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单元综合检测_第1页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_第2页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_第3页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_第4页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单元综合检测(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15小题,每小题4分,共60分)1.1950年1月4日,杜鲁门在年度国情咨文中再次督促国会通过“技术援助和资本投资的立法”,他说,“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这表明()A.两大阵营的对抗日益激烈B.第三世界的崛起有力地冲击了美苏两极格局C.美国冷战的中心开始转移D.美国利用经济援助来为政治和战略目标服务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广大亚非拉地区的人民已经骚动和苏醒,如果不支持这些国家去寻求卓有成效的道路,那他们就会落入同人类自由敌对的哲学控制之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杜鲁门对广大亚非拉地区进行经济援助的目的是遏制苏联,即遏制苏联式政治经济制度向第三世界的扩展,这说明经济援助成为美国政治和战略目标的工具,故选D项。2.1948年1月,苏联以技术故障、技术困难为由,开始封锁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水陆交通;6月,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铁路交通;8月,公路、水路交通被彻底封锁,只留有空中走廊。上述措施()A.导致美苏战时同盟关系正式破裂B.得到了中国等社会主义国家的支持C.削弱了美国对西欧国家的影响力D.客观上推动了军事集团北约的建立答案D解析杜鲁门主义的出台导致了美苏战时同盟关系的破裂,故A项错误;1948年中国还没有建立社会主义国家,故B项错误;苏联对联邦德国的制裁加强了美国对西欧的影响力,故C项错误;据材料“切断了美英法占领区和柏林之间的铁路交通”并结合所学可知,柏林危机的出现使美苏关系更为紧张,客观上导致北约军事集团的成立,故D项正确。3.德法是西欧的两个大国,普法战争埋下了双方相互仇恨的种子,经过两次世界大战的厮杀,20世纪中期以后两国却走向了合作。这说明()A.追求国家利益最大化是外交关系的出发点B.国际形势是影响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C.意识形态相同的国家最终都会达成谅解D.大国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法德两国在近代历史上彼此战争不断,但双方都不是赢家,所以战后两国走向了合作,以追求双方国家利益的最大化,故A项正确。国家利益是影响国家关系走向的关键因素,B项错误;C项表述过于绝对,错误;材料体现的是战后法德两国在国家利益的指引下由对抗转向合作,并未体现两国综合国力的竞争,D项错误。4.1964年,中法建立外交关系。1966年,法国总统戴高乐访问苏联,两国发表了联合声明,强调由欧洲人来考虑和解决欧洲事务,还达成了空间技术合作协定,进一步扩大了合作领域。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B.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C.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D.法国改变战略目标与价值取向答案A解析在两极对峙时期,法国与中国建交,法国总统访问苏联并发表联合声明,这些说明资本主义阵营出现分化,故A项正确;“欧洲一体化向纵深发展”指的是欧盟的成立,故B项错误;“世界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是在两极格局解体后,故C项错误;外交政策的变化是以国家利益为中心的,法国改善与中国和苏联的关系,是出于本国国家利益的需求,不可能改变战略目标和价值取向,故D项错误。5.当今世界正处在新旧格局的交替时期,对“交替”的正确认识是()A.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过渡B.由社会制度的对立向经济竞争过渡C.由两极格局向多极格局过渡D.由区域集团向全球化过渡答案C解析多极格局的形成是一个漫长的过程。两极格局解体后,当今世界的多极化趋势进一步加强,世界政治格局逐渐向多极化过渡,故C项正确。6.1988年,英国政府实行养老金改革。国家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一律推行职业养老金制度。政府还规定任何职工按期缴付一定费用,到退休时,由国家负责支付个人养老金。这一改革旨在()A.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B.加强社会保障,缓解失业压力C.节省政府开支,放弃社保责任D.扩大政府职能,缩小贫富差距答案A解析材料信息“只提供最基本的养老金,同时强制所有企业”体现了20世纪80年代后政府减少国家干预,缩减福利规模,故选A项。