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1页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2页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3页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4页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湖南省郴州市菁华园学校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语文试题(含解析)菁华园学校2022-2023学年高一下学期期中考试

语文试题

时量:150分钟试卷分数:150分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使得后世戏曲音乐可以不断发扬光大,在世界戏曲音乐的花丛中熠熠生辉。

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元杂剧向上描述君臣之间、朝廷官员之间、政治兴衰之间的关系以及所发生的大小事件,向下更是描述了亲人之间、夫妻之间、朋友之间、邻里之间所发生的各种事件。元杂剧还在主题上为后世戏曲音乐提供了大量的范本,深刻影响了后世的戏曲音乐。

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表达了男女之间为了爱情奋不顾身,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对后世爱情剧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如明代《娇红记》、清代《梁山伯与祝英台》皆是受到了元杂剧《西厢记》主题内容的影响。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元杂剧《赵氏孤儿》成为该主题的典型作品。明传奇《鸣凤记》和清传奇《清忠谱》则受到了《赵氏孤儿》的影响,表现出更加深刻且强烈的道德性、批判性、人民性。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

元杂剧主要是以相同宫调系统的若干曲子或者相同笛式系统的若干曲子连缀成套来进行架构的,也就是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这种结构表明了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已然在中国戏曲音乐中形成。而且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如“生”角就是传承于宋金杂剧中“末泥”的角色行当,发展到元杂剧中的“末”角,再到现今的“生”角。生角主要扮演男性人物。近代不同地区不同戏剧会根据角色的年龄、性格、身份来做不同的生角划分,如老生、小生、武生等。“净”角是起源于宋金杂剧中的“副净”一角,到元杂剧中称作“净”,以脸部化妆为特点,运用不同的色彩和图案来组合成形态各异的脸谱,用以表现耿直刚烈、粗犷豪爽、冒失鲁莽、阴狠狡诈的各种男性角色。从宋杂剧以滑稽角色为主再到元杂剧以正剧角色为主,为后世戏曲音乐中的角色行当的健全发展奠定了基础。

(摘编自梁越《宋金杂剧与元杂剧之比较》)

材料二:

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

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中出现了很多蒙古族语言词汇,如《陈州粜米》中出现的“虎剌孩”,也作“忽剌孩”,蒙语为强盗的意思。再如在《窦娥冤》等一些剧目中经常出现的“歪剌骨”,是蒙语中骂人的话,有贱骨头的意思。元杂剧中有着大量以汉语和蒙语交杂的曲词,如《杀狗劝夫》中哥哥罚孙二在风雪中跪拜,孙二唱:“则被这吸里忽剌的朔风儿那里好笃簌簌避,又被这失留屑历的雪片儿偏向我密蒙蒙坠,将这领希留合剌的布衫儿扯得来乱纷纷碎。”整段曲词就以汉语杂糅蒙语的形式描绘孙二穿着破衣烂衫长跪在风雪中的可怜场面。这样的曲词正是蒙古族文化对汉文化渗透的表现。

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剧作家在对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创作中,往往在主线大故事中插入小故事、小插曲,来让情节更曲折、更精彩。如著名的《窦娥冤》中,窦娥受冤的故事是主线,本在窦娥“三愿”应验后,已可作为全剧精彩的结束,但关汉卿又在主线大故事后,嵌入窦娥化为孤魂让窦天章为自己洗冤的小故事,让全剧更加精彩,更受民众喜爱。

不仅如此,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如鬼神显应、民间信仰、算命占卜等,对剧作家的创作影响不可忽视。如《盆儿鬼》中,瓦窑神戏弄盆罐赵,是通过鬼神对恶人进行惩罚的。这些杂剧通过鬼神显应的朴素民间元素,使得杂剧剧情更加跌宕起伏。民间信仰对一些元杂剧的影响也不可忽视,在元杂剧研究方面,《桃花女》并不是一篇代表性的作品,但就民俗文化层面而言,它却具有其他剧作无法替代的价值。中国民间自古就有利用桃木来辟邪驱鬼的传统风俗,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

