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2章-动物行为学课件_第1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课件_第2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课件_第3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课件_第4页
第1-2章-动物行为学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物行为学主讲:刘金北师大珠海分校不动产学院动物行为学——绪论一、动物行为学概述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意义三、动物行为学的研究范围(领域)四、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五、动物行为的基础和动机一、动物行为学概述1、什么是行为和行为学?行为通常指动物各种形式的运动(跑、跳、游泳和飞翔等),鸣叫发声,身体的姿态,个体间的通讯和能够引起其他个体行为做出反应的所有外部可识别的变化(如身体颜色的变化,面部表情的变化和气味的释放等)。

青蛙在繁殖季节发生响亮的叫声,吸引异性前来交配;蜜蜂发现新的食源后以舞蹈形式将这一信息告诉同伙。这些都是有明显动作的行为。动物行为学是研究动物行为的生物学。或者说,行为学是以自然科学的方法研究动物行为的科学。2、动物行为形成的原因及意义原因

逐步进化来的、通过自然选择形成的,同时受到遗传和环境两方面的影响,具有物种特异性和适应性。它可能是先天的,也可能是后天学来的。意义

动物行为的产生更有利于其生存和种族延续。二、动物行为学的研究目的、意义研究目的

利用生物学的方法来研究动物的行为,揭示动物行为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调控因素,有助于我们理解人类行为和心理的起源和发展。由于人类起源于动物,所以人类和动物的行为有一定的可比性。二、研究动物行为的目的、意义意义有害动物的防治黑光灯诱蛾糖醋酒诱杀黏虫性信息素诱捕梨小食心虫有益的动物的利用和珍稀濒危动物的保护蜜蜂熊猫⑤生态行为学领域是行为学的另一个分支学科,主要是研究某个特定种的行为与其环境中各种有机或无机因子之间的关系。生态行为学的研究对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即针对某个种群的研究或针对某个特殊的栖息地或群落生态研究。生态行为学的主要学科是社会生态学或社会生物学。生态行为学和行为生态学的区别。行为学家们从行为学的角度提出了生态行为学,而生态学家们从生态学的角度提出了行为生态学,研究问题的角度虽然不同,但都进入了同一个领域,总的目标是一致的。行为生态学主要是研究生态学中的行为机制和动物行为的生态学意义及进化意义。综上所述,在行为学的这五个领域中,行为生理学、行为遗传学及行为个体发育学主要研究行为产生的近因;而行为系统发育和生态行为学探讨的则是行为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远因。只有同时研究行为产生和发展的近因及远因,才能对行为本质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四、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动物行为的研究一般包括两个步骤。其一是对动物的行为做观察记录,其次对行为的功能、原因和系统发育等方面依次解释和说明。动物行为学的研究方法包括观察和实验两种方法。前者一般在野外进行,后者则在实验室完成。根据研究方法的不同,行为学又可分为描述行为学和实验行为学。描述行为学和实验行为学

