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工艺技术管理制度1
落实单位安全生产责任制的主体责任,确保工艺技术生产研发等过程中的安全管理工作常态化、制度化,按时消退各类安全隐患,削减安全生产事故的发生。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消防法》、《环境爱护法》《职业病防治法》、《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以及公司环境和职业健康安全管理要求,坚持根据“谁主管,谁负责”和“一岗双责”的原则,结合工作实际,制定《工艺技术安全管理制度》。
工艺安全管理–PSM(ProcessSafetyManagement)是通过对企业工艺危害和风险的辨认、分析、评价和处理,从而防止与企业生产工艺相关的损害和事故的管理流程,帮忙企业辨认、了解和把控高卫工艺中的风险,建立一套系统的业务改进机制、企业风险管理的方法以及安全标准,对企业生产过程中的危害加以辨认和管理。
4.1生产部门负责工艺技术研发过程中安全评价和安全措施的制定、实施。
4.2质量等相关管理部门负责工艺技术研讨过程中相应职能管理范围内的安全制度的制定和监督管理。
4.3工程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对生产装置运行的监督管理,定期组织进行工艺安全专业检查,并组织装置开车前的安全检查。
4.4工艺技术部门负责组织工艺规程的制定和修订;负责制定工艺装置检修计划并监督实施。
4.5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对新工艺、新装备、新技术、新材料应用技术指导和新装置开车前的安全检查。
4.6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对工艺装置进行安全监督管理。
4.7单位负责人是本单位工艺安全第一责任人,负责组织建立、健全本单位工艺安全规程、技术操作规程和应急预案并组织实施,对员工进行教育培训和监督执行;负责装置的日常安全运行管理。
4.8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制定工艺安全管理相关培训计划并组织、监督培训计划的实施。
4.9工艺变更需要由变更部门申请人负责提出书面变更申请,由工艺技术、装备、安全等相关部门进行变更审核,由单位负责人进行变更审批,由变更的审核部门负责对变更情况进行验收。
5.1.1单位装备、线体、岗位必需有工艺规程和生产操作规程及岗位作业指导书。
5.1.2新装备或新工艺的工艺规程和操作规程及标准由工程负责人或主管人员组织编写试行稿,由工艺技术部门负责审核,单位负责人批准实施。
5.1.3对原装备工艺规整和操作规程的修订由工艺技术部门组织,触及到部门或人员协作进行。
5.1.4工艺技术部门对工艺规整和操作规程的实施进行监控,对工序质量偏离掌握标准情况按时进行订正。
5.2.1.1工艺实验触及到上新装备时,单位必需坚持安全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运用的“三同时”原则;
5.2.1.2工艺实验前,单位先对实验过程中可能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负责对实验过程中新增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识和辨认,并制定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
5.2.1.3须对增加的辅助设备制定相应的安全运用和管理制度;
5.2.1.4新增装备、新增危险源和环境因素,须对操作人员进行职业危害安全告知以及特地的.安全教育培训。
