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黑龙江省大庆市让胡路区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答案)大庆市让胡路区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注意事项:试卷满分150分;答题时间120分钟。
一、信息类文本阅读(满分共17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山水画的真正独立,似应在中唐前后。随着社会生活的重要变化和宗教意识的逐渐衰淡,人世景物从神的笼罩下慢慢解放出来,日渐获有了自己的现实性格。正如人物、牛马从宗教艺术中分化出来而有了专门画家一样,山水、树石、花鸟也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而被抒写赞颂。
审关兴味和关的理想由具体人事转到自然山水,当然不是一件偶然事情。它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面折的反映。与中唐到北宋进入后期封建制度的社会变异相适应,地主士大夫的心理状况和审关趣味也在变异。经过中晚唐的沉溺声色繁华之后,士大夫们一方面仍然延续着这种沉溺,同时又日益陶醉在另一个美的世界之中,这就是自然风景山水花鸟的世界。自然对象特别是山水风景,作为这批人数众多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居住、休息、游玩、观赏的环境,处在与他们现实生活亲切依存的社会关系之中,而他们生活的时代既不再是在门阀士族压迫下要求奋发进取的初盛唐时代,也不同于六朝贵族的掠夺开发时期。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
门阀士族以其世袭的阶层地位为荣,世俗地主则以官爵为荣。这两个阶级对自然、农村、下层人民的态度并不完全一样。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世俗地主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空、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上必要的补充和替换,一切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从而对这个阶层具有某种普遍的意义。除去技术因素不计外,这正是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而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中国山水画不是门阀贵族的艺术,而是世俗地主的艺术。这个阶层不像门阀贵族与下层人民那样等级森严、隔绝严厉,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即使点缀着负薪的樵夫、泛舟的渔父,也仍然是一幅掩盖了人间各种痛苦的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
与现实生活相适应的哲学思潮,则是形成这种审美趣味的主观因素。禅宗从中晚唐到北宋愈益流行,其教义与中国传统的老庄哲学对自然的态度有相近之处,它们都采取了一种准泛神论的亲近立场,要求自身与自然合为一体,希望从自然中吮吸灵感或了悟,来摆脱人事的羁摩,获取心灵的解放。千秋永在的自然山水高于转瞬即逝的人世奢华,顺应自然胜过人工造作,丘园泉石长久于院落笙歌……它们构成了中国山水画发展成熟的思想条件。
(摘编自李泽厚《美的历程》)
材料二:
自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北京故宫博物院藏)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规规矩矩地画山。中国画里的山,像佛塔,像蘑菇,像城堡,也像教堂。古人画山,表现出充分的任性,所以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即使作者为他的山水注明了地址,也几乎看不出是什么地方。
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中国古人的精神世界,没有像西方那样,经历过“主”“客”二分,世界没有分裂成“主体”和“客体”两个部分,而外部世界(自然)也没有成为与主观世界(自我)相对(甚至对立)的概念,不是一个独立于自我之外的“他者”,因此也不仅仅是一个“看”的对象。自然就是自我,二者如身体发肤,分割不开,如庄子所说:“天地与我并立,而万物与我为一。”大千世界,变化万千,一滴水、一粒沙、一片叶、一只鸟,其实都是人类感觉器官的延伸。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
徐复观先生在《中国艺术精神》里说“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在古代中国人的心里,山水不只是风景,山水画也不是风景画。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观看”的对象,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现场——山重水复中,既包含了痛苦的体验,也包含着愿望的实现。人不是外置于“风景”,而是内化于“风景”,身体是“风景”的一部分“风景”也是身体的一部分、生命的一部分。因此,“风景”就不再是“风景”,中国人将它命名为:山水。山水不是山和水的简单组合,或者说,它不只是一种纯物质形态,而是一种精神的体现。正因如此,在千年之后,我们得以透过古人的画卷,看见形态各异的山水,比如董源的圆转流动,范宽的静穆高远,王希孟的青春浪漫,赵孟頫的明净高古。
摘编自祝勇《故宫的古物之美》)