7.1965—1983年,欧洲主要国家财政开支占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法国从37.5%增至50%,英国从35.3%增至58.9%,意大利从32.9%增至56.6%,而荷兰增至63.6%。据此可知,这一时期()A.欧洲国家财政已入不敷出 B.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 D.英国的经济实力明显下降答案C解析从材料中1965—1983年欧洲主要国家财政支出的增长情况看,这些国家已把半数以上的国民生产总值纳入国家直接支配体系内,这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普遍发展的结果,故C项正确;材料不能说明欧洲国家财政已入不敷出,排除A项;材料论述的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并不能体现欧洲各国经济发展不平衡,排除B项;单纯依据材料不能得出英国的经济实力明显下降,排除D项。8.20世纪80年代,法国进一步加强对科技发展的规划。法国率先提出“尤里卡计划”,与欧洲国家合作开展高科技项目的研究,要在高科技领域赶上美国和日本。法国与几个欧洲国家合作生产的“空中客车”系列与美国的“波音”飞机展开竞争。据此可知()A.美、法、日三足鼎立经济格局的形成B.科技进步奠定了法国强国的基础C.法国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D.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答案B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法国的飞机可以与几个欧洲国家和美国的飞机同时竞争,体现出法国科技的进步,促进了法国的强大,故答案为B项。根据所学可知,战后的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三足鼎立应该是美、日、西欧而不是美、法、日,排除A项;从材料看不出法国的市场经济与国家干预相结合的特征,排除C项;材料不能体现法国建立起独立防务和工业体系,排除D项。9.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美实行混合市场经济,法国实行计划指导型市场经济,德国实行社会市场经济,日本实行统制市场经济体制。20世纪末,中国开始实行市场经济。这表明()A.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放弃了市场经济体制,采用计划经济体制B.社会主义国家照搬了资本主义国家的市场经济体制C.经济全球化下的世界各国经济发展模式已无差别D.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已成为世界经济发展的共识答案D解析从材料中可看出无论是资本主义国家,还是社会主义中国,均采取了宏观调控与市场体制相结合的经济运行模式,故D项正确。10.以20世纪70年代的石油危机为契机,苏联成为世界第一大石油出口国和粮食进口国。1985年,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向世界市场注入大量石油,导致世界油价下跌了129%,苏联损失惨重。这表明()A.苏联忽视国民经济结构的调整代价沉重B.石油成为与美国进行军备竞赛财政基础C.石油危机成为导致苏联解体的根本原因D.粮食问题严重动摇了苏联社会经济基础答案A解析当美国里根政府实行“逆向石油冲击”战略时,苏联却没有进行相应的经济结构调整,一味地发展石油出口,结果因油价下跌损失惨重,这表明一国经济结构应合理,不能过度依赖于能源出口,故A项正确。11.为了解决苏联模式给苏联经济造成的困难,从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到戈尔巴乔夫都进行了经济改革,他们改革的共同点是()A.优先解决农业生产中的问题B.发展重工业以进行军备竞赛C.调整所有制结构发展个体经济D.力图缓解计划经济造成的弊端答案D解析结合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勃列日涅夫改革、戈尔巴乔夫改革都是因为苏联模式的弊端,因此三者改革的共同点是解决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的问题,故D项正确。12.1971年,苏联政府在关于五年计划的报告中说:“商品货币关系在我国具有新的、社会主义的内容。当然,我们要批驳主张用市场调节作用取代国家集中计划的主导作用的各种错误观点。”这表明苏联政府试图()A.废除对企业的指令性计划 B.由市场决定产品价格C.鼓励私营企业发展 D.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答案D解析根据1971年时间点可知处于勃列日涅夫改革时期,勃列日涅夫上台后,经济上对赫鲁晓夫的政策做了一些调整,如恢复部门管理体制,加强对经济的集中领导;在坚持集中计划管理的前提下,扩大国营企业的经营自主权,运用经济手段,刺激企业改进经营管理。结合材料可知政府主张减少对企业的行政干预,故选D项。13.下图是苏联经济阶段年平均增长率示意图。该图说明苏联()A.经济发展与政策调整密切相关B.三次经济改革使苏联经济不断下滑C.新经济政策推动了工业化实现D.苏联模式推动了经济的高速增长答案A解析图示信息反映了20世纪20、30和50年代苏联经济年平均增长率受到新经济政策、苏联模式的影响,故A项正确。14.韩西林教授曾撰文写道:“到戈尔巴乔夫上台时,这种高度集中统一的僵化的计划经济体制对整个经济的制约作用已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打破这种体制的要求已非常强烈,而这种体制也确实到了非改不可的时候了。”