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宾县第二中学2022-2023学年度下学期期末考试高一语文试题考试时间:150分钟;总分:150分注意事项: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请将答案规范填写在答题卡上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材料一:“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九歌》)自从屈原吟唱出这动人的诗句,它的鲜明的形象,影响了此后历代的诗人们,许多为人传诵的诗篇正是从这里得到了启发。如谢庄《月赋》说:“洞庭始波,木叶微脱。”陆厥的《临江王节士歌》又说:“木叶下,江波连,秋月照浦云歇山。”在这里我们看见“木叶”是那么突出地成为诗人们笔下钟爱的形象。“木叶”是什么呢?按照字面的解释,“木”就是“树”,“木叶”也就是“树叶”,这似乎是不需要多加说明的,可是问题却在于我们在古代的诗歌中为什么很少看见用“树叶”呢?首先我们似乎应该研究一下,古代的诗人们都在什么场合才用“木”字呢?也就是说都在什么场合“木”字才恰好能构成精妙的诗歌语言?自屈原开始把它准确地用在一个秋风叶落的季节之中,此后的诗人们都以此在秋天的情景中取得鲜明的形象,“木”仿佛本身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这正是它的第一个艺术特征。要说明“木”它何以会有这个特征,就不能不触及诗歌语言中暗示性的问题,这暗示性仿佛是概念的影子,常常躲在概念的背后,我们不留心就不会察觉它的存在。敏感而有修养的诗人们正在于能认识语言形象中一切潜在的力量,把这些潜在的力量与概念中的意义交织组合起来,于是成为丰富多彩一言难尽的言说。“木”作为“树”的概念的同时,却正是具有着一般“木头”“木料”“木板”等的影子,这潜在的形象常常影响着我们会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了叶子,因为叶子原不是属于木质的,“叶”因此常被排斥到“木”的疏朗的形象以外去,这排斥也就是为什么会暗示着落叶的缘故。而“树”呢?它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它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所谓:“午阴嘉树清圆。”(周邦彦《满庭芳》)这里如果改用“木”字就缺少“午阴”更为真实的形象。然则“树”与“叶”的形象之间不但不相排斥,而且是十分一致的;也正因为它们之间太多的一致,“树叶”也就不会比一个单独的“叶”字多带来一些什么,在习于用单词的古典诗歌中,因此也就从来很少见“树叶”这个词汇了。至于“木叶”呢,则全然不同。这里又还需要说到“木”在形象上的第二个艺术特征。“木”不但让我们容易想起了树干,而且还会带来了“木”所暗示的颜色性。树的颜色,即就树干而论,一般乃是褐绿色,这与叶也还是比较相近的;至于“木”呢,那就说不定,它可能是透着黄色,而且在触觉上它可能是干燥的而不是湿润的;我们所习见的门栓、棍子、桅杆等,就都是这个样子;这里带着“木”字的更为普遍的性格。尽管在这里“木”是作为“树”这样一个特殊概念而出现的,而“木”的更为普遍的潜在的暗示,却依然左右着这个形象,于是“木叶”就自然而然有了落叶的微黄与干燥之感,它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落下绝不是碧绿柔软的叶子,而是竈宰飘零透些微黄的叶子,我们仿佛听见了离人的叹息,想起了游子的漂泊。它不同于:“静夜四无邻,荒居引旧业贫;雨中黄叶树,灯下白头人。”(司空曙《喜外弟卢纶见宿》)中的黄叶,因为那黄叶还是静静地长满在一树上,在那蒙蒙的雨中,它虽然是具有“木叶”微黄的颜色,却没有“木叶”的干燥之感,因此也就缺少那飘零之意。“木叶”所以是属于风的而不是属于雨的,属于爽朗的晴空而不属于沉沉的阴天;这是一个典型的清秋的性格。“木叶”之与“树叶”,不过是一字之差,“木”与“树”在概念上原是相去无几的,然而到了艺术形象的领域,这里的差别就几乎是一字千金。(摘编自林庚《说“木叶”》)材料二: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木”本身就含有一个落叶的因素,“带来了整个疏朗的清秋的气息”呢?大量的古诗证明“木”与秋天似乎并无必然联系。陶渊明的《归去来兮辞》中描述的“木欣欣以向荣”,就是指春夏季枝叶繁茂的树。