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课程标准素养解读了解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史实,探讨影响其变化的因素。1.时空观念:以生活习俗的发展变迁为主线,了解不同时间、地点社会风俗变化的情况。2.唯物史观:客观、理性地分析近代以来服饰、饮食、住宅以及民俗的变迁,公正地评判其进步性及局限性。知识点一变化中的男女服饰1.变化趋势由拘谨、保守、呆板、等级森严,逐渐向美观、适体、方便、平民化转变。2.中国近代服饰的变化(1)男子服饰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通常服饰。②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③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欢的标准服装。(2)女子服饰①向合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日常着装。(3)特征: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服饰的变化(1)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代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征的苏式服装成为人们的普遍选择。(2)20世纪60年代中期至70年代末:式样、颜色趋于单调,军装和“干部服”盛行,蓝、绿、黑、白成为服装的主要颜色。(3)改革开放后:人们对服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尚、穿得个性过渡。[思维点拨]近现代男女服饰变化的主要特征(1)近代特征:中西合璧、新旧并存。(2)改革开放前的特征:政治性、保守性明显,朴素单一。(3)改革开放后的特征:新颖款式层出不穷,与国际接轨。知识点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统称为四大菜系,到清朝末年特色愈加鲜明。2.西方饮食(1)传入:19世纪40年代。(2)西式餐馆:最初由外国人经营,之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区别烹饪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节要求都存在明显的区别。4.重要影响(1)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量进入百姓饭桌。(2)西菜、西点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思维点拨]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1)这些地区最早受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2)这些地区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荣,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3)这些地区人员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受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知识点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1)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2)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房(1)出现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量出现。②20世纪30年代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全欧化的新式住宅。③西式的家具陈设受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2)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征。知识点四习俗风尚的变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习俗变革产生了重大影响。2.表现(1)婚姻①在古代社会,缔结婚约凭借的是父母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以后,尤其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尚。(2)丧葬①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式丧礼,一些城市还建立了殡仪馆与公墓。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风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3)其他风俗①民国成立后,开展了剪辫易服、迫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公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施,点头鞠躬取代了传统的跪拜作揖,握手成为常见礼节。(4)思想观念:旧道德、旧礼教遭到批判,女子在获得受教育权利的同时,开始走出家庭,步入社会。[图解识记]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的变迁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习俗变迁的原因史料一英国画家阿罗姆描绘19世纪初期广州的街道景象是:街道上人群涌动……旗幡飘扬,商铺二楼的窗户,使用的是澳门风格的百叶窗,店家都有凉棚、洋伞,商店类似南欧城市的“骑楼”风格①。——摘编自《大清帝国城市印象》史料二照得编结毛辫,向非汉制所遗。自从满清入主,强迫人民为之。现已实行改革,积习自当力除。惟值光复伊始,剪否听民便宜②。衣服暂可仍旧,并非必仿泰西。凡我大汉民族,切勿误会惊疑。——摘编自《取缔编结发辫告示》史料三民国初期描绘北京社会生活的风俗画史料四“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尤其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尚。20世纪80年代,色彩鲜艳、款式时髦的服装逐步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种服装充分展现穿着者的风采与魅力。民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服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③。——摘编自陈志华、朱华《中国服饰史》[解读](1)史料一、史料二、史料四属于文献型史料,分别介绍了19世纪初期(清朝)时广州的街道景象、民国时期的剪辫措施以及“文化大革命”时期至20世纪80年代国人的服饰变化。①处信息说明了广州商铺的装修风格深受西方文化的影响。②处信息反映了剪辫与否成为当时人们的自由选择,这也是南京临时政府移风易俗的表现。③处信息反映了改革开放以来人们的服饰走向了多元化,这也反映了西方现代文化对中国的影响。(2)史料三属于图片型史料,画面内容涉及墙画、服饰、饮食、照明、家具等,反映了民国时期西方物质文明和生活方式逐渐传入中国,并影响着中国的社会生活和习俗,但又保留了一些中国传统社会习俗。[思考](1)史料一反映出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受何因素影响?(2)史料二反映出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的原因有哪些?(3)根据史料三,分析民国初期中国人的生活方式有何特点?结合史料三和所学知识具体说明。(4)根据史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导致中国民众的服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提示】(1)西方的生产、生活方式和生活习俗的冲击。(2)政府的推动、重大政治文化运动的推动、仁人志士的推动。(3)特点:土洋并存。说明:墙上画作的风格仍然是传统中国的山水画;风俗画中一些人物已经剪去发辫,反映出辛亥革命后的移风易俗措施对民众发型的影响;风俗画中已经开始利用电灯照明,反映出西方第二次工业革命推动中国照明方式的变革;风俗画中的人物仍然使用筷子,说明饮食方式仍然是中式饮食。(4)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民众思想观念变化;外来文化影响。影响近现代中国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化的因素(1)欧风美雨的潜移默化。西方殖民者的入侵,把西方的生活方式移植到了中国。