5.2.2对超出装备设计技术要求:工艺实验前,各单位应进行装备安全力量校核,对生产中可能显现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提出相应安全措施。装备安全力量校核由生产单位工艺技术部门、装备部门编制、装备部门负责人、工艺技术部门负责人审核签字;安全隐患排查、安全防护措施由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编制、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两项同时完成后才能开头实施。
5.2.3对从前从未运用过的新材料(如油、酸、气等)
5.2.3.1各单位选用的新材料须符合企业环境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文件要求;
5.2.3.2各单位必需了解、把握选用新材料的安全技术特性,辨认安全、环保、消防隐患,并实行有效的防护措施,制定应急处置预案。
5.2.4调整工艺路线、工艺参数:实验前,各单位要对新工艺路线的可行性进行安全、职业健康论证,确定并制定需要增加的安全防护措施;由安全管理部门编制、各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实施。
5.2.5原、辅材料发生较大改变:实验前,生产单位必需对原、辅材料触及到的安全、环保因素进行确认,触及到安全、环保因素的,由安全管理部门编制安全、职业健康防护措施,各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实施。
5.3.1.1新装备所在单位必需坚持安全设备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运用的“三同时”原则执行;
5.3.1.2新装备、新技术实施过程中,要对新增的安全、环保因素须进行确认,由安全管理部门编制安全、职业健康防护措施,各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实施;
5.3.1.3新装备试车前,要制定相应的试车规程(包括工艺、安全技术操作和装备运用维护);新装备运用前,由各单位制定相应的《工艺规程》、《安全技术操作规程》和《装备运用维护规程》,报工艺技术、安全、装备等相关职能管理部门审批、备案;
5.3.1.4各单位对新装备、新技术在运用过程中对工厂内存在的危险源和环境因素进行辨认,发现安全、环保因素的,由安全管理部门编制安全、职业健康防护措施,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实施;
5.3.1.5新装备、新技术实验前,各单位必需对从业人员进行特地的安全教育培训和考试,并保存记录,考试合格方能上岗。
5.3.2.1特种装备(指压力容器(含气瓶)锅炉、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和特别物资(指有害元素和油、酸等)安全运用须符合国家相关安全、环境、职业健康的法规要求;
5.3.2.2特种装备(指压力容器(含气瓶)锅炉、电梯、起重机械、(厂)内专用机动车辆等)和特别物资的运用,须由专职操作人员进行操作,确认装备、物资在安全、正常状态下才能运用;
5.3.2.3有害元素(如砷、锑、铋等)和油、酸、气等液体的运用:
1)由各单位工艺技术部门提出书面申请,并经过部门负责人、单位负责人审核签字后才能选购;
2)运用前,各单位安全管理部门应对存在的安全隐患进行排查,并制定安全运用和管理要求;
3)运用前,各单位须向作业人员进行告知,并进行特地的安全教育培训。
5.3.2.4特种装备管理要求,参照特种装备安全管理制度执行。
5.4.1各单位员工必需把握本岗位工艺安全信息,主要包括:
1)化学品危险性信息:包括化学品的物理特性、反应活性、腐蚀性、热和化学稳定性、毒性、职业接触限值等;
2)工艺信息:包括工艺流程图、化学反应过程、最大储存量、工艺参数(如:压力、温度、流量)安全上下限值等;
3)装备信息:包括装备材料、装备和管道图纸、电器类别、调整阀系统设计、安全设备(如报警器、联锁)等。