李白的《梁园吟》写道:“荒城牢照碧山月,古木尽入苍梧云。”其中的“木”就是写夏季高大茂盛的树。还有杜甫有名的诗句“城春草木深”《春望》)及韦应物的“春深草木稠”(《游灵岩寺》,写的都是春天长势挺拔、生机盎然的树,但都未用“树”而用“木”。另一方面,是不是像林先生所说:“树”就是“具有繁茂的枝叶的”,“与叶'都带有密密层层浓阴的联想”呢?其实也不然。“树”也常常被古诗人用来描写枝干枯秃、少叶或无叶的疏朗的形象的,比如杜甫写深秋景色的诗句“黄牛峡静滩声转,白马江寒树影稀(《送韩十四江东觑省》)”;马戴的诗句“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漏上秋居》),用的却是“树”。李白的有些诗也是如此,如“上有无花之古树,下有伤心之春草”(《灞陵行送别》),“霜落荆门江树空,布帆无恙挂秋风”(《秋下荆门》),“乌鸢啄人肠,衔飞上挂枯树枝”(《战城南》);而马致远的“枯藤老树昏鸦”(《秋思》则更是众所周知的了。至于古人为何喜欢用“木叶”或“落木”而不“树叶”呢?笔者认为可以这样解释:“木”“落”“叶”在古代汉语中都是入声字,入声是一个短促的调子,“木叶”或“落木”读起来朗朗上口,有种掷地有声的铿锵的韵律美。还有可能是因为“木”字在书面语中用得较多,“树”字在口语中用得较多,“木叶”比“树叶”庄重些。更为重要的是,“木叶”最初出现于屈原作品中,“诗骚”向来被奉为经典,加上“袅袅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这一句,优美动人,意境浑然,被誉为“千古言秋之祖”(胡应麟语),“木叶”也便成为一个意味深厚的意象原型了。后人写诗文用“木叶”,不仅显得古雅,而且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摘编自李睿《也说“木叶”》)1.下列关于材料一的内容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3分)A.“落叶”作为“木”的第一个艺术特征,最早是屈原发现并运用到诗歌创作中的。B.“树”与“叶”的形象一致,古诗又喜用单词,所以经常会用“树”或“叶”来取代“树叶”。C.“暗示性”在古代诗歌中并不罕见,“柳”“梅”“月”等形象都具有比较强的暗示性。D.“木”有“树”和“木头”双重形象,因而影响着我们更多地想起了树干,而很少会想到叶子。2.根据两则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材料一以“木”暗示着“落叶”和“颜色”为例,目的就是阐明古典诗歌语言具有创造性的文艺现象。B.材料一通过“洞庭波兮木叶下”与“雨中黄叶树”的对比,凸显了“木叶”具有“微黄”“干燥”的特点。C.材料二通过大量的诗句有力地反驳了材料一的观点,表明材料一的论证存在一定的片面性和主观性。D.两则材料都具有明确的问题意识,这不仅增强了论述的针对性,还能够引发读者的阅读兴趣。3.下列诗句不能作为材料二论据的一项是(
)(3分)A.山木尽亚洪涛风。(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B.亭皋木叶下,陇首秋云飞。(柳恽《捣衣诗》)C.曲径通幽处,禅房花木深。(常建《题破山寺后禅院))D.古木无人径,深山何处钟。(王维《过香积寺》)4.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行文思路。(5分)5.请结合材料二分析古人作诗喜用“木叶”而不用“树叶”的原因。(5分)(二)文学类阅读=2\*ROMANII(共16分)阅读下面的小说,完成下面各题。路标茹志鹃没有,没有,没有石子,没有草棍,没有树枝,更没有白粉,没有任何一点路标的痕迹。没有人,没有一个人。灰蒙蒙的天,灰蒙蒙的地,在这灰蒙蒙的天地当中,只有自己,站在一条灰蒙蒙的路上。伍原想喊一声,就这么“喂”地喊一声。这里没有人,只是喊给自己听,壮壮胆,解解怯,泄泄闷,他要世界活着,自己活着。但是,不能喊,不敢喊。他要窒息了。行军路线是向北,他是向北走的。走了有三小时,也许四小时。走了四十里,也许是五十里。应该到铁路了,也许站在铁路的边边上了?停住脚,沉住气。再看一看,再听一听,只要点点与人有关的东西,一缕烟,一个脚印,一丝灯光……那么,一切就有希望。自己,自己背上的档案,那里有埋在淮河畔的小榕的入党报告。还有老邹,咯着血的老邹,只有自己知道他躺在什么地方。没有,一切与人有关的迹象都没有。无声无息的泪水,乘着无月无星的夜,毫无顾忌地涌了出来。“可能走岔了路?”伍原在心里跟自己商量着。“不,方向是对的。