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课件_第1页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课件_第2页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课件_第3页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课件_第4页
海明威《桥边的老人》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7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桥边的老人海明威教学目标1.了解海明威小说的艺术特色。

2.了解小说的叙述角度与人称。海明威(l899~1961),美国小说家。1954年度的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生于乡村医生家庭,从小喜欢钓鱼、打猎、音乐和绘画,曾作为红十字会车队司机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长期担任驻欧记者,并曾以记者身份参加第二次世界大战和西班牙内战。晚年患多种疾病,精神十分抑郁,经多次医疗无效,终用猎枪自杀。1、早期长篇小说《太阳照样升起》《永别了,武器》美国“迷惘的一代”的代表作。2、30、40年代,转而塑造反法西斯战士形象

剧本《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3、50年代后,“硬汉性格”中篇小说《老人与海》《永别了,武器》亨利与凯瑟琳《永别了,武器》一战中,在意大利救护车队服役的美国中尉亨利爱上了英军护士凯瑟琳。亨利在一次敌军轰炸中负伤,凯瑟琳在医院护理他,两人共同度过了一段愉快的时光,后来,凯瑟琳怀孕了,亨利重返前线,他发现战友里纳尔迪因厌战而情绪消沉。在部队撤退中,亨利化装逃跑去与凯瑟琳相会,中途历经艰险。不久,他身份暴露,遭到追捕,两人便一起逃往瑞士,在那里他们等待自己的孩子出生,然而,等到的却是婴儿夭折,凯瑟琳身亡,亨利孤身单影,漂泊异乡。亨利与凯瑟琳的爱情悲剧提示了那场荒唐战争留给青年一代难以愈合的精神创伤。《丧钟为谁而鸣》《丧钟为谁而鸣》

美国青年罗伯特·乔丹在大学教授西班牙语,对西班牙有深切的感情。

……

在这三天中,罗伯特历经爱情与职责的冲突和生与死的考验,人性不断升华。在炸桥的撒退途中,他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自己却被炮弹炸断了大腿,独自留下阻击敌人,最终为西班牙人民献出了年轻的生命。

文学常识——迷惘的一代

在20年代初期,美国一批初登文坛的青年作家,他们年龄相仿,经历相似,思想感情相近,他们带着玫瑰色的幻想参加了第一次世界大战。但他们所看到的尽是残酷的厮杀和恐怖的死亡。他们的幻想破灭,身心受到严重的摧残;他们憎恨战争,心情苦闷,对前途感到茫然。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战争始终蔓延不断。据统计,从地球上出现文明以来的5000多年中,人类先后发生了15000多次战争,有几十亿人在战争中丧生,人类共有300年是生活在和平环境中。即,每100年中,人类最少有90年是生活在战争状态中。战争的根源,说到底,就是人类中极度自私、贪婪、残暴之本性所铸成。文题解读

小说取材于20世纪30年代西班牙内战,海明威作为战地记者三次深入前线,写了剧本《第五纵队》,长篇小说《丧钟为谁而鸣》。与前两部作品不同,《桥边的老人》关注的不是英雄、正义,也不是“主义”、政治,而是战争中的小人物和弱者。他们是无辜的受害者,战争成了作者的谴责对象,对生命价值的珍视更令小说充满了悲悯的力量。

老人我桥边动物老人我小说格局阅读思考:1.第一段交待了哪些内容?2.“我”和老人对话时,老人常常答非所问,原因是什么?3.试概括小说的主题。4.小说的结尾为什么提到“复活节”?结尾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

阅读思考:1.交待了主人公和故事发生的环境。2.老人远离政治和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3.小说表现了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4.运用象征手法,暗示中心。环境描写渲染沉郁、阴暗的氛围,烘托压抑的心境。

思路释解

这篇小说虽篇幅短小,但构思精巧,选材典型。小说首段进行场面描写,介绍故事发生的环境。主体部分由对话构成情节,通过对话,将老人的内心之痛刻画入微。最后一段交待结局,既是对背景的再次点明,又有一定的象征意义。……的老人小说细节(一)“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我简直不敢想。”“猫是不要紧的,我拿得稳。不用为它担心。可是,另外几只呢,你说它们会怎么样?”“可是在炮火下它们怎么办呢?”

在这简单的疑问背后深深隐藏着老人对动物安危的担忧。小说细节(二)“你从哪儿来?”我问他。“从圣卡洛斯来,”他说着,露出笑容。

那是他的故乡,提到它,老人便高兴起来,微笑了。讨论:明知此处即将成为战场,“我”两次劝老人离开,老人为什么不走?(1)“我七十六岁了。我已经走了十二公里,我想我现在再也走不动了。”

老人因为体力不支,疲惫不堪。(2)“那边我没有熟人”。对家园的留恋,对未来的茫然,也因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而使求生的欲望减退了。“那时我在照看动物,”他木然地说,可不再是对着我讲了。“我只是在照看动物。”

讨论:这个句子中老人强调的是哪个词?隐含了怎样的意思?“只是”。意味深长,交织着一种“怨”与“冤”的情感,隐藏着的是对战争的控诉。“老人”形象

一个朴实憨厚善良的老人形象。通过其好似不断在重复着同样内容的质朴语言,表现出一个不懂战争,一个最普通的人在战争时的心态,这与“我”面对战争的恐慌,形成鲜明的对比。他根本不知道战争的来临,死亡的即将到来。

老人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

“老人”

