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学凑十教案优秀8篇_第1页
数学凑十教案优秀8篇_第2页
数学凑十教案优秀8篇_第3页
数学凑十教案优秀8篇_第4页
数学凑十教案优秀8篇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数学凑十教案优秀8篇

数学凑十教案篇1

教学意图:

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

语文课程标准》在第一学段的阶段目标中提出,让孩子“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兴趣。”同时提出:“识字教学要将儿童熟识的语言因素作为主要材料,同时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注重教给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运用多种形象直观的教学手段,创设丰富多彩的教学情景。”

教学策略:

1、本篇课文是识字课文,为了力求改变识字教学的枯燥乏味,我就从兴趣入手,创设情景,例,第一课时以去农村小明家开始,以“比一比”的游戏结束,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调动学生的形象思维,让学生尝到学习语文的乐趣。

2、利用图片进行教学,将词语置于画面中,图文结合,直观形象,形象巧妙地识字,让学生喜欢识字。

3、识字教学做到有梯度,从图片带出词语到读带音节的词语到去拼音读词语到自己学生字。

4、重视迁移、拓展练习,扩大知识面,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教学流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1、认识12个生字,一个偏旁“”。

2、掌握“多——少”、“大——小”两组反义词,理解量词“群”、“颗”、“堆”的意思。

3、正确地朗读课文。

4、培养学生喜欢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

二、教学重点:认识生字

三、教学难点:区别量词“颗”与“棵”

(一)创设情景,学习词语、生字

1、利用课文插图创设情景

2、认识课文中的词语

(1)借助图片读(2)借助拼音读(3)离开拼音读(4)认读生字“黄”“红”“猫”“苹”“杏”“桃”(让学生说学会了哪个生字)

(二)揭题

利用动物、水果进行比赛来揭题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出示图

(1)看谁与谁比什么?它们比什么?让学生自由说

(2)师:看看课文里是比什么的?随机出示相应的句子

(3)读句子

2、利用图二、三、四学习课文另外三个句子(方法同上)

在读这三句的同时学习生字“边”“多”“少”“群”“颗”“堆”和偏旁“”。

(1)理解“一群”“一堆”(2)知道“多”与“少”是一对反义词

(3)区别“颗”与“棵”

3、读课文

(四)小组开展比一比活动

1、比生字组词(两个组)

2、比用词说句子(两个组)

3、比读课文(两个组)

第二课时

一、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2、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3、能仿照课文说句子。

4、正确书写“牛、羊、小、少”。

5、激起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情感。

二、教学重点:会使用量词

三、教学难点:仿说句子

(一)复习生字、词语

1、利用摘“苹果”复习生字、偏旁。

2、给词语归类(动物、水果)

(二)我会说(正确使用量词)

1、大屏幕出示课文中“我会说”的图片让学生说。

2、大屏幕出示更多的物品让学生说。

(三)流利地读课文

采用齐读,师生、生生合作读等多种方式读课文

数学凑十教案篇2

活动目标:

1、了解时钟的表面结构及时针、分针的运转、规律,学会看整点。

2、发展孩子的逻辑思维能力。

3、教育孩子珍惜时间,养成按时作息的好习惯。

4、提高逻辑推理能力,养成有序做事的好习惯

5、发展目测力、判断力。

教学准备:

1、课件

2、自制大钟面。

3、为每个幼儿准备教具时钟一个。

4、大灰狼头与懒洋洋头饰。

教学过程:

(一)、导入1、ppt动画:小红,七点了该起床了请幼儿观察画面,并回答是谁叫小红起床的她是几点起床的

2、七点,你是怎么知道的一起学习电子表上的时间。

3、除了这个电子表,你还可以怎么知道是几点起床的(钟表)

(二)、新授,认识钟面a、幼儿观察老师手中的钟面

1、教师出示钟面并提问:看,钟面上有什么

2、比比看,这两根针有什么地方不一样这根长长的针叫什么(分针)这根短短的叫什么(时针)

3、钟面上还有些什么数字宝宝是怎样排队的

4、请小朋友看一看钟面上的时针、分针都指在哪一个数字上(12)

