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养生思想与现代健康理念
杨竞健康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战略工程。健康是人生第一财富。
余闻上古之人,春秋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今时之人,年半百而动作皆衰者,时世异耶,人将失之耶。上古之人,其知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世界卫生组织对健康有过这样一个根本的判断:健康长寿15%取决于遗传,10%取决于社会条件,8%取决于医疗条件,7%取决于自然环境,60%取决于生活方式。人可活到100~175岁。中国人的平均预期寿命已到达73岁〔2021年〕世界卫生组织对人生年龄段的划分(1993年):44岁以下为青年45~59岁为中年60~74岁为年轻老年人75~89岁为老年人90岁以上为长寿老人概论1.1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开展1.2我国传统养生思想1.3传统养生内容1.4现代健康理念1.1我国传统养生思想的产生和开展我国的传统养生文化是祖国医学(中医学)大宝库中瑰宝。我们的祖先在漫长的岁月里与大自然进行着各种斗争,为了自身的健康和后代的繁衍,在劳动和生活实践中,逐渐认识了生命活动的规律,掌握了自身保健的方法,并通过总结逐渐创立了拥有系统理论、独树一帜的传统养生文化,称之为“养生〞,养生的理论和方法就叫做“养生之道〞。
中医学是我国古代的研究人体生命、健康、疾病的科学,属于自然科学的范畴。它具有:独特的理论体系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思维方法受到中国古代哲学的深刻影响是以自然科学知识为主体、与人文社会科学知识相交融的科学知识体系。一、开展阶段1、我国传统养生文化起源于原始氏族社会至殷商时代,人们开始对原始养生术进行理论上的总结,形成了各种养生理论,提出了各种养生方法。2、春秋战国时期,出现了“诸子蜂起,百家争鸣〞的局面,各种养生理论和养生方法也得到了很大的开展,极大地丰富了传统养生文化的内容。3、
从秦汉至隋唐,是我国封建社会的前期开展阶段,也是佛家、道家养生文化的兴盛时期,出现了炼丹术、神仙术、服石法、房中术之类的养生法。4、到了宋代,我国传统养生文化又有新的开展,最明显的是开展了动以养生的思想和方法。5、
明清时期,养生家们搜集和整理了大量的养生资料,出版了许多有价值的养生著作。1.2我国传统养生思想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最显著的特点:强调养生应当树立保健预防思想,做到防病于未然;在养生过程中要树立“天人合一〞的整体观念,人与外界环境要保持统一。1、整体观学说
祖国医学把人体看作是一个以脏腑为核心、经络互相联系的整体。人体的各个系统、器官是有机地联系的,作为特定内环境的脏腑,不是孤立不变的,各个脏腑之间相互依赖,以维持人体内环境的稳定和统一。它们之间联系的通路是经络和脉道;联系的载体是营、血和津液;其具体的功能表现是气和卫,从而构成了人体气、血、营、卫这一机制的整体。以经络和脉道作为脏与脏、脏与腑、腑与腑之间的联系通路,即所谓十四经流注,环而无端。在脏腑与组织之间的各个方面的联系,如:心合小肠,主血脉,开窍于舌;肺合大肠,主皮毛,开窍于鼻;脾合胃、主肌肉及四肢,开窍于口;肝合胆,主筋,开窍于目;肾合膀胱,主骨,开窍于耳。倘假设脏腑发生变化,就可以通过经络,互相影响,并反映于体表;反之,体表组织器官的病,也可以通过经络影响体内所属脏腑。经络的循环和流注,脏腑可通过经络作出各种相应的表现,所以,人体是内环境相对稳定的有机统一整体。我国历代医学家、养生家在疾病的防治和养生保健方面,都十分强调要从整体出发,根据这种联系和影响来指导辨证论治与养生,主张促进机体的平衡,主张治病求本,未病先防,注重于全身性的防衰保健措施。2、恒动学说