(摘编自王垚峰、王军涛《再论元杂剧之“杂”》)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的形成与发展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它的形成对中国戏曲音乐的发展产生了重要影响。

B.元杂剧中出现的套曲联体的音乐结构,表明我国的戏曲音乐已形成有机的戏曲唱腔体制。

C.戏曲中的“净”角以脸部化妆为特点,我们可以根据其脸谱来推测出该角色的大致性格。

D.《桃花女》颇具研究价值,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元杂剧涉及的题材广泛,所写的内容可以大到君臣之间,也可以小到邻里之间,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

B.《西厢记》反对封建包办婚姻,歌颂恋爱自由,富有极强的叛逆精神,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

C.元杂剧中有蒙古族词汇,还出现了蒙汉语交杂的曲词,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

D.元杂剧《窦娥冤》和《盆儿鬼》具有一定的相似性,二者在内容上都含有鬼神显应等世俗元素,情节都较为曲折,跌宕起伏。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观点的一项是(3分)

A.清代戏曲《桃花扇》继承了元杂剧表现历史兴衰的传统,展现了明朝遗民的亡国之痛。

B.元杂剧的许多作品取材于宋金杂剧,如元杂剧的《墙头马上》就取材于宋代的杂剧。

C.元杂剧非常重视歌舞戏,往往通过歌舞来表现剧情中需要深刻剖析的人物内心情感。

D.近代戏曲仍沿用“旦”这个名称,会根据角色的年龄、身份来做不同的旦角划分。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的论证思路。(4分)

5.元杂剧的形成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请结合材料对此简要分析。(6分)

(二)现代文阅读Ⅱ(本题共4小题,16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同志

刘白羽

天是晴了。漳河暴涨的洪水,却并未因此落下去。波浪在阳光下一闪,便哗的一声抛掷过去了。特别是在山谷里,洪水发出吓人的“轰隆——轰隆——”的声响。半夜,我的隔壁,有着关于这水吼的对话。起先,是一个浓鼻音的老人在说:“你听!蛟在叫呢。你听听这声音,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哪里有什么蛟,这是迷信!”这响亮的喉咙也没说出涨水的来由。

我却信任了那浓鼻音的人,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因为我确定他一定是这河岸上的老住户,他的经验一定可靠。第二天,天刚亮,我跑到隔壁去,进去叫醒炕上的人,却只一个。他是那样愕然,他的眼光是那样警惕……忽然,他用明朗而干燥的声音无意地扫了我一下:

“你来干什么?”

“我想找那个老大爷,问一问今天水可落得下去,可过得河。”

他一口回绝我:“白想!”然后挥挥手,露出他心意的烦躁。

他很轻蔑地唾了口沫水,伸手去搔脚,我才发觉那只脚由厚厚白布包扎起来。我看他已经感觉到我的注意。他有点惶惑,暧昧地点了点头,又赶紧机警地扯开去:

“枪……这半天不响了。……”

突然门外一阵气喘声,谁破门而入。是那浓鼻音的瘦小的老人,他急急挥着手说:“躲一躲吧!从夏店来了鬼子兵,还有二十里!”

