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哲学与人生1.第1单元:立足客观事实,树立人生理想2.第2单元: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3.第3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4.第4单元: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第一单元立足客观事实,树立人生理想目录CONTENTS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01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02增强自信自强意识03认识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节一认识哲学(一)哲学的起源哲学是通过对一系列关乎宇宙和人生的一般本质和普遍规律等问题的思考而形成的一门学科。马克思主义哲学是时代的精华和思想智慧,是人类美好生活的向导。哲学的起源来自两方面:一是任何哲学智慧和思想都产生于人类的生活和实践,二是任何哲学都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中对世界进行追问和思考的结果。
每个人都在生活,每个人都在实践,每个人都在思考,每个人都在追问,而哲学就产生于人类对生活、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由此不难得出结论: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哲学并不神秘。1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哲学的智慧不是从人们的主观情绪中凭空产生的,而是人们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在处理人与外部世界关系的实践中逐步形成和发展起来的。一句话,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2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哲学就是为了满足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需要而进行的对一些问题的追问和思考,从这种意义上说,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
在生活实践中,人们会自觉或不自觉地思考世界,思考周围的人和事,并用自己在思考中形成的观念来指导生活与实践。在这些思考中,会触及这样或那样的具有哲学性质的问题。在这一意义上,也说明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二)哲学是什么真正的哲学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和人生的变化与发展,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包括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正确对待集体利益与个人利益的关系,正确对待进与退、得与失、名与利,从而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因此,哲学的任务,就是寻找光明,在人类生活的路途上点起前行的明灯,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1哲学是一门智慧学科哲学的古希腊语和英文“philosophy”=philo+sophy(爱+智慧),因此哲学的本义是爱智慧或追求智慧。在汉语中,哲就是智慧,哲学就是智慧之学或追求智慧之学,即爱智之学。正如马克思所说,哲学是现世的智慧,是“文化的活的灵魂”。2哲学的任务从前,哲学直接绘制朴素的世界图像,呈现给没有受过科学教育的人去感知;现在,哲学能够阐述科学为它提供的世界图像。科学因此剥夺了哲学本身冒险从事的但却不能完成的部分任务。现在,在完成科学图像时,哲学不得不以两种方式来进行:向下完成(completiondownwards)和向上完成(completionupwards)。向下完成关注的是获得具体学科依赖的基础。向上完成为哲学的第二项任务,即习惯上所谓的形而上学的任务。(三)哲学和世界观1世界观的含义世界观是人们对整个世界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人们生活在这个世界上,必然会对世界有所认识,形成一些看法和观点,我们称它为朴素的世界观。每个人都要接触周围的事物,都会通过实践活动获得对世界的认识,人们对整个世界以及人与世界关系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就是世界观。哲学就是关于世界观的学问。2哲学和世界观的关系哲学是哲学家依据一定的自然知识、社会知识和思维知识,把不自觉的、不系统的世界观加以理论化、系统化而形成的思想体系。它同人们在日常生活中所产生的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因此,我们不仅反对把哲学简单化,把零散的、不自觉的世界观当作哲学学说,也反对把哲学神秘化,认为哲学只是哲学家的事情。(四)哲学的基本问题1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即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与意识和物质的辩证关系不同。意识和物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它不仅是所有哲学必然遇到的问题,也是所有哲学必须首先回答的问题。2哲学的基本问题的内容(1)思维和存在何者为本原的问题形体指的是物质存在的东西,精神指的是思维(意识)现象。(2)思维和存在有没有同一性的问题凡是认为思维(意识)可以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可知论者;凡是认为思维(意识)不能正确认识存在(物质)的,属于不可知论者。3为什么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哲学的基本问题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是人们在生活和实践活动中首先遇到和无法回避的基本问题。哲学的基本问题和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无论认识还是改造世界,说到底都要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
因此,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贯穿于哲学发展的始终,对这一问题的不同回答,决定着各种哲学的基本性质和方向,决定着它们对其他哲学问题的回答。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世界的认识
