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传染病学总论_第1页
第一讲传染病学总论_第2页
第一讲传染病学总论_第3页
第一讲传染病学总论_第4页
第一讲传染病学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讲传染病学总论第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

定义:病原微生物(病毒,立克次氏体,细菌,螺旋体等)和寄生虫(原虫和蠕虫)感染人体后产生的有传染性,在一定条件下可造成流行的疾病。感染性染病

定义:指由病原体感染所致的疾病,包括传染病和非传染性感染性疾病。第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

(communicabledisease)

传染病和寄生虫病都属于感染性疾病感染性疾病中有传染性者才称为传染病infectiousdiseasecommunicabledisease第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学(Lemology)

传染病学属于临床医学的一个学科,

其重点在于研究疾病的发病机制,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兼顾流行病学和预防措施的研究,促进患者康复,减低或消除传染性,控制其在人群中流行,以求达到防治结合的目的。目的:掌握传染病的基本规律和与传染病作斗争的方法,防治结合消灭传染病。传染病学研究各种传染病在人体内发生、发展、传播、诊断、治疗和预防规律的学科。第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时间地点瘟疫影响429BC雅典天花近1/2人口死亡165-180罗马鼠疫?1/4人口死亡211-266罗马鼠疫?罗马帝国衰落6世纪拜占庭鼠疫人口减少1/412-13世纪欧洲麻风流行于欧洲各国14世纪欧洲鼠疫死亡2000万人,人口减少约1/415世纪末欧洲梅毒法意战争中法国军队因梅毒败北15世纪末美洲天花、鼠疫、流感90%以上土著印加死亡17-18世纪欧洲天花1.5亿人死亡19-20世纪中亚、欧、美洲霍乱病死率达50-70%19末-20世纪30年代亚、欧、美60多个国家鼠疫1000万人以上死亡1918年亚、欧、美和非洲流感2500万人死亡人类历史上最严重的瘟疫第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疯牛病主发国在英国。据估计死亡人数以每年30%左右的速度逐年上升,迄今为止死于此疫的人数为69人。波及至法国、爱尔兰、加拿大、丹麦、葡萄牙、瑞士、阿曼、德国,波兰、捷克、匈牙利、斯洛伐克、阿尔巴尼亚、爱沙尼亚、立陶宛和塞浦路斯等。据美国有线新闻网估计,疯牛病事件将给美国造成了至少数十亿美元的经济损失。

第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基于这种认识,自70年代以来,许多国家逐渐放松了对传染病的预防和控制.20世纪的前半期称之为公共卫生的“黄金时代”,随社会经济发展,生物科学技术进步和对传染病的有效控制,本世纪50年代以来出现了人类健康的转变(healthtransmission)的迹象,全球范围平均期望寿命大幅度提高,疾病谱和死亡谱从传染病向以慢性非传染病为主的方向转变所以,有学者认为传染病不再是威胁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第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好景不长,警钟再鸣

1981年以后AIDS的出现及流行,极大地动摇了人们对征服传染病的乐观信念。一些闻所未闻的病原生物不断引起新的传染病的暴发和流行 伯氏疏螺旋体引起的莱姆病(1982年) 大肠杆菌O157:H7引起的出血性肠炎(1982年) 戊型肝炎病毒引起的戊型肝炎(1988年) 霍乱弧菌O139引起的霍乱(1992年) 朊毒体引起的新型克雅病(1996年) 尼帕病毒引起的尼帕病毒脑炎(1998年)第1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SARS全球波及32个国家和地区全球确诊病例8437例,死亡813例我国确诊病例5327例,死亡348例第1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人禽流感

humanavianinfluenza全球感染者:截至2008年4月30日确诊病例382例,死亡241例。我国感染者:截至2008年2月26日确诊病例30例,死亡20例。

第1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新传染病的出现和老传染病的抬头大量资料表明,传染性疾病正在重新成为威胁人类健康的重要问题.不仅发展中国家深受其害,发达国家和地区也没有幸免于难.传染病防治的长期性和艰巨性防治传染病任务十分严峻,肩负的使命任重而道远。第1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节感染与免疫

(infectionandimmunity)