在接近敌区时,是不做路标的。”“那么,现在已经接近敌区了?”“肯定,快到铁路了。”“那就快走!不能停留。”顿时,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但是,往哪里走呢?棉衣已经湿得贴在了胸口,背上是越来越沉的档案。伍原狠狠地跺了一脚,听天由命地坐到地上,泪水便像决了的堤。可是,慢!这是什么?好像冥冥中有神,不,鬼!鬼火?远远的,贴在地上,就那么一小点,一小点黄黄的光,不飘忽,不闪烁。伍原不敢眨眼,屏息静气,站起身,啊!一站起,它便像钻入了地下。伍原赶紧趴下。在呢!荧荧的,黄黄的,小小的一点。在呢!在呢!伍原小心翼翼地,敏捷地,他不知哪里来的这份力气,竞像只猫似的向那一小点轻盈迅速地爬去。这如豆的一小点光。世界再不是死的,自己再不是孤独的,部队就在前面,档案当然安然无恙交给指导员,老邹当然也会马上接回来。这一点如豆的光,明天,包含着一切的明天,这不飘忽,不闪烁,小如绿豆似的光。有人了!找到人了!我到底找到老乡啦!“老乡!”伍原迫不及待地叫了一声。这一声叫,却不防把自己的眼泪叫得掉了下来。“老乡!老乡!”他连连地又叫了两声。一半是为了需要,一半是为了自己想叫。可是窝棚里静静地,没有任何反应。伍原赶紧爬到跟前,从高粱缝隙里看到,里面确确实实有一个人,一个老乡。他背对着棚口,席地坐着,正就着一盏油灯,低了头,紧张而有力地做着什么。“老乡!”伍原稍稍放大了声音,那人依然低了头,急急地朝一个口袋里搓着玉米穗。看来,是一个聋子。伍原只得爬进棚去,正伸手想拉他一把,突然之间这聋子像背后长着触角,敏捷地跳起,把灯吹灭,然后转身想跑。伍原哪里肯让他跑掉,两臂一伸,把聋子的腿抱住了。那个人也不做声,就在伸手不见五指的矮棚里,和伍原扭打起来。伍原不肯还手,一边抵挡着,一边死死抱住不放。明知他是个聋子,可还是大叫着:“老乡!老乡!”“老乡!”却毫不理会,只是“唔唔”地叫着,挣出手来进行袭击。伍原绝望了,这个人不但是聋子,还是个哑巴。伍原只得利用背上的重量,把他牢牢地揿在地上,但不知怎么才能让他明白自己是共产党,是野战军。伍原捉住哑巴的一只手,把它贴到自己帽子上,想让他明白,这不是国民党的大盖帽,这是八路军的帽子。可是哑巴并不理解,他死死捏紧拳头,硬勾着肘子,不肯就范,后来又忽然利用这个机会,迅速灵活地向伍原脸上猛击几下。急,痛,头昏,眼前金星直冒,浑身大汗淋漓,不知如何才能摆脱这一窘境。伍原突然觉得疲惫之极,手脚发软,不住地冒汗。却不知怎么,流下了眼泪,好像刚才在路上没来得及流下的泪水,却一齐奔涌而出。伍原伏在哑巴身上,大哭了起来,为自己,为前面走不完的路,为小榕,为老邹,也为这个倒霉而顽强的哑巴。忽然,伍原觉得有只手,轻轻地摸索着自己的头,自己的帽子,自己的脸颊。哑巴顿时“哇哇”地大叫起来,那一只手还拍着伍原的肩,一边挣扎着要起来。伍原松了手,但说不清为什么,人却仍伏在地上抽抽噎噎。哑巴挣脱了出来,忙忙地摸了火镰打着,点上了灯,上上下下地打量着伍原。猛然,他似乎省悟了什么,双手直向棚外挥动,又急急地拿起灯,拉着伍原爬出窝棚。他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然后做了个正步走的姿势,一双眼睛急切地盯着伍原。伍原点头,然后敬礼,然后回身走去。伍原走上大路,回头望望,那一星豆子似的灯光,不飘忽,不移动,像是镶嵌在夜空当中。夜空下的世界,依然斗转星移。一九八四年十月二日6.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伍原是个迷路的八路军战士,为了把档案和掉队战友的消息送给部队,始终以坚定的信念毫不畏惧地前行。B.“老乡”虽是个哑巴,但内心明亮,在与伍原扭打后摸到他的军帽,知道了伍原的身份,并最终给了伍原帮助。C.小说以绿豆比喻荒野中的灯光,这灯光虽然微弱,但是它具有路标的作用,给了伍原力量、勇气和希望。D.小说前文通过描写“伍原感觉在这灰蒙蒙的后面,有什么东西活动了起来,无数隐蔽的眼睛,冰冷的枪口,潜伏的危机”,为后文遇到“老乡”埋下伏笔。7.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小说多用短句,且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例如“不飘忽,不闪烁”出现两次,分别体现了伍原陷入困境的无助和快要走出困境的激动和欣喜。B.小说笔调简单朴实,没有波澜壮阔的场面,没有精细优美的语言,却刻画了一个小人物平凡而又伟大的形象。C.茹志鹃的小说很有特点,本文与《百合花》一样情节相当曲折且善于用细节刻画人物内在特征,如写老乡“一手擎着灯,一手直指东北方向”。D.