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考点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_第1页
必考点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_第2页
必考点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_第3页
必考点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_第4页
必考点03 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2021-2022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中期末必考题精准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必考点03实用类文本阅读(解析版)题型一主题思想探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古装题材网络小说从其萌芽、繁盛到备受热捧,一直都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从早期架空历史的古装题材,到后来热门的穿越小说,再到近来日益红火的人物传记式古装题材网络小说,网络文学的成熟发展,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滋养。近年来一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热播剧集,将宏大的中华历史、经典的诗词歌赋,以及传统的民俗风俗一一展现,加之剧作不同的类型风格、个性化的人物形象设计和精妙的文化内涵,表现出中华传统文化博大精深的风范,更提炼了“国风汉韵”的精髓,为网络文学的兴盛、中华文化的传承进行初步的探索。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文化自觉,为其发展拓宽了空间。古装题材网络小说在创作初期,更倾向于采用“架空”历史的写作方式,或是以穿越时空的模式建构整部作品。这种远离历史的创作方式,在网络小说的影视化改编过程中,找到了比较合理的解决办法。网络作家流潋紫的《后宫·甄嬛传》改编为电视剧《甄嬛传》,就是从架空历史的网络小说回归历史题材影视作品的主要代表。原著中作者虚构了一个朝代,讲述乾元元年至乾元三十年间前朝后宫的一段腥风血雨的故事,而在影视改编中,则选择落地在清朝雍正年间,以清朝为历史依托,展现那段熟悉而又陌生的宫廷故事。对历史事件的精准定位,也是近些年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过程中的一种新尝试。由郑晓龙执导的电视剧《芈月传》讲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位“太后”、战国时期秦国女政治家芈月波澜起伏的人生故事,其中有关“完璧归赵”“围魏救赵”和“合纵连横”等典故得到精准再现,战国时期张仪、屈原和黄歇等人物也一一出现,实现人物传记和历史史实的高度融合。由此可见,忠于历史、名人典故的创新解读,成为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一条重要路径,逐渐引导观众关注历史、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并以更理性、更全面的眼光认识现实和观察现实。“互联网+”和融媒体时代的到来,为文学、文艺和文化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可能,但同时也带来了更多的考验和挑战。网络小说作家需要秉持坚定的文化立场和文化自信,去粗取精,去伪存真,去其糟粕、取其精华地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传播和再创作,不应将一些伪科学、封建思想和玄学迷信引入创作,造成创作理念上的迷失。由网络小说到影视剧,属于“二度创作”与“再创造”,价值的引领和文化的气息不应该是减弱的过程,而应该是不断提升、强化的过程,让价值引领更符合社会价值规范,让文化的气息更饱满、更地道。(选自欧阳一菲《强化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文化自觉》)材料二:近年来,人们对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谈得越来越多,二者受关注度越来越高。如何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是需要我们深入探讨的重大问题。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文化自觉是一个复杂的认识过程和艰苦的探索过程,是在人类文明发展中逐渐提升的。近代以来,中国闭关自守的大门在西方文化的冲击下逐渐被打开,无数志士仁人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在这一过程中,先后产生了关于如何对待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关系的各种观点和理论,“中体西用”“西体中用”“全盘西化”“儒学复兴”“综合创新”等观点、学说对中国社会的发展都产生了一定影响。在诸多学说中,张岱年先生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自觉的典范。张岱年先生认为,一个独立的民族文化,与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文化相遇,应主动吸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取精用宏,使民族文化更加壮大;中国文化前进的唯一出路是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文化。文化自觉不仅包含着觉醒、觉悟、反思、反省,还包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文化价值的判断和价值选择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后者是前者的必然结果。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纵向看,它是像河流一样不断流淌着的动态过程;横向看,它是多元文化的集合体。我们对文化先进还是落后的判断,需要有一个价值标准。判断先进文化的价值标准应该看一种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而对文化的价值选择,就是根据人民的利益之所在,批判、摒弃腐朽没落的落后文化,承继、吸收积极进步的先进文化。文化自信是主体对自身文化的认同、肯定和坚守。文化自觉是文化自信的前提,文化自信是建立在文化自觉的基础上的。没有深刻的文化自觉,就不可能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中华文明之所以能够薪火相传、生生不息,其根本原因在于中华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灿烂辉煌、博大精深、开放包容,具有强大生命力。中华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华民族独特的精神标识,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绚丽多彩的一簇,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发挥着重要作用。(选自张友谊《从文化自觉到文化自信》)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与中华传统文化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的古装题材网络小说,从其萌芽、繁盛到备受热捧,都离不开传统文化的浸染和滋养。B.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会使观众关注历史、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并以更理性、更全面的眼光认识现实和观察现实。C.材料二首先提出中心论点,然后从文化自觉的内涵和表现两个方面进行论证,最后以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关系作结。D.材料一指出网络小说作家创作中不应有伪科学、封建思想和玄学迷信,一些现象可以从材料二中的理论上进行解释。2.根据材料一和材料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近年来一些改编自网络小说的剧集热播,将会推动网络文学兴盛,助力中华文化的传承。B.电视剧《甄嬛传》《芈月传》对原著的改编,是对历史的重视,纠正了架空历史的做法。C.文化自觉包括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对文化的价值判断必然带来价值选择。D.文化自信建立在文化自觉基础上,我们的文化自信是对中外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3.下列说法中,最适合作为论据来支撑材料二观点的一项是()A.用“各美其美,美人之美,美美与共”的理念对待文化。B.中药要经过西医双盲试验的检测才能给病人使用。C.2020年全年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01.59万亿元,突破100万亿元大关。D.21世纪注定是中华文化的世纪。4.材料二使用了哪些论证手法?请简要说明。5.请结合材料谈谈如何正确对待中外文化。【答案】1.B2.D3.A4.①举例论证。列举张岱年先生的主张,论证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②比喻论证。把世界文化比喻成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簇花。5.①要对自己的文化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②要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文化。③面对中外文化,都应该看其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解析】【点评】

(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首先要审题,明确题干的要求,然后浏览选项的内容,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主要考查考生分析文章的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此类试题解答时,第一步,逐项审查每一个选项有几个分句,分句与分句之间是什么关系,一般的有因果、条件、假设、目的等关系。第二步,比对每一分句的意义在原文是否有依据,分句与分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在原文中是否有依据。

(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解答本题,需在平时的学习中掌握常见的论证方法,答题时根据文本内容,具体判断运用了什么论证手法,再组织语言作答。

(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对多个信息进行比较、辨析的能力。B.“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会使观众……”不合文意。原文是“忠于历史、名人典故的创新解读,成为网络小说影视化改编的一条重要路径,逐渐引导观众关注历史,尊重历史、反思历史,并以更理性、更全面的眼光认识现实和观察现实”,只是引导观众这样做,但观众并不一定会这样。

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D.“对中外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错误,材料二原文是“中国人民的文化自信是在文化自觉的过程中逐渐建立起来的,是对中华文化的高度认同和充分肯定”,文化自信不包括外国优秀文化。

故答案为:D。3.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材料二的观点是“从文化自觉走向文化自信”。