后有追兵,前有万恶洪水,这怎么办?经过一阵急促摆布,老人示意只有我能帮助他搀扶他那病脚的儿子。对老人家这种信任,我真是衷心感谢,便伸手去搀扶那青年人。他却怀疑似的退缩一下说:“你不要跟着我们白跑路吧。”我真想捶他一拳,但我正需要这农民来掩护我自己,只好耐心扶他走。我觉得这年轻农民真是讨厌,他总要摆脱我似的,仿佛他知道现在我需要他们掩护。他是故意和我作难了,这是一个农民和一个抗日军人的关系吗?我心里渐渐地也怀疑起来,我想他也许是对我不利的坏分子吧。这警觉的触角的确触痛了我。这样,我几次去触摸我那光滑滑的手枪柄,准备他万一危害我,我就使用枪膛里的第一颗子弹。不过当远处沉闷的雷一样的炮声响一下,我从那青年的眼珠里看出一种异常的表情——他仇恨,震怒,而不是普通农民的惶惧。我又觉得这是很熟悉的一种眼色。这时我们三个随着犬牙般嵯峨的白垩岩降下一条深谷,到一个路口,往里去是深深的灌木林,前面是漳河浮满白泡沫的河面。我们三个歇息在一块石头上。老人担心地望着横搁在他膝头的伤脚,一面叹息地摸着那老而闪着泪水婆娑的小眼说:“这样三天两头躲来躲去。你的脚几时好呢?”一面把一个小白纸包递给青年人。谁知道这护士一样的殷勤反而引起这伤者的暴怒,冷冷地把药合在两手心上,警惕地看了我一眼。

我摘下帽子,揩了把汗,预备离开他们。我问:“你们知道×支队往哪个方向去了?”

那老人答复我:“五天前渡河的。”

一阵风搜索似的掀着我的头发,突然,我藏在帽檐里的一只布片哗的一旋,落在青年人那只好脚的跟前。

我急忙伸出一只手去捡,一只手去抓枪。一仰头,仿佛望见山崖上垂着的一朵野花,他从早晨时时刻刻对我很凶狠的样子,倏地,给那甜蜜蜜的微笑遮住了。他和蔼地用那只大手抓着我:“你是同志……”我们两人互相看着,笑了出来。

老人说:“好!你们都是一家人……”

原来我赶不上大队伍,换了便衣躲避到这荒村里来,最怕有坏分子去报告,因为背后敌军正在追踪我们,便将臂章摘下来藏起了。

“我也是×支队的。”那响亮的声音如同吹响的银笛。

“你?……”我一下蹦起来。

“是啊!你不信!我是七连的通信兵。夏店火线上挂了花,那天,大队伍过河,把我托给这个老大爷!”

我一扭身,激动得眼窝酸了一下,把脖颈伸到老人面前:“他不是你的儿子?”

老人伸手抓了几下胡须摇摇头,莫名其妙地指着搁在膝上的脚说:“上药吧!”

“哈——我来!”那个同志自己弯过身来解着白布带。忽然,我想为他做点什么。他却咬着牙忍耐疼痛,好笑似的说:“我先前对你这陌生人总有点怀疑,我怕你跟来……万一你发现我,你会怀疑的,是吧,那我和这老大爷……”

“我也是这样推测你。”我在伸手替他往布上敷药。

一阵芳香的气息从泥土里吹过来,一簇簇星似的黄花在那儿绽嘴微笑。他舒适地倒在老人的怀里。

一九四一年

(有删改)

6.下列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我”在追赶大部队的过程中被阻隔在一个山村里,前有洪水,后有追兵,为了摆脱困境,“我”和老大爷以及他受伤的“儿子”一起转移。

B.青年人猜到“我”夜里偷听了他和老人的对话,所以第二天天刚亮,“我”跑去叫醒他的时候,他对“我”警惕起来,态度冷淡,很不友好。

C.老人家对“我”充满信任,但是青年人警惕“我”,而“我”对青年人也颇为怀疑,误会解开之前“我”和青年人始终处于矛盾冲突中。

D.“我”和青年人一下子由彼此怀疑变为彼此信任,是因为一阵风吹落了“我”藏在帽檐里的臂章,他确认了“我”的身份,之后便用“同志”称呼“我”。

7.下列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第一人称“我”的视角来叙事,既能自由地表达思想情感,又能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使事件显得真实可信。

B.小说以“我”和青年人对待彼此的态度为主线展开故事,开始时未介绍双方的身份,以制造悬念,紧扣读者的心弦。

C.小说中“我”把臂章摘下来藏起这一情节运用了插叙的手法,使臂章被风从帽檐里吹落显得自然、合理。

D.小说结尾的景物描写,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烘托了温馨和悦的气氛,暗示了军民之间、战友之间的深情。