我们面对的世界,生机勃勃,奥妙无穷。自从人类诞生那一天开始,对世界的探索就在不懈地进行中。世界是什么?人与世界的关系是怎样的?这是生活在世界上的人们不能不回答的问题。(一)人类对物质世界的认识历程1古代朴素唯物主义人们凭借直观和直觉猜测世界的本质或本原,把它归结为某一种或某几种具体的物质形态,我们把这种思想称为古代朴素唯物主义。2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近代哲学家认为,物质就是原子,原子的特性就是一切物质的特性,原子是世界的特性。3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19世纪,近代形而上学唯物主义由于其自身存在的缺陷,遇到了全面的危机。正是在这种条件下,马克思与恩格斯批判地继承了前人的成果,对具体科学关于物质世界研究的最新成果进行了哲学的概括与总结,形成了科学的辩证唯物主义物质观。(二)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世界的科学认识哲学是时代精神的精华,马克思、恩格斯适应了时代和实践的要求,在批判地继承和改造以往哲学优秀成果的基础上,创立了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奠定了马克思主义整个理论大厦的根基,为我们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与方法论。1自然界的存在是客观的自然界在人类产生之前就存在,它不由人的意识所决定,并按自身的规律而发展。自然界在漫长的历史演进中,按其自身的规律不断地自发演化,形成了其发展的多样性。在人类产生以后,即使人类改造自然的活动使自然界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但是,自然界的存在和发展仍然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的。2人类产生之后,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从人们利用自然物来看,一种自然物能不能被人利用,怎样被人利用,与人的实践活动水平、人的需要、人的意识密不可分。人们利用自然物的根本前提是自然物的客观存在,是自然物本身的属性和规律。例如,铁矿石能炼铁,煤能燃烧,水能种植农作物、养鱼、行船和发电等。
自然物及其属性与规律不以人的意识为转移,人只能根据自然物本身的属性有意识地利用自然物。人们不仅能利用自然物,还能改造自然物。3人类与人类社会的产生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众所周知,人类并不是神所创造的,而是由古猿进化而来的。在这个过程中,劳动起了决定性的作用,即古猿通过劳动进化成人类。达尔文创建的整个人类进化学说,其中有一个必不可少的前提条件,那就是,当时气候的巨大变迁使森林大片消失,类人猿在这样的情况下被迫从树上下到地面,在平地上行走时就开始摆脱用手帮助的习惯,渐渐直立行走。4人类的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思维是人类对客观世界的认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产生与发展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人们在进行思维的过程中必然产生意识。人类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结果,而人与动物最重要的区别在于人会思考,人有意识。从这一角度来看,既然人类的产生是客观的,那么与人类相生相伴的思维的产生与发展也必然是客观的。(三)马克思主义哲学对物质与意识关系的科学认识对物质与意识基本关系的回答,即对何者是第一性,何者是第二性,是物质决定意识,还是意识决定物质的回答,是区分唯物主义与唯心主义的基本标准。对这一问题的回答,关系到一个人能否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1物质的基本含义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指出:“物质无非是各种物的总和,物质范畴就是从这种总和抽象出来的。”这指出了物质的科学含义。物质实际上就是具体事物的抽象。
列宁指出:“物质是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这种客观实在是人通过感觉感知的,它不依赖于我们的感觉而存在,为我们的感觉所复写、摄影、反映。”2意识的本质马克思主义哲学总结前人科学发展的成就,结合辩证唯物主义思想,科学地说明了意识的本质,并正确地认识了意识的主观能动性。意识是高度发展的物质,它是物质世界在人脑中的主观印象,是人脑的机能。意识不是人脑固有的或自生的东西,而是人脑对客观对象的反映。正如马克思所言:“观念的东西不外乎是移入人的头脑并在人的头脑中改造过的物质的东西而已。”(1)意识是自然界长期发展的产物,是随着地球上人类的诞生而出现的
一般认为,意识的产生经历了三个决定性的环节:由无机物具有的反应特性发展到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由低级生物的刺激感应性发展到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由高级动物的感觉和心理发展到人的意识和思维。(2)意识是劳动的产物人类意识的产生并不完全是自然演化的结果,社会劳动在这一过程中发挥了极其重要的作用。(3)意识是人脑的机能类人猿进化成人,就出现了世界上最高级、最完善的物质器官——人脑。人脑是意识的物质器官,是意识活动的物质承担者,离开人脑这种高度发达的特殊物质器官,就不可能产生意识。3.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1)物质决定意识
①意识的形式是主观的,内容是客观的。
②从性质上看,意识有正误之分;从层次上看,意识有感觉和思维之分;从内容上看,意识有对现状的感受与认识,有对过去的思考与总结,还有对未来的预测。
③宗教是客观事物在人脑中的虚幻、歪曲的反映。(2)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首先,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意识不仅能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外部现象,还能正确反映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其次,意识具有能动性,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意识以物质为前提和基础,意识的内容来源于客观实在。物质决定意识还有另一个重要方面,即意识不是完全被动地反映物质世界,它还具有能动性。三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人类认识史上的革命性变革(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特征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在人类哲学发展史上开创了一个新的阶段。它在内容、对象以及社会作用方面都与旧的哲学有着根本的不同,成为唯一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①从内容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把唯物主义和辩证法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将唯物主义原则贯彻到社会历史观中,第一次正确解决了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这一历史观的基本问题,创立了历史唯物主义,结束了唯心主义在历史观中长期独占统治地位的局面。
②从对象上看,马克思主义哲学第一次确立以“外部世界和人类思维的一般规律”为自己的对象,从而正确解决了哲学和具体科学的关系,结束了以往哲学家们竭力追求的包罗万象“科学之科学”的时代。
