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理解专项检训练含答案_第1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理解专项检训练含答案_第2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理解专项检训练含答案_第3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理解专项检训练含答案_第4页
统编版语文四年级下册全册单元课内阅读和类文阅读理解专项检训练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4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一单元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

一、课内阅读部分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宿新市徐公店

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新绿未成阴。

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菜花无处寻。

1)这首诗的作者是代诗人0

2)这首诗描写的是季的景色。

3)“急走”的意思是。

4)理解古诗,下列说法有误的一项是()

A.篱笆和小路表明这里是乡村。

B.枝头的花已经落了,枝叶繁茂。

C.“急走”“追”形象地刻画出儿童天真活泼、好奇心强的特点。

D.“无处寻”表现出儿童的天真和稚气。

5)说说读完这首诗你眼前浮现出怎样的情景。

(二)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

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块蝶飞。

(1)诗中用梅子金黄、、菜花稀,写出了初夏南方农村景物的特点。

(2)(2)选择正确的答案。(填序号)

(3)①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季节的景色?()A.初春B.初夏

(4)②这首诗描写的是什么地方的景色?()A.农村田园B.城市街景

(5)(3)读诗的第一、二句,填空:这两句写到的花有麦花、;写到的果

实有梅子、;写到的颜色有金黄、。

(6)(4)判断对错,对的打“J",错的打“义”。

(7)①“麦花雪白菜花稀'’的意思是养麦花一片雪白,菜地里的花倒显得稀稀落

落。

(8)②白天很少见到行人的原因是初夏农事繁忙,农民早出晚归。

(9)(5)“日长篱落无人过,惟有蜻蜓蝶蝶飞。”村中为什么如此安静?

(10)..

(6)这首诗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三)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茅檐一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1.“清平乐”中“乐”的读音是(),“亡赖"的‘'亡"读音是()。

(2分)

2.这首词描绘了、、等景物,让我们感受到村庄的清

新优美。(3分)

3.这家的三个小孩分别在做什么事?(2分)

4.作者为什么最喜小儿亡赖?从中你体会到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分)

(四)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清平乐•村居

[宋]辛弃疾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醉里吴音相媚妤,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溪东,中儿O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O

1.本词的词牌名是“”,题目是“"。我还知道“渔

歌子”“西江月”“忆江南”等也是

词牌名。

2.下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词中“相媚好”形容老夫妇互相逗趣取乐的样子

B.词的上阕描写了江南山村的景色,下阕描写了两代人的生活画面

C.这首词围绕着小溪布置画面,展开人物的活动

D.全词表达了作者对农村和平宁静生活的喜爱之情

3.词的上阕中“,”描写了乡村清新优美的自

然环境。词的下阕中“亡赖”词并无贬义,而是形容小儿-最

后一句中“"字用得甚妙,使小儿天真、活泼的样子跃然纸上。(4分)

锄豆正织鸡笼卧剥莲蓬

(五)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卜算子.咏梅

;,飞雪迎春到。已是,犹有。俏也不争春,

只把春来报。,她在丛中笑。

1.将这首词的内容补充完整。(4分)

2.这首词的作者是,是词牌名,是词的题目。

(2分)

3.作者歌颂梅花的高尚品格,为什么要多次提到春天?下列分析不正确的是()

(2分)

A.“春到”交代了梅花开放的时间,也表明作者对未来充满信心。

B.作者相信“春天”就要到来了,表现出作者坚定的信念和乐观的精神。

C.通过写春天里的烂漫山花衬托出梅花不与群芳争春的崇高品格。

D.是为了以梅花的高尚反衬春天的美好。

4.词的最后两句运用了的修辞手法,这两句的意思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现了梅花,

体现出作者的态度。(4分)

(六)阅读课文《乡下人家》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

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

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田

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

歌来:“织,织,织,织啊!织,织,织,织啊!”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

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段中找出与下面词语的近义词。(3分)

融洽()和谐()独特()

2.画线句子中“他们”指的是,“它们”指的是。(2分)

3.“他们把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把句中“天高地阔”换

成“津津有味”或“狼吞虎咽”好不好,为什么?(3分)

4.选文描写了两个场景,请你用精炼的词语概括出来。(2分)

5.“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

说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2分)

(七)阅读课文《乡下人家》片段,完成练习。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

桌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

归巢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自然、和谐的

田园风景画。

秋天到了,纺织娘寄住在他们屋前的瓜架上。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

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那歌声真好听,赛过催眠曲,

让那些辛苦一天的人们,甜甜蜜蜜地进入梦乡。

乡下人家,()什么时候,()什么季节,()有一道独

特、迷人的风景。

1.在文中括号里填上合适的关联词。(1分)

2.在文中找出与下面的词语相近的词语。(2分)

融洽一一()特别一一()

3.在文段中描写了两个场景,请概括出来。(2分)

(1)(2).