5.4.2各单位应落实专人对工艺安全信息进行管理,按时更新,保证工艺安全信息随时保持完好、有效、牢靠,按时组织对员工进行培训并执行。
5.4.3各单位应严格执行各项生产设备安全管理制度,保证企业装备设备运行安全牢靠及完好性。
5.4.4各单位应对工艺过程进行危险性分析,主要包括:
5.4.5生产装置开车前应组织检查和安全条件确认。各单位必需组织进行开车前的安全确认,对单位检修后的开车,由工艺技术部门组织进行开车前的安全确认。
1)发现或发生紧急情况,应根据不损害人员为原则,妥当处理,同时向单位领导、安全生产委员会等相关部门报告。
2)工艺及机电装备等发生异样情况时,应快速实行措施,并报告单位领导、安全、装备等相关部门进行协调处理,必要时,按岗位技术和安全操作规程规定的紧急停车步骤紧急停车。
5.4.7生产装置泄压系统或排空的危险化学品须用管道引到室外并高出房顶排放或运至安全地点并得到妥当处理;
5.4.8操作人员应严格执行安全操作规程,工艺参数掌握不超过安全限值。对工艺参数运行显现的偏离情况按时分析,保证工艺参数偏差按时得到订正,并做好相应记录。各单位应组织工艺运行分析,找诞生产工艺运行中可能存在的缺陷和改进点,不断完善生产工艺流程,提高工艺安全牢靠性。
通过对工艺技术变更的掌握,对影响工艺安全、质量的5M1E要素(人、机、料、法、环、测)进行管理和掌握,使这五个因素在保证安全、质量的范围内合理的变动。
5.5.1.4变更申请部门提出变更申请,说明变更及其技术依据,并对变更的风险情况进行分析,变更申请部门负责人签字认可。
5.5.1.5申请变更部门将书面变更申请报至变更审核部门,审核部门负责人对变更的情况进行审核。
5.5.1.6审核后报至单位负责人,进行变更审批。
5.5.1.7变更审批后,变更申请部门组织相关部门进行变更的实施。
5.5.1.8变更实施前,变更的实施部门对变更实施过程进行风险分析,制定掌握措施后实施变更。
5.5.1.9变更审核部门对变更的实施结果进行验收。
1)各单位员工在日常工作中,通过检查、了解、学习中发现的任何能够对生产的安全、稳定、高效、节能等有益的改进措施,均可向各自的主管领导提交变更申请。
2)相交领导收到变更申请后,应按时将变更申请递交至变更所触及的审核部门。
3)审核部门收到变更申请后,应组织相关人员对所提事项进行商量和研讨,充足分析变更的可行性性、牢靠性与潜在的风险,必要时可进行恰当的补充或修改,对于技术上可行、风险上可接受的变更,经相关部门审核,单位负责人批准后组织实施。
4)对于不予接受的变更,审核部门要按时把不予接受的理由反应给变更申请部门。
5.5.2.2管理变更的程序:管理变更的相关程序按工艺技术变更审核部门的有关规定执行。
5.5.2.3变更的验收:但凡触及工艺、技术的变更、装备设备的变更以及设计变更都需要进行变更验收,评价变更后的效果、影响及存在的各种风险等,
5.5.2.4由于变更而产生的各项资料均应交工艺管理部门存档。
5.5.2.5工厂激励员工在工作中通过发挥个人的主观能动性,发现问题,提出相应的变更建议;主动地学习、消化、汲取国内、国外同行业中先进的经验与技术,提出改进和优化现有工艺技术或参数或操作方法的变更看法。并对接受的部门赐予肯定嘉奖。
5.5.2.6任何员工在未得到答应的条件下,不得擅自进行任何变更,否则公司将视为违章作业,严格处理。
5.6.1.1工艺事故按事故性质可分为工艺质量事故和工艺责任事故两类。
5.6.1.2因工艺设计错误、上下工序工艺匹配不合理,以及装备陈旧、耐火耐腐蚀材料非正常损坏等造成自身力量下降,在实际运作中长期不能满意生产需要,称为工艺质量事故。
5.6.1.3工艺技术人员及有关人员应努力解决生产中显现的工艺质量问题,加紧修、配、改等,确保装备按设定力量运行。
5.6.1.4因工艺操作失误,巡检不到位、故障处理不按时、技术整改方案落实不力,造成停产、减产或产品质量问题等称为工艺责任事故。一旦显现责任事故,应按时取证,在事故处理后尽快查明原因,追究责任。
5.6.1.5工艺事故按事故损失可分为一般工艺事故、重大工艺事故和特大工艺事故。
1)造成停产或主装备停机1小时以上,一天以内(含1天)为一般工艺事故。
2)造成生产工艺流程中主装备一天以上,6天以下为重大工艺事故。