③从社会作用上看,以往的哲学“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马克思主义哲学则是以改造世界为目的的“实践的唯物主义”。(二)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意义1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树立正确的价值观马克思主义是长期指导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唯一思想和方法,要想正确把握社会主义发展的规律,必须学会站在马克思主义的角度上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发展观和共产主义观念,坚定共产主义和社会理念。。2加强社会主义发展政策的执行力度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让我们更加坚定地执行党的路线、政策,加强工作执行的力度,提高工作效率,全面实施各项有利于社会主义发展和进步的政策和措施;同时,能够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认同党的各项决策,提高自身促进社会主义经济发展的自觉性和积极性,促进我国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为共产主义的实现奠定基础。3指导各项社会体制和政策的制定、落实社会主义经济的秩序健康运行,离不开各项社会体制和政策。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助于促进各项经济法律法规、经济体制及经济决策的制定和落实。马克思主义哲学指导下的各项社会体制和政策,能够不断适应社会的发展和经济发展的变化,确保社会主义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社会主义经济能够保持强大的活力、生命力和生机,能够随时适应各种时代的挑战。4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和社会体制发展的脚步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有利于我们从实践出发,认识和解决人与世界的关系,能够帮助我们快速掌握社会生产发展的规律,把握社会体制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发展的影响。小节总结:
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能够帮助我们透过错综复杂的社会市场环境,掌握社会经济发展的规律和特点,制定适应自身发展的路线,从容淡定地适应世界上的各种经济挑战,为促进中国现代化建设做出自己的贡献。客观规律性与主观能动性第二节一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人们在任何时候、任何条件下,从事任何工作,都要把客观实际作为出发点、立足点,把客观实际作为想问题、办事情的依据。反对把自己的主观愿望作为出发点,反对以主观想象代替客观事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坚持主观与客观相符合。根据客观存在的事实,来决定人们的主观思想和行动,做到主观符合客观。客观存在的事实是不以人的主观意识为转移的,只有主观认识和思想观念符合客观实际,人们的预期目标才可能实现,人们的行动才可能取得成功。
一切从实际出发,要求人们必须探寻和把握客观事物的内在规律,做到实事求是。所谓“实事求是”,就是从客观存在的事实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人们行动的根据。一切从实际出发是做好各种事情的基本要求、前提和依据。人们做事情的过程既是认识对象的过程,又是改造对象的过程。只有从客观事物自身的状况、属性和规律出发,才能真正认识它,才能找到解决实际问题的办法,从而实现改造对象的目的,把事情做好。二客观实际是人生选择的前提和基础要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就要从自身的客观实际出发。人生的客观实际,首先是指人生具体的客观的社会历史条件。这是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走好人生路的前提。人生的客观实际,还包括个人的主客观条件。人生的客观实际还指人生不同阶段所具有的不同特点、情况和问题。在人生的过程中,每个人都会经历一个由童年到少年、青年、中年,再到老年的发展过程。这是由人生发展的客观规律决定的。人生发展的不同阶段有其不同的特点,所面临的主要问题也会不同。因此,不同人生阶段的选择要符合不同人生阶段的特点。三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是人区别于物的根本特点。主观能动性指的是人能动地反映世界,又能动地改造世界的能力,既包括把客观的东西能动地反映于主观,又包括把主观的东西能动地见之于客观。人改造世界的能力,是指人可以在认识的指导下能动地改造客观世界,对主观思想和客观事物进行调整,以使它们和谐共存。
人的主观能动性还表现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中所具有的精神状态,即通常所说的决心、意志、干劲等。
要很好地发挥主观能动性,就必须正确处理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是辩证的统一。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四人生是主观能动的过程(一)人生的存在和发展都是主观能动的过程与动物不同,人生不是被动的、本能的生存过程,而是在一定社会历史和环境条件基础上,能动的、创造性的生活过程,是用自己的智力和体力去认识环境、改造环境,创造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主动地生存和发展的过程。(二)人生发展是把自己的潜能变成现实的过程人的能力的发挥程度取决于对自身物质潜能的开发以及对外部世界的认识。潜能的挖掘和发挥可以提高人认识和改造客观世界的能力,提高战胜各种困难及挫折的勇气和能力。(三)人生意义是在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过程中实现的
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使自己的生命更有价值。每个人生命价值的意义是在为社会做贡献的过程中得以实现的。当我们发现自己能够为他人带来欢乐、为他人减轻痛苦、为家乡和社会做出贡献时,就能体会到自己的人生意义。五人生选择的多样性和可能性(一)人生选择是人的自我觉醒的表现,是对自身价值的肯定(二)物质世界的统一性与多样性为人生选择提供了多种可能性的基础(三)总有一条适合你的人生路六从实际出发,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就要客观地认识自己,使自己的主观愿望符合客观实际,从而更好地发挥出自己的作用,为社会做出贡献。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还要了解社会发展的实际,使自己的主观愿望适应时代潮流,主动承担起社会历史所赋予我们的责任。
要选择适合自己发展的人生道路,还要主动选择,既要抓住选择的机遇,又要慎重选择。增强自信自强意识第三节一自信自强对人生发展的作用自信是人的主观能动性的表现,它可以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对人生发展起着重要作用。要走好人生的每一步,不仅要有自然、社会的客观条件,还要有强大的精神力量的支撑。(一)自信是打开自己潜能宝库的钥匙人的潜能犹如一座待开发的金矿,蕴含量无穷,我们每个人都有一座潜能金矿。只有充满自信,才能开发出埋藏在深处的巨大潜能,能力才会得到极大的提升,人生才能达到一个新的高度。
而丧失自信的人,遇到困难和挫折时,往往自暴自弃,有的还会自轻自贱,从而放弃了努力。没有自信的人,是不可能在事业上取得成功的。(二)自强是战胜各种困难的法宝自强是指一个人所具有的自立自主、奋发向上、不断进取的精神。自强,是人生进取的动力,是通往成功的阶梯。具有自强精神的人,面对困难不低头,面对挫折能进取,自尊自爱、不卑不亢,勇于开拓、积极进取,志存高远、执着追求。二积极进取,自强不息(一)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不断自我激励《周易》中说:“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有没有激励,人朝目标前进的动力是不一样的。心理学研究表明,一个没有受到激励的人,仅能发挥其能力的20%~30%,而当他受到激励时,其能力可以发挥出90%,相当于前者的3~4倍。(二)要做到自强不息,必须战胜自我,克服自卑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人往往处于既需要去驾驭,又不能完全驾驭的矛盾中,希望与困惑并存,激情与苦恼同在。要经受这种痛苦,不被困惑、苦恼所打败,就要对自己有一个全面的、正确的认识,战胜自我,克服自卑。(三)只有自强不息,才能实现自我人生如登高山,只有积极进取、坚持不懈地努力,才能登上顶峰。只要积极进取、努力学习,培养自己的意志力,就能自信自强,成为自己人生的真正主人,创造出属于自己的闪亮人生。小节总结自强,伴你走向成功!1如何做出正确的人生选择?2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关系是什么?思考与训练第二单元辩证看问题,走好人生路目录CONTENTS积极面对矛盾01学会和谐共处02正确认识顺境逆境03积极面对矛盾第一节一用矛盾的观点看问题(一)什么是矛盾
