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创伤感染的细菌第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一节
葡萄球菌属(Staphylococcus)第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金黄色葡萄球菌纯培养光学显微镜下形态(革兰染色)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典型:形态,排列,染色性第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葡萄球菌电子显微镜下形态第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葡萄球菌电子显微镜下形态第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
2.在固体培养基上:普通培养基:菌落,色素(脂溶性)血琼脂培养基:致病性葡萄球菌有β溶血环(三)生化反应致病性葡萄球菌能发酵甘露醇第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分类:方法很多
1.根据色素、生化反应和致病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aureus)
表皮葡萄球菌(S.epidermidis)
腐生葡萄球菌(S.saprophyticus)
2.根据凝固酶:凝固酶阳性菌株凝固酶阴性菌株第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五)抗原构造
第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蛋白质抗原:主要有葡萄球菌蛋白A(StaphlococcusProteinA;SPA)①SPA的概念即葡萄球菌蛋白A,是金葡菌细胞壁表面的蛋白质抗原,可与多种哺乳动物IgGFC段发生非特异性结合,此点为SPA协同凝集试验以及SPA具有抗吞噬等生物学效应的原理的基础。第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②生物学效应:
A.抗吞噬作用
FabFcSPAIgGFcreceptorPHAGOCYTEBACTERIUM
第1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B.抑制ADCC作用
C.促有丝分裂作用:SPA为人的T、B
细胞激活剂→T、B细胞增殖
D.诱发变态反应:使嗜碱性粒细胞释放组织胺
2.多糖抗原为半抗原,具有群的特异性,故可用此抗原进行分群第1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六)抵抗力
1.对外界环境的抵抗力:较强
2.对龙胆紫很敏感:1:20万
3.对某些抗生素敏感:如青霉素,但易产生耐药性第1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主要为毒素和酶
1.凝固酶(coagulase):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非致病性葡萄球菌不产生。有两种:结合凝固酶:结合于菌体表面→使菌凝聚游离凝固酶:纤维蛋白元→纤维蛋白→血浆凝固作用:①抗吞噬②保护细菌③使病灶局限④易形成血栓第1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葡萄球菌溶素(staphlolysin)由致病性葡萄球菌产生分类:按Ag性不同分为α、β……
五种。作用:损伤细胞膜:如RBC,WBC,血小板,肝细胞等。
3.杀白细胞素(leukocidin)作用:只攻击中性粒细胞和巨噬细胞,主要作用于细胞膜。
第1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4.肠毒素(enterotoxin):约1/3的金葡菌能产生肠毒素,为外毒素特点:耐热:100℃30′,耐蛋白酶作用:引起食物中毒
5.表皮剥脱毒素(exfoliativetoxin)—
表皮溶解毒素特点:为蛋白质,具有Ag性类毒素引起剥脱性皮炎(患者皮肤呈弥漫性红斑和水疱→继之表皮上层大片脱落)第1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Pathogenesisofstaphylococcalinfections
Stye:麦粒肿Carbuncle:痈Impetigo:脓疱疮第1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1.侵袭性疾病:
局部化脓性感染.特点:
全身感染
2.毒素性疾病:
①食物中毒:特点:
②假膜性肠炎:菌群失调
③烫伤样皮肤综合征
④毒素休克综合征
第1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微生物学检查法
1.取材:根据不同疾病取不同材料
2.直接塗片镜检:革兰染色
3.DifferentialTests:
①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②葡萄球菌肠毒素的检查(动物接种;免疫学方法(ELISA);PCR等)
第1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①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
性状 金黄色葡萄球菌 表皮葡萄球菌腐生葡萄球菌菌落色素 金黄色 白色 白色或柠檬色发酵甘露醇
+ - -凝固酶
+ - -α溶素
+ - -耐热核酸酶 + - -致病性
