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6:诗歌鉴赏新活题型解题点拨+思想情感综合练习(一)诗歌鉴赏新活题型解题点拨近几年的诗歌鉴赏考查,注重从文本本身入手,在纵深处设题,不断出现新活题型。这种题型有什么特点,如何解题,本文试作点拨。题型一比较两种版本【命题特点】列出诗文的不同两种版本,要求考生选择一个自己认为精当的版本,说明理由。这类命题开放度较大,体现仁者见仁,智者见智的特点。【解答思路】选择自己认同的版本,表明观点,然后结合诗文解读相关诗句内容,再将所选内容与诗文结合分析其内涵及表达效果。【操作示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与夏十二登岳阳楼李白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途中遇赦,回舟江陵,南游岳阳而作此诗。诗中的“雁引愁心去”一句,有的版本写作“雁别秋江去”。你认为哪一句更妙,为什么?答案一:“雁引愁心去”一句更好,它运用了拟人手法,写出了李白流放遇赦的高兴心情。这一句写大雁有意为诗人带走愁心,下句写君山有情为诗人衔来好月,愁去喜来,互相映衬。“引愁心”比“别秋江”更富有感情色彩,且更新颖。答案二:“雁别秋江去”一句更好,它形象地描绘了作者的登楼所见。这一句写大雁告别秋江而去,下句写君山为诗人衔来好月,秋江好月,形象远比愁心好月鲜明,而且“江”“月”同属自然景物,对仗显得更为工整。题型二确认不同解读【命题特点】列出前有对诗文的不同解读,要求考生确认其中一种解读,阐述自己的理由。这类命题如同题型一,也是一道开放性题目,只要言之有理即可。【解答思路】解题步骤亦如题型一,首先表明立场,说明自己赞成哪一种解读,然后围绕自己的观点串释诗句,解读诗文。【操作示范】阅读下面一首唐诗,然后回答问题。(6分)春兴武元衡杨柳阴阴细雨晴,残花落尽见流莺。春风一夜吹乡梦,又逐春风到洛城。这是一首思乡之作。有人认为该诗表现乡思的怅惘无奈、沉痛悲伤;也有人认为这乡思非但不悲,而且是一种心灵的慰藉,甚至还流露出欣喜愉悦。那么,你是怎样认为的呢?为什么这样认为?答案一:我同意观点一。此诗前两句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后两句写思家而无法回家,只能让思乡之梦随春风到故乡洛城,更见作者的怅惘无奈。答案二:我认为这首诗写得沉而不痛,伤而不悲。。前二句的写景透露出一种美好的春天景物即将消逝的意象,易触动羁泊异地的思乡之情;但后二句写梦随春风而生,又逐春风而归,给人一种心灵的慰藉和美的享受,透露出诗人对美好梦境的欣喜愉悦。题型三评述相关理论【命题特点】给定一段相关诗评,要求根据诗文内容从创作手法的角度理解诗评【解答思路】关照评述内容,解读诗句内涵【操作示范】阅读张说《蜀道后期》,完成试题。客心争日月,来往预期程。秋风不相待,先至洛阳城。清代黄生在《唐诗摘抄》中评说此诗“诗有别趣,而不关乎理”,结合诗句,谈谈你的理解。答案:诗人思乡心切,没能按期归乡,于是便迁怒于秋风,怨秋风不等待自己,而秋风按期而起,是不会以人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诗人怨其“不相待”不合乎事理,此所谓不关乎“理”但却使感情的抒发更为独特,此所谓有“别趣”。题型四品评异同优劣【命题特点】给定同题或内容相关的诗作两篇,参照相关文论,评点异同优秀。【解答思路】找出相关诗文中的共同意象,分析异同点,评价其所反映的文学现象。【操作示范】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后面题目。题乌江亭杜牧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乌江亭王安石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战势难回。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两首诗都是针对同一历史事件所写的咏史之作,其议论不落窠臼又各具特色,但都能言之成理。你认为哪一首更好,为什么?答案一:杜诗好。杜诗指出胜败乃兵家常事,好男儿应包羞忍辱,永不言败。凭着胸怀壮志的江东子弟,是完全可以东山再起的。全诗格调昂扬乐观,积极向上。答案二:王诗好。王诗冷静客观理智的思考了当时的形势,指出项羽的失败已无法挽回,是历史的必然,指出江东子弟是不会跟随他卷土重来的。答案三:第一首好。作者批评项羽不能总结失败的教训,惋惜他的英雄事业归于覆灭,同时暗寓讽刺之意,在批评、惋惜、讽刺之余又表明“败不馁”的道理,颇有积极意义。答案四:第二首好。第一首只写了项羽应包羞忍辱卷土重来,只写项羽个人的悲剧;而第二首则写出了连年战乱百姓疲弊,渴望安定的生活,在思想性上高于第一首。(二)思想情感综合练习一、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声声慢•滁州旅次登奠枕楼作,和李清宇韵①辛弃疾征埃成阵,行客相逢,都道幻出层楼。指点檐牙高处,浪拥云浮。