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既存在着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关系,又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关系,哲学上把事物自身包含的这种既对立又统一的关系称为矛盾。简而言之,矛盾就是对立统一。
“对立”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和相互斗争,“统一”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赖和相互渗透,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可以相互转化。
一方面,统一性不能脱离对立性而存在,没有对立性就没有统一性。另一方面,对立性也不能脱离统一性而存在。
对立性寓于统一性之中,对立性受统一性的制约。统一性规定和制约着对立性的形式、规模和范围。(二)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矛盾的对立性和统一性相互联结,使矛盾双方既对立又统一,从而推动了事物向前发展。一切事物发展的过程就是矛盾不断产生和不断解决的过程。因此,矛盾(既对立又统一)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统一属性又称“同一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如下:
第一,同一性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前提,矛盾双方中一方的发展以另一方的发展为条件,发展是在矛盾统一体中的发展;第二,同一性使矛盾双方相互吸取有利于自身的因素,在相互作用中各自得到发展;第三,同一性规定着事物转化的可能和发展的趋势。
矛盾的对立属性又称“斗争性”,在事物发展中的作用表现如下:第一,矛盾双方的斗争促进矛盾双方力量的变化,此消彼长,造成矛盾双方力量发展的不平衡,为矛盾的转化、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第二,矛盾双方的斗争,是一种矛盾统一体向另一种矛盾统一体过渡的决定力量。(三)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1矛盾是普遍存在的
矛盾的普遍性即“共性、一般”,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并贯穿于一切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
一方面,科学和科学发展的历史证明,一切事物都是对立统一的,矛盾是事物的普遍本质,没有矛盾就没有世界;另一方面,矛盾不仅存在于自然界,也存在于人类社会和人的思维中,人的思维中的矛盾是客观世界矛盾的反映。2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
矛盾的特殊性又叫“个性、个别”,是指具体事物的矛盾及每一个矛盾的各个方面各有其特点。
第一,不同事物的矛盾各有其特点;第二,同一事物的矛盾在不同发展过程和发展阶段各有其特点;第三,构成事物的诸多矛盾以及每一个矛盾的不同方面各有不同的性质、地位和作用。(四)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1坚持两点论,反对一点论两点论是在认识和改造复杂事物时,既要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又要认识和解决次要矛盾;在认识和处理一个矛盾时,既要认识和抓住矛盾的主要方面,也要认识和抓住矛盾的次要方面。2坚持重点论,反对均衡论
重点论是在认识和改造复杂事物时,要着重认识和解决主要矛盾;在认识和处理一个矛盾时,要着重认识和解决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主要矛盾在事物的发展中处于支配地位,起决定作用。3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两点论和重点论是互相包含、内在统一的。两点是有重点的两点,重点是两点的重点。这要求人们看问题、办事情既要坚持两点论,又要坚持重点论,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既要全面把握诸多矛盾,又要善于找到主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抓重点;既要统筹兼顾,又要突出重点。二矛盾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一)人生的矛盾不可回避
生活本身充满矛盾,人生就是一个必定要经历各种各样矛盾的历程。在人生的道路上,每个阶段都会有矛盾。(二)解决矛盾,实现自我提高矛盾不仅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也是人生发展的动力。人的一生是在不断产生矛盾和解决矛盾中度过的。三正确处理人生矛盾,促进自身发展(一)以积极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矛盾
人们对待人生矛盾时一般有两种态度。第一种是积极的人生态度,积极化解矛盾,消除对立,在解决矛盾中推动人生发展;第二种是消极的人生态度,害怕矛盾,掩盖矛盾,排斥不同,激化矛盾,回避矛盾,把一切归结于命运,消极地听从命运的安排。(二)坚持内外因结合,促进自身发展1内因和外因
事物的发展是由多种原因引起的,概括起来可分为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内部原因(内因),另一方面是外部原因(外因)。
内因是事物内部的对立统一,即事物内部矛盾。外因是一种事物与其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2正确对待内因和外因,促进个人发展(1)重视内因的作用
人的成长首先要靠自己的主观努力。一个人进步过程中的内因主要是指本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具体表现在理想、志向、进取精神、意志、毅力、勤奋以及战胜困难、挫折、逆境的勇气等。(2)不能忽视外因的作用
我们必须对周围的环境做“一分为二”的分析,既要看到对我们成长有利的因素,并充分发挥其对成长的促进作用,力争做到“近朱者赤”,以便早日成才;又要看到对我们成长不利的因素,并尽量抵制、削弱其不良影响,努力做到“近墨者未必黑”。小节总结:如何化解这些烦恼?我觉得,不妨追求而不痴求,惦念而不妄念,自自然然,本本真真,不强求,不蛮干,得之我幸,不得我命。生活是一个矛盾体,我们不妨在麻木时亮出自己的矛,挫折时亮出自己的盾,有分辨地向前走去。学会和谐共处第二节一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一)物质世界的普遍联系
