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开大学(四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_第1页
国开大学(四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_第2页
国开大学(四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_第3页
国开大学(四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_第4页
国开大学(四川):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劳动与社会保障法案例分析

案例回顾一

2013年2月,胡某刚好满15岁,中学毕业后即外出打工,

并于同年与一羊毛衫厂签订劳动合同,一个月后厂长屡次不满

意胡某的工作能力,多次调动胡某的工作。一年后胡某无法忍

受老板,辞去工作,并于2014年3月与一摩托车配件厂签订劳

动合同。开始胡某做搬运工,因为年龄偏小,工作一个月后于

4月被调到流水线车间。但是胡某的业绩仍旧不如同车间的其

他工人,老板无奈只能将其工资从2500元/月降到2200元/月。

2014年6月,胡某出差在外,因一起车祸致使其右腿骨折,回

厂后,8月份被调到厂长办公室任秘书。12月份,因胡某家人

多次请求,胡某正式辞去工作,回家养伤。

请问:

1.这个案件能适用劳动法吗?

2.案情介绍中有哪些劳动法律事实?这些事实各自引起了

劳动法律关系怎样的变化?

案例解析

1.关于适用劳动法的问题,本案分两个阶段来分析。第一

阶段为2013年2月至2014年4月之前。这个阶段胡某尚未满

16周岁,不具备劳动权利能力与劳动行为能力,所以,他不是

适格的劳动法律关系主体,因此,不适用劳动法。第二阶段为

2014年4月以后,胡某已经年满16周岁,已是具备劳动法律

关系主体资格了,可以适用劳动法了。

2.本案中哪些是劳动法律事实以及事实各自引起了劳动法

律关系怎样的变化?

(1)胡某于2013年同羊毛衫厂签订劳动合同并不能引起

劳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因为胡某当时只有15周岁,不具有劳动

权利能力和劳动行为能力,其与羊毛衫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

(2)因为胡某与羊毛衫厂签订的劳动合同无效,所以在此

期间调动工作、辞去工作均不能引起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和消

灭。

(3)胡某2014年3月与摩托车厂签订劳动合同引起了劳

动法律关系的产生,因为此时,胡某已经满16周岁。

(4)2014年4月胡某被调到流水线车间,引起了劳动法

律关系的变更。

(5)摩托车厂老板降低胡某的工资行为也引起了劳动法律

关系的变更。

(6)2014年6月胡某车祸后回厂被调离原来的岗位,也

引起了劳动法律关系的变更。

(7)2014年12月胡某与摩托厂终止劳动合同关系,引起

了劳动法律关系的消灭。

案例回顾二

2012年7月,20岁的刘某在某宾馆招聘中,经考核被录用

为服务员,宾馆与刘某签订了为期五年的劳动合同。合同条款

之一是:"因宾馆服务业的特殊要求,凡被录用为本宾馆服务

员的,不经公司批准在合同期内不得结婚;否则,宾馆有权提

前解除合同。"刘某在合同签字时,对该条款比较犹豫,但考

虑到找工作不容易,且五年后自己年龄也不算大,一般不耽误

结婚。于是刘某与该宾馆签订了该劳动合同。

2014年5月,刘

某与其恋爱两年的朋友李某结婚。宾馆知悉后以此为由提前解

除了与刘某的劳动合同,提前解除劳动合同的通知书写道:

"鉴于刘某违约,宾馆通知刘某,决定自即日起解除与刘某的

劳动合同,刘某应在本月内办理有关工作交接手续,领取本月

份工资"刘某不服,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

请问:

根据《就业促进法》和《妇女权益保障法》的规定,该宾

馆提前解除合同是否合法?为什么?