3)造成人员伤亡及造成装备爆炸、火灾、厂房倒塌等为特大工艺事故。
5.6.1.6凡因工艺事故造成装备损坏、人员伤亡的,参照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进行处理。
5.6.1.7一般情况下,工艺事故计算时间是从装备停止运转到开机正常运转时间,停机过程中因备件或其他因素造成的检修,恢复等候时间扣除。
5.6.2工艺事故损失的计算:凡因工艺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参照安全生产事故管理制度执行。
5.6.3.1各单位装备操作人员、巡检人员应努力提高技术水平,把握装备的性能及根本保养学问。
5.6.3.2工艺技术部门应对工艺或设计缺陷强化整改。
5.6.4各单位需定期召开工艺安全、质量例会,分析现场显现影响工艺安全、质量方面的各种问题,提出解决方案,并催促实施。
5.6.5各单位针对工艺事故的原因,制定出包括技术措施和管理措施两方面的防范措施。技术措施必需首先落实,再强调管理措施。
5.6.7制定的防范措施要从实际动身,稳妥牢靠。落实防范措施要有负责人、期限和标准要求;在没有落实防范措施前,又无临时牢靠的保证措施,不得恢复生产。
5.6.8.1车间在发生工艺事故发生时的紧急处理措施:
1)工艺事故显现预兆可能要发生,自己不能确认时,因先实行必要的防范措施,不让事态扩大,同时向工艺技术部门负责人、现场生产管理负责人及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汇报,相关负责人立刻赶往出事现场,或依据报告情况快速提出处理看法。
2)事故一旦发生,操作人员应实行紧急措施,包括按操作程序停机、止料等,防止事故的进一步扩大和扩散,若有人员伤亡,应立刻抢救。
3)在紧急处理后,立刻向工艺技术部门负责人、现场生产管理负责人、安全管理部门负责人及单位负责人报告事故发生经过,事故发生部位、时间、已实行的紧急处理措施,以及事故有无进一步扩大的危险。
1)事故发生后,操作人员、巡检人员要紧守事故现场,并照实地、毫无隐瞒地在《交接班记录》中具体记录工艺事故发生的部位、时间、已实行的紧急措施及装备目前的状况等,并签上自己的姓名。
2)现场单位负责人在得到操作人员关于工艺事故的紧急报告后,立刻通知有关部门赶赴现场观察,并确定处理方案,组织处理。
3)一般事故由现场生产管理部门确定处理方案,并组织力量处理,并上报工艺技术部门。
4)重大事故应在爱护现场的同时,报告工艺技术部门、安全管理部门、单位负责人,查看现场后,研讨确定处理方案。
5)各部门事故处理人员在接到抢修、处理任务的电话、口头或书面通知后,不得以任何理由推辞、拖延、推诿,必需全力以赴抢修处理,操作人员必需在抢修现场,主动协作或帮助有关人员抢修、处理。
5.6.8.3在事故处理过程中要严格根据安全操作规程进行操作,设置必要的安全警示牌,处理人员应穿戴好劳动爱护用品,听从指挥,不得擅自行动,以防止伤亡事故发生。在处理事故过程中没有按安全规程操作而显现伤亡的事故,按集团有关规定处理。
5.6.9.1事故的责任分析目的在于事故责任者、领导和职工都受到教育,吸取教训,防止同类事故和其他事故的连续发生。
5.6.9.2事故责任者确定,依据事故发生的原因,参照各类技术参数和规程进行分析,连同有关人员的过失,与促成事故是否有因果关系来确定事故的直接责任者,主要责任者和管理责任者。
5.6.9.3按责任分工和工作看法追究责任者,就是追究在个人职责范围内的工作不负责而造成的事故。
5.6.9.4按事故隐患来源追究责任者(上一班或几班就已经存在事故隐患,而没有按时处理,应追究这几个班责任);一个隐患触及多个方面的管理、操作责任的以追究对事故起主导作用的一方为主。
5.6.9.5按技术规定追究责任,在责任分析中追究属于明显的违反技术规定的责任。
5.6.9.6因管理者决策错误或工作不到位,防范措施不力或姑息迁就对发惹事故处理不力而使事故重复发生;或因官僚主义,违章指挥,冒险蛮干,迫使工作人员违章操作而造成事故的,由决策者、指挥者或指令者负责。
