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教育史剖析_第1页
中国教育史剖析_第2页
中国教育史剖析_第3页
中国教育史剖析_第4页
中国教育史剖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国古代学前教育一、儿童公育(原始社会)古代儿童公育思想是以儿童公有为前提,由原始族群或氏族成员共同承担,幼儿享有平等的受教育权,成人对幼儿的教养无亲疏之别。成均和庠成均是部落联盟时期乐师演奏和实施音乐教育的场所。“米廪,有虞氏之庠也” -粮食仓库。P4(特点)二、古代慈幼 P28即爱护幼儿。先秦的民本思想、儒家的仁德忠孝思想以及墨家的兼爱思想是中国古代慈幼制度发展演变的思想基础。中国最早的宫廷慈幼机构是西周王宫内和各诸侯国的宫廷内设置的婴幼儿养育机构——孺子室。古代建立的社会慈幼机构在 北宋时期。三、胎教理论胎教:指通过对孕妇实施外界影响, 或通过孕妇自我调节达到作用于体内胎儿, 使其能良好地发育、生长的教育过程。“中国是世界胎教学说的策源地” 。1.奴隶社会胎教的实施(最早在西周时期) P9是孕妇对自身的严格要求饮食方面:做到不食邪味,割不正不食。视听方面:“目不视恶色,耳不听淫声。 ”举止行为方面:要做到“立而不跛,坐而不差” ;情绪涵养方面:要做到“笑而不喧,虽怒不骂。 ”2.封建社会胎教的发展 P25(一)汉代胎教学说的形成内容和方法主要有五个方面1、教妇感胎重点在“教”,即在意识形态、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上,运用奴隶主贵族和封建道德伦理规范去管束孕妇,教育孕妇恪守统治阶级的政治伦理德行, 并以此去感化和影响胎儿, 使其具有善性。这就是胎教的“教”的含义。汉代胎教的教首先要求正礼端庄。其次,胎教的“教”提倡孕妇进行以“诗歌”“乐教”为主要内容的美育,以陶冶平和中静的心情。2、养胎和保胎重视食物的摄取:坚持正而不邪、饥饱适中、节嗜欲、忌食有毒食物在养胎、保胎方面,汉代学者强调孕妇必须认真做好下面三件工作:注意卫生保健、劳逸以节3、选择良好的环境1妊娠期的妇女应选择优良的环境,要求环境优美、居处简静、视听正美、退避寒暑,注意安全。4、重视精神因素的影响5、慎始正本古代优生思想,强调择母,不择父。在迷信盛行的时代,抛弃“天命观” ,强调人事的选择,强调怀胎前的正本工作。同姓不婚、提倡晚婚贾谊:是西汉的政治家、保傅教育家。 P33胎教理论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父母选择配偶是胎教首要的根本问题。B、进行正礼的胎教C、安排诸师官对孕妇及胎儿进行调教。评价:贡献在于把前人如周公、太公、召公的零星的胎教学说汇总起来,形成了全面系统的胎教学说,成为中国教育史上最早提出胎教学说的人。(二)隋唐宋时期胎教学说的继续发展和完备中医学迅速发展,妇科、儿科分化出来,成为独立的学科。在古代胎教理论的基础上,开始从妇女妊娠的生理特点和胚胎发育的特点来研究胎教,为胎教学说找到了医学科学的依据。隋代名医巢元方、唐代名医孙思邈、宋代名医陈自明。孙思邈的外向内感外向:外界客观事物的表象;内感:母体内的胎儿对外部客观事物的感应。评价:与前人以禁忌为主的胎教理论相比,更注重保养,调和心情,接触有益于母子身心健康的良好事物。夹杂猜想的成分,过于绝对化,忽视了胎儿的遗传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固有规律。但是注重外界环境的影响是正确的。(三)元明清时期胎教学说的新发展医学继续分化发展,儿科学逐步完善。一些医生从儿科角度,进一步探讨了胎儿发育的生理机制,深入研究胎教学说。孕母的气血协调是养胎护胎的要害。反对早婚,主张男女慎于“择配,以昌其后” 。重视优生优育。元代朱震亨、明代徐春甫和万全、清代陈复正评价:从中医儿科角度去论述胎教, 揭示胎儿在母体中发育生长的生理特点和胎教的生理基础;一些先进人物又运用西方各种科学原理来解释胎教内容,提倡 科学的胎教方法。综合经验:1、高度重视外界环境对胎儿的影响。2、重视母体的精神因素对胎儿的影响。3、注重母亲良好生活习惯的培养。4、胎教实际上是母教,胎教的内容要求,对胎儿是隐性的,间接的,对母亲是显性的、直接的。不足:外相内感,过于绝对化,忽视了胎儿的遗传因素和自身发展的固有规律。2四、家庭教育 P111、齐家与治国相联的家庭教育目的论小农经济的特点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在物质生活方面的依赖性较大。我国古代社会是很重视 血缘宗法关系 的,这便决定了家庭成员之间有着密切的政治关系。将家庭教育与治国相联系,将家庭教育的目的提高到了治国的高度。将孝悌与忠顺相联系,家庭教育既能为小家培养孝顺之子,又能为国家培养尽忠之臣。2、以修身为根本的家庭教育内容论(一)立志教育重爱国大节,小家与大家相联;重民族气节,个人与民族一体,是古代家庭教育的优良传统。(二)待人教育待人教育的基础是教育子女如何对待父母。在处理人我关系时要严格要求自己,善待别人。诚实守信是古人所强调的一个重要内容。(三)勤奋好学教育古人认为学习不仅能够增长知识,而且可以使人明白事理,提高人的道德修养和改变人的精神气质。然而学习必须从点滴学起,必须经历一个由量到质,由感性到理性的艰难过程。(四)勤俭教育希望通过这种教育培养后代居安思危的意识和自立的能力,以求更好地立足于社会。(五)重视行为习惯的培养 特点P253、重视早教、习染,反对溺爱的家庭教育方法论《颜氏家训》 P40重视早教、主张慈严结合、反对溺爱偏爱、博习致用、重视习染《颜氏家训》是我国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育著作,也是最早最完整的家庭教科书,被后人视为家训的鼻祖、家教的典范。五、太子保傅教育 P7保傅教育制度,指在朝廷内设有专门的师、保、傅官以对君主、太子进行教谕的制度。具体分为“三公”太保:负责身体保育;(体)太傅:负责培养道德;(德)太师:进行文化知识及统治经验的传授; (智)乳保教育制度,指在后宫挑选子女担任乳母、保姆等,以承担保育、教导太子、世子事务“三母”封建社会学前教育总的特点 P313春秋战国时期的教育社会和教育概况1、生产力的发展和生产关系的变化使用了铁器,并且能够冶炼和制造铁器,而且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上 ;推广使用了牛耕、水利灌溉也有逐步的发展 ;在井田制的公田之外,私田开始出现并不断的增加,出现了“私田富于公室”的局面 ;前594年,鲁国实行了“初税亩”制2、官学的衰败和私学的兴起官学衰败的原因1. 世袭制造成贵族不重视教育2. 贵族统治力量衰落。3. 动乱阶段,战争频繁。(乱世则学校不修)3、学术下移和士阶层的形成文化已由一个中心变为多个中心,如鲁国 ---- 儒家;宋国---- 墨家;楚国---- 道家。学术的下移,促使了士阶层的崛起。 士阶层是奴隶主贵族的最低阶层,他们都受过教育,通晓“六艺”,是文武全才。