联系是指事物内部各要素之间和事物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关系。现实事物之间是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因此,联系是相互区别的事物、现象或要素之间的联系。马克思主义唯物辩证法的第一个总特征就是普遍联系的观点。(二)事物在普遍联系中存在1联系具有客观性事物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是主观臆断的。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每一种事物都是和其他事物相互联系而存在的,这是一切事物的客观本性。2联系具有普遍性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与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任何事物内部的各个部分和要素之间都是相互联系的,任何事物都不能孤立存在,都同其他事物处于一定的相互联系中,整个世界就是一个相互联系的有机整体。3联系具有多样性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多种多样。事物联系的主要方式有直接联系和间接联系、内部联系和外部联系、本质联系和非本质联系、必然联系和偶然联系等。4联系具有条件性条件是对事物存在和发展发生作用的诸要素的总和。对于条件,要唯物辩证地去看待。①条件对事物发展和人的活动具有支持或制约作用,有利条件会支持和促进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不利条件会制约和阻碍事物的发展和人的活动。②条件是可以改变的。人在条件面前并不是消极无为的,经过努力可以化不利条件为有利条件,创造出事物发展所需要的条件。③改变和创造条件不是任意的,必须尊重事物发展的客观规律,不能不顾客观实际硬要去改变条件,做出揠苗助长、帮蝶破茧的事情。(三)学会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事物普遍联系的原理告诉人们以下几点。①在现实生活中,要善于分析事物的具体联系,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问题,防止孤立、片面地看问题。②从整体上把握事物间的联系,处理好整体与局部的关系。③善于发现事物之间复杂的联系。二把握普遍联系,构建和谐人际关系(一)人际关系是人的社会联系的基本形式社会联系最基本的形式是人际关系。人际关系是人们在社会生活中通过物质交往和精神交往而建立发展起来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二)人不能孤立封闭地生存和发展
人不是孤立的自然人,而是处于种种社会关系中的社会人。人只要活着,不管愿意与否,都必须与人进行交往,构建一定的人际关系。
人际关系是个人社会化的起点和必经之路。
人际关系对人的心理卫生与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人际关系也是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三)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①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在人生发展过程中看到个人与社会的联系、个人与集体的联系,用联系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②用普遍联系的观点看待人际关系,要看到人际关系对个人的不同影响。良好的人际关系,对个人的日常生活和人生发展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反之,则会产生消极影响。(四)构建和谐的人际关系1对自己要有正确的认识
首先,应端正交往的动机,扩大自己的心理相容度;其次,应完善自己的个性,有意识地去克服自我中心感。2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品格(1)尊重他人,不自命清高(2)热心助人,不落井下石(3)诚实守信,不弄虚作假(4)主动随和,不冷漠孤僻(5)律己宽人,不心胸狭窄正确认识顺境逆境第三节一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一)事物的永恒发展
事物的相互联系包含着事物的相互作用,而相互作用必然导致事物的运动、变化和发展,使事物原有的状态和性质发生变化。
世界上的一切事物都是变化发展的,一成不变的事物是不存在的,整个世界就是一个无限变化和永恒发展着的物质世界。1发展是前进的运动
发展是一种运动,但不是所有运动都是发展。发展不是同一事物的简单重复,不是事物单纯数量的变化,也不是单纯场所的变更,更不是向后倒退的变化,而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前进的变化和过程。2发展是上升的运动发展揭示了物质世界运动的总趋势、总方向。物质世界存在着机械运动、物理运动、化学运动、生物运动和社会运动等基本运动形式。各种运动形式之间的相互转化有三种形态:一是同一水平的转化,即同一等级运动形式之间的变化;二是下降的转化,即从高级运动形式向低级运动形式、从复杂向简单的转化,如化合物的分解、生命体的死亡;三是上升的转化,即由低级运动形式向高级运动形式、由简单到复杂的转化。3发展的实质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新事物是指合乎历史前进方向、具有远大前途的东西,旧事物是指丧失历史必然性、日趋灭亡的东西。新事物是在旧事物的母体中孕育成熟的,它既否定了旧事物中的消极腐朽的东西,又保留了旧事物中合理的、仍然适合新的条件的因素,并添加了旧事物不能容纳的新的内容。(二)学会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1要把事物如实看成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
分析任何一个事物,不仅要观察它的现状,还要了解它的过去,以深刻理解事物的现状,预测它的未来,从而正确把握当前的行动。只有弄清“来龙去脉”,追溯过去,立足现实,放眼未来,处理好昨天、今天和明天的关系,才能使人们的思想符合不断变化的实际,不断推动事物向前发展。2要把握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
在分析当前事物性质时,要认清它是刚刚产生的,是正在发展壮大的,还是行将灭亡的。根据事物所处的阶段和地位的准确判断,来确定人们对事物应该持有的态度。3要与时俱进,培养自己的创新精神,促进新事物的成长
整个世界的发展是新事物不断战胜旧事物的过程。因此,要培养创新精神,善于发现新事物,积极扶持新事物,参与到促进新事物成长的实践中。二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发展的过程(一)人生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第一,从生理上来说,由生到死的一个发展变化的过程;第二,人的精神也要经历不断成熟变化的过程;第三,从学识技能上来说,人生也是一个不断学习完善的过程;第四,从对社会的贡献上来说,人也要经历一个不断变化的过程。(三)顺境和逆境
人生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人生的前进性和曲折性决定了人生是一个在曲折中不断发展的过程,既有顺境又有逆境。
顺境可以为人生发展提供机遇和条件,也容易使人沉浸于安逸,养成惰性,缺乏危机感和奋斗的欲望与冲动。逆境可以磨炼人的意志,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认识自我,积累人生经验,催人奋进。三以积极的心态面对人生境遇
人的境遇总是随着外界环境的变化而不断变化的,人的人格也是随着人的成长变化而不断健全和完善的。逆境能磨炼人的意志,考验人的品格。
不论在怎样艰难的环境下,都要保持真诚、善良、友好、负责的良好品德。面对逆境,要使用正当的手段,不能将错就错,扭曲人格。以积极的心态面对挫折和逆境,要求人们做到以下几点。
①主动适应环境的变化。现代社会是一个迅速发展变化的社会,在不同的年龄阶段和不同的环境,人的境遇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面对不同的境遇,人们应该具有灵活的应变能力,主动适应新的环境,不断地开拓创新,面对现实,积极行动。②正视自己的过去,认真总结经验教训,积极找到走出困境的方法和途径。③在任何时候都要保持自信心,不能放弃积极向上的生活目标和希望。只要有目标,就不会迷失前进的方向,就会有战胜困难的决心和勇气。小节总结其一,这世界上没有失败,只是暂时没成功。其二,改变世界之前,需要改变的是你自己。其三,改变从决定开始,决定在行动之前。其四,是自己的决心,而不是环境在决定你的命运。1“塞翁失马,焉知非福”体现了什么哲学道理?2邓小平说“发展才是硬道理”,结合实际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思考与训练第三单元实践出真知,创新增才干目录CONTENTS认识与实践01现象与本质02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03认识与实践第一节一从实践到认识
