一词多义、古今异义词、通假字等特殊的文言现象,查看有无特殊句式。重点词语有:(1)是以:因此;简拔:选拔;遗:给予;(2)战胜:打了胜仗;予:给;功:功劳;得地:攻占了土地;利:好处。29.本题考查文言句断句。解答此类问题,首先要明确句意,然后根据句意和语法等进行分析。本句意思: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他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此句的主语是“陛下”,主要陈述了三个方面内容:一是陛下“使人攻城略地”;二是陛下“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三是陛下“与天下同利也”。故本句可断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所降下者因以予之/与天下同利也。30.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C.甲文中诸葛亮两次提到“先帝”是希望刘禅谨记先帝遗志,谨遵先帝安排,言辞恳切。C项中“要求”和“义正辞严”的说法是错误的,既不符合文意,也不符合诸葛亮的臣子身份。故选C。31.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与分析。从甲文中“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及乙文中“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军,战必胜,吾不如韩信。此三杰,吾能用之”等句子,可以看出他们两个人都能重视人才,且知人善任,用人所长。根据甲文中“此皆良实,志虑忠纯”及“性行淑均”可以看出诸葛亮还强调了德的重要性。【点睛】参考译文:【甲】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人,都是善良诚实、心志忠贞纯洁的人,他们的志向和心思忠诚无二。因此先帝才选拔他们留下来辅佐陛下您。我认为宫中之事,无论事情大小,都拿来跟他商讨,这样以后再去实施,一定能够弥补缺点和疏漏之处。得到更多的好处。将军向宠,性格和品行善良公正,精通军事,从前任用时,先帝称赞他很有才能,因此众人商议推举他做中部督。我认为禁军营中的事,都拿来跟他商讨,就一定能使军队团结一心,不同才能的人各得其所。【乙】高祖说:“我之所以能取得天下,是因为什么呢?项羽之所以失去天下,又是因为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傲慢而且好侮辱别人;项羽仁厚而且爱护别人。(可是)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所攻下和降服的地方就分封给他们,跟天下人同享利益。而项羽却妒贤嫉能,有功的就忌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他们)打了胜仗却不给他们功劳,攻占了土地却不给他们好处,这就是他失去天下的原因。”高祖说:“你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如果说运筹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子房;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粮饷,保证运粮道路不被阻断,我比不上萧何;统率百万大军,战则必胜,攻则必取,我比不上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的俊杰,我却能够使用他们,这就是我能够取得天下的原因所在。项羽虽然有一位范增却不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八、(2022·山东济宁·统考二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