4.用“——”划出一句拟人句。(2分)

5.文中最后一段话在文中的作用是()(写序号)(1分)

①提出问题,总起作用②总结全文,点明中心③承上启下,过渡

6.你喜欢文中的那句话,用“____”标出,并说说原因。(2分)

(八)阅读课文《乡下人家》片段,完成练习。

鸡,乡下人家照(列例)总要养几只的。从他们的房前屋后走过,肯定会瞧

见一只母鸡,率领一群小鸡,在竹林中觅食;或是瞧见耸着尾巴的雄鸡,在场地上

大踏步地走来走去。

他们的屋后(倘淌)若有一条小河,那么在石桥旁边,在绿树荫下,会见到一

群鸭子游戏水中,不时地把头扎到水下去觅食。()附近的石头上有妇女在捣

衣,它们()从不吃惊。

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常常会瞧见乡下人家吃晚饭的情景。他们把桌

椅饭菜搬到门前,天高地阔地吃起来。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头上飞过的归巢

的鸟儿,都是他们的好友,它们和乡下人家一起,绘成了一(幅副)自然、和谐的

田园风景画。

1.在文中括号里正确的汉字下面画“"。(2分)

2.在文中括号里填上正确的关联词。(2分)

3.“都是他们的好友”中“他们”指的是谁?“好友”又是指的谁?(3分)

4.仔细体会文中画线的句子,说说这句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2

分)

(九)阅读课文《乡下人家》片段,完成练习。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

架,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

在房前,衬(chencun)着那,。青、红的瓜,碧

绿的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

着两根大旗杆(gdngdn),可爱多了。

(1)根据课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2)在文中括号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给选段概括一个小标题吧。

(4)画横线的句子中“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十)阅读课文《乡下人家》片段,完成练习。

乡下人家总爱在屋前搭一瓜架,或种南瓜,或种丝瓜,让那些瓜藤攀上棚架,

爬上屋檐。当花儿落了的时候,藤上便结出了青的、红的瓜,它们一个个挂在房

前,衬(chencun)着那,。青、红的瓜,碧绿的

藤和叶,构成了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比那高楼门前蹲着一对石狮子或是竖着两

根大旗杆(gdngdn),可爱多了。

(1)根据课文内容把选段补充完整。

(2)在文中括号用“选择正确的读音。

(3)给选段概括一个小标题吧。

(4)画横线的句子中“装饰”指什么?为什么说这是“一道别有风趣的装饰”?

(十一)阅读课文《天窗》片段,完成练习。

①晚上,当你被逼着上床去“休息”的时候,也许你还忘不了月光下的草地

河滩。你偷偷地从帐子里伸出头来,仰起了脸。这时候,小小的天窗又是你唯一

的慰藉!

②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的一粒星,一朵云,想象到无数闪闪烁烁可爱的星,

无数像山似的、马似的、巨人似的奇幻的云彩;你会从那小玻璃上面掠过的一条

黑影,想象到这也许是灰色的编蝠,也许是会唱歌的夜莺,也许是霸气十足的猫

头鹰……总之,夜的美丽神奇,立刻会在你的想象中展开。

③发明这天窗的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因为活泼会想的孩子们知道怎样从

“无”中看出“有”,从“虚”中看出“实”,比任何他们看到的都更真切,更

阔达,更复杂,更确实!

1.仔细读第②段,抓住关键词句,补充下面的思维导图。(6分)

2.对画“”的句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小小的天窗不仅给屋子带来光明,还放飞了孩子们的心灵,让孩子们拥有了想

象的空间,所以大人们是应得感谢的

B.幽默地表现了作者对大人们管束儿童生活所带来意想不到的结果的理解

C.这句话是在批评大人们让孩子们回到屋子里,使孩子们的想象被限制了

3.课文中两次提到小小的天窗是“你唯一的慰藉”,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3

分)

(十二)阅读课文《三月桃花水》片段,完成练习。

三月的桃花水,是春天的竖琴。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

刚刚从雪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

路上车轮滚过的铃声……

1.联系上下文解释词语。(4分)

应和:,・,

纤细:,.。

2.选文运用了、、三种修辞手法。(3分)

3.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比喻句,用“—”划出文中的排比句。(2分)

4.说出文中省略号有什么作用?(2分)

(十三)阅读课文《三月桃花水》片段,完成练习。

(一)

那忽大忽小的水声,应和着拖拉机的鸣响;那纤细的低语,是在和刚刚从雪

被里伸出头来的麦苗谈心;那碰着岸边石块的叮当声,像是大路上车轮滚过的铃

(二)

它看见燕子飞过天空,翅膀上裹着白云;它看见垂柳披上了长发,如雾如烟;

它看见一群姑娘来到河边,水底立刻浮起一朵朵红莲,她们捧起了水,像抖落一

片片花瓣……

(三)

啊,地上草如茵,两岸柳如眉,三月桃花水,叫人多沉醉。

(1)选段(一)和选段(二)分别是从和这两个角度具体描绘了三月

桃花水之美,而选段(三)抒发了作者对三月桃花水的之情。(3分)

(2)“草如茵,柳如眉”运用了的修辞手法写出了绿草、杨柳的柔美

风姿,我还会仿写类似的三字短语:、o(3分)

(3)三月桃花水还看到了什么?请发挥想象,把选段(二)中省略号省略的内容补写

出来。(2分)

二、类文阅读部分

(-)阅读古诗,完成练习。

题张十一旅舍三咏•榴花

[唐]韩愈

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

可怜此地无车马,颠倒①青苔落绛英②。

【注释】①颠倒:回旋翻转,多指心神纷乱。②绛(jiGng)英:这里指落

地的石榴花花瓣。绛,大红色。

1.“可怜此地无车马”,“可怜”的意思是()。(4分)