5、请小朋友仔细看,当时针从12转到1的时候,分针有什么变化(分针从12走一圈又回到了12上)由时针、分针赛跑,引导幼儿感知时针、分针的运动规律。

师:今天呀,时针和分针要进行依次跑步比赛,现在他们都在数字12的起跑线上。请你们猜猜谁会赢好,比赛就要开始了,预备-开始!(教师操作钟表)师:谁跑得快啊

幼:分针师:请小朋友好好看看分针和时针跑的时候,它们之间到底有什么秘密呢教师反复操作谁跑得快(分针的腿儿长,像只小兔跑得快;时针的腿儿短,象只乌龟跑得慢)

6、小结:当分针走一圈时,时针就走一大格,就是一小时。你们知道一天有多少个小时

三、认识整点钟

1、今天小猫、小鸭和小兔要考考我们小朋友,请你们看看它们分别表示几点钟

提问:这三只钟面什么地方是一样的(分针都指在12上)什么地方不一样

2、当分针指在12上的时候就是整点钟,这时候时针指在几上就是几点整。那么,这是几点整......5点整时针指在哪个数字上分针指在哪个数字上8点整呢(幼儿讨论操作)

3、做练习

4、小狗的一天5、做练习c、游戏:"老狼老狼几点钟"我们小朋友真棒!现在我们来玩一个"老狼老狼几点钟"的游戏。小朋友们扮演小羊拨钟,你们问:"老狼老狼几点钟"老狼说几点,你们就拨几点,拨好就定住,老狼看小羊拨对了就不吃他,如果谁拨错了,就要被老狼吃掉。

四、巩固练习动画做题,提高幼儿的注意力

五、课堂小结时针不停地转动,时间也悄悄溜走了,小朋友要珍惜时间,不能像小猪那样浪费时间玩耍。

活动反思:

此活动虽然是个旧题目,但设计者打破以往的教学方法,而是采用发现式的教学方法,充分调动孩子的积极性,让幼儿自己操作,观察理解,最后得出结论。比如掌握难点“分针走半圈,时针走半格。”都是主要让幼儿自己动手拨针,亲自尝试,验证得出结论。结尾部分也比较新颖,采用游戏形式,让幼儿在轻松愉快的环境中,进一步掌握了学习内容。延伸活动中制作小钟表也是一个理解内化的过程。

数学凑十教案篇3

一、教材

(一)教材分析

“解决问题”是人教版小学数学教材三年级下册第8单元中的内容。本节内容安排了两个例题,分4课时进行教学,今天我说的是其中的第1课时。这部分内容是在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的数量关系及解决问题的经验,初步了解了同一问题可以有不同的解决方法的基础上学习的。学好本课知识,必将为学生以后的解决数学问题提高一个阶层。

(二)学情分析

学生在二年级学习时,已经会用表内乘法、除法以及加减法解决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

(三)目标定位

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知识背景及本课的知识特点,我预定如下几个教学目标:

1、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2、注意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体现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重点是让学生学会用乘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难点是会用不同方法解决同一问题。

二、教学理念:

1、放手让学生主动探索解决问题的方法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为他们提供参与的机会,使他们体会到数学就在身边,对数学产生亲切感,在教学中要努力挖掘学生身边的学习资源,为他们创建一个发现、探索的思维空间,使学生能更好地去发现,去创造。在这一理念的指导下,我以学生熟悉的广播操、跑步、相册等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已掌握的知识技能对解决新问题产生积极的影响,体现学生学习的自主性。使学生学会解决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2、体现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在教学时,我立足于让学生自主收集、理解数学信息,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去分析信息、寻找方法,对于学生合乎情理的阐述,给于积极鼓励,激发学生探索的欲望,增强信心。不断的引导和鼓励,使学生逐步形成从多角度去观察问题的习惯,逐步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程序:

(一)创设情境以旧引新

这一环节,我从学生熟悉的广播操入手,通过让学生说说是怎么猜的,加深学生对行列的认识,同时也巩固了几个几。

(二)注重发现收集信息提出问题解决问题

从一个小方阵,很自然地呈现出书本的例题:三个大方阵,让学生通过观察,去发现题中所呈现的数学信息,再出示问题,形成一道完整的解决问题。通过例题的分析与解答,旨在让学生初步感受到一题多解的思维。当然,此时的教师不是以旁观者的身份在看,而是以合作者的身份积极参与。在解题过程中,学生与学生之间会存在着一定的差异,此题的教学,意在使部分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理解并能掌握两种或两种以上的解题方法,而其余学生只要掌握自己理解的那种方法即可。