认识与实践是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的基本范畴。认识是主体在实践基础上对客体的能动反映。认识运动的辩证过程,首先是从实践到认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认识采取了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两种形式,并经历了由前者到后者的能动飞跃。(一)感性认识感性认识是人们在实践的基础上,由感觉器官直接感受到的关于事物的现象、事物的外部联系、事物的各个方面的认识,包括感觉、知觉和表象三种形式。感觉是人们通过感觉器官对事物的个别属性、个别方面的反映。知觉是人们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整体形象的反映。表象是人们对过去的感觉和知觉的回忆,是曾经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形象的再现和重组。(二)理性认识
理性认识是人们凭借思维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整理、概括而形成的,关于事物的本质、整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理性认识包括概念、判断、推理三种形式。
概念是通过对各种感性材料的抽象和概括,揭示出事物本质的认识形式。判断是对事物之间的内在联系或关系的反映,是对事物是否具有某种属性的判明和断定。从概念到判断再到推理,是理性认识由低级到高级的发展。二坚持知行合一认识与实践是辩证统一的。认识的过程是以实践为基础的辩证发展过程。认识开始于实践,人在实践中才能获得感性认识和经验。(一)认识世界是为了改造世界
只有懂得了客观世界的规律性,才能够解释世界,并运用对于客观规律性的认识去能动地改造世界。(二)认识过程是反复的和无限的认识过程是螺旋式的曲折上升运动。这个运动从形式上看,表现为认识和实践的反复循环;从内容上看,实践和认识的每一循环,都进入了高一级的阶段。
由于人们受到自己认识能力和实践活动范围的限制,同时又受到科学技术条件的限制,以及客观过程的发展和表现程度的限制,所以人的认识需要一个过程。(三)实践在认识中起决定作用1实践产生了认识的需要恩格斯说:“社会一旦有技术上的需要,这种需要就会比十所大学更能把科学推向前进。”人们要改造世界,首先必须认识世界,人们的认识活动总是为各个时代社会实践的特定需要而服务的。2实践为认识提供了可能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使自己的感觉器官直接地同实践对象相接触,才能使实践对象的各种现象反映到头脑中来,形成一定的直接经验,进而上升到理性认识。3实践使认识得以产生
人们只有通过实践实际地改造和变革对象,才能使对象的真实状态、属性、关系、本质和规律得到充分的暴露。4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要检验和判定某种认识是否符合实际,即是否具有真理性,需要有一个客观标准,这个标准只能是实践。三成功与失败(一)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的
人生的路途中不可能只有鲜花和欢笑,肯定会有荆棘、陡崖、陷阱和挫折。在人生发展的道路上,不可能事事都顺心如意,成功与失败相伴而生,并且失败往往多于成功。
任何一项伟大的事业在成功之前都有过失败的经历。成功与失败是构成丰富多彩的画卷的一个整体,贯穿于人生的整个过程,始终伴随着人类的发展。1成功与失败相互依存
成功与失败是相互依存、相对应而存在的。没有成功,就无所谓失败;没有失败,也无所谓成功。成功与失败总是相伴而生或相互渗透的,它们共同存在于人们努力奋斗的人生过程中。2成功与失败相互转化
成功背后隐藏着危险和失败。如果我们一味沉醉于一时的成功而扬扬自得、无法自拔,甚至故步自封,就很难获得更大的成就,甚至会导致失败。
同时,失败孕育着成功,成功常常是从失败中发展而来的。失败造就成功,是通向成功的途径。(二)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出现的失败,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
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和上升性,因此人们认识事物、处理问题必然会出现反复,会遇到挫折和失败。要想获得成功,必须正确对待人生道路上不可避免会出现的失败。既要正视失败、承认失败,又要冷静、全面地分析失败的原因,学会让失败变为成功之母。四积极参加社会实践
通过学习来获得大量的、可靠的感性材料,提高理性思维的能力,把理性认识返回到实践中去检验,这一切都离不开实践。
中职生要提高认识能力,一定要树立实践的观点,多接触实际,在实践中学习、提高。中职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及适当的生产劳动,实践是成才的必要途径。
理论来自实践,实践是检验理论的试金石。各类学校在教学中加强实验、实习、实训,就是为了培养和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在投身社会实践的过程中,要正确对待成功和失败。小节总结:
成功了不要沾沾自喜,要看到存在的缺点和不足,相信成功永无止境,前方的道路还很长,以争取更大的成功;失败了也不要过于自责、气馁,而是应该认真反思,找出失败的原因,把失败看成是成功的阶梯,从失败中吸取教训。现象与本质第二节一透过现象看本质现象与本质是反映人们对事物认识水平和深度的一对哲学范畴。世界上任何事物都有自己的现象与本质,事物的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关系。(一)现象与本质是对立的现象是事物的表面特征和外部联系,是事物个别多变的东西,可以由人的感觉器官直接感知。现象是事物本质的外部表现,是局部的、个别的。本质则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同类现象中一般的或共同的东西。(二)现象与本质是统一的
现象与本质互为事物的表里,它们是互相依存的。本质决定现象,是现象的依据,总是表现为一定的现象;现象是由本质产生的,总是从不同的侧面这样或那样地体现着事物的本质,它的存在和变化归根结底是从属于本质的。(三)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和复杂性现象包括真相和假象。真相是从正面直接表现本质的现象,假象是从反面歪曲地表现本质的现象。它们都是对事物本质的表现,都是客观的。不能把真相当作正确的来认识,也不能把假象当作错误的来认识。(四)现象与本质关系原理的指导意义不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科学研究中,时时处处都会发现现象与本质的对立和统一。
现象与本质的对立,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必要性,它告诉我们对事物的认识不能停留在表面现象上,认识了事物的现象不等于认识了事物的本质;现象与本质的统一,说明了科学研究的可能性,表明我们可以通过分析事物的现象达到对事物本质的认识。二明辨是非(一)明辨是非的意义
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相互联系的社会关系之中,难免会受到复杂多变的社会现象、社会风气的影响。
因此,价值判断、是非分辨就显得尤为重要。“是”即真、正确,“非”即假、不正确,明辨是非就是指辨别清楚事情的是与非。(二)明辨是非的要求①要有一把良知的标尺,拥有正确的道德是非观。②不轻易听信别人的言论。③不急于下结论。④要坚决抵制诱惑,勇于战胜自己。⑤要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用科学知识武装头脑,同时要积极参加集体活动,增强社会交往能力。⑥最重要的是遵守公民基本道德规范,自觉养成遵纪守法的好习惯。(三)生活中需要明辨是非
生活是复杂的,现实生活中,总是存在是非混杂、鱼目混珠、真假混淆的情况。我们难免要接触形形色色的人,判断各种各样的事情,特别是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互联网已经成为人们学习知识、获取信息、交流思想、休闲娱乐的重要平台。
