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表_第1页
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表_第2页
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表_第3页
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表_第4页
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风险评估报告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沈阳市康平县环保局环境影响评价文件受理情况的公示根据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审批程序的有关规定,2016年10月17日我局受理此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文件。现将受理情况予以公示。公示时间:该项目环评类别为报告书,公示期为2016年10月17号-2016年10月22日。联系电话/p>

康平县新城区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补充环评建设单位:康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评价单位:北京中咨华宇环保技术有限公司2016年10月目录TOC\o"1-2"\h\z\u1项目由来 32评价标准 32.1环境质量标准 32.2污染物排放标准 43原有项目概况 43.1原有项目内容 43.2原有项目主要生产设备 63.3原有项目工程分析 73.4原有项目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 83.5原有项目总量控制 104补充环评部分项目概况 104.1本次补充环评内容 104.2本次补充环评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 104.3本次补充环评项目生产设备 114.4本次补充环评项目工艺流程 114.5本次补充环评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 115项目总量控制 186项目补充环评后环保投资及“三同时”验收 187总结论 191项目由来康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环境影响评价法》和《建设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分类管理名录》的规定编制了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原项目共建设44座换热站和49.7km一级热力网,工程实施后供热面积达479万m2。康平县环境保护局以康环审字[2013]277号文件,对康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进行了批复。现原项目中的44座换热站及热力网已全部建设完成,由于设计原因现需增加3座换热站,原新增3座换热站正在建设中,康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特委托我公司根据变化内容编制补充环评。2评价标准2.1环境质量标准1、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空气质量执行《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二级标准,详见表2-1。表2-1环境空气质量标准单位:μg/m3《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污染物指标单位标准限值1小时24小时平均PM10μg/m3――150SO2μg/m3500150NO2μg/m320080TSPμg/m3――3002、建设项目所在地环境噪声执行《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的1类标准,详见表2-2。表2-2声环境质量标准单位:dB(A)环境要素声环境功能区类别昼间夜间噪声GB3096-20081类55452.2污染物排放标准1、水污染物排放标准建设项目污水排放执行《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DB21/1627-2008)中表2排入污水处理厂的水污染物最高允许排放浓度,详见表2-3。表2-3辽宁省污水综合排放标准单位:mg/L评价因子CODcrNH-NBOD5SS限值300302503002、噪声排放标准建设期施工厂界标准执行国家《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项目运营期噪声执行国家《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12348-2008)1类标准,详见下表。