1.下列关于中国山水画的表述,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大约在中唐前后,社会生活发生重要变化,山水从宗教意识中脱离出来,成为独立的审美对象被抒写赞颂。
B.山水画折射出当时地主士大夫们的情绪和观念:既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又意图改变封建农村的意识形态。
C.门阀土族和地主士大夫荣华富贵后,丘山溪壑、野店村居成了他们的心理寄托,一定程度上促成了山水画走向成熟。
D.中国山水画的审美趣味是社会变异的直接反映,也与当时流行的哲学思潮相关,尤以老庄和禅宗思想影响最为深远。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山水画分化为绘画艺术里的一个独立门类,有独立的审美对象,时间上应晚于宗教画。
B.中国山水画着重抽象思维,即非客观世界,这与西方强调的客观世界迥然不同,中国人认为自然和自我并不对立,相反,它们是相辅相成、合为一体的。
C.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是我国现存最古老的山水画,古人那种不受约束的绘画风格创始于此。
D.古人画卷中的山水形态各异,画家们所表现出的“任性”,其实是他们独特精神气质的体现。
3.下列题画诗,与材料一画横线句中的“基本音调”最契合的一项是()(3分)
A.乞求无得束书归,依旧骑驴向翠微。满面风霜尘士气,山妻相对有牛衣。。
B.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C.十月江南天气好,可怜冬景似春华。霜轻未杀萋萋草,日暖初干漠漠沙。
D.丑石半蹲山下虎,长松倒卧水中龙。试君眼力看多少,数到云峰第几重。
4.材料一提及“欧洲风景画”,材料二提及“西方风景画”,在文中各有何作用?(4分)
5.游客在故宫参观时,发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根据材料,请你解释形成这一艺术特点的原因。(4分)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满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文本一:
秋天的梨花
赵淑萍
她是家中最小的孩子,也是最受父母宠爱的孩子。
那一年,一个秋日的黄昏,难得度假的父母在老家的田野里散步。突然,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打小在城里长大的母亲觉得很新奇。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母亲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
可是,母亲想起了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
后来,战争结束了,父亲和母亲团聚了。再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在她之前,父母已有了五个孩子。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
她来到这世上,享尽了父母和哥哥姐姐们的宠爱。哥哥姐姐们个个都跟着父亲学医,很小的时候就背汤头歌,抄方子,而她不喜欢,她喜欢背唐诗宋词。破天荒的,父亲允许这个最小的女儿不学医,由着她的兴趣。最后,她成了一名出色的图书编辑。“这样也好,我们负责给患者诊治。你就负责给一本本书把脉。”父亲说。
三十多岁时,她一次外出采风回来,突发恶性疟疾,剧烈头痛、呕吐,有性命之虞。平时对她视若珍宝的父亲,这次狠心开了足够剂量的砒霜,这砒霜的量,令从医的哥哥姐姐们都咋舌。结果,砒霜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毒药猛剂善起沉疴,虫类搜剔能疗痼疾。”父亲的用方让同行叹服。
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而新的中医院大楼落成的那天,父亲却病倒了。
连日来,他高热不退,嘴里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每次父亲发高热,都不说胡话,只喊药名。他们多希望,95岁的父亲,能够再次扛过去。可是这次,却扛不过去了。
那天,父亲清醒后,把他们都叫到床前,吩咐后事。最后,把她单独留下。“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还记得那次我给你看病吗?在你之前,也有一个姑娘,我太谨慎,用的砒霜剂量不够,最后,没能挽回她的生命。到了你这里,我纠正了,所以,把你从死亡线上拉回来了。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父亲让母亲从抽屉里捧出一沓稿纸。
她沉默了,她明白,以父亲的声望和地位,出版这本书,会给他带来什么,但是,出版这本书,对中医界来说,却是一种福泽。父亲看着她,那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容不得她犹豫,她点点头。
《误诊记》出版了,她和哥哥姐姐们校了又校。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
文本二:
冯骥才先生曾经说过,一个人自由自在地走在路上,那就是散文;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得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了。
接下去我要讲一讲人物。小说就是要刻画典型环境中的典型人物。我觉得小说还有一点就是它偏爱小人物和边缘人物。还有一点呢,我要说这个文学当中的人物。你一定要把他刻画得非常生动。至于他到底是好人坏人,你不要去纠结这个。我觉得作家的使命就在于把人物刻画得栩栩如生,这就可以了。至于读者怎么去看,那是读者的事情,作家给读者留下的空间越大说明他的小说越是成功。如果说他写的这个人,符合以上特点并且能够引发一场争议的话,说明他这个小说人物塑造是最到位的。