描述行为学

对动物行为进行观察、描述是行为研究的前提和基础。观察可以在实验室或野外,最好不要受人为因素的干扰。要详细地客观地记录各种动物的行为,了解它们与某一刺激的关系。尽可能完整地编出“行为谱”.编写某一动物全部的行为目录或一些重要的行为目录,称做行为谱。行为谱中的动作数量依赖于三个主要因素:⑴动物实际拥有的动作;⑵特殊动作的发生频率;⑶观察的时间长短。观察的时间愈长,特殊动作出现的可能性也就愈大。行为谱可以进行分类。例如,可分为日常活动行为、捕食行为、定向和导航行为以及一系列种间行为(如共生现象、反捕行为等)、种内社会行为。行为的描述分为定性描述和定量描述两种。定性描述是对动物行为的性质进行描述,而定量描述是对动物行为进行定量分析,如声音的频率、某一行为持续的时间等。行为观察记录后的下一个任务就是处理这些观察结果,即进行分析和统计,统计对我们进一步理解行为非常重要。实验行为学想了解行为的因果关系就必须借助实验行为学的研究。必要性通过观察方法能获得许多关于动物在自然状态和实验条件下表现的行为信息,确定行为的模式的程度和时间结构,而有关因果关系的分析研究必须采用实验法在某些人工控制下的行为发生后才能进行比较广泛的叙述。实验行为学的研究方法人为干扰动物行为的正常程度。模拟可以是声音模拟,也可以是视像模拟(模型)。行为学中的模型一词与通俗语言中的模型含义不同。模型是指对任何起刺激作用的现实物体的模仿。模型的种类模仿动物身体的一部分(如鸟头或鸟喙)模仿一些非自然物体(如木球)气味模型声音模型用模型来研究雏银鸥啄击反应的实例雏银鸥每当饥饿时便用喙啄击成鸥黄色喙上的红斑点,此时成鸥便会反吐食物给雏鸥。到底是什么外界刺激诱发了雏鸥的乞食的反应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可使用模仿成鸥头部形状和颜色的各种硬纸卡模型做实验,这些模型变换成鸥喙及头部的着色和喙上斑点的颜色,并作各种可能的组合。实验结果表明:诱发雏鸥乞食反应的信息是在成鸥的喙上,而与成鸥头部的形状、大小和颜色无关,喙上红斑点与喙底色的对比程度起着最重要的作用。五、动物行为的基础遗传基础

单基因支配行为的实例——小杆线虫双基因支配行为的实例——大多数行为的遗传是受多基因支配2、生理基础

激素对行为有激活效应,这种激活效应常常涉及到行为、激素和环境三者之间的复杂相互作用。六、动物行为的动机

动物行为的发生是由内因和外因共同作用的。当环境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当环境不发生变化时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原因必定在动物体内。

引起动物行为改变有五种因素:外部刺激个体发育伤病学习动机考核与成绩评定教学时数:34个课时;学分:2.0考核形式:开卷考试成绩评定:

期评成绩=平时成绩(45%)+期末考试(开卷)成绩(55%)

期末考试55%小组研讨15%作业30%本课程学习的几点要求1、不迟到、不早退、不缺课,不能随便请假。2、课堂记笔记(记要点和重点),禁止玩手机。3、

积极回答问题,主动参与分组讨论。4、按时、认真、独立完成作业。

第二章动物行为学的基本概念

1、反射

反射是在神经系统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作出的规律性应答。在同样的条件下,同种动物对相同刺激所表现出的反应形式都是完全相同的。

反射的不变性是基于反射活动的严格的解剖学基础——反射弧。一个反射弧包括五个环节,即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

反射可分非条件反射和条件反射两种。

非条件反射:是动物生来就有、在系统发育过程中所形成而遗传下来的,其神经联系是永久的、固定的,它是最简单的定型行为。

条件反射:是动物个体生活过程中适应环境变化,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反射,其神经联系是暂时的、不固定的。2、动性动性的定义:是对刺激所作出的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其强度随着诱发刺激强度的变化而变化,其结果会导致身体长轴没有特定的指向。动性虽然是一种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但动性的最终结果是使动物趋向于有利刺激和避开不利刺激。动性在昆虫和无脊椎动物中最常见。

3、趋性

趋性是动物趋近或避开刺激源的一种定向反应。这是一种定型行为。正趋性和负趋性动物对于环境刺激,如光、温度、湿度、化学物质、地心引力等有明显的趋近或避开的反应。如果定向反应朝向刺激的来源,称为正趋性;如果背离刺激来源,则称为负趋性。依据刺激的类型分为趋光性趋暗性趋湿性趋地性

趋性的主要特点

趋性的主要特点是,它是整个身体的反应,是整个动物体的定向运动,即朝向或背离刺激源的运动,因此其运动方向取决于某一刺激。

趋性与向性、反射的区别趋性和向性不同,向性是指不能移动的生物的定向或生长反应,或者是其身体某一部分趋近(正向性)或避开(负向性)某一刺激源的反应。因此,一般是在讨论植物定向生长的内容时才用向性这个名词。