祖国医学很早就认识到宇宙生物界,尤其是人类的生命活动有其“恒动〞的特性。元代朱丹溪在?格致余论?中就说:“天之物,故恒之于动,人之有生,亦恒于动。〞自然界的气交变化运动孕育了生物,祖国医学把“气化〞运动形式归纳为“升、降、出、入〞。这种运动形式,就是生命存在的先决条件,自然界中的万物万事,概莫能外。人体经常保持适量的运动,是增进身体健康,延缓衰老的有效手段。3、精气学说精气学说,是研究精气的来源及其运动变化规律,并用以阐释宇宙万物生成、开展、变化的一种古代哲学理论。一切生命现象均被视为“气〞活动的结果。在管子的学说中,精气不但是构成客观世界,包括人在内的物质根源,而且作为人体生命活动三要素的精、气、神还具有互相化生的特性。精气学说〔中国养生文化〕——是研究人体内精、气、神的内涵、来源、分布、功能、相互关系及其与脏腑经络联系的理论。精气学说的主要内容〔1〕精气的概念精气──在古代哲学中,是指存在于宇宙之中的不断运动、活力很强、无形可见的极细微物质,是构成世界万物的本原。〔2〕气〔精气〕是构成世界的本原中国古代哲学家认为,世界上的一切都是由气构成的。精气分阴阳,其轻清局部〔阳〕散而为天,重浊局部〔阴〕凝而为地。天之阳气下降、地之阴气上升,阴气与阳气感应交合于天地之间而化生万物。〔3〕气运动不息,变化不止气构成整个世界,气的运动引起了世界的各种运动和变化。〔4〕气是天、地、万物之间的中介气的中介作用一般表达于以下两个方面:1.气作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中介,维系着天、地、万物之间的相互联系,使它们成为一个整体。2.气作为自然界万物之间的中介,使万物得以相互感应。〔5〕天地之精气化生为人〔社会人〕人是由天地之精气相合而产生的,天地之精气是构成人体的根本物质。人为宇宙万物之一,宇宙万物皆由精气构成,那么人也由天地阴阳精气交感聚合而化生。人类与宇宙中的它物不同,不仅有生命,还有精神活动,故由“精气〞即气中的精粹局部所化生。人生由天地阴阳精气凝聚而成,人死后又散为气,人的生死过程,也就是气的聚散过程。精气学说在中医学中的应用〔1〕精气是人体生命的动力人体的五脏、六腑、形体、官窍、血和津液等,皆属有形而静,必须在无形之气的激发推动作用下方能活动。例如:心气推动血液运行肺气推动呼吸〔2〕精气充足那么生命力强精气充足──生理活动正常,生命力旺盛精气虚衰──生理活动异常,生命力虚弱〔3〕气的运动必须协调而通畅气的升降出入运动必须协调有序而通畅,才能发挥生命动力的功能,才能维持人体的健康状态。〔4〕精、气、神的关系在祖国养生理论中,“精〞是构成人体和维持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根据“精〞的来源、功能和作用又可分为“先天精〞和“后天精〞。“先天精〞,又叫“元精〞,它是人体生长发育的根底,主要来源于父母的精、血,被视为人体生命活动的原始微观物质。“后天精〞又称“脏腑之精〞,它主要来源于后天五谷饮食之营养,通过肺的呼吸调节,脾胃的消化吸收,从而将营养物质的精微局部转化到人体的各个腑脏而构成。4、气——元论气——元论认为,气是不断地运动着的物质实体,是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或本体〕,为宇宙天体和天地万物统一的物质根底。运动是气的根本特性,阴阳是气的固有属性,气是阴阳的矛盾统一体,气的胜复作用即阴阳的矛盾运动是物质世界运动变化的根源,气聚而成形,散而为气,形〔有形〕与气〔无形〕及其相互转化是物质世界存在和运动的根本形式。物质世界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气的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世界。气分而为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而五行之中复有阴阳。作为一种自然观,气一元论是阴阳学说和五行学说的根底。“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人是天地自然之气符合规律的产物。人体就是一个不断地发生着升降出入的气化运动的机体。人体的气可分为阴气和阳气两类。阴阳匀平,命曰平人。生命过程就是阴阳二气对立统一运动的结果。人体的脏腑形体官窍等各个局部,又可按五行分为心、肺、脾、肝、肾等五个系统。五行之中复有阴阳和五行。机体就是这样联系密切、错综复杂的系统。5、阴阳协调学说