一、感染的概念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四、感染过程的表现第1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感染的概念第1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感染(infection)为病原体和人体之间相互作用,相互斗争的过程.病原体克服机体的防御机能,侵犯或侵入机体的特定部位,并能生长繁殖,称为感染“建立”.感染与免疫(infectionandimmunity)*病原体(pathogen)—感染人体后可导致疾病的微生物与寄生虫。第1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正常人体体表及与外界相通的腔道(口、鼻、肠道、泌尿生殖道)存在各种微生物,在人体免疫功能正常时,对人体有益无害,有些微生物或寄生虫与人体之间达到相互适应、互不损害对方、共生互利状态,称正常菌群。第1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机会性感染

当某些因素导致宿主的免疫功能受损或机械损伤,原来寄居或致病力很弱的微生物侵入人体不习惯寄生的部位,平衡不复存在,引起宿主损伤,导致机会性感染。第1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感染过程中病原体的作用病原体的致病能力(pathogenecity)第1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毒素:病原体合成的,能损伤宿主细胞组织或引起细胞及器官功能紊乱的某些化合物,可分为内毒素和外毒素。-同一种传染病中,入侵病原体的数量一般与致病能力成正比。在不同传染病中,能引起疾病的最低病原体数量可有较大差异-病原体因环境、药物与遗传等因素而发生变异。病原体的致病力-毒力=毒素+其他毒力因子(穿透能力、侵袭能力、溶组织能力)-侵入机体并在机体内扩散的能力。数量invasivenessvirulencequantityvariability侵袭力毒力变异性第2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感染过程中免疫应答的作用机体的免疫应答对感染过程的表现和转归起着重要的作用

免疫应答*有利于机体抵抗病原体入侵与破坏的

保护性免疫应答

非特异性免疫

特异性免疫*促进病理生理过程及组织损伤的

变态反应第2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机体的免疫反应非特异性免疫特异性免疫机械屏障作用体液因子吞噬作用细胞免疫体液免疫外屏障:皮肤粘膜及其分泌物;内屏障—血脑屏障,胎盘屏障吞噬细胞存在于各种组织,其中中性粒细胞最为重要,这些细胞内含大量溶酶体,可杀灭被吞噬的病原体.存在于体液中的补体,溶菌酶,备解素(properdin),血管活性肽和各种细胞因子(如TNF)等都可起清除病原体作用

第2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感染过程中人体和病原体的斗争机体免疫反应(immunity)非特异性免疫(nonspesifcicimmunity)特异性免疫(specificimmunity)

细胞免疫体液免疫病原体的致病力(pathogenecity)侵袭力(invasiveness)毒力(virulence)数量(quantity)变异性(variability)病原体人体第2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感染过程的表现第2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体宿主免疫强大时人体非特异性免疫屏障特异性被动免疫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第2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隐性感染(亚临床感染)病原体人体仅有特异性免疫应答,无/轻微组织损伤无症状、体征、甚至生化学变化只通过免疫学检查才发现第2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隐性感染的结局病原体被清除,被感染者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少数病原体不被消灭,持续存在人体,变成病原携带状态,称为健康携带者,成为传染源。

隐性感染数量最大、最常见第2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病原体人体机体免疫应答病原体/机体变态反应组织损伤病理改变、临床表现第2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显性感染(临床感染)在大多数传染病中,显性感染数量最小。在少数传染病中,大多数感染者为显性感染(如麻疹、水痘)。显性感染过程结束后:①病原体可被清除,感染者获得较稳固免疫力,不易再受感染。②有些传染病(如菌痢)感染后免疫不巩固,容易再感染发病③少部分转变为慢性病原携带者第2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4.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按病原体种类不同而分为:带病毒者、带菌者与带虫者根据发生和持续的时间长短分为:①潜伏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临床症状出现之前)②恢复期携带者(发生于显性感染之后)③急性携带者

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内慢性携带者携带病原体持续时间在3个月以上携带者的共同的特点是:不显出临床症状而能排出病原体。在许多传染病中是重要的传染源。第3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5.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病原体感染人体后,寄生在机体中某些部位,由于机体免疫功能足以将病原体局限化而不引起显性感染,但又不足以将病原体清除时,病原体便可长期潜伏起来,待机体免疫功能下降时,才引起显性感染。

▲潜伏性感染期间,病原体一般不排出体外,这是与病原携带状态不同之点

▲潜伏性感染并不是在每个传染病中都存在,常见的有:单纯疱疹、带状疱疹、疟原虫(疟疾)、结核杆菌(结核)第3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般来讲隐性感染最常见,病原携带状态次之,显性感染所占比重最低,后者一旦出现易于识别

