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师大生物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1页
浙师大生物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2页
浙师大生物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3页
浙师大生物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4页
浙师大生物第十章神经系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章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二、反射弧三、神经冲动的传导四、突触和神经递质五、神经系统的进化六、脊椎动物的神经系统一、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神经系统主要由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组成。(一)神经元1、结构神经元是神经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由胞体和突起两部分组成。(1)胞体是神经元的营养和代谢中心,含细胞核以及线粒体、高尔基体、尼氏体等细胞器。其中,尼氏体是糙面内质网和游离核糖体的混合物,因此也是Pr合成的场所。(2)突起树突:短而多分支;可含有尼氏体;表面有很多棘状突

起,称棘突,是与其它神经元的轴突形成突触的

部位;其功能是接受其它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传导到胞体。轴突:一般比树突长,且一个神经元往往只含一个轴突;轴突中间很少分支,只在末端出现分支,形成神

经末梢;不含尼氏体;表面无棘突;其功能是把

神经冲动传导到其它神经元或效应器。髓鞘:有些轴突外包有髓鞘,主要作用是保护轴突,促进神经传导。髓鞘由施旺细胞围绕轴突层层包裹所形成(P222图10-2,D),主要成分是磷脂。髓鞘的最外层形成神经膜。郎飞氏结2、分类按突起的数量分两极神经元:含1个轴突和1个树突多极神经元:含1个轴突和多个树突单极神经元:只有一个突起假单极神经元:从胞体只伸出一个突起,但很快就分为2个突起按生理机能分感觉神经元:也叫传入神经元,直接与感受器联系,把信息从外周传向神经中枢。运动神经元:也叫传出神经元,直接与效应器联系,把神经冲动由神经中枢传向效应器。中间神经元:也叫联合神经元,其作用是接受其它神经元传来的神经冲动,并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二)神经胶质细胞在周围神经系统中(神经系统除脑和脊髓以外的部分),髓鞘由施旺细胞组成;而在中枢神经系统(脑、脊髓)中,髓鞘由神经胶质细胞形成。1、数量及分布主要分布在中枢神经系统。在哺乳动物中,神经胶质细胞的数量可以达到神经元数量的10倍。2、类型少突胶质细胞:表面突起较少,参与形成神经纤维的髓鞘星状胶质细胞:表面突起较多,具有多种功能3、功能支持作用隔离和绝缘作用摄取和分泌化学物质修复和再生功能参与神经系统的发育营养功能(三)神经和神经节由神经元发出的轴突或树突呈纤维状,形成神经纤维。许多神经纤维通过结缔组织的连接集结成束,外面再围以结缔组织所形成的鞘,这样就构成了一条神经。除了神经纤维可以集结成束之外,神经元的胞体也可以相互聚集,而集中于某个特定的部位。这种由神经元的胞体集中所形成的结构,就叫做神经节。返回二、反射弧1、概念反射弧是指机体从接受刺激到发生反应的全部神经传导途径,它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在高等动物中,反射是指机体在中枢神经系统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规律性的反应。)2、反射弧的组成在高等动物中,一个完整的反射弧通常由5个部分组

成,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但在某些低等动物,根本没有神经中枢,因此反射弧也就变得简单。)用反射弧原理解释膝跳反射返回3、膝跳反射三、神经冲动的传导(一)离子和静息电位内细胞膜外3Na+2K+++++神经细胞膜两侧的Na+、K+浓度存在差异(膜外Na+浓度高于膜内;而K+浓度低于膜内),这是由于细胞膜上Na+-K+泵的活动所致。因为每泵出3个Na+只能泵入2个K+,从而导致膜外正电荷多于膜内,形成外正内负的膜电位。而且,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对

Na+通透性很差,膜外Na+很难返回膜内;而对K+通透性相对较好,膜内K+可以慢慢返回膜外。这就进一步加大了膜两侧的电位差。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膜内外两侧的电位差一般为-70mv,这个电位叫静息电位。(二)动作电位1、过程(1)去极化在静息状态下,神经细胞处于极化状态,即细胞膜两侧