私学兴起的原因1、社会的变动打破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学在官府”被冲破,密藏于官府的典籍文物逐渐扩散于民问,为私学提供了学习的材料。2、士阶层的崛起和文化官吏的扩散于民间,为私学提供了教师。3、社会上许多人为了求得在经济上、政治上发展,迫切需要掌握文化知识,为私学的发展提供了广大的生员。儒家综合孟、荀两派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经验,写出了两篇著名的教育论文《大学》和《学记》 。孔子教育的作用1、教育对社会发展的作用社会本位是孔子教育思想的出发点和归宿。和道家思想相区别,也是以他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和西方国家思想不同之处。2、教育对人发展的作用(1)内涵 “性相近也,习相远也。 ”培养德才兼备的君子学习是通向做官的途径,培养官员是教育最主要的政治目的,而学习成绩优良是做官的重要条件。提倡有教无类含义:不分贵贱、贫富和种族,人人都可以入学受教育。历史意义:与贵族官学的办学方针相对立,打破贵贱、贫富和种族的界限, 把受教育的范围扩大到贫民。(2)教育的条件重视早期教育和终身教育 的观点重视生活环境的影响 ①强调居住环境的选择 ②社会交往的选择4孟子一、教育的社会作用孟子认为教育是巩固统治的根本,他从“仁政”思想出发,强调教育是“行仁政”、“得民心”的重要手段。二、“性善论”—— 教育理论的基础第一次从理论上对人自身的本质加以认识和阐述,并形成了论证政治必先论证教育,论证教育必先论证人性的思维习惯。三、论教育的作用和教育目的教育可以使人固有的善性得以发扬。孟子认为人性善,人人具有先验的“良知” 、“良能”,生来就具有仁、义、礼、智四种善端。但他又认为要做个完善的人,仅有善端是不够的,必须创造条件,不断的加以扩充和存养,才能把这些善端发扬光大,达到完美的境地。从这个意义出发,孟子重视教育的作用,教育的作用就是“求放心”。教育的目的在于“明人伦”人伦的内涵:“父子有亲;君臣有义;夫妇有别;长幼有序;朋友有信。 ”荀子批判的继承了孔子以来的儒家传统,并吸取墨、道、法各家的长处,先秦唯物主义思想家(一)“性恶论”与教育作用在人性中,人生来就好利、嫉恶、好声色等不好的欲望,如果这些欲望不加以限制,就要同礼义等道德观念相违。荀子从性恶论出发认为如要改恶从善,就必须通过教育,教育的作用就是“化性起伪”教育的定义是:“以善先人者,谓之教。”教育使人“博学,积善而化性。”1、环境和教育对人的发展起着耳濡目染的作用 “蓬生麻中,不扶而直”2、重视人的主观努力,用荀子的话说就是“积”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二)教育目的荀况把当时的儒者划分为三个层次,即俗儒、雅儒、大儒。荀况的教育目标或教育目的就是培养雅儒和大儒,是德才兼备、知行并重的人。(三)教育内容以《诗》、《书》、《礼》、《乐》、《春秋》为学习和教育的主要内容。以儒家经典为内容的文化知识的传授。墨家(手工业小生产者)墨子从“利天下为之”的崇高原则出发,重视科技研究和科技教育。(一)教育的作用1、社会作用墨子主张通过“有力者疾以助人,有财者勉以分人,有道者劝以教人”建设一个平等、互助的“兼爱”社会。他认为教育是实现兼爱的重要手段。2、对人的发展的作用墨子也非常重视教育和环境在人个性形成中的作用, 墨子的贡献则在于提出染丝说, 以素丝和染丝为喻,来说明人性及其在教育下的改变和形成。(二)教育目的墨子主张教育的目的就是为了造就 “贤士”或“兼士”。墨子提出“贤士”的标准有三条:5博乎道术 是指兼士要有多方面的才能,能够投身社会实践,有兴利除害的实际能力。辩乎言谈 是指兼士要有敏锐的思想和很强的语言表达能力 ,以便更好的“上说下教” 。厚乎德行 是指兼士要德行高厚,要能够实行墨家的兼爱主张,以兴天下之利除天下之害为己任,要能够不分彼此、亲疏、贵贱、贫富去帮助和爱天下的一切人,当需要的时候,兼士还应能毫不犹豫的损己利人。(三)教育内容1、政治和道德教育以其政治思想作为教育的主要内容,培养兼士高尚的思想品质和坚定的信念。2、科学和技术教育1)重视科技知识和生产知识的传授2)重视研究军事知识和军事技术的教育墨子在政治上主张“非攻” ,他对兵工学和防御战争中所使用的器械是很有研究的3、培养思维能力的教育包括认识和思想方法的教育、逻辑形式的教育,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善于与人论辩,以雄辩的逻辑力量去说服他人,推行自己的政治主张。(四)教育方法1、主动——“强说人”墨家不同意儒家“扣则鸣,不扣不鸣”的消极等待的态度,主张积极主动“强说人” ,扣则鸣,虽不扣必鸣。他认为“今夫乱世,求善者寡,不强说人,人莫知之也。”2、创造——“述而且作”墨子反对儒家“述而不作,信而好古”的主张,他认为应该“古之善者则述之,今之善者则作之.”3、实践 —言行一致墨子和孔子一样把道德修养放在教育工作的首位。他说: “士虽有学,而行为本焉” 。墨子是一个功利主义者,他在言行中强调知行一致。4、量力——实际出发,量力而行墨子认为,对一个国家的君主进行教育,必须从国家现存的实际问题着手。墨子是在中国教育史中首先提出“量力”这一教学法的,他十分注意施教时学生力之所能及。墨子的“量力”具有两方面念义:一是就学生精力而言,人不能同时进行几方面的学习。二是就学生的知识水平而言,应当量力而教。道家(奴隶主阶级)(一)自然、无为教育作用“人以天地自然为法”不要以人为去破坏自然,不要以人的有目的的活动去对抗自然命运,不要以天性去殉仁义之类的名分。教育的社会作用是削弱人的社会性而扩张人的自然性 。(二)理想人格至人、神人、圣人是非、功名、利害、生死一切都无动于衷,达到精神的绝对自由,即逍遥。表现出个人主义价值取向,其实质是破除仁义礼法的束缚,抵制社会责任与义务。(三)论学习与求知6强调认识的自然无为, 意味着排除一切主观、 人为的影响,按照事物的本来面目去认识事物。在学习中能够抛弃任何的主观成见。强调在感知经验基础之上的理性思维和领悟,由此达到豁然开朗、随心所欲的境界。解决认识的有限与知识的无涯的矛盾的方法在于如何实现对道的把握。对高深学问不以为然,反对僵化的思维习惯,学道不必通过读圣贤书,完全可以凭借个人的智慧自成一格。法家(地主阶级)激进派,锐意提倡耕战,主张严刑。商鞅用自己的学说指导了秦国的变法运动,韩非的理论则为秦始皇所采用。(一)绝对的性恶论人心总是利己而害人的,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一种利害关系。强调治国必须靠 高压政治、法制手段 ,教育感化无用。 否定了教育存在的价值 。(二)禁“二心私学”剥夺私家学说和学派存在的权利。这种学术思想择一的做法,开辟了中国封建社会思想统治的先河。(三)教育内容和手段教育内容——“以法为教”“法令者,民之命也,为治之本也。”教育手段——“以吏为师”由知法的官吏担任法令的解释者和宣传者。理想国家不需要许多人从事文化、知识和教育工作,否则会破坏社会秩序。7古代儿童教育思想朱熹他亲自主持修复白鹿洞书院和岳麓书院,并拟定了著名的《白鹿洞书院揭示》。