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建项目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1页
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建项目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2页
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建项目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3页
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建项目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4页
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新建项目项目可行性论证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目录TOC\o"1-3"\h\z一、总论 2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 7三、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 83.1重点专业群建设 103.1.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 113.1.2数控技术 183.1.3电气自动化技术 273.1.4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 343.1.5物流管理 403.2公共服务体系 483.2.1资源库与信息系统建设 483.2.2图书馆建设 513.2.3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 523.3师资队伍建设 533.4基础设施建设 56四、项目建设保障措施 564.1资金筹措与年度资金安排 564.2组织保障 574.3制度保障 594.4机制保障 59五、建设实施进度与总体安排 60六、环保情况等方面的说明 60七、预期效益分析 61八、对招投标的基本考虑 63附表一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安排经费计划表 64附表二示范性高职高专院校建设投入资金结构表 65附表三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经费计划汇总表 66附表四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计划一览表 67附表五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师资队伍建设经费一览表 68附表六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新增实训设备计划 69

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可行性研究报告本报告研究范围(共分八章):总论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建设目标和主要建设内容项目建设保障措施建设实施进度总体安排环保等方面情况的说明预期效益分析对招标的基本考虑一、总论项目名称: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建设地点:吉林省市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区建设单位: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建设单位基本情况: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以下简称学校)是国家教育部认定并由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一汽)出资承办的普通高等学校。学校依托企业,面向行业,服务地方,办学特色鲜明。学校是国家高职高专“汽车技术”、“自动化控制技术”、“数控技术”类学生实训(师资培训)基地建设项目、国家“汽车运用与维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全国“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师资培训基地、市汽车制造业技能实训基地、市职业教育实训基地等。在国家、省、市教育部门、中国一汽的指导和支持下,学校充分发挥“职业教育、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和技术支持”的服务功能,面向汽车行业企业、跨区域培养高技能职业人才。学校始建于1979年,座落于市汽车产业开发区,占地面积34万平方米,建筑面积23.4万平方米,现有在校生5717人。现有教职工总数463人,其中,专任教师285人,高级职称教师128人,专业教师175人,兼有工程师、培训师、技师和职业技能考评师的“复合型”教师137人,来自企业行业技术骨干与能工巧匠和专家型、技能型兼职教师队伍122人。学校紧密结合汽车产业链和市场需求设置专业20个,现有数控技术应用、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类等社会急需的技能型紧缺人才专业以及汽车焊装、汽车营销与售后服务、物流管理等汽车行业产业链上相关的专业。学校依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雄厚的资源和技术优势,面向汽车行业的生产制造、营销、服务产业链,建设了系列化校内外实训基地群。学校现有校内实验室、实训中心49个,设备总价值5000余万元。学校充分利用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优势条件,在产品研发、采购供应、生产制造、销售服务链中,根据专业需要,建立了68个稳固的职业教育工学结合实训基地。学校职业教育生源充足,就业率高。在全国27个省市招生,录取线连续四年高出当地专科控制线100分以上。2006年跨省招生比例42%,西部地区招生比例12%。学校以汽车产业链为纽带,毕业生覆盖全国汽车行业,连续四年就业率达到90%以上,位于吉林省同类院校前茅。毕业生遍布在全国汽车行业企业,例如一汽大众、天津丰田、成都汽车、郑州宇通、云南红塔、深圳汽贸、大连大众发动机等整机厂、零部件配套厂、售后服务4S店等。学校共培养各类毕业生4万多人,有3600多毕业生成为高级专业技术人才和高级管理人才,涌现出诸如李黄玺、李凯军、刘迎辉、马元国、孙等一大批在汽车行业乃至全国都颇有影响的专家和知识型劳动模范。学校已开设90多个职业培训项目,每年为企业提供8万人日以上的培训,提升了企业人力资源存量素质。学校面向制造技术、营销服务、特种作业安全、管理技术等岗位开展了60多个工种(职业)职业资格鉴定,每年提供8000多人的鉴定服务。开发了多个工种的企业鉴定标准。学校技术服务面向企业效果显著,先后完成了技术攻关、技术改造等30多项,技术支持覆盖企业达30余家。学校通过职业教育、职业培训、技能鉴定和技术服务的贯通融合,已有1个国家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1个国家高职高专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数控技术应用专业)、2个吉林省高职高专示范专业(数控技术应用专业、计算机控制技术专业);1门省级精品课程(单片机技术)、2门集团公司级精品课、8门省级优秀课程。2004年获得国家发改委《推进职业教育发展专项建设》国债项目建设资金200万元。2005年获得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中央财政支持的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大模式》项目奖励专项资金500万元。2005年学校的“满足企业需要的职业教育培训一体化模式的改革与实践”项目获吉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整合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教学成果三等奖。“工读交替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获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学校在2006年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人才培养工作水平评估中获得优秀。校长魏崴同志被国资委研究中心和中国职教学会分别授予“亚洲管理创新人物”和“中国职业教育杰出校长”称号。2006年11月16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在中南海亲切接见了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校长魏崴等五名国内知名职业教育专家,并进行了座谈。魏崴校长作为全国高职高专院校的唯一代表参加了座谈。总理对汽车高专校企融合的办学特色给予了充分地肯定,对中国一汽集团公司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做法表示赞赏。温总理指出,职业教育要创新,要发展,要探索出具有中国特色的职业教育发展模式,要培养适应现代化建设需要的高技能专门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并深情嘱托与会人员起好引领示范作用,带动职业教育加快改革与发展。