A.可惜B.可爱C.可喜D.可羡

2.“五月榴花照眼明,枝间时见子初成。”符合这两句诗描绘的情景的是()。

(4分)

A.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树枝之间时时能看见刚长出来的石榴。

B.五月榴花如火般红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时时可以看到石榴初长

成。

C.五月榴花如火般戏艳,映入眼帘格外鲜明。树枝之间挂满了又大又沉的石榴。

D.五月榴花初开,红艳艳的,惹人喜爱。石榴挂满枝头。

3.有人说,这首诗在写榴花之美的同时,还抒发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你是从哪一句看出来的?简要说说。(4分)

(二)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风景谈(节选)

茅盾

如果你同意,二三十棵桃树可以称为林,那么这里要说的,正是这样一个桃

林。

花时已过,现在绿叶满株,却没有一个桃子。半盘旧石磨,是最漂亮的圆桌

面,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那又是难得的几案。现成的大小石块作为凳

子,而这样的石凳也还是以奢侈品的姿态出现。这些怪样的家具之所以成为必要,

是因为这里有一个茶社。

桃林前面,有老百姓种的茶麦,也有大麻和玉米这一类高秆植物。菜麦正当

开花,远望去就像一张粉红色的地毯,大麻和玉米就像是屏风,靠着地毯的边缘。

太阳光从树叶的空隙落下来,在泥地上,石家具上,一抹一抹的金黄色。偶尔也

听得有草虫在叫,带住在林边树上的马儿伸长了脖子就树干搔痒,也许是乐了,

便长嘶起来。

“这就不坏!"你也许要这样说。可不是,这里是有一般.所谓“风景”的

一些条件的!然而,未必尽然。在高原的强烈阳光下,人们喜欢把这一片树荫作

为户外的休息地点,因而添上了什么茶社,这是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但

如果把那二三十棵桃树,半用磨石,几尺断碣,还有茶麦和大麻玉米,这些其实

到处可遇的东西,看成了此所谓风景区的主要条件,那或者是会贻笑大方的。中

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所以应当从

另,一方面去看。

(选自《中国最美的散文世界最美的散文经典珍藏版》北京联合出版公司)

1.选择合适的词填空。(4分)

①A.姿势B.姿态

体育老师耐心纠正同学们做操的()。

同学们斗志昂扬,准备以全新的()迎接新学期的到来。

②A.强烈B.剧烈

他扭伤了脚,感到一阵阵()疼痛。,

()的光束可能引起烧伤。

2.隙:部首查字法,先查部首,再查画。(2分)

3.文中描写的茶社里的桌面、几案、凳子分别是、、

和o(3分)

4.“中国之大,比这美得多的所谓风景区,数也数不完,这个值得什么?

所以应当从另一方面去看。”这句话运用的表达方式,表明作者的态

度是。(4分)

5.仔细阅读文中画线的句子,想一想这个“风景区”成立的因缘是什么?(3

分)

(三)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老屋祭

记忆里老屋比我的年纪还大。

因为久经风雨,红色的瓦砾上稀稀疏疏地长了些茅草,微风一吹,草绿色的

种子四处飘散,来年的时候,又会是芳草萋萋。

春天的时候,院子里的那棵老枣树,长出嫩嫩的细芽,一场春雨过后,便长

出椭圆形的叶子;夏天的时候,黄绿色的小花簇满了枝头,浓郁的芳香引来成群

的蜜蜂,嗡嗡地穿梭于细密的小花间。花谢后,便结出青绿的小枣子,起初还不

如绿豆大,后来竟长成如大拇指肚大小的椭圆形枣子。秋天,枣子渐渐地由青变

白,由白再变红,到了金秋八九月间,红彤彤的枣子便挂满了树梢,犹如一颗颗

光彩夺目的红宝石镶嵌在硕大的树冠上。每年这个季节,便是我们兄妹三个最快

乐的日子。每天放学回家,我就噌噌地爬上树,站在树杈上,抓一把红枣塞进嘴

里,醉人的香甜嗖地一下从嘴里甜到心里,继而传遍整个神经末梢。妹妹够不着,

便仰着脖子在树底下等我晃一下枝头,然后蟀里啪啦地下起枣子雨,妹妹提着小

竹篮,一边吃,一边捡。那种情形至今回想起来,心里还有说不出的兴奋和感动。

老屋院子很小,小得养上牛、猪、狗、鸡等家畜以后就挤得满满的。来人的

时候,鸡犬相鸣,苦年那静。东边的院墙很矮,隔壁院子里长着一棵老槐树,夏

天的时候,槐花穿过矮矮的院墙,小小的院落里便飘满了槐花的香味,抓一把槐

花放在嘴里,又杳又甜,厚呼不穿。直到现在,那些甜和香还一直让我陶醉不已。

1.联系短文内容,说说下面词语的意思。(4分)

其乐融融:。

回味无穷:o

2.短文主要写了老屋留给“我”的印象,重点介绍了自家院子里的和隔

壁院子里的,表达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之情。(3分)

3.对画“”的句子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兴奋和感动”直接表达出了作者对乡村生活的赞美与留恋之情

B.“那种情形”指的是作者兄妹三个爬树、摘枣、吃枣的情景

C.作者至今回想起来还会兴奋,表现出了儿时生活的快乐

D.作者“兴奋和感动”是因为兄妹三个都很勤奋,收枣工作很顺利

4.读文中画“”的句子,抓住“陶醉”一词说说你对这个句子的体会。

(2分)