案例解析

该宾馆的行为违反了我国法律规定。我国《劳动法》对女

职工实行特殊保护制度,《妇女权益保护法》与《就业促进法》

也对妇女劳动权益的特别保护作了规定。《妇女权益保护法》

第23规定,用人单位在录用女职工时,应当依法与其签订劳动

(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中不得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第27条规定,任何

单位不得因结婚、怀孕、产假、哺乳等情形,降低女职工的工

资,辞退女职工,单方解除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

但是,女职工要求终止劳动(聘用)合同或者服务协议的除外。

《就业促进法》第27条也规定,用人单位录用女职工,不得在

劳动合同中规定限制女职工结婚、生育的内容。上述这些规定

属于强制性规范,任何用人单位都应当遵守,即使女职工同意

所签订的劳动合同中的相关约定,该约定也是无效的。

因此本案中,宾馆的行为不合法。

案例回顾三

赵某于2013年7月大学毕业时到甲公司求职,公司提出先

签订1年期劳动合同。试用期为4个月试用期内的工资为1200

元/月,此后按2000元/月计算。赵某考虑就业难度,为获得该

份工作就答应了上述条件。

请问:

1.赵某与甲公司双方自愿协商的劳动合同试用期可以任意

延长吗?

2.赵某可以反悔约定,要求延长试用期期间的工资补偿吗?

为什么?

案例解析

1.不可以。《劳动合同法》第19条规定:"劳动合同期限

三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一个月;劳动合同期

限一年以上不满三年的,试用期不得超过二个月;三年以上固

定期限和无固定期限的劳动合同,试用期不得超过六个月。"

这个规定是强制性的,用人单位不能以与劳动者自愿签约为由,

任意延长劳动合同试用期。

2.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上述规定,赵某和甲公司签

订的合同期限为1年,试用期不能超过2个月,双方签订的试

用期条款无效。赵某有权反悔,并要求甲公司按照《劳动合同

法》第83条规定:"用人单位违反本法规定与劳动者约定试用

期的,由劳动行政部门责令改正;违法约定的试用期已经履行

的,由用人单位以劳动者试用期满月工资为标准,按照已经履

行的超过法定试用期的期间向劳动者支付赔偿金。"

案例回顾四

李某系某公司的职工,2014年8月因拖欠工资问题与公司

发生劳动争议。公司工会出面进行协调,公司负责人认为这属

于公司的内部人事问题和财务问题,工会不应介入。在工会的

支持下,李某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争议仲裁,

某公司在得知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中有当地工会代表之后,拒

绝参加仲裁。

请问:

1.工会有权组织和参与解决劳动争议吗?若有权,工会在

参与解决劳动争议中工会的职责是什么?

2.工会参与解决劳动争议的权利有哪些表现形式?

案例分析

1.工会有权组织和参与解决劳动争议。我国《工会法》第

2条第二款规定:"中华全国总工会及其各工会组织代表职工

的利益,依法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6条:"维护职工合

法权益是工会的基本职责。工会在维护全国人民总体利益的同

时,代表和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第28条规定:"工会参加

企业的劳动争议调解工作。地方劳动争议仲裁组织应当有同级

工会代表参加。"

2.工会组织和参与劳动争议处理的权利表现为工会通过调

解、仲裁等制度系统参与职工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争议的处

理。在企业违反集体合同,侵犯职工劳动权益的,工会可以依

法要求企业承担责任;在职工认为企业侵犯其劳动权益而申请

劳动争议仲裁或者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工会有权对职工的

争议行为给予支持和帮助。

案例回顾五

张某系某单位职工,该单位在征得工会和劳动者同意后,

在2017年4月的最后一周,每天延长工作时间2小时。因生产

经营需要,在业务十分繁忙的情况下该单位决定周六、周日也

继续加班。此后便是"五一"国际劳动节,单位声称愿意留下

工作的职工可以继续工作,于是,张某又利用假日工作了1天。

据了解,张某每日的标准工资为280元(假设的条件),每周

工作5天,每天工作8小时。

请问:张某4月份包括五一假期至少应该拿到多少加班工

资?

案例分析

根据我国《劳动法》的规定,张某每周工作5天,每天工

作8小时,每日工资280元,则每小时35元。

1.根据劳动法的规定,安排劳动者延长工作时间的,支付

不低于工资的150%的工资报酬。因此,每天延长2小时,一周

5天应拿加班工资35×2×150%×5=525元。

2.休息日安排劳动者工作又不能安排补休的,支付不低于

工资的200%的工资报酬。因此,周六周日工作应拿工资280×

200%×2=1120元。

3.法定休假日安排劳动者工作的,支付不低于工资的300%

的工资报酬。因此,张某劳动节1天应拿工资280×300%=840

元。

因此,张某4月份包括"五一"假期一共至少应拿加班工

资:525+1120+840=2485元。

案例回顾六

2015年5月10日,赵女士到某环卫服务公司从事道路清

扫保洁工作,双方签订劳动合同期限为两年零两个月。在劳动

合同履行期间,赵女士曾两次申请休年假,公司都以人手紧张

为由未予安排,亦未支付相应报酬。之后,赵女士数次与公司

有关人员交涉,要求补休年假及支付未休年假的加班工资未果。

2017年10月30日,赵女士向当地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提出仲

裁申请,要求环卫服务公司支付自己未休年休假的工资报酬。

请问:

1.赵女士的仲裁申请是否合法?