不懂战争,充满爱心。其形象闪耀着普通的人性的光辉。与践踏人类生命的残酷战争形成鲜明的对比。……的“我”“我”只是充当故事中的一个人物、一个观察者,并没有发表议论和流露感情。

“我”对老人是同情的,对战争是厌恶的。主旨提炼

《桥边的老人》仅由一幅画面、一组对话构成,以此描绘了在战争即将到来前一个孤身老人的内心世界。

以小见大地揭示出战争的残忍、罪恶,显示出战火纷飞的年代里人性的善良——对生命的尊重与对和平的渴望。冰山理论

“冰山在海里移动很是庄严宏伟,这是因为它只有八分之一露在水面上”。应该把思想、情感乃至语言与动作等八分之七的内涵隐藏起来,不要袒露出来。

海明威省略的其实是我们凭经验可以填充想象的部分,因此,这种省略技巧就最大限度地调动了读者的经验参与,使读者觉得作家很信任自己的理解力和经验能力。这不仅仅是个“简洁”的问题,它还关涉着对世界的认知与呈示,关涉着小说家对生活中的情境和境遇的传达方式。

品析鉴赏——叙述视角

以“我”第一人称客观叙述,对话简洁。蕴含了生动细节,反映出人物的个性和心理。这种角度给了我们一种“亲历”的感觉,仿佛这是一篇来自战场的报道,一个真实的特写,可以增加一些真实感和亲切感。叙述角度有限视角由故事中的一个人物来讲述故事,叙述者只了解故事的部分情节。全知视角叙述者是全知全能的,了解小说全部的细节和所有人物的心理和命运,甚至在叙述过程中加入评论,对人物的心理进行描写。

品析鉴赏——人物对话

文中“我”两次劝老人离开,但他始终没有挪动。老人难以动身的主要原因当然是体力不支、疲惫不堪。另一方面,对家园的留恋以及对未来生活的茫然也是使老人不想动身的内在因素。对于一个76岁高龄的孤独老人来说,在生命临近终点之际却失去了生活的依靠和希望,求生的欲望自然减退,以至于可置生死于度外。品析鉴赏——人物对话

“我”“注视着浮桥的另一头,那儿最后几辆大车正匆忙地驶下河边的斜坡”,暗示了我对老人命运的担心:没赶上去巴塞罗那的卡车就等于要留在战场上了,而此时,最后的大车也即将驶离。末尾处老人“摇晃了几步,向后一仰,终于又在路旁的尘土中坐了下去”。实际意味着老人凶多吉少的未来。这一切,都是被客观地呈现出来,让读者凭借小说所透露地信息推导出来。这也正体现出海明威所倡导的“冰山理论”。品析鉴赏——人物对话

“那时我在看管动物,”他对我解释。

“噢。”我说,并没有完全听懂。

“唔,”他又说,“你知道,我待在那儿照料动物。我是最后一个离开圣卡洛斯的。”

呆在那儿照顾动物直到最后离开的这个细节,说明他对它们是多么不舍。离开自己深爱之物、让它们被炮火摧残,这种被迫和无奈何其苦涩和悲哀。品析鉴赏——“动物”意象

小说反复出现着这样的细节:老人三次唠叨着“猫会照顾自己的,可是,另外几只东西怎么办呢?”在老人的话语里,我们似乎能够看到,在他孤独的垂老之年,只有几个动物与他相依为命的晚景。然而,残酷的战争使这一无所有的老人失去了最后几位可依靠的伴侣。战争双方,有谁会关注生命的被扼杀被销毁被剥夺呢?在老人的眼中,这却是世界的价值所在。拓展延伸

“我”与老人的问答有多处矛盾,试举例说明?并分析为什么会产生这种“答非所问”的对话?

举例:(1)“我”问老人的家及政治态度时,老人的“敷衍”;(2)老人问“我”动物能否挨过炮火,“我”的心不在焉。

原因:两人身份不同。“我”作为反法西斯战士,关注自己的战斗任务,最多也只是对老人境况关心。老人远离政治与战争,内心关注的是与自己相伴的动物的生命。拓展延伸

美国作家海明威是一个极具冒险精神和进取精神的“硬汉子”。他尝试着吃过蚯蚓、蜥蜴,在墨西哥斗牛场亮过相,闯荡过非洲的原始森林,两次世界大战都上了战场。第一次世界大战时,19岁的他见一意大利士兵负伤,便冒着奥军的炮击上去抢救,结果自己也被炸伤了腿,但仍背着伤员顽强前进。这时突然间炮击停止,探照灯大亮,海明威终于回到阵地。原来,是他的英勇行为感动了奥军将领,才下令这样做,放他过去。

作为作家的海明威,曾表示要超过莎士比亚,干掉屠格涅夫,把莫泊桑、司汤达打在地上说胡话。决心下定,就奋力拼搏。据说,他是站着写作的。1949年,他的朋友福克纳获诺贝尔文学奖,海明威不服气,匆匆写了一部小说要超过人家,反遭失败。倔强的海明威爬起来再干,终于写出了小说《老人与海》,获得了195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拓展延伸

海明威在《老人与海》中,塑造了著名的“硬汉子”形象桑提亚哥。这位古巴老渔民在海上苦斗了84天,终于制服了一只比他的船还大几倍的马林鱼。然而,成群的鲨鱼却轮番袭击,吞食老人的捕获物。老人决不屈服,用鱼叉、船桨等拼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