通商口岸就是晚清社会近代化最早的发生地和近代文明的窗口,近代文明经通商口岸逐渐向中国内地辐射。这种影响是西方国家的侵略给中国带来的积极影响是客观的,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2)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国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尤其是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飞速发展,为社会生活与习俗的变化奠定了经济基础。(3)近现代革命思潮的兴起与思想解放运动。近代中国先进人士的倡导,如资产阶级维新派和革命派都号召“断发易服”,新文化运动倡导民主与科学,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思想解放等等,都不同程度地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4)历届政府的重视、提倡促使社会生活发生重大变化。如民国政府颁布剪辫易服和废止缠足等法令;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重视民生,特别是改革开放后,党和政府将实现全面小康作为现代化建设的奋斗目标。深度理解社会生活的变迁1.四个时间关键:鸦片战争,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改革开放。2.变迁规律:随着近现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发展而变化;变化趋势呈现出由闭关自守到面向世界、由被动接受到主动学习的特点;中西文化激烈碰撞并逐渐融合,但始终保持着自己的民族特色;在地域之间存在着严重的不平衡性。3.变迁影响:政治上,有利于反封建斗争特别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经济上,有利于民族资本主义和工业化的发展;思想文化上,有利于冲破封建思想文化的束缚,解放思想。总之,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推动着中国社会向前发展。4.认识(1)中国社会生活的变化顺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2)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势力的影响和阻碍,近代社会生活变化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化是有限的。(3)具有明显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课堂小结]时空坐标答题术语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步渗透到国民生活中。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服饰、饮食、住宅及风俗的变迁具有重大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初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征。2.中山装与改良旗袍是在广泛吸收欧美服饰优点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3.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尚。四合院是北方地区的典型民居。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征。1.1859年,英国人呤俐在广州街头散步,“看到很多中国姑娘的足上穿着欧式鞋,头上包着曼彻斯特式的头巾,作手帕形,对角折叠,在颏下打了一个结子,两角整整齐齐地向两边伸出”。这反映了()A.习俗变迁实现女性解放B.西方文明影响生活习俗C.政府明令废止女子缠足D.习俗变迁促进经济发展B[根据材料所描述的现象可知,西方文明影响了中国人的生活习俗,故B项正确;A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故排除;C、D两项在材料中无法体现,故排除。]2.民国时期,在社交礼仪上逐渐用西方的握手、鞠躬取代跪拜礼,称呼上用“先生”“同志”取代“老爷”“大人”。这一变化在本质上体现了()A.近代化的历史趋势B.民主共和的平等精神C.西学在中国的发展D.中国日益与世界潮流接轨B[近代化的范围过大,礼仪上的变化只能体现习俗上的近代化,不能反映其本质的变化,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了民国时期社交礼仪的变化,从“跪拜礼”“老爷”“大人”不平等的礼仪发展为“握手、鞠躬”“先生”“同志”等平等的礼仪,体现了民主、平等精神,故B项正确;西学在中国的发展和与世界潮流接轨只能反映表面现象,不能体现本质,故C、D两项错误。]3.《中国社会通史·民国卷》记载:“民国光复,罐头之品,番餐之味,五方来会,烦费日增。”这反映出当时的中国()A.人们已完全接受了西方的生活方式B.政府公开赞成西方生活方式的推广C.西方生活方式与传统习俗无法融合D.部分民众已经能认同西方生活方式D[注意题干材料中的“罐头”“番餐之味”等关键信息,由此可以看出部分民众已经认同西方生活方式,故选D项;A、B、C三项均与史实或材料不符。]4.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上海《申报》称:帝制取消后,“人士趋改洋服洋帽,其为数不知凡几”。由此可知民国初年()A.服饰文化颠覆了传统B.祟洋媚外之风开始盛行C.民众普遍接受西式服饰D.服饰变革带有时代色彩D[根据材料“民国初年,参议院公布的男女礼服分为中西两类,中式即长袍马褂。民间衣着更为自由”说明了服饰的变化受时代的影响,故选D项。]5.下图分别展示了从20世纪70年代到90年代我国流行服饰的变化情况,导致这种变化的政策因素是()A.外来文化的影响B.服装业迅猛发展C.改革开放的实施 D.穿着品味的变化C[抓住题干中关键词“政策因素”和图片中我国流行服饰从单调到多彩的变化可知是改革开放的实施,故选C项。]6.社会生活的变迁与经济社会发展密切相关。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今物质修明,尤尚机器,辫发长垂,行动摇舞,误缠机器,可以立死。……辫发与机器,不相容者也。且兵争之世,执戈跨马,辫尤不便,其势不能不去之。……且垂辫既易污衣,而蓄发尤增多垢,衣污则观瞻不美,沐难则卫生非宜,梳刮则费时甚多。——摘自康有为《请断发易服改元折》(1898)材料二1978年,中国人民迎来了改革开放的春天。从此,国门向世界敞开,五彩斑斓的外国服饰涌入中国市场。思想上的拨乱反正,经济上的恢复发展导致服装行业的极大繁荣。中国城镇民众的穿着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在思想解放与国民经济发展的前提下,人们追求新异的审美心理日趋成熟。风格多样、色彩斑斓、求新求变,成为新时期服装流行的特点。——摘编自孙燕京《50年中国服装“流行”变迁》等(1)根据材料一,简要列出康有为主张“断发”的理由。(不得摘抄原文)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近代中国哪一政府正式颁令革除结辫陋习?(2)根据材料二,指出1978年后中国民众着装的主要特点。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概括指出促成这一特点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幻灯片照相产品供应链分析
- β受体阻断药产品供应链分析
- 维生素泡腾片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为残障人士提供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保险经纪服务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自行车脚踏车车轮项目运营指导方案
- 农业碳汇经济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云航空服务行业经营分析报告
- 团队协作培训-企业培训与咨询师
- 乐器背带产业链招商引资的调研报告
- 第五单元《简易方程》大单元备课教案(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五年级上册数学人教版
- 《失智老年人照护》课件-项目四:失智老年人康复照护
- 交警集群调度指挥系统方案资料
-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任务三:新闻写作 课件
- 中国法律史-第三次平时作业-国开-参考资料
- 10以内加减法练习题1000题直接打印版
- 《食品原料学》课件-第三章 果蔬食品原料
- 2024年4月自考00606基础日语(二)试题
- DZ∕T 0227-2010 地质岩心钻探规程(正式版)
- 2024年4月自考03008护理学研究试题及答案含评分参考
- 幼儿园《七步洗手法》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