(摘编自尹燕忠《作家赵淑萍老师谈小小说的创作》)
6.下列对文本一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采用全知视角展开叙述,便于交代母亲年近五十仍执意要生下她的原因及心理,也便于多角度地塑造父亲的形象。
B.仅仅是用药剂量的微小差异,却给两个病人带来截然不同的治疗效果,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
C.父亲形象感人至深。日寇入侵,他参加抗日救卫队,救死扶伤;建国后,他和同仁一起建立中医院,鞠躬尽瘁。
D.这篇小说将平常人、寻常事当作描述的主体,从看似不经意之处,探求人生真谛,挖掘寻常之中隐匿的价值。
7.下列作品中的人物,不能集中体现赵淑萍关于塑造人物“最到位”理论的一项是()(3分)
A.赛船过后,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等下水赶鸭子。(《边城》)
B.晴雯听了,笑道:“既这么说,你就拿了来我撕,我最喜欢撕的。”晴雯果然接过来,嗤的一声,撕了两半,接着嗤嗤又听几声。(《红楼梦》)
C.柳妈的打皱的脸也笑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干枯的小眼睛钉住祥林嫂的眼。“祥林嫂,你实在不合算。”柳妈诡秘地说。(《祝福》)
D.林冲将三个人头发结做一处,提入庙里来,都摆在山神庙面前供桌上。将葫芦里冷酒都吃尽了,提了枪,便出庙门投东去。(《水浒传》)
8.小说以“秋天的梨花”为题,且多次写到“梨花”,请你说说这一意象所起到的作用。
(6分)
9.冯骥才认为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是什么?请结合文本一分析赵淑萍的小说是怎样体现这两个要素的。(6分)
三、文言文阅读(满分共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初,帝①与北汉主相拒于高平,命前泽州刺史李彦崇将兵守江猪岭,遏北汉主归路。彦崇闻樊爱能等南遁,引兵退,北汉主果自其路遁去。八月,己酉,贬彦崇率府副率。初,太祖②以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拒北汉之功,其乡里有滕县,徒晏为武宁节度使。晏少时尝为群盗,至镇,恶召故党,赠之金帛、鞍马,谓曰:“吾乡素名多盗,昔吾与诸君皆尝为之,想后来者无能居诸君之右。诸君幸为我语之,使勿复为,为者吾必族之。”于是一境清肃。九月,徐州人请为之立衣锦碑。许之。
冬,十月,甲辰,左羽林大将军盂汉卿坐纳藁税,场官扰民,多取耗馀③,赐死。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初,宿卫之士,累朝相承,务求姑息,不欲简阅,恐伤人情,由是赢者居多。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帝因高平之战,始知其弊。癸亥,谓侍臣曰:“凡兵务精不务多,今以农夫百未能养甲士一,奈何浚民之膏泽养此无用之物乎且健懦不分众何所劝”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又以骁勇之士多为诸藩镇所蓄,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④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由是士卒精强,近代无比,征伐四方,所向皆捷,选练之力也。
戊辰,帝谓侍臣曰:“诸道盗贼颇多,讨捕终不能绝,盖由累朝分命使臣巡检,致藩侯、守令皆不致力。宜悉召还,专委节镇、州县,责其清肃。”
河自杨刘至于博州百二十里,连年东溃,分为二派,汇为大泽,弥漫数百里。又东北坏古堤而出,灌齐、棣、淄诸州,至于海涯,漂没民田庐不可胜计。流民采菰稗、捕鱼以给食,朝廷屡遣使者不能塞。十一月,戊戌,帝遣李穀诣澧、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资治通鉴·卷二九二·后周纪三》)
【注释】①帝:指周世宗柴荣,五代时期后周皇帝(公元954年~959年)。②太祖:此处指五代时期后周太祖郭威(公元904年~公元954年)。③耗馀:犹耗美。旧时官府征收钱粮时以弥补损耗为名,在正额之外加征的部分。④太祖:北宋开国皇帝赵匡胤,时任殿前都点检。
10.文中画波浪线的部分有三处需加句读,请用铅笔将答题卡上相应位置的答案标号涂黑。(3分)
奈A何B浚C民D之E膏F泽G养H此I无J用K之L物M乎N且O健P懦Q不R分S众T何U所V劝W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拒。对抗,抵御,与《阿房宫赋》中“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的“拒”含义相同。
B.徙,调职,与“徙薪曲突”中的“徙”含义不同。
C.族,灭族,与《六国论》中“族秦者,秦也”的“族”两词含义不同。
D.文中“大泽”与《史记陈涉世家》“陈涉等起大泽中”的“大泽”含义相同。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王晏受命担任武宁节度使,上任伊始,召集做强盗时的旧日同党,采用招抚吓阻并用的策略,于是,强盗在全境绝迹,社会安定。
B.皇帝非常重视朝廷法纪,能够大刀阔斧地整顿吏治,且公平公正,严格执法,将贪污耗馀、扰乱百姓的大将军孟汉卿处死。
C.皇帝认为,历朝将缉捕盗贼交付使臣巡视检查,而藩镇、州县等官吏均不用力,应将使臣全部召回,令各级主官各司其职,肃清盗贼。
D.黄河连年东溃堤防,河水弥漫达数百里,又向东北冲毁古堤,直至海边,淹没百姓田地房屋无数,给老百姓带来无穷灾难。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但骄蹇不用命,实不可用,每遇大敌,不走即降,其所以失国,亦多由此。
(2)帝遣李穀诣澶、郓、齐按视堤塞,役徒六万,三十日而毕。
14.后周世宗为整顿军队采取了哪些具体措施?(3分)
四、古诗文默写(满分共6分)
15.
