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8章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与维护8.1机房设计8.2移动设备安装要求及技术8.3机房线缆布放、敷设的原则及要求8.4移动设备的日常维护本章小结习题与思考题
8.1机房设计
移动通信设备安装是移动通信网建设的具体实施。移动通信设备维护是指使移动设备始终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运行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用户业务的使用要求,它们不仅关系到网络功能和质量能否达到预期的设计目标,同时也会影响到网络的发展。另外,移动通信设备的安装、维护直接涉及人民生命财产的安全、人身健康、环境保护和其他公众利益。为此,我国制定了一系列通信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如《电信专用房屋设计规范》、《900MHzTDMA数字通信工程设计暂行规定》、《通信设备安装抗震设计规范》、《通信工程建设环境保护技术规定》、《移动通信基站防雷与接地设计规范》、《移动通信设备维护规程》等,各个移动运营商都必须严格执行这些规范。移动网络的建设与维护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做好施工设计;其次是按设计做好安装施工、调测,开通运行;最后交维护部门进行维护。
在移动通信网络中,基站设备(BTS)是最多的,当然基站所需机房也是最多的,为此本节主要介绍基站机房设计。8.1.1机房的建筑设计要求
1.机房面积
计算所有设备所占用的面积,加上走线架、馈线窗、机柜间留有必要的通道所需要的面积,并将其作为当前机房所需面积的依据。另外,考虑到通信的发展,机房面积还要留有一定的富余量,至少满足今后五年的发展需求。
2.机房高度
机房最低高度指梁下或风管下的净高度。为便于走线架的安装和电缆、馈线管路的铺设以及其他配套设备的安装,要求基站机房最低高度以不低于3.5m,中心机房不低于
4.2m为宜。
3.机房的地板及承重
机房的地板承重一般应大于400kg/m2,如果机房内需安放免维护蓄电池,则应加大负荷要求,其标准是:当采用500A·h以下的蓄电池时,要求楼板承重大于450kg/m2;当采用800A·h以上的蓄电池时,蓄电池地面负荷要大于
600kg/m2。过道、楼梯的负荷标准为400kg/m2,超载系数按1.4考虑;机房以外的地方承重不低于300kg/m2。为了防止静电的干扰,一般除蓄电池室外,其他机房内要求铺设防静电活动地板或采用导静电地面(水磨石、水泥地板等)。单元活动地板系统的电阻值应符合《计算机机房用活动地板技术条件》的要求。地板板块铺设应严密坚固、平整,每平方米水平误差应不大于2mm。导静电地面或活动地板必须进行静电接地,经限流电阻及连接线与接地装置相连,限流电阻的阻值为1MΩ。
为了安全、美观、方便,地面上所开的走线洞孔一律应覆以盖板。洞孔位置应按设计要求确定,有关尺寸都应力求准确,以免日后装机时发生困难。
4.机房的门窗
机房的门采用高2m、宽1m的单扇门即可,要求门和窗必须加防尘橡胶条密封。对于处于阳光直射的窗户,窗户应贴反光纸或采用有色玻璃窗,在光照满足要求的情况下可考虑将窗户做封堵处理。
5.机房的屋顶及墙面处理
机房的屋顶应具有足够的耐久、隔热及防漏性能,平屋顶要以能够上人进行检修的设计原则来考虑。当屋顶上设有天线桅杆和工艺孔洞时,应采取防漏措施,并要考虑这些设施的荷重。穿有电线导线的钢管在屋顶上一定要做成弯管,以防雨水顺着电缆和导线下流。墙面可以刷无光漆,但不宜刷易粉化的涂料。
6.机房内的防尘要求
机房内含尘浓度应满足表8.1所列的要求。
7.机房的防震要求机房抗震设计的烈度应按当地基本设计烈度再提高一度,对达不到要求的楼房要对其进行加固处理,以使其达到烈度要求。设备的安装必须进行抗震加固。8.1.2机房的供电设计要求
机房可在三种供电方式下工作:220V(AC)、
-48V(DC)、+24V(DC)。
与中心机房电源配置相比,BTS电源具有其独特性:首先,BTS的数量很多,一个BTS电源费用即使增加不多,但从全网来计算其投资就十分可观;其次,各小区重叠覆盖较多,一个BTS的个别小区或部分信道暂停工作,不会影响全局通信。因此,BTS电源的设计应把需求与效益、总投资结合在一起。