一生还编撰了许多教材,如《近思录》、《四书章句集注》等。有关儿童教育思想最主要的是为儿童编写的教材《小学》、《童蒙须知》宋代的文教政策和教育制度一、宋代“重文”的文教政策(一)进一步抬高文人的政治地位(二)尊孔崇儒加谥孔子为“至圣文宣王”,撰写《崇儒术论》(三)重视佛道作《崇释论》;封老子为“太上老君混元上德皇帝”二、宋代的学校教育制度(一)北宋的“三次兴学”1、庆历兴学(宋神宗庆历年间范仲淹主持)内容有三项:⑴令州县立学,应试科举者需在州县学读书三百日方准应试;曾应试者也需在学一百日。⑵改革科举考试内容,先策、次论、次诗赋,罢贴经墨义。⑶改革太学,太学中推广胡瑗创立的“分斋教学”制度。“分斋教学”制度在学校内分设经义斋和治事斋。两斋的培养目标不同,经义斋以培养高级的统治人才为目标;治事斋为造就某一方面有专业的技术和管理人才。历史意义:在中国教学制度史上,第一次按照实际需要, 在同一所学校中实行分科教学。实用学科取得了和儒家经学同等重要的地位。2、熙宁兴学(宋神宗熙宁年间 王安石主持)主要内容:⑴改革太学,创立 “三舍法”;⑵整顿地方官学;⑶颁布《三经新义》 ;⑷整顿和发展专科学校;⑸改革科举制度。三舍法:用学校教育取代科举考试。“三舍法”,即把太学分为外舍、内舍、上舍三等,以区分学生的程度和资格。官员子弟可以免考试即时入学,而平民子弟需经考试合格入学。3、崇宁兴学(宋徽宗崇宁年间 蔡京主持)主要内容:⑴全国普遍设立地方学校 ;⑵建立县学、州学、太学三级相联系的学制系统 ;⑶新建辟雍,发展太学;⑷恢复设立医学、算学、书学 ,创立画学等专科学校 ;⑸罢科举,改由学校取士8朱熹思想P47一、“学以变化气质”的教育作用论(一)人性论“理”是万事万物的本源,“气”是构成万事万物的具体物质。但是“理”必须借助于“气”而派生万物。他认为,作为人性,由于“理”和“气”的作用,使人性分为两种:“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二)教育作用在于“变化气质”。认为每个人都有与生俱来的善性,这种善性就是本然之性。本然之性是自然合于天理的,“性即理也”,然而每个人又都受“气质”的偏蔽,使其本然之性不能充分表现出来,只有通过先觉者的教育,变化其气质,去蔽明善,使受到偏蔽的善性得以明复。二、“明人伦”的教育目的人性分为天命之性和气质之性,与此相应将心分为道心和人心;与天命之性相联的是道心,即是天理,是至善的;与气质之性相联的是人心,是有善有恶的。教育(道德教育)的 任务则是“存天理、灭人欲”道德教育的内容——三纲五常三、分阶段的教学思想(一)小学教育 (8~15岁蒙养教学段)小学教育的任务是培养“圣贤坯璞”小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学“事” ,强调学“眼前事”,所谓事就是封建伦理道德观念和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小学教育方法,朱熹强调三点:第一,先入为主,及早施教。第二,要求形象、生动,以激发其兴趣。第三,首创以《须知》、《学则》的形式来培养儿童道德行为习惯。(二)大学教育 (15岁以后)大学教育的任务,在坯璞的基础上“加光饰” ,即培养国家有用的人才 。大学教育的内容,就是在小学“教事”的基础上“教理” ,主要就是“四书”、“五经” 。大学的教育方法第一,重视自学。第二,提倡不同学术观点之间的 相互交流。小学教育是大学教育的基础,大学教育是小学教育的扩充和深化。四、朱子读书法(一) 循序渐进首先,读书要有次第 , 要由易到难、由浅到深、由近及远。其次,应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和能力,安排读书计划。(二) 熟读精思熟读就是“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 。“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在熟读的基础上还要精于思考, “使其意皆若出于吾之心” 。(三) 虚心涵泳“虚心”是指读书要虚怀若谷, 静心思虑,仔细体会书中的意思。 不要先入为主,牵强附会。9“涵泳”是指读书要反复咀嚼,深刻地体会书中的精华和滋味。(四) 切己体察朱熹认为读书不能只在纸上做功夫,必须心领神会,身体力行。朱熹反对当时学校只为科举而死记硬背的学风,他认为如果不身体力行,即使日诵五车,也学不到任何东西。(五) 着紧用力朱熹认为读书要有发愤忘食的精神。着紧用力包括两层意思:一是要抓紧时间,发愤忘食。二是要振作精神,勇猛奋发。(六) 居敬持志居敬要求精神专一,注意力集中,“读书须收敛此心,这便是敬。”持志是要有远大的志向,高尚的目标。并能以顽强的毅力求其实现。王守仁的教育思想明朝的文教政策(一)大力推崇程朱理学(二)文化专制,禁锢思想采取种种措施,加强思想控制,大力推行文化专制统治。删节《孟子》,将孟子撤出孔庙;加强对官学的管理和控制;屡兴文字狱王守仁P54 儿童教育著作:《训蒙大意示教读刘伯颂等》一、教育活动教育哲学思想“心学”的唯心主义哲学体系包括三个基本命题: 心学说、知行观、良知论 。(一)心学说——本体论陆九渊发挥儒家传统的“天人合一”观,提出“心即理”的思想,万事万物发自于心。强调“心”是万事万物的本原,是世界、社会的一切。宇宙在我心中,万物都是心派生出来的。心即理:就是“心”与“理”合而为一 ,不可分离。王守仁认为,凡事物的依据,都在人心之中,与心不相分离,世界上不存在离开人的主观认识而独立存在的事物。(二)知行观——认识论知行合一 包括两层意思:“知”是“行”的开始,行标志着知成;知、行为一个功夫,二者合而为一。(三)致良知——学习论认为“良知即是天理”,即是“心之本体”。世上的一切事事物物及其规律都包括在“良知”之中,不假外求。致良知是学习的目的、过程,也是学习的归宿。评价:用内心的体验来代替对客观事物的学习和认识,否定了人们学习外界事物的必要性。二、关于教育作用的思想提出“学以去其昏蔽”的主张1、“良知”是与生俱来 ,不学自能,不教自会;102、“良知”人人都具有 ,不分圣愚;3、“良知”在人的整个生命过程中始终存在 ,既不会减少,也不会丢失。但是“良知”却可能受蒙蔽。教育的作用就在于去除物欲对于“良知”的昏蔽,发明本心,也就是将原本具有的“良知”“天理”发挥出来。因此也可以说教育的作用是“明其心”。三、论道德教育王守仁认为学校的基本教学任务在于“明伦成德”。然后在“明伦成德”的基础上发展各人不同的才能。道德教育的内容是封建社会的 “三纲” “五常”。王阳明不同意朱熹“格物穷理”的主张,认为认识“理”,从本质上说,不是外求的过程,而是体验“吾心之良知”。道德教育的原则 :(一)静处体悟 ,实际上就是让人静坐澄心 ,摒去一切私心杂念 ,体认本心。(二)事上磨练“在事上磨练即是结合具体事物,体究践履,实地用功”。是其“知行合一”思想在道德修养方法上的反映。(三)省察克制主张要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和检查 ,自觉克制各种私欲。(四)贵于改过读书必须开动脑筋,独立思考。这里体现出反盲从、反迷信的倾向。