A.“各美其美”,就是守护各自的文化特征;“美人之美”,就是尊重他国的文化理念;“美美与共”,就是丰富世界的多元文化。属于文化自信。

B.用西方医药标准来评价中药,是文化不自信的表现。

C.讲的经济实力,与文化没有直接关系。

D.属于文化自大。

故答案为:A。4.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在诸多学说中,张岱年先生提出的‘综合创新’论具有不可低估的重要价值,是中国近现代文化自觉的典范。张岱年先生认为……”,列举张岱年先生的主张,论证如何正确处理中华传统文化与西方文化的关系,属于举例论证。

“世界上林林总总的文化,纵向看,它是像河流一样不断流淌着的动态过程”,把世界文化比喻成一条不断流淌的河流;“中华文化……是世界文化大花园中绚丽多彩的一簇”,把中华文化比喻成一簇花,属于比喻论证。5.本题考查理解文本内容、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根据材料二“文化自觉是对文化的自我觉醒、自我反思和理性审视,是指生活在一定文化历史圈子中的主体对自己的文化应该有自知之明,既清楚长处,也了解短处,同时也要了解和认识其他文化,处理好本土文化与外来文化的关系”可知第一点答案。

根据“近代以来……无数志士仁人开始对中华传统文化进行反思和反省”“一个独立的民族文化,与另一个不同类型的文化相遇,应主动吸取外来文化的积极因素,取精用宏,使民族文化更加壮大;中国文化前进的唯一出路是综合中西文化之长以创造新文化”可知第二点答案。

根据“判断先进文化的价值标准应该看一种文化对社会发展和人的发展是否具有积极意义,即看这种文化是进步的还是腐朽的”可知第三点答案。题型二鉴赏评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新冠肺炎疫情之下,零工经济正在加速冲进市场。2020年,我国零工经济有2亿人就业。它的呈现方式日益多元,既有传统行业里的临时就业,也有互联网、共享经济时代的新职业,如网约车司机……零工经济与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不同,工作时间和方式更为灵活,也更讲求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同时,随着“95后”“00后”进入就业市场,打零工的意义正在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零工经济正变得“大有可为”,成了稳就业和老百娃增收的重要渠道。当前,相较于发达国家,我国零工经济更偏向劳务共享,而非知识技能共享,仍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对于一些“60后”“70后”来说,早年间,由于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足,在家乡很难找到合适的工作,外出打零工成为必然。但零工经济的崛起为当地就业者带来了便利,也为企业节省了成本。然而,零工的劳动关系得不到保障、收益不稳定、福利待遇不足,缺乏普丹通道和职业积累、无法兑现工伤保险、企业管理难度增加等问题同样不容忽视。来来,零工的技能将会朝着技能高端化、多样化以及工作方式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议价能力,“劳动者必须拥抱技能”。(摘编自《从求生存到谋价值,小镇“零工经济”的变与困》)材料二:(摘编自《2019年中国县城零工经济调查报告》)材料三:发展“零工经济”和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要实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人社部等8部门共同印发《关于维护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劳动保障权益的指导意见》,进一步规范平台用工关系,为从业者构建权益“防护网”,为“零工经济”创造更好的发展空间。而为从业者创造更公平的就业机会、更安全的从业环境、更充足的社会保障,是市场经营者和吸纳就业企业义不容辞的责任。无论全职还是兼职,企业都应重视从业者的人身安全,维护其正当权益。(摘编自龚文静《让新职业更有时代的温度》)材料四:传统劳动力市场中雇佣歧视现象非常普遍,由于性别,地域、身体健康状况等因素,某些劳动者获得较少的工作机会。个体因素包括口音、着装方式,年龄等,在零工经济中较少受到歧视。零工经济通过提供的更廉价、更快捷、更灵活的劳动力提升了生产效率,降低了生产成本,平衡了地域间的发展,是国家发展的新契机。首先,网络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完成工人与客户公司进行最优匹配,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其次,零工经济可以帮助个体寻找到更广泛的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就业不足现象的发生。零工经济通过灵活的工作时间,赋予数以千万计的包含家庭主妇、残疾人在内的个体释放价值的机会;最后,零工经济灵活的就业地点降低了地域对劳动者的限制和雇主的议价能力。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社会人口流动,为欠发达地区留住人才提供了更多可能性。也有研究显示,零工经济使得贫困人口面临更大的生活挑战。首先,零工经济最为诟病的是其没有保障性的工作条件,员工成为缺少福利和社会保障的新阶层;其次,零工经济使得收入分化日益加剧,价值分配有失公平。劳动者承担了大部分的生产成本和风险,还必须承担社会保障的所有费用,并且需要进行持续的人力资本投资以胜任工作。(摘编自吕翠《零工经济研究中的矛盾梳理及未来研究展望》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目前,我国零工经济发展蓬勃,不但参与的人数多,而且呈现方式日益多元,既有临时性就业,也有新职业。B.以前我国零工经济从业人员以学历不高、专业技能不足的“60后”“70后”为主,但现在以“95后”“00后”年轻人为主。C.零工经济已成为我国老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从职位选择来看,互联网兼职受到了较多人的青睐,占比接近42%。D.对于零工经济的崛起,我们要辩证看待,它虽能给国家带来新的发展契机,但也会让贫困人口面临更大的生活挑战。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零工经济发展会有一个劳务共享到知识技能共享阶段,我国的零工经济处于前者,从层次上看,要低于发达国家。B.从零工人员的年龄与学历情况来看,20岁以下与50岁以上的人员较少,本科以上和小学及以下学历的人员都少。C.我国对从事零工经济人员的权益保障十分重视,国家下发文件对此进行规范,市场经营者和用工企业要负起责任。D.同为雇佣关系,传统劳动力市场中会歧视某些人,而零工经济市场中只会对整体阶层歧视,并无针对个体的歧视。3.如何保障我国零工经济的健康发展?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答案】1.B2.D3.①“劳动者必须拥抱技能”,劳动者要进行技能培训,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应对未来零工所需技能。②政府与企业继续努力,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③帮助零工经济从业者疏通晋升通道,进行职业积累,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④利用数字技术。帮助个体寻找到更广泛的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就业不足现象的发生。【解析】(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1.B.“但现在以‘95后’‘00后’年轻人为主”错误。根据材料一“同时,随着‘95后’‘00后’进入就业市场,打零工的意义正在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零工经济正变得‘大有可为’,成了稳就业和老百姓增收的重要渠道”和材料二可知,“95后”“00后”年轻人并不是零工经济从业人员主体。故答案为:B。2.D.“并无针对个体的歧视”错误。由原文“个体因素包括口音、着装方式、年龄等,在零工经济中较少受到歧视”可知,对个体不是没有歧视,只是较少。故答案为:D。3.由材料“未来,零工的技能将会朝着技能高端化、多样化以及工作方式更灵活的方向发展,为了提高议价能力,‘劳动者必须拥抱技能’”可知,“劳动者必须拥抱技能”,劳动者要进行技能培训,具有专业知识技能,应对未来零工所需技能。由材料“发展‘零工经济’和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要实现‘零工经济’健康有序发展,就必须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可知,政府与企业继续努力,保障从业者劳动权益不可偏废,让从业者感受到新职业的温度。