(1)《谏太宗十思疏》中,指出君主应该选拔有才能的人,听取好的意见的两句是:_______,_____。
(2)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曾皙的政治理想与其他弟子有所不同,所以当孔子刚开始询问他时,他回答“_____”,曾皙所述之志与孔子“少者怀之,朋友信之,老者安之”的愿望不谋而合,这使得孔子不禁发出感叹:“_____。”
(3)《阿房宫赋》中作者泼墨写意,粗笔勾勒,言阿房宫占地之广,状其楼阁之高的句子是:_______,_____。
五、古代诗歌阅读(满分共9分)
阅读下面杜甫的两首诗歌,完成下面小题。
泊岳阳城下
杜甫
江国逾千里,山城仅百层。
岸风翻夕浪,舟雪洒寒灯。
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
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
【注】①此诗是安史之乱后杜甫乘舟从湖北初到岳阳时所作。②图南,鲲鹏:鲲鹏是传说中鲲鱼变化成的大鹏鸟。《庄子·逍遥游》写道:“(鹏)乃今将图南。”“图南”意为打算向南飞,后遂以“图南”比喻人的志向远大。
16.下列对这两首诗歌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写诗人泊舟岳阳城下所见的江河干里、山城百层的阔大景象,气势宏伟,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印象。
B.领联上承首联,对仗工整,由近而远,描写了清江泊舟、冷风寒灯之景,衬托出孤独悲怆之情。
C.颈联表明诗人虽留滞异地有才难展,但艰危之际胆气益增,临危无惧,志向弥坚。
D.尾联借用典故,作者以《庄子·逍遥游》中能变化欲图南的鲲鹏自比,把情感推向最高潮并与前面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
17.本诗和诗人的另一首《登岳阳楼》相比,思想情感有何异同?请简要分析。(6分)
六、语言文字应用(满分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359旅官兵来到南泥湾,成为拓荒的主力。他们用鲜血和汗水开辟出万顷良田,使昔日的“烂泥湾”变成“陕北的好江南”,更培育形成了自力更生、艰苦奋斗的南泥湾精神。
歌与舞、汗与泪、感动与被感动……年方19岁的贺敬之①,《南泥湾》歌词被其一气呵成。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的作曲家马可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激情澎湃。于是他汲取民间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想象着②的表演形式为其作曲。从此,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在炮火的缝隙间一次次回荡,唱得家喻户晓,舞得③,唱出了人民子弟兵为减轻人民负担“又学习又生产”、不惧任何艰难困苦的风采。
岁月流金,精神永存。那永不熄灭的窑洞灯光和一段段动人旋律,鼓舞着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他们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续写开荒造田的奇迹,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打场,唱着《金不换银不换》书写对绿水青山的守望,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奋勇向前。这个曾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定义为“不适合人类居住的地方”,如今早已告别贫困,变成杏花微雨江南般的美好家园。延安人民的奋斗还在继续,勇毅前行的旋律越来越昂扬……
18.请在文中横线处填入恰当的成语。(3分)
19.请将文中画波浪线的长句改成三个短句。可以改变语序、少量增删词语,但不得改变原意。(3分)
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请对其表达效果进行简要赏析。(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小题。
或许每个文人都有一件自己喜爱的宝贝,虽体小形微,却有着大趣味。此物有一雅名:清玩。
明人文震亨在《长物志》中记载清玩之物“于世为用事,于身为长物”。陆游是“蒲疝”,常常到山间捡白石头、接泉水回来养菖蒲。即使在外面喝醉了,很晚才回家,也不忘把菖蒲拿到室外通风,所以他的菖蒲长得节叶坚瘦。他甚至用菖蒲上的露珠来洗眼睛,以明目静心。不仅如此,他更是作诗表达对菖蒲的喜爱:“()泉自换菖蒲水,活火闲()橄榄茶。自是闲人()闲趣,()无心学野僧家。”以物养性,不为物役,是清玩之性,_____。
陶渊明爱菊,在自己的田舍四周种满了山菊,每至重阳,便坐在菊丛中,静静欣赏寒霜中傲然挺立的秋菊。他认为不是他看菊赏菊,_____。理想幻灭,满怀遗憾和无奈,在他独自叹息时,有爱菊一直陪伴左右。菊虽不能言语,但那份静静的陪伴足以抚慰内心的苦闷。
文人清玩,始于遇见,长于陪伴。陪伴是最舒心的安慰,_____,也让人有底气、有勇气面对失意的人生。
21.请选出文中括号里用字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寒;煎;逐;原。
B.山;煮;足;本。
C.寒;煎;足;本。