8.作品中的老人虽着墨不多,但形象突出,请简要分析老人的形象特点。

9.本文标题是“同志”,但有人认为将题目改为“三人行”更贴切,请简要谈谈你的看法。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良乃入,具告沛公。沛公大惊,曰:“为之奈何?”张良曰:“谁为大王此计者?”曰:“鲰生说我曰:‘距关,毋内诸侯,秦地可尽王也。’故听之。”良曰:“料大王士卒足以当项王乎?”沛公默然,曰:“固不如也。且为之奈何?”张良曰:“请往谓项伯,言沛公不敢背项王也。”沛公曰:“君安与项伯有故?”张良曰:“秦时与臣游,项伯杀人,臣活之;今事有急,故幸来告良。”沛公曰:“孰与君少长?”良曰:“长于臣。”沛公曰:“君为我呼入,吾得兄事之。”张良出,要项伯。项伯即入见沛公。沛公奉卮酒为寿,约为婚姻,曰:“吾入关,秋毫不敢有所近,籍吏民封府库,而待将军。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日夜望将军至,岂敢反乎!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项伯许诺,谓沛公曰:“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沛公曰:“诺。”于是项伯復夜去,至军中,具以沛公言报项王,因言曰:“沛公不先破关中,公岂敢入乎?今人有大功而击之,不义也。不如因善遇之。”项王许诺。

沛公旦日从百余骑来见项王,至鸿门,谢曰:“臣与将军戮力而攻秦,将军战河北,臣战河南,然不自意能先入关破秦,得復见将军于此。今者有小人之言,令将军与臣有卻……”项王曰:“此沛公左司马曹无伤言之;不然,籍何以至此。”项王即日因留沛公与饮。项王、项伯东向坐,亚父南向坐。亚父者,范增也。沛公北向坐,张良西向侍。范增数目项王,举所佩玉玦以示之者三,项王默然不应。范增起,出召项庄,谓曰:“君王为人不忍。若入前为寿,寿毕,请以剑舞,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庄则入为寿。寿毕,曰:“君王与沛公饮,军中无以为乐,请以剑舞。”项王曰:“诺。”项庄拔剑起舞,项伯亦拔剑起舞,常以身翼蔽沛公,庄不得击。

于是张良至军门见樊哙。樊哙曰:“今日之事何如?”良曰:“甚急!今者项庄拔剑舞,其意常在沛公也。”哙曰:“此迫矣!臣请入,与之同命。”哙即带剑拥盾入军门。交戟之卫士欲止不内,樊哙侧其盾以撞,卫士仆地,哙遂入,披帷西向立,瞋目视项王,头发上指,目眦尽裂。项王按剑而跽曰:“客何为者?”张良曰:“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项王曰:“壮士,赐之卮酒。”则与斗卮酒。哙拜谢,起,立而饮之。项王曰:“赐之彘肩。”则与一生彘肩。樊哙覆其盾于地,加彘肩上,拔剑切而啖之。项王曰:“壮士!能復饮乎?”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官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乃令张良留谢。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玉斗一双,欲与亚父。会其怒,不敢献。公为我献之。”张良曰:“谨诺。”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10.对下列句子中加粗的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素善留侯张良____________善:友善、交好

B.籍吏民,封府库____________籍:登记

C.沛公已去,间至军中间:走小路

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谢:感谢

11.下列对课文中相关文化常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由12本纪、10表、8书、30世家、70列传组成。项羽虽没做过皇帝,但他号令诸侯灭秦,因此司马迁把他列入本纪。