本报告重点研究内容:本项目建设的重点为5个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建设项目的目标符合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需要,符合汽车行业企业发展需要,符合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需要,是切实可行的,具有很强的操作性,是完全能够实现的。本报告编制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吉林省“十一五”发展纲要》、《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教高[2006]14号)、教育部办公厅、财政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教高厅函[2006]44号)、《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预审标准》、《吉林省“十一五”教育事业发展规划》、《吉林省“十一五”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设想》、《汽车工亚高等专科学校“十一五”发展规划》及学校运行和发展的实际情况等。主要内容: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含实训基地建设)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数控技术电气自动化技术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物流管理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资源库与信息系统建设图书馆建设基础教学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项目基础设施建设项目总投资及构成:单位:万元项目名称总投资中央专项资金中国一汽投资学校自筹资金合计12000300040005000重点专业群建设项目447525005001475公共服务体系建设项目925400100425师资队伍建设项目500100100300基础设施建设项目6000033002700预留不可预见费100100基本结论:本建设项目经过专家论证,专家组一致认为本建设项目是切实可行的,目标与任务经过努力是可以达到的,具体的实施方案是可操作的,建设资金是实事求是可以实现的。二、建设的意义和必要性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实施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旨在充分利用学校依托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特大型中央企业资源优势,坚持校企融合的办学模式,进一步打造满足汽车行业企业职业人才素质需求的专业特色和师资队伍特色,大幅度提高学校的办学实力、教学质量、管理水平、办学效益和辐射能力,特别是在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建设高水平专兼结合专业教学团队、提高社会服务能力和创建办学特色等方面将取得明显进展。以更好地发挥示范院校的示范作用,带动全国高等职业院校深化改革,促进高等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紧密结合,提升我国高等职业教育的整体水平,更好地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提出:要增强汽车工业自主创新能力,发挥骨干企业作用,提高自主品牌乘用车市场占有率,鼓励开发使用节能环保和新型燃料汽车。经验告诉我们,有两个问题必须靠我们自己的力量解决,即技术创新和培养高素质人才。因为,战略技术和核心技术是引不进来的,只能立足于自主创新;大量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是不可能引进的,只能靠中国人培养中国人。当前汽车行业企业的生产、建设、管理和服务第一线的技能型人才,尤其是高技能人才数量严重不足。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肩负着国家、区域、汽车行业企业的重托,要满足其对人才的需求,要加快人才培养的速度,迫切需要加强自身建设,增强办学实力,以培养大批汽车行业企业合格高技能人才。几年来,尽管学校有了长足发展,在校企融合和人才培养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为地区经济、汽车行业企业做出一定贡献,但还难以满足培养高技能创新人才的迫切需要。为更好地服务于社会、服务于行业企业,要求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要快速提高办学水平。为此,迫切需要将学校建设成理念先进、特色鲜明、质量上乘的品牌高职院校,在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创新等各方面发挥示范作用,引领全国高职院校将发展重点从规模扩展迅速转到质量提升上来,为建设创新型国家作出更大贡献。三、项目建设目标及主要建设内容学校总体发展规划简述规模:根据需求分析,到2010年学校在校生规模为12000人、教师总数为750人、专任教师总数为380人。学校“十一五”发展规模年度20062007200820092010在校生规模(人)6000700080001000012000教师总数(人)375435500625750专任教师数(人)285301315332380专业建设:围绕汽车产业链的研发、零部件生产、整车生产、销售、售后服务等企业对汽车职业人才的需求,完善、加强专业建设。2010年专业总数达到35个左右,重点建成5个产学结合紧密、特色鲜明、对培养汽车行业企业高技能人才作用明显、对国家职业教育起到引领示范作用的重点专业群,带动区域和汽车行业内相关专业水平提升;建设专业标准体系、内容体系、评价体系;建设50门优质核心课程、27种特色教材;研制并推广共享型教学资源库,为学生自主学习提供优质服务;根据高技能人才培养的需要,更新教学设施设备和仪器设备,建设有真实工作环境的实训基地;继续加大和完善校外实训基地群建设,进一步探索校企合作互惠双赢的长效机制,使其更好地发挥作用。人才培养:进一步突出学生素质教育,培育自主创新意识。坚持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突出职业道德教育,促进学生健康成才;进一步加强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确保人才培养质量;广泛开展国际合作,引进国外先进教学理念、方式方法;创新校企融合人才培养模式。教学管理:教学质量始终是学校生存与发展的生命线,学校将不断加强教学全过程质量管理,创造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良好氛围。开展教学管理技术手段建设,在学校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基础上,进一步强化教学管理技术手段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内容、标准、评价和运行体系建设,通过体系的建立与实施,形成科学规范的教学过程管理体系;加强教学管理队伍建设;加强教学制度建设,制定科学规范的教学管理制度,建立健全教学质量监督、评价管理机制,并在教学管理中进行改革创新,保证人才培养质量。队伍建设:加强师资队伍建设,通过引进和培养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打造一支特色鲜明、结构优化的高素质“复合型”教师队伍。社会服务:提升职业教育战略研究水平,积极开发为企业质量攻关、提高技术应用水平和经济效益的科技项目;继续提升服务企业行业培训水平,开发汽车行业企业在岗人员急需的培训项目,重点培养高技能人才解决重大技术难题的方法能力、培养班组长和工段长的现场管理改进能力、培养各类管理干部的创新管理能力;借鉴国外先进企业职业标准,开发具有自主汽车工业高水平的职业标准;面向汽车企业行业与全国多家汽车企业专业人员共同制定职业技能鉴定国家职业标准,企业技能鉴定标准和题库开发;面向汽车行业企业职业岗位开展技能鉴定,充分发挥示范校引领辐射作用,增强社会服务能力。项目主要建设内容根据国家教育部、财政部下发的《关于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加快高等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和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做好2006年度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计划项目申报工作的通知》精神,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出建设计划。其建设项目安排的总体原则是:以重点专业群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和师资队伍建设为龙头,从而带动学校全面发展。为此,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项目分为四个部分,即重点专业群建设(含实训基地建设)、公共服务体系建设、师资队伍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3.1重点专业群建设学校本着发挥优势、突出特色、着力创新、面向行业企业、服务地方区域、发挥示范作用、带动高等职业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思想,结合学校发展规划,集中精力进行5个重点专业群建设。3.1.1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一、需求分析据统计,我国现有汽车维修企业近30万家,从业人员约500万人以上。