趋性也不同于反射,反射不是整个身体的定向运动,而是身体的某一部分对某一刺激的定型反应。思考题选择题(单选)1、下列关于反射的描述错误的是()A.反射包括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B.在相同的条件下,同一刺激总是引起完全相同的反应C.反射弧是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D.反射是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所作出的不规律性反应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在条件反射中,刺激和反应的联系是先天的B.在非条件反射中,刺激和反应的联系是后天获得的C.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的相似之处在于,刺激和反应之间的联系都是非常固定的D.分泌唾液本来是由食物刺激(形状、气味等)引起的非条件反射3、下面行为不属于动物反捕食对策的是(

A.拟态

B.猴子报警鸣叫

C.猫掩埋粪便

D.鼠兔割草堆成垛

4.横定向

可使动物身体与刺激源方位保持一个固定不变的角度,但不一定涉及动物的运动。如光罗盘反应(或太阳罗盘定向)(昆虫与太阳以一固定角度定向或行进的现象),夏天夜飞蛾总是绕灯光旋转飞行。5、行为释放的阈值和空放行为阈值

释放一个行为反应所必须具有的最小刺激强度。阈值的变化

在反射活动中,阈值的大小是固定不变的;在复杂行为中,阈值则受各种环境条件和动物生理状况的影响。一种行为更难于释放时,阈值增加(如刚交过尾的昆虫,对于性刺激没有反应或是反应很弱,释放性行为的刺激强度增加);更易于释放时,阈值减小(长时间未发生的行为非常容易被释放,释放这种行为的刺激强度会变小)。空放行为阈值的降低可以导致行为的自发产生。空放行为是一种无刺激行为释放,是达不到该种行为目的的一种行为(如鸟笼中织巢鸟的筑巢行为)。最令人信服的实例是织巢鸟的筑巢行为。饲养在鸟笼中的织巢鸟,在得不到任何筑巢材料和代用物的情况下,也完全可以表现出筑巢动作,虽然这种动作达不到它本来的目的。6、行为反应的疲劳现象行为反应疲劳现象概念

是指短时间反复刺激或刺激后的一段时间内,动物行为受到抑制的现象。这是由于联络神经元和运动神经元之间突触传递阻力增加而引起。特定刺激疲劳:对一个已经疲劳的反应,其他类型的刺激能够克服这种疲劳,重新释放这种行为的现象。如雀形目雏鸟实验(如果通过视觉刺激一次次地重复诱发雏鸟的乞食行为,那么这种行为就会逐渐减弱,直到完全消失.此时如果震动一下鸟巢,雏鸟会重新做出最强烈的反应)7、欲求行为时期和完成行为时期动物复杂行为的两个阶段: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时期。欲求行为时期:基于动物体内产生的欲求而发生的具有浓厚本能色彩的行为,称为欲求行为。在欲求行为时期,动物积极寻找和探索目标,一旦找到目标(如找到食物和配偶),欲求行为便结束,开始进入完成行为时期。完成行为时期:使欲望得到满足的最终行为,称为完成行为。如一只饥饿的老鼠在野外找到食物放入口中而吃掉,吃食物本身就是完成行为。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的差异完成的时间长短。前者历时较长,后者历时较短。行为的方式。前者表现较大的灵活性和可变性,而且会表现出很强的学习能力,而后者较简单,是一种刻板和固定不变的行为型。是否存在疲劳现象。前者明显存在,后者不明显。不明显的欲求行为和完成行为乌鸦筑巢8、动物行为的动机行为动机的概念:行为动机是指动物行为的内存因素,它以结构特征、生理状态和后天的经验作为基础,在表现某一特定行为前内部的待机状况。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因素经常看到,当周围环境不发生变化的时候,动物的行为也会发生改变。引起动物行为改变的因素包括①外部刺激;②个体发育;③病伤;④学习;⑤动机(外因和内因)。外因:外部刺激,如正在求偶的野鸡,当敌害突然出现时,它们能放弃求偶逃避敌害。内因:个体发育、病伤、学习等,如血糖浓度和渗透压的改变与动物的饥饿、饮水动机相关;发育、成熟程度和激素分泌与动物的求偶动机有关。行为的时间性:行为的时间影响行为动机感受刺激的阈值,某一行为间隔时间越长,行为的动机越强烈;间隔时间越短或频繁出现一种刺激,行为动机就会减退或造成疲劳。行为动机的原则特异势能原则:特异势能是执行某种行为所需的能量,这种能量在刺激未出现前在动物体内储存。执行某种行为所需能量积蓄越多,动机越强等级原则:适应于本能行为,说明行为的结构关系(先后秩序和主从关系);如繁殖行为(求偶、交配、筑巢)负反馈原则:适于摄食及学习行为。如犬的饥饿引起的摄食过程。(激素的负反馈调节,即刺激产生的物质会减弱原来的刺激)动机的特性可逆性(动机可恢复到初始状态,如饥饿)对应性(一种动机对应一种行为)折衷性(由二种不同动机的冲突引起)