人生有形,不离阴阳。祖国医学这一观点说明生命现象是由阴阳构成的。祖国医学认为,阴阳双方是相互依存的,任何一方都不能脱离另一方而单独存在。在人体阴阳的消长运动中,对立的双方总是保持着动态的相对平衡,使机体处于一种相对的静止状态,以维持着机体内环境的相对恒定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的相对协调和统一,从而保证人体生命活动的正常进行。在疾病开展变化的过程中,由阳转阴,由阴转阳的变化,可出现阴阳失去相对的平衡,而表现偏盛偏衰的结果。机体的阴阳任何一方虚损到一定程度,常可导致对方的缺乏,即所谓“阳损及阳〞、“阴损及阴〞,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阴阳协调学说运用于医学领域,是用以说明人体生理活动、病理变化,并指导临床辩证治疗和养生保健,是祖国医学理论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局部。6、五行学说五行学说对世界本原的认识也附属于气——元论,不仅具有自然观的特征,更具有朴素的普遍系统论性质。五行学说对宇宙本原的认识侧重于世界的物质构成,认为木、火、土、金、水是构成世界万物的物质元素,与气——元论主要说明世界的物质本原不同。五行学说用五行的生克制化、乘侮胜复规律,来说明自然界万事万物整体动态平衡性,视五行为宇宙的普遍规律,以五行为根底阐述事物之间生克制化、乘侮胜复的相互关系。人体是一个以五脏为中心的五行结构系统所组成的有机整体。人与环境也是一个有机整体。中医学应用五行学说,从系统结构观点分析了人体局部与局部、局部与整体之间的有机联系,以及人体与外界的统一,论证了人体是一个统一整体的整体观念。五行生克乘侮胜复的调节机制,是人体脏腑经络结构系统保持相对稳定和动态平衡的原因。气有阴阳,阴阳合而生五行,五行和阴阳结合而化生万物。五行系统结构的矛盾运动是宇宙的普遍规律,也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阴阳五行的矛盾运动是人体之气运动的具体表现,是人体脏腑经络的运动规律,是生命运动的普遍规律。7、天人相应学说
天人相应学说是祖国医学顺应自然养生方法的理论根底。人与周围自然环境有密切的关系,?黄帝内经·素问?指出:“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自然界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寒暑燥湿的气候,直接影响人体的生长发育与健康。自然界是生命的源泉,机体的生理、病理、生长、发育和衰老都与自然的变化休戚相关。自然界的变化,春生夏长,秋收冬藏,人类长期生活在这样的自然环境之中,已经能够适应春夏秋冬四季的变化,形成了自身的生理规律。春夏阳气升发,秋冬阳气潜藏,顺应自然界的变化,调节脏腑机能,养精安神,益气补血,平衡阴阳,机体就健康无病,而能享得天年。反之,自然界的气候变化,如果超过了机体的正常适应能力,就会引起各种疾病,这就是天人相应学说。
8、形神相因学说
形神相因是祖国医学的又一重要养生理论。形神相因又称为形神合一,即形体与精神的结合,也可以说是形态与机能的统一。形是人体的一切组织器官,神即人的精神意识活动,形与神是紧密相联的,神不能离开人体而存在,它与人有生俱来,亦与死俱灭。形与神是息息相关的,要通过调形养神的方法,使形神合一;养神可以保形,保形就是摄神,只有形体完备,才能有精神现象的产生。1.3传统养生内容