(四)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五月的田野

麦子熟的时候,豆也长大了,麦子是黄黄的,豆荚是青青的。黄黄的麦子和

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于是,空旷的田野里,洋溢着熟了的

麦子和熟了的豆荚那无与伦比的清香。

那时侯,麦子和豆荚诱感着我们,我们忙碌起来。湿湿的、长长的田城上,

通常会出现我们握着镰刀、挎着竹篮的身影。

五月的风暖暖的,赤足走到油光光的泥土里,软软的,冷不丁地,泥土会从

我们的脚趾缝里冒出来,真是舒服。折一根柔韧的柳条,削一节直直的竹管,柳

条做鞭子,竹管做苗子。竹笛吹一声,鞭子挥一挥。鸭子蹒珊地迈着步子前进了,

羊儿撒着欢儿向前走了……

我们把鸭子赶到刚翻过的地里,把羊儿牵到河边去,我们也不闲着,家里的

兔子等着我们鲜嫩,的青草呢!我们小心翼翼地从麦田的田填上,豆地里,扯一小

嫩青草,放进竹篮里。累了,我们便往地上一躺,让五月的阳光在我们圆滚滚的

肚子上画出漂亮的图案。当我们一觉醒来,映入眼帘的是一片麦子和豆荚,高的

是麦子,矮的是豆荚……

1)根据下面的意思、,从文中找出相应的四字词语。

(1)没有能够比得上的。()

(2)形容举动十分谨慎,丝毫不敢疏忽。()

2)用“—”画出文中的一个拟人句,再仿写一句。

3)大自然就是一顿色香味俱全的丰盛午餐,文中描写的“色”有:黄黄的麦子、

;描写的“香”有:熟了的麦子、。全文洋溢着作者对麦子和豆荚的

之情及的心情。

4)在麦子熟了、豆英长大的时候,“我们”做的有趣的事有()

A.握着刀、挎着篮子收麦子、豆荚。

B.赤着脚在软软的泥土上走,很舒服。

C.柳条做鞭子,竹管做笛子。

D.赶着鸭子,放着羊儿,扯嫩青草喂兔子。

E.在田野里睡觉。

F.以上全都是

(五)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家乡的小河

在我家院子的后面,流淌着一条清澈的小河。

小河的早晨是迷人的。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

望着她周围的新鲜东西。这时水绿得像玉,霞红得似胭脂,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

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

太阳爬上了树梢,把自己的身躯映在河水中,(欣赏玩赏)着火红的脸庞。一

群白鹅开始了“曲项向天歌”“红掌拨青波”的嬉戏。鱼儿凑趣地跳跃着,翻起

了一个个跟头,顿时河面上鳞光闪闪。

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又一阵风

来,(反映倒映)着两岸和成排的桑树、桃树,都乱成灰暗的一片,像醉汉,可一会

儿又站定了。

小河的夜晚可静啦,喧闹了一天的小河带着倦意入睡了。她像G疑固坚固)

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这时,

寒风任意地扫着河岸上的小草,发出一阵窸窸(xT)窣窣(sU)的声响。远处,偶尔

传来几声汪汪的狗叫声,此时的小河更静、更清。

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

1.在文中括号里合适的词语下面画“J。(6分)

2.“袅袅上升的雾气像洁白的羽纱,轻掩着小河姑娘那羞涩的脸蛋。”这句话运

用了()的修辞手法。(2分)

A.比喻B.拟人C.比喻和拟人

3.短文是按()的结构方式来写的。(2分)B

A.总一分B.总一分一总C.分一总

4.文章的2至5自然段是按照顺序来写的。(2分)时间

3.用“”画出描写小河动态的句子,用"____”画出描写小河静态的句

子。(2分)

4.找出文章的中心句抄写下来,并说说这篇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

情?(3分)

5.你怎样理解“夕阳西下,太阳把余晖洒在河面上,小河里这处是红,那处是绿”

这句话?(3分)

(六)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我家的小园》

我家的东南边有一块长方形的小园,里面种着各种蔬(sushU)菜、

花草和树木。这里年四季都是美丽的。

春天到了,大地像铺上了一条绿毯子,园里一片绿油油。一群群小鸟停

在树枝上,叽叽喳喳地叫个不停。静静的小园开始热闹(Iaonao)起来了。

夏天,成行的向日葵长(zhdngchdng)得很茁壮,一朵朵金色的花迎

着朝阳怒放;火红的石榴花开得十分茂盛,散发出阵阵芳香。一群群蝴蝶翩翩起

舞,纵(zdngzhdng)情欢唱。一排排玉米威武地挺立着,结出了硕大的玉

米棒子。茄子紫了,西红柿红了,顶花带刺的黄瓜挂满了架。望着这丰硕的果实,

使我感到了小园的可爱。

秋天,喇叭花开了,在绿叶丛中伸出一支支粉红色的小喇叭花,正在为

小蜜蜂奏着动听的歌。石榴树上的石榴熟了,红色的果皮裂开了,露出了珍珠般

的颗粒,好像迎着我咧嘴傻笑。这一切怎能不惹人喜爱?