感染过程的表现(五种)

(感染谱,infectionspectrum)病原体被清除隐性感染(covertinfection)显性感染(overtinfection)病原携带状态(carrierstate)潜伏性感染(latentinfection)五种表现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第3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病原体病原体被清除感染建立隐性感染

(无症状)亚临床感染

(有症状,但轻微,难发现)显性感染潜伏性感染病原携带状态不是传染源

重要传染源死亡痊愈携带者特异性主动免疫;病原体被清除

病原携带状态感染谱,infectionspectrum人体第3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传染病的发病机制第3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发病机制发生发展具有一定阶段性入侵门户机体内定位排出途径组织损伤的机制(三种)直接侵犯毒素作用免疫机制重要的病理生理变化(急性期)体温升高代谢改变内分泌改变第3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传染病的发生、发展入侵门户

不同病原体有不同的入侵门户,只有入侵门户适当,病原体才能定居、繁殖及引起病变.如伤寒杆菌必须经口感染,白喉杆菌一般经鼻咽感染,破伤风杆菌经伤口感染。如果吃进大量破伤风杆菌是不会感染破伤风的第3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传染病的发生、发展病原体入侵成功后在机体内定位

在入侵部位直接引起病变(菌痢)分泌毒素后在远离入侵部位引起病变(破伤风)进入血液循环再定位某一脏器(病毒性肝炎)经过一段生活史,最后某脏器中定居(蠕虫病)

第3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组织损伤的机制直接侵犯:如阿米巴原虫可通过机械运动、分泌的酶类引起肠壁烧瓶样的溃疡。毒素作用:内毒素、外毒素免疫机制:III型免疫反应/IV型免疫反应多见如:流行性出血热中III型免疫反应参与/血吸虫病中IV型免疫反应参与。第3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三节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及影响因素第3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第4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病流行的三要素:流行过程基本条件传染源传播途径易感人群第4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传染源传染源:指病原体在体内繁殖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患者:传染期的患者隐性感染者:传染病的重要传染源病原携带者:包括健康携带者和病后带菌者受感染的动物:如患狂犬病的狗第4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2、传播途径病原体离开传染源后,到达另一个易感者的途径。包括:

空气、飞沫、尘埃如麻疹水、食物、苍蝇如伤寒

接触传播如痢疾

虫媒传播如蚊虫、恙虫血液、体液、血制品如艾滋病

土壤如破伤风

母婴垂直如乙肝第4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人群易感性易感人群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群称为易感人群易感者对某一传染病缺乏特异性免疫力的人易感者在某一特定人群中所占的比例决定该人群的易感性(susceptibility)。传染病的周期性的特点与人群的易感性相关人工主动免疫可把易感者水平降至最低,以阻断该传染病发生流行。第4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流行过程的基本条件传染源(sourceofinfection)患者隐性感染者病原携带者受感染的动物传播途径(routeoftransmission)

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接触传播虫媒传播血液、体液传播

(susceptiblepeople)易感人群人群易感性指易感者在人群中的比例第4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自然因素

地理、气象、生态社会因素社会制度经济状态生活条件文化水平二、影响流行过程的因素第4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砍伐森林、修建水坝增加了自然疫源性、病媒及水源传播疾病的传播可能性生态系统的改变第4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传染病的特征传染病的基本特征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第4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基本特征

有病原体(pathogen)有传染性(infectivity)

有流行病学特征(epidemiologicfeature)

有感染后免疫(postinfectionimmunity)特异的病原体。感染性疾病共有特点,区别于其他疾病。追索病原乃现代医学潮流。指病原体能通过某种途径感染他人.此为与其他感染性疾病的主要区别。传染期有流行性:散发,暴发,流行,大流行。时间:季节性空间:地方性显性或隐性感染后都可产生特异性保护性免疫。第4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临床特征病程发展的阶段性常见症状与体征临床类型第5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急性传染病发生发展与转归(四个阶段)复发(relapse)与再燃(recrudescence)后遗症(sequela)潜伏期(incubationperiod)前驱期(prodromalperiod)症状明显期(periodofapparentmanifestation)恢复期(convalescentperiod)自病原体侵入至最初症状出现从起病至症状明显开始为止特有症状体征症状体征基本消失至完全康复检疫、诊断第5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几个名词解释:复发(relapse)—有些传染病患者进入恢复期後已稳定退热一段时间,初发病的症状再度出现.机理为潜伏于组织内的病原体再度繁殖至一定程度,见于伤寒,疟疾,细菌性痢疾等.再燃