根据我国传统养生理论,我国养生家经过长期的实践,总结出以下几条养生的原那么。1、保养精神的原那么
我国历代传统养生家都十分重视对精神的保养,认为形神合一是健康长寿的保证。庄周在?庄子·养生主论?中就说:“纯素之道,惟神是守,守而勿失,与神合一。〞?黄帝内经·素问?也说:“呼吸精气,独立守神〞、“得神者昌,失神者亡〞,认为神为一身之主宰,是统帅五脏六腑的。祖国医学把精神因素分为喜、怒、忧、思、悲、恐、惊七情,认为每个人都有七情的变化。心主神志,七情从心发出,情绪异常又会损伤心神。心神主宰全身,心神一伤,全身各脏器都会受到影响,从而导致各种疾病的发生。祖国医学在谈到调节精神,保养真气,以求健康长寿的养生方法时,要求人们做到:“内无思想之患,以恬愉为务。〞保养精神要注意两个方面,其一,要修养情操,安神益志;其二,要心情愉快,坦荡无忧。
2、适应四时的原那么
养生必须要注意适应四时气候的变化,以及昼夜的更替等,提倡要把顺应自然作为保健防病的重要原那么。一年四季气候的变化规律是春温、夏热、秋燥、冬寒,气候的这种变化对人体也会产生相应的影响。昼夜的更替对人体也有一定的影响。?黄帝内经·灵枢?中就指出:“夫百病者,多以旦慧昼安,夕加夜甚。朝那么人气始衰,邪气始生,故加;夜半人气入脏,邪气独居于身,故甚也。〞3、动静结合的原那么
人体的动、静关系着精、气、神的衰旺存亡。我国自古以来在养生方面就存在静派和动派两种观点。老子在?道德经?中提出养生要安静自然:归根曰静,是曰复命。庄子也主张养生要清静无为,老庄学派以静养生的思想对后世有很大的影响。?吕氏春秋?那么主张以动养生,以“流水不腐,户枢不蠹〞。华佗进一步完善了运动健身的方法,创编“五禽戏〞,告诫人们要经常运动。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也认为:“养生之道,常欲小劳,但莫大疲及强而不能堪耳,且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运动故也。〞
4、护肾保精的原那么
在我国传统养生学中,护肾保精是一条重要原那么。祖国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精不仅是繁衍人类的生命之源,而且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根底,肾精之盈亏,影响着人的生长、发育、衰老乃至死亡的全过程,因此,十分强调要节色欲以养精。5、补脾益胃的原那么
脾为后天之本,是人体气血生化之源。祖国医学认为,人体的元气是健康之本,而脾胃那么是元气之本。元气的产生全在脾胃,只有胃气充足,才能滋养先天。五脏六腑皆受气于胃,得胃气的充养,才能发挥藏精气、润肌肤、养血脉、壮筋骨的成效。金代名医李杲在?脾胃论?中说:“脾全借胃土平和,那么有所受而生荣,周身四脏皆旺……外邪不能侮也。〞?黄帝内经?荟萃先秦诸子百家养生之道,从医学角度探讨养生与长寿,创造了不少养生理论和方法。自然观天人合一,人体要顺应自然规律,才能维持正常生命活动。“逆之那么灾害生,从之那么苟疾不起,是谓得道。〞根据四时不同,采用春养生,夏养长,秋养收,冬养藏,以及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方法,即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生,取得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意志观“意志者,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发挥人的意志作用结合季节特点,调养精神意志。“春三月,此谓发陈,以使志生〞;“夏三月,此谓蕃秀,使志无怒〞;“秋三月,此谓容平,使志安宁〞;“冬三月,此谓闭藏,使志假设伏假设匿〞。概言之,人的精神意志,春应舒畅,夏当充实,秋要安定,冬宜伏藏,从而保持“身无奇痛,万物不失,生气不竭,精神专直,魂魄不散,悔怒不起,五藏不受邪矣〞。