冬天,一场大雪过后,园里的石榴树披上了白雪,残枝披上了白雪,地

上也盖上了厚厚的白雪,整个小园成了银装素裹的白色世界。我情不自禁赘叹道:

"好美啊,小园。"

小园如此娇美,真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1、用“”把括号里正确的读音划下来。(4分)

2、在文中找出下列词的近义词。(3分)

强壮()茂密()威风()

3、这篇短文是按照顺序写的。(2分)

4、在文中用“_____”划出一个拟人句。(2分)

5、读完这篇短文,你有什么感受,请用一两句话写出来。(2分)

(七)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舌尖上的童年

我的童年是在里乡下度过的。那时物资匮乏,吃,对于孩子们来说,充满诱

惑。

春天的脚步刚刚响起,我和弟弟妹妹的眼睛就盯上树梢。奶奶说:“别急别

急,再刮两场春风它们就来了。”奶奶所说的“它们”,其实就是榆钱儿、槐花、

还有嫩嫩的榆叶。它们一来,妈妈就可以给我们烙菜悖悖。终于等到榆钱长、槐

花开了,我们围在灶台旁,妈妈在大铁锅里刷一层簿簿的油,把棒子面加白面的

菜悖饵贴在锅里。熟了的菜悖悖虽然油少,却也香喷喷的。等她里长出马齿范、

苦菜苗、茸菜等野菜时,我们就更有口福了,无论捣点蒜汁凉拌还是剁烂做粥烙

悖悖,都能让我们的胃口满足一阵子。

那时,绕村有一条水渠,渠边生长着好多茅草。茅草的根白白胖胖,细细长

长,嚼起来甜丝丝的,我们当地叫土蔗。我们就拿镰刀挖出土蔗,洗净,美滋滋

地嚼着,蜜汁流进嘴里,日子也仿佛甜了许多。

童年舌尖上的味道,最.意犹未尽的还是“烧烤”。我们的烧烤内容与季节

息息相关。夏秋是大自然最丰盛的时节,也是我们最快乐、最满足的时节。

离村子不远的地方有一条小河,夏季时,河水不深,清澈见底,鱼儿很多,

我们就光着屁股下河洗澡、捉鱼,不一会儿,每个人就能捉到很多鱼。在河岸,

我们捡些柴火,把鱼丢在火里烧烤,那滋味,现在想起来仍垂涎三尺。

童年,流淌在舌尖上的美味,至今仍回味无穷。

1.“垂涎三尺”的意思是,透过这个词语我

体会到了o(4分)

2.“我”和弟弟妹妹的眼睛就盯上树梢,我们想干什么?(3分)

3.短文写了“我”童年时的哪些食物?“我”最难忘的是什么食物?(4分)

4.读画“—”的句子你感受到了妈妈是个()的人。(3分)

A.只说不做B.脾气不好C.勤劳能干、心灵手巧

5.短文的最后一句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

(八)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下雪的声音

你听过雷声、雨声,你听过风声、涛声。

你听过下雪的声音吗?

下雪的声音是微弱的,微弱得几近无声。但是,你如果屏气凝神,还是会听

到的。

那是怎样的一种声音啊!

像春,风拂面而过的声音吗?不,春风来了,倏忽又去了;下雪的声音却是黏

着你的耳畔,和你亲近着。

像小鸟展翅飞逝的声音吗?不,鸟儿永远是急匆匆的: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

而至,袅袅婷婷,你必然会听到那伴舞的音乐了。

当你面对满天的玉片银屑纷纷扬扬飘落的时候,当你面对披着明净雪色的山

野的时候,你似乎就会听到下雪的声音了。

下雪的声音,妤像有至亲好友窸窸窣窣地走来,伏在你的耳边窃窃私语,告

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雪,滋润着大地鲜丽的色彩,隐蔽着满野的花花草草,一旦它融化了,一个

绚丽的春天就来了。

下雪的声音,春天的序曲。

1.联系上下文,“倏忽”的意思是。我会写

出它的近义词:、0(3分)

2.作者在描写下雪的声音时,没有直接写雪声,而是和、的

声音来比较,突出下雪的声音o⑶分)

3.下雪的声.音都好像什么呢?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1分)

A.至亲好友塞塞笨家地走来告诉你一个欣喜的消息、。

B.慈爱母亲的呵护。

C.春风拂面。D.春天的序曲。

4.从短文中摘抄生动优美的语句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至少两处。(2分)

5.下列关于短.文的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作者以独特的生活视角,用第二人称的写法,描写了自然界中少有人关注