(三)联系生活学以致用

这里我安排了三个练习,第一题是在教师的指导下完成,第二题放手让学生自己来探索,在反馈时重点让学生来说说是怎样想的,第三题安排了一题让学生自己来提问,并解决问题。

(四)全课总结,拓展延伸

通过“你今天学到了什么”让学生对本课有一个回顾,然后通过数学日记的形式来提出“一家五口一共要花多少钱”这个问题来拓展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对这两类两步计算问题的不同有一个初步的比较,为后续学习做好铺垫。

数学凑十教案篇4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2~83页的例题、“试一试”,“想想做做”第1~3题。

教学目标:

1.经历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过程,掌握一些初步的思考方法和解决策略,培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2.能自己从实际情景中搜集信息,提高问题,然后再解决问题,培养应用意识和自主探究的良好习惯。

3.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算法、想法的过程,培养自主探索、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理解并掌握解决乘加、乘减实际问题的一般策略。

教学难点:能够根据实际问题灵活地思考、分析乘加、乘减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例题挂图

教学过程:

一、创设问题情境

谈话:猴山上的桃子丰收了,猴妈妈带着猴宝宝来摘桃子。猴妈妈说:我采了36个桃子,猴宝宝说:我采了6个桃子,你知道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

学生列式计算,师讲解数量关系:要求猴妈妈和猴宝宝一共采了多少个桃子,用什么方法计算?谁加谁根据学生回答板书:一共采了多少只桃子=猴妈妈采的只数+猴宝宝采的只数。

二、探索解决问题的办法

1.现在我们把条件改变下,猴妈妈呢采了3筐,每筐12个,猴宝宝还是采了6个,问题还是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只?

如果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会解答吗?在本子上试着列式解答。然后把自己的想法在小组内交流。

2.集体交流: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算什么,为什么?(要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出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因为猴妈妈采的个数没有直接告诉我们。)

怎样求猴妈妈采的个数?同桌交流12×3的算法。

求出了猴妈妈采的个数,再求什么?列式并口答。

3.师指着板书:在这道题中,求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可以先求猴妈妈采了多少个,再把猴妈妈和小猴采的合起来,求出两只猴一共采了多少个。你做对了吗?没做对的小朋友别泄气,下面还有一个问题等着大家呢,有信心解决吗?

4.教学“试一试”

第二个问题求:猴妈妈比小猴多采多少个?请小朋友用刚才的方法,从问题出发去寻找条件,确定先算什么,自己列出算式计算,行吗?

把你的想法和计算方法与同桌交流。集体交流反馈。

5.揭题。

今天我们学习的应用题与以前有什么两样吗?像这样的实际问题怎样解决?为什么?

三、分层练习,发展能力

小猴子说:“二(2)班的真棒!为了奖励大家,决定带大家到公园去玩。你们想去吗?可是玩的过程中,我还有问题要考你们,如果你们答对了,还有惊喜等着大家哦,大家好好表现啊!”

1.“想想做做”第1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门口。

看到墙上写着票价:成人15元,儿童5元。一个叔叔正在买票,叔叔买了2张成人票和1张儿童票,请小朋友帮他算一下,一共要付多少钱?

学生独立完成,做完后同桌交流,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2.“想想做做”第2题。

谈话:小猴子领着大家来到公园的苗圃。

指名说图意,这样的问题呢?能解决吗?学生独立思考完成,校对纠错,并说想法。

3.学生独立完成“想想做做”第3题。

集体订正时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四、课堂

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的关键是什么?像这样“乘加、乘减的实际问题”,生活中有许许多多,小朋友经常会碰到,以后你就可以用今天学到的本领去解决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数学凑十教案篇5

一个完整的教案包括以下内容:

教学内容】

教材简析】

教学目标】

教学重难点】

教学用具】

教学过程】

教案格式要求:

目标明确流程清晰预设充分意图明显行文严谨回顾全面

⑴教学内容。

要写明所教学的内容是哪个版本第几单元(第几信息窗)第几页。

⑵教材简析。

要写明本节教材的来龙去脉,即本节的知识基础和为哪些后续知识做准备(即承上启下的作用),以及信息窗所呈现的素材意图。

⑶教学目标。

三维目标都要兼顾,不仅要有知识目标、能力目标,更要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

⑷教学重难点。

重难点要找准,以便在教学过程中重点讲解。

(5)教学过程

1.教学环节要清楚明白。每一个大环节、每一个大环节中的每一个小环节都要层次清楚,目标明确。

2.重要知识不要遗漏,尤其要注意练习环节。以前老师们往往不注重练习环节的设计,只是呈现练习题的内容,而对于练习过程的预设、练习题的处理没有一一写明。现在要求要把练习的的每一个环节呈现出来,要充分预设。