表2-4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限值单位:dB(A)噪声限值昼间夜间7055表2-5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单位:dB(A)标准昼间夜间1类55453、固体废物排放标准一般固体废物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标准及修改单。3原有项目概况3.1原有项目内容3.1.1原有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康平县住房和城乡建设管理局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总投资19619万元,本工程在康平县新城区范围内建设一级热力网49.7km和44座换热站,工程实施后可实现供热面积478万m2的集中供热。项目采用热水作为热媒。项目采暖供热系统为“三环制”,一环在热电厂内为蒸汽网(不在原项目范围内),二、三环为一、二级热水网,均采用闭式双管制枝状管网。蒸汽网通过设在电厂内的首站(不在原项目范围内)将一级热水网介质加热至115℃的高温水,由一级网送出至各换热站,通过各换热站的换热器加热二级网的热水,115℃的高温水放热后变为70℃回到首站,二级网的50℃回水在换热站被加热到60℃后,将热量送至各热用户。根据供热区域及热负荷分布进行换热站的设置,原项目设置44座换热站。供热系统连接示意图如下:一环一环二环三环首站热力站表3-1康平县新城区热负荷表序号名称供热面积(m2)建筑物类型热指标(W/m2)热负荷(MW)1湖畔宜城1103864居住454.72湖畔宜城2250000居住4511.33滨湖华庭76600居住453.44规划80000居住453.65亿居地中海197774.6居住458.96规划130000居住455.97规划90000居住454.18规划110000居住455.09规划70000居住453.210博物馆6619展览馆1200.811规划100000居住454.512规划50000居住452.313规划50000居住452.314规划180000居住458.115雄州二期113400办公、商店9010.216千锦汇酒店43875.2宾馆903.917规划150000居住456.818政务中心100000办公656.519规划50000居住452.320规划150000居住456.821规划150000居住456.822九年一贯制学校60000学校653.923育嘉花园100000居住454.524规划100000居住454.525规划100000居住454.526规划120000居住455.427规划160000居住457.228规划140000居住456.329规划90000居住454.130规划80000居住453.631规划80000居住453.632规划100000居住454.533规划100000居住454.534规划100000居住454.535规划80000居住453.636规划100000居住454.537规划100000居住454.538规划90000居住454.139规划80000居住453.640规划80000居住453.641规划70000居住453.242规划200000宾馆9018.043规划200000宾馆9018.044规划200000宾馆9018.0合计4782133253.03.2原有项目主要生产设备44座热力站全部为新建,双层布置,均采用钢筋混凝土框架结构,屋面采用现浇钢筋混凝土梁板,地面为细石混凝土地面,内外墙厚分别为240mm、370mm,外墙面采用彩色外墙涂料,门窗为塑钢窗、木门。换热机组按照远程全自动无人值守型配置设计。在每一机组就地设置现场控制单元和一些必要的监测仪表,对站的热力系统进行监测与控制,以便将相应信号远传到中央控制室并接受调度系统的监测与控制,从而保证热网的安全、稳定和经济运行。换热站内设置设备如下表3-2。表3-2换热站动力专业主要设备表编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供热机组套592一级网旋流除污器台443二级网旋流除污器台484软化水箱台445全自动水处理台443.3原有项目工程分析3.3.1施工期施工期主要为管道的敷设,以及换热站的建设和设备安装等。从建设项目性质看,施工期虽然时间相对较短,但对环境产生的影响较大,主要体现在施工、平整地块、管道铺设产生的扬尘、施工设备运转产生噪声以及施工过程对周围居民的影响以及施工过程对原有植被的影响,以及建筑废物等对环境的影响。施工过程及污染物产生节点见图3-2和图3-3。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噪声扬尘施工废水扬尘扬尘、噪声扬尘噪声施工废水噪声扬尘施工废水扬尘扬尘、噪声水压试验撼沙垫层路面恢复施工、平整场地及环保生态工程建设开挖管沟水压试验撼沙垫层路面恢复施工、平整场地及环保生态工程建设开挖管沟回填管沟管线敷设、阀门安装回填管沟管线敷设、阀门安装土石方弃方土石方弃方试压废水回填试压废水图3-2地埋敷设管路施工过程及排污节点主体主体工程扫尾工程内部设施安装外部罩面废水噪声扬尘废水噪声噪声建筑垃圾噪声图3-3换热站施工期工艺流程及排污节点图3.3.2运营期工艺流程及产污节点热网工程采用高温二次网供热方式,运营期产生的污染物主要为热力站内各种泵类、电气设备、自控系统等的设备噪声,以及事故和检修时产生的废水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热网工程供热流程见图3-4。