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课件_第1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课件_第2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课件_第3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课件_第4页
2023届高考语文一轮复习-文言句式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A

一.考纲说明

KAOGANGSHUOMING

阅读浅易的古代诗文

L识记、默写常见的名句名篇

2.理解

c.理解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

此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知识

e.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4

二.句式分类

JUSHIFENLEI

句式分类

古代汉语和现代汉语的句法大致相同,

言的发展和演变,也存在一些差异。掌握有别于现▲

I

代汉语的常见文言句式,是文言文阅读所必需的能

力。从历年的高考情况来看,需重点掌握判断句、3

被动句、宾语前置(倒装句之一)、定t总

语后置、省略句六种。

I

被动句是表示被动意义的句子。文言中常常借助

一些介词表示被动。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①君幸于赵王,故燕王欲结于君。

②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

1、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

〃于〃引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被动句

①而身死国灭,为天下笑。

②吾属今为之虏矣。

③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

④重为乡党所笑。

2、用〃为〃〃为……所……〃

(〃为〃引出动作的主动者)”为所

被动句

①秦城恐不可得,徒见欺

②信而见疑

③臣诚恐见欺于王而负赵

3、用〃见〃〃见……于……〃表被动

(〃于〃引进动作的主动者)。

被动句

4、用介词〃被〃表被动

①予犹记周公之被逮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

5、无任I可标志,根据句意判断

①戍卒叫,函谷举

②屈原放逐,乃赋《离骚》

③欲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

被动句总结

被动句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

L用介词〃于〃〃受……于……〃表示被动,〃于〃引

进动作行为的主动者。

2、用〃为〃〃为……所……〃(〃为"引出动作的

主动者)〃……为所……〃表示被动。

3、用〃见〃〃见……于……〃表被动(〃于〃引出动作

的主动者)。

4、用介词〃被〃表被动。/名

5、动词本身表被动。二风

特殊词补充

〃见〃有一种特殊用法和表被动的〃见〃的形式很

相近,但它不表被动,它放在动词前,表示〃对自己

怎么样〃,可译为〃我〃。如:

1、府吏见丁宁(我)

2、生孩六月,慈父见背(我)

翻译下列句子:

L诚请见教。诚挚地请求教导我。

2、望见谅。希望原谅我。

3、请勿见笑。请不要讥笑我。

沙场练兵

L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A)

A、同舍生皆被绮绣

B、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

C、帝感其诚

D、羸兵为人马所蹈藉

2、选出不是被动句的一句(C)

A、吾属今为之虏矣

B、皆好辞而以赋见称

C、臣头今与璧俱碎于柱矣

D、行将为人所并

沙场练兵

(课外延伸)(2020♦山西长治模拟)

阅读下面语段,回答问题。王轼,字用敬,公安人。天

顺八年进士。授大理右评事,讦右寺正a录囚四川,平反百余

人,擢四川副使。岁凶,请官银十万两为汆君C以按嘉定回知

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i不职a

(选自《明史•列传第六十》)

沙场练兵

翻译画线的句子。

(1)授大理右评事,迁右寺正。录囚四川,平反百余人,擢

四川副使。

(2)以按嘉定同知盛崇仁赃罪,被讦下吏。事白,还职。

解析采分关键点:(1)授、迁、录、擢,被动句;(2)以、按、讦,被动句式。

答案Q)被授予大理右评事一职,迁任右寺正。他在四川审查囚犯,为一百

多人洗血冤情(平反一百多人),被提升为四J11副使。X文

(2)因为审查嘉定同知盛崇仁贪赃罪,被诬陷而(交给司法官吏审郁治靠「塞

情真相大白后,被恢复原职。

倒装句

(定)中心词〃主〃——[状]〃谓〃——(定)中心词〃宾〃,

但在文言文中,在一定条件下,句子成分的顺序会发生变化的,

这就是古汉语中的所谓倒装句,即指文言文中一些句子成分的

顺序出现了前后颠倒的情况。主要有以下几种倒装形式:

宾语前置

定语后置

状语后置

主谓倒置

宾语前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①大王来何操?〃何操〃—〃操何〃

②沛公安在?〃安在〃—“在安〃

③客何为者?〃何为〃—,,为何,,

句子的特点:

1、都是疑问句,

2、疑问代词分别是〃何〃〃安〃〃何〃,它们分别作

〃操〃〃在〃〃为〃的宾语。

3、宾语都前置。

规律一: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输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宾语前置句

①忌不自信。"不自信〃一►”不信自〃

②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未之有〃一〃未有之〃

③古之人不余欺也!〃不余欺〃一〃不欺余〃

④是以后世无传焉,臣未之闻也。〃未之闻〃一〃未闻之〃

句子的特点:

1、都是否定句,

2、代词分别是〃自〃〃之〃〃余〃〃之〃

作〃信〃〃有〃〃欺〃〃闻〃的宾语,

规律二: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尖兵出击

L下列句子中与其他句式不同的一项是(c)

A、豫州今欲何至?

B、臣实不才,又敢谁怨?

C、若事之不济(成功),此乃天也。

D、固一世之雄也,而今安在哉

倒装句

翻译下列句子,找出它们的特点

1、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

2、何陋之有?

3、无乃尔是过矣?

4、唯兄嫂是依。

规律三:用〃是〃或〃之〃把宾语提至恸词前,以突出

强调宾语。这时的〃是〃或〃之〃

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宾语前一句

1、何以战?

〃何以〃[=>〃以何〃

2、微斯人,吾谁与归?

〃谁与〃^=0

3、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东向〃

规律四:介宾结构,介词的宾语有时会置于介词前,成同想1,仁

的宾语前置。二隰装\

倒装句

次下列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B)

A、沛公安在?

B、虽我之死,有子存焉。

C、唯才是举。

D、尔何知?

4、下列各句中不是宾语前置的一句是(D

A、何陋之有?

B、唯余马首是瞻。

C、时不我待。

D、马之千里者

宾语前置总结

宾语前置句小结

动词可以带宾语,介词也可以带宾语。宾语前置有以下几种情况。

一是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时,宾语前置。

二是否定句中代词作宾语提前。

三是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取到动词前,以突出强调宾

语。这时的〃之〃〃是〃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没有什么实

在意义。,黑\c

四是介词宾语,也放在介词的前面。一…

沙场练兵

找出下面宾语前置的文言语句

L贤哉,回也!

2.君何以知燕王?宾语前置

3.会于西河外濯池。

4.计未定,求人可使报秦者,未得。

5.宋何罪之有?宾语前置

6.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7.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宾语前置

8.豫州今欲何至?宾语前置

9.又试之鸡,果如臣言。

10.惟兄嫂是依宾语前置

沙场练兵

(课外延伸)(2019•江苏卷)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

公与予约游灵岩虎丘诸山川,而不能办三月粮,逡巡中辍。然

不自言贫,人亦不尽知公贫。公非自信其心者耶?予虽为之执鞭,

所忻慕焉。

(选自《汤显祖诗文集》附录物节)

辞殿蜓麟不说密言,旗鼬墓者随随也我簸汤潞翻硝

遢碘鲍/W娜便颐执鞭驾车,也是乐意和向往的。

状语后置句

现代汉语

状语置于谓语之前

若置于谓语之后便是补语

古代汉语

状语常置于谓语之后

翻译时大多数时候要提到谓语前面去翻译

状语后置句

1s还矢先王,而告以成功

2、请其矢,盛以锦囊

格式一:动+(以+宾语)

3、方其系燕父子以组

4、申之以孝悌之义

1.能谤讥于市朝

2.且立石于其墓之门

3.生乎吾前格式二

状语后置句

①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②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

格式三:形+(于+宾语)

.T,j学f”,,'*><工.T.r..:

沙场练兵

(课外延伸)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晏平仲婴者,莱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节俭力行重于

齐。既相齐,食不重肉,妾不衣帛。其在朝,君语及之,即危言;语不及

之,即危行。国有道,即顺命;无道,即衡命。以此三世显名于诸侯。越

石父贤,在缘继中。晏子出,遭之涂,解左修赎之,载归。弗谢,入闺。

久之,越石父请绝。晏子憎然,摄衣冠谢日:’‘婴虽不仁,免子于厄,何

子求绝之速也?〃石父日:〃不然。吾闻君子设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方吾在缘继中,彼不知我也。夫子既已感寤而赎我,是知己;知己顶无冲,⑪