由材料“零工经济与传统朝九晚五的工作方式不同,工作时间和方式更为灵活,也更讲求供需双方的快速匹配。同时,随着‘95后’‘00后’进入就业市场,打零工的意义正在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可知,帮助零工经济从业者疏通晋升通道,进行职业积累,从谋生向实现个人价值过渡。

由材料“首先,网络平台利用数字技术可以完成工人与客户公司进行最优匹配,使得生产效率得以提升;其次,零工经济可以帮助个体寻找到更广泛的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就业不足现象的发生”可知,利用数字技术。帮助个体寻找到更广泛的工作机会,从而减少就业不足现象的发生。题型三分析综合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北极星火力发电网讯:大家好,我是“一度电”,诞生于哈密煤电公司,可不要小看我只有一度,我可以让家中25瓦的灯泡连续点亮40小时,可以让电视机开10小时,可以让冰箱运行36小时,可以将8公斤的水烧开等。今天,我就带大家到我的产地哈密煤电公司看一看,了解一下“一度电”究竟是如何生产出来的。在哈密煤电公司,生产一度电需要多少煤呢,按照目前的生产状况,生产一度电需要300克左右的标煤,所以它就是“我”的动力之源。这些煤炭想要进入煤场,可是需要经过电厂的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层层把关,检验合格后才能成为“我”的原料哦。燃料管控中心通过该系统对进场煤炭进行采样、制样,实现煤样统一规范管理。检验合格后的煤炭进入煤场,等待着被传输至锅炉,开启它们的“高光”时刻。在煤炭正式输送至锅炉之前,电厂需要先向锅炉内注水,这里的水我们叫它除盐水,除盐水是哪来的,让我们了解一下。我们的生产用水是城市中水,也就是经过集中处理过的居民生活废(污)水,电厂需要利用中水处理系统将城市中水进行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中水经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后,便会进入除盐水制水系统制得除盐水。制得的除盐水会进入除盐水箱,利用除盐水泵向凝汽器补水,后经给水系统向锅炉补水待加热。同时,制得的除盐水还会用于循环水、闭式水等系统补水。完成除盐水向锅炉内的炉水系统注入后,我们的原煤小伙伴儿就要再次出场啦。燃料运行会将它们通过输煤皮带输送至原煤仓,进而开启一系列神奇的蜕变······原煤通过皮带传送至原煤仓,经给煤机落至磨煤机内,在磨煤机内原煤会被碾压成煤粉,在一次风的作用下,经分离器后由煤粉管进入炉膛,煤粉管出口配有两层等离子点火系统,用于锅炉点火及炉膛稳燃,通过送风机向锅炉内提供燃烧氧量,使煤粉燃烧产生热量。煤粉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锅炉内的除盐水受热蒸发形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锅炉内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至此,我-“一度电”终于“诞生”啦!“我”会被输送至电厂的升压站,集控中心的小哥哥们会对“我”进行升压、并网,之后便可以被发往全国各地发挥我的威力!“我”虽然成功诞生,但煤炭的燃烧,还会产生大量的灰渣、烟尘及各种排放物,如果随意排放会污染环境,清洁型的能源企业怎么会轻易放过它们。煤燃烧形成的灰渣会落入干渣机粉碎、冷却后输送到渣库。炉膛燃烧产生的烟尘会通过水平烟道、尾部竖烟井进入脱硝系统去氮氧化物,之后进入电除尘系统除去烟尘,再到达吸收塔脱硫,最后进入烟囱排入大气。首先是除氮操作,烟尘会进入尾部烟道的脱销反应器,通过电厂尿素车间生产的氨气传输至反应器中与催化剂反应消除烟尘中的氮氧化物,实现烟尘脱硝。随后,烟尘会通过锅炉烟道进入电除尘车间进行除尘,电除尘后粉尘荷电,依附到极板上,通过振打电机击落至灰斗,通过仓泵传输至灰库。最后就要进行脱硫作业,去氮除尘后的烟气会进入吸收塔。利用球磨机磨制石灰石产出碳酸钙浆液输送至吸收塔对塔内上升的烟气进行喷淋,从而与烟气内的硫化物进行反应,生成石膏,达到脱硫效果。成功脱硝、除尘、脱碱的烟气会进入烟道,由烟囱排出,此时的烟气已经化为了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尾气,飘向蔚蓝的天空。整个发电过程中,作为电厂“大脑”的集控中心,全程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到这里,哈密煤电公司生产的“一度电”从源头到发出再到排放处理便介绍完毕啦!(摘编自全国能源信息平台《一度电的“诞生记”》)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看似很少的一度电,却可以让家中的灯泡、电视或冰箱连续使用10个小时以上,非常厉害。B.除盐水的制成和循环使用需要城市污水,说明城市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仍然有大用途。C.除盐水受热蒸发形成饱和气助力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产生机械能,从而发电。D.标煤的挑选是经过电厂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层层把关,先采样,然后制样,最后检验的过程。2.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分析和评价,正确的一项是()A.文章运用拟人的手法,生动形象地对“一度电”的生产与排放物处理进行介绍,让人便于理解,又有趣味。B.从源头到发出再到污染物排放,集控中心对生产“一度电”的全流程进行了监控,以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C.煤粉燃烧、除盐水补水待加热、过热蒸汽做功推动发电机等一系列过程,依次不停地进行能量转换。D.经过对污染物的排放处理,脱硝脱硫煤电成为了清洁的环保电力,对环境没有污染,可以大力发展。3.一度电从生产到发往全国各地,需要经历什么过程?请根据材料简要说明。【答案】1.B2.A3.①先向锅炉内注入除盐水;标煤检验合格后被传输至锅炉。②煤粉燃烧产生热量;除盐水形成饱和蒸汽,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③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一度电经电厂升压、并网后,发往各地。【解析】【点评】(1)本题要求围绕重要概念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与整合,这类题选项往往是对原文的内容进行一定的改动,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核对。概念不能随意扩大或缩小,因果、前后关系不能颠倒。同时还要注意选项之间的比较。

(2)本题注意将选项转述内容与原文内容逐一比对,注意叙述角度和表达方式的转换。分辨可能与必然、必然与或然、未然与已然、全称与特称。推断不夸大不缩小,不无中生有。

(3)本题考查归纳概括文本内容要点的能力,这是信息性阅读的重要考查点,解答此类题目,要精读深析,确定检索区间,然后分类整合,即按照一定标准对信息进行提取、压缩、合并或者删减、替换,保证信息的全面、准确、简练。概括时,要提取精要,独立归纳。有的文章,虽然有概括力强的语句,但与试题要求归纳的角度不一致,这时,就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范围,提取精要,用自己的语言归纳概括。归纳概括时要注意,尽可能用原文中的词语作归纳。要注意防止要点遗漏。1.B项“说明城市污水经过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仍然有大用途”分析错误,张冠李戴。原文说的是“将城市中水进行处理达到工业用水标准”,而不是“城市污水”,使用对象错误。2.本题需要排除三个错误选项:

B项“集控中心对……全流程进行了监控”分析错误,“污染物排放”不在集控中心监控范围之内。原文是“整个发电过程中,作为电厂‘大脑’的集控中心,全程对生产全流程进行监视和控制,确保机组安全稳定运行”,可见集控中心只监控发电过程。C项“除盐水补水待加热”分析错误,应为“除盐水受热蒸发”。

D项“没有污染”说法绝对。原文说的是“此时的烟气已经化为了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的尾气,飘向蔚蓝的天空”,“远低于国家排放标准”不等于“完全无污染”。

故答案为:A。3.本题要求概括分析一度电从生产到发往全国各地所需要经历的过程,需回归文本筛选信息作答:

①“在煤炭正式输送至锅炉之前,电厂需要先向锅炉内注水,这里的水我们叫它除盐水”——概括出电厂先向锅炉内注入除盐水;

②“生产一度电需要300克左右的标煤”“这些煤炭想要进入煤场,可是需要经过电厂的燃料智能化管控系统层层把关,检验合格后才能成为‘我’的原料,燃料管控中心通过该系统对进场煤炭进行采样,制样,实现煤样统一规范管理”“检验合格后的煤炭进入煤场,等待着被传输至锅炉,开启它们的‘高光’时刻”,——概括出300克左右的标煤检验合格后被传输至锅炉;

③“原煤通过皮带传送至原煤仓,经给煤机落至磨煤机内,在磨煤机内原煤会被碾压成煤粉,在一次风的作用下,经分离器后由煤粉管进入炉膛,煤粉管出口配有两层等离子点火系统,用于锅炉点火及炉膛稳燃,通过送风机向锅炉内提供燃烧氧量,使煤粉燃烧产生热量”——概括出原煤在磨煤机内被碾压成煤粉,由煤粉管进入炉膛,两层等离子点火系统向锅炉内提供燃烧氧量,使煤粉燃烧产生热量;

④“煤粉燃烧产生的热量会使锅炉内的除盐水受热蒸发形成饱和蒸汽。饱和蒸汽在锅炉内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做功。过热蒸汽通过汽轮机做功后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概括出锅炉内的除盐水形成饱和蒸汽,再加热形成过热蒸汽,进入汽轮机产生机械能,机械能推动发电机发电。题型一主题思想探索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从立春到大寒,中国古人通过观察太阳周年运动,参照天象、气象和物象等自然现象,总结一年中时令、气候等方面的变化规律,形成了二十四节气的时间知识体系。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二十四节气如何融入当代生活?花知时而开,人顺势而为,与天地唱和,与万物相谐——二十四节气体现出的“天人合一”理念,如何助益当代人的生活?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每到立秋,湖南省花垣县都会迎来盛大的赶秋节。庄稼成熟,丰收在即,人们吹笙、歌唱、舞蹈,庆丰年、祈幸福。而今,花垣赶秋活动丰富多彩,周边群众也纷纷聚集在“秋场”,观赏和参与舞龙舞狮、八人秋千、上刀梯、武术等活动。花垣赶秋还与中国农民丰收节、全域旅游等相结合,吸引众多游客参与其间。在礼敬“秋”的节气文化基础上,焕发更多文化活力,创造更多经济价值。“春分麦起身,一刻值千金。”安仁赶分社是湖南省安仁县群众于春分社日举办的节令文化活动。集会演出、赶场交易、食药开耕,人们交流农事经验和养生之道;唱社戏、踩高跷、放河灯,文娱活动精彩纷呈。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立夏之际,暑气来袭,在我国南方一些地区不仅保持着在立夏时节吃乌饭蚕豆、喝立夏茶等传统习俗,而且转化创新,进一步发挥立夏习俗在休闲娱乐、饮食养生等方面的功用。比如,举办“跑山迎夏”活动,将立夏习俗融入大运河节气和旅游发展中;传承创新“送春迎夏”仪式,对传统立夏仪式展示内容进行选择提取;建设二十四节气主题公园,对立夏习俗进行旅游资源的转化,等等。这一系列丰富多彩的活动,都有助于加强社区凝聚力,满足人民群众的身心健康需求,提高生活品质。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电视节目《二十四节气》讲述人与自然的相处智慧,把二十四节气的知识画面化、具象化;图书《黄小厨的春夏秋冬》以讲述美食与二十四节气的历史文化故事为亮点,受到人们喜爱;纪实节目《24节气生活》采用实景场地拍摄的记录方式,呈现日常生活中的二十四节气文化。二十四节气在物候、风景、人文等层面上的丰富内涵,更是让它成为文创设计青睐的主题。二十四节气主题的折扇、书签等文创产品层出不穷,在日用中展现岁时节令之美。发挥不同文艺形式所长,利用多媒体传播格局,二十四节气文化传承传播的形式、内容和渠道得以拓展,其内蕴的文化生命力也得到激活。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春雨惊春清谷天,夏满芒夏暑相连。秋处露秋寒霜降,冬雪雪冬小大寒。”《二十四节气歌》将知识融于通俗晓畅、朗朗上口的童谣中,深受欢迎。与二十四节气相关的古典诗词、传统绘画、刺绣、编织等,也能够以润物细无声的方式,在未成年群体中进行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帮助广大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从2013年起,采用民族曲调说唱的贵州石阡“说春”传承人,走进当地学校,举办创作展演及传承活动,教学生制作土牛、编写“说春”教材。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自2006年开始,“农历二十四节气”“内乡打春牛习俗”“石阡说春”“班春劝农”“梅源芒种开犁节”“半山立夏习俗”“送大暑船”“三门祭冬”等,相继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2016年11月,“二十四节气”正式入选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充分展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适应时代变迁的过程中不断再创造,是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发展的基本规律和重要任务。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摘编自林继富《二十四节气在当代:让古老智慧绽放生机》)1.下列对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二十四节气是一个时间知识体系,它与农耕生产关系密切,既是生活经验也是生存智慧。B.近年来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生机,主要得益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C.每到立秋,庄稼成熟,花垣群众欢聚秋场,参与民俗活动,礼敬“秋”日,是谓“赶秋”。D.电视节目、图书、童谣等多种形式对激活二十四节气的文化生命力都起到了相应的作用。2.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A.要真正做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就必须让二十四节气扎根人心,结合各地民俗,回归生产生活。B.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又与传统节庆、民俗关系密切,如“清明”对应了清明节,“秋分”对应了中秋节。C.作为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二十四节气所蕴含的中华传统智慧与哲学,可以解决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D.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中,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气文化的传承。3.《二十四节气歌》中的每一个节气,在中国古典诗歌里都有灵动的反映。下列选项中,没有表现某种节气的一项是()A.沾衣欲湿杏花雨,吹面不寒杨柳风。(志南和尚)B.绿筠尚含粉,圆荷始散芳。(韦应物)C.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杜甫)D.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陆游)4.在推进乡村振兴的背景下,材料为各地活态传承二十节气文化提供了哪些可供借鉴的经验?5.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请结合材料和你的生活体验,谈谈你对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的理解。【答案】1.B2.A3.D4.①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②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③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④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5.①二十四节气蕴含了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②青少年了解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掌握生活经验。;③更对于青少年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答此类试题要注意认真审题,要注意对应选项内容和文本内容的差异。首先应浏览选项的内容,然后到文中找到相关的句子,最后进行辨析。