然而由于网络监管的不到位,网上真真假假的消息让我们很难辨别,这就需要我们掌握透过现象认识本质的方法,做到识别假象、把握本质、明辨是非。三提高认识水平
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关系原理具有极为重要的理论与现实意义,因为现象表现本质具有多样性与复杂性,并且还会伴随着假象的出现,因此人的认识能力的高低突出表现在能否透过现象把握本质上。①要全面地把握事物的各种现象。由于本质是通过现象表现出来的,所以要在实践的基础上观察和了解大量生动具体的现象,尽可能占有丰富而真实的感性材料。②要学会正确地区分真相和假象。假象是一种与本质对立最为明显、最为突出的现象。
③要开动思想机器,对大量的现象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进行科学的分析和研究。小节总结:一切事物都是现象与本质的对立统一,但现象有真相与假象之分,假象并不是本质的表现,反而能掩盖事物的本身。认识了事物的现象,还不能说是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因此,在复杂的现象中,既有真相又有假象,要把真相和假象区分开来,进而揭露假象所掩盖的本质,需要下一番功夫。科学思维与创新能力第三节一培养科学思维(一)科学思维方法的基本形式理性认识包括相互联系、依次发展的三种基本形式:概念、判断和推理,它们也是逻辑思维的三种基本形式。科学的思维方法包含了概念、判断、推理这三种基本形式,它们在人的认识过程中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1概念
概念的内涵也就是概念的含义,它指明概念所反映的事物是什么,通常用下定义的方法揭示概念的内涵。概念的外延通常称为概念的适用范围,它指明概念包含哪些事物。
概念是以最抽象、概括的形式反映事物的,概念使人突破直观的局限,从而使人能进行抽象的思维。抽象思维是人所特有的,概念是抽象思维的基本形式。概念的最大特点就是以抽象概括的形式,更普遍、更深刻地反映客观事物。2判断判断是对事物的性质、状况、关系等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是借助于概念对事物之间的关系做肯定或否定的断定。它的结果可能会出现真假、对错。符合客观实际的断定是真判断,不符合客观实际的断定是假判断。3推理
推理包括前提和结论两部分。前提是已知的判断,是推理的依据和理由,它是推理的出发点。结论是根据前提引出的新判断,它在推理之前是未知的,在推理之后成为已知的,它是推理的目的和结果。(二)科学思维方法的种类科学的思维方法有很多种,但归纳起来主要有归纳和演绎、分析和综合等方法。1归纳和演绎
在人的思维和认识的过程中,经常会用到从个别到一般和从一般到个别。归纳是从个别事实上升到一般结论的思维方法,演绎是从一般性原则推断出个别性结论的方法。2分析和综合
分析是把事物的整体分解为各个部分、方面、要素,并对它们分别加以研究的思维方法。分析的必要性在于,客观事物一般都是具有多方面规定的复杂统一体。综合是把分解开来的各个要素结合起来,再组合为一个整体的思维方法。综合是分析的完成,是全面认识事物的十分重要的方法。
分析和综合在思维过程中是方向相反的思维活动。分析和综合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
一方面,综合以分析为基础,没有分析就没有综合。只有对客观对象进行了详尽的分析,对事物的各个要素有了清楚的认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进行综合。
另一方面,分析以综合为前导,没有关于对象的必要知识,就不可能正确认识任何对象。人们在进行分析前,对客观对象总要有一个初步的、粗略的整体观念。只有把分析和综合辩证地结合起来,才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思维方法。(三)培养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性
科学思维是符合认识规律,遵循逻辑规则,能够达到正确认识结果的思维。掌握科学的思维方法,对人们正确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重要的指导作用。人的思维方式不同,所做出的选择就会有所不同,事情的结果也会大相径庭。(四)如何培养科学的思维方法1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必须以正确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为指导
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指导我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理论基础。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我们的思维能够更加自觉地走向科学的思维。2培养科学思维方法,必须运用辩证思维的方法辩证思维就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观点看待事物和思考问题,其实质与核心是运用矛盾分析法,从对立面的统一中把握事物。辩证思维方法是人们进行辩证思维的逻辑工具,是科学思维方法的重要组成部分。3培养科学思维方法,要求我们遵循形式逻辑的要求,正确地运用形式逻辑人们认识事物、表达思想,要运用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形式。在思维的过程中要做到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和推理合乎规则,就不能混淆概念或偷换概念,也不能转移论题或偷换论题。(五)科学思维方法与人生发展能力科学的思维方法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工具,能帮助我们不断提高人生发展的能力。学会运用科学思维方法,用辩证的思维指导人生,就能更深刻地洞察人生、认识人生,减少人生的困惑;就有助于我们汲取前人思维方法的精华,少走弯路,正确认识事物、解决问题,更好地实现人生价值,做聪颖智慧的人,做有利于国家、有利于社会的人。二提高创新能力(一)现代青年必须具备创新能力1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源泉,也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民族禀赋。“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是时代对于人民特别是青年们的深切呼唤,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不二法门。2创新关键在于思维创新,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
创新是时代的潮流,科学的本质是创新,科学精神就是创新精神,科学思维就是创新思维。提倡创新思维,培养创新能力,对于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增强综合国力,具有极其深远的意义。(1)扩散思维扩散思维就是思维从某一点出发,向外任意扩散,无一定方向、无一定范围,提出更多的创造性新设想、新方法、新方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法。(2)立体思维立体思维是要求人们在思考问题时跳出点、线、面的限制,从上下、左右、前后等多个角度来思考问题的思维方法。(3)逆向思维逆向思维是从相反的方向去思考、探求问题的一种思维方法,也就是倒过来想一想、试一试或者反其道而行之。(4)转换思维转换思维是以多路思维代替单路思维,这种办法不行,就改用别的办法思考解决问题。(5)换位思维换位思维是指行为主体跳出自我,站在对象人或他人的位置上进行多维思考、交流感情、产生共鸣的思维方法。(二)运用科学思维提高创新能力1提高创新能力,要学会把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结合起来
发散思维是沿着不同的方向去思考,追求多样性思维。聚合思维是把问题所提供的各种信息聚合起来,找到一个正确的答案。2培养创新精神(1)热爱生活、关注生活、享受生活是创新的前提和基础
重视实干、重视实践是科学创新的基本要求。(2)敢于提出问题、善于提出问题,是激发创造力的有效途径