反对朱熹“为学之道在于穷理 ,穷理之要在于读书”的观点 ,认为应该“求之于心”。四、儿童教育思想(自然主义教育思想)(一)揭露传统教育的弊端(二)顺应性情与鼓舞兴趣主张儿童教育必须依据儿童的特点来进行,采取使儿童“趋向鼓舞”和“中心喜悦”的积极教育方法。(三)儿童教育的内容诱之歌诗、导之习礼、讽之读书此外,还应该设有“考德”课,考察儿童道德规范的遵守及道德行为习惯的养成。儿童每日活动的程序:先考德,次背书诵书,次习礼或做课仿,次复诵书讲书,次歌诗等。(四)循序渐进和因材施教认为教学必须注意循序渐进,应从现有基础出发,逐渐加深,沿着儿童“精气日足,筋力日强,聪明日开”的发展顺序进行培养,“从本原上用力,渐渐盈科而进。”王守仁认为人的资质是不同的,教学须“随人分限所及”,因人而异,教学就像治病一样,应注意各人长短处,因人而殊。评价:对当时束缚儿童、 摧残儿童的教育进行了尖锐的抨击。 他认为当时的儿童教育, 只注重读书考试,对儿童一味要求约束而不知正面引导, 期望其聪明却不知用善法来培养。 甚至用种种惩罚手段,对儿童就像囚犯一样。11中国教育近代化(鸦片战争—— 20世纪2、30年代)指的是与几千年来自给自足的封建农业经济基础和封建专制政体相适应的传统教育,逐步向与近代大工业生产和资本主义发展相适应的近代新式教育转化演变的历史过程。一个世纪以来,中国教育近代化是在对 传统教育影响和西方教育认知的双重“过滤”和“选择”中艰难推进并呈现出自己的特点的。西方教育传入中国经历的三个时期第一个时期:西方教会学校和以日本为媒介一、西方教会学校1840-1860年以英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列强对中国发动了两次鸦片战争, 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对中国进行经济掠夺、政治压迫和文化侵略。教会幼稚教育的 目的:养成基督教信徒、教育家、慈善家 P83二、以日本为媒介最直接、最根本的原因——甲午战争的失败明治维新——由大地主和大资产阶级联合执政的天皇制明治政府自上而下实行的资产阶级性质的改革。1890年《教育敕语》的颁布,标志着日本教育经历了不断探索后,开始走上自己的独特日本化的道路。日本教育宗旨强调以发扬大和魂的民族精神为主,但又接受了西方的课程结构、教学方法等内容,与我国当时在19世纪盛行的中体西用的社会思潮很相近,日本教育强调教育不是为个人,而是为国家。与当时急切希望通过教育来挽救国家和民族危亡的先进分子所接受,少了摸索的道路。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启动——洋务教育( 19世纪60年代至90年代)洋务运动时期的中国教育仍然以传统的教育为主体,但在传统教育主体中萌生了近代新教育。(一)张之洞的教育思想 “中学为体,西学为用”(二)癸卯学制(《奏定学堂章程》)P71“癸卯学制” ,是我国近代第一个法令形式公布并在全国推行的学校教育系统。《章程》的内容共分为四章:1、《蒙养家教合一》宗旨在于以蒙养院辅助家庭教育 ,以家庭教育包括 女学。”因为“保姆学堂既不能骤设,蒙养院所教无多,则蒙养所急者仍赖于家庭教育。 ”三项措施:1、“令各省学堂将《孝经》《四书》《烈女传》《女诫》《女训》及《教女遗规》等书,择其最切要而极明显者,分别依次浅深,明白解说,编成一书,并附以图,至多不得过两卷。每家散给一本。”2、“选取外国家庭教育之书,择其平正简易,与中国妇道妇职不相悖者(若日本下田歌子所著《家政学》之类),广为译书刊布。”每个中国家庭都有一本外国家庭教育书籍。3、将“初等小学识字课本及小学前二年之各种教科书”由地方官广为散发。对上述各种书籍,每家均可使识字妇女自看自解,供其教育子女用;不识字的妇女则可由其丈夫或旁人讲12解后再教育其子女。这就可以使“为人母者皆自行其教育于家庭之中,是家家皆有一蒙养院矣。”其次,对于蒙养院的教育对象、收托时间等问题,《章程》中规定:“蒙养院专为保育教导三岁以上至七岁之儿童,每日不得过四点钟。”招收范围是“本地附近幼儿,其父母愿送入其中受院内之教育者”。第三,关于蒙养院的师资,《章程》指出,各国幼稚园的师资,都是由“女师范生为保姆以教之。”但“中国此时情形,若设女学,其间流弊甚多,断不相宜。”《章程》规定将蒙养院设置在育婴堂和敬节堂内,利用两堂的乳媪和节妇以及谋生之贫妇权充蒙养院的教师。2、《保育教导要旨及条目》《章程》中指出的保育教导要旨如下:一、保育教导儿童,专在发育其身心,渐启其心知,使远于浇薄之恶风、习于善良之轨范。二、保育教导儿童,当体察幼儿身体气力之所能为,心力知觉之所能及,断不可强授以难记难解之事,或使为疲乏过渡之业。三、保育教导儿童,务留意儿童之性情及行止仪容,使趋端正。四、儿童性情好模仿,务专意示以善良之事物,使则效之,孟母三迁即此意也。《章程》中规定蒙养院应设立与小学截然不同的课程。具体条目有:一、游戏开展个人自由游戏和集体游戏的形式,使幼儿心情愉快并养成爱众乐群的性格。二、歌谣教幼儿学习平和粗浅的古人短歌谣或五言绝句,使其耳目口舌灵活并培养德性。三、谈话指点常见的“天然物”及“人工物”与幼儿谈话,培养其观察力,并要求幼儿讲话时声音宏亮,语言连贯流畅。四、手技让幼儿学习木工、竹工、纸工、泥工、豆工及栽种花,卉使之手眼协调并发展其操作能力。此外,《章程》在《屋场图书器具》及《管理人事务》两章中分别对房舍、场地、设备及蒙养院管理等方面作了具体的规定,形成了一个关于蒙养院的教育管理、师资培养以及教育教学目标、课程设置等方面的完整体系。外表是资产阶级教育的形式,内涵却是封建主义的实质第二个时期:民国初年的“调和”和“过渡”一、蔡元培教育思想 P189 1912年4月发表了《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1、军国民教育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就是 体育。其社会意义是 “强兵”。因为当前国势衰弱,屡丧国土与国权,国内的军阀也凭借武力实施专政,民权得不到保障, 要改变旧文人孱弱的形象,就必须提倡军国民教育。因为“健全之精神,宿于健全之身体” 。2、实利主义教育从个人发展的角度说就是智育。其社会意义是“富国”。他指出当今世界的竞争,不仅在武力,尤其在财力方面。所以就必须提倡实利主义教育,以提高社会生产力水平,发展经济。3、公民道德教育实施军国民教育和实利主义教育虽可以富国强兵,但兵强则可能借以欺凌他人,国富则可能助长腐化堕落。所以必须提倡公民道德教育。公民道德的基本内容是 自由、平等、博爱 。从个人而言,蔡元培认为在人的知、情、意中,意志是人生的主题,而德育正是决定人的意13志的,辨明善恶决定了人们行善的意志。4、美感教育美育,即“应用美学之理论于教育,以陶养感情为目的者也” 。美的特点,一是具有 普遍性,任何人都可以认同并共享,无法歪曲或独占。二是具有超越性,源于生活而又高于生活,能使人得到精神境界的超脱,从而向实体世界过渡。