(2)本题考查推断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力。做这类题往往需要对原文进行“推断和想象”,所以选项的内容就不再是原材料的简单重复,而是在原句的基础上,加上了命题者自己的理解。要解答好这类题目,首先要做到对材料的熟悉和理解,以便解题时迅速找到其在材料中的相关区域,进而进行比较、分析、推断;其次,要清楚选项都是在文中句子基础上进行的合理推断,绝不是凭空进行的,所以找到原来的句子,联系上下文筛选信息、推敲选项;将选项和原文信息进行比较时,掌握一些常见的设错方式很有必要,从而使思维变得更加敏捷,提高解题速度和准确率。

(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体会句子含意的原则:①从词语到句子,即根据句子中的关键词语、词语与词语之间的关系来理解。②从形式到内容,即根据句子的结构特点、修辞手法及句子的语言气势,对它表达的内容来理解与把握。③从篇章到语句,即联系文章主旨来理解句子的真实含意。

(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整合的能力。解答此类题目,考生应先通读全文,整体理解把文本的内容。然后仔细审题,抓住问题的指向,到文中搜寻相应的答题区间,抓住重点词句,归纳概括要点,然后顺应问题的方向组织答案,分条回答即可。

(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问题进行创新性解读的能力。这是一道开放性的探究题,解答此题,要首先明确自己的看法,然后根据自己的观点,结合着文本的具体内容,联系现实生活,阐述自己的理解与看法,只要能言之有理即可。1.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文章内容的能力。B.“主要得益于人们文化自觉意识的增强”错,原文第二段信息是“多年来,有关部门从多层面、多维度深入实施二十四节气相关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工作,促进各地活态传承节气文化。尤其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人们文化自觉意识日渐增强,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可见近年来二十四节气在百姓生活中焕发出蓬勃生机,是多方面原因,尤其是“近年来伴随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升温”。

故答案为:B。2.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作者观点态度的能力。B.“‘秋分’对应了中秋节”错,秋分是在9月23日-24日之间,中秋是每年的农历十五,所以两个不是一个时间。

C.“可以解决全球自然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难题”错,原文只是说“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二十四节气以多种面貌和形态在当代生活中展现出蓬勃生机”“二十四节气正是通过与各地生产生活实践相结合,不断丰富自身样貌,焕发出活泼泼的生命力”,选项表述夸大了二十四节气的作用,于文无据。

D.“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错,无中生有,原文“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强调应该怎么做,并没有说2022北京冬奥会开幕式,二十四节气倒计时以“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的方式体现了对节气文化的传承。

故答案为:A。3.本题考查学生理解诗句含义、把握文化常识的能力。A.杏花雨:清明前后杏花盛开时节的雨,与清明有关。

B.诗句出自唐代韦应物《夏至避暑北池》,翠绿的鲜竹尚且含粉,池塘里的荷花已经开始散发阵阵的清香了。预示了夏至。

C.“露从今夜白”这一句,则是写出了当时的节气——白露。

D.诗人在风雨洒落的夜晚,做梦都在想着,一身戎装,骑着战马,跨越北国冰封的河流,同敌人在疆场厮杀。这里表现的并非节气,“铁马冰河”是风雨中的梦境。

故答案为:D。4.本题考查学生筛选提取信息并归纳整合的能力。由第三段“结合节庆民俗,实现价值聚力。二十四节气不仅自身内涵丰富,而且与春节、端午、中秋等传统节庆、传统民俗之间存在密切关系。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得出答案①;

由第四段“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博物馆中的文物要‘活起来’,体现中华民族独特智慧和生产生活方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更应如此。二十四节气只有着眼群众需求,和当下生产生活有机交织,才能焕发生机”得出答案②着眼群众需求,融入日常生活;

由第五段“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近年来,以二十四节气为主题的文化产品日渐丰富”得出答案③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

由第六段“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得出答案④。5.本题考查学生探究分析问题进行创新性解读的能力。由第三段结尾“这些活动释放了农村生产生活的活力,也丰富了二十四节气的文化内涵和情感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应结合重要节庆与各地民俗,拓展文化内涵,强化情感纽带”,第五段“借力文艺形式,实现多元传播。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二十四节气渗透在诗歌、绘画、音乐、舞蹈以及传统工艺中”得出答案①二十四节气蕴含了文化内涵和历史积淀,是中华民族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第一段“二十四节气是古人对自然时间与农耕生产关系的精准把握,体现了中华民族传统农耕社会的生活经验和文化记忆,蕴含着中国人传统的生存智慧与生命哲学”得出答案②青少年了解二十四节气有利于掌握生活经验。

由第六段“丰富教育形式,深化育人内涵。传承发展二十四节气文化,青少年群体是不可或缺的新生力量”“这些活动不仅生动介绍了二十四节气知识,而且培养了青少年爱祖国、爱家乡、爱人民的情感”得出答案③更对于青少年理解、传承和发展中国传统文化,建立文化自信具有深远意义。题型二鉴赏评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宇宙现在是这样,过去是这样,将来也永远是这样。只要一想起宇宙,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己,如同回忆起许久以前的一次悬崖失足那样令人晕眩「战」栗。我们知道我们在探索最深奥的秘密。宇宙的大小和年龄不是一般人所能理解的。我们的小小行星只不过是无限永恒的时空中的一个有限世界。从宏观来看,大多数人类所关心的问题都可以说是无关紧要的,甚至是微不足道的。但是,我们人类朝气蓬勃、勇敢好学、前途无量。几千年来,我们对宇宙及我们在宇宙中所处的地位作出了最惊人的和出乎意料的发现。人类对宇宙的探索,回想起来是很令人兴奋的。这些探索活动提醒我们:好奇是人类的习性,理解是一种乐趣,知识是生存的先决条件。因为我们在这个宇宙中只不过是晨空中飞扬的一粒尘埃,所以,我们认为,人类的未来取决于我们对这个宇宙的了解程度。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宇宙「神秘非常」,它有典雅的事实,错综的关系,微妙的机制。地球的表面就是宇宙汪洋之滨。我们现有的知识大部分是从地球上获得的。近来,我们已经开始向大海涉足,当然,海水才刚刚没及我们的脚趾,充其量也只不过溅湿我们的踝节。海水是迷人的。大海在向我们召唤。本能告诉我们,我们是在这个大海里诞生的。我们还乡心切。虽然我们的夙望可能会冒犯“\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天神”,但是我相信我们并不是在做无谓的空想。因为宇宙\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辽阔无垠,所以那些我们所熟悉的适用于地球的量度单位——米、英里等等已经没有意义。我们用光速来量度距离。一束光每秒钟传播18.6万英里,约30万公里,也就是7倍于地球的周长。一束光从太阳传播到地球用8分钟的时间,因此我们可以说,太阳离我们8光分。一束光在一年之内约穿过10万亿公里(相当于6万亿英里)的空间,这个长度单位——光在一年里所通过的距离——称为1光年。光年不是度量时间的单位,而是度量距离的极大单位。地球是宇宙中的一个地方,但决不是唯一的地方,也不是一个典型的地方。任何行星、恒星或星系都不可能是典型的,因为宇宙中的大部分是空的。唯一典型的地方在广袤、寒冷的宇宙真空之中,在星际空间永恒的黑夜里。那是一个奇特而荒芜的地方。相比之下,行星、恒星和星系就显得特别稀罕而珍贵。假如我们被随意搁置在宇宙之中,我们附着或旁落在一个行星上的机会只有1033分之一。