5050℃热水60℃热水70℃热水115℃热水热电厂集中供热热网热站二次热网用户废水、噪声图3-4运营期供热过程及污染物排放节点3.4原有项目污染源、污染防治措施及污染物排放情况3.4.1施工期原项目施工期现已结束,经现场勘察发现路面恢复、场地平整及环保生态工程建设等工作已完成,项目施工期未对周边生态及环境产生影响。3.4.2运营期(1)废水原项目在正常运行供暖的情况下,采用密闭输送,管网各连接部位也采用密封连接,基本不会有泄漏。因此正常运行时,若不存在密封不严或操作失误的问题,基本不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在管道事故和检修时,需要关闭管段阀门、放空管道内的存水。存水经过检修井进入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2)噪声运营期项目在正常运行供暖的情况下,换热站产生设备运行噪声。水泵是换热机组噪声的主要来源,原项目使用小型机组用低噪音内置式变频器一体化水泵,根据类比监测同类用户(北国春天小区),该类水泵最大噪声源强<70dB(A),经过水泵设置隔声减振措施,再通过换热站房隔声后,到达居民处<50dB(A),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声环境产生影响。原项目换热站选址与居民楼均保持至少15m距离,换热站使用低噪声设备运营期可以确保居民免受换热站设备噪声影响。3.4.4固体废物项目运营期的固体废物为管道事故和检修时,产生更换的废旧阀门、管道用管等固体废物,外售给综合利用部门进行综合利用。建设项目固体废物经上述污染防治措施处理后对周围环境影响较小。原有项目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见表3-4。表3-4原有项目污染物产生、排放情况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过程施工扬尘机械废气————水污染物施工过程工程运行生活污水试压废水检修废水————固体废物施工过程废弃土石方43530m343530m3噪声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噪声在20m范围内为72-86dB(A)。运营期的噪声主要为热力站内各种泵类、电气设备、自控系统等的设备噪声,声级约为70dB(A)。其他3.5原有项目总量控制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不对本项目实施总量控制。4补充环评部分项目概况4.1本次补充环评内容增加3座换热站,分别对名门第一城、金墅小区二期、卫生局进行采暖供热,名门第一城换热站拟建在名门第一城小区内,金墅小区二期化热站拟建在金墅小区二期内,新增换热站具体位置见附图1。项目建设一级热力网5.5km,新增供热面积32万m2,使总供热面积达到510万m2。4.2本次补充环评项目建设内容及规模1.建设项目仅增加3座换热站,具体详见下表。表4-1新增换热站热负荷表序号名称供热面积(m2)建筑物类型热指标(W/m2)热负荷(MW)45名门第一城100000居住456.546金墅小区二期170000居住457.347卫生局50000办公452.32.施工人数项目共有施工人员30人,项目不设置施工营地,施工人员自行解决食宿问题。3.临时施工便道项目部新建临时施工便道,工程取料及土石方调运依托现有路网。4.3本次补充环评项目生产设备新增换热站内设置设备详见下表4-2。表4-2换热站动力专业主要设备表编号设备名称单位数量备注1供热机组套42一级网旋流除污器台33二级网旋流除污器台44软化水箱台35全自动水处理台34.4本次补充环评项目工艺流程本次补充环评生产工艺流程较原环评无变化。4.5本次补充环评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及污染防治措施4.5.1本次补充环评项目污染物排放情况本次补充环评仅增加3座换热站,一级官网增加5.5km,施工期工程量增加,项目弃方量49699m3,原环评中弃方量43530m3,弃方量增加6168m3,多余土方需运送至指定地点,不可随意堆放。废气、废水、噪声、固体废物排放情况未发生变化。本项目排污一览表见表4-3。表4-3污染物排污一览表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处理前产生浓度及产生量(单位)排放浓度及排放量(单位)大气污染物施工过程施工扬尘机械废气————水污染物施工过程工程运行生活污水试压废水检修废水————固体废物施工过程废弃土石方6168m36168m3噪声施工期噪声污染主要来自施工机械,如挖掘机、推土机、压路机等,施工噪声在20m范围内为72-86dB(A)。