可逆性是动机的独有特征,但对个体发育、伤病和学习过程来说,都是不可逆的过程。动物在同一时刻只能做一件事,这就是说,两种行为不能同时发生。但两种不同的行为动机却常常在体内发生冲突,并导致动物表现出所谓的折衷性。例如,你用食物喂鸭子,鸭子看见食物就过来了,但它既怕你又想吃食物,它的行为表现就是走到一定距离就停住不走了。脖子往前伸,腿往后退。这就是明显的折衷行为。9、刺激过滤案例很多夜蛾从蛹中羽化出来后只能生活很短的时间,常常不需要再吃食物,对雄蛾来说,唯一的使命是寻找雌蛾交配,因此,此生物学意义的唯一刺激就是雌蛾分泌的性信息素,它们的嗅觉器官已经特化到了只对这种单一的刺激起反应的程度。单食性和寡食性的动物(只食一种或几种植物)也有类似的情况。(蜡蛾仅吃蜂蜡;豌豆象专吃豌豆;某些甲虫以某种动物的粪便为食;路氏锥体虫只生活在大鼠体内)每一个动物在任何时刻都会面对无限量的外界刺激或环境信息,但在信息的海洋中,对动物有用的信息只占很小的一部分,因此对动物来说最重要的任务之一就是有选择地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刺激过滤。刺激过滤是指动物有选择地接受外界刺激或环境信息。动物的两种器官承担着对外界刺激进行过滤的功能,感觉器官和中枢神经系统,分别对应于外周过滤和中枢过滤。只有外周过滤还不够,有些是要通过中枢神经系统把它过滤掉。外周过滤:有些感觉器官常对某些刺激毫无感受能力,但对另一些刺激却非常敏感。例如,蝙蝠和蛾类能够感受高频声波(超声波);蜜蜂和蝴蝶能够看到紫外光;响尾蛇能对红外光作出反应,并能敏感地分辨摄氏0.005度的温差;大多数哺乳动物的嗅觉要比人的嗅觉敏锐得多;很多昆虫由于复眼视细胞的特殊结构而能感受偏振光;有些鱼类可以感知它们周围的电磁场。此外,蜜蜂和迁徙的鸟类还具有依据地球磁场进行定向的能力。意义:减少动物对无关刺激做出反应的能量消耗。化学感受器:通过嗅觉、味觉感受器来感知空气或水中的化学物质,与动物求偶、通讯、摄食和防御相关。如雄蛾用触角感知性外激素;哺乳动物用下丘脑感知血液中葡萄糖浓度变化。光感受器:原生动物、环节动物(蚯蚓)、棘皮动物体表有感光细胞;其他各类动物的感光感受器则是感光细胞和不感光细胞组合中一起,形成眼:①眼点:涡虫,只有感光功能、②复眼:大部分的节肢动物,由许多小眼组成,感知光的强弱,偏振光,可以成相。③脊椎动物的眼:感知光,成相、判断距离。热感受器:蝮蛇和颊窝和蟒蛇的唇窝数尺内温度的微弱变化。声波感受器:如水母的平衡囊(感受次声波)、蜘蛛的刚毛、昆虫的鼓膜、鱼类的侧线和陆生脊椎动物的内耳。外周过滤的感觉器官10、行为释放(刺激过滤)机制和关键刺激行为释放机制:指与过滤刺激有关的各部分中枢神经系统和感觉器官的总和。即生物体参与一个特定行为释放的各种结构成分之总和。功能:确保动物的某一特定行为型只能被某种适当的刺激所释放。眼蝶的取食和求偶关键刺激:释放动物某一反应所必需的刺激。11、种内释放者与种间释放者(种内)释放者