今年太平万里,罢长淮②、千骑临秋。凭栏望,有东南佳气,西北神州。千古怀嵩③人去,应笑我、身在楚尾吴头④。看取弓刀,陌上车马如流。从今赏心乐事,剩安排、酒令诗筹。华胥梦⑤,愿年年、人似旧游。【注】①这首词作于乾道八年(1172年),辛弃疾时年33岁,到滁州任上半年,治理地方大有成效。李清宇,作者在滁州新结识的朋友。②长淮:淮河为当时宋金的交界线。③怀嵩:怀嵩楼,唐李德裕贬滁州,作此楼,取怀嵩洛之意,后终回故乡嵩山。④楚尾吴头:滁州为古代楚吴交界之地,故称。⑤华胥梦:《列子•黄帝篇》:黄帝昼寝,梦游华胥之国。那里国无君长,民无贪欲,一切安然自得。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阕前五句以来往行人的口吻,描述了奠枕楼拔地而起、高耸入云的宏伟气势。B.登楼远眺,神州东南和西北都呈现出祥瑞之气,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C.借用李德裕在滁州建怀嵩楼而最终回到故乡的典故,暗示自己心境,含蓄深沉。D.这首词思路层次分明,步步深入,风格豪放,表现出作者胸有天下的襟怀气度。2.前人评价这首词“抒情赋志,跌宕起伏”,词中表现了作者哪些情感,请结合全词简要分析。(6分)参考答案:1.B解析:B项,“表达了词人对国家安定的赞美”错,词人在楼上远眺,一是寄希望于南宋朝廷,二是面对中原感到痛心不已,虽然东南可以苟安一时,但是不可以忘记北伐中原的大业。故选B。2.这首词豪放雄伟,情感起伏跌宕:①欣慰之情。今年太平万里,金兵没有来侵扰,人民安乐,作者感到欣慰。②悲痛之情。西北神州,依然沦落敌手,国家南北分裂,自己故土难回,悲痛忧伤。③自信之情。看楼下车马如流的繁荣景象,词人转悲为喜,又有了信心,相信自己一定能够让滁州百姓的生活和平安宁。二、阅读下面两首词,完成3~4题。(本题共2小题,9分)望江南•超然台作苏轼春未老,风细柳斜斜。试上超然台上看,半壕春水一城花。烟雨暗千家。寒食①后,酒醒却咨嗟。休对故人思故国,且将新火试新茶。诗酒趁年华。玉楼春欧阳修尊前拟把归期说,欲语春容②先惨咽。人生自是有情痴,此恨不关风与月。离歌且莫翻新阕,一曲能教肠寸结。直须看尽洛城花,始共春风容易别。注①寒食:节令。旧时清明前一天为寒食节。②春容:如春风妩媚的颜容。此指别离的佳人。3.下列对这两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两首词的字数都不足58字,属于词中的小令;由上、下两片构成,又属于双调。B.欧阳词首句中的“尊前”,意为尊重友人,词人准备向朋友提出告别,而对方已惨咽,可见相知之深,相别之苦。C.苏词写到寒食过后正是清明节,应当返乡扫墓。但是,此时却欲归而归不得。词作寄寓了作者不绝如缕的思念之情。D.在苏词中,面对难以排解的苦闷,作者认识到,必须超然物外,忘却尘世间的一切。于是作者决定暂且抓紧时机,借吟诗饮酒以自娱吧!4.请指出两词在情感变化上的相同点,并简要分析。(6分)答案:3.B[B项“尊前”理解错误,“尊前”即“樽前”。]4.(1)都是由快乐到愁苦,再到超脱(在春日里却生发出无限的惆怅,结尾又跳出愁绪,自我调节)。(2)苏词上片眺望春色烟雨,满城大好风光,下片触景伤情,“咨嗟”思乡。最后以诗酒自娱,自我排遣,告诉自己时光易逝,要及时把握时机,珍惜眼前的时光,尽力去做能做的事,不负光阴。(3)欧阳词开篇对着欢宴美人,想到的却是“归期”便“惨咽”“肠寸结”,后又以“看尽洛城花”“容易别”冲淡现实中的苦别。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5—6题。(本题共2小题,9分)感愤王令二十男儿面似冰,出门嘘气玉蜺①横。未甘身世成虚老,待见天心②却太平。狂去诗浑夸俗句,醉余歌有过人声。燕然未勒胡雏在,不信吾无万古名。【注】①蜺:同“霓”,虹的一种。玉蜺,指白虹。此句化用曹植诗“慷慨则气成虹蜺”。②天心:指君主的心意。“待见天心”含待见明主之意。5.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形容枯槁、面色如冰,但诗人并没有因眼前的处境而失去内心的浩然之气。B.诗人不甘虚度此生,“未甘”二字表现出他在困窘中渴望有所作为壮怀。C.诗人自信才情过人,兴来写诗多有超凡脱俗之句,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D.本诗主要采用直抒胸臆的手法,通过感愤抒写个人抱负,表达内心的情怀。6.本诗尾联与陆游《书愤》一诗中“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己先斑”的情感基调有所不同,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5、C题中C项,“醉后放歌歌声美妙动人”分析不当,“过人声”不是指诗人的放歌有多么美好,而是说他的慷慨及忧国忧民之情较之一般诗人更为深广。故选C。6、①王诗写外敌犹在,自己功业未就,“不信吾无万古名”表现了年少犹有豪气,渴望杀敌报国、建功立业的自信与豪情。