D.山;煮;逐;原。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八、作文(满分共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悲悯情怀是人类伟大的情感之一。孟子曰:“恻隐之心,人皆有之。”悲悯之心,让屈原低吟“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悲悯之心,让关汉卿用《窦娥冤》呈现了黑暗社会对底层百姓的残酷压迫;悲悯之心,让袁隆平立志用农业科学技术击败饥饿威胁。悲悯是南丁格尔手上的那盏散发着温暖光芒的灯;悲悯是中国国际救援队辗转于各国地震废墟中的忙碌身影;悲悯是你对不幸者的共情;悲悯是你对苦难者及时伸出的援手……
以上材料对你有哪些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准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
(第
10
页)
试题参考答案和解析
1.A2.C3.B4.①将中国山水画与欧洲风景画类比,阐明两者的成熟都是社会经济生活改变的曲折反映;
②引出“风景”与“山水”的比较,指出古代中国只有山水画没有风景画。5.①中国山水画反映的是士大夫阶层田园牧歌式的理想图画,不是写实的风景;
②中国山水画受“天人合一”的哲学影响,是人的精神的体现,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
【解析】1.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观点态度的能力。
B.“又意图改变封建农村的意识形态”错误,原文是“他们的现实生活反映了一种满足于既得利益,希望长久保持和固定,从而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可见,是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了,不是“意图改变封建农村的意识形态”,选项曲解文意。
C.“门阀士族和地主士大夫……”错误,材料一第三段说的是“不同于少数门阀贵族,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由此可见,是士大夫,没有“门阀士族”。
D.“直接反映”错误,文中说的是“历史行径、社会变异的间接而曲折的反映”。
故选A。
2.本题考查学生根据材料内容进行判断、推理的能力。
C.“古人那种不受约束的绘画风格便创始于此”错误,由材料二第一段“我们今天能够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隋代展子虔《游春图》开始,中国画家就没打算规规矩矩地画山”可知,隋代展子虔的《游春图》只是我们能见到的最古老的山水画,但不代表就是最古老的绘画,无法说明“古人那种不受约束的绘画风格”创始于此。
故选C。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重要概念的能力。
“基本音调”是“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
A.“乞求无得”是归的原因,“满面风霜尘土气”是归的状态,由此可知,应是失意而归,一生偃蹇的遭遇写照。不合要求。
B.由“篱落疏疏”“儿童追蝶”等可知,诗中写乡野孩童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怡然自适的状态,与“基本音调”的内涵相合。
C.江南的十月天气很好,冬天的景色仍然有春天的盛貌。小草上落着轻轻的一层薄霜,在阳光的照耀下显得像被风干了的沙粒一般。诗歌展现江南冬天美好的景物,没有涉及人与自然的关系,与“基本音调”的内涵不合。
D.丑石半蹲如猛虎下山,长松倒卧如同水中游龙,是豪放的气概,与“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不合。
故选B。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文章内容,把握论证方法作用的能力。
材料一和材料二的中心话题是中国山水画,提及“欧洲风景画”“西方风景画”应该是为阐述中国山水画服务。
材料一第三段提到“欧洲风景画”。由“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可知,这是说欧洲风景画成熟与资本主义的原因,而“如”意思是“像”,“这”指的是前面所说的“中国山水画”,由此可见,“中国山水画”和“欧洲风景画”二者在成熟方面是有相近性的,二者放在一起构成类比;结合“这也正是为何山水画不成熟于庄园经济盛行的六朝,却反而成熟于城市生活相当发达的宋代的缘故”“这正如欧洲风景画不成熟于中世纪成熟于资本主义阶段一样”可知,无论是“中国山水画”,还是“欧洲风景画”,它们的成熟都社会经济生活改变的反映。
材料二第三段一开始提到“西方风景画”,“中国的风景画较西方风景画早出现一千三四百年之久”,接着下文说“相信这只是一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实际上,古代中国没有风景画……”,由此可知,因为这种“大而化之的说法”引出了下文“风景”和“山水”的比较,如“风景是身体之外的事物,是……山水则是心灵奔走的现场……”,以此说明古代中国只有山水画而没有风景画。
5.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概括文章信息,探究文本中的某些问题,提出自己的见解的能力。
由题干可知,考生需要到文中找到“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的原因,然后分点作答。