B.婚姻,指两家结为婚姻关系,在《鸿门宴》中刘邦和项伯就曾约为婚姻。

C.贱称,表示对对方的责骂轻蔑,如范增骂项羽时说“竖子不足与谋”,这里“竖子”即表示责骂轻蔑。

D.室内的四面座位,以东向为最尊,次为南向,再次为北向,西向侍坐。鸿门宴上,从座位安排上可以看出双方的力量悬殊与项羽的自高自大。

12.结合全文,选出下列对文章的概括与分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

A.鸿门宴是项羽和刘邦在灭秦后长达五年斗争的开端,一开始从项羽刘邦的兵力对比,可以看出项羽占绝对优势,战争的主动权在项羽手中。故事的开端是曹无伤告密。

B.刘邦借项伯的嘴向项羽表明自己“日夜望将军至”,“不敢倍德”,可见刘邦对项羽由衷的尊敬。来到鸿门宴后的一番道歉之词,更可以看出他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佩服的。

C.刘邦本来是一个贪财好色之人,但是攻进咸阳之后,却“财务无所取,妇女无所幸”,想收买人心争夺天下。

D.刘邦面对张良传来的项伯密报,一时手足无措,但面对项伯时所表现出的一系列言行举止,我们又可以看出刘邦是很有心机,善于随机应变的。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①因击沛公于坐,杀之。不者,若属皆且为所虏!(4分)

②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4分)

14.从选文部分看出,樊哙有哪些性格特征?请简要分析。(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5~16题。

太白岭

王安石

太白巃嵷①东南驰,众岭环合青纷披。

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

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

生民何由得处所,与兹鱼鸟相谐熙。

【注】①巃嵷(lóngsǒng):山势高峻的样子。

1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化静为动,形象地写出了太白岭山势的高耸绵延和山色的青翠纷披。

B.颔联借厚薄变幻的烟云和疏密相间的树石,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

C.诗人认为太白岭这样景色宜人的地方,正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理想处所。

D.本诗前六句写景,后两句抒情,体现了诗人开阔的胸襟和关注百姓的情怀。

16.本诗颈联的景物描写别具特色,请赏析其精妙之处。(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在《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冉有陈述自己“足民”志向后,又补充了“________,________”这句话,显得十分谦虚。

(2)荀子在《劝学》中的“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两句是从反面以水为例表达了积累的重要性,而李斯在《谏逐客书》中写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以水为例说明君王应重视接纳人才。

(3)杜甫《登岳阳楼》中借“昔”“今”二字展开思路,拉开时间的帷幕,为全诗浩大的气势奠基础的诗句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一)语言文字运用Ⅰ(本题共3小题,11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实现共同富裕目标,首先,要通过全国人民共同奋斗把“蛋糕”做大做好,然后通过合理的制度安排把“蛋糕”切好、分好。一方面要深刻认识到,促进共同富裕是长期、艰巨、复杂的任务,这是一个长期的历史过程。另一方面也要看到,共同富裕是全体人民的富裕,是人人参与、人人尽力、人人享有的富裕,

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遵循经济社会发展规律____________,脚踏实地、____________。

回首过往,正是亿万人民____________奋斗,实现了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历史性地解决了绝对贫困问题,让全面小康的梦想照进现实。展望未来,实现共同富裕依然需要携手并肩拼搏。作为汇聚众智、凝聚共识、集聚众力的全国两会平台,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归根结底____________循序渐进____________久久为功____________胼手胝足

B.归根结底____________按部就班____________历久弥坚____________胼手胝足

C.追根问底____________按部就班____________久久为功____________白手起家

D.追根问底____________循序渐进____________历久弥坚____________白手起家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作为汇聚众智、凝聚共识、集聚众力的全国两会平台,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B.作为凝聚共识、汇聚众智、集聚众力的全国两会平台,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C.全国两会作为汇聚众智、凝聚共识、集聚众力的平台,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大有可为,也必将大有作为。

D.全国两会作为汇聚众智、凝聚共识、集聚众力的平台,在推动共同富裕上大有作为,也必将大有可为。

20.请简要分析文中画横线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效果。(5分)

