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_第1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_第2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_第3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_第4页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说新语练习题及答案

一、基础知识(一)、给加粗字注音。谢太傅(xiètàifù)雪骤(xuězhòu)柳絮(liǔxù)无奕(wúyì)(二)、解释下列加粗的词语。1.俄而雪骤:突然下起大雪2.撒盐空中差可拟:比喻雪花飘落得很密,像撒盐一样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柳絮随风飘舞4.尊君在不:问对方的父亲是否在家(三)、翻译下列句子。1.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即是公元大哥的女儿,是左将军王凝的妻子。2.待君久不至,已去:等待你很久,已经离开了。3.与人期行,相委而去:约好一起出行,却相互失约而各自离去。(四)、填空:1.《咏雪》、《陈太丘与友期》两篇文章都选自《世说新语》,它是由南朝人刘义庆组织人编写的。这两篇讲述的都是雪天的故事,第一篇故事的主人公叫谢道韫,第二篇故事的主人公叫陈太丘。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寒雪日”、地点“内集”人物“谢太傅”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3.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二、阅读《陈太丘与友期》,回答问题: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对画线的句子理解正确的一项是():陈太丘与友人约好在中午见面,但友人中午未到,陈太丘等不及就离开了,后来友人到了才赶到。.友人感到非常惭愧,下车去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4.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A.期:约定;行:一起走。B.过:时间;乃:才。C.委:约定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D.惭:感到惭愧;引:引导;顾:回头看。5.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一起走,但在途中没有按时到达,所以陈太丘放弃等待友人,自己走了。后来他们在目的地相遇,友人责骂陈太丘不讲信用。陈太丘则反驳说,他们只是约定一起走,并没有约定到达时间,所以他没有违背约定。12.元方从道理和事实两个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他指出,陈太丘并没有违反他们之间的约定,因为他们只是约定一起走,并没有约定到达时间。同时,他也指出友人迟到了很久,自己也没有事先告知,所以不能全怪陈太丘。13.陈太丘的友人应该是一个不守信用、不讲礼貌的人,而陈元方则是一个聪明、机智、父亲教育有方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守信用和讲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品德。同时,也要理解约定的含义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二、1.(一)a.友人感到非常惭愧,下车去引导陈元方。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b.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引导陈元方。元方进门后不再看他。c.友人感到很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以表示好感。陈元方进入家门后没有回头看他一眼。d.友人感到非常惭愧,下车去拉陈元方。陈元方不顾友人自己进入家门。2.(一)①尊君:对陈元方的尊称。②君:对友人的尊称;家君:指友人的父亲。3.(一)b.友人迟到在先,责骂陈太丘在后,可见友人是个既“无信”又“无礼”的人。4.(一)解释句中画线的字词。A.期:约定;行:一起走。B.过:时间;乃:才。C.委:约定好一起走,却把人丢下。D.惭:感到惭愧;引:引导;顾:回头看。5.(一)陈太丘与友人约定一起走,但在途中没有按时到达,所以陈太丘放弃等待友人,自己走了。后来他们在目的地相遇,友人责骂陈太丘不讲信用。陈太丘则反驳说,他们只是约定一起走,并没有约定到达时间,所以他没有违背约定。12.(一)元方从道理和事实两个方面去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他指出,陈太丘并没有违反他们之间的约定,因为他们只是约定一起走,并没有约定到达时间。同时,他也指出友人迟到了很久,自己也没有事先告知,所以不能全怪陈太丘。13.(一)陈太丘的友人应该是一个不守信用、不讲礼貌的人,而陈元方则是一个聪明、机智、父亲教育有方的人。从文中可以看出,守信用和讲礼貌是非常重要的品德。同时,也要理解约定的含义和遵守规则的重要性。(二)1.(1)窃入学舍:悄悄地进入学校。(2)听已:听完。(3)冕因去:于是离家去住在僧寺。(4)恬若不见:非常平静,好像什么事都没有发生过。2.(1)王冕是诸暨人。(2)晚上回家时,忘记了自己的牛,被父亲打了。(3)孩子这么傻,为什么不让他做他想做的事呢?3.本文的层次为王冕的成长经历。他从小就喜欢听书,后来离家去住在僧寺,夜晚在佛像前读书。他的母亲理解他,支持他做自己想做的事情,这也是他能够成为一位杰出文学家的原因。