5、世界观教育就教育本身而言,从某种意义上说 教育的本质是有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一面,又应有超越现实的一面:教育的超越性指出教育不能成为政治的附庸,教育不能仅仅追求它的政治效应和现实效应,而应有更高的追求;教育应尽可能脱离功利的束缚,在更高的层次和更根本的意义上有为于现实,追求教育的独立性。二、公布《壬子癸丑学制》 P90蒙养园的宗旨“以保育满三周岁至入国民学校年龄之幼儿为目的。”保育儿童的目标“保育幼儿,务令其身心健全发达,得良善之习惯,以辅助家庭教育。”保育儿童的方法“幼儿之保育,须与其身心发达之度相副,不得授以难解事项及令操过度之业务。 ”“幼儿之心情容止,宜常注意使之端正,并示以善良之事例,令其则效。”保育之项目有游戏、唱歌、谈话、手艺关于蒙养园的师资其一、“蒙养园得置园长”;其二、“蒙养园保育幼儿者为保姆”,“保姆须女子有国民学校正教员或助教员之资格,或经检定合格者充之。”关于蒙养园的设备游戏园、保育室、游戏室及其他必要诸事,房舍以平屋为宜。设备包括“恩物、绘画、游戏用具、乐器、黑板、桌椅、钟表、寒暑表、暖房器及其他必要器具第三个时期:以美国教育为蓝本、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一、以美国教育为蓝本(一)原因1、中国人对日观的转变2、中国人对美国的认识3、美国对中国的扩张4、实用主义教育理论迎合中国教育界的需要(以提倡民主和反传统教育为主要特点)(二)过程传播途径1、杜威来华前的宣传、介绍1912年,教育总长蔡元培——《对于新教育之意见》1913年,黄炎培——《学校教育采用实用主义之商榷》2、杜威来华及其演讲( 1919年5月—1921年7月)讲学的基本观点出自三本著作:《学校和社会》 《民主主义与教育》 《哲学的改造》二十世纪二、三十年代平民教育运动和普及教育运动思想的来源。14“博士的哲学,用 19世纪的科学作依据,用孔德的实证哲学,达尔文的进化论、詹姆士的实用主义递演而成的,我们敢认为西洋新文明的代表,并称其为西方孔子。”3、留美学生——传播杜威实用主义教育理的主力军陶行知的生活教育理论、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以儿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法:设计教学法 、道尔顿制1922年颁布的新学制、幼稚园课程标准的制定(三)新学制中幼稚园地位的确立 P1101922年颁布了《学校系统改革令》 ,又称《壬戌学制》。(“六三三学制”)将蒙养园改称为幼稚园,正式列入学制系统。规定招收六岁以下的儿童七项标准:1、适应社会进化之需要;2、发挥平民教育精神;3、谋个性之发展;4、注意国民经济力;5、注意生活教育;6、使教育易于普及;7、留各地方伸缩余地我国第一所实验幼稚园——南京鼓楼幼稚园 办园宗旨:试验中国化的幼稚教育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南京燕子矶乡村幼稚园二、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的传入及其影响1919年9月——11月,李大钊在《新青年》上连载了《我的马克思主义观》成为中国马克思主义者写的第一篇系统介绍的文章。(一)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的传播主要是作为批判的武器,用来反对帝国主义的奴化教育和封建主义的旧教育,批判形形色色的资产阶级教育理论。中国革命者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教育实际密切结合,逐步建立了中国自己的科学化、民族化和大众化的新教育,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新民主主义教育理论,这是新中国教育发展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二)马克思主义教育理论对我国教育的影响 P154主要体现在由中国共产党创立的革命根据地的教育中。“重视保育事业,抚育革命后代”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主要特点:教育为无产阶级政治服务,为革命斗争事业服务。一切为了革命,一切为了战争是贯穿于革命根据地教育的一条主线。政治思想教育是学校教育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相结合是马克思主义教育思想中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部分。教育为工农及其子女服务。“女子在政治上、经济上、社会上、教育上一律享受平等权利”老解放区的妇女摆脱了千百年来的束缚,投身到革命战争和生产中去,这就使学前教育成为真正解放妇女的迫切要求。15现代学前教育思想张雪门P224一、背景:1、我国封建社会历时两千多年,封建教育思想和制度在我国根深蒂固,它在学前教育领域的体现是以封建式的家庭教育为基本形式。2、19世纪末、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的初步发展,又进一步壮大了工人阶级的队伍。一些妇女为生活所迫,开始走出家门、走进工厂、走向社会。这样,就使近代学前教育的产生,有了客观的需要。3、维新运动领导人康有为在其所著《大同书》中,第一次系统地提出资产阶级教育制度,其中就包括了学前教育阶段。4、1904年初《奏定学堂章程》,即“癸卯学制”。在这种情况下,我国的近代学前教育才开始产生并逐步发展起来。特色:张雪门幼稚园行为课程,是中国幼稚教育第一代本土化的课程体系,其最大的特色就在于“生活化”、“行为化”、“本土化”。理论:二、论幼稚教育的目的(一)以培植士大夫为目标 的幼稚教育这种教育底下,儿童是被动的、双方都充满了压迫的苦闷 。所学的全是零零碎碎的知识技能,都是浮面的、虚伪的,日子稍久就立刻忘怀了。”(二)以培养宗教信徒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他们心儿是甜美的,精神是活泼的,因为他们所受的材料都是从西洋直接的翻译过来,是已经经过了多少教育者的匠心精选。至于教法,也是从西洋局部的摹拟。这种教育多半操于一知半解西洋传教士的太太们,利用国内教会出身年轻的女子。(三)以发展儿童个性为目标的幼稚教育“我们的幼稚教育的目的,应完全以儿童为本位,成就儿童在该时期内心身的发展,并培养其获得经验的根本习惯,以适应环境。”(四)以改造中华民族为目标的幼稚教育优秀民族实基于幼稚教育,并提出改造民族的幼稚教育有4项具体目标:“一是铲除我民族的劣根性;二、唤起我民族的自信心;三、养成劳动与客观的习惯态度;四、锻炼我民族为争中华之自由平等而向帝国主义奋斗之决心与实力。”要创造中国的幼稚教育,他提出必须根据3条原则:一是中国的传统文化;二是国家民族的需要;三是儿童的心理发展。因为这样才能培养儿童的伦理观念、民主生活和科学头脑。在台北育幼院,张雪门又提出了 1、恢复其正常的情绪; 2、诱导其自理生活; 3、培养其自学方法;4、建立其生产习惯; 5、培养国民意识等幼稚教育的目标。