根据分析,一个中型汽车维修企业,至少需要技术水平高、懂一定管理知识的专业人员6—10人,随着汽车技术的发展,汽车的电子化水平越来越高,汽车保修越来越复杂,大批高科技维修设备应用于汽车维修行业,对从业人员的素质要求也越来越高,从我国的现状来看,汽车维修企业的中坚力量以中专毕业生为主,相对来说素质不高,汽车维修企业急需大批素质较高的高职高专毕业生。汽车售后服务业的崛起,对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毕业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对他们的就业带来了更多的机遇。国内外汽车生产厂家都建立了分布于全国范围的售后服务网络,网络成员大多数是四位一体(既汽车维修、整车销售、备件供应、信息反馈)经销店。全国一共有各种经销店5000多家,按照品牌经销店的岗位设置,服务总监、服务经理、备件经理、技术经理、服务顾问、索赔员等岗位都要求由具有一定学历、技术水平高、懂管理、懂经营的专业人才担任,对专业人才的需求量很大。二、专业现状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在2002年通过国家教育部专家组验收,被命名为国家高等工程专科示范专业。1.学生情况:该专业现有在校生500多人,专业设置至今累计培养毕业生1200多名,毕业生供不应求,实际就业率一直为100%,近年来供需比平均接近1:3,招生录取分数线也大多高于本科录取线,连续出现了“出口畅,入口旺”的喜人形势。从2000年开始,要求学生在取得毕业证的同时还要获得职业技能证书、驾驶证书、实用英语能力证书。近几年来,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学生中有近40%获得汽车维修工高级技能证书,其余获得中级技能证书。该专业毕业生主要分布在中国一汽的整车厂及遍布在全国各地的四位一体经销店。如:一汽—大众公司、一汽轿车公司、一汽解放公司、通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北京庆洋、济南华达等。多数毕业生已经成为所在单位的骨干力量,并在各种竞赛中取得了优异成绩,如:该专业毕业生孙江山、孙雪梅分获2002年市汽车修理工技能大赛一、二名等。2004年一汽—大众全国服务竞赛中,孟祥文(北京庆洋)获得全国总冠军,王绍波(广州梅花园)获华南区域冠军、李全来(济南华达)获鲁冀区域冠军。2.专业师资现状: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有专业教师15名,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8名,“复合型”教师12名。3.校内外实训基地: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校内实训基地建设已建成发动机实训区、底盘与整车检测实训区、汽车电气实训区,实训面积2600平方米,同时还建有1800平方米的汽车驾驶实习场地。拥有发动机大修、发动机电控模拟、发动机电控技术、发动机拆装、发动机故障诊断、整车实训、自动变速器拆装、汽车电气、汽车整车布线、汽车空调、丰田T—TEP汽车保养训练、丰田F—SEP汽车营销训练、基本技能训练等32个实训室(区)。这些实习、实训场所,集拆装、检测、故障分析及维修、汽车驾驶等基本技能与专业工作能力训练及模拟实车教学于一体,形成了较为完善的校内专业实践实训基地群,为本专业营造了具有职业氛围的真实的实践、实训环境。拥有奥迪A6、宝来、捷达、皇冠、锐志、花冠、威驰、马自达6、红旗世纪星、红旗明仕、解放载货汽车、面包车、皮卡等30辆实训车辆。拥有电喷发动机总成36台,发动机实验台5台,自动变速器总成26台,手动变速器16台,汽车制动实验台3台,汽车电气实验台7台、整车布线实验台3台、汽车空调实验台1台、15台电工电子实验台、4台电控模拟实验台。拥有10台汽车故障检测仪、7台举升机等汽车维修保养和检测设备。可完成汽车保养、汽车整车故障诊断与分析、发动机大修、变速器大修、汽车电气系统线路分析与整车布线、汽车电工电子实训、汽车空调系统故障诊断与维修、汽车营销模拟实训等实训项目。目前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校外实训基地有一汽—大众公司、一汽轿车公司、一汽解放公司、通立汽车服务有限公司等汽车制造与服务企业20多家,我们与校外基地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办学关系,形成了长期稳固的校外实习基地群,已成为学生工艺实习、专业实习及毕业综合实践的理想基地。4.教科研情况:专业教师深入生产一线,及时为企业开展技术服务。先后开发了陆地巡洋舰、马自达6轿车、红旗轿车、解放中重型卡车等系列车型的培训课程,并承担了相关工种的技能鉴定工作,通过这些合作,累计从企业获得了价值400多万元的设备援助。2002年9月承担了国家科技部发展中国家汽车技术国际培训班项目,为来自6个国家的汽车售后服务人员进行为期16天的全英语汽车技术培训;2002年12月为中央警卫局学员进行为期30天的汽车技术培训;2006年9月为海关总署进行了汽车技术培训;连续四年承担了吉林省中省直机关工人晋级考核工作;2005年1月《高职高专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教学改革研究与实践》获吉林省优秀教学成果二等奖。《汽车构造》和《汽车电器》两门课程被评为吉林省优秀课程。以该专业为研究对象的《工读交替制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课题获2006年第三届全国教育科学研究优秀成果三等奖。2004年与日本丰田汽车公司合作办学,成为丰田技术教育项目(T—TEP)学校,到目前为止已获得价值180万元人民币的汽车专业教学设备支持,引入丰田TERM21服务培训,开始实施订单培养教育模式。5.教材建设情况:近年来,编写并公开出版教材和参考书22部,其中有高等工科教育规划教材《汽车构造》、高职高专系列教材《汽车发动机燃油喷射技术》、《现代汽车底盘技术》、《车身电子技术》及国家“十五”规划教材《汽车电器与电路》、《汽车故障诊断方法与维修技术》、《汽车专业英语》等教材。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专业的十门主要专业课所使用的教材中,我校主编7本,参编1本。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河南机电高等兄弟院校也选用了我们编写的有关教材。6.社会影响:几年来,该专业接待了深圳职业技术学院、邢台职业技术学院、承德石油高等专科学校等50余所兄弟院校的二百余名同行,交流研讨专业教学改革经验。《吉林日报》、《晚报》、《第一汽车集团报》等新闻媒体对该专业的职业教育和培训、职业技能鉴定等工作进行了多方面的报道。三、专业建设整体目标1.专业培养目标:面向汽车维修行业相关企业各岗位,以提高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为宗旨,倡导以学生为本位的教育理念,通过专门的和综合的职业学习活动,帮助学生积累实际工作经验,使学生具备汽车维修行业高级人才所需要的综合职业能力和职业素养,服务于行业和区域经济发展。2.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专业建设服务于国家汽车维修行业的人才需求,继续保持国家示范专业领先的专业发展目标,在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的相关专业中,起到引领和辐射作用,为区域和行业培养更多的高技能人才。本专业辐射专业方向有汽车电子技术、汽车技术服务与营销、汽车整形技术、汽车保险评估等。四、专业建设具体指标及措施1.学生规模:根据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专业性质和我们的办学条件,到2008年,在校生规模达到960人左右。2.课程建设:借鉴丰田T-TEP技术教育模式,在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内,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建设《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维修》、《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等10门优质核心课程,构建与职业岗位需求相适应的实践教学、训练体系,训练强调规范化、标准化,保证学生职业能力的培养,将职业素质、职业健康和安全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5S、TPS、职业健康与安全等课程内容对学生进行职业教育,提升学生职业素质。通过校内外实训环节和规范实训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使学生一上岗就能达到岗位要求。建设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库—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试题库、网络课程等。3.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到2008年,“复合型“教师达到28人左右,拥有在行业有影响力的专业带头人3—4名。从中国一汽和汽车维修行业聘请高技能水平的兼职教师10名。2006~2008年将加强师资培养。通过鼓励教师提高学历,接受中国一汽丰田师资培训,深入企业一线实习和假期送出培训,参与开发中国一汽集团汽车培训项目等工作,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目前已与一汽丰田、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公司、一汽丰越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一汽技术中心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为教师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和平台。