小说以《路标》为题,既关联着小说的故事情节,又有象征意味,蕴含了小说的主题,让读者思考。8.小说三次写到伍原流泪,具有强烈的艺术效果,请从展现人物心境的角度,谈谈你的理解。(提示:每次流泪,表现人物什么心境?有什么作用?)(5分)9.有评论说“茹志鹃的短篇小说避重就轻地跳过革命的宏大叙事,婉转着墨于时代大背景的间隙,于杯水微澜之处反映出时代特点。”请结合本文分析其创作的这一特点。(5分)二、古诗文阅读(共29分)(一)文言文阅读(共20分)阅读材料,完成小题。【甲】晋侯、秦伯围郑,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晋军函陵,秦军汜南。佚之狐言于郑伯曰:“国危矣,若使烛之武见秦君,师必退。”公从之。辞曰:臣之壮也,犹不如人;今老矣,无能为也已。”公曰:“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然郑亡,子亦有不利焉!”许之。夜缒而出。见秦伯曰:“秦、晋围郑,郑既知亡矣。若亡郑而有益于君,敢以烦执事。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邻之厚,君之薄也。若舍郑以为东道主,行李之往来,共其乏困,君亦无所害。且君尝为晋君赐矣;许君焦、瑕,朝济而夕设版焉,君之所知也。夫晋,何厌之有?既东封郑、又欲肆其西封,若不阙秦,将焉取之?阙秦以利晋,唯君图之。”秦伯说,与郑人盟。使杞子、逢孙、杨孙戍之,乃还。子犯请击之。公曰:“不可。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因人之力而敝之,不仁;失其所与,不知;以乱易整,不武。吾其还也。”亦去之。(《左传·烛之武退秦师》)【乙】杞子自郑使告于秦曰:“郑人使我掌其北门之管,若潜师以来,国可得矣。”穆公访诸蹇叔。蹇叔曰:“劳师以袭远,非所闻也。师劳力竭,远主备之,无乃不可乎?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公辞焉。召孟明、西乞、白乙,使出师于东门之外。蹇叔哭之,曰:“孟子!吾见师之出而不见其入也!”公使谓之曰:“尔何知!中寿,尔墓之木拱矣!”蹇叔之子与师,哭而送之曰:“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必死是间,余收尔骨焉。”秦师逐东。(《左传·秦晋崤之战》)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B.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C.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D.晋人御师必于崤/崤有二陵焉/其南陵/夏后皋之墓也/其北陵文王之所/辟风雨也/11.下列关于古代文化知识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爵位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但被封爵者都有封地且可世袭。B.烛之武表示郑国今后作为东路上的居停主人招待来往的秦国使者。因郑国在秦国东面,所以称为“东道主”。这则成语泛指接待或宴客的主人。C.寡人,意为寡德之人,秦始皇之前的君主自称。而在其后皇帝一般都以“朕”自称。古代帝王的自谦词还有孤、寡、不谷等。D.子:古代对人的尊称,称老师或称有道德、有学问的人。对尊长者和用于朋辈之间的敬称还有君、公、足下、夫子、先生、大人等。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夜缒而出”说明秦晋完全包围了郑国,郑国连城门也打不开了,进一步说明兵临城下的严峻形势。B.郑伯准备使烛之武见秦君时,却遭到拒绝,但他能够屈尊自责,动之以情;后以国家大义,晓之以理。C.“且行千里,其谁不知?”这里“谁”虽为泛指,实际上指的是郑国。蹇叔指出:秦军偷袭郑国,会遭到郑国伏击。D.“烛之武退秦师”的结果是,秦国一方面失掉了灭郑而分一杯羹的好机会,另一方面使“秦晋之好”名存实亡,为其后的“崤之战”埋下了隐患。13.把文中画横线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1)越国以鄙远,君知其难也。焉用亡郑以陪邻?(2)师之所为,郑必知之,勤而无所,必有悖心。且行千里,其谁不知?”14.烛之武和蹇叔都对秦穆公进行了劝诫,为何结果却不同?请简要概括其原因。