固不如在缘继之中。〃晏子于是延入为上客。72、杀、[仁

(选自《史记•管晏列传》,有删琢号;

沙场练兵

(1)晏平仲婴者,菜之夷维人也。事齐灵公、庄公、景公,以

节俭力行重于齐。

(2)吾闻君子诂于不知己而信于知己者。

解析(1)判断句和被动句的翻译,“事”应为“侍奉”。

(2)状语后置句的翻译,“诂”通“屈”,屈辱;“信”通“伸”,伸展、伸张。

Q)晏婴字平仲,是春秋时期齐国莱地夷维人。侍奉齐灵公、齐庄公"齐景

公三朝,因为节俭,身体力行,在齐国被人尊重。

(2)君子在不了解自己的人那里受到委屈,而在了解自己的人面前意志疏会工

得到伸张。.三一八,

定语后置句

定语后置

定语是修饰或限制名词的。定语一般要放在中心词之

前,这种语序古今一致。在文言文中,除了此种情况外,

也可以放在中心词之后,我们称它〃定语后置〃。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

定语一中心词

面无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蚓无双弃之利j,前S1之强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遂率子孙荷担者三夫荷担之子孙

②求人可使报奏者一可使报泰之人

③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知其事之宾客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一

中心词+后置定语+者

定语后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马之千里者—►千里之马

②石之铿然有声者—铿然有声之石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二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者

定语后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沅则忧其君

一高之庙堂、远之江湖

②蚓无爪牙之利,筋骨^强

一利之爪牙、强之筋骨

③带长铁之陆离今,冠切云之崔嵬

一陆离之长铁、崔嵬之切云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三

中心词+之+后置定语

定语后置句

翻译下列句子,归纳句式特点

①尝遗余核舟一。

—一(只)核舟

②以乘韦先,牛十二犒师。

一十二(头)牛

③我有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一双白璧、一双玉斗

结论:定语后置形式之四’

中心词+数量词

尖兵出击

L下列句中含定语后置的一项是()

A、人马烧溺死者甚众。

B、客之美我者,欲有求于我也。

C、太子及宾客知其事者,皆白衣冠以送之。

D、军书十二卷,卷卷有爷名。

2、选出下列句中不含定语后置的一项(D)

A、疆土之新辟者,移种民以居之。

B、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C、今战士还者及关羽水军精甲万人。

D、贤于己者,忌之而不愿问焉。

I.....T.r-

■尖兵出击

(课外延闸(2017•全国卷HI)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目。许将

字冲元,福州闽人。举进士第一。神宗召对,除集贤校理、同知礼院,编修

中书条例。初,选人调拟,先南曹,次考功,综核无法。吏得缘文为奸,选

者又不得诉长吏,将奏罢南曹,辟公舍以待来诉者,士无留难。契丹以乓二

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N他不敢行,以命将。将入对曰:〃臣备

位侍从,朝廷大议不容不知。万一北人言及代州事,不有以折之,则伤国体。

〃遂命将诣枢密院阅文书。及至北境,居人跨屋栋聚观,曰:〃看南朝状元。

〃及肄射,将先破的。契丹使萧禧馆客,禧果以代州为问,将随问随笞0磅

又曰:〃界渠未定,顾和好体重,吾且往大国分画矣。〃将日:"此事2审\V

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节选自《宋史・许将传》)