5.6.9.7因撤除、毁坏、挪动安全装置、安全警示牌或对安全装置维护管理不当造成事故的,或应检查安全装置而未进行检查造成事故的,或明知安全装置失效而进行操作发惹事故的由当事人负责。
5.6.9.8因配料失误,计量不准,参数显示不正确以及已发现的事故隐患未能按时整改,又未实行有效的防范措施;或在事故后虽有有效的防范措施,但未得到很好的落实,致使同类事故重复发生的,应由有关管理者负责。发生工艺事故,要对造成事故的责任者进行严格认真的处理,处理工艺事故遵循“四不放过”的原则,即原因不清不放过,责任人未处理和职员未受教育不放过,没有防范措施不放过。
1)一般工艺事故由各单位生产管理部门在一周内组织调查处理,并报工艺技术部门备案。
2)重大工艺事故由工艺技术管理部门负责在8天内组织调查处理,并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3)特大工艺事故由单位负责负责人在20天内组织调查,提出处理建议报安全管理部门备案。
5.6.10.2事故调查组认真做好事故调查工作,形成完好的事故调查报告,工艺事故调查报告应包括以下内容:
1)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和装备编号、名称、规格型号或工序组号。
2)事故发生背景、经过、一切原始记录,以及显示报警图表曲线记录等。
3)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事故原因分析和责任者处理结果。
5.6.10.3事故责任者确定以后,要分清主次轻重,对主要责任者、直接责任者、管理责任者分别予以处理。
5.6.10.4事故发生后,对事故处理不力或拖延、懈怠而使事故进一步扩大的责任者,应视同事故责任者一并追究处理。
5.6.11.1对工艺事故责任者的处理包括批判教育、扣分考核、通报批判、降级降薪、开除留用、除名、直至追究刑事责任。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2
第一条为了强化对公司档案工作的管理,进一步完善公司的规章制度,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生产技术档案工作人员全面负责公司工艺、技术档案的管理工作,根据集中、统一的管理原则,对公司各车间、科室所形成的各类工艺、技术档案施行集中统一管理。
第三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执行《档案法及有关档案工作的条例及法规》,认真做好档案的保密、保存工作,确保工艺、技术档案的完好、系统和安全。
第四条对所搜集的工艺、技术档案要认真核对,并认真填写具体的搜集登记表,认真履行双方经办人签字手续。
第五条档案管理人员要严格把好案卷的质量关,遵循文件的形成规律,保持文件内容的有机联系,分类清晰、组卷合理、完善、精确、系统,标题要简明扼要,装订干净美观。
第六条工艺、技术档案的查阅和借阅:
1、查阅:
⑴公司内部科室、车间与所查阅的工艺、技术档案有直接关系的,可以经安全生产部主任同意,并在《查阅登记表》上写明所查阅的档案文件名称、查阅时间,最终签字备案。
⑵非本公司人员查阅工艺、技术档案,必需经主管副总批准认可,比拟重要的.工艺、技术档案文件必需经总经理签字批准,并在《查阅登记表》上写明所查阅档案的文件名称、查阅时间,最终写明查阅人的所在单位、姓名。
2、借阅:
公司全部工艺、技术档案只准在档案室内查阅,一律不准借出。如有特别情况,必需经公司生产副总和公司总经理签字同意。
第七条工艺、技术档案管理人员每半年对所管辖的档案文件进行一次检查和鉴定工作,对查出的破损档案文件要按时修补或复印,确保档案文件的完好率达XX%。
第八条严格按“五防”要求做好档案文件的管理工作,“五防”即:防潮、防丧失、防泄密、防损坏、防虫蚀。
第九条档案管理人员必需以高度负责的精神做好自己的工作,不断提高自身的业务素养,做到文明服务、严格管理,否则按公司的有关规定进行惩罚。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3