的“下雪的声音”。

B.短文开头,从我们熟悉的雷声、雨声、风声、涛声谈起,作用不大,可以

去掉。

C.“雪花旋转着舞姿翩翩而至,袅袅婷婷”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

地写出了雪花的美丽。

D.短文文字美,语言美,意境美。

(九)阅读短文,完成练习。

十渡游趣

仲夏,朋友相邀游十渡。在城里住久了,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

复苏之感。

下车后,我们舍弃()了大路,挑选()了一条半隐半现在庄稼地里的小

径,弯弯绕绕地来到了十渡渡口。夕阳下的拒马河慷慨地撤出一片散金碎玉,对

我们表示欢迎。

岸边山崖上刀斧痕犹存的崎岖小道,高低凸凹,虽没有“难于上青天”的险

恶,却也有踏空了滚到拒马河洗澡的风险()o狭窄处只能手扶岩石贴壁而行。

当“东坡草堂”几个红漆大字赫然出现在前方岩壁时,一座镶嵌在岩崖间的石砌

茅草屋同时跃进眼底。草屋被几级石梯托得高高的,屋上俯瞰(kGn)着一弯河水,

屋前顺山势辟出了一片空地,算是院落吧!右侧有一小小的蘑菇形的凉亭,内设

石桌石凳,①亭顶褐黄色的茅草像流苏般向下垂着,把现实和童话串成了一体。

草屋的构思者最精彩的一笔,是设在院落边沿的柴门和篱笆,走近这儿,便有了

“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的意思。

当我们重登凉亭时,远处的蝙蝠山已在夜色下化为剪影,好像就要展翅扑来。

②拒马河趁人们看不清—自己的容貌时豁开了嗓门韵味十足地唱呢!偶有不安分

的小鱼儿和青蛙蹦跳成声,像是为了强化这夜曲的节奏。此时,只觉世间唯有水

声和我,就连偶尔从远处赶来歇脚的晚风,也悄无声息。

当我渐渐被夜的凝重与深邃(su1)所融化,一缕新的思绪涌动时,对岸沙滩

上燃起篝(g6u)火,那鲜亮的火光,使夜色有了躁动感。篝火四周,人影绰绰,

如歌似舞。朋友说,那是北京的大学生们,结伴来这儿度周末的。遥望那明灭无

定的火光,想象着篝火映照的青春年华,也是一种意想不到的乐趣。

1.(1)找出文中表示“看”的词语写在横线上。(1

分)。

(2)我还能写出一些表示“看”的词语。(2分)

2.在括号里写出加点词语的近义词。(2分)

3.文中画“—”的句子采用的修辞手法是:①;②o(3

分)

4.短文引用了诗句“花径不曾缘客扫,蓬门今始为君开”。这句诗中主要描写

的事物有:

.o(4分)

5.这篇文章的体裁是o它是围绕课题中的“”字展开的。

游览十渡,“我”总的感受是(摘抄文中的语句)。(3分)

答案

一、课内阅读部分

(―)

1)宋杨万里2)春3)奔跑4)B

5)面对一片金黄的油菜花,孩子东张西望,四处搜寻飞来的蝴蝶。

(二)

⑴杏子肥麦花雪白初夏;(2)BA(3)菜花杏子雪白;

⑷①X②

⑸夏天日长,篱落边无人过往,大家都在田间忙碌。

(6)表达了作者对大自然和农村生活的热爱之情。

(三)

l.yuewu2.茅檐小溪青草

3.大儿子在给田里的豆苗锄草,二儿子在织鸡笼,小儿子在溪头剥莲蓬。

4.小儿子最可爱,天真烂漫。体会到了诗人对宁静的乡村生活的向住。

(四)

1.清平乐村居示例:采桑子如梦令

2.B

3.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顽皮、淘气卧

4.示例:要是人人都能过上这样安居乐业的生活,那该多好呀!

(五)

1.风雨送春归悬崖百丈冰花枝俏待到山花烂漫时

2.毛泽东卜算子咏梅3.D

4.拟人等到满山遍野开满鲜花时,梅花在花丛中欣慰地笑了崇高的精神境界

积极乐观

(六)

1.和谐和睦独到

2.乡下人家红霞、微风、鸟儿

3.不好,“天高地阔”这个词既强调吃的动作,又强调吃的心情,还有边

吃边聊的意思。而“津津有味”和“狼吞虎咽”则感受不到那份愉悦、快

乐和惬意。

4.院落晚餐图、秋夜虫鸣图。

5.这句话集中地概括了乡下人家美丽迷人的生活环境和朴实欢快的美好生

活。

(七)

1.不论不论都2.和谐独特

3.(1)院落晚餐(2)月夜睡梦

4.月明人静的夜里,它们便唱起歌来:“织,织,织,织呀!织,织,织,织呀!”

5.②

6.略

(A)

1.例倘幅

2.即使也

3.“他们”指的是乡下人们;“好友”指的是天边的红霞、向晚的微风和头

上飞过的归巢的鸟儿。

4.表达了作者对乡下生活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九)

(1)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2)chengan

(3)瓜藤攀檐图

(4)“装饰”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上屋檐的碧绿的藤和叶,点缀其间的青、

红的瓜。因为这景象色彩明丽,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看上去质朴自然,

给人亲切可爱之感。

(十)

(1)长长的藤绿绿的叶

(2)ch6ngan

(3)瓜藤攀檐图

(4)“装饰”指农家小屋前攀着棚架上屋檐的碧绿的藤和叶,点缀其间的青、

红的瓜。因为这景象色彩明丽,把农家小屋装点得别致生动,看上去质朴自然,

给人亲切可爱之感。

(十一)

1.(从左到右,从上到下)一粒星一条黑影形状无数像山、马、巨人的

奇幻的云彩示例:新奇有趣、丰富多彩

2.C

3.示例:天窗虽小,但是它激发了孩子们无尽的想象,它带给孩子们的心灵安慰

和快乐是巨大的。

(十二)

1.应和:(声音、语言、行动等)相呼应.。纤细:非常细。

2.比喻拟人排比4.表示内容的省略。

(十三)

1.声音样子(倒映的景物)喜爱与赞美

2.比喻示例:花似锦月如钩

3.示例:它看见了桃花绽开了笑脸,如烟似霞。

二、类文阅读部分

(―)