释放者是在种内个体之间起着信息传递作用的一些形态或行为特征,或引起同种个体发生一定反应的某些形态结构或行为特征。如孔雀开屏展现艳丽羽毛。

释放者的功能起着种内信息交流作用。由于个体之间进行信息交流对彼此都有好处,所以在释放者进化过程中,无沦是信号发送者还是接收者都有利。种间释放者

在不同的物种之间为了合作,也需要互相打信号。这些作为信号的动物身体某些结构、颜色或者是行为表现就是种间释放者。如清洁鱼身上有特别鲜明的两条斑纹,并且游泳的姿势也比较特殊。这些是非常醒目的信号。12、信号刺激信号刺激:能代表发出刺激的整个主体的刺激。例如,人和大部分动物都不能感受到超声波,但某些物种对超声波的感受是至关重要的。像蝙蝠,能发出超声波,蛾子能够感受它发出的超声波,蛾子在身体两侧有两个超声波感受器。当蝙蝠发出超声波时,蛾子可以感受到超声波,并且可以通过感觉器官辨别出蝙蝠的方位,以能逃跑。超声波就是信号刺激。种类颜色。如红色的肚皮或红色的羽毛。听觉。如超声波等。化学物质。如激素、气味等。13、超常刺激超常刺激

动物发出的自然信号对于信息传递来说并不是最佳的信号,而一些非自然的异常信号反而更能诱发动物的行为反应。比一个正常的自然刺激更能够有效地释放动物某一特定行为的刺激就是超常刺激。

在自然界有很多动物利用超常刺激获得好处。例如,隐翅虫寄宿在蚂蚁窝里面,以蚂蚁窝里面的食物或靠蚂蚁喂食生存。因为蚂蚁是靠气味分辨的,隐翅虫释放的气味比蚂蚁幼虫的气味还要强烈,所以诱使蚂蚁释放喂食行为。杜鹃雏鸟比其他雏鸟嘴张得更大、体色更鲜艳,就是靠超常刺激获得更多的食物。14、固定行为型定义:按一定时空顺序进行的肌肉收缩活动,表现为一定的运动形式并能达到某种生物学目的。从其固属于特定行为的意义来讲,也可称为固定行为,但一般指适合于一定型的、不具可塑性的而反复表现的行为。实例灰雁回收蛋:当蛋滚出巢外后,灰雁首先伸长脖颈,然后把下颏压在蛋上把蛋拉回,如果中途有人把蛋拿走,灰雁也将继续完成这一动作。青蛙捕飞虫:也是一种固定行为型,但这种固定行为型常常要以复杂的趋性行为为先导,即青蛙发现飞虫后,首先要调整自己的位置,使身体的主轴对准飞虫,然后才伸出舌头将虫捕回口中。思考题选择题1、下列关于动性的描述错误的是()。(单选)A.动性是对刺激所作出的随机的或无定向的运动反应B.动性的结果会导致身体长轴具有特定的指向C.调转动性的特点是随着刺激强度的变化,动物随机转向的频率也发生变化D.动性最终的结果是使趋向有利刺激源和避开不利刺激源2、下列不属于化学定向的是()。(多选)A.蚂蚁外出觅食B.鸽子准确飞回原地C.某些鱼类利用嗅觉洄游