3.要注意和教学实录的区别。教学实录的形式一般是师:生:,教案撰写则要运用诸如谈话、引导、提问、小结等用语。

4.每个教学环节都要有设计意图,即这一环节你之所以这样设计的原因是什么,目的是什么。注意,设计意图不是教学环节。

5.预设要充分。每一个教学环节,教师要充分考虑学生在这个环节会出现什么情况,针对这些可能出现的情况,教师分别应采取什么措施,这样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会做到胸有成竹、游刃有余,这样就会达到心中有学生的境界。(教案右侧,有专门写预设与设计意图的地方,写的时候请注明预设:设计意图:几个字)

6.回顾要全面。课堂“总结回顾”时,不能走过场草草了事,也要充分预设,要引导学生对全课的所学知识点、学习方法、情感体验等进行梳理归纳,在交流时还要引导学生将所学知识与以前的知识进行前后的联系,教师再进行适当的引导和总结提升。

7.撰写教案时行文要严谨。包括教案的的格式、字号、大小标题的序号写法、标点符号等等都要非常规范。

教案撰写的水平,体现了老师理解教材的水平以及灵活调控课堂

的能力,从而为更好的提高教学效率和教学质量打好基础。

数学凑十教案篇6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高中数学3(必修)第三章概率的第二节古典概型的第一课时,是在学习随机事件的概率之后,几何概型之前,尚未学习排列组合的情况下教学的。古典概型是一种特殊的、最基本的概率模型,它的引入避免了大量的重复试验,而且得到的是概率的精确值,有利于学生理解概率的概念和概率值的存在,也为后面学习几何概型作铺垫。同时学习了本节内容,能够帮助学生解决生活中的一些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因此本节知识在高中概率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2、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古典概型及其概率计算公式,

(2)会用列举法计算一些随机事件所含的基本事件数及事件发生的概率。

过程与方法

根据本节课的内容和学生的实际水平,通过试验让学生理解古典概型的特征:试验结果的有限性和每一个试验结果出现的等可能性,观察类比各个试验,归纳总结出古典概型的概率计算公式,体现了化归的重要思想,掌握列举法,学会运用分类讨论的思想解决概率的计算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树立从具体到抽象、从特殊到一般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培养学生用随机的观点来理性的理解世界,使得学生在体会概率意义的同时,感受与他人合作的重要性以及初步形成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和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鼓励学生通过观察类比提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学生数学思维情趣,形成学习数学知识的积极态度。

3、教学重点与难点

重点:理解古典概型的概念及利用古典概型求解随机事件的概率。

难点:如何判断一个试验是否为古典概型,弄清在一个古典概型中某随机事件包含的基本事件的个数和试验中基本事件的总数。

二、教法与学法分析

1、教法分析

为突出重点,突破难点,使学生能达到本节课设定的目标,根据本节课的内容特点,我采取了引导探究,讨论交流的教学模式,即通过再次考察前面做过的实验引入课题,根据学习情况,在合适的时机提出问题,设置合理有效的教学情境,让每一位学生都参与课堂讨论,提供学生思考讨论的时间与空间,师生一起探讨古典概型的特点以及概率值的求法。在教学过程中,利用多媒体等手段构建数学模型,调动学生的主体能动性,让每一个学生充分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并利用了情感暗示以及恰当的评价等教学方法。

2、学法分析

学生在教师创设的问题情景中,通过观察类比、思考探究、概括归纳和动手尝试相结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培养了学生由具体到抽象,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维能力,形成了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增强了锲而不舍的求学精神。

三、教学过程分析

(一)创设情境,引出课题

通过设置问题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设置问题:在不用做模拟试验的情况下,如何求解随机事件a、b发生的概率呢从而引入新课。

(二)新知探究

1、考察两个试验:

①掷一枚质地均匀的硬币的试验;

②掷一枚质地均匀的骰子的试验。

这两个试验出现的结果分别有几个(2个,6个)

2、思考:在试验二中,出现偶数点包含哪些基本事件点数大于4可有哪些基本事件构成

在试验一及二中,必然事件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吗不可能事件呢

提出问题:上述两个试验的每个结果之间都有什么特点

3、基本事件的特点:

(1)任何两个基本事件是互斥的;

(2)任何事件(除不可能事件)都可以表示成基本事件的和

学生——思考、讨论

老师——利用试验给出所有可能出现的结果即基本事件。

老师——加以引导与启发,利用基本事件的关系发现基本事件的特点。

学生——归纳与总结,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表述,从而提高学生的表达能力与数学语言的组织能力

这节课的重点是理解古典概型,通过掷硬币与掷骰子两个接近于生活的试验的设计。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然后引导学生观察试验,分析结果,找出共性。最后,总结归纳出基本事件的特点。然后再通过举例,进一步加深对基本事件的理解,从而为引出古典概型的定义做好铺垫。

二、通过类比,引出概念

例1从字母a,b,c,d中任意取出两个不同字母的实验中,有那些基本事件(6个)

设计意图:使学生掌握基本事件,学会用列举法列出所有的基本事件,为归纳出古典概型的特征提供了素材。

问题:上述试验和例1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试验中所有可能出现的基本事件只有有限个;

每个基本事件出现的可能性相等。

老师——引导学生列举时做到不重复、不遗漏

学生——列举出基本事件

老师——引导学生找出共性。我们将具有这两个特点的概率模型称为古典概率模型,简称古典概型。

为了引出古典概型的概念,设计了例1。通过列举法列举基本事件,进一步理解与巩固基本事件的概念;然后设疑:“类比试验与例1中基本事件有什么共同点”,通过问题的解决让学生体验由特殊到一般的数学思想方法的应用,从而引出古典概型的概念。

三、观察类比,推导公式

思考:古典概型下,基本事件出现的概率是多少随机事件按出现的概率又该如何计算

数学凑十教案篇7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利用天平,结合观察、猜测、图示、推理等活动,理解“找次品”问题的基本原理,发现解决这类问题的最优策略。

(二)过程与方法

以“找次品”活动为载体,经历由多样到优化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的优化意识。

(三)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感受数学在日常生活中的广泛应用,发展学生的应用意识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探究解决“找次品”问题的最优策略。

教学难点:用图示或文字表示找次品的过程。

三、教学准备

天平,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原理

1.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课件出示例1:有3瓶钙片,其中一瓶少了3片。你能设法把它找出来吗?

(2)理解题意。

学生可能会说:倒出来数一数,或掂一掂、称一称……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解释:生产或生活中有时需要从几个物体中找特别重或特别轻的一个,在数学中我们把这类问题称为“找次品”问题。

如果两个物体的差异很大、很明显,可以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如果差异不明显或物体数量很多(例如有30瓶钙片),用数一数或掂一掂的方法可能不准确或不方便,此时可以用天平帮助我们快速找到“次品”。

设计意图】理解问题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前提,当学生面对例1,首先想到的肯定是数一数或掂一掂,因为他们缺少使用天平的生活经验,所以让他们了解“数”和“掂”的局限性是非常有必要的。

2.合情推理,理解原理。

(1)了解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师出示天平,并让学生想象: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支粉笔,在天平的右边放一本数学书,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的左边高,右边低。因为数学书比粉笔重。

教师继续追问:如果在天平的左边放一本数学书,在天平的右边也放一本数学书,现在天平会怎么样?为什么?

学生回答:天平会平衡,因为左右两边一样重!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在课件中出示:天平平衡,两边一样重;天平不平,下沉那边重。

设计意图】学生没有使用天平的经验,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想象和观察丰富表象扫除学习障碍,为进一步学习找次品做好准备。特别地,对两种情况的概括有利于学生探究找次品的方法。

(2)如何利用天平找次品?

如果只有两瓶钙片,放在天平上称一次就知道哪一瓶少了3片,因为它会轻一点。现在有3瓶,那么要称几次呢?为什么?

学生:称一次。左右两边各放1瓶,如果天平平衡,剩下的那瓶就是次品;如果天平不平衡,天平翘起的一端所放的是次品。

教师分别演示天平达到平衡和出现不平衡的两种情况,请同学进行判断并说明理由。

设计意图】根据天平的情况推断出剩下一瓶的情况,是解决“找次品”问题的关键。此处将实验演示和语言表达结合起来,帮助学生理解原理。

3.交流图示,掌握方法。

你能想办法把用天平找次品的过程,清楚地表示出来吗?

(1)可以用一个“△”加一条短横线表示天平,用长方形表示钙片。

(2)为了方便,还可以给每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