三、论幼稚园行为课程(一)幼稚园行为课程的含义“课程是什么?课程是经验,是人类的经验。 用最经济的手段,按有组织的调制, 用各种的方法,以引起孩子的反应和活动。 ”16(二)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组织他认为幼稚园课程的组织与小学、中学和大学各级学校的课程不同,它有自己的特点和要求,其特点有三:第一、“幼稚生对于自然界和人事界没有分明的界限,他看宇宙间一切的一切,都是整个儿的。”所以编制课程时如果分得太清楚太有系统了,反不能引起儿童的反应。第二、“当幼稚生的时期中,满足个体的需要,实甚于社会的希求。”所以编制课程时,应兼顾社会和个体两方面的的需求。第三、“幼稚园的课程,须根据于儿童自己直接的经验。”虽然这种经验不如传授式的经济和整齐,但对于幼儿来说,意义重大。(三)幼稚园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他指出行为课程的要旨是以行为为中心,以设计为过程。行为课程的教学方法应当是起于活动而终于活动的有计划的设计 。同时在进行中须把握住 远大而客观的标准,并注意 劳动中亦须劳心 的原则。综上所述,张雪门的幼稚园行为课程理论的基本思想就是 “生活即教育”、“行为即课程”,强调通过儿童的实际行为,使儿童获得直接经验;同时要求根据儿童的能力、兴趣和需要组织教学,主张采取单元设计的方法,打破各种学科的界限。这种课程理论,虽然从学校教学的一般规律看来,不是完全无可非议,但对学前儿童的教育来说,则有比较明显的积极意义。四、论幼稚师范的见习和实习幼稚师范教育思想是张雪门的幼稚教育思想的重要组成部分。张雪门的幼稚师范教育思想和实践有一个十分鲜明的特点,就是他非常注重实践,从一开始起就从“骑马者应从马背上学”这一基本指导思想出发把见习和实习放在突出的重要地位。(一)关于见习、实习的场所1)中心幼稚园:幼师生通过在中心园的实践,可以奠定学习幼稚教育、从事幼稚教育、热爱幼稚教育事业的基础。2)平民幼稚园:这是幼师生第二学年实践的主要场所。在幼儿入园后,幼师生则在园内轮流担任园长、教师、会计、采购等工作,通过这种实习可以使幼师生具有独立从事幼稚园各种工作的能力3)婴儿教保园:在这里幼师生通过卫生保健、儿童营养、膳食烹饪、婴幼儿服装裁剪制作等方面的实习,可以了解婴幼儿的身心特点及婴儿保教的基本常识。4)小学:通过在小学的参观和实习,可以使幼师生了解幼儿在入小学前在知识、行为、兴趣、态度等方面应如何做好准备。(二)关于见习、实习的时间安排在三年中,他规定第一学年每周实习为9学时,分3次进行。第二学年的实习时间则主要由学生自己支配。第三学年的第一学期,一半时间在婴儿园实习,另一半时间到小学实习。第二学期则全班下乡,开办农村幼稚园。(三)关于实习的组织有系统组织的实习的步骤:参观、见习、试教、辅导五、幼稚园行为课程的现代意义现在的幼儿园个多的是主张间接经验的教授,忽视直接经验的价值,而课程方面,更多想到的是上级的需求以及教师个人的意愿,忽视儿童这一主体,张雪门的教育思想也在告诉我们,学前教育要考虑儿童的兴趣,能力和需要,一定意义说明儿童中心主义,这是当今幼儿园应17当认识并需要积极实行的。关于学前教育的改革,除了幼儿园本身以外,还得对师范身这类准教师进行改革,张雪门提出实习和见习论,提出了详细的方案,他的实习四个步骤即参观,见习,试教,辅导。现在的师范学校都有见习实习这个环节,但是存在很多弊端,比如时间太短,张雪门的见习时间以及实习时间都太长,不符合当今的教育,但是众多措施对见习实习的学生而言具有指导意义,这些措施使得学生懂得需要学习什么,该学习什么,并能加深学生对学前教育的认识,能将实习见习的成果扩到最大化,积累的经验对日后的工作作用极大。陶行知P211主要思想特色:主张人民第一,教育为公,坚持为工农大众服务的方向。陶行知学前教育思想的着眼点是人民大众的需求,指明了幼稚园向工农开门,为工农服务的正确方向,他倡导建设中国的、省钱的、平民的幼稚园。生活即教育,在批判杜威的“教育即生活”的基础上,陶行知提出“生活即教育”,“社会学校”,“教学做合一”主张,形成“生活即教育”的思想体系。“生活即教育”是陶行知生活教育理论的核心。在他看来,教育和生活是同一过程,教育含于生活之中,教育必须与生活结合才能发生作用,主张把教育与生活完全熔于一炉。“生活即教育”的核心内容是“过什么生活便是受什么教育”。“生活即教育”就其本质而言,是生活决定教育,教育改造生活。具体讲,教育的目的、内容、原则、方法均由生活决定;教育要通过生活来进行;整个的生活要有整个的教育;生活是发展的,教育也是发展的。教育改造生活始终教育不是被动地由生活制约,而是对生活有能动促进作用。生活教育的实质体现了生活与教育的辩证关系。社会即学校,这来源于杜威的“学校即社会”,是在对杜威教育思想批判的基础上得出的。“社会即学校”与“生活即教育”紧密联系的,因为生活教育的“生活”是社会生活所以“真个社会的运动就是教育的范围。”“社会即学校”的根本思想是反对脱离生活,脱离人民大众的“小众教育”,主张用社会各方面的力量,打通学校与社会的联系。真正把学校放到社会里去办,使学习成为社会生活所必须。因此“社会即学校”的真正含义是根据社会办学校。从教育内容说,人民需要什么生活就办什么教育;从教育形式来说,适宜什么形式的学校就办什么形式的学校。“社会即学校”是 学校改造论,改造旧学校以适应发展的需要 。教学做合一,这是生活教育理论的教学论。“教学做合一”是生活法,也是教育法,它的含义是教的方法根据学的方法,学的方法根据做得方法,“事情怎样做便怎样学,怎样学便怎样教。教而不做,不能算是教,学而不做,不能算是学。教与学都以做为中心”。由此他特别强调要亲自在“做”的活动中获得知识。值得指出的是,“教学做合一”的“做”与杜威“从做中学”的“做”是有区别的。首先,陶行知所说的“做”是指“劳力上劳心”,反对劳力与劳心脱节。其次,这个“做”亦是“行是知之始”的“行”。陶行知指出:“教学做合一既已做为中心,便自然而然地把阳明东原的见解颠倒过来,成为“行是知之始”,“重知必先重行”,他认为,“有行的勇气才有知的收获”。可见,陶行知的“做”是建立在“行”的基础上,是以“行”求知,强调“行”是获得知识的源泉。这些见解在认识论上具有唯物主义因素,因而“教学做合一”和主观唯心主义的“从保重中学”就有了区别。但陶行知所说的“行”与我们现在所讲的实践还不同,他所说的“行”还只是个人狭隘的琐碎活动。爱的教育,陶行知认为,认得价值始终是社会的核心价值、终极价值。生命的尊严才是至高无上的,在神圣的生命面前,没有任何世俗之物称得上高贵。他所理解的现代化首先是要提18升人的权力和尊严、服务于人的自由和幸福。他指出,作为一名教师,不仅要树立“爱满天下”的宽阔胸怀,更要以自己的言行感召学生,培养学生的一颗爱心。创造性教育,创造性教育是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的思想精华,学生创造力的培养是其创造教育的核心。他认为,人的价值在于开拓和创造。他以人生要“为一大事来,做一大事去”自励和勉人。他指出,“第一流教育家”的特征是:敢探未发明的真理,敢入未开化的边疆;主张教育的目的在教人发明工具、制造工具;在培养人们具有征服自然和改造社会的本领 。