4.教材建设:努力形成有自己特色的专业系列教材,到2008年规划出版9本教材。其中《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保养训练》、《汽车底盘电控技术》被列为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5.实训基地建设:配合课程建设,扩建汽车检测与维修实训区达到5000平方米,购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同时利用校企融合办学优势,整合企业资源,获取企业援助,建设国内一流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集教学、科研、示范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高起点、高水平校内实训基地。校外基地建设重点是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工读交替、产学合作机制、突出校企融合培养特色。6.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深化教学改革。办学思想上,“变学科应试体系为技能应用体系”;教育过程上,“变单纯认知过程为综合实践过程”;考评标准上,“变学过什么课程为能做什么事情”。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完善课程标准、技能标准,保证培养质量,推进双证书制度。深化产学合作机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7.教研、科研工作:深入开展工读交替、产学结合、校企融合培养模式研究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积极推进教学方法与手段、考核方法改革的研究与实践,不断总结积累成功经验,与一汽丰田汽车销售有限公司等单位积极合作,参与企业科研工作。8.学生素质教育:积极探索职业能力与素质培养相统一的实施途径,努力提升高职高专教育专业教学改革的新高度,在确定专业人才培养方案时,遵循职业发展规律、适应实际工作岗位所需要的职业能力培养与素质教育相统一的原则。形成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化、示范、养成”为基本途径,以课程教学为主渠道,以校园文化建设为补充,以做人教育与做事教育相结合、创新精神与创新能力培养并重、智商与情商协调发展为目标的素质教育体系,努力使素质教育贯彻到从入学至毕业全学程课内外教学活动的始终。在培养方案中融入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职业礼仪关键能力课程。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9.社会服务:充分利用示范专业和实训基地的优势开展职教师资培训,面向企业行业开展汽车检测与维修技术培训和汽车维修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并为企业和社会提供技术服务。10.项目实施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6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7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8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启动项目: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省精品课《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校精品课《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车身电子技术》2.教材建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保养训练》规划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实训》、《汽车行驶安全稳定装置的结构与检修》、《汽车中控门锁与防盗》校内自编公开出版教材《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基础》3.实训基地建设06年设备采购计划启动项目:1.课程建设校精品课《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营销》、《定期保养训练》、《发动机大修》2.实训基地建设07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省精品课《汽车发动机基本构造与维修》、《汽车电气设备与维修》校精品课《汽车发动机电控技术》、《自动变速器》、《汽车车身电子技术》、《汽车检测与诊断技术》、《汽车营销》、《定期保养训练》教材建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底盘电控技术》、《汽车保养训练》规划教材《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汽车电器实训》、《汽车行驶安全稳定装置的结构与检修》、《汽车中控门锁与防盗》校内自编公开出版教材《汽车检测技术》、《汽车电子技术基础》3.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6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启动项目:实训基地建设08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校精品课《发动机大修》国家精品课《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验收2.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7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五、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的说明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为122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700万元,中国一汽集团投资112万元,学校自筹408万元。建设经费用于购置实训设备1100万元,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标准体系建设、课程及课件建设、教材建设等120万元。3.1.2数控技术一、需求分析二十一世纪机械制造业的竞争,其实质是数控技术的竞争。中国正在成为“世界制造中心”,由于制造业广泛使用先进的数控技术,导致劳动力市场出现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严重短缺,全国仅数控机床操作工就短缺60万人。国家已将数控专业作为紧缺人才培养专业,加强数控技术应用型人才的培养。为提升吉林省老工业基地机械制造业水平,尤其是汽车零部件协作配套企业、整车企业,在生产中都广泛应用了数控加工技术,从而导致对数控专业人才的大量需求。二、专业现状数控技术专业已有十多年的历史,在全国同类院校中最早开设了数控专业。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具有国内领先的现代化制造技术,为校企融合办学创造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使数控专业能紧跟世界先进制造技术不断更新的步伐前进。2001年该专业相继被评为吉林省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国家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2年又被确定为国家级高职高专教学精品专业建设项目,是国家“数控技术”专业领域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培训基地。2006年数控技术专业被吉林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目前该专业包含:数控维修、机电一体化、数控编程制造方向、机电设备维修方向、模具设计与制造等多个专业方向。1.学生情况:该专业设置至今累计培养数千名毕业生,现多数已成为企业生产的技术骨干。本专业群现有高职高专在校生648人。历年新生录取的平均分数均高于专科学校投档线近百分。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平均达95.85%。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等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2004年吉林省首届数控技能大赛中数控专业2002级学生田皓远获得了数控铣床操作工技师(国家二级)职业资格证书并获得了“吉林省技术标兵”称号。2006年吉林省第二届数控技能大赛中数控专业学生分别获得数控车、加工中心、数控铣第二名、第三名等的优异成绩。2.专业师资现状:该专业现有专任教师28人,教授1名,副教授16名,1名教师曾赴德国学习。有三位教师为中国机械工业联合会机械职业教育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有3名学校选聘的青年骨干教师,3名优秀复合型教师,2名教学标兵,数控专业已有考评员24人,素质结构能够满足目前教学要求。形成了以专业带头人、学术与教学骨干为核心的教学梯队。还聘请了多名厂内数控技术专家作为兼职教师,对学生和在职员工进行数控技术专业的教学与培训。