[1]

(1033,在1之后接33个0)。在日常生活当中,这样的机会是“\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令人羡慕的”。可见天体是多么宝贵。

[1]

从一个星系际的优越地位上,我们可以看到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像海水的泡沫一样遍布在空间的浪涛上,这些光须就是星系。其中有些是孤独的徘徊者,大部分则群集在一起,挤作一团,在大宇宙的黑夜里不停地飘荡。展现在我们面前的就是我们所见到的极其宏伟壮观的宇宙。我们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离地球80亿光年,处在已知宇宙的中心。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上千亿个恒星)组成的,每个恒星对某人来说都可能是一个太阳。在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可能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但是从远处着眼,星系更多地让人想起一堆动人的发现物——贝壳,或许是珊瑚——大自然在宇宙的汪洋里创造的永恒的产物。宇宙间有若干千亿(1011)

[1]

个星系。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跟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即1011*1011=1022。

[1]

在这样庞大的数量里,难道只有一个普通的恒星——太阳——是被有人居住的行星伴随着吗?为什么我们这些隐藏在宇宙中某个被遗忘角落里的人类就这样幸运呢?我认为,宇宙里很可能到处都充满着生命,只是我们人类尚未发现而已。\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我们的探索才刚刚开始。80亿光年以外嵌着\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银河系的星系团催迫着我们去探索。探索太阳和地球就更不用说了。我们确信,有人居住的这个行星只不过是一丁点儿的岩石和金属,它靠着反射太阳光而发出微光。在这样的大距离里,它已经消失得无影无踪。但是,这个时候,我们的旅程只到达地球上的天文学所通称的“\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本星系群”。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大约由20个子星系组成,是一个稀疏、模糊而又实实在在的星系团。其中的一个星系是M31,从地球上看,这个星系位于\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仙女星座。跟其他\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旋涡星系一样,它是一个由恒星、气体和尘埃组成的巨大火轮。M31有两个卫星,它通过引力——跟使我呆在坐椅上相同的物理学定律——将\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矮椭圆星系束缚在一起。整个宇亩中的自然法则都是一样的。我们现在离地球200万光年。M31以外是另一个非常相似的星系,也就是我们自已的星系。它的旋涡臂缓慢地转动着——每2亿5千万年旋转一周。现在,我们离地球4万光年,我们正处于密集的银河中心。但是,假如我们希望找到地球的话,就必须将方向扭转到银河系的边远地带,扭转到接近遥远的旋涡臂边缘的模糊的地方。我们印象最深刻的是,恒星即使在两个旋臂之间,也像流水一样漂浮在我们的四周——气势磅礴的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虽然象肥皂泡一样脆弱,却又大得可以容得下1万个太阳或1万亿个地球;有些小如一座城池,但密度却比铅大100万亿倍。有些恒星跟太阳一样是孤独的;多数恒星有伴侣,通常是成双成对,互相环绕。但是那些星团不断地从三星系逐渐转化成由数十个恒星组成的松散的星团,再转化成由百万个恒星组成的璀璨夺目的大\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球状星团。有些双星紧靠在一起,星体物质在他们之间川流不息,多数双星都象木星与太阳一样分离开来。有些恒星——超新星——的亮度跟它们所在的整个星系的亮度一样;有些恒星——\t"/item/%E5%AE%87%E5%AE%99%E7%9A%84%E8%BE%B9%E7%96%86/_blank"黑洞——在几公里以外就看不见了。有些恒星的光彩长年不减;有些恒星闪烁不定,或以匀称的节奏闪烁着。有些恒星稳重端庄地转动着,有些恒星狂热地旋转着,弄得自己面貌全非,成了扁圆形。多数恒星主要是以可见光成红外光放出光芒;其他恒星也是X光或射电波的光源。发蓝光的恒星是年青的星,会发热;发黄光的恒星是常见的星,它们已经到了中年;发红光的恒星常常是垂亡的老年星;而发白光或黑光的恒星则已奄奄一息。银河里大约有4千亿个各种各样的恒星,它们的运转既复杂又巧妙。对于所有这些恒星,地球上的居民到目前为止比较了解的却只有一个。每个星系都是太空中的一个岛屿,它们与其邻居隔光年之距遥遥相望,我可以想象,在无数星球上的生物对宇宙的模糊认识是如何产生的:他们在开始的时候都以为,除了他们自己小小的行星以及他们周围的那些区区可数的恒星以外,再也没有其他的星星了。我们是在与世隔绝的情况下成长起来的,我们对宇宙的正确认识是逐渐形成的。有些恒星可能被数百万个没有生物的由岩石构成的小星球所包围,这些小星球是在它们演化的某个初级阶段冻结而成的行星系。大概许多恒星郡有跟我们类似的行星系:在外围具有由大气环所包围的行星和冰冻卫星,而在接近中心处则有温热的、天蓝色的、覆盖着云的小星球。在一些行星上可能已经有高级动物,他们也许正在从事某种巨大的工程建设来改造他们的行星世界,他们是我们宇宙中的兄弟姐妹。他们跟我们的差别很大吗?他们的形状、生物化学、神经生态、历史、政治、科学、技术、艺术、音乐、宗教、哲学等方面的情况如何?也许有一天我们会知道的。我们现在已经回到了我们的后院——离地球1光年的地方。包围着我们的太阳的是一群巨大的雪球,这些雪球由冰块、岩石和有机分子组成:它们就是彗核。每当恒星经过的时候都对它们产生一定的引力作用,最后迫使它们当中的一个雪球倾倒到内太阳系。由于太阳热的作用,冰块被蒸发,于是就出现了美丽的彗尾。我们现在来到我们星系的行星上。这些星球相当之大,它们都是太阳的俘获物。由于重力作用,它们被迫作近似圆周运动。它们的热量主要来自太阳。冥王星覆盖着甲烷冰,它唯一的伙伴是它的巨大卫星卡戎。冥王星是被太阳照亮的,因为太阳离它很远,从漆黑的天空中看上去,太阳只不过是一个明亮的光点。巨大的气体星球海王星、天王星、土星——太阳系的宝石——和木星部分别有一个冰冻卫星作伴相随(这些行星近年均被发现有更多的卫星甚至卫星群相伴随。——编著)。在气体行星及其冰冻卫星的内侧就是充满岩石的温暖的内太阳系。例如,在那里有红色行星——火星。在火星上有高耸的火山、巨大的裂谷、席卷火星的大沙暴,并且,完全可能还有一些初级形态的生物。所有太阳系的行星都绕着太阳运转。太阳是离我们最近的一个恒星,它是一个令人恐怖的氢气和氦气的热核反应炉,它的强光照耀着整个太阳系。经过一番漫游之后,我们终于回到了我们这个弱小的浅蓝色星球。宇宙汪洋茫无际涯,范围之大,难以想象,而这个星球仅是其中之一,完全淹没于宇宙汪洋之中,它的存在可能仅仅对我们有意义。地球是我们的家,我们的母亲。人类是在这里诞生和成长的,是在这里成熟起来的。正是在这个星球上,我们激发了探索宇亩的热情。也正是在这里,我们正在痛苦和不安之中掌握我们自己的命运。人类有幸来到地球这个行星上。这里有充满氮气的蓝天,有碧波荡漾的海洋,有凉爽的森林,还有柔软的草地。这无疑是一个生机勃勃的星球。从整个宇宙来看,它不但景色迷人,天下稀有,而且到目前为止,在我们的行程所经历过的所有时空当中,只有这个行星上的人类开始对宇宙进行探索。必定有许多这样的星球散布在整个宇宙空间里,但是,我们对它们的探索从这里开始。我们有人类百万年来用巨大的代价积累起来的丰富知识。我们这个世界人才济济,人们勤学好问。我们的时代以知识为荣。我们是很幸运的。人类是宇宙的产物,现在暂时居住在叫做“地球”的星球上。人类返回家园的长途旅行已经开始。1.下列对“星系”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星系是无数模糊纤细的光须。大部分光须群集在一起,在宇宙中飘荡。地球隶属于这些星云。我们所见到的星云处于已知宇宙的中心。B.星系是由气体、尘埃和恒星群组成,星系里有恒星、行星,也有生物、智能生命和宇宙间的文明。C.星系在宇宙里有若干千亿个,每个星系平均由1000亿个恒星组成。在所有星系里,行星的数量与恒星的总数大概一样多。D.“本星系群”宽达数百万光年,包括M31星系,是河外星系,与M31相似的是我们居住的银河系。2.下列各句,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恒星是自身发光的星球,有些恒星脆弱,但体积大,它可以容下一万个太阳。B.太阳是一颗恒星,它是孤独的,但多数恒星通常是成对互相环绕的。C.有些恒星是超新星,光亮爆发时增加到原来1000万倍以上,而“黑洞”的光在几千米以外就看不见了。D.有些行星是扁圆形的,其主要原因在于狂热旋转,使自己变得面目全非。3.第1自然段,第一句中的三个“这样”和第二句中的“晕眩战栗”应怎样理解?4.对“我们探索宇宙的时候,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想象经常能够把我们带领到崭新的境界,没有想象,我们就到处碰壁。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你是如何理解的?【答案】1.B2.D3.“这样”指宇宙永远按照自己的规律运行,不受任何其他事物的影响。“晕眩战栗”形象地表现了人类面对宇宙众多奥秘时激动的心情。4.对于未知领域的探索是需要怀疑和想象的。想象是科学的翅膀,因此要敢于想象,并不断探索验证,所谓“大胆假设,小心求证”,而怀疑否定旧知,产生新知。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解析】(1)本题考查对文本内容的辨析。首先浏览选项,然后到文中找到与选项相关的语句,进行比较、辨析。