(recrudescence)—有些传染病患者已进入恢复期体温尚未稳定下降至正常,又再发热,初发病的症状与体征再度出现,称为再燃.机理为病原体暂时受抑制而未被消灭,得以重新生长繁殖之故.特指伤寒。后遗症

(sequela)—恢复期结束后,某些器官功能仍长期未能恢复正常,称后遗症.多见于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如脊髓灰质炎,脑炎,脑膜脑炎等第5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常见的症状与体征发热发疹毒血症状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反应发热具有双重意义;热型是传染病重要特征之一,有诊断和鉴别诊断价值;皮疹和粘膜疹皮疹出现时间,顺序,分布,形态,退疹后改变对出疹性传染病诊断有重要参考价值;单核吞噬细胞系统充血,增生,临床表现为肝,睥,淋巴结肿大。病原体的各种代谢产物(包括毒素在内)可引起除发热以外的多种症状第5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水痘第5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麻疹第5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柯氏斑第5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瘀点第5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瘀斑第5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临床类型依据:临床病程长短,轻重及临床特点急性,亚急性,慢性轻型,中型,重型,暴发型典型,非典型第5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五节传染病的诊断第6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诊断

★临床资料

详尽的病史;细致的查体;

★流行病学资料

地方性,季节性,既往史,年龄、职业接触史,疫苗接种史,当地的发病情况

★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

对传染病的诊断具有特殊意义。

第6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⒈一般实验室检查

血、尿、粪常规、生化检查⒉病原学检查

病原体的直接检出病原体分离培养(注意标本采集)3.免疫学检查:特异性抗原

抗体检测

(特异性IgM抗体的检查,IgG(双份血清)免疫功能检测(皮肤试验、免疫球蛋白检测、T细胞亚群检测)4.分子生物学检测:特异性核酸检查,方法如PCR,in-sitePCR,分子杂交5.其他检查内镜检查影像学检查

活体组织检查实验室检查及其他检查第6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六节传染病的治疗第6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治疗治疗目的治疗原则治疗方法促进患者康复,控制传染源,防止进一步传播综合治疗治疗护理与消毒隔离并重一般治疗、对症治疗与特效治疗并重一般及支持治疗隔离\护理\心理\支持病原或特效治疗对症治疗康复疗法中医中药治疗第6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七节传染病的预防第6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分为3类,39种甲类:强制管理传染病,2h、6h乙类:严格管理传染病,6h.12h丙类:监测管理传染病,24h第6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预防(一)甲类传染病2种:鼠疫、霍乱。(二)乙类传染病26种: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性肝炎、细菌性和阿米巴痢疾、伤寒和副伤寒、艾滋病、淋病、梅毒、脊髓灰质炎、麻疹、百日咳、白喉、新生儿破伤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猩红热、流行性出血热、狂犬病、钩端螺旋体病、布鲁菌病、炭疽、流行性乙型脑炎、肺结核、血吸虫病、疟疾、登革热、甲型H1N1流感。(三)丙类传染病11种:流行性和地方性斑疹伤寒、黑热病、丝虫病、包虫病、麻风病、流行性感冒、流行性腮腺炎、风疹、急性出血性结膜炎,以及除霍乱、痢疾、伤寒和副伤寒以外的感染性腹泻病、手足口病。第6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预防管理传染源:传染源处理:患者或疑似病人早隔离、早治疗。接触者进行检疫、预防接种、药物预防病原携带者:治疗、调整工作岗位动物传染源:根据经济价值处理第6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预防切断传播途径肠道传染病:三管一灭,用具消毒,个人卫生呼吸道传染病:通风换气、空气消毒、戴口罩虫媒传染病:杀虫、防虫、驱虫消毒: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消灭致病原微生物第6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传染病的预防保护易感人群提高人群的非特异性免疫力增强特异性免疫力自动免疫(疫苗、菌苗、类毒素)被动免疫(抗毒素、丙球)药物预防和个人防护第7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四条对乙类传染病中传染性非典型肺炎、炭疽中的肺炭疽和人感染高致病性禽流感,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其他乙类传染病和突发原因不明的传染病需要采取本法所称甲类传染病的预防、控制措施的,由国务院卫生行政部门及时报经国务院批准后予以公布、实施。第71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总论同步训练

