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空气教学案例_第1页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空气教学案例_第2页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空气教学案例_第3页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空气教学案例_第4页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空气教学案例_第5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版新标九年级化学上册考点专题训练《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教学案例一、

教学设计思路:空气是学生在化学课上系统学习的第一种物质,学生在小学自然和前面所有知识中对空气有了一定了解,因此“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并不是学习的难点。难点在于完成“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的实验,其难在于:1、学生对此实验原理并不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大气压强的知识,因此不能很好理解实验原理;2、学生对化学药品还知之甚少,因此无从谈起独立选择药品。对于第一个难点,我在教学设计中通过一个学生熟悉的实验入手,唤醒学生生活经验,加深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对于第2个难点,我采取提供背景信息的方式,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就降低了难度,也让学生有了成功感,增强了科学探究的兴趣。在整个探究活动结束后,再让同学阅读教材,比较书教材拉瓦锡的实验、教材实验2-1以及我们所做实验的不同,对以上三个实验进行评价,从而加深对本实验的理解。二、

教案课题

空气授课人

方奎学校

宜都市王畈中学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

1、了解空气的主要成分;

2、初步认识纯净物、混合物的概念,能区分一些常见的纯净物和混合物。过程与方法:

1、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设计、操作、观察、分析,了解空气的组成;

2、通过对空气、氧气等几种物质的比较,了解混合物和纯净物的概念。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的思考,养成良好的实验设计习惯和方法,培养对科学探究的热情。重点“测定空气里氧气含量”实验方案的设计难点引导学生确定实验方案、观察实验现象,初步学习分析实验现象的方法教学方法对话、实验、讨论仪器、用品玻璃钟罩、水槽、红磷、酒精灯、燃烧匙等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展示玻璃钟罩和水槽,让同学进行观察。

设问:如果我将钟罩口密封,把钟罩按入水中,会出现什么现象?

请一个同学来做一下看看是不是会发生此现象。

设问:为什么水没有进入钟罩?

设问:如果我将钟罩口打开,将钟罩放入水槽中,会发生什么现象?

设问:钟罩里有哪些物质?

设问:如何使钟罩内水位上升?

设问:如果我抽了1L空气,水上升的体积为多少?

讲述:前面我们已经了解到,空气并不是一种物质组成的,它由几种:氧气、氮气、二氧化碳等组成。我们钟罩内的空气也如此,今天,我们想用实验的方法初略测量出空气中氧气的含量。大家帮老师想想办法。

小结:同学们的讨论的确太精彩了,那我们到底该选择什么物质来做此实验呢?

设问:好,我们现在不考虑要用哪种物质,大家只考虑,如果要做好此实验,这个物质需要满足哪些条件?

小结:非常好,我现在给大家提供了一些物质,请大家进行选择。投影展示:

红磷、木棍、酒精、汽油、纸、碳

用一根红棉线在钟罩的水位线上做好记号。并初略将钟罩上空气五等份并做好记号。

演示实验

介绍红磷燃烧的文字表达式。

实验结束后,引导学生观察水位上升情况,设问:为什么气体减少的体积小于1/5?

设问:水位上升了1/5,说明了空气除了氧气外,是否还有其它气体?这些气体在何性质?

设问:究竟是一些什么气体呢?

请同学阅读教材。

讲述:纯净物和混合物的概念并举例练习。

小结:今天我们主要完成了空气里氧气含量的测定,请同学阅读教材,看看科学家以及别人是如何完成这个实验的,比较一下,各自有什么优缺点?

作业:练习册第1课时内容

观察。

学生根据生活经验回答,水不会进入钟罩。

一学生演示,证明学生猜想正确。

因为钟罩内有空气!

据生活经验回答,水会进入钟罩内,且内外水面相平。

水和空气。

用抽气机抽气,水就上升

据经验回答,1L。

学生交流,讨论。

学生1:要是能用抽气机将其中氧气抽出来就好了。

学生2:不可能,因为一抽其它气体就跟着出来了。

学生3:不能抽,但我们可以用燃烧的方法消耗掉其中氧气。

学生4:用火柴点燃。

学生5:那不行,火柴一会儿就燃完了,里面的氧气肯定没消耗完。

学生6:那用蜡烛应该可以。

学生7:那也不行,因为蜡烛燃烧会产生二氧化碳,虽消耗了氧气,但却产生了新的气体,测量结果肯定不准确。

全体同学陷入深思。

学生1:一定要能燃烧。

学生2:要能尽可能的消耗掉全部的氧气。

学生3:产物不能有气体。

学生通过前面讨论的条件进行选择,最后确定用红磷来进行实验。

观察实验现象。

书写、读文字表达式。

学生1:装置可能漏气。

学生2:红磷可能少了。

学生3:可能红磷并没有把氧气消耗完。

学生交流、讨论。

说明空气里还有其它气体,并且它们不支持燃烧、不易溶于水等。

记忆空气组成。

理解两者的区别,完成练习。

阅读教材,交流讨论三种实验装置的优缺点。

展示实验器材,激发学生兴趣

通过创设真实的问题情况,利用实验解决问题,一方面启发学生思维,另一方面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为探究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设计作好铺垫,降低了设计难度,更符合学生的认知水平。

教师提出探究内容,通过对话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让学生在参与中学习,充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

欲擒故纵,充分调动学生思维,让学生在交流与参与中生成新知识。

在学生碰到困难时,老师适时进行点拨,有利于学生思维的延续,通过降低思维难度,让学生可以“借桥渡江”,让学生充分体验成功感。

充分调动学生的评价意识。

通过阅读,了解化学家探究空气组成的历程,与所设计的实验进行对照,加强学生批判意识的培养,有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提高。[板书设计]课题1空气

一、空气是由什么组成的1、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测定

2、空气的成分(体积分数)

3、纯净物、混合物:

纯净物:只由一种物质组成。可以用专门的化学符号表示。

混合物:由两种或多种物质组成,这些物质之间没有发生反应,各自保持各自的性质。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课堂教学

湖北省宜都市王家畈中学方奎新课程理念强调:让学生参与教学是课程实施的核心。《空气》(第1课时)的重点内容为测定空气中氧气的含量,直接给出实验装置和药品让学生完成实验,学生在参与,但仅仅是手在参与;放手让学生自己设计探究过程,这也是参与,但这种参与太盲目,缺乏参与的有效性。因此,如何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是老师最为重要的任务。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中,有两个地方是学生一定要弄清楚的:一是实验的原理,即容器中气体减少时会有水来补充并且减少的气体体积正好是补充的水的体积;但学生还没有学到大气压强的知识,因此学生无法凭空设想出这一装置。为此,我在一开始就引入这一实验装置,通过学生能接受的问题和实验,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让学生意识到这一原理,当老师适时提出本节课的任务时,学生很自然的想到会用上这一装置;另一个在于药品的选择,在现有的知识背景下,学生只可能想到常见的几种能燃烧的物质如木条、蜡烛等,但没有关系,让学生在对话中理解什么样的物质才能满足做这个实验,在碰到大家不能解决的问题时,老师再提供一些背景知识让学生进行选择,这样降低了参与的难度,使学生有效的思维得以延续。通过本节课的教学,我意识到要让学生积极有效的参与教学过程,必须做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