(二)语言文字运用Ⅱ(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2题。

苦,最早是一种植物的名称,后来把它的味道也称为苦。这是苦字的本义。有时候,我们虽然并没有病痛,但是,吃某些苦物能够使我们产生特殊的感觉。例如,吃某些植物的叶子或果实,虽然有些苦味,

①,于是茶和咖啡的功效就这样被发现了。有时候,我们把某些苦味的植物与别的食物一起烹调,能够使食品比原来更加可口或者有香味,慢慢地我们就②。比如,苦瓜、莲子、银杏等,它们或浓或淡的苦味就很受人们的欢迎。

人们从天然地排斥苦味,③,这个过程其实就是一个人成长的过程。没有人愿意吃苦,无论是身体上的还是心理上的,但是,()。一点苦都不肯吃,将来就可能要吃大苦头。

21.下列填入文中括号内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人们有必要吃点苦,为了长久的健康和幸福

B.为了长久的健康和幸福,人们有必要吃点苦

C.因为长久的健康和幸福,人们有吃点苦的必要

D.人们有吃点苦的必要,因为长久的健康和幸福

22.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0个字。(6分)

四、作文(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习主席在2019年新年贺词中提到了全军英模张超,守岛卫国32年的王继才,称这些在平凡岗位上做出突出贡献和巨大牺牲的英雄们“是新时代最可爱的人”。

习主席在2020年新年贺词提到,把青春和生命献给脱贫事业的黄文秀,为救火而捐躯的四川木里31名勇士,用自己身体保护战友的杜富国等,赞扬他们“以普通人的平凡书写了不平凡的人生”。

习主席在2021新年贺词中说,从白衣天使到人民子弟兵,从科研人员到社区工作者,从志愿者到工程建设者,从古稀老人到“90后”、“00后”青年一代。“无数人以生命赴使命、用挚爱护苍生,将涓滴之力汇聚成磅礴伟力,构筑起守护生命的铜墙铁壁。”“平凡铸就伟大,英雄来自人民。每个人都了不起!”

“向所有平凡的英雄致敬!”

以上论述具有启示意义。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和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试卷第6页,共8页

语文答案

1.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文章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D.“它的出现标志着当时下层世俗文化打破了上层精英文化的垄断”错误。根据原文“剧中桃花女就是以桃木辟邪为意象,代表下层世俗文化,来对抗剧中代表精英文化的周公,最后‘桃花女’的胜利也象征着下层世俗文化的胜利”可知,桃花女的胜利是民俗文化得胜,并没有体现打破精英文化的垄断。

2.D【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的能力。A.“这使元杂剧成为当时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错误,因果关系不成立,原文是说“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B.“它在文学上所呈现的艺术价值要高于《赵氏孤儿》”错误,原文并没有对二者进行比较。C.“这说明蒙古文化对元杂剧的形成起到决定性作用,为其发展奠定了基础”错误,原文是“自蒙古族入主中原之后,其文化也在与中原文化碰撞的过程中被百姓接受,在元杂剧中便有不少涉及蒙古族文化的剧目”,元杂剧只是受到蒙古文化的影响,不能说蒙古文化起到决定性作用。

3.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A.是说清代戏曲《桃花扇》在主题上受到元杂剧的影响。B.是说元杂剧在题材上受到宋金杂剧的影响。C.是对元杂剧这种戏曲表现形式的解说。D.是说戏曲角色的延续。B、C、D三项都不能支持“元杂剧在主题上深刻影响后世戏曲音乐”的观点。