(2)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答题时要仔细对读选项和原文,重点注意选项的表述和文中内容的整合或转述的差别。

(3)本文考查理解文中重要词语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题,首先要抓住语句中的重点词语,再从其本义和引申义进行分析,需要考生从整体阅读的角度出发,将词语放在特定的语境中去理解,在明确词语所在的语句的句意,所在段落含义,所在语段前后关系的基础上理解词语。

(4)本题考查理解文中重要句子的含义的能力。解答此类试题,首先根据题干定位到语句位置,然后找出关键词,在语境中分析句子的意思和潜在的含义,这句话是表面上自相矛盾的句子,就要结合文章内容分析说明该句的言外之意,揭示其深层意蕴的一致性。1.B.应为“可能有”。故答案为:B。2.D.“有些行星”错误,原文是“恒星”。故答案为:D。3.“这样”指不论是是过去,现在还是未来,宇宙一直就是这个样子,按自身规律运行,不受影响,暗含“如此奥妙无穷,深不可测”之义,句子中出现了三个“这样”和“现在是,过去是,将来也是”,强化突出宇宙无限永恒,深不可测的特性。

“晕眩”,头晕眼花,形容看不清楚,弄不明白。“战栗”,同“颤栗”,发抖。“晕眩战栗”本指人因危险而感到恐惧,结合文中“我们就难以平静—我们心情激动,感叹不已”则可以指人们因为宇宙的神秘莫测和奥妙无穷而产生的激动之情,具有趣味性,同时增强了词语的表现力,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承接后文“探索最深奥的秘密”。4.“既要勇于怀疑,又要富于想象”是作者提出探索宇宙必不可少的两个素质,为什么?因为“宇宙神奥非凡”,没有这样的素质,就不能解开宇宙的奥秘,这也印证了“怀疑可以使我们摆脱幻想,还可以检验我们的推测”,怀疑是人类进步的动力,是检测想象的方式,两者在探索中达到统一。作者以简洁的语言阐述了想象和怀疑看似矛盾的两者在宇宙探索中的相辅相成,和谐统一。题型三分析综合材料一:“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7月22日至24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强调,吉林要把保障粮食安全放在突出位置,毫不放松抓好粮贪生产,加快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在探索现代农业发展道路上创造更多经验。这一重要指示,对于我们扎实做好“六稳”工作,全面落,实“六保”任务,争取全年经济发展好成绩,具有重要指导意义。仓廪实,天下安。2004年以来,我国粮食生产取得历史性的“十六连丰”。我国粮食产量从1982年的3.55亿吨增加到2019年的6.64亿吨,增长87%。今年以来,尽管面对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但粮食及“菜篮子”产品稳产保供工作仍全力推进,农业农村经济保持良好发展态势。今年夏粮再获丰收,夏粮产量达到2856亿斤,增产24.2亿斤,同比增长0.9%,创历史新高:秋粮面积稳中有增,在田作物长势良好,可以争取有好的收成。总的来说,我国农业连年丰收,粮食储备充裕,完全有能力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供给,筑牢国家粮食安全防线。今年全国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始终坚持走中国特色粮食安全之路。这次新冠肺炎疫情如此严重但我国社会始终保持稳定,粮食和重要农副产品稳定供给功不可没。在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外部环境发生深刻变化的复杂形势下,发挥好“三农”的压舱石作用,依靠自身力量端牢自己的饭碗,就能为应对各种风险挑战赢得主动,为保持经济持续复苏社会大局稳定奠定基础。(摘编自《抓好粮食生产,保障粮食安全》,《人民日报》2020年7月26日)材料二新华社长沙4月7日电(记者周勉):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多个国家和地区出于粮食安全考虑,开始限制本国粮食出口,这引发了全球关于粮食危机的担忧。记者电话联系到了正在海南三亚南繁基地开展科研攻关的“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袁隆平对此表达了自己的看法。对于目前新冠肺炎疫情有可能带来的粮食安全问题,袁隆平表示,中国完全有实现粮食生产自给自足的能力,不会出现粮荒;希望大家不要担心。袁隆平一直在为中国和世界粮食安全忙碌。记者了解到,袁隆平团队今年将在全国推广精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1000万亩,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3月23日举行的“三一工程”(三分地养活一个人)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2020年度工作会议,确定了在湖南13个县;(市、区)的攻关基地开展以第3代杂交水稻“托底”的双季稻高产攻关示范,目标是两季总产达到每公顷18吨。去年10月首次公开测产、试验田亩产达到1046.3公斤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目前也即将在南繁基地完成今年的制种任务,预计4月10日就能收获种子。此外,袁隆平领衔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也在去年扩大到了1000亩,试验田设置在不同类型的盐碱地中,包括东北、渤海湾、新疆、东南沿海等地。袁隆平曾表示,中国有约15亿亩盐碱地,其中具备改造潜能的盐碱地面积在2亿到3亿亩之间,每亩的目标产量在300公斤。袁隆平强调,尽管中国完全有能力实现粮食自给自足,但确保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松懈不得,这次全球疫情就是一记警钟。(摘自新华社消息,2020年4月7日)材料三:据央视新闻消息,现在有些所谓“大胃王”或“吃播秀”,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吃了再把东西吐出来!