②陆诗写自己大志落空,衰鬓先斑,表达了诗人英雄白首,而壮志未酬,报国无门的愤慨与苦闷。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7~8题。(本题共2小题,9分)旅中送迁客吴融天南不可去,君去吊灵均。落日青山路,秋风白发人。言危无继者,道在有明神。满目尽胡越,平生何处陈。7.下列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灵均”是屈原的字,表面写朋友去凭吊屈原,实写其被贬遭际。B.颔联点明了送别的时间,色彩很鲜明,所用意象渲染了离别的气氛。C.本诗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均为送别诗,情感真挚,格调相同。D.本诗熔叙事、写景、抒怀于一炉,描写简备精当,感情深沉含蓄。8.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情感?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6分)答案:7.C[结合两首诗的内容分析,格调不同。本诗主要表达的是对朋友的担忧与不舍,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开篇就是大气的风景铺垫,有离别的叹息,有劝勉,感情丰富,“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更是千古名句。]8.①对朋友的担忧。“天南不可去”,南方荒蛮之地,“落日青山路”,此去路途遥远,为朋友担心。②对朋友的不舍之情。身边没有志同道合的朋友,无人可以倾吐平生心事。③对朋友正直品格的赞赏。朝中敢于直言的人越来越少,但是非曲直自有神明鉴证,间接赞赏了友人敢于直言的品格。五、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列9—10题。(本题共2小题,9分)自咏白居易随宜饮食聊充腹,取次衣袭亦暖身。未必得年非瘦薄,无妨长福是单贫。老龟岂羡牺牲饱,蟠木①宁争桃李春?随分自安心自断,是非何用问闲人。[注]①蟠木:弯曲的树。9.下列对本诗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白居易饮食随便充腹就行,穿着简朴暖身就好,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B.体瘦家贫不一定寿短福少,从“未必”“无妨”的措辞可看出作者的生活态度。C.“牺牲”过着饱足的生活,但改变不了被用作祭品的命运,不如“老龟”自在。D.白居易借“老龟”“蟠木”寄托生活追求,运用反问的手法增强了抒情的表达效果。10.本诗意在“自咏”,结合全诗,分析诗人表达了哪些人生态度。(6分)【答案】9、AA项,“可看出他作此诗时生活困窘”错,首联表达的是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的生活态度,并非实指生活困窘。故选A。10、①知足常乐:诗人对物质生活要求不高,能充腹暖身即可,他认为“瘦薄”不影响“得年”,“单贫”无碍“长富”,表现了一种乐观知足的态度;②淡泊不争,洒脱随性:诗人以“老龟”“蟠木”自比,不羡不争,“随分自安”,表达出淡泊随性的生活态度;③坚守本心:作者心中自有裁断,不在乎“闲人”的看法,可看出他对自我生活态度的坚守。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本题共2小题,9分)木兰花令•次欧公西湖韵【宋】苏轼霜余已失长淮阔。空听潺潺清颍咽。佳人犹唱醉翁词,四十三年如电抹。草头秋露流珠滑。三五盈盈还二八。与余同是识翁人,惟有西湖波底月。【注】宋哲宗元祐六年八月,苏轼出守颍州,作此词。苏轼恩师欧阳修四十三年前守颍州时作《木兰花令•西湖南北烟波阔》,苏轼作此词时欧阳修去世已二十年。长淮:即淮河。颍:颍水,淮河支流。西湖:此指安徽阜阳西三里的西湖,为颍河合诸水汇流处。11.下列对这首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上片写词人泛游颍河时的见闻和感受,“空听”一句移情入景,将眼前所见的实景人格化。B.“佳人”一句写欧公当年所做诗词几十年后仍被传唱,欧公的为文、为政、为人可见一C.“草头”一句承接上片,与曹操《短歌行》中“譬如朝露”一句表达的含义有异曲同工之妙。D.结尾写“西湖波底月”,以景结情,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收束全词,给人赏心悦目之感。12.这首词抒发了词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6分)答案:11.D(结尾写波底之月,传达出因月光之清冷孤寂而生的悲凉伤感,在淡泊凄清的秋水月色中化出淡淡的思念和叹惋,令人感慨万千,怅然若失。)12.①悲秋之情。深秋时节,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