由材料一第二段“将整个封建农村理想化、牧歌化的心情、思绪和观念”,第三段“经由考试出身的大批士大夫常常由野而朝,由农而仕,由地方而京城,由乡村而城市。这样,丘山溪壑、野店村居倒成了他们的荣华富贵的一种心理需要的补充和替换,一种情感上的回忆和追求”“这种社会阶层的特征也相当清晰地折射在中国山水画上:人与自然那种娱悦亲切和牧歌式的宁静,成为它的基本音调”“懒洋洋、慢悠悠的自然经济下农村的理想图画”可知,这些士大夫在山水画中所描述的画面是他们理想的田园牧歌式的画面,与现实生活、场景是有距离的,并非写实。
由材料二“中国山水画,从来不是客观的地貌图像”“中国古人从来不以一种‘客观’的精神对待山川河流、宇宙世界”“这种‘天人合一’的观念,几乎构成了中国古代思想和艺术的核心观念”可知,因为受到“天人合一”观念的影响,中国的山水画体现的是人的精神,而非客观的地貌图像。
所以中国山水画与现实风景并不完全吻合。
6.B7.A8.①小说第二段借对秋日梨花的描写交代了故事的缘起,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做了铺垫。
②烘托人物情感,作者描写三十年前雨中含泪的梨花,将母亲的悲痛之情移情到梨花上,更好的渲染了人物的情感。
③借梨花象征人物的高洁品格,结尾父亲的《误诊记》封面上洁白无暇的梨花恰如他不计个人得失的高洁品格。
④以“秋天的梨花”为题,以封面上的梨花结尾,相互呼应,富有诗意且余韵悠长。9.①冯骥才先生指出了小说情节设置曲折(或突转)和细节描写(或描写细致)的重要性。
②情节示例:父亲临终前嘱托小女儿出版他的误诊病例,这一情节设置曲折令人意外,却也合乎情理,与父亲高大的医者形象吻合,凸显他崇高的医德。(另有情节曲折处亦可承认,或答出运用插叙丰富了文章内容也可。)
③细节示例:父亲病倒后嘴里说着“黄芪”“白术”等,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医学工作者形象。
父亲要求出版误诊病例的时候看着她,眼神明亮坚定,生动地刻画出一个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心造福于人的医者形象。
【解析】6.本题考查学生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的能力。
B.“作者由此慨叹中医的博大与玄妙”理解有错误。比较两个病例,体现了父亲身为医者强烈的事业心与责任感。
故选B。
7.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本观点及分析文本内容的能力。
A.“城中的戍军长官为了与民同乐,便派士兵把三十只绿头长颈大雄鸭放入河中,尽善于泅水的军民等下水赶鸭子”错,不能集中体现赵淑萍关于塑造人物“最到位”理论。其它三项中的晴雯、柳妈、林冲等人物基本符合赵淑萍老师关于人物塑造要具有典型性、生动性、争议性等特点。“戍军长官”不具备这些特点。
故选A。
8.本题考查学生鉴赏作品中重要物象作用的能力。
(1)结合第二段中“母亲看到梨树上有几朵梨花开着,洁白无瑕的小花在绿叶间,如此清新,如此明媚。怎么秋天也会有梨花开呢……父亲说,十月小阳春,天气和暖,所以有梨花开。就是那个假期,母亲怀上了她。此时母亲已年近五十,亲友们都建议她不要这个孩子了”,和第四段中“想起盛开在秋日黄昏的梨花和那个多难的春天,母亲有种预感,是不是三十年前的那个孩子又回来了,于是,不顾劝阻,母亲执意要生下这个孩子。也许是出于对第一个孩子的负疚,父亲有生以来第一次接生,他亲自把这个小女儿迎接到了这个世界上”分析,小说借对秋日梨花的描写交代了故事的缘起,为后文小女儿的出生做了铺垫。
(2)结合第三段“三十年前的春天。那时,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母亲则腆着个大肚子,在父亲的老家--一个小山村待产。母亲生下一个白白胖胖的女孩。可是,孩子出生不久就身体泛紫,嘴唇发乌,呼吸微弱,面色苍白。母亲首次生产,毫无经验。旁边人也不懂,不知道这是新生儿窒息,应该采取急救措施,还在一旁摇晃、安抚,就这样,孩子夭亡了。母亲记得,春天下了一场雨,屋外的梨花,一朵朵都含着泪。母亲的泪,也像雨一样,不住地流”分析,作者叙述三十年前,母亲的第一个孩子不幸夭折,此时描写雨中含泪的梨花,是将人的情感移注到梨花上,即将母亲失子的悲痛之情移情到梨花上,更好地烘托人物的情感。
(3)结合“《误诊记》出版了。……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分析,父亲去世后孩子们整理他的误诊的病例,遵照父亲嘱托出版了《误诊记》,父亲作为医生,一辈子救死扶伤,临了还心系医疗事业,封面上的这枝洁白的梨花象征了父亲不计个人得失的高洁品格,表达了作者的赞美之情。
(4)这篇小说以“秋天的梨花”为题,以“封面上,夕阳中一枝梨花,洁白无瑕”结尾,结构上结尾和标题相呼应,且以封面上的梨花结尾富有诗意,余韵悠长。
9.本题考查学生概括作者观点及分析鉴赏文本具体内容的能力。
首先筛选出文本二第一段中赵淑萍老师指出的小说创作的两个要素。关于小说的表达是,“一个人忽然被推到水里,那就是小说。那么我想,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然后这个故事就可以展开,你如果把这些写的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他怎么会被推到水里的呢?掉到水里面后,他的反应如何呢?别人又对他做了些什么呢?”,这体现的是小说故事情节的曲折性;“你如果把这些写的细致传神,那你就成功啦”,体现的是细节描写的重要性。