(一)单选题

1、确定传染病隐性感染的主要依据:A.有明显的流行病学史。

B.有轻微的病理损害结果。

C.有较轻的临床表现。

D.有阳性的病原体检查结果。

E.血清特异性抗体检查阳性结果。

第72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传染病确定诊断最直接的证据是:

A.临床资料。B.流行病学资料

C.活组织病理检查结果。D.免疫功能的检测结果。

E.病原学检查结果。3、潜伏期是指:

A.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出现对病原体特异免疫反应的时段。

B.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起至出现典型或特征性临床体征的时间。

C.从病原体侵入人体至开始出现临床症状止的的时期。

D.从开始出现临床症状至症状明显或典型体征为止的时期。

E.从病原体侵入至排出体外的时期。第73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4、与病原体致病能力不相关的是:

A.侵袭力。B.毒力。C.病原体的数量。D.病原体的变异性。E.机体的免疫功能。5、发生于城镇的甲类传染病应于发现后多长时间内上报疫情:

A.2小时。B.12小时。C.24小时。D.6小时。E.9小时。6、下列哪项一般情况下不属于传染源:

A.隐性感染者。B.病原携带者。C.患者。D.潜伏性感染者。E.受感染的动物。第74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7、传染过程的五种表现形式,通常以哪种最常见:

A.病原体被清除。B.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D.潜伏性感染。E.显性感染。

8、隐性感染增加时,其临床意义主要是:A.显性感染增加。B.轻型病人增加。C.潜伏性感染增加。D.病原携带状态增加。

E.免疫人群扩大。第75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9、传染病IgG抗体效价恢复期比急性期至少增高多少才有诊断价值:

A.增高1倍以上。B.增高2倍以上。C.增高4倍以上。D.增高6倍以上。E.增高8倍以上。

10、人体能对抗再感染的主要原因是:

A.非特异性免疫功能。B.特异性免疫的作用。C.预防用药。D.增强体质。E.注意个人卫生。第76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11、目前,我国《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法定传染病有________种。A、35种B、36种C、37种D、39种E、34种第77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二)、双选题1、了解传染病潜伏期的意义有:B、CA.有助于疫病预防。B.可为疾病诊断提供帮助。C.是确定传染病检疫期的依据。D.有助于疾病治疗。E.帮助判定疾病的预后。

2、甲类传染病包括:A、CA.鼠疫。B.艾滋病。C.霍乱。D.炭疸。E.传染性非典型性肺炎

3、下列哪些病可经胎盘传插:A、DA.乙型病毒性肝炎。B.伤寒。C.流行性乙型脑炎。D.艾滋病。E.菌痢。

4、下列哪些属于特异性主动免疫制剂:A、B

A.类毒素。B.疫苗。C.抗毒素。D.丙种球蛋白。E.高滴度特异性免疫球蛋白。第78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三、多选题

1、病原体致病能力与下列哪些因素有关:A、B、C、DA.病原体的数量。B.病原体的侵袭力。C.病原体的变异性。D.病原体的毒力。E.机体的免疫功能

2、特异性抗体检测,有助于传染病的:A、B、CA.诊断。B.调查流行情况。C.了解人群免疫水平。D.治疗。E.判断疾病预后。第79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关于传染病的感染后免疫,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B、C、D、E

A.感染后免疫的持续时间在不同传染病中差异很大。

B.感染后免疫为特异性免疫。

C.一般来说,病毒性疾病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长,而细菌及原虫性疾病的感染后免疫持续时间通常较短。

D.蠕虫感染后通常不产生保护性免疫,故常发生重复感染。

E、感染后免疫属于主动免疫。

4、关于隐性感染在流行病学上的意义,哪些正确:A、B、C、D、E

A.某病的隐性感染增加,发病率就可能下降。

B.隐性感染后可能成为病原携带状态。C.隐性感染者也可能构成传染源。

D.一般来说隐性感染在感染过程中出现的比例最多。

E.隐性感染结束后,大多数人获得不同程度的特异性主动免疫。第80页,课件共84页,创作于2023年2月5、关于传染病的流行过程哪些正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