(3分)(二)古诗词阅读(9分)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列小题。登岳阳楼【唐】杜甫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15.下列对这首唐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首联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写早闻洞庭盛名,然而到暮年才实现目睹名湖的愿望,直接抒发了实现夙愿后的喜悦之情。B.颔联两句紧扣上联的“水”字,虽然没有出现“水”字,却能让读者感受到洞庭湖浩瀚无际的磅礴气势,阔大意境,景色的宏伟奇丽。C.颔联和颈联,都是由观景引出,只不过颔联以观景所见为主,颈联以观望所见而引起的联想为主,两者的内涵方面是一脉相通的。D.这首诗意境开阔宏丽,表现手法多样,尤其是尾联运用了抒情写法,揭示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开拓了作品的意境。16.杜甫在面对烟波浩渺的八百里洞庭时“凭轩涕泗流”,请简要分析这泪水中包含了诗人的哪些情感?(6分)三、名句默写(6分)17.(1)《六国论》中指出六国灭亡根本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指出齐国灭亡的根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2)《阿房宫赋》中,表现秦对人民疯狂掠夺和剥削,而又大肆挥霍的暴行的语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3)《谏太宗十思疏》中用对比的手法来说明竭诚待人和轻视他人而带来不同结果的句子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四、语言文字运用(共20分)18.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全对的一项是(
)(3分)A.子路率尔(急遽而不加考虑的样子)而对曰
夫子哂(讥讽)之B.且知方(合乎礼义的行事准则)也
非曰能(能力)之C.如其礼乐,以俟(等待)君子
吾与(赞同)点也D.舍瑟而作(作诗)
由也为(治理)之19.选出加点词语与例句加点词的活用情况完全相同的一项(
)(3分)例:晋军函陵A.秦伯说,与郑人盟 B.邻之厚,君之薄也C.既东封郑 D.若亡郑而有益于君20.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不属于古今异义词的一项是(
)(3分)A.沛公居山东时,贪于财货 B.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C.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 D.项王默然不应21.选出句式与“异乎三子者之撰”不相同的一项(
)(3分)A.不吾知也 B.浴乎沂C.为国以礼 D.加之以师旅22.下列句子中加点实词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晋军函陵(驻扎)
是寡人之过也(判断动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钢结构网架工程施工分包合同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度租赁合同-加油站
- 2024版加工承揽合同规范本with标的明细3篇
- 二零二四年度路面标线施工技术创新与研发合同
- 事业单位合同范本湖南省
- 横沥工厂蔬菜配送合同范本
- 环境监控合同范本
- 小儿肛裂护理及治疗
- 2024年度电子商务产业园供应链管理服务合同
- 2024年度水泥船运时间延误索赔合同
- 美国FDA关于食品接触材料的塑料制品法规要求
- 动力环境监控系统工程施工方案
- 中级按摩师培训课件
- 钢丝绳、吊索具检查表(共3页)
- 文秘专业教学标准
- 染色内镜的临床应用PP
- (校内自编)春季高考班(月考)语文古诗文专题
- 2016出资证明书(货币出资)(共1页)
- 蚯蚓的化学成分与应用价值研究进展
- 小学广播体操比赛评分细则、评分表
- 20以内加减法混合口算练习题(每页100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