运营期的噪声主要为热力站内各种泵类、电气设备、自控系统等的设备噪声,声级约为70dB(A)。其他综上,本项目扩建后主要污染物的产生、排放情况见下表4-4。表4-4本项目建成前后主要污染物变化(三本帐)情况表污染类型污染物原项目本项目增加建成后排放废水————————废气————————固体废物废弃土石方43530m36168m349698m34.5.2本次补充环评项目环境影响分析及污染防治措施施工期环境影响分析:生态环境影响分析本项目不设临时便道,建设期用地均为临时行用地,施工结束时做好平整工作可使原有环境在一定程度上得以恢复。在工程后期及清理工程期则表现为随处在道路上乱倒弃方,如果让这些工程弃方覆盖了农田地,不仅使植被难以恢复,同时由于废弃土石方随意松散堆放,遇大风天气,极易造成风蚀,产生扬尘,二次扬尘再次覆盖植被,则影响植物的正常生长。废弃土石方应及时运送至指定地点处理,禁止随意堆放。施工期水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污水主要为施工作业人员的生活污水、施工机械、车辆冲洗水和冲洗管路及水压试验产生的废水。=1\*GB2⑴生活污水管道工程沿线社会依托条件较好,不需要单独建设施工营地、临时食堂,施工期可临时租借民房和辅助生活设施。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排入民用设施中,污水通过市政管网排入康平新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施工人员按照30人计算,生活污水产生量约为1.5t/d,污染物浓度较低且排放量小,不会对周围水环境造成影响。=2\*GB2⑵冲洗废水施工机械设备和运输车辆在维修养护时将产生冲洗污水,污水中泥沙含量较高,且含有少量油污,因此有必要对冲洗污水进行定点集中处理。根据工点分布情况,定点设置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点,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不大。=3\*GB2⑶试验废水管道试压一般采用清水,试压管段按施工分段,管道试压后排放的主要污染物为悬浮物,就近设置临时沉淀池,将试压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汇入康平新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对水体环境影响不大。施工期大气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空气影响因素主要来自施工作业产生的挖掘扬尘及材料运输产生的扬尘及车辆尾气污染。在管线建设施工过程中,必然要进行一定量的土方挖填及运输工程,这样势必要产生大量的施工扬尘,以致于对施工道路附近的大气环境质量产生较大的影响,故在管线施工期大气污染源主要是施工现场运输车辆和筑路机械产生的扬尘。但由于管线施工为分段施工,废气污染源具有间歇性和流动性,因此施工期产生的废气对周围的大气环境影响很小,且工程结束后将消失。施工期声环境影响分析施工期噪声的影响主要是施工机械及载重汽车对道路两侧的影响,施工期噪声影响是短期行为,施工机械和载重汽车产生的噪声值在80~100dB(A)。运用道路施工噪声采用点源声预测公式对道路施工中施工机械噪声的影响进行预测计算,其结果见表4-5。表4-5道路施工机械噪声值机械类型测点距机械距离(m)最大声级(dB)推土机586挖掘机584·施工噪声影响预测模式施工机械当作点声源,在半自由声场点声源影响预测模式为:式中:L0距离声源r0(m)处测点的施工机械噪声级,dB;r预测点与施工机械之间的距离(m)。预测点昼间或夜间的环境噪声预测值的计算公式为:式中:预测点的环境噪声背景值,dB。预测结果:各施工阶段各主要施工机械噪声预测结果见表4-6。表4-6施工机械噪声随距离衰减情况噪声源5m10m20m30m40m50m80m100m170m180m推土机8680.174.070.467.966.061.960.055.454.8挖掘机8478.072.068.465.964.059.958.053.452.8由计算结果对照施工阶段标准可知,施工机械噪声昼间影响半径约20m;夜间禁止施工,不会对周围产生影响。施工噪声主要对现场作业人员产生影响,对施工现场20m范围内的声环境会造成一定的影响,主要表现在对人群的影响;同时施工所产生的噪声会使声环境质量恶化,这种施工噪声是不可避免的,但也是暂时的,会随着道路建成施工期结束而结束。固体废物环境影响分析本工程在施工期产生的固体废物主要为施工作业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清除原有路面所产生的弃渣、回填过程产生的多余土石方。=1\*GB2⑴施工人员的生活垃圾和清除原有路面所产生的弃渣应集中收集,委托环卫部门及时统一清运,进行无害化处理,不会对环境造成明显影响。=2\*GB2⑵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主要来自管沟开挖、井室开挖过程。管沟回填过程,管沟先铺设一层厚度0.15m撼沙,敷设管线,再将挖土回填、压实,管沟回填土应高出地面0.3m。