动静观“能动能静,解以长生。〞主张形神兼养。按四时不同,养形调神。春天“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夏天“夜卧早起,无厌于日〞;秋天“早卧早起,与鸡俱兴〞;冬天“早卧晚起,必待日光〞。防治观“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扰温饱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提出了未病先防的预防思想。“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外避六淫之邪,内免精神刺激,情志变动,到达未病先防。精气观“嗜欲无穷,而忧患不止,精气弛坏,荣涩已除,故神去之,而疾不愈也。〞精气的盛衰决定人体的生长衰老过程,又是机体抗病的源泉。因此,养生必慎房事,积精全神。食疗观民以食为天。提倡“饮食有节〞,维护后天脾胃之源。如“饮食自倍,脾胃乃伤〞,伤那么化源缺乏,易生百病。同时谆谆告诫人们,谨慎地调和五味,切忌偏嗜。“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是故谨和五味,骨正筋柔,气血以流,腠理以密。如是那么骨气以精,谨道如法,长有天命。〞古代名人养生一至九
名人养生“一德〞明代养生家吕坤说:“仁可长寿,德可延年,养德尤养生之第一要也。〞名人养生“二字〞宋代文学家苏东坡认为,生在于“安〞、“和〞二字。“安〞即静心,“和〞即顺心,“安那么物之感我者轻,和那么我之应物者顺。〞名人养生“三戒〞孔子曰:“君子有三戒:少之时,血气未定,戒之在色;及其壮也,血气方刚,戒之在斗;及其老也,血气既衰,戒之在得。〞名人养生“四法〞明代医学家万密斋指出:“养生之法有四:一曰寡欲,二曰慎动,三曰法时,四曰却疾。〞名人养生“五知〞宋代周守忠说:“知喜怒之损性,故豁情以宽心;知思虑之销神,故损情而内守;知语烦之侵气,故闭口而忘言;知哀乐之损寿,故抑之而不有;知情欲之窃命,故忍之而不为。名人养生“六节〞明代医学家江绮石说:“节嗜欲以养精,节烦恼以养神,节愤怒以养肝,节辛勤以养力,节思虑以养心,节悲哀以养肺。〞名人养生“七食〞清代养生家石成金指出:食宜早些,不可迟晚;食宜缓些,不可粗速;食宜八九分,不可过饱;食宜淡些,不可厚味;食宜温暖,不可寒凉;食宜软烂,不可坚硬;食毕再饮茶两三口,漱口齿,令极净。名人养生“八乐〞石成金的“八乐〞是:静坐之乐,读书之乐,赏花之乐,玩月之乐,观画之乐,听写之乐,狂歌之乐,高卧之乐。名人养生“九思〞孔子曰:“君子有九思:视思明,听思聪,色思温、貌思恭、言思忠,事思敬、疑思问、忿思维,见德思义。〞古人养生有两条妙计养德:也就是说道德高尚的人必然长寿,长寿者必然是品德高尚的。孔子说:“大德必得其寿〞。孟子提出的“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就是把“仁义〞,“道德〞看成高于生命,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的名言,是仁人志士的养生之本。唐代名医孙思邈亦说:“道德全,不祈善而得福,不求寿而自延,此养生之大旨也。〞养中和之气。古代?中庸?书中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中也者,天下之大本也。和也者,天下之达道也。〞中医理论认为:“怒那么气上,喜那么气缓,思那么气结,悲那么气消,恐那么气下,惊那么气乱。〞?道家养生概要?书中说:“少言语以养内气,寡色欲以养精气,薄滋味以养生气,咽津液以养脏气,戒嗔怒以养肝气,节粮食以养胃气,不漏精以养肾气,慎行藏以养神气。〞这些都是滋养中和之气的良方妙计。祖国传统养生之道——“清调补〞清理脾胃肠道;调节气血阴阳;补充营养缺乏;从而到达预防保健的目的。1、情感调谐2、生活起居3、经络穴位4、药物调理5、饮食调理6、房事调谐7、劳动运动传统的养生方法,气功调谐导引术五禽戏八段锦易筋经练功十八法太极拳按摩针灸术1.4现代健康理念人人都想有一个健康的身体,怎样才算健康呢?