4.这是一道开放性题目,有两个答案都可以被接受。第一个答案是指“笑”和“乐”都可以用来形容“柳絮”,所以两个答案都可以被满意接受。第二个答案是指“笑”和“乐”都是喻体,“笑”是喻前,“乐”是喻后,用来形容“柳絮”的美丽。5.在这篇文章中,“儿女”指的是家中的年轻一代人,包括子侄辈等。但是现在,“儿女”一词已经专指子女。6.这句话暗示作者非常欣赏她的才华和才能。7.第一种意见认为“撒盐空中”这句话更好,因为它更注重形似,雪的颜色和下落的方式与盐更相似,而柳絮是灰白色的,往往被风吹得上扬,甚至可以飞得很高很远,与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作中必须先求得形似,然后才能达到神似。第二种意见认为“柳絮因风起”这句话更好,因为好的诗句应该有深刻的意蕴,这句话将物象和意蕴统一起来,形成了诗句的意象,给人一种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而“撒盐空中”这句话只有物象,没有意蕴。8.岑参在《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中写道:“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而韩愈在《春雪》中写道:“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这两句话都表达了春天的美好。9.在这篇文章中,“令尊”指的是陈太丘,而“君”指的是他的朋友,“家君”则是指陈太丘的父亲。10.这些词语的含义是:a.约定时间外出;b.超过规定时间;c.放弃或离开;d.感到惭愧并拉回头看。11.这句话的意思是,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好一起出门,但是在约定的日子里,他的朋友没有出现。于是陈太丘选择了离开,但是在他离开之后,他的朋友才到达。12.元方从信用和礼貌两个方面反驳他父亲的友人。从信用方面来看,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先失约了;而从礼貌方面来看,是因为父亲的朋友当着元方的面侮辱了元方的父亲。因此,在这两个方面,他的父亲的朋友都站不住脚,没有资格指责谩骂元方的父亲。所以,他的朋友只好向元方道歉。13.陈太丘的朋友是一个急躁、不守信用、不讲礼貌的人,而元方则聪明理智、勇敢正直,有明确的爱憎分明。像陈太丘的朋友这样的人,自己不守信用,失约后也不自我反省,反而责怪别人,最终被朋友抛弃,受到孩子们的蔑视,这是他自己造成的。这篇文章展现了陈元方的聪慧,他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明白事理,落落大方。文章的寓意是:告诫人们要讲诚信,做一个正直的人,否则会失去朋友,失去友谊。总结:这篇文章通过元方的言行举止,告诉我们要坚持原则;通过友人的行为,告诉我们要知错就改;通过陈太丘的行为,告诉我们要言而有信。此外,这篇文章还告诉我们信用的重要性。三、改写后的文章:这个故事主人公是王冕。在七八岁时,他因为学习而丢了一头牛,表现出他的聪颖和好学。在“恐怖”的寺庙中,王冕坚持读书,表现出他的勤奋好学。这孩子想读书这样入神,何不由着他呢?以下是练习及答案:一、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柳絮(lǐuxù)差可拟(chàkěnǐ)尊君在不(zàibù)雪骤....(注音已添加)二、请解释下列加点词的含义。寒雪日内集俄而雪骤...公欣然曰撒盐空中差可拟.未.若.柳絮因.风起太丘舍.去.(寒雪:寒冷的雪天;日内集:在一天之内聚集在一起;撒盐空中:比喻说话不经思考;差可拟:形容相似之极;未若:不如;柳絮因风起:比喻人行动随风变化)用现代汉语写出下列句子的意思。1、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谢太傅在寒冷的雪天内和他的儿女们一起讨论文学)2、白雪纷纷何所似?(白雪纷纷落下,好像什么东西?)3、未若柳絮因风起。(不如说像随风飘动的柳絮)4、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这个人就是公大兄,他的儿子没有女儿,妻子是左将军王凝的女儿)5、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陈太丘和他的朋友约定一起出行,行程在一天之内)6、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不是人啊!和别人约好一起出行,却相互抛弃)7、友人惭,下车引之。(朋友很惭愧,下车引导他)四、填空:《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人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咏雪》中用了两个比喻句:一个是“撒盐空中差可拟”,一个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相比之下,更好的是“未若柳絮因风起”,理由是这个比喻更贴切。五、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期日中,过中不至”这一句话点明了不守信用的人是客而不是陈太丘(正确的是“期日中,过中不到”)b.“与儿女讲论文义”一句中“儿女”指的是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正确的是指谢太傅的儿子和女儿们)c.“未若柳絮因风起”这句话的意思是:还不如化做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正确的是比喻不如随风飘动的柳絮)d.“尊君”、“家君”,前者是敬词,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后者是谦词,是对人称自己的父亲(正确的是“尊君”是对自己父亲的一种尊称,“家君”是对别人父亲的一种尊称)六、阅读课文,回答下列问题1.