D.飞蛾总是绕灯光旋转飞行3、下列情况中属干繁殖行为的有()。(多选)A.雄性马鹿的呼号和相互以鹿角战斗

B.雌性昆虫分泌性外激素C.虎纹捕鸟蛛的雌性吃掉雄性

D.不同种的动物染色体不同15、本能与学习动物的先天性行为:先天性行为由遗传基因控制,在动物的种族发展中形成,行为简单。趋性:动物对刺激产生的一种最简单的定向适应性行为,分正趋性和负趋性。如草履虫、寄生虫的趋化性,昆虫的趋光性,臭虫的趋热性及一些动物的动性。动性:是指动物在一定的外界刺激下所作随机的、不定向的活动。运动的结果总是趋于有利的刺激而避开不利的刺激源。横定向与趋性比较接近,它总与刺激源保持一定的角度而不是直接向着刺激源或离开刺激源。非条件反射:动物通过神经系统作出反应,是动物某一部分的运动反应。本能:先天具有,由刺激引起,但不完全由刺激决定,还与动物体内的生理状况有关,由遗传决定,但必须到一定的发育阶段才能出现。后天性习得行为习惯化这是最简单的学习。当一种刺激重复进行时,动物的自然反应逐渐减弱,最后完全消失;例如蜘蛛第一次听到音叉发出的声音会迅速躲避,但久了就不再惧怕,也不再躲避。这种现象称为习惯化,即逐渐无视某些刺激,习惯化的意义是使动物放弃一些对其生活无意义的反应。印痕(随)行为条件反射:在非条件反射的基础上通过学习而逐渐形成的反射。洞察学习或推理这是动物后天性行为的最高级形式,是利用经验去解决问题,因而是高等动物具有的能力。最著名的例子是“绕道问题”。大鼠、犬和浣熊通过尝试与矫误,多次乱跑乱转,偶然绕开木椿,从而取得食物。但黑猩猩和猴在同样的情况下,一次就能解决问题,这是一种推理过程,一种洞察力。同样,对于悬挂在高处的香蕉,黑猩猩懂得将木箱堆叠起来,然后爬上去取得香蕉,这也是一种推理或洞察学习。洞察学习包括回忆以往的经验,来解决现实的问题。印痕行为:是早成性动物发育早期的一种学习类型。与一般学习类型不同,它只发生在个体发育早期的一个特定阶段。Heinroth又研究了初孵小鹅的行为,Lorenz继承了其他鸟类的印记行为研究。

劳伦兹用人工孵化器孵化灰雁的卵,幼雏出壳后,首先看到的是劳伦兹,而不是母灰雁。因此,劳伦兹走到哪里,灰雁的幼雏即尾随到哪里。以后,即使有母灰雁在旁,幼雏也尾随劳伦兹。联想性学习包括经典条件反射和操作性条件反射经典条件反射是巴甫洛夫首先发现的,操作性条件反射与经典条件反射的主要区别是,操作性条件反射的建立过程中,总是先有刺激,后作出反应,最后才得到报偿。

顿悟是一种最高级的学习形式。顿悟学习是动物利用已有经验解决当前问题的能力,包括了解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16、利它行为

指不利于自己存活和生殖而有利于其他个体存活和生殖的行为。亲缘选择是指对彼此有亲缘关系的一个家庭或家庭中的成员所起的自然选择作用。其内容是:亲缘关系越近,动物彼此合作倾向和利他行为也就越强烈;亲缘越远,则表现越弱.

亲缘选择主要是对支配行为的基因起作用,因此它所增进的不一定是个体的适合度,而是个体的广义适合度。广义适合度与适合度不同,它不是以个体的存活和繁殖为衡量尺度,而是指一个个体在后代中传播自身基因的能力有多大,能够最大限度地把自身基因传递给后代的个体,则具有最大的广义适合度(不一定是通过自身繁殖的形式)。