身体没有生病就是健康吗?世界卫生组织提出的健康四大基石:(16字)合理饮食,适当运动,戒烟限酒,心理平衡。由中国营养学会组织修订的新版?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07〕--新膳食宝塔四块砖一条路踏上健康四大基石,从健康奔小康全面读懂得世纪当代人健康素质树立健康观念,采取健康行动,提高生存质量,实现健康寿命善待健康,善待生命,尊重自己,爱戴家人健康是公平的,人人有权享有,健康是无价的,胜过你的财富做21世纪全面和谐开展的健康人——有力的心脏,聪明的头脑,强健的体魄,充分的精力,平和的情绪,有序的生活。一、现代健康观念世界卫生组织把健康定义为:“不但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要有生理、心理和社会适应能力的完满状态。〞这说明,在现代社会仅仅没有身体的缺陷和疾病还不能算做健康,现代社会不仅要求人们身体的健康和心理的健康,还要有较强的社会适应能力。这就是现代健康的观念。
要保持和维护现代人的健康,人们必须注重生理卫生,比方讲究起居饮食卫生,锻炼身体,足够的营养等等,还要注重心理卫生,这样才能到达现代的、真正意义上的健康。牢记“预防重于治疗〞的原那么,加强健康教育,使人民群众接受平衡膳食的主张、贯彻健康的生活方式对提高全民健康素质极其重要!聪明人投资健康,
明白人保护健康,
普通人无视健康,
糊涂人透支健康!——中国健康教育首席专家、解放军总医院赵霖教授二、用科学的系统工程理念管理健康世界卫生组织〔WHO〕倡导的健康医学观念
1996年,世界卫生组织庄严宣布:“21世纪的医学不能继续以疾病为主要研究领域,而应该以人类的健康为主要研究方向。〞现代医学的医学模式应当向健康医学、生态医学、稳态医学的方向转化。
中医学在几千年前提出的根本理论与世界卫生组织倡导的健康医学观念极为接近。用科学的系统工程理念管理健康健康卫生宣传健康教育健康保障食品平安自然环境社会条件平衡心理生活方式家庭和谐政策法规合理膳食文化娱乐体育锻练城市居住三、现代营养学与健康吃什么和怎么吃——关系着民族的命运营养状况是人口素质与经济开展水平的决定性因素之一
从宏观和长远的角度看,营养不仅影响人民的体质、智能、发育和健康程度,也影响着整个民族的竞争力与创造力,以及社会的文明进步和经济开展。
健康是人类最大的财富,有这样一个很生动的譬喻:一个人毕生从事的事业、成功、家庭、财产等等可以描述成下面这样一个巨大的数字,就是前面是一个1,后面有无数个零。第一个数字1代表健康,如果失去了1,一切都会变成零。人类需要的三大营养——饮食营养、行为营养、心理营养
第一是饮食营养,学习营养学知识,接受平衡膳食观念与健康生活方式,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第二是行为营养,运动就是行为营养,其价值不亚于食物的进补,运动可以加速机体的代谢,舒展身心,解除抑郁,提高食欲。第三是心理营养,我们每天上班的时候,就应该想到天空是晴朗的,阳光是灿烂的,心情是美好的,生活是快乐的。如果注意这三个方面的营养,我们就会获得健康。预防胜于治疗牢记营养经济学
2001年全国卫生资源消耗6100多亿,因疾病、伤残等造成的损失约7800亿,总计约14000亿。这是非常惊人的数字。众所周知,“三峡工程〞15年的总投资才2000亿。
2004年12月,国家卫生部统计信息中心正式公布了?第三次国家卫生效劳调查分析报告?,本次调查为估算中国人因健康引起的直接或间接经济损失提供了数据根底。其计算结果是,仅2003年就高达8000多亿人民币,相当于当年GDP比重的7%左右。国家“九五〞攻关期间进行的一项研究说明:在疾病的预防工作上投资1元钱,就可以节省8.5元的医疗费和100元的抢救费用。西医治“人得的病〞,中医治“有病的人〞
西医治的是“人得的病〞,中医治的是“有病的人〞,所以平衡就是健康,调整就是治疗。