部分教师还应邀参加了国家和省举办的各级数控大赛活动,有三位老师为第一届全国数控大赛裁判员。同时还承担了为吉林省职业技能鉴定中心编写“加工中心操作工”技能考核试题库的任务。主持开发制定中国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数控加工工种高技能人才培养方案。制作的《数控车削加工实训》多媒体课件获第五届全国多媒体课件大赛三等奖。3.校内外实训基地:学校校内实验实训基地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现有机械加工实训中心、数控加工技术实训中心、数控编程、数控维修等多个实验室和实训基地。有普通加工设备60台,数控车床15台,数控铣床5台,加工中心9台,加工中心裸机1台,西门子数控系统4套,FANUC数控系统2套,华中数控系统1套,数控电火花成型机和线切割机各1台,德国FASTO公司液压、气动及其控制实验台6个。还有价值100多万元的德国西门子、日本欧姆龙生产的PLC和变频器等最新产品实验设施。本专业有微机300余台。Pro/E、MasterCAM、Cimatron、ME、AutoCAD、EB等CAD、CAM软件200多套。学校校内实训基地面积4000多平方米。另外有一汽—大众公司、一汽模具公司、一汽富奥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中国一汽技术中心、轨道客车公司、大连大众发动机公司、天津一汽丰田公司等十几家校外实习、实训基地。以产学研结合为纽带,与若干国内外知名企业建立了广泛的合作关系。与华中数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数控技术培训中心。与北京北航海尔软件系统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国一汽北航海尔应用软件培训中心。与沈阳数控机床厂合作建立了中国一汽沈阳数控机床厂技术服务中心。与美国AutoDesk公司合作建立了AutoCAD培训中心。与北京FANUC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国一汽——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4.教科研情况:近几年在国家、省、市和学校校刊上发表论文40多篇,完成国家、省、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和学校科研课题和教改项目20余项。目前,学校正在与企业合作研制一条用于教学培训的国内最先进的自动生产线,企业已投入200万元资金用于项目的开发和研究。5.教材建设情况:为保证产学合作培养模式的顺利进行,需要建立与产学合作教育模式特色相适应的理论和实训教材。近年来我们积极组织专、兼职教师和工厂专业技术人员,结合多年教学实践经验,结合以中国一汽为代表的汽车制造行业数控技术实际,编写实用、适度的用于高等职业教育的教材。主编、参编并公开出版的教材、参考书和校内教材20余部,如《数控原理及典型数控系统》、《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数控机床故障诊断与维修》、《数控专业英语》、《数控加工职业资格认证强化实训(数控车削模块)》(配助学课件)、《数控机床电气控制》等教材。编写的《数控原理及典型数控系统》教材被评为高职高专十五规划教材,《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被评为新世纪高职高专教改项目成果教材。《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和《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两部教材被教育部评为十一五规划教材。一些教材已形成自身特色并在企业作为培训教材和在同类院校中作为教学教材得到广泛使用。三、专业建设发展的总体目标1.专业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较强的数控编程、数控机床操作、数控加工及数控设备安装、调试、故障诊断与维修等生产一线技术应用能力;具备一定的计算机和外语应用能力;具有解决工程实际问题能力和创新能力;具有终身学习能力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使学生一毕业就能融入到现代企业的生产与管理中去,成为外资企业、合资企业、大型国有企业数控技术的中坚力量。2.专业建设发展目标:围绕汽车制造业和地方经济发展需要,培养出具有高技能、高素质的数控人才队伍,争取在未来三年内数控专业建设成国家级示范专业。在人才培养模式、课程改革、师资队伍建设、教材建设及实训基地建设等方面在全国同类专业中具有引领作用、示范作用,辐射全国。数控专业所辐射的专业方向为数控编程制造、数控维修、机电一体化、机电设备维修、模具设计与制造。在培养模式上不断开拓创新,以技术应用能力和基本素质培养为主线,探索校企融合、产学研合作职业教育模式。积极构建服务型职业教育体系,形成以培养熟练数控操作工为基础,技师、高级复合型技师优先发展,兼有职业需求预测、职业培训、职业技能鉴定、就业指导、生产服务等多功能的专业格局,形成教育与生产相结合、育人与就业相结合的专业特色。强调专业的适应性、针对性、应用性,积极改革课程设置、教学课件、教学环节,大力增强新知识、新技术,以培养学生的整体能力为目标。在实践教学上,结合理论教学开发出项目教学模式,以项目为龙头,导入实训内容,与工厂实际接轨。发挥高级技能教师、绿区人员优势,大力挖潜“复合型”骨干教师的潜能,打造品牌师资队伍,创造出具有高知名度的精品课程、培训课程教师,对企业和各大公司、职业院校提供专家级专门辅导和培训。在本专业领域和学科内具有带动、促进作用。计划在2008年数控技术专业的专家级教师3人,20%以上的专业教师同时具备技师或高级技师职业资格。积极输出校企办学经验、校企资源互惠融合的经验,为提升吉林省、市数控技术专业的教育水平起到引领和示范作用,为发展区域经济尽力。充分利用企业先进的、优质的资源设施来补充、丰富专业的教学资源,开拓学生的眼界,开发锻炼学生对新技术的应用能力。努力使数控专业教育资源的配置更加合理,利用更加充分,效益更加明显。使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校期间就能接触到中国一汽集团公司各专业厂使用的国内外的先进设备,为教师和学生的技能水平与企业同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数控技术专业计划3年内,争取企业援助价值200万左右的设备。四、专业建设的具体指标及措施1.学生规模:根据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专业性质,到2008年在校生规模约800人左右。2.课程建设:所有的主干课程建成校级优秀课程,力争3—4门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有2门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有1门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改项目的立项研究,争取获得1—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建设相关的教学辅助资料库—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试题库、网络课程等。3.师资队伍建设:充实高学历的具有创新意识的年轻教师,引进企业专家型技术骨干人才,逐步形成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学术梯队。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到2008年,专业教师达到46人,其中40岁以下的青年教师70%具有硕士以上学历,专业带头人6—8名。4.教材建设:有计划编写内容反映企业最新加工工艺、设备和技术并具有生产实例的数控技术专业教材,编写和项目教学法相匹配的实训教材。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有学校特色的教材和教辅材料,并在同类院校中得到广泛使用。三年规划编写出版《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等4本特色教材。5.实训基地建设:要建设规范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集教学、科研、示范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购进先进的实验仪器和实验设备,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发挥辐射作用。为加快高技能人才的培养,要积极加强各类实训基地的建设,利用好中国一汽集团的优势资源,密切与汽车制造企业的关系,利用工厂的设备、设施联合建立培训实习基地。到2008年新建5-8个校外实训基地。6.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加强学生的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培养学生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再学习能力、适应社会能力,实行双证书制度。数控专业毕业生达到100%取得一个数控操作工中级职业资格证书,部分学生可获得两个职业资格证书,其中30%学生取得高级以上职业资格证书,同时还可以取得CAD、CAM软件应用证书。数控专业学生专业对口就业率达到90%以上。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大教育资源,继续探索产学合作新的人才培养模式。继续发展实践“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柔性专业建设方法,依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到2008年新增2个为汽车行业服务、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专业方向。