4.文章首先提出观点,即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接着从主题题材、唱腔体制、角色行当三个方面进行分析,具体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文章结构和论证思路的能力。从材料一第一段“元杂剧的形成、发展、繁荣的过程,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可知,文章开门见山提出观点——元杂剧为后世的戏曲音乐留下了宝贵且巨大的财富;从第二段“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这种包容性不仅体现于音乐形式上,也表现在元杂剧题材、主题的广泛性上”可知,文章又从音乐形式、题材和主题的角度概括元杂剧的包容性;从第三段“首先表现在爱情剧上,元杂剧中的爱情剧皆是以反对封建包办婚姻、努力冲破封建束缚、向往自由恋爱为主题……其次表现在人民大众对抗腐朽黑暗的封建统治势力上……受到元杂剧的主题影响的后世戏曲,不仅是简单的主题再现,同时也延续、拓展、深化了主题,使其更加丰富、饱满”可知,第三段从主题题材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四段“元杂剧以北曲的演唱为表演形式,其独有的北曲声腔系统,是我国戏曲声乐史上极其重要的一环,推动了传统声乐的不断进步,对戏曲音乐的形成与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可知,第四段从唱腔体制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从第五段“近代戏曲已形成以‘生、旦、净、末、丑’为主要角色行当的成熟的角色分工体制,这种成熟体制的形成是跟元杂剧中所形成的角色行当体制密不可分的”可知,第五段从角色行当的角度阐述了元杂剧的重要影响。

5.①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②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③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此外,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

【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章内容,筛选并整合文中信息的能力。从材料一“元杂剧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因此,元杂剧已然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可知,元杂剧是在宋金杂剧的基础上汲取了其他各种音乐形式的营养形成的,在当时已经成为戏曲音乐的集大成者;从材料二“元朝的疆域比之汉唐更加广阔,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元杂剧作为元代特殊的文学艺术形式,无论是其创作内容,还是其文学语言都有多元文化的注入。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可知,元朝大一统局面的出现促进了国内各民族文化的相互交流,北方少数民族的文化因子为元杂剧的创作提供了相当丰富的素材;从材料二“宋元时期,更加生活化的民间写实故事大量出现,这些故事多为‘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可知,元杂剧受到民间故事的影响,涉及公案题材的元杂剧往往采用“故事套故事”的结构形式。从材料二“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这些世俗元素在元杂剧中的大量出现,不仅让杂剧受众面更广,而且也丰富了其意义”可知,世俗元素的存在还为元杂剧的内容提供了丰富的素材,丰富了元杂剧的意义。

B

本题考查对小说思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的能力。

B项,“青年人猜到我夜里偷听了他和老人的对话”错,原文并没有交代青年人猜到“我”夜里偷听了他和老人的对话这个情节。根据原文可知,青年人对“我”警惕,态度冷淡,很不友好的原因是担心“我”会告发他和老人。故选B。

7.C

本题考查对小说艺术特色的分析和鉴赏的能力。

C项,“插叙的手法”错。应是补叙。从叙事方式来看,小说中“我”把臂章摘下来藏起这一情节是补充说明“我”和青年人都是抗日分子身份,为两人最终消除戒备作铺垫。故选C。

8.①经验丰富。他根据水的声音,就知道水一时半会儿退不下去。②机警果断。他留心鬼子的动向,一有消息就带着伤员迅速转移。③爱兵如子。他操心伤员的安全,心疼伤员的伤情,他对伤员的关心爱护使“我”误认为他们是亲父子。

9.示例一:“同志”更贴切。①人物形象上,“同志”体现了两名战士相互扶助,共同抗日的形象;②结构上,“同志”照应文中“我”和青年人的身份,点出人物间的关系;③主旨上,“同志”可以突出作品主题,表达和歌颂同志之间的革命情意。

示例二:“三人行”更贴切。①作品的情节围绕“三人行”展开。作品写的是一位老人和两名战士三人一同转移的故事。②作品的主题通过“三人行”表现。军民之间和同志之间的鱼水情深、革命友谊在三人转移的过程中表现了出来。③作品的人物形象在“三人行”中塑造。三个人物在转移的过程中产生交织的关系,他们的性格特征和思想面貌被刻画得细腻鲜明。

10.D本题考查考生理解文言实词在句中的含义的能力。D“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中“谢”解释为“感谢”错误,这是当项羽准备攻打刘邦时,项伯嘱托刘邦的话,“谢”在这里解释为“道歉”。

11.AA项,“《史记》是我国第一部编年体史书”说法错误。《史记》是纪传体通史。

12.BB项,刘邦对项羽“由衷地尊敬”和“对项羽非常恭顺、虔诚”错。这只是刘邦的谢罪之辞,并不是真心的,也写出了刘邦的奸诈,能屈能伸等。

13.①趁机把沛公杀死在座位上。否则,你们这些人都将被他俘虏!