+ - -第1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小猫试验总结微生物检查法标本脓汁,血液,剩余食物,呕吐物等分离培养血浆凝固酶发酵甘露醇耐热核酸酶直接涂片镜检革兰阳性葡萄球菌生长现象色素,溶血生化反应毒素检查第2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防治原则防
注意消毒隔离
注意个人卫生
防止医源性感染
防止耐药性产生治
抗菌素药敏试验自身菌苗疗法第2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二节
链球菌属(streptococcus)第2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第2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2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培养特性:
1.营养要求
2.在血琼脂培养基上
3.在液体培养基中第2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三)分类
1.根据溶血现象分为:甲、乙、丙三个型
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第2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2.根据抗原结构分类:①核蛋白Ag(P-Ag):无特异性②多糖Ag(C-Ag):有群特异性,分为A.B……20个群,对人致病主要在A群③表面蛋白Ag:表面Ag
有型的特异性,主要有M,R,T,S四种:如A群约100个型第2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主要介绍A群链球菌依靠外毒素和酶1.细胞壁成分
(1)脂磷壁酸(LTA):作用:与宿主细胞粘附.(2)M蛋白:作用:抗吞噬与心肌、肾小球基底膜有共同抗原→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2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2.侵袭性酶
(1)透明质酸酶:溶解细胞间质的透明质酸→使病菌扩散→扩散因子
(2)链激酶(streptokinase;SK)使血液中纤维蛋白酶元→纤维蛋白酶,溶解纤维蛋白→又称溶纤维蛋白酶
(3)链道酶(streptodornase;SD)降解脓汁中具有高度粘稠性的DNA——又称链球菌DNA酶第2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3.外毒素
(1)链球菌溶素(streptolysis)两种:slo和sls①slo:特点:对O2敏感;有Ag性;对机体细胞有毒性作用(如WBC):引起WBC胞内内溶酶的释放,导致细胞死亡②sls:特点:对O2稳定;无Ag性
(2)致热外毒素(Pyrogenicexotoxin)第3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所致疾病
1.急性化脓性感染①皮肤和皮下组织炎症特点②呼吸道感染
2.中毒性疾病;猩红热
3.超敏反应性疾病
第3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免疫性:
1.抗M蛋白的抗体
2.各型间无交叉免疫,型别多——反复感染
3.链球菌致热外毒素抗体(SPE抗体)终身免疫,但无交叉免疫
第3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
第三节
破伤风梭菌(C.tetani)概述:破伤风梭菌是引起人类破伤风的病原体破伤风梭菌不进入血流,靠分沁的外毒素作用于抑制性中枢神经系统,使骨骼肌强直性痉挛→造成破伤风特有的症状:
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第3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一、生物学性状(一)形态与染色:
G+细长的杆菌芽胞:园形,位于菌体顶端,芽胞直径大于菌体横径,似鼓锤状(二)培养特性:(三)抵抗力:一旦形成芽胞后,对外界抵抗力很强耐热:100℃1h
在土壤中可活10年↑
对青霉素敏感第3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3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致病性(一)致病物质:1.破伤风溶素(tetanolysin):不是主要致病物质2.破伤风痉挛毒素(tetanospasmin):是主要致病物质
第3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痉挛毒素的特点:
①最初合成一条多肽链→细菌蛋白酶裂解轻链(A链):毒性作用重链(B链):与神经细胞的受体(N节苷脂)结合②可脱毒:痉挛毒素类毒素(如白、百、破三联疫苗)