这可以印证戈尔巴乔夫改革()A.适应了时代需要,获得成功B.使苏联经济得到迅速发展C.冲击了苏联的所有制结构D.改变了优先发展重工业的经济模式答案C解析从材料可以看出,苏联经济发展到了计划经济体制非改不可的时候了,戈尔巴乔夫上台后首先进行了经济改革,调整了苏联经济结构,但其改革没有正确的思路,并未取得成功,也没有改变优先发展重工业的模式,故C项正确。15.1974至1975年间,一些国际组织先后发动“香蕉战”“铝土战”“铜矿战”等。随之,欧共体同非洲、加勒比海、太平洋地区46个发展中国家签署《洛美协定》,规定:46个签字国的全部工业品和94.2%的农产品可免税不限量地进入欧共体成员国,欧共体成员国向46国出口时只享受最惠国待遇。这表明()A.欧共体国家摆脱经济困境B.发展中国家崛起冲击国际经济旧秩序C.南南合作的程度逐渐加深D.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答案B解析材料没有体现欧共体的经济困境,故A项错误;欧共体与46个发展中国家签订《洛美协定》,这本身就反映了发展中国家作为整体在世界经济中的力量,这种力量已经开始对旧的经济秩序产生冲击,故B项正确;欧共体与发展中国家合作并不是南南合作,故C项错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随着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关贸总协定的成立,国际贸易开始朝着体系化制度化发展,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16题20分,17题20分,共40分)16.经济发展与经济理论的创新密切相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1936年,凯恩斯发表了著名的《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认为资本主义自由市场制度并不能自动消除经济危机,主张政府运用经济手段对国民经济进行积极干预。其理论被称为凯恩斯主义。——摘编自《历史·必修二》人民版材料二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措施的核心是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1983年3月,政府公布了一个为期4年的“中期金融战略”,宣布要把货币供应量的增长率从1980年的7%—11%,下降到1984年的4%—8%,并在4年内把政府的公共开支降低4%,严格控制财政赤字。1978—1979年度,英国的公共住房开支占到总开支的5.4%,1986—1987年度降到2%。最高工资税率和投资率也从1979年的83%和98%下降到80年代中期的60%。——摘编自王斯德主编《世界通史》(1)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就业、利息和货币通论》发表的时代背景。概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英国“混合市场经济”的特征。(12分)(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阐述“撒切尔政府经济改革是对凯恩斯主义的纠正”这一观点。(8分)参考答案(1)背景:经济大危机造成严重破坏,自由放任政策失灵。特征:私人企业与国有化相结合;国家计划与市场经济相结合;国家干预与自由竞争相结合。(2)阐述:采用货币主义政策,加强私人企业发展,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背景,由材料一中“1936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29年到1933年的经济大危机造成严重的社会危机,破坏冲击了自由放任主义政策。第二小问特征,结合所学可知,可以从经济结构、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机制等角度归纳。第(2)问,现代货币主义的中心思想是“货币最重要”,反对凯恩斯主义的通货膨胀理论,提倡实行稳定的货币供应增长。由材料二中“控制货币供应量,压缩公共开支,削减税收”可知采用货币主义政策,加强私人企业发展,减少政府对经济的干预。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各国的社会福利制度迅速发展。一般说来,现代欧洲各国的福利国家制度主要包括医疗、疾病、养老、事故、失业、住房、教育等方面。其失业保险规定:凡出于年老、残废、疾病、分娩、工伤、失业等原因全部或部分丧失或暂时丧失劳动能力者,国家将提供一定的社会津贴。除此之外,国家对因公死亡或者伤残的人给予补偿,对有各种困难的人和群体给予补助,同时国家还实行社会救济制度,以保障每个人的最低生活水平。——摘编自刘玉安《北欧福利国家剖析》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中期以后,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社会福利制度陷入重重困境。随着经济全球化和贸易自由化的蓬勃兴起与加速发展,资本可以随意跃出国界,工会对福利的任何进一步要求和政府扩大社会福利支出的政策都会促使资本“外逃”,资本“外逃”反过来又加剧了国内的失业压力。庞大的社会福利支出用于消费,增加了西欧国家产品的生产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