7.教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鼓励教师参与工厂的技术开发和项目建设,积极撰写应用性论文。到2008年,争取科研立项4项以上,发表论文15篇以上。8.产学合作:继续充实完善具有自身特色的“4+1+1”柔性人才培养模式,确保在三年高职教育两个培养阶段中,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相统一,素质教育相贯通的完整的教学体系。校企双方共同研究制定人才培养方案、教学计划、教学大纲和课程方案,为教育的主体——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选择空间,充分实现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同时数控专业也要把技术优势广泛应用于社会,通过教师与企业的互动、教师有针对性地下厂实践、调研等活动,发现企业生产技术信息,为企业提供建议,与企业合作开发项目,共同攻克技术难题。在未来三年内,数控专业将相继开发出以下项目作为技术服务的切入点:提供技术咨询;职业生涯策划;数控设备的售后服务、维修保障;数控设备安装、调试;数控技术应用支持、数控设备操作培训;数控工艺设计与加工编程;机电设备维护与检测等。预计为企业、社会提供技术服务项目10项,其中重大项目,资金在100万元以上的2项。职业培训规模要逐年加大,从每年400人次发展到2008年每年1000人次。其次增加培训工种,从目前少数工种到覆盖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所有的培训工种。再是提高培训层次,做到满足企业新技术、高技能等高端培训需求,打造培训企业数控新技师。9.项目实施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6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7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8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启动项目:1.教材建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优秀教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2.实训基地建设06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教材建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数控加工工艺及编程》启动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省精品课《专业英语》校精品课《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机械设计》、2.教材建设优秀教材《数控专业英语》3.实训基地建设07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省精品课《专业英语》校精品课《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计算机辅助工程制图》、《机械设计》、2.教材建设国家级“十一五”规划教材《数控加工工艺及设备》优秀教材《数控机床故障诊断及维修技术》、3.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6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启动项目:课程建设省精品课《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校精品课《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机械CAM技术》、《冲压模具CAD/CAM技术》、《塑料模具CAD/CAM技术》2.实训基地建设08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数控机床编程及操作》验收省精品课《数控设备故障诊断与维修》校精品课《流体传动及控制技术》、《机械CAM技术》、《冲压模具CAD/CAM技术》、《塑料模具CAD/CAM技术》2.教材建设优秀教材《数控专业英语》3.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7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五、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的说明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为90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600万元,中国一汽集团投资70万元,学校自筹230万元。建设经费用于购置实训设备790万元,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标准体系建设、课程及课件建设、教材建设等110万元。3.1.3电气自动化技术一、需求分析企业的竞争,就是人才的竞争,企业采用高新技术的先进生产设备不仅需要具有较高综合素质和较强技术能力现场操作工人操纵,更需要一大批掌握电气自动化专业技术,具有先进生产设备安装调试、诊断维修能力的高技能人才。汽车工业在建设创新型国家中起到支柱作用。“十五”期间汽车工业投资总额已突破2000亿元,超过1000亿元用于采购机床设备,其中约800亿元用于购买进口机床,约占全国机床进口总额的45%。目前我国汽车工业已经安装了100多条采用先进制造技术的发动机柔性自动线,单价约2000万美元,其中进口约占90%以上。整车制造四大工艺装备中,大部分也为进口。一个年产量30万台的发动机厂,停产一天的损失可达1.5亿元。为保证先进设备安全高效运行,充分发挥效能,就要求有大批的机电设备,尤其是电气电子设备的维护维修人员。同样,吉林省的汽车零部件协作配套企业在未来3—5年也需要大批电气自动化技术方面的高技能人才。二、现状分析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是学校的重点专业,2001年成为教育部全国第四批高职高专教学改革试点专业。2006年被吉林省教委批准为省级高职高专示范专业。1.学生情况:该专业设置至今累计培养毕业生800多名,现多数已成为中国一汽集团汽车生产的技术骨干。该专业现有高专在校生380人。历年毕业生一次就业率均达90%以上。学生参加国家和省市举办的大学生职业技能竞赛、数学建模竞赛、英语竞赛、电子设计大赛等活动,均取得了很好的成绩。在国家和吉林省大学生电子设计大赛中连续多年取得优异成绩,2006年取得了吉林省三个一等奖。2.专业师资现状:该专业现有专业教师10人,70%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学力),其中具有高级职称的教师6名,1人为学校拔尖人才,5人具有职业资格考评员资质,全部为“复合型”教师。目前聘请5名中国一汽生产第一线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为兼职教师。3.校内外实训基地:该专业现有电工技术实训室(电工技能培训考核实训室)、电工电机技术实训室、电子技术实训室、EDA技术实训室、PLC技术实训室、传感检测技术实训室、单片机技术实训室、电子制作实训室、自动控制综合实训室等9个校内实训基地,拥有价值数百万元的西门子、欧姆龙、FANUC等知名国际企业生产的PLC和变频器等实验、实训设备。基本可以满足目前学生专业实训需求。与一汽解放公司、一汽—大众公司、一汽模具公司、一汽富奥公司、中国一汽技术中心、客车轨道公司等十多个生产制造研发单位建立起良好的产学合作关系,目前建立校外专业实训基地10个。与上海欧姆龙自动化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自动化技术培训中心,与日本FANUC公司合作建立了中国中国中国一汽——FANUC数控系统应用中心,与华中数控系统技术有限公司合作建立了数控技术培训中心,有效利用社会资源,学生职业能力培养有了较好的保证。4.教科研情况:该专业教师积极参与教学研究和解决企业生产问题的科研工作,该专业参与研究实践的《高职高专教育机电类专业整合与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2005年吉林省教学改革成果三等奖;主持研制的中国中国一汽集团科研攻关项目《汽车电器综合试验台》填补中国一汽的空白、为中国一汽产品质量提高,提供了有效保证。该专业借鉴国外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方法,在专业课程教学中引入“项目教学法”,收到良好效果,受到省内教育专家的好评。5.教材建设情况:教材建设是教学基础建设之一,首先采用规范的高职、高专教材,优先选用高职高专规划教材或获奖的优秀教材,该专业选用近三年出版的高职高专教材面达90%。同时重视自身教材建设,广大教师深入企业生产、科研第一线、收集第一手资料,结合专业特点,编写了实用先进的教材、电子讲义和补充教材及参考书。编写《数控原理与典型数控系统》(国家“十五”规划教材)、《单片机应用技术》等教材先后由高等教育出版社、电子工业出版社出版。编写《传感检测技术》、《自动生产线设备原理与维修》等多部校内自编教材、专业补充教材被普遍使用。三、专业建设整体目标1.专业的培养目标:本专业培养具有计算机控制设备和工业生产自动线系统安装、调试、运行的技术与管理能力,或具有数控系统应用与故障诊断、维修及改造的技术与管理的能力;或具有微电子产品设计、制造、安装、调试、维修技术与管理能力;具有较强的计算机软硬件应用、开发能力;具有学习掌握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具有较强的外语实用能力的高技能人才。