1.交流电源要求
交流供电系统包括变电所供给的高压或低压市电、油机发电机供给的自备交流电源以及由整流器、逆变器和蓄电池组成的交流不停电电源、交流配电屏等部分。其要求如下:
(1)低压交流电的标称电压为220/380V,三相五线,频率为50Hz;
(2)通信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通信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5%~
-10%;
(3)通信电源设备及重要建筑用电设备用交流电供电时,在设备的电源输入端子处测量的电压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电压值的+10%~-15%;
(4)当市电供电电压不能满足上述规定或通信设备有更高要求时,应采用调压或稳压设备满足电压允许变动范围的要求;
(5)交流电的频率允许变动范围为额定值的±4%,电压波形正弦畸变率应小于或等于5%;
(6)通信局(站)应根据要求安装无功功率补偿装置。
2.直流配电要求
直流供电系统包括蓄电池、整流器、直流配电和控制盘等。
1)蓄电池要求
中心机房按2小时放电实际计算蓄电池的容量;BTS按1~3小时放电实际计算蓄电池的容量,同时考虑到楼面负荷和该BTS所处位置的重要性及信道配置情况,可作适当调整。
2)整流器的要求
(1)整流器要有限流和均流装置;
(2)整流器的输出电压应能满足蓄电池管理的要求;
(3)整流器要安装直流电压表和电流表;
(4)整流器的效率要在85%以上,功率因数应在0.8以上;
(5)整流器最好能自然冷却,并可在0~40℃的条件下满负荷连续工作;
(6)-48V供电系统应满足表8.2中所列的要求。
3)直流配电和控制盘
(1)每台控制盘最少能接入2组蓄电池,当有一组蓄电池发生故障脱离供电系统时,另一组蓄电池应能正常供电;
(2)电源设备应能达到全自动化,适合无人值守的要求;
(3)设备对随机瞬态杂音也有严格要求,它包括外界电磁干扰、本机和地线干扰所造成的设备工作不正常杂音,对于瞬态杂音,瞬态脉冲持续时间越短,其允许值可越高,如图8-1所示。图8-1瞬态杂音
3.备用发电机组
每个中心机房必须配备1或2台备用油机发电机。每个BTS不必配置专用的备用油机发电机。全网(本地网)需配置3或4台移动油机发电车,当BTS发生停电时,供临时调动用。同时要求市电与油机能够进行切换。
4.其他情况
(1)电源设备发生故障或工作情况不正常时,要送出声光告警指示,电源告警信息也应能传递到操作维护中心。
(2)当供电系统某支路发生短路时,整个配电系统不应受深度电压降低的影响。在起弧过程中的尖峰电压,不应使设备产生故障。8.1.3设备功耗估算
对于中心机房的设备功耗要根据设备说明设计,并留出30%的富余量。对于BTS机房可按下面方法进行计算。
假设BTS设备单机柜满配置为6载频,每载频200W,考虑到一定余量,在一次电源容量设计时,用直流供电时应按1500W计算(蓄电池充电电流需另行考虑),用220V交流供电时,应按2000W计算(包括自带蓄电池充电电流)。
一般要求采用转换效率高、稳定性好的高频开关电源,中心机房采用高频开关电源热备份方式工作,电源模块应具有均流功能。单个电源模块的失效(即故障)不会影响直流配电系统的正常工作。8.1.4机房的照明采光设计要求
机房应避免阳光直射,以防止长期照射引起电路板等元件老化变形。蓄电池室规定需装防爆灯,光线不要太强。为防止阳光直射,外窗可贴纸、油漆或封堵。
一般的BTS因为长期无人值守,只需保证常用照明(由市电供电的照明系统)即可,机房一般可以采用普通日光灯,但对于中心机房或容量较大、影响较大的BTS,必须安装直流供电的应急照明系统作为备用。8.1.5机房的空调通风设计要求
1.设备对湿度和温度的要求
根据设备性能要求,在机房内需维持一定范围的湿度和温度。温度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通话质量和设备寿命。若相对湿度长期过高,对设备危害极大。有些绝缘材料在相对湿度过高时,易造成绝缘不良甚至漏电等故障,有时也易发生材料的机械性能变化,设备的各种金属部件还易发生锈蚀现象。
若相对湿度过低,有时会因绝缘垫片干缩而引起紧固螺钉松动。同时,在干燥气候的环境下易产生静电,这会危害设备上的CMOS(可读/写的RAM芯片)电路。若室内温度过高,会使设备可靠性降低,长期高温环境下运行还会影响其寿命,过高的温度还会加速绝缘材料的老化过程。