所以,亲缘选择就是选择广义适合度最大的个体,而不管这个个体的行为是否对自身的存活和繁殖有利。帮手鸟

这种行为的遗传学证据是它们与自己子女之间的亲缘系数同它们与小兄弟姐妹之间的亲缘系数是相等的,即r都等0.5。其广义适合度是一样的。充当帮手鸟的原因获得生殖经验继承双亲领域结伙离群帮助的相互性提高自身的广义适合度谢谢!第三章动物行为的生理基础

激素对动物行为影响有激活效应和组织效应。1.激活效应激活效应:行为表现由激素分泌所启动,若激素分泌迅速启动行为,则为直接激活效应;若经过复杂的刺激和激素分泌程序才能启动行为发生,则为间接激活效应.直接激活效应:被阉割雄鸽无求偶表现,注射雄激素后则表现求偶,即雄激素直接激活求偶行为.间接激活效应:雄鸽求偶刺激雌鸽垂体释放促卵泡激素促使卵巢中滤泡发育,滤泡分泌雌激素,使环鸽筑巢。巢则刺激雌、雄鸽分泌黄体酮,黄体酮促使雌、雄鸽的孵卵行为……1.激素与无脊椎动物的蜕皮:蜕皮激素2.激素与龄期:咽侧体、胸腺3.激素与身体颜色的变化:促黑激素4.激素与昆虫羽化5.激素与第二性征6.激素与攻击行为和性行为:睾酮注射雌激素可使公鸡象母鸡一样孵卵或抚育小鸡行为2.组织效应激素通过调控动物的身体组织生长格局和性别分化来影响其行为的效应。激素的组织效应是在个体发育期间表现出来的,除了对性行为和攻击行为有组织效应外还其他行为产生影响(例如:学习)3、捕食行为(1)索食行为;搜寻食物,捕捉食物和对食物加工处理,以满足自己或同种个体需求。(2)贮食行为:食物充足的时期或季节将多余的食物收藏起来以便慢慢食用。4、攻击行为同种动物个体间发生相互攻击或搏斗。为争夺食物、配偶或领地是发生攻击的主要行为。同种动物在相互攻击中一般很少受到伤害。5、防御行为指任何一种能够减少来自其他动物伤害的行为,共有10种不同防御对策。(1)穴居:减少了与捕食者相遇的概率,但也造成了寻找配偶和觅食的困难。(2)隐蔽:体色与环境背景色一致。如:绿色的螽斯;白色的雪兔、雪鸟;比目鱼和乌贼有很强的变色能力。(3)警戒色:有毒或不可食,具鲜艳醒目色彩如:胡蜂和黄蜂,每一个捕食动物在学会回避警戒色以前至少得捕食一个具警戒色的动物,当尝到苦头后才能学会回避,这就是条件回避反应。(瓢虫:黑红颜色)(4)拟态:一种动物在形态和体色上模拟另一种有毒和不可食的动物而得到好处。a、贝次拟态:一种无毒可食的动物模拟一种有毒不可食的动物。副王蛱蝶模拟普累克西普斑蝶。b、缪勒拟态:两个有毒的物种间彼此互相摸拟,双方都能得到好处,因为它们共同分担捕食动物在学习期间所造成的死亡率。如毒蛾科各蛾种之间较常见。(5)回缩:遇危险时野兔便迅速逃回洞内,管居沙蚕立即缩回管内,有壳动物缩回壳内,有刺动物滚成球或立起刺,是多毛类,软体动物,龟,鳖,刺猬常用手段。(6)逃遁:动物在捕食者接近时往往靠快跑或飞翔迅速逃离。蝙蝠离夜蛾较近时,夜蛾采取飘忽不定的不定向飞行,较远时,采取直线飞行。(7)威吓:不能迅速逃跑或被捉住的动物往往采用威吓手段进行防御。蟾蜍在受到攻击时会靠肺部充气使整个身体膨胀起来;螳螂遇危险时,头转向捕食者,同时腹部擦发出像蛇一样的嘶嘶响声,把小鸟吓跑。灰天蛾,靶螳螂和鹰眼蟾蜍利用大眼斑威吓捕食动物。(8)假死:有些捕食动物只攻击活的猎物,所以很多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