③毒性强:其毒力仅次于肉毒毒素第3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痉挛毒素的作用机制神经毒作用主要作用于脑干神经细胞和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裂解储存的抑制性神经介质(γ-氨基丁酸)→中枢超常反射→骨骼肌兴奋性↑↑→骨骼肌痉挛→角弓反张牙关紧闭等破伤风特有的症状第3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正常反射:当一侧肢体屈肌的运动神经元受某种因素刺激而兴奋时→冲动传导给抑制性中间神经元释放抑制介质(γ-氨基丁酸)→抑制同侧伸肌的运动N元→肌肉松驰。屈肌兴奋后→同侧支抑制性N元(RenshawCell)负反馈抑制→使屈肌群不致过度收缩。第4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破伤风痉挛毒素选择性地裂解抑制性介质(γ-氨基丁酸)使二者的抑制作用不能发挥→屈肌、伸肌同时强烈收缩,兴奋性异常增高使骨骼肌强直性痉挛→造成破伤风特有的症状牙关紧闭角弓反张第4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Thisadulthasaseverecaseoftetanus.Themusclesinhisbackandlegsareverytight.Musclespasmscanbreakbonesintheperson'sbodyCDC第4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44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所致疾病:引起破伤风(新生儿破伤风又称脐带风)注意点:
1.破伤风杆菌不进入血流,只是痉挛毒素进入血流
2.破伤风的早期症状(特别是新生儿)肌肉痉挛规律:先局部后全身,早期是咀嚼肌的痉挛新生儿:早期症状:拒奶、啼哭成人:早期症状:一般为牙关紧闭,吞咽困难第45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四)致病条件
1.创伤
2.厌氧环境
①小而深的伤口
②局部有坏死组织
③局部存在异物
④需氧菌的混合感染第46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免疫性:主要为体液免疫(抗毒素免疫)四、防治原则(一)特异性预防注射破伤风类毒素接种对象:第47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对受伤病人的处理原则
1.处理伤口:原则:破坏厌氧环境,造成有氧环境
2.特异性急预防:注射TAT(破伤风抗毒素)
①询问病史
②皮试:阳性:必要时脱敏注射
③使用过类毒素的人,只需追加注射一次类毒素
④在使用抗毒素的同时,注射类毒素作人工自动免疫
⑤抗生素(青霉素)第48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破伤风病人的处理
1.早期足量使用TAT:皮试阳性,脱敏注射新生儿病人用TAT时可不做皮试:因新生儿免疫反应力较弱,引起过敏反应可能性非常小
2.其它对症处理:保持环境的安静给予一定量的镇静剂和肌肉解痉剂等
第49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第四节无芽胞厌氧菌一、概述
是一大类寄生于人和动物体内的正常菌群,占正常菌群的绝对优势。如肠道中占99.9%,大肠杆菌只占1%
分类:杆菌↗G+无芽胞杆菌
↘G-无芽胞杆菌:引起的感染最为多见球菌↗G+无芽胞球菌
↘G-无芽胞球菌
G-无芽胞杆菌:以脆弱类杆菌的感染最为常见,占全部厌O2菌感染的25%-35%。第50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二、脆弱类杆菌形态与染色:
G-小杆菌菌体两端钝园带有不着色的空泡新分离的有荚膜第51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致病因素:荚膜:抗吞噬内毒素:酶:神经氨酸酶:水解Ig的神经氨酸
β一内酰胺酶:破坏青霉素和头孢霉素等肝素酶:破坏肝素→促进血栓形成所致疾病:化脓性炎症:如脑脓肿、肝脓肿,阑尾炎第52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三、感染等征1.感染部位多发生在粘膜附近,因多寄生在粘膜附近
2.分泌物有腐败性恶臭,在鉴别材料上有重要竟义如:大肠杆菌:粪臭变形杆菌:酸臭绿脓杆菌:姜味厌O2菌:腐败性臭味第53页,课件共58页,创作于2023年2月3.常规血培养阴性,但又很像细菌性感染
4.长期使用氨基糖甙类抗生素(如链,庆大,卡那等)治疗无效的病例。
5.分泌物带血,在紫外线照射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新修订的教育法解读
- 浙江元基汽车集团有限公司年产400万套塑料制品及工业仓储中心建设项目环评报告
- 温岭市泓盛机械有限公司年产60万件齿轮、140万套汽车配件技改项目环评报告
- 生态修复工程与技术培训
- 新节拍语音课件
- 2025年中国低钠氢氧化铝市场调查研究及行业投资潜力预测报告
- 维修资金申请报告(共7)
- 2025年吹气式液位计市场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电热干手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2025年中国客厅隔断门行业市场前景预测及投资价值评估分析报告
- 电解车间应急预案
- JT-T-795-2011事故汽车修复技术规范
- HG/T 4339-2024 机械设备用涂料(正式版)
- 《人类行为与社会环境》形考任务2-国开(GD)-参考资料
- 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正式版)
- 教科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期中检测试卷(含答案)
- 丁苯橡胶工艺流程
- 土地托管项目实施方案
- (高清版)DZT 0281-2015 相位激发极化法技术规程
- 外科学教学课件:颈、腰椎退行性疾病
- 平面变压器设计教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