1、认真学习、贯彻qhse法律法规、标准。主动参与各项qhse活动,正确运用劳动防护用品。
2、负责安全生产中的'工艺技术工作,严格执行工艺管理程序和厂各种工艺制度。
3、对本装置职工进行生产工艺安全操作技术与安全生产工艺学问培训。
4、负责编制装置安全操作规程、作业指导书及管理制度。在编制开停车、技改技措方案时,要进行危害因素和风险评价及环境因素辨认和评价,制定切实可行的掌握措施,并对执行情况进行检查监督。
5、正确分析推断和处理事故苗头,把事故毁灭在萌芽状态,发惹事故时立刻报告,组织抢修,爱护好现场,做好具体记录,参与事故调查、分析、落实防范措施。
6、参与装置新建、扩建、改建工程设计检查、竣工验收;参与工艺改造、工艺条件变更方案的检查,使之符合qhse要求。
7、有权拒绝违章作业的指令,对他人违章作业加以劝阻和制止。
工艺技术管理制度4
水厂工艺技术管理制度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确保安全优质供水,严把各工序质量关,按时整改出错环节,严格根据工艺技术要求,保证出厂水水质,特制定本制度。
第二章絮凝沉淀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二条严格掌握运行水位,防止池面水位沉没指型槽,甚至产生溢流。
第三条定期进行排泥工作,排泥周期依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
第四条沉淀池的出水应设置质量掌握点,浊度指标一般掌握在2ntu以下。
第五条沉淀池的停止和启用操作应尽可能削减滤前水的浊度波动。
第六条合理确定排泥区间和排泥时间,既要排清积泥,又要防止排清水。
第七条藻类繁殖旺盛时期,可实行前加氯或其他有效除藻措施,提高混凝效果。
第八条定期清洗滤前水浊度仪,确保数据的精确性。
第三章机械搅拌澄清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九条机械搅拌澄清池宜连续运行。
第十条机械搅拌澄清池初始运行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运行水量为正常水量的50%~70%;
2、投药量应为正常运行投药量的1X2倍;
3、原水浊度偏低时,在投药的同时可投加石灰或粘土;或在空池进水前通过排泥管把相邻运行的澄清池内的泥浆压入空池内,然后再进原水;
4、第二反应室沉降比达10%以上和澄清池出水根本达标后,方可削减加药量,增加水量。
5、增加水量应间歇进行,间隔时间不少于30分钟,每次增加水量应为正常水量的10%X15%,直至到达设计力量。
6、搅拌强度和回流提升量应逐步增加到正常值。
第十一条短时间停用后重新投运时应符合以下规定:
1、短时间停运期间,搅拌叶轮应连续低速运行,防止泥渣下沉。
2、重新投运期间,搅拌叶轮应连续低速运行,防止打碎矾花。
3、恢复运行量不应大于正常水量的70%。
4、恢复运行时,宜用较大的搅拌速度以加大泥渣回流量,以增加第二反应室的泥浆浓度。
5、恢复运行时应恰当增加加药量。
6、当第二反应室内泥浆沉降比到达10%以上后,可调整水量至正常值,并削减加药量至正常值。
第十二条机械搅拌澄清池在正常运行期间每2小时检测第二反应室泥浆沉降比值。当第二反应室内泥浆沉降比到达或超过20%时,应按时排泥。沉降比值宜掌握在10%~15%。
第十三条机械搅拌澄清池不宜超负荷运行。
第十四条机械搅拌澄清池出水口应设质量掌握点,出水浊度指标宜掌握在2ntu以下。
第十五条藻类繁殖旺盛时期,可实行前加氯或其他有效除藻措施,提高混凝效果。
第十六条定期清洗滤前水浊度仪,确保数据的精确性。
第四章斜管沉淀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十七条必需做好排泥工作,保持排泥阀的完好、敏捷,排泥管道的.畅通。排泥周期依据原水浊度和排泥水浊度确定。
第十八条启用斜管时,初始的上升流速应缓慢,清洗时应缓慢排水。第十九条斜管外表及斜管管内沉积产生的絮体泥渣应定期进行清洗。第二十条斜管沉淀池的出水口应设质量掌握点,出水浊度指标宜掌握在2ntu以下。