形成静息电位。此时细胞膜上的Na+通道关闭,对Na+不通透。当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刺激点附近的细胞膜上,Na+通道打开,膜外Na+顺浓度梯度进入膜内,使膜内正电荷增加,膜两侧电位差减小,这就促使细胞膜上更多的Na+通道打开,更多的Na+进入细胞内。于是,膜电位从-70mv逐渐上升到0mv。这个过程叫做去极化。反极化当膜电位上升到0mv时,Na+还可以继续内流,使膜电位上升到+35mv,这个过程叫反极化,它使膜电位发生逆转,由原来的负值变为正值。复极化在反极化末期,由于神经细胞内正电荷增加,使细胞膜上的Na+通道逐渐关闭,Na+内流停止。而细胞膜上的

K+通道打开,膜内的K+顺浓度梯度大量外流,使膜电位下降,最后恢复到静息电位的水平。这个过程叫复极化。去极化、反极化和复极化,就构成了一个动作电位。2、不应期绝对不应期:去极化、反极化;复极化初期相对不应期:复极化后期3、动作电位的特点全或无可扩布性(三)神经冲动的传导1、特点双向传导生理完整性非递减性绝缘性相对不疲劳性2、传导速度一般的神经传导速度可达几十甚至上百米每秒,所以神经冲动的传导不可能是依赖化学扩散来进行的。可能是,接受刺激部位的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使膜内带正电荷,膜外带负电荷;而邻近的细胞膜处于静息电位,外正内负。于是,膜内正电荷流向膜内负电荷,膜外的正电荷也流向膜外负电荷,从而产生局部电流。这样无需Na+扩散到邻近部位,只要产生电流就可以刺激邻近细胞膜上的Na+通道打开,引发动作电位。神经冲动的传导就加快了。(冲动传导的局部电流学说)

+

+

+

+++返回四、突触和神经递质(一)突触1、概念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或其它细胞相接触的部位,叫突触,它是神经元之间或神经元与其它细胞之间发生联

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和整合的关键部位。2、结构突触前膜:是突触前神经元轴突末端的突触小体上参与突触形成的膜。突触后膜:是突触后神经元与突触前膜相对部分的膜。突触间隙:是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的间隙。3、类型(1)按冲动通过突触的方式分①电突触特点:突触间隙很小,神经冲动可直接在突触前膜和突触后膜之间传导;传导方向可双向进行。②化学突触特点:突触间隙较大;突触前膜内侧存在很多突触囊泡(突触小泡),内含神经递质;突触后膜上有神经递质受体;冲动传导需神经递质参与;单向传导。化学突触的冲动传导过程神经冲动传导到轴突的神经末梢,突触前膜去极化,通透性改变,大量Ca2+内流,在Ca2+作用下,一定数量的突触小泡移向突触前膜,并与突触前膜融合,把其中所含的神经递质释放到突触间隙中。然后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结合,导致突触后膜对Na+通透性改变,大量Na+内流,引发动作电位。神经冲动就从突触前神经元传导到突触后神经元。(2)按突触对下一个神经元的影响分①兴奋性突触能释放兴奋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去极化,产生兴奋。②抑制性突触能释放抑制性递质,使突触后神经元上的Na+通道不能打开,阻止Na+内流;而对K+、Cl

通透性增大,

K+外流,Cl

内流。结果膜两侧电位差增大,使突触后膜出现超极化,不易产生兴奋。(3)按突触接触的部位分①轴突-树突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树突接触。②轴突-胞体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胞体接触。③轴突-轴突突触: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与下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接触。此外,还存在少量树突-树突突触、树突-胞体突触、胞体-胞体突触。(二)神经递质1、兴奋性递质(主要起兴奋作用):乙酰胆碱(Ach,主要分布于周围神经系统)去甲肾上腺素(NE,主要分布于中枢神经系统)2、抑制性递质(主要起抑制作用):甘氨酸(Gly)、γ-氨基丁酸(GABA)另外:多巴胺(DA)、5-羟色氨(5-HT)等。注意:神经递质的作用不仅取决于递质本身,同时也取决于受体。神经递质发生作用后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