尖兵出击

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契丹以兵二十万压代州境,遣使请代地,岁聘之使不敢行,

以命将。

(2)将曰:〃此事,申饬边臣岂不可,何以使为?〃禧惭不能对。

解析Q)关键点:以、遣、聘;定语后置句式。

(2)〃申饬〃译为〃饬令〃或〃指示";〃岂〃译为〃难道〃或〃还〃;〃何

以……为〃是固定句式,译为〃为何还要……呢〃;"对〃译为〃回答〃。

答案(1)契丹以二十万的兵力逼近代州,派遣使者索求隼嘤肤地

每年派遣的使者不敢去,就把这件事交给许将。一丁工

(2)许将说:〃这件事情,指示边地官员办理不就行了,要派使荀熊

什么呢?〃萧禧羞惭不能回答。38瑞

省略句

句子中省略某一词语或某种成分的现象,是古今共有

的,不过,文言里这种现象更突出,而且有些在现代汉语

中一般不能省略的句子成分,古文中也经常被省略。

(一)省略主语

•主语的省略,文言文中最为常见。可分为“承前

省”.“蒙后省”."对话省’等形式。

1.承前省

(1)E能颇为赵将,(廉颇)伐齐,大破之。

•(2)永州之野产异蛇,(异蛇)黑质而白章,

(异蛇)触草木,(草木)尽死。

2.蒙后省

"•(1):沛公谓张良日:”……(公)度我至军中,

公乃入。〃

•(2):(项王)又闻沛公已破咸阳,项王大怒,

使当阳君等击关。

3.对话省

(1)(孟子)曰:"独乐乐,与人乐乐,孰乐?

(王)日:’‘不若与人。”

•(2)樊哙日:〃今日之事何如?“良日:〃(今日

之事)甚急。〃

(二)省略谓语

谓语是句子最重要的部分,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省

略谓语的情况还是比较少的,不过在文言文中,省略谓语

也不是非常个别的现象,尤其是并列的句子,如果一句用

了某个动词,另一句同样的动词就可以省略。有时省略的

谓语需要根据上下文补出,才能不影响意思的表达。

①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为乐)。

②一鼓作气,再(鼓)而衰,三(鼓)而竭。

(三)省略宾语

率a文言文中省略动词和介词后的宾语是比较普遍的,所省

多是代词”之〃。

1.省略动词后的宾语,如:

•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省略介词后的宾语,如:

•成视,庞然修伟,自增惭作,不敢与(之)较。(蒲松

龄《聊斋志异•促织》)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①尉剑挺,广起,夺而杀之。

②屠惧,投以骨。

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谋。

②此人一一为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会。

\飞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i.①尉剑挺,广起,夺(剑)而杀之。

②屠惧,投(之)以骨。

r③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私见张良,具告(之)以事。

2.①竖子不足与(之)谋。

②此人一为(之)具言所闻。

③相如闻,不肯与(之)会。

句式特点:省略宾语。

i.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

I•古文中常常省略介词〃于〃,还有介词〃以〃、〃

等,这些介词与后面的宾语组成介宾结构,这个介词常

常被省略。

•将军战(于)河北,臣战(于)河南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鸡,果

如成言。

翻译下列句子,体会省略特点

1.沛公军(于)霸上,未得与项羽相见。

2.大王见臣(于)列观,礼节甚倨。

3.夫今樊将军,秦王购之(以)金千斤,邑万家。

4.试与他虫斗,虫尽靡;又试之(以)鸡,果如成言。

句式特点:省略介词(主要是〃于〃〃以〃两词)。

*下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1、均之二策,宁许以负秦曲。

〔;,2、于是秦王不怪,为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瞋,孙瞋谢曰:“刑余之人不可。〃

7.叶公见之,弃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五百金,况生马乎?

g补出下列句子的省略成分。

5^1.均之二策,宁许(之)以负奏曲。

2、于是秦王不择,为(之)一击缶。

3.扶苏以数谏故,上使(之)外将兵。

4.士志于道而耻恶衣恶食者,未足与(之)议也。

5.收天下之兵,聚之(于)咸阳。

6.齐威王欲将孙瞋,孙膑谢日:〃刑余之人不可(将)。“

7.叶公见之,弃(之)而还走。,

8.死马且买之(以)五百金,况生马乎?’