作为农业大国,“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道理我们自幼便懂。但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餐饮行业的蓬勃发展,浪费情况仍然屡禁不绝。2018年,中国科学院地理科学与资源研究所和世界自然基金会曾联合发布<中国城市餐饮食物浪费报告)。调研发现,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报告指出,经初步测算,2015年中国城市餐饮业餐桌食物浪费量在1700万至1800万吨之间,相当于3000万至5000万人一年的食物量。(摘自新浪财经《大胃王吃播秀被央视批评但制止餐饮浪费需全民参与》,2020年8月12日)材料四:1.下列对四则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材料一是针对习近平总书记在吉林考察时做出的重要指示精神——重视粮食安全”的新闻所写的一篇新闻评论。B.材料二是一则新闻,可以用句话概括为一袁隆平表示:中国不会出现“粮荒,”粮食完全能够自给自足。C.材料三是一则央视新闻消息,批评“大胃王”“吃播秀”以浪费食物误导消费者,指出制止餐饮浪费需全民参与。D.材料四是两组图表,通过图表中的横向与纵向比较,能够得出中国在粮食安方面取得了较大成就的结论。2.下列保护粮食安全措施中,哪一项与上面四则材料的内容都不相关()A.严守耕地保护红线。 B.保障种粮农民收益。C.提升粮食储运科技水平。 D.严格控制涉粮外资企业数量。3.根据上面材料,概括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每条概括不超过10个字。【答案】1.C2.D3.国家重视;科技保障;人人节约(拒绝浪费);增加储备【解析】【点评】(1)本题考查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解答此类题,既要对文章进行整体的把握,又要对文章的局部进行恰当的分析。首先明确题干的提问方式,然后浏览选项,到文中圈出与选项相关的句子,理解每一个选项时,仔细分析选项的每一个重点,与原文进行比对。设题的误区如下:因果关系不当、于文无据、以偏概全、说法绝对化、变未然为已然等。

(2)本题主要考查理解并概括文本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时,基本方法是排除法和比对法,就是将选项信息与原文语句内容仔细地进行对应比较。选项信息的语言与原文语句内容在表述上有一定区别,命题者常通过改变叙述的方式来设置一些干扰项,解答时要认真核对,找出符合题干要求的选项。

(3)本题主要考查对文章定向信息的整合和对定向内容的理解和概括能力。解答此类题,要仔细阅读题干,明确题目要求,然后要通读文章,整体把握文章内容大意,根据问题从文中找相关信息,并将需要的信息进行筛选整合概括,有针对性地作答。1.C.“材料三是一则央视新闻消息”错,材料三开头“据央视新闻消息,现在有些所谓‘大胃王’或‘吃播秀’,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吃了再把东西吐出来”,可见材料三不是央视新闻消息,而是对央视新闻的评论。故答案为:C。2.D.“严格控制涉粮外资企业数量”四则材料都没有涉及。材料一是从国家角度重视粮食安全问题;材料二是说我国杂交水稻试验成功,能够保证粮食供应;材料三是对浪费粮食现象进行批评;材料四是通过图表展示我国三大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及有效仓容量、食用油罐总罐容增长情况。都没有涉及D项表述内容。故答案为:D。3.保证我国粮食安全应注意哪些问题,要根据四则材料进行概括。材料一主要体现的是国家对于粮食安全的重视,文中几次提到习主席对于粮食安全的关注,“我十分关心粮食生产和安全”“对我们这样一个有着14亿人口的大国来说,农业基础地位任何时候都不能忽视和削弱,‘手中有粮、心中不慌’在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十八大也提出了“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新粮食安全观,确立了以我为主、立足国内、确保产能、适度进口、科技支撑的国家粮食安全战略。由此可概括出“国家重视”;

材料二写袁隆平及其杂交水稻的研制是我国粮食安全的有力保障,“袁隆平团队今年将在全国推广精心选育的超级杂交稻品种‘超优千号’1000万亩,预计每亩增产100公斤”“去年10月首次公开测产、试验田亩产达到1046.3公斤的第三代杂交水稻,目前也即将在南繁基地完成今年的制种任务……此外,袁隆平领衔的耐盐碱水稻(海水稻)稻作改良试验面积也在去年扩大到了1000亩……”。由此可概括出“科技保障”;

材料三批评了我国存在的浪费粮食的现象,“现在有些所谓‘大胃王’或‘吃播秀’,浪费现象严重,甚至有人吃了再把东西吐出来”,指出“中国餐饮业人均食物浪费量为每人每餐93克,浪费率为11.7%,此外,大型聚会浪费则达38%,而学生盒饭有1/3被扔掉”。从中可以概括出“拒绝浪费”;

材料四通过图表展示我国三大作物品种单位面积产量及有效仓容量、食用油罐总罐容增长情况,从中概括出“增加储备”。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问题。材料一:作为网络文艺的重要表现形态,网络短视频在网络流量的推动下获得了快速发展,也为其长远发展埋下隐患。“要流量还是要质量”似乎已经成为一个两难的选择。网络短视频要迈向高质量发展之路,亟待从困境中突围。网络流量是指在一定时间内打开网站地址的人气访问量,是用来描述访问一个网站的用户数量和用户所浏览的页面数量的指标。在互联网时代,网络平台通过获取客户、积攒流量等途径快速扩大数字市场空间,并由此催生了流量红利。当流量与金钱挂钩时,流量经济就成为一种新的经济形态。网络时代的到来改变了整个文化生态,互联网和新媒体技术的深入发展改变了网络文艺形态,催生出网络短视频等新的文艺类型,在推动网络短视频呈现出千姿百态样貌的同时,也促使流量经济的观念和实践发生了深刻变化。在互联网时代,网络文艺的传播与流行离不开流量的加持,流量大小也因此成为衡量网络文艺作品的重要指标。数据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的网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