施工期产生的土石方按照各工段平衡调配回填,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不能平衡的多余土石方运送至指定地点,不可随意堆放,产生二次污染。运营期环境影响分析:废水项目在正常运行供暖的情况下,采用密闭输送,管网各连接部位也采用密封连接,基本不会有泄漏。因此正常运行时,若不存在密封不严或操作失误的问题,基本不存在对地下水环境的影响。在管道事故和检修时,需要关闭管段阀门、放空管道内的存水。存水经过检修井进入市政管网,排入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不会对地下水环境造成影响。噪声新增换热站中金墅小区二期换热站建设在地下,卫生局、名门第一城换热站均为地上换热站,根据环保要求,换热站选址必须与居民楼之间保持15m距离,地下换热站不得位于建筑物主体下方。本项目水泵是换热机组噪声的主要来源,本项目使用小型机组用低噪音内置式变频器一体化水泵,它的压降只有20~25Kpa,不仅降低了运行成本,同时由于泵的功率降低,也降低了水泵运行时的噪声。经类比该类水泵最大噪声源强<70dB(A),经过水泵设置隔声减振措施,再通过换热站房隔声后,到达居民处<50dB(A),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居民生活产生影响。具体的防治措施主要从声源、噪声的传播途径、受声体等三方面提出:=1\*GB3①根据项目规划设计,各换热站均为独立的地上结构,符合沈环保[2005]128号文件中“换热站及水泵房等噪声设备不应设在主体建筑之下,且不宜毗邻主体建筑”的规定。=2\*GB3②产噪设备要选用低噪声的设备,在设备定货时,向制造厂家提出噪声限值要求(一般来说,水泵噪声低于80dB(A),可视为低噪声的设备),并设备置于设备间内;=3\*GB3③水泵的进、出口应安装避震喉(可曲挠橡胶接头),管道过墙处安装隔振降噪套管,并对水泵基础增加减振垫。=4\*GB3④设备间采用隔声门及隔声窗,设备工作时严禁开门或窗,并且注意门窗的朝向避开附近的居民楼;=5\*GB3⑤设备间墙壁内表面采取吸声处理—在其墙壁贴吸声材料(如;铝板、石灰板、吸声棉等),根据调查有关材料,采用双层2mm厚铝板填70mm厚超细绵(面密度为12.0kg/m2),可隔声38dB(A);=6\*GB3⑥应根据各个换热站周围环境的不同,确定合适的设备安装位置,确保换热站内部主要产噪设备(水泵)远离周围的居民,避免扰民现象发生。固体废物项目在管道事故和检修时,产生更换的废旧阀门、管道用管等固体废物,外售给综合利用部门进行综合利用。建设项目拟采取的防治措施及预期治理效果内容类型排放源(编号)污染物名称防治措施预期治理效果大气污染物施工过程施工扬尘(1)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挡板围挡,降低扬尘、飞灰对周围环境的的影响;(2)对施工场地堆土、堆灰和砌筑等易产尘的地点,可喷水抑尘或遮盖;遇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3)施工场地及进站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制二次扬尘的产生水污染物施工过程工程运行生活污水试压废水检修废水施工人员产生的生活污水将排入民用设施中,污水通过市政管网排入康平新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定点设置施工机械、车辆冲洗点,污水经沉淀池沉淀后回用;试压废水经沉淀池沉淀后,排入市政管网汇入康平新城污水处理厂集中处理固体废物施工过程废弃土石方及时运送至指定地点不会对环境产生明显影响噪声换热站设备设置隔声减振措施,再通过换热站房隔声后,可满足《声环境质量标准》(GB3096-2008)1类标准要求,不会对周围声环境噪声影响。根据省市环保部门的要求,换热站选址必须与居民楼之间保持15m距离,才能确保居民免受换热站设备噪声影响。其他生态保护措施及预期效果为了尽量弥补和减少对原有生态环境的破坏,待施工结束后,及时清理、松土、整平临时用地;施工期管线开挖产生的土石方按照各工段平衡调配回填,尽量做到土石方平衡;不能平衡的多余土石方运送至指定地点,不可随意堆放,产生二次污染。5项目总量控制根据项目工程特点,不对本项目实施总量控制。6项目补充环评后环保投资及“三同时”验收项目补充环评前后总投资增加,变为19827万元,环评部分换热站数目增加,总环保投资原有为85万元,环保投资新增6万元,新增后总环保投资总投资的0.46%。新增环保投资详见表6-1。“三同时”验收一览表见表6-2。