(1)关于情节的曲折性,文本一中最典型的是父亲临终前嘱咐小女儿出版他的误诊病例。前面一直在写作为小女儿,父亲母亲如何疼爱她,父亲如何亲自接生,如何救治身患疟疾的她,因而出版误诊病例这一情节有些出人意料。但是这个情节却符合父亲的人物形象,符合他的人品和医德。父亲一生都在为医学事业贡献力量,“日寇入侵,精通医术的父亲参加抗日救卫队去了。父亲在战场上救死扶伤”“后来,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了,父亲和他的同仁们一起创建了市中医院”“把她从死亡线上拉了回来。这让父亲在中医界的声誉达到了顶峰”“退休后父亲仍然被聘为中医院的顾问,每星期还去坐堂。为了中医院迁址重建,父亲多方呼吁,四处奔走”。因此这个情节的出现虽令人意外,却也合乎情理,与父亲高大的医者形象吻合,凸显他崇高的医德。
(2)关于细节描写,文本一中有“他高热不退,嘴里又说着‘黄芪’‘白术’‘当归’等”,父亲病中高热时还在喊药名,这一细节生动的刻画出一个一生为中医药事业发展鞠躬尽瘁的医学工作者形象;还有“父亲看着她,父亲的眼神,如此明亮,如此坚定”,这是父亲临终前嘱咐她出版他的误诊病历,父亲说“孩子你知道吗,爸爸一生行医,救活人无数,但是,难免有疏漏误诊的时候……爸爸这些年,把自己误诊的病例都写下来,结集成册,希望你给我编辑出版”,作为一位在医学界声誉极高的老医学工作者,父亲能够反思自己,并敢于公开自己曾经的误诊病历,这是多么难能可贵。父亲眼神的细节描写生动的刻画出一个不计个人名利得失,一心造福于人的医者形象。
10.GNS11.C12.B13.(1)但(宫禁警卫)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各朝之所以丧失国家,也大多由于这个原因。
(2)皇帝派遣李穀到澶州、郓州、齐州检查监督堤防决口的堵塞,征发役徒六万,三十天完工。14.①精简军队,选拔重用精锐者,淘汰羸弱者。
②诏募天下壮士集中到京城,并将优秀者任命为殿前诸班。
③让骑兵、步兵诸军将帅各自挑选精兵。
【解析】10.本题考查学生文言文断句的能力。
句意: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些无用的人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
“浚民之膏泽”是动宾结构,应在宾语“膏泽”后断开;
“乎”是句末语气词,后面断开,“且”一般用于句首,其前断开;
“众”是“何所劝”的主语,其前断开。
故选GNS。
1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实词在文中的意义和用法的能力。
A.正确,都是“对抗、抵御”。句意:后周世宗与北汉主在高平对峙。/假使六国各自爱惜他们的百姓,就足够用来抵抗秦国。
B.正确,调职;迁移。句意:便调任王晏为武宁节度使。/搬开灶旁柴禾,将直的烟囱改成弯的。
C.“‘族’两词含义不同”错误,二者含义相同,都是“灭族”。句意:再干的话我必定灭他的家族。/灭掉秦国的,是秦人自己。
D.正确,都是“大湖泊”。句意:汇合为巨大湖泽。/陈涉等在大泽乡起义。(补充:大泽乡得名于行道途中的一片低洼湖泊)。
故选C。
12.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文中信息、归纳内容要点的能力。
B.“且公平公正”错误。由“有司奏汉卿罪不至死。上曰:‘朕知之,欲以惩众耳!’”可知,皇帝加重了对孟汉卿的处罚。
故选B。
1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并翻译文言文句子的能力。
(1)骄蹇”,骄横傲慢;“走”,逃跑;“失国”,丧失国家。
(2)“诣”,到;“按视”,检查监督;“役徒”,征发役徒。
1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概括文中信息的能力。
由“乃命大简诸军,精锐者升之上军,赢者斥去之”可知,精简军队,选拔重用精锐者,淘汰羸弱者。
由“诏募天下壮士,咸遣诣阙,命太祖皇帝选其尤者为殿前诸班”可知,诏募天下壮士集中到京城,并将优秀者任命为殿前诸班。由“其骑步诸军,各命将帅选之”可知,让骑兵、步兵诸军将帅各自挑选精兵。
参考译文:
当初,后周世宗与北汉主在高平对峙,命令前泽州刺史李彦崇领兵扼守江猪岭,阻断北汉君主的归路。李彦崇听说樊爱能等人向南逃跑,便领兵撤退,后来北汉君主果然从这条路逃跑离开。八月,己酉(初八),皇帝贬李彦崇为率府副率。当初,后周太祖因建雄节度使王晏有抵抗北汉军队的功劳,他的故乡在滕县,便调任王晏为武宁节度使。王晏年轻时曾经做过强盗,一到镇所,就召集所有旧党,赠送他们金钱绢帛、鞍马,对他们说:“我们家乡素来以强盗多出名,从前我和诸位都曾经做过强盗,料想后来的强盗没有能胜过诸位的。诸位替我告诉其他强盗,让他们不要再干了,再干的话我必定灭他的家族。”于是全境强盗绝迹。九月,徐州人请求为王晏树立衣锦碑。周世宗准许。
冬季,十月,甲辰(初三),左羽林大将军孟汉卿因交纳藁税时,场院官吏侵扰百姓,过多索取所谓“耗余”而定罪,皇帝赐死。有关官员奏称孟汉卿的罪不至死,世宗说:“朕知道这些,只不过想借此惩戒众人罢了!”当初,宫禁警卫士兵,历朝相承,只求息事宁人,不想再简拔挑选,恐怕伤害人情,因此瘦弱年老的居多。但又骄横傲慢,不听命令,实际无法使用。每次遇到大敌,不是逃跑就是投降,历朝之所以丧失国家,也大多由于这个原因。周世宗通过高平之战,才开始认识到它的弊端,癸亥(二十二日),对侍从大臣说:“大凡军队只求精而不求多,如今用一百个农夫也不能供养得起一名士兵,怎么能榨取百姓的血汗,去养活这些无用的人呢!况且勇健懦弱不加区分,用什么去激励士众!”于是命令大力精简兵员,精锐的提升到上军,瘦弱的逐出军队。又因强健勇猛的战士大多被各藩镇所收养,下诏征募天下壮士,全部遣送到京城,命令宋太祖皇帝赵匡胤挑选其中最好的组成殿前诸班。其他的骑兵、步兵各军,分别命令他们的将帅挑选士兵。因此士兵精干强壮,近代以来没有比得过的,征伐四方,所到之处频传捷报,这就是挑选兵员的功效啊!