第五章v型滤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二十一条v型滤池采纳均质石英砂滤料、砾石承托层,石英砂有效粒径宜
为0.9X1.3mm,不匀称系数宜为k80<1.4,滤层厚度宜为1.0X1.3米,滤池滤速宜为10m/h以下。
第二十二条当滤池水头损失到达2.0X2.5m或滤后水浊度大于0.5ntu或运行时间超过48小时时,滤池应进行反冲洗。
第二十三条反冲洗时需将水位降到排水槽顶后进行。滤池采纳气X气水X水冲洗方式进行反冲洗,同时用滤前水进行外表扫洗。气冲强度宜为13X171/s.m2,历时2X4分钟;气水冲时气冲强度宜为13X171/s.m2,水冲强度为2X3l/s.m2,历时3X4分钟,最终水冲洗强度宜为4X61/s.m2,历时3X4分钟,滤前水外表扫洗,强度宜为2X31/s.m2。
第二十四条运行时滤层上水深应大于1.2米。
第二十五条滤池进水浊度宜掌握在小于2ntu。滤后应设置质量掌握点,滤后水浊度应小于设定目标值。
第二十六条滤池停运一周以上,恢复时必需进行有效的消毒、反冲洗后才能重新启用。
第二十七条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溶液中浸泡24小时消毒,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运用。
第二十八条滤池初用或冲洗后上水时,严禁暴露砂层。滤池应每年做一次20%总面积的滤池滤层抽样检查,含泥量不应大于3%,并记录归档。
第六章虹吸滤池工艺技术要求
第二十九条虹吸滤池滤速宜掌握在10m/h以下。滤速应保持稳定,不宜产生较大波动。
第三十条滤池水位到达指定刻度或滤后水浊度超过0.8ntu时,滤池进行反冲洗。
第三十一条反冲洗强度宜掌握在14X16l/s.m2;冲洗时滤料膨胀率宜为30%X40%;冲洗结束时排水的浊度不宜超过10ntu。
第三十二条滤池运行中,滤层上水深不低于1.5米。
第三十三条滤池进水浊度宜掌握在2ntu,滤池应在过滤后设置质量掌握点,滤后水浊度宜掌握在0.5ntu以下。
第三十四条滤池新装滤料后,应在含氯量30mg/l以上的水中浸泡24h消毒,并应经检验滤后水合格后,冲洗两次以上方能投入运用。
第三十五条应每年对滤池做滤层抽样检查,沙层含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度酒店地毯翻新与采购合同书3篇
- 物业管理公司课程设计
- 幼儿国旗下讲话消防记我心讲话稿(17篇)
- 2025年山东淄博市事业单位招聘工作人员124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宁汶上县教育事业单位招聘301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济南槐荫区事业单位招考统计(9.13)及调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2025年山东枣庄市邮政快递安全中心招聘工作人员2人历年管理单位笔试遴选500模拟题附带答案详解
- 房地产员工试用期的工作总结
- 把信送给加西亚读后感(23篇)
- 小学心肺复苏课程设计
- Ceph之RADOS设计原理与实现
- 2024年贵州铁路投资集团有限责任公司招聘笔试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内蒙古呼和浩特市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上学期期末语文试题
- 中国十五冶招聘线上笔试测评题库
- 牙医诊所创业计划书
- 《胆碱能受体作用药》课件
- 肥胖危害及相关疾病
- 语音通知营销方案
- 中国结直肠癌诊疗规范(2023版)解读
- 《汽车维修常用工具与仪器设备的使用》 课件 15.9 轮胎气压表的使用
- 降低针刺伤发生率品管圈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