(采分点:“因,趁机;不,通‘否’,否则;若属,你们这些人;为所,表被动”。4个采分点各1分)

②派遣官兵把守函谷关的原因,是防备其他盗贼的进入和发生意外的变故。

(采分点:“所以,......的原因;出入,偏义复词,进入;非常,古今异义词,意外的变故”。3个采分点各1分,句意1分)

14.(1)刘邦在宴会中处境危险时,一经张良召唤,就立即不管不顾地进入营中。可见他的忠诚与胆识;(2)在与项羽的对话中,可见其粗中有细,劝说刘邦离开,更是见了他的智谋与见识。

15.B本题考查对诗歌的内容、情感和手法的综合鉴赏能力。

B项,“表达了诗人跌宕起伏的心情”错。诗句“烟云厚薄皆可爱,树石疏密自相宜”的意思是烟云不管厚还是薄都很可爱,树与石的疏与密自是很合宜,表达的是一种物我相谐,诗人心情平静舒适的情感。

16.①动静结合。“鸟语乐”是动景,“溪水不动”是静景,写出太白岭宜人的美景,表达诗人愉悦的心情。

②视听结合。“鸟语乐”诉诸听觉,“溪水不动”“鱼行迟”诉诸视觉,描绘太白岭动人的美景,表达诗人的喜爱之情。

③衬托。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④拟人。“鸟语乐”和“鱼行迟”,把人的心情与行为赋予鸟和鱼,具体可感,表达诗人喜悦的心情。(任答3点得6分)

【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中景物描写的表达技巧的能力。

颈联“阳春已归鸟语乐,溪水不动鱼行迟”的意思为:明媚的春天已到来,鸟儿欢快地说着话,溪水也不愿流动,鱼儿也贪恋这美好行动变迟缓了。这两句描写的是初春美景。

鸟儿已开始鸣叫,而溪水还未开冻,动静结合,以动衬静;“鸟语”是声音,属于听觉,“鱼行”是视觉,运用视听结合手法;以“乐”“迟”形容鸟的欢快,鱼游动的迟缓,其实是把诗人的心境投射到鸟鱼之上,移情于景,用了拟人手法;用“鸟语乐”的欢闹反衬太白岭的宁静,用“溪水不动”“鱼行迟”衬托太白岭的清幽,表达诗人的欣悦之情。

17.(1)如其礼乐以俟君子(2)河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

(3)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18.A【解析】本题考查学生正确使用词语(包括成语)的能力。第一处,归根结底:归结到根本上。追根问底:追究底细。一般指追究事情的原由。根据语境是说共同富裕根本上要靠全体人民共同奋斗,宜用“归根结底”。第二处,循序渐进:(学习、工作)按照一定的步骤逐渐深入或提高。按部就班:按照一定的条理,遵循一定的程序。此处有逐渐提高之意,宜用“循序渐进”。第三处,久久为功:持之以恒,锲而不舍,驰而不息。历久弥坚:经历时间越长久,越显得坚定不移。此处强调“持之以恒”而非“坚定不移”,宜用“久久为功”。第四处,胼手胝足:手和脚都磨出了老茧。形容十分辛勤劳苦。白手起家:比喻原来没有基础或条件很差而创立一番事业。此处用来形容“奋斗”,强调亿万人民长期辛勤劳作,宜用“胼手胝足”。

19.C【解析】本题考查学生辨析并修改病句的能力。画波浪线的句子语病有二:一是全句主语成分残缺,可将“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