戊辰(二十七日),周世宗对侍从大臣说:“各地盗贼很多,讨伐搜捕终究不能绝迹,大概是由于历朝另外命令使臣巡视检查,致使藩镇主帅、州守县令都不再努力。应该全部召回使臣,专门委托藩镇节度使、州守县令,责成他们肃清盗贼。”
黄河从杨刘至博州一百二十里,连年在东面冲溃堤防,分成两个支流,汇合为巨大湖泽,河水弥漫达数百里。黄河又向东北冲毁古堤而流出,淹没齐、棣、淄各州,直至海边,淹没百姓田产房屋不可胜计。流民只好采集茭白稗子、捕捞鱼虾来充食,朝廷屡次派遣使者都没有堵住。十一月,戊戌(二十八日),周世宗派遣李穀到澶州、郓州、齐州检查监督堤防决口的堵塞,征发役徒六万,三十天完工。
15.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异乎三子者之撰吾与点也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
【详解】本题考查学生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的能力。
注意重点字词的写法,如“择”“撰”“覆”“隔”等。
16.B17.①同: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伤时的家国之忧。《泊岳阳城下》通过“留滞”“艰危”二词得以体现;《登岳阳楼》则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
②异:《泊岳阳城下》还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从“气益增”“鲲鹏图南”可见,诗人报国豪情饱满高涨,仍期待倾尽才华实现匡时济世的鲲鹏之志。
【解析】16.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诗歌内容及评价诗歌思想内容的能力。
B.“由近及远”理解错误,先写岸风夕浪,后写舟雪寒灯,应为“由远及近”。
故选B。
17.本题考查学生评价诗歌中作者的思想情感的能力。
相同点:
《泊岳阳城下》“留滞才难尽,艰危气益增”意思是:留滞他乡,有才无用,艰危时局,气节弥坚。颈联直抒胸臆,说身虽留滞而才力难尽,时事艰危而胆气益增,写尽困顿之苦和忧国伤时之痛。
《登岳阳楼》“亲朋无一字,老病有孤舟,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意思是:亲朋好友们音信全无,我年老多病,乘孤舟四处漂流。北方边关战事又起,我倚着栏杆远望泪流满面。诗人以年老病弱、亲故凋零、漂泊异乡具体写境遇之困顿,又以关山北兵戎未息写时局之动荡,从而表达对艰危时局的深深忧虑。
可见,两首诗都有漂泊困顿的身世之悲和忧国伤时的家国之忧。
不同点:
《泊岳阳城下》“艰危气益增”“变化有鲲鹏”,即使遭遇苦境停滞无法前行,心中的雄才大略也不会消退;艰难和危险反而更加激励气魄壮大,临危无惧而弥坚。“图南未可料,变化有鲲鹏”句以图南,鲲鹏自喻远大之志向无可披靡。顺承上句的情感又更升一层,至此,诗歌的情境推向最高潮,并与前段的宏伟景色遥相呼应,似断犹续,首尾相照,表现诗人的满腔报国之心,临危弥坚,不弃不馁。而《登岳阳楼》只是表达诗人眼睁睁看着国家离散而又无可奈何,空有一腔热忱却报国无门的凄伤。
18.①血气方刚;②载歌载舞;③喜气洋洋19.作曲家马可当年以第一名成绩考入鲁艺音乐系,他捧读了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顿时激情澎湃。20.①使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他们唱着……唱着……唱着……唱着……”,形式上构成排比,语势贯通,增强了节奏感;
②内容上,“唱着《边疆处处赛江南》”“唱着《在希望的田野上》”“唱着《金不换银不换》”“唱着《乘风破浪再出发》”不断变换人们熟悉的经典歌曲,“续写”“书写”颂扬南泥湾精神,增强句子的抒情性,表现延安儿女追求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干劲。
【解析】18.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成语的能力。
第一空,从前文“年方19岁”可知,此时的贺敬之正是精力旺盛的年轻人,可以使用“血气方刚”。“血气方刚”,为形容年轻人精力正旺盛。
第二空,前句有“歌舞的音调和节奏”,此处是说表演形式有歌有舞,可填“载歌载舞”。“载歌载舞”,边唱歌,边跳舞。形容尽情地欢乐。
第三空,从前文“这首向劳动者致敬、为奋斗者高歌、从历史深处走来的《南泥湾》”可知,《南泥湾》是向劳动者致敬,所以舞者作为劳动者的一员,心情应该是快乐的。可以填入“喜气洋洋”。“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
19.本题考查学生语言表达之变换句式的能力。
长句变短句的方法首先要提取句子的主干,单独成句;然后再剥离句子的定语、状语等,让这些成分单独成句,尤其要注意多层定语的剥离和改写;最后,根据实际情况调整句序,使改写后的句子逻辑合理,表达通畅。
本题中,句子可提炼主干为“作曲家马可激情澎湃”,“捧读这首献给拓荒者的赞歌时”为句子的状语,修饰“激情澎湃”;“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旅游合作项目返点分红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厨师餐饮行业厨艺大赛组织合同
- 2025年度股东协议补充协议:针对公司分立、合并后的股权处理
- 二零二五年度数字经济干股股份合作协议
- 第二单元第四节《视频声音显效果-插入音视频超链接》教学设计 2023-2024学年西交大版(2014)初中信息技术七年级下册
- 二零二五年度全球供应链风险管理合作协议
- 二零二五年度智能化停车服务车位租赁协议
- 2025年度时尚品牌店铺经营合伙协议书
- 2025年鹤壁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汇编
- 《移动网络规划与优化》课件 项目三 移动网络规划 任务1 了解无线网络规划
- 无痛病房管理课件
- 让孩子变成学习的天使——由《第56号教室的奇迹》读书分享
- 球泡检验标准
- 公安笔录模板之询问嫌疑人(书面传唤治安案件)
- 振动分析基础讲义1
- 记账凭证汇总表excel模板
- 邓丽君经典歌曲30首简谱(共33页)
- 故障诊断技术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共3页)
- 园林绿化施工通用表格模板
- 初中《生物》(人教版)实验目录表
- 人民检察院信访案件终结办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