2.专业建设发展目标:专业的方向设置与地方经济特色相结合,强化自动控制技术、汽车电子技术等专业辐射方向的建设。各专业方向找准发展重点和研究领域并制定切实可行的工作计划,逐步形成特色鲜明,为企业、行业和地方区域服务的专业方向。争取建成1—2门国家级精品课程,形成一支高水平稳定的师资队伍,要真正起到区域性的示范作用、辐射作用、共享作用,2008年争取建成国家级教学改革示范专业和国家级精品专业。四、专业建设的具体指标及措施1.学生规模:根据社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办学条件和专业性质,到2008年在校生规模约720人左右。2.课程建设:以“PLC应用技术”、“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等核心课程建设为龙头,全面进行课程改革建设,三年重点建设10门优质核心课程。到2008年所有的主干课程通过校级优秀课程验收,力争有5—8门成为校级精品课程,力争有2—4门成为省级精品课程,力争有1—2门成为国家级精品课程。积极鼓励教师进行教改项目的立项研究,争取获得1—2项校级优秀教学成果奖。3.师资队伍建设:建立一支素质优良、结构合理的师资队伍。形成一支由专业带头人和一批中、青年骨干教师组成的职业教育梯队。根据专业的发展需要,到2008年,专业教师达到29人,提高学历层次,增强实践教学能力,“复合型”教师18人,专业带头人3—4名,青年骨干教师4—6人,努力造就大师级教师。聘请一批生产第一线的企业高级技术人员和能工巧匠充实兼职教师队伍。到2008年,兼职教师队伍数量达到10人。4.教材建设:一方面选用优质教材,如国家规划教材、面向21世纪教材等;另一方面要加强自身教材建设、参与联合编写教材的工作,结合学生的实际编写有我校特色的教材和教辅材料。预计到2008年编写出版《单片机应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PLC应用技术》、《工业网络技术》等4部教材。5.实训基地建设:三年内将新建3200平方米的工业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建设规范的具有真实职业氛围的集教学、科研、示范共享和社会服务于一体的校内实训基地。高起点、高水平引进适宜于高等职业教育先进的实验实践仪器和设备,增加实验设备台套数,不断完善已有实验室仪器装备。工业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集实践教学、职业技能训练、职业技能鉴定考核、师资培训、新技术应用推广、模拟工业生产于一体,按实践课程体系与应用技术进一步分若干实训室,规划建设6个实训室,每个实训室有若干分室(近期26个),可以满足80人同时完成同一个实训任务。工业自动化技术实训中心规划实训室面积3200㎡,实验室设备购置308台套,规划投入830万元。与中国一汽专用机床厂等企业,实行校企合作,共建具有真实性、实用性自动生产线、焊装自动线等生产实践实训基地。不仅满足本学校的教学实训需要,还可以在省内辐射共享,成为省内乃至全国的自动化专业、机电一体化专业的教师教学培训基地。6.人才培养:以职业能力培养为主线,在课程结构、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安排上,注重增强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和就业、创业能力,把教学计划和证书标准有机结合,为学生毕业时获得一个或多个职业资格证书提供方便。职业技能的培养,重在训练,重在实践,把实践性教学贯穿于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造条件,把教学活动与生产实践、社会服务、技术开发结合起来,办出特色。(1)不断加强教学质量建设,全面推进教学现代化。在已有教学计划实施的基础上,积极引进国际、国内优质教育资源,积极开展专业、课程、教材和现代化教学手段建设,建设好各门课程的教学大纲、授课计划,建设相关的教学资源库——多媒体课件、教辅材料、试题库、网络课程等。(2)积极推进教学方法研究与实践。有步骤、分阶段在专业课中推广适于高等职业教育的先进教学方法,逐步摸索出在现有硬件条件、师资条件下,适于国情、校情的职业教育新方法。(3)充分利用学校和企业两大教育资源,继续实行产学合作“2+1”培养模式(即学生前2年在学校学习,第3年根据就业意向和企业用人需求到企业作为预备员工定岗实践),实现培养目标和企业用人标准相协调,技能训练和企业岗位要求相协调;继续发展实践“一个专业多个方向”的柔性专业建设方法,依据人才市场的需求变化,不断动态调整专业方向,在已开设的自动控制技术专业方向、应用电子技术专业方向、现代电气维修专业方向等三个专业方向基础上,增加更多为汽车行业服务,具有区域辐射能力的,实用对路的新专业方向,预计到2008年将增加为4—5个专业方向。该专业所辐射的专业方向有:微电子技术、汽车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电气设备维修等。7.教研、科研工作:积极组织教师申报各级各类科研课题,并且充分利用自动化专业人才优势和仪器设备优势,走产学研结合的道路,积极与企事业单位联合进行科技攻关。到2008年,争取公司以上级的科研立项5项,发表论文16篇以上。8.学生素质教育:把培养社会主义企业优秀接班人的目标与学生职业素质养成紧密结合。倡导“接班人”意识引导学生树立为建设我国自主汽车工业建功立业的远大理想,实践“进入学校门,要做职业人,学习为创业,入厂当先锋”的人生目标;参照企业职业岗位的素质要求,在教学计划中融入成功心理、团队建设、沟通技巧、时间管理、职业礼仪关键能力课程。培养创新意识和能力。9.社会服务:利用校企融合特点,发挥企业办学优势,在进行职业教育同时,为企业服务,培训企业员工,提供技术咨询与支持,建立培训信息、技术应用信息反馈制度,及时获得最新专业技术和人才需求信息,做到校企双赢。10.项目实施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6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7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8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启动项目:1.教材建设优秀教材《PLC应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2.实训基地建设06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教材建设优秀教材《单片机应用技术》启动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单片机应用技术》、省级精品课《PLC应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校级精品课《传感检测技术》2.实训基地建设07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单片机应用技术》、省级精品课《PLC应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校级精品课《传感检测技术》2.教材建设优秀教材《PLC应用技术》、《电机控制技术》、《工业网络技术》3.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6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启动项目:1.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校级精品课《专业英语》、《自动线设备原理与故障维修技术》、《单片机与PC机通风技术》、《电子产品制造工艺》、《EDA技术》、《自动系统分析及应用》2.实训基地建设08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校级精品课校级精品课《专业英语》、《自动线设备原理与故障维修技术》、《单片机与PC机通风技术》、《电子产品制造工艺》、《EDA技术》、《自动系统分析及应用》2.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7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五、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的说明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为940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500万元,中国一汽集团投资192万元,学校自筹248万元。建设经费用于购置实训设备830万元,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标准体系建设、课程及课件建设、教材建设等110万元。3.1.4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一、需求分析目前我国汽车生产厂家多达120多家,汽车改装厂家多达500多家,汽车生产厂家的数目超过了美国、西欧和日本汽车生产厂家数的总和,居世界第一位,这为专业发展提供广阔的空间。在中国一汽规划中,2010年产量将达到200多万辆,其中自主品牌汽车将达到100万辆,未来几年内急需大量掌握汽车装配技术的高技能技应用性人才。国内高职院校中设立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相对较少,无法满足企业人才需求。二、专业现状1.学生情况: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现有在校生300余人。2.专业师资现状:汽车制造与装配专业师资配备情况如下表:职称初级讲师教授、副教授企业兼职教师人数2175其中:研究生3人3.校内外基地建设:与中国一汽共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实训基地。