这是说要从行动中获得知识,再用知识去指导行动。价值,陶行知将乡村教育的实践与工农相结合,倡导幼稚园向工农开门,为工农服务,普及乡村学前教育,创办我国第一所乡村幼稚园。陶行知特别重视生活教育的作用,他把生活教育当做改造中国教育、社会的唯一出路。生活教育理论在反传统的旧教育上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它揭露并批评了旧教育存在的问题,同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具体方法,在当时的历史下,对普及识字教育、扫除文盲,在很多方面是适应的。陶行知社会即学校理论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生活力和创造力,打破了师生之间的严格界限,注重营造一种融洽的课堂氛围,极大地改变了学生的学习方式,有效地改变人们传统的教育观念,赋予学校改造社会的功能,以促进社会经济的发展。陶行知提出“教学做合一”,要求“教”与“学”同“做”结合起来,这对教师就有了新的要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注意教学之外的生活, 指导学生在实际的活动中学好本领, 培养他们的生活能力。从这个意义上讲,对当时的教学方法的改革有积极作用,多我们现在的教学也有启发之处。陶行知爱的教育可以建立学生高品质的人格,让学生在浓浓的爱的渲染下激发起对生活的激情,对人对己对社会的责任感。陶行知的创造性教育引导幼儿学会观察、思考和想象,逐步使他们形成善于观察、勤于思考、敢于想象的习惯和个性,提高他们的创造能力。珍惜幼儿的创造性思维,着力培养幼儿的创新意识和能力。陈鹤琴P241一、生平与教育活动一生主要从事于一系列开创性的幼儿教育研究与实践,是儿童心理和家庭教育的拓荒者。1923年,创办中国最早的幼儿教育实验中心一南京鼓楼幼稚园。1925年,他根据教学、研究、观察、实验中所积累的材料,写成《儿童心理之研究》(上、下册),1940年10月1日,江西省立实验幼稚师范学校,这是我国第一所公立幼稚师范学校,陈鹤琴任校长。二、陈鹤琴教育思想溯源陈鹤琴教育思想孕育、产生在19世纪和20世纪之交,这时美国涌现出“进步教育”,时间跨度大约是1876年至1957年,其中1896年至1926年被认为是“进步主义时代”。当时的中国正处于由传统教育向现代教育转型的时期。1919年并在上世纪20年代前期形成高潮的中国“新教育”改革运动,顺应了这一世界性的现代教育潮流,对中国根深蒂固的旧教育进行改革,促使中国教育现代化并走向世界。国际的大背景和国内的小环境都给予陈鹤琴很深的影响,为其教育思想的形成打上了一层浓重的底色。综观世界教育发展进程,制约整个世界教育改革趋势的主要有三对矛盾:公平与效率、19工具论与发展论、科学主义与人文主义。世界各国的教育就在这三对矛盾的不断冲突、制衡中来回摇摆并逐渐发展,呈现“钟摆式”的震荡。当今教育改革正呈现出由效率、工具、科学向公平、发展、人文倾斜的趋势。三、论儿童的发展与教育(一)儿童期对人生和教育方面的意义儿童期含有两方面的意思:一方面儿童期是发展能力的时期;另一方面儿童期具有可以发展的性质,即可塑性或可教性。因此,“幼稚期(自出生至七岁)是人生最重要的一个时期。(二)幼儿的心理特点与幼稚教育陈鹤琴通过揭示幼儿的心理特点来提出教育教学原则,他认为儿童的心理与成人的心理不同,儿童有他本身的价值,他认为儿童具有以下几个特点:好动、好模仿、易受暗示、好奇、好游戏、喜欢成功、喜欢合群、喜欢野外生活。1、好动2、好模仿1)模仿的动作与所模仿的动作不是一样的。2)模仿只在初做的时候,后来继续所做的动作,就不是模仿了。3)模仿包括模仿能力。4)儿童模仿是无选择的。3、易受暗示(1)儿童是易受暗示的。2)暗示的方法。3)暗示的教育方法。4、好奇“儿童凡对于一切新的东西就生出好奇心。一好奇,就要与新的东西相接近。一接近,那就晓得这个东西的性质了。假使儿童与新的境地相接触愈多,他的知识愈广。”5、好游戏“儿童好游戏是天然的倾向。近世教育利用这种活泼的动作,以发展儿童之个性与造就社会之良好分子。”1)对国外游戏学说的评价。2)游戏的种类。3)游戏的发展。4)游戏的价值。6、喜欢成功“小孩子固然喜欢动作,但更是喜欢动作有成就的。这是“因为事情成功,一方面固然自己很有趣的,但是还有一方面可以得到父母或教师的赞许。“若太难,就不能有所成就;若没有成就,小孩子或者要灰心而下次不肯再做了。”7、喜欢合群“凡人都喜欢群居的,幼小婴儿,离群独居。就要哭喊,2岁时就要与同伴游玩,到了5、6岁,这个乐群心更加强了。”“要利用这种好群的心理教育孩子:要给他得着良好的小朋友;应给他驯良的小动物,如猫狗兔等作他的伴侣;应给他小娃娃之类的玩具以聊解他的寂寞。”8、喜欢野外生活他还主张儿童的野外生活须以他们的年龄为断。如年龄较小的儿童,我们叫他采采花呀,种种树呀,举行短距离的远足会呀。年龄较大的儿童,则应带他们采集标本,举行旅行等活20动以增长他们的知识,强健他们的身体,愉快他们的精神,使他们无形中得着许多好处。(三)、学前儿童的发展阶段与教育陈鹤琴认为必须把儿童的生活过程, 分成几个阶段加以研究。 因为“儿童时期的重要, 就在于他是人类独立人格生活的奠定基础的时期。 ”他指出人类独立人格的生活方式,包括反射生活、感觉运动生活、情绪生活、智慧生活与社会生活。陈鹤琴根据自己多年的观察和实验的成果,主张把新生到学前儿童时期分为四个阶段:新生婴儿期、乳儿时期、步儿时期、幼儿时期。四、论儿童的家庭教育和幼稚园教育(一)关于家庭教育家庭教育思想的 主要内容有:1.要把家庭教育作为关系到国家前途、命运的大事2.要把科学地了解儿童作为实施家庭教育的依据其中包括:(1)学习的性质2)学习的原则:一是刺激的原则。刺激必须优良、正确,并进行实地施教。二是联念的原则。刺激必须快乐有趣,时间要长,次数要多,联念才能深刻而牢固。三是动作的原则。第一次的动作要格外留意指导 ,以免错误;养成习惯时不宜有例外的举动;学习事物必须让儿童自己与事物接触,不能包办代替。3.要把教育功能自然地渗透于家庭生活的各个方面。1)卫生教育方面:详尽的阐述了培养良好卫生习惯的内容,涵盖了吃、喝、拉、睡以及相应的设备。2)情绪教育和群育方面:强调要教育孩子心中有他人,学会考虑别人的安宁和幸福,鼓励孩子做好事,尊敬长辈,敬爱父母,养成爱劳动和爱惜物品的习惯。3)智育方面:通过多种途径让孩子积累早期经验,多外出参观和观察,提倡让孩子做自己能做的事,让孩子自己去试探物质。4)家庭教育的原则:正面教育的原则、以身作则、及早施教、严格要求、教养态度一致、宽严适度、责罚要慎重。(二)关于幼稚园教育1.办好幼稚园的 15条主张:1)幼稚园要适合国情。(2)幼稚园应与家庭密切合作。(3)凡儿童能够学得而又应当学的,我们都应当教他们。(4)幼稚园的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5)课程应实行计划性和灵活性相统一的原则。(6)幼稚园首先要注意一的是儿童的健康。(7)幼稚园要使儿童养成良好的习惯。(8)幼稚园应特别注重音乐。(9)幼稚园要有充分适宜的设备。(10)应采用游戏式的教学法。