省略句主要形式:

一.省略主语。

二.省略谓语。

三.省略宾语。

1、省略动词宾语;

2、省略介词宾语。

四、省略介词(〃于"〃以〃)O

今判断句

•【定义】判断句是对事物的性质、情况、事物之间的关系

作出肯定或否定判断的句子。

•【重要特征】文言文判断句的最大特点不是用判断词

“是〃,而往往以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用以

对主语进行判断。译为白话文时一律要加上判断词。

乂1)粟者,民之所种。(贾谊《论贵粟疏》)

2)此谋攻之法也。(《孙子•谋攻》)

〜(3)廉颇者,赵之良将也。(《史记•廉蔺列传》)

(4)晏婴,齐之习辞者也。(《晏子使楚》)

【类型】1.在主语后加〃者〃表示停顿;在谓语后加〃也〃,

表示肯定语气;典型的”……者……也〃句式;〃……者也〃。

1)此乃信所以去也。(《史记•淮阴侯列传》)

2)且相如素贱人。(《廉蔺列传》)

•(3)非其父兄,即其子弟。(《左传•襄公八年》)

【类型】2.副词兼表判断,译时应把副词的原义译出并补上判

断词。

乃〃〃则〃〃即〃〃皆〃〃必〃s“诚〃〃本〃〃亦〃〃素〃

等副词表判断,兼加强语气。

jf付・(1)余为伯脩,余而祖也.(《左传•宣公三年》)

f\•(2)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论语•为政》)

•【类型】3.动词〃为〃、〃是〃表判断。其中〃是〃表判

断,此义出现较晚,也比较少见。

(i)周虽旧邦,其命维新。(《诗•文王》)

[译文一: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嘛却新。]

,[译文二:周虽然是老国,它的政令却是新的。]

(2)尔惟旧人。(《尚书•大诰》)

•[译文:你嘛是老人啊。]

•【类型】4.语气词〃惟〃(〃维〃)表判断,可照旧译

为语气词,也可译为判断词,或者两者结合。

,【类型】5.无任何标志的判断句。

QW【实例】

•(1)荀卿,赵人,(《史记•孟荀列传》)

•[译文:荀卿是赵国人。]

•(2)夫鲁,齐、晋之唇。唇亡齿寒,君所知也。(《左

传•哀公八年》)

•[译文:鲁国是齐国.晋国的嘴唇。嘴唇没了,牙齿便挨冻,

这是您知道的道理。]

特殊判断句】

尸修!定义】这种句子具有判断句的形式,但主语和谓语间不是典型

判断关系,不是同一类别或同一事物。

•谓语表示相似或比喻。译时可加判断词〃是“,也可以加比喻词

〃像”。

【实例】

(1)视其行步,窃趺也;颜色,窃^也。(《吕氏春秋•去尤》)

[译文:看他走路的样子,像是偷了斧子;脸上的表情,像是偷了

斧子。]>

下列句式中哪些是判断句:

1.且日飨士卒,为击破沛公军。

2.臣乃市井鼓刀屠者。

3.曾不若孀妻弱子。

4.项王乃复引兵而东,至东城,乃有二十人骑。

5.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6.是可忍,孰不可忍?

7.此帝王之资也

译故事

师旷撞晋平公

晋平公与群臣饮,饮酣,乃喟然叹曰:“莫乐为人君!

惟其言而莫之违。〃师旷侍坐于前,援琴撞之。公披衽而避,

琴坏于壁。公曰:〃太师谁撞?〃师旷日:“今者有小人言

侧者,故撞之。〃公曰:“寡人也。〃师旷日:“哑!是非

君人者之言也。〃左右请除之。公曰:〃释之,以为寡人

戒。〃(《韩非子》)Z

信参考译文:晋平公和臣子们在一起喝酒。酒兴正浓时、他

卜、得意地说:“哈哈!没有谁比做国君的更快乐了!他的话没有

I谁敢违背!〃著名音乐师师旷正在旁边陪坐,听了这话,便

、拿起琴朝他撞去。晋平公连忙收起衣襟躲让。琴在墙壁上

撞坏了。晋平公说:〃太师,您撞谁呀?〃师旷故意答道:

〃刚才有个小人在胡说八道,因此我气得要撞他。〃晋平

公说:“说话的是我嘛。〃师旷说:“哟!这可不是做国王的

人应说的话啊!〃左右臣子认为师旷犯上,都要求惩办他。

晋平公说:〃放了他吧,我要以此作为鉴戒。〃

文言文固定句式

1.无以,无从

译为“没有用来的办法(东西)

没有什么用来,没有办法;不能,无法。

例1.故不积蹉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所以不积累小步,就没有用来到达千里的(办法);不