目前该实训基地已成一定规模,已建成汽车基本技能实训区、发动机实训区、底盘实训区、整车实训区。拥有奥迪A6、马自达6、红旗等车辆7辆,5台举升机,15台发动机总成、10台螺栓螺母实训台等,能够进行轿车整车拆装、发动机和自动变速器拆装、汽车装调基本技能训练、汽车保养等实训项目。已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公司、一汽解放公司、天津一汽丰田公司、一汽丰越公司、丰田发动机厂、中国一汽技术中心等企业建立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成为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校外实训基地。4.产学结合情况:(1)制定汽车行业标准,提升专业知名度。从2003年6月起受中国一汽人事部的委托,主持制定“机械行业特有工种职业技能鉴定大纲”中的《汽车装配工》技能大纲编写工作,与全国20多家汽车企业共同审定大纲,并于2004年9月通过终审。(2)参与全国汽车装调大赛命题辅导工作。2005年专业教师作为中国一汽的唯一代表,受聘参与“全国首届汽车装调大赛组委会”工作,并被聘为命题组4名成员之一。2005年和2006年分别组织对中国一汽参赛选手进行辅导。(3)深入中国一汽一线,为班组培训。该专业教师经常深入中国一汽企业一线,掌握企业需求和变化,为企业解决生产实际问题,曾先后到一汽轿车马自达6生产线、一汽解放生产线和一汽专用车生产线为班组长进行汽车技术培训,取得了很好的效果。(4)制定中国一汽高技能人才培养计划,使专业建设与企业需求紧密融合。2005年主持开发中国一汽高技能人才培训计划和能力大纲,为专业下一步人才培养奠定了基础。(5)从2003年起,每年参与中国一汽集团公司汽车装调工技师和高级技师的评审工作。(6)企业人员参与专业教学计划制定,企业接纳学生到企业顶岗和轮岗实习。5.学生就业情况:2006年本专业毕业生就业率100%,2007年毕业生已与一汽天津丰田、大连发动机厂、宇通客车等单位签定定岗实行协议,学生供不应求。6.教材建设情况:针对一汽—大众生产线已编写出校内教材《JETTA轿车装配工艺与工艺文件》、《JETTA轿车整车构造》、《JETTA轿车调整与检测》、《JETTA轿车车身结构与材料》和《JETTA轿车电器与电路》等5本。三、专业建设整体目标1.专业培养目标:通过不断改进和完善本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加强校内外实训基地建设,培养身心健康、高素质、高技能的汽车制造与装配技术应用性人才。2.专业建设发展目标:成为国家级示范专业。四、专业建设具体指标及措施1.学生规模:根据企业对本专业的人才需求,结合办学条件,到2008年在校生达到560人。2.课程建设:在“2+1”培养模式下,结合企业资源优势,将建设特色课程体系:(1)《汽车装试技术》课程将按照国家精品课要求建设,力争成为国家精品课。(2)突出学生汽车装调基本技能培养。专业结合企业要求,组织开发了汽车装调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制定出训练标准及考核标准,下一步将开发更多的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如听、看、触摸、嗅等感观训练及线束插接、胶管连接等训练项目。(3)完善整车装配实训环节,开设2周校内汽车整车装配实训,形成校内实训、厂内实习和厂内顶岗毕业实践实习等三个实训环节。(4)《汽车机械基础》等课程为专业服务,根据岗位需求,合理设计课程内容。(5)《汽车制造工艺学》课程主要针对汽车生产四大工艺进行开发,其内容紧密结合企业生产实际。(6)将职业素质、职业健康和安全融入理论和实践教学环节。通过校内外实训环节和规范实训标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职业素质,掌握职业健康与安全知识。(7)《汽车生产质量管理》课程与一汽轿车公司等单位共同开发,以企业现行的5S、TPS和全面质量管理等活动和案例内容对学生进行教学,同时,结合生产现场进行现场教学。3.师资队伍建设:将建成结构合理的“复合型”教师和专业带头人队伍。到2008年教师人数达到25人。2006~2008年将加强师资培养。通过深入中国一汽一线实习和假期送出培训,参与开发中国一汽集团汽车装调培训项目等工作,提升教师能力和水平。目前已与一汽—大众、一汽轿车公司、一汽丰越公司、一汽解放公司、中国一汽技术中心等单位建立了良好的往来关系,为教师水平提升奠定了基础和平台。4.教材建设:目前正为东北师范大学出版社编写《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工电子技术》等6部本专业教材,2007年出版。2006年12月将启动编写“机械行业特有工种——《汽车装配工》”教材和题库的开发工作。2007年编写完校内教材《汽车制造工艺学》和《生产质量管理》。5.实训基地建设:校内实习基地重点建设和完善汽车装调基本技能训练项目和汽车综合性能检测线项目。校外基地建设重点是在原有基础上完善工学交替、产学合作机制、突出校企融合培养特色。6.教研、科研工作:加强工读交替、产学结合、校企融合培养模式研究工作,形成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与中国一汽人事部、规划部和技术中心等单位积极合作,参与厂内科研工作。7.社会服务:在2005年开发中国一汽汽车装调工高技能培训项目的基础上,进一步开发课程,利用与企业共建实训基地的优势,做好中国一汽高技能人才培养任务。在2006年开发中国一汽新“入职”大学生培训项目基础上,形成特色教材和课程标准,使之成为精品培训项目。进一步做好中国一汽“汽车装配工、汽车维修工和汽车检验工”等工种的中、高、技师和高级技师职业技能鉴定培训、考核和评审等工作。利用专业优势,将开展2期师资培训班。目前我们正在编写国家汽车行业“汽车装配工”的教材、大纲和题库,计划2007年完成,下一步将以此为基础将开展“汽车装配工”的职业技能鉴定工作。8.项目实施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6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7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2008年计划与可交付成果启动项目:1.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汽车装调基本技能训练》校精品课《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和调整》、《汽车底盘电控技术》2.教材建设校内自编公开出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3.实训基地建设06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教材建设《汽车专业英语》启动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汽车装试技术》省级精品课《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校级精品课《汽车机械基础》、《通用能力训练》、《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整车布线》2.教材建设校内自编公开出版《机械制图》3.实训基地建设07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省级精品课《汽车装调基本技能训练》校精品课《汽车构造》、《汽车故障诊断和调整》、《汽车底盘电控技术》2.教材建设校内自编公开出版《汽车底盘构造与维修》《汽车机械基础》、《汽车电器设备与维修》《汽车发动机构造与维修》3.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6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启动项目:实训基地建设08年设备采购计划完成项目:1.课程建设国家精品课《汽车装试技术》省级精品课《汽车生产质量管理》校级精品课《汽车机械基础》、《通用能力训练》、《汽车制造工艺学》、《汽车整车布线》2.教材建设校内自编公开出版《机械制图》3.实训基地建设完成07年采购设备安装、调试、投入使用五、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的说明本建设项目所需总经费为615万元,其中,中央专项资金300万元,中国一汽集团投资118万元,学校自筹197万元。建设经费用于购置实训设备500万元,用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优化、专业标准体系建设、课程及课件建设、教材建设等115万元。3.1.5物流管理一、需求分析在国际上,物流产业被认为是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产业,被喻为促进经济发展的“助推器”和生产制造企业的“第三利润源泉”,其发展程度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综合实力的重要体现。“十一五”期间吉林省要构造依托汽车、石化等产业的进向、销向物流体系;构造汽车及零部件等专业化有形市场体系。良好的物流发展环境和高速增长的物流业,必将对物流人才产生更大的需求。据粗略统计,全国各类企业中物流的从业人员总数在1000万人以上,,虽然从业人员数量较大,但是物流从业人员素质普遍较低。目前,国内物流教育普遍存在着重视中高级管理人才培养而忽视物流操作人才的培养。全国开设物流专业的高等职业院校每年培养的物流操作人才,相对于近千万物流操作从业人员群体来说,所占比例极小。二、专业现状2004年经吉林省教育厅批准,学校开始设立物流管理专业,同年开始招生,该专业是由学校的原电子商务专业(物流管理专业方向)发展而来的。目前设有仓储与配送管理、企业物流两个专业方向,是学校的重点专业。1.学生情况:目前共招收三届学生,在校生人数320人。2.专业师资现状:本专业现有7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