2.为什么?

案例分析

1.赵女士的仲裁申请合法。

2.根据《职工带薪年休假条例》第3条规定:"职工累计

工作已满1年不满10年的,年休假5天";第5条规定:"单

位确因工作需要不能安排职工休年休假的,经职工本人同意,

可以不安排职工休年休假。对职工应休未休的年休假天数,单

位应当按照该职工日工资收入的300%支付年休假工资报酬。"

案例回顾七

刘某是某炼钢厂的锅炉工,2014年8月经招工录用到该厂

工作,上岗前未经专门的技能培训即马上投入工作。2015年2

月,由于刘某操作环节上的失误,其所在炼钢车间的锅炉发生

爆炸,正在炉前工作的刘某当场被炸成重伤,经抢救诊断,70%

以上的皮肤均为一级烧伤。刘某家属要求炼钢厂支付刘某的医

药费,并给予经济上的赔偿。炼钢厂在支付完刘某的抢救费用

后便拒绝支付其他费用,理由是刘某的受伤完全是因为他个人

违反有关操作规程所致,应当由自己负责。

请问:

当你学完这章后,你能不能引用相关法律正确判断刘某的

受伤应属于谁的责任?

案例分析

我国《劳动法》第52条规定:"用人单位必须建立、健全

劳动安全卫生制度,严格执行国家劳动安全卫生规程和标准,

对劳动者进行劳动安全卫生教育,防止劳动过程中的事故,减

少职业危害。"第55条规定:"从事特种作业的劳动者必须经

过专门培训并取得特种作业资格。"《安全生产法》第23条也

规定:"生产经营单位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国家有关规定

经专门的安全作业培训,取得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方可上

岗作业。"

本案中,锅炉工属于高度危险的特种作业人员,必须按照

法律规定进行专门培训并取得资格证书才能上岗工作。炼钢厂

在孙某上岗之前没能按照法律规定对孙某进行专门的职业技能

培训,致使孙某由于技能不熟练而导致锅炉爆炸的事故,事故

责任应由炼钢厂承担。

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14条的规定,孙某的受伤属于工

伤,依法应享受相应的工伤保险待遇。

案例回顾八

2013年5月陈某已经满15岁了,初中毕业后陈某外出打

工。陈某先欲在一矿山当矿工,却被告知年龄不够不能从事该

工作。陈某只好回家休息一年,2014年5月,陈某再次来到该

矿山,正好该矿山缺少井下工人,负责人便将陈某收下,直到

2016年1月陈某才离开矿山,在此用工期间,陈某表现突出,

丝毫看不出未成年人的迹象,因此,某矿也就没有再履行其他

任何手续。

请问:

当你学完这章后,试一试看能不能分析上述案情中有哪些

不合法之处?

案例分析

本案中不合法之处主要有:

1.我国劳动法规定:不得安排未成年工从事矿山井下、有

毒有害、国家规定的第四级体力劳动强度的劳动和其他禁忌从

事的劳动。

因此,某矿山收留陈某当矿工的行为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

定。

2.我国劳动法规定,用人单位应当对未成年工定期进行健

康检查,具体而言,安排工作岗位之前以及工作满1年都需进

行健康检查,而本案中某矿既没有在安排工作前对陈某进行健

康检查,也没有在其工作满1年后对其进行健康检查。因此,

也违反劳动法的有关规定。

3.根据《未成年工特殊保护规定》第9条规定,用人单位

招收使用未成年工,除符合一般用工要求外,还须向所在地的

县级以上劳动行政部门办理登记,未成年工人须持《未成年工

登记证》上岗。因此,本案中某矿没有履行登记义务的行为也

违法。

案例回顾九

江某是一名兼职劳动监察员,其亲戚由于经常无故旷工而

被某印染厂除名。为泄私愤,江某以执行公务为名,声称有人

举报该印染厂安全设施不合格,在未出示劳动监察证件的情况

下,强行进入该厂的车间,并拉掉电闸,致使该车间停工一小

时,造成了一定的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月,此后按

2000元/月计算。赵某考虑就业难度,为获得该份工作就答应

了上述条件。

请问:

1.劳动监察员的权利和义务有哪些?