表6-1环保投资估算编号投资项目环保设施金额(万元)1施工期施工期棚布、围挡1施工设备消声、隔声、减震1临时沉淀池、施工车辆清洗0.25残土密闭运输1生活污水、垃圾简易处理0.25生态恢复12运营期设备隔声、减振措施1.5合计6表6-2工程环保“三同时”验收一览表污染源时期项目污染物污染防治措施验收要求施工期大气扬尘(1)对土建施工场地采取挡板围挡,降低扬尘、飞灰对周围环境的的影响;(2)对施工场地堆土、堆灰和砌筑等易产尘的地点,可喷水抑尘或遮盖;遇4级以上大风天气,停止土方施工,并做好遮掩工作,最大限度地减少扬尘(3)施工场地及进站运输道路应定时洒水,抑制二次扬尘的产生噪声噪声(1)施工部门应尽量选用低噪声的机械设备,以便有效缩小施工期噪声影响范围(2)施工机械设备应经常维修保养,并建立定期的噪声检验制度(3)施工部门应合理安排好施工时间,高噪声机械设备应尽量安排在昼间,严禁夜间作业满足《建筑施工场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12523-2011)废水生活废水、冲洗废水(1)冲洗废水经简易沉淀后排放(2)生活废水排入民用设施中处理固废弃土弃渣(1)挖掘的土方全部用于回填和铺垫场地,挖掘时土方堆放规范,不随意挖填,降低扬尘(2)施工垃圾可回收利用部分进行回收利用,其他定点堆放填埋处理,严禁擅自堆放和倾倒,运至沈阳市指定排放点填坑造地运营期设备隔声减振措施满足《工业企业厂界环境噪声排放标准》(GB212348-2008)1类标准。固废回收、处置情况7总结论综上所述,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项目补充环评,在增设3座换热站后,对周围大气环境影响不大。在认真落实本次补充环评中提出的各项环保措施后,可以有效地控制大气污染物、固废排放及运行噪声、事故废水对周围环境的影响,保证各污染物稳定达标排放,从环保角度分析,本次补充环评中项目的换热站增设可行。预审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下一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审查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审批意见:公章经办人:年月日注释一、本报告表应附以下附件、附图:附件1委托书附件2康平县新城区集中供热热力网工程建设项目环境影响报告表批复附图1新增换热站位置图附图2建设项目地理位置图附图3建设项目管网规划图二、如果本报告表不能说明项目产生的污染及对环境造成的影响,应进行专项评价。根据建设项目的特点和当地环境特征,应选下列1~2项进行专项评价。1.大气环境影响专项评价2.水环境影响专项评价(包括地表水和地下水)3.生态影响专项评价4.声影响专项评价5.土壤影响专项评价6.固体废弃物影响专项评价以上专项评价未包括的可另列专项,专项评价按照《环境影响评价技术导则》中的要求进行。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2、编制依据43、编制原则54、项目概况65、结论6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81、项目提出的背景8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项目性质及建设规模131、项目性质132、建设规模13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171、项目建设地点172、项目建设条件17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51、建设原则252、建设内容253、工程项目实施33第六章节水与节能措施371、节水措施372、节能措施3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39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39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93、环境保护措施……40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2第八章劳动安全保护与消防44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442、安全措施方案443、消防设施…………...45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61、组织机构462、组织机构图46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481、建设工期4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83、项目实施进度表4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91、投资估算依据492、建设投资估算49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3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42.1项目建设的背景 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3结论 5第三章效益分析 73.1社会效益 73.2经济效益 83.3环境效益 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