要养成质疑的习惯,敢于对一些保守的习惯和传统产生怀疑,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要尊重书本知识,尊重权威,但不能迷信书本知识、迷信权威。小节总结失败是成功之母;不怕困难,砥砺前行;创新可以推动历史前进的脚步!1“偶然性是科学的敌人”这句话对吗?请用哲学的原理进行说明。2中职生如何在学习生活中做到“知行合一”?思考与训练第四单元坚持唯物史观,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目录CONTENTS唯物史观01价值观02唯物史观第一节一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一)社会存在及其在社会发展过程中的作用
社会存在属于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是社会实践和物质生活条件的总和,包括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以及生产方式、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二)社会意识及其构成
社会意识是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是社会存在的反映。它既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又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社会意识的构成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根据社会意识的主体的不同,有个体意识和群体意识之分;按照社会意识的不同层次,社会意识分为社会心理和社会意识形式;依据社会意识形式中的不同部分与经济基础的不同关系,又把社会意识形式分为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和非上层建筑的社会意识形式。(三)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
有什么样的社会存在,就有什么样的社会意识。2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
先进的、正确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促进作用,落后的、反动的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发展具有重大的阻碍作用。3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①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变化发展的非完全同步性。②社会意识与社会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不平衡性。③社会意识的发展具有历史继承性。④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之间相互作用、相互影响。⑤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或能动性,这是社会意识相对独立性最突出的表现。二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恩格斯曾经说过:“历史活动是群众的事业。决定历史发展的是行动着的群众。”人民群众是一个历史范畴,人民群众从质上看是指一切对社会历史发展起推动作用的人,从量上看是指社会人口中的绝大多数。在历史的发展过程中,人民群众起着决定性的作用。①人民群众是物质生活的创造者。整个社会所需的衣食、生产用品都是由人民群众所提供的。②人民群众也是精神生活的创造者。③人民群众还是社会变革中的中坚力量,是历史发展的真正动力。三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实践是创造人生价值的源泉和基本途径。劳动是积极的、创造性的实践活动,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通过劳动获得的,因此人生价值是通过劳动创造出来的,我们要尊重劳动,热爱劳动。尊重劳动,应强调开发和保护创造性劳动。
一方面要贯彻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发展科技教育事业,提高广大劳动者的素质和创新能力;另一方面要高度重视科技人才等在创造价值和财富中的巨大作用,以利于充分调动科技人才、管理人才和广大知识分子的劳动积极性和创造性。要树立劳动平等、劳动光荣的观念。就业是民生之本,扩大就业,把全体社会成员的劳动积极性调动起来,是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必然要求。其次,要形成自主择业、自谋职业、自我创业的社会风气,克服在就业上依赖政府的思想观念。
尊重劳动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的必然要求。人民富裕、国家富强离不开全体人民的劳动和创造。一切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做出贡献的劳动,都是光荣的劳动,都应该得到承认和尊重。小节总结:是谁创造了人类世界?是我们劳动群众。劳动创造世界,劳动者最可爱,劳动者最美丽!价值观第二节一价值与价值观(一)价值与价值观的定义
价值属于关系范畴,从认识论上来说,是指客体能够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益关系,是表示客体的属性和功能与主体需要间的一种效用、效益或效应关系的哲学范畴。价值作为哲学范畴具有最高的普遍性和概括性。(二)价值观的导向作用不同的价值观有不同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为以下两个方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有导向作用
只有某一事物对人有积极意义,即有价值时人们才去认识它。对什么事物的认识有价值,人们就去认识这些事物,这就是价值观在认识事物中的导向作用。2.价值观对人生选择、人生道路同样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第二个导向作用是指人对自己的认识和改造,即认识和改造主观世界。一个人选择什么样的人生道路,就意味着他认为选择这样的道路是值得的、有积极意义的。二个人价值与社会价值
人生价值是指人生对于满足社会、他人和自身需要具有的意义。它是人生观的重要方面,也是价值观的重要内容。人生价值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社会对个人的尊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身体护理用化妆制剂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建筑工程爆破作业专用承包合同
- 茶包托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
- 04版瓷砖铺贴工程项目管理合同
- 2024年度幼儿园环境布置合同
- 英式橄榄球市场发展现状调查及供需格局分析预测报告
- 2024年度大连二手房买卖合同(含物业费)
- 空气净化器用过滤器市场需求与消费特点分析
- 2024年度环保产业园区污水处理工程合同
- 2024年度原材料采购供应合同
- 经营分析决策支持解决方案
- 现代科学技术对艺术的影响论文
- 世界主要工业区
- 《中小学公共安全教育读本》教案
- 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制度(试行)
- 国土整治中存在的问题与对策
- (完整版)钢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 一种半导体激光器多模光纤耦合技术
- 关于格宾石笼的设计计算的探讨
- 国检小学美术功能室记录表12页
- 园林工程材料试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