1.A2.B

3.本诗先描绘了榴花的鲜艳美丽,又以“可怜此地无车马”表达了作者对美丽的

榴花无人观赏的慨叹,进而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愤懑之情。

(~)

1.①AB②BA2.B十

3.半盘旧石磨几尺断碑,或是一截旧阶石现成的大小石块

4.疑问认为这里的风景值得留恋

5.茶社单纯有那些简陋的物品构不成美丽的风景,因为有了人们乘凉的活动

才成了风景区,人是这里最美的风景,人类的精神活动使这里的风景变得生动,

给人鼓舞及奋进的力量。

(三)

1.形容快乐和谐的景象。文中指人和动物和谐相处的景象。食物吃过后的余

味让人难忘,比喻事后越想越觉得意味深长。文中指槐花的味道让“我”难忘。

2.老枣树老槐树喜爱和怀念3.D

4.令作者“陶醉”的不仅仅是枣子和槐花香甜的味道,更是在乡村度过的美好时

光。这句话表达了作者对儿时乡村生活的留恋之情。

(四)

1)无与伦比小心翼翼

2)黄黄的麦子和青青的豆荚在五月的和风中,娴静地微笑。

我们躺在草地上,任雨水在脸上尽情地跳舞。

3)青青的豆荚豆荚散发的清香喜爱快乐

4)F

(五)

1.欣赏倒映凝固

2.C

3.动态:绚丽的晨曦中,刚刚苏醒的小河揉了揉眼睛,好奇地张望着她周围的

新鲜东西。

静态:她像(凝固坚固)了一般躺在那里一动也不动,清清的明月,悄悄

爬到空中,对着小河照镜子。

4.中心句:家乡的小河啊,你真美!表达了作者对小河,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5.即将落山的太阳映照在河面成了红色,还有岸边的高大碧绿的树木,倒映在河

中成了绿色,写出了景色的美丽。

(六)

1.shunaozhdngzong

2.茁壮茂盛威武

3.一年四季

4.“一群群蝴蝶翩翩起舞,纵(zingzhong)情欢唱。”

5.感受:小园一年四季都是美的,像是一幅诱人的四季画。

(七)

1.形容嘴馋到极点。儿时的那些食物太有诱惑力了,味道太美了。

2.想弄些榆钱儿、槐花和嫩嫩的榆叶下来,让妈妈做烙菜悖管。

3.烙菜悖悖、粥烙悖悖、土蔗、烤鱼烧烤

4.C

5.表达了作者对童年生活的留恋以及对母亲的思念之情。

(八)

1.指风很快地去了示例:突然须臾

2.春风拂面鸟儿展翅飞逝微弱得几近无声3.C

4.示例:①下雪的声音,好像慈爱母亲的呵护,她用柔暖的胸怀拥着你。

②啊,下雪的声音,与其用耳朵倾听,不如用心去感受。

5.B

(九)

1.(1)俯瞰遥望(2)凝视远眺注视欣赏观赏盯着

2.放弃选择危险

3.①比喻②拟人

4.铺满花的小路和柴门。

5.游记趣一旦进入山水之间,竟有一种生命复苏之感

部编版四年级下册语文二单元课内外阅读专项练习

(5.琥珀6.飞向蓝天的恐龙7.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8.千年梦圆在今朝)

一、课内阅读部分

(一)阅读《琥珀》(节选),回答问题。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

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千万年前的故

事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的依据是

2.“两个小东西”指的是,它们“好好地躺着”说明了

3.选文中有''可以看见”“可以想象”“可以推测"和''可以知道”这些词组,

仔细想一想,它们之间有着()的关系。

A.条件B.转折C.递进D.因果

4.从那块琥珀中,我们可以知道它的价值体现在哪些方面?

(二)阅读《琥珀》(节选),回答问题。

在那块透明的琥珀里,两个小东西仍旧好好地躺着。我们可以看见它们身上

的每一根毫毛,还可以想象它们当时在黏稠的松脂里怎样挣扎,因为它们的腿的

四周显出好几圈黑色的圆环。从那块琥珀,我们可以推测发生在几万年前的故事

的详细情形,并且可以知道,在远古时代,世界上就已经有苍蝇和蜘蛛了。

1.选段主要介绍了()o(多选)

A.琥珀的样子B.由琥珀产生的推测C.琥珀形成的因素D.琥珀的大小

2.这块琥珀有什么样的科学价值呢?请在文中用“”画出来。

3.联系琥珀的形成过程,填写下面的推测过程。

推测的琥珀是由松脂两只小虫待在

依据形成的一起

推测的两只小虫被松两只小虫在松

结论脂包裹住脂里挣扎

(三)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完成练习。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起鸟

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乎毫不相干,

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长的演化,最终

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往往----()演化----()

2.读括号中的句子,完成练习。

(1)这句话中冒号的作用是o“大量

化石“告诉我们O

(2)恐龙演变成鸟类是不是突然完成的?你从哪些词语中可以看出来?