(11)儿童的户外活动要多。(12)幼稚园应采用小团体的教法。(13)幼稚园的教师应当是儿童的朋友。(14)幼儿教师应有充分的训练。(15)幼稚园应当有种种标准,可以随时考察儿童的成绩。2.课程理论思想内容为 :1)课程应为目标服务;2)幼儿课程应以自然和社会为中心;3)实施“整个教学法”;4)采用游戏式、小团体式等教学法.5)课程应当有考核儿童成绩的标准。3.幼稚园教师的培养(1)政治思想方面:认识国家教育方针,发展为人民服务的立场,培养儿童爱祖国、爱人21民、爱劳动、爱科学、爱护公共财务等的公德。2)业务修养方面:热爱儿童,热爱幼教;要精通和了解幼教业务。3)教学技术方面:要掌握教学技术的原则;要掌握教学技术,如,手工、唱歌。4)优良品质:对人,要和蔼可亲不发脾气,肯帮助别人;对自己,掌握自我批评的武器,不自私,注意健康;对儿童,要热爱、公平;对同事,必须合作;对工作,有高度热情;对学问,学习学习再学习;对敌人,要憎恨五、论“活教育”及其实施原则活教育理论:陈鹤琴认为,活教育的课程既来源于自然、社会与儿童生活,课程的组织形式也必须符合儿童生活自身的形式,符合儿童与自然、社会接触、交往的形式。而在活教育的教学方法上,陈鹤琴指出:“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当让他自己想”;“你要儿童怎样做,就应当教儿童怎样学。”而“活教育”是具有中国特色的科学化、民族化、大众化的儿童教育理论,其艺术教育的思想源自三个方面:第一,从上世纪的 20年代到50年代,陈鹤琴运用现代儿童心理学的最新研究成果,以科学的儿童观、教育观对中国的儿童心理特点的发展,包括美感和艺术活动,进行了多方面的精密观察及科学实验。他以独立思考、求真求是的精神,探索了儿童发展与艺术教育的科学规律。第二,陈鹤琴从家庭教育、幼儿园教育、小学教育、儿童社会教育、中等和高等幼儿师范教育等方面,致力于整个儿童教育系统的发展。他团结依靠教师、学生的集体力量和智慧,亲自指导了全方位的、丰富多彩的“活教育”艺术教育创新实践,在美术、工艺、音乐、戏剧等方面都有重要建树。陈鹤琴的活教育理论体系包括三大纲领:目的论、课程论、方法论,以及教学原则、训育原则等,主要是围绕着“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的三大基本观点来阐述的。其中最能反映其理论特点的是课程论和教学方法论部分。(一)目的论——“做人、做中国人,做现代中国人。 ”(二)课程论——“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三)方法论——“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 ”(四)教学原则 提出17条教学原则(五)训育原则 13条训育原则“活教育”的基本教学原则,如 “大自然、大社会都是活教材” ――重视生活教育的课程论:“活教育”艺术活动五过程, “欣赏一共同讨论一个别学习一集体创作一研究改进” 。这些教学原则都直接体现在儿童艺术教育的运用上, 其中蕴涵的精神是尊重、 了解、善于发挥儿童主体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体现了以儿童为本的“活教育”教学理念。陈鹤琴“活教育”中的儿童艺术教育思想的丰富内涵, 使得这份精神文化遗产更显得弥足珍贵。在强调推进素质教育的今天, 陈鹤琴长期开展的艺术教育创新实践、 大量的相关文章和精辟论述必然具有非常重要的启迪作用。他强调: “手脑并用,文武合一” 和“做中教,做中学,做中求进步”,所阐述的是要让幼儿在与实际的接触中有较多的练习机会,这样才能培养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也更好地体现了他的 “活教材,活学生,活教师” 的思想。陈鹤琴德"整个教学法"应用到学前教育之中 ,就使得所有课程有了系统的结构性 ,将五大领域有目的的链接在一起 ,而不是分散的生硬拼凑 ,这样既有助于教师明确教育目标 ,又可以促进幼儿在娱乐中学习 ,他十分重视学前儿童的社会教育注重在社会环境中教育儿童 ,发展儿童.陈鹤琴还重视特殊教育 ,他是一位很了不起的学前思想教育家 .22六、重要教学方法课程中心制:是编制课程的一种方式,指幼儿在园一天的所有活动,包括教育、教学的各种教材、内容、范围和方法等的安排运用,都围绕自然和社会这个中心,组成一个个单元来实施。在发表的《幼稚园课程》一文中,提出了我国单元教学与编制课程应遵循的十项原则、九项内容、五指活动、三种课程编制的方法。我国单元教学与编制课程应遵循的原则:是民族的,不是欧美的。是科学的,不是封建迷信的:是大众的,不是资产阶段的。是儿童化的,不是成人的。是发展连续的,而不是孤立的。是配合形势实际的需要,而不是脱离现实的。是适合儿童心身发展,促进儿童健康的。是培养五爱国民公德和团结、勇敢等优良品质的。是陶冶儿童性情,培养儿童情感的。(10)是培养儿童说话技能,以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的。五指活动(1)健康活动( 2)社会活动(3)科学活动( 4)艺术活动(5)语文活动。当代教育的启示一、“整个教学法” 课程实施可以采用“整个教学法”。 可以多采用主题式教学, 领域之间可以互相融合,把儿童所应该学的东西整个地、有系统地去教儿童学二、 贴近生活 课程内容的选择应注重儿童的生活环境,多加关注大自然。陈鹤琴说:“大自然、大社会才是活的书、直接的书,应该向大自然、大社会学习。”我们幼儿园的活动可以设置一些贴近自然,贴近生活的主题,让幼儿在活动中有所收获并能运用到生活中去。三、以儿童为中心 ,充分体现儿童的主体性“活教育”理论处处体现出对儿童的尊重和承认 ,对儿童作为学习主体的维护。而这恰恰是我们很多幼儿园做得不够的地方。幼儿教师、家长为了省事 ,往往什么都替他们做主 ,这样做的结果是使幼儿独立人格缺失。陈鹤琴认为:凡儿童自己能够做的,应当让他自己做;凡是儿童自己能够想的,应该让儿童自己想。只有通过做,儿童才能探讨和发现真的知识、真的世界。所以“一切的学习,不论是肌肉的,不论是感觉的,不论是神经的,都要靠‘做’的”。而在教学中要鼓 励儿童自己去做、去思想、去发现 ,给孩子留下一 个期待继续探索的愿望 ,一份期盼揭开奥妙的向往 ,这样才是激发儿童主体性的最有效的手段。四、培养创造性思维 陈鹤琴鼓励发展儿童的好问心,认为应当详细启发儿童,利用他们的发问而进行教育工作。 其实我们不仅仅是要鼓励幼儿发问, 还要鼓励幼儿进行思考,培养创造性思维。积极的暗示胜于消极的命令。对于一些看似“调皮”的现象,我们应该学会分辨,进行积极的暗示,而不是一棒子打死。23张宗麟P286产生背景社会背景:(1)“教会之垄断”。当时,我国的幼稚园大部分由教会垄断,在教法上也大多沿用日本和西方的做法,几乎没有国家、民族的思想。2)“社会之漠视”。当时,不仅民众对幼稚教育漠视社会上稍有教育学识者也认为“幼稚教育乃不急之务也”。个人条件:师从陶行知、陈鹤琴,与陈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