2.江某的行为是否违反《劳动保障监察条例》,若是,违

反了该条例哪些规定?

案例分析

劳动监察员的权利和义务请看教材第154页。

第二个问题:江某的行为违反了《劳动法》和《劳动保障

监察条例》第15、16、31条规定的劳动监察员在履行职责时,

必须承担相应的义务的规定。

首先,在进行监督检查的时候,劳动监察员必须出示中华

人民共和国劳动监察证件,并有两名以上监察人员参加,江某

没有出示劳动监察证件并且是独自一人强行进入,因此违反了

这一项义务的规定。

其次,根据《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31条的规定,劳动保

障监察员不得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江某为泄私愤,

以劳动监察为名进入该印染厂,是滥用职权的行为,违反了劳

动监察员应当遵守有关法律、法规和规章,秉公执法,不得滥

用职权,不得徇私舞弊的义务。

最后,《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31条还规定,不得违法行

使职权,侵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江某在进入印

染厂车间后拉掉电闸致使车间停工,严重干扰了印染厂车间的

生产秩序,造成了经济损失和恶劣的社会影响,违反了不得违

法行使职权,侵犯用人单位或者劳动者的合法权益的义务。

案例回顾十

李某自2008年6月1日起至2012年3月20日在甲公司工

作,其间,双方未签订书面劳动合同。2012年5月14日,李

某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甲公司支付双倍工资差额人民币2万余

元。劳动仲裁委员会以李某的申请超过仲裁时效为由决定不予

受理,李某因此诉至法院,而甲公司以李某的申请超过仲裁时

效为由请求法院驳回其诉讼请求。

请问:

本案的仲裁时效应当如何确定?理由是什么?

案例分析

双方争议的时效应适用《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相关规

定,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

日起计算一年。

理由为:

1.劳动合同法规定的双倍工资,是为了切实保障劳动合同

制度的实施,对用工后不与劳动者签订书面劳动合同或者无固

定期限的劳动合同的用人单位采取的惩罚性措施,属于因用人

单位违反法律的规定而承担的惩罚性赔偿。

2.根据《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第27条第一款规定,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

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劳动合同

法实施条例》第7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

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

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

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即自2008年7月1日起至2009

年6月30日止,甲公司应当向李某支付双倍工资。法律具有公

开性,因此自双方劳动关系建立满一年,劳动者对用人单位应

承担的双倍工资支付义务应当明确,即可视为劳动者应当知道

其权利受到侵害,故李某申请双倍工资的仲裁时效应自2009年

6月1日起至2010年5月31日止。

本案李某时至2012年5月才申请仲裁,已经超过仲裁时效,

其权利不再受法律保护,法院应当驳回原告的诉讼请求。

从上述案例我们可以看到诉讼法中常提到的一个理念"从

程序法角度说,你有起诉的权利,但你不一定有胜诉的结果。"

这就是说时效的作用。过了时效期,即使当事人有理也不一定

会赢得官司。

案例回顾十一

李某为某市(设区的市)城市居民,其家庭成员除其本人

外,还包括其失业父母、待业妻子及一名未成年子女。李某有

固定工作,月收入3000元,其收入在李某所在城市属于中等水

平。但因需供养其他四名家庭成员,李某觉得压力很大。后来

李某打听到,其所在城市的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为700元/月,

这样折算下来,李某家庭成员人均收入还低于当地最低生活保

障标准。于是,李某向当地的市政府申请社会救助。相关工作

人员告诉李某,其收入远高于当地最低生活保障标准,不符合

救助条件;且李某即便申请,也不应直接向市政府申请,而应

当向其户籍所在的市辖区政府申请。

请问:

1.根据我国现行法律制度,李某是否可以申请社会救助?

2.关于申请程序,市政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