3.选文主要告诉我们

(四)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完成练习。

说到恐龙,人们往往想到凶猛的霸王龙或者笨重、迟钝的马门溪龙;谈

起鸟类,我们头脑中自然会浮现轻灵的鸽子或者五彩斑斓的孔雀。二者似

乎毫不相干,但近年来发现的大量化石显示:在中生代时期,恐龙的一支经过漫

长的演化,最终变成了凌空翱翔的鸟儿。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

相似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

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

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

研究者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

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从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同义词。(3分)

后代——()描画——()依据一一()

2.第一自然中“二者”指哪两者?为什么说二者似乎毫不相干?(2分)

3.科学家提出的假说是指,

;(2分)

4.我国在辽西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龙化石,其价值是,

.o(2分)1.

(五)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完成练习。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

相似之处。①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

龙有亲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

类亲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一直没有找到化石证据。20世纪末期,

我国科学家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究

者们欣喜若狂。②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

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晴之笔。

1.下面对选段的概括顺序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提出假说一找到证据一研究化石B.研究化石一提出假说一找到证据

C.找到证据一提出假说一研究化石D.研究化石一找到证据一提出假说

2.用“”画出研究者们欣喜若狂的原因。(2分)

3.根据句子②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正确的打“,错误的打“X”。(4

分)

(1)这是一个比喻句,把科学家漫长的研究历程和取得的成果比作描绘的画卷。

()

(2)点睛之笔指最重要的一笔,它说明对恐龙和鸟类是否有亲缘关系的研究已

经结束了。()

4.句子①中加点的“可能”一词(能不能)去掉,因为。

(2分)

(六)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回答问题。

其中,一些猎食性恐龙的身体逐渐变小,长得也越来越像鸟类:骨胳中空,身

体轻盈;脑颅膨大,行动敏捷;前肢越来越长,能像鸟翼一样拍打;它们的体表长出

了美丽的羽毛,不再着鳞片或鳞甲。[它们中的一些种类可能为了躲避敌害或寻找

食物而转移到树上生存。]这些树栖的恐龙在树木之间跳跃、降落,慢慢具备了滑

翔能力,并最终能够主动飞行。不过,另一种看法是,飞行并非始于树栖生活过程。

有些科学家推测,一种生活在地面上的带羽毛恐龙,在奔跑过程中学会了飞翔。不

管怎样,科学家们认为:原本不会飞的恐龙最终变成了天之骄子——鸟类,它们飞

向了蓝天,从此开辟了一个崭新的生活天地。

L"、、、"等四字词语具体

介绍了猎食性恐龙体态、体表的变化。

2.一位同学认为文段括号中的“可能”二字删掉后不影响句子的表达,你认为

"可能"二字可不可以删掉?为什么?

3.恐龙飞向蓝天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用“—”画出文中的相关句子。

4.根据选文内容填写恐龙的演化过程。

身体()一体表()->具备()一最终()

(七)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回答问题。

早在19世纪,英国学者赫胥黎就注意到恐龙和鸟类在骨骼结构上有许多相似

之处。在研究了大量恐龙和鸟类化石之后,科学家们提出,鸟类不仅和恐龙有亲

缘关系,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种小型恐龙的后裔。【根据这一假说,一些与鸟类亲

缘关系较近的恐龙应该长有羽毛,但相关化石一直没有被找到。】20世纪末期,

我国科学家们在辽宁西部首次发现了保存有羽毛的恐龙化石,顿时使全世界的研

究者们欣喜若狂。辽西的发现向世人展示了恐龙长羽毛的证据,给这幅古生物学

家们描绘的画卷涂上了点睛之笔。

1.读【】中的句子,联系上下文回答问题。

(D"这一假说"指的是o

(2)“这一假说”是科学家们做了大量研究之后的推测,句中的“"

一词也说明科学家们在没有找到证据前无法得出完全肯定的结论。

2.“这幅古生物学家们描绘的画卷”指的是()(填序号)

①古生物学家们绘制的恐龙的画像。

②古生物学家们百年的漫长研究历程与取得的成果。

3.“点睛之笔”在文中指()(填序号)

①为古生物学家们的研究工作提供了证据的辽宁西部发现的有羽毛的恐龙化石。

②最重要、最关键的内容。

③文章或绘画传神的精妙之处。

4.用一句话概括文段的主要内容。

(八)阅读《飞向蓝天的恐龙》(节选),回答问题。

亿万年前,一种带羽毛的恐龙脱离同类,飞向蓝天,演化出今天的鸟类大

家族。科学家们希望能够全面揭示这一历史进程。随着越来越多相关化石的发现,

他们离这一愿望的实现已越来越近了。

1.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

演化----()相关-----()揭示-----()

2.选文中“这一历史进程”指的是,“这一愿望”指的是。

3.选文主要写了()

A.科学家们在进行科学研究时付出无数艰辛。

B.恐龙演化成今天的鸟类大家族的过程

C.科学家们希望找到更多、更充分的证据来重现恐龙演化成今天的鸟类大家族

的过程。

(九)阅读《纳米技术就在我们身边(节选)》,回答问题。

什么是纳米技术呢?这得从纳米说起。纳米是非常非常小的长度单位,1纳

米等于十亿分之一米。如果把直径为1名内米的小球放到兵乓球上,相当于把乒乓

球放在地球上,可见纳米有多么小。纳米技术的研究对象一般在1纳米到100

纳米之间,()肉眼根本看不见,就是普通的光学显微镜()无能为力。这种

纳米级的物质拥有许多新奇的特性,纳米技术就是研究并利用这些特性造福于人

类的一门学问。

1.在文中括号里加上恰当的关联词语。

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