人类每天都要接触各种病毒和细菌,由于它们都在不断地变异,因此许多病“无药可治〞。由体液免疫、细胞免疫和免疫因子组成的人体免疫系统,其发挥识别、屏障、吞噬、去除作用,始终与各种传染病相抗衡。保持免疫功能的稳定和完整,是预防传染病的根本手段。当前的首要问题是医学观念需要改变,应该将注意力转移到提高自身调节能力、抗病能力,即人体自我防护和痊愈能力上。
任何一种营养的缺乏或失衡,对免疫系统都会产生不利影响。当今社会,许多人都缺乏对免疫系统有益的植物营养素、抗氧化剂与多糖等;营养失调会使免疫系统功能下降,人体更容易受病毒的侵袭与感染。在抵抗感染方面,营养因素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由于免疫系统的绝大局部功能依赖于饮食,因此一旦营养失调,受影响最大、被严重损害的就是机体免疫系统。古代先贤提倡“寓医于食〞应该牢记!关注“寓医于食〞的结果,食物是最好的药物,就是:个人少受罪,儿女少受累,节省医疗费,造福全社会。低温烹饪有益健康
世界卫生组织规定,每公斤食品中丙烯酰胺不得超过1毫克。中国主食馒头、米饭、面条等烹制都采用100摄氏度左右的温度,比烘烤要低得多,爆炒菜肴在短时间内完成。上下温结合的烹饪方式不仅有益于保持营养成分不受损失,满足外表杀菌的需要,也减少油脂的氧化,由此说明中国的传统主食更平安。
传统营养学的哲学内涵中华民族传统营养学有非常深厚的哲学内涵:第一,天人合一,身土不二的生态观。第二,调理阴阳,阴平阳秘的健康观。第三,药食同源、寓医于食的食疗观。第四,“审因施食,辩证用膳〞的平衡膳食观。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辩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也有精辟的论述。例如“饮食清淡,素食为主〞;“可一日无肉,不可一日无豆〞;“粗茶淡饭、青菜豆腐保平安〞;“食,不可无绿〞等中华民族传统养生保健的膳食原那么。中华民族膳食与就餐的“十大平衡〞
中国传统膳食结构强调“平衡膳食、辨证用膳〞,提倡含不同营养成分食物的互补。有关中华民族传统膳食结构有如下精辟论述:五谷宜为养,失豆那么不良,五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附件:1.1521项拟继续有效行业标准复审结论-表(征求意见稿)
- 石河子大学《药物波谱解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食品包装学》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石河子大学《计算机网络基础》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弱信号检测技术》2021-2022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建筑节能》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过程控制系统与仪表》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电镀工艺》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环境工程概论》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合同产值申报
- 建筑工程项目管理咨询招标(范本)
- 三位数除两位数的除法练习题
- 慢性胃炎的中医治疗培训课件
- Python程序设计课件第7章面向对象程序设计
- 最新爆破安全规程
- 主题班会课防盗
- 幼儿园课件《挠挠小怪物》
- 教师教案检查八大评分标准教案的评分标准
- 政府会计基础知识讲义
- 幼儿园整合式主题活动设计案例《温馨家园》
- 荒漠区生态治理(麦草沙障、植物固沙)施工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