请从课文中找出古今异义字并写出其古义与今义。(不少于四个)古今异义字:差可拟、内集、大笑、期行。差可拟:古义为相似之极,今义为极其相似。内集:古义为在一天之内聚集在一起,今义为在内部聚集。大笑:古义为大声笑,今义为非常开心的笑。期行:古义为期待出行,今义为约定出行。2、“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这一句总述了谢太傅家人咏雪的背景,极精炼地交代了时间“日内集”、地点“太傅府”、人物“谢太傅和他的儿女”事件“讲论文义”等要素。3、“公大笑乐”该如何理解?谢太傅到底认为谁回答得最好?公大笑乐是指公元方回答得最好,谢太傅对此非常高兴。4《咏雪》中“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氛围?这些词语营造出一种温馨、欢乐的家庭氛围。5.通过本文可知元方是怎样的一个孩子?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对元方这一行为的看法。元方是一个聪明、好学的孩子。他“入门不顾”可能有点失礼,但也表现出他对学习的热情和专注。我认为这种专注和热情是很值得赞扬的。2.孔子(公元前551-公元前479),名字孔丘,时期人物,春秋末期的哲学家、教育家,儒家思想的创始人。相传他有弟子三千,贤者七十二人。孔子被后世统治者尊为“至圣先师”,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孟子与孔子并称“孟孔”。二、给下列加点字注音论语(lúnyǔ)不亦说乎(bùyìsuìhū)不愠(bùyùn)三省吾身(sānshěngwúshēn)传不习乎(chuánbùxíhū)不惑(bùhuò)不逾矩(bùyújǔ)(bùsīzéwǎng)不学则殆(bùxuézédài)一箪食(yīdānshí)曲肱而枕(qūgōngérzhěn)(蓝颜)好之者(hàozhīzhě)笃志(dǔzhì)三、解释加点词语1.学而时习之(学习知识不断地反复练习)2.有朋自远方来(朋友从远方来,是一件值得高兴的事情)3.人不知而不愠(别人不了解自己,自己也不生气)4.不亦君子乎(这不是真正的君子吗?)5.吾日三省吾身(每天反省自己的言行)6.与朋友交而不信乎(跟朋友交往却不信任他)7.传不习乎(只传授而不教育,学生不练习)8.三十而立(三十岁时,应该有一定的成就和责任感)9.四十不惑(四十岁时,应该有一定的成熟和明智)10.不逾矩(不越过规定的界限)11.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过去来了解新的东西)12.学而不思则罔(学习知识,不思考就会一无所获)13.思而不学则殆(思考问题,不学习就会失败)14.可以为师矣(已经具备当老师的条件)15.人不堪其忧(人们承受不了的痛苦)16.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不如喜欢)17.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喜欢知识的人不如乐于知识的人)18.饭疏食饮水(吃得简单,喝水不多)19.曲肱而枕之(把手弯曲着当枕头)20.不义而富且贵(不道德却富有和高贵)21.于我如浮云(对我来说,像云一样飘忽不定)22.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无论和谁在一起,都能从中学到东西)23.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好的事物并跟随它)24子在川上曰(孔子在河边说)25.逝者如斯夫(时间像流逝的河水一样)26.不舍昼夜(不分昼夜,不断努力)27.三军可夺帅也(三个军队可以换帅,但一个人的志向不可改变)28.匹夫不可夺志也(一个普通人的志向不可改变)29.博学而笃志(广泛学习知识,坚定信念)30.切问而近思(深入思考问题,得出答案)四、通假字1.不亦说乎通,意思是不也快乐吗。2.吾十有五而志于学通,意思是我十五岁时就立志于学习了。五、古今异义词语1.学而时习之(时,古义:时候;今义:经常)2.吾日三省吾身(日,古义:天;今义:每天。三,古义:三个;今义:经常)3.温故而知新(古义:回顾过去;今义:通过回顾过去来了解新的东西)4.择其善者而从之(善者,古义:好的事物;今义:好的人。从,古义:跟随;今义:追随。)5.可以为师矣(古义:可以当老师了;今义:已经具备当老师的条件)六、一词多义1.为:为人谋而不忠乎(做事不忠诚);可以为师矣(有能力当老师)3.知:人不知而不愠(不了解自己);知之者不如好之者(知道不如喜欢);温故而知新(通过回顾过去来了解新的东西)4.乐:不亦乐乎(快乐);好知者不如乐知者(喜欢知识的人)七、词语活用归类1.学而时习之(教育)2.吾日三省吾身(自我反省)3.传不习乎(教育)4.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喜欢)5.饭疏食饮水(生活方式)6.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7.温故而知新(学习)八、成语归类(写出文中成语,至少五个)1.不逾矩(遵守规矩)2.温故而知新(回顾过去,了解新的东西)3.可以为师矣(具备当老师的条件)4.择其善者而从之(选择好的事物并跟随它)5.人不堪其忧(承受不了的痛苦)九、按要求默写1.阐述“学”和“思”辩证关系的句子是:学而时习之,不仅要学习知识,还要思考知识。2.求学应该谦虚,正如《论语》中所说: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3.复习是学习的重要方法,且对学习者有重要的意义:温故而知新。1.清天下之志:指清明廉正地管理天下的志向。2.群情欲府君先入廨:众人都希望官员先进入官署。3.武王式商容之闾,席不暇暖:指武王在商容的家乡,因为忙于政务,坐席还没来得及暖就匆匆离开了。4.吾之礼贤,有何不可:我尊重贤才,做这样的事情有什么不可呢?二、改写每段话1.清明廉正地管理天下是我心中的志向。我被任命为豫章太守后,便询问徐孺子的位置,想要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