步汇聚细流,就没有用来成为江海的(办法)。

a2.有以……,

译为“有可以拿来(用来)……的〃,有的办法(理由)

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①臣乃得有以报太子。(《荆轲刺秦王》)

译文:我才能够有用来报答太子的(机会)。

3.所以

译为(1)........的原因(缘故)

(2)、是用来……的(方法),用来的人(事),

靠它来……的。

例1、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

例2、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4.是故,是以

译为〃因此,所以〃

例1、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例2、余是以记之,盖叹郦元之简,而笑李渤之陋也。

'5、无所

/译为〃没有……的(人、物.事)“

没有……什么人(或物),没有什么……;

没有什么地方...没有什么办法,没有条件

1财物无所取,妇女无所幸。

(司马迁《鸿门宴》)

译文:财物没有拿取的,妇女没有宠幸的。

(6、有所

年屉为“有……的(人、物、事)〃。

/有条件,有办法,有机会,能够。

例1、今先生处胜之门下三年于此矣,左右未有所称诵,

胜未有所闻,是先生无所有也。(《史记•平原君列传》)

——现在您(毛遂)在我的门下已经三年了,左右的人没

有称颂您的,我也没有听说过您,这说明您没有什么本领。

例2、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以便国家。

丫4

中"、"如……何"、"奈……何"、"若……何"。

《'译为"把……怎么办(呢)〃“对……怎么样(呢)〃.

F如果之间没有插入名词、代词和词组,“奈何〃〃如

何〃〃若何〃译为〃怎么,怎么样,怎么办,怎么对付(处

置.安顿)。〃

例:”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

例:王日:〃取吾璧,不予我城,奈何?〃

9.何其—何

小、•多用在形容词谓语前,表程度之深的副词。可译为〃怎

y么这样〃“怎么"〃多么”等。

(1)更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杜甫《石壕吏》)

官吏喊叫的声音怎么这样凶,老妇啼哭的情形怎么这样

凄苦?

(2)至于誓天断发,泣下沾襟,何其衰也!(《伶官传

序》)

直至将士们剪下头发,对天发誓,眼泪沾湿了衣

襟,这种情景又是多么衰败凄惨啊!

10.奚以…为

译为“哪里用得着…呢,表反问〃

奚以之九万里而南为?《逍遥游》《庄子)

10.岂……哉(乎),独……哉

译成〃难道……吗〃

例、赵岂敢留璧而得罪于大王乎?

11.不亦……乎

译为〃不也是……吗”

例、“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

乎?人不知而愠,不亦君子乎?〃

学习并且经常温习所学知识,不也是高兴的吗?有志同道

合的朋友从远方来,不也是快乐的吗?别人不理解自己,E

己也不生气,不也是有道德的人吗?

Q12.庸……乎,其庸…乎

)译为"哪管……呢”"难道™—吗”

I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我以道理为师,哪管他年龄比我大(还是)比我小呢?

13、其......M

译为〃是……还是……”,

例1.其真无马邪?其真不知马也.(《马说》)

14、无乃……乎(与),得无.乎,得无耶

W专译为〃恐怕……吧〃”莫非.

吧〃

♦"该不会……吧”

例1.无乃是过与?(《论语》)

例2.若翁廉,若辈得无苦贫乎?(《记王忠肃公翻事》)

例3.得无教我猎虫所耶?

你们的老人很廉洁,你们恐怕不免穷困吧.

15.能无……乎

译为“怎么不……呢〃

例、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

16.(而)况……乎

译为“何况……呢〃或"又何况……呢〃

例、今以钟磬置水中,虽大风浪不能鸣也,而况石乎!

;17.〃孰与〃

;译为〃跟……比较,哪一个更

勿例、公之视廉将军孰与秦王?

18.与其……孰若……

译为〃与其....哪如(哪里比得上)

例、与其坐而待亡,孰若起而拯之。(《冯婉贞》)

与其坐着等死,哪如奋起抵抗拯救我们村庄?

19.然则

译为〃既然如此,那么〃

例: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

20.安能.何能.何得

译为〃怎么能〃

例1、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例2.其妻日:〃君美甚,徐公何能及君也?〃

例,吾欲请将军赴宴,汝僧人何得多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