一般而言,对于中心机房,工作温度一般应保持在20~25℃范围内,湿度保持在60%左右;BTS应严格地在如表8.3所示温度和湿度下工作。
2.设备发热量计算
设备发热量是空调容量设计的依据,机房计算热量时一般采用下式:
Q=0.86(UI-W)(kcal/h)
式中:Q为设备的发热量;U为直流电源电压(V);I为忙时平均耗电电流(A);W为天线端有效辐射功率(W);0.86为每瓦电能变为热能的换算系数。
3.空调容量的设计
实际的空调容量设计应该根据机房的面积和设备的发热量来计算,计算方法参照有关的工程设计规范书。
对于一般的设备,可以选用两台空调设备轮流工作。8.1.6防干扰保护设计
1.干扰的原因及危害
随着科学和技术的发展,产生杂散信号的干扰源越来越多,这会影响通信质量,产生串音、杂音等现象,严重时还会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特别是BTS设备受干扰的影响更大。这些干扰源包括:
(1)输电线路电晕放电形成的干扰;
(2)变压器所造成的电磁干扰;
(3)各种开关设备所造成的干扰;
(4)大型设备操作中引起的电网波形畸变所造成的干扰;
(5)射频干扰;
(6)地球磁场、外来辐射等自然干扰。
不论是设备或应用系统外部的干扰,还是设备及应用系统内部的干扰,都是以电容耦合、电感耦合、电磁波辐射、公共阻抗(包括接地系统)和导线(电源线、信号线和输出线等)的传导方式对设备产生干扰的。
从设备的对外关系来说,干扰是通过输入信号线、输出线、电源线、接地系统和空间电磁波进入的。
2.防干扰的措施
当外来噪声超出集成电路的抗干扰容限时,就会引起误动作,使整个设备工作不正常。把干扰源的干扰完全消除或把干扰源都屏蔽起来,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但可以采取某些抑制措施。
(1)电网中的高频干扰可通过分布电容从电源变压器的初级线圈耦合到次级线圈而造成干扰。对此,除从电源变压器的选用考虑外,可在电源进线处加低通滤波器抑制。
(2)对电网里瞬变过程所造成的干扰,只要将设备电源改为从主变压器直接引入,再加滤波电容即可抑制这种干扰。
(3)消除接地系统带来的干扰的关键在于使各种接地不构成回路,包括大地分布电容构成的回路。否则,干扰信号会通过接地系统的公共阻抗的耦合而影响设备的正常工作。
(4)防止周围环境和电信线路中的电磁干扰,应做好设备的接地、屏蔽和滤波等防干扰措施。
通信电缆在高频电磁场(外来的干扰)的作用下,电缆护套和芯线上会感应出相当大的纵向电压。因为电缆芯线的不对称性,此纵向电压会在芯线的终端形成横向的杂音电压而引起干扰。将电缆护套金属外皮接地后,护套产生了屏蔽作用,纵向电压大大减小,从而抑制了干扰电压。另外,抑制干扰的有效方法还有:降低干扰源的电压或电流;减少线路长度或导线间距,从而减小受干扰的环路面积;将绝缘的受干扰导线直接放置在接地面;采用专用的接地返回线避免共阻;将信号线和返回线扭绞起来,使局部外界的电磁干扰互相抵消。8.1.7消防设计要求
根据国家《建筑设计防火规范》中关于“民用建筑的防火间距”的规定,通信建筑作为重点防火单位,其设计耐火等级为二级或一级(高层建筑),建筑物之间防火间距不少于
6m;当相邻单元建筑物耐火等级为三、四级时,则其间距不少于7m。
消防设计要求如下:
(1)机房内严禁存放易燃、易爆等危险品。
(2)施工现场必须配备有效的消防器材,如装有感烟、感温等告警装置,性能应良好。
(3)机房内不同电压的插座应有明显标志。
(4)楼板预留孔洞应配有安全盖板。
机房内除了安装有火灾和烟雾等告警装置外,还可以安装自动灭火器,以便在火情初期扑灭或控制火势。此外,机房外面的过道应设置一定数量的手提灭火器,供火灾初期时使用。
当按消防的规定需要设置消防水池时,其容量应能满足在火灾延续时间内室内外消防用水总量的要求(火灾延续时间按2小时计算)。消防栓不应设在机房内,应设在明显而又易于取用的走廊内或楼梯间附近。8.1.8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要求
通常,BTS天线位于室外且架设得比较高,带电的云层会在天线上产生感应电荷。如果天线与大地之间有直流通路,则电荷会通过大地泄放,而不至于积累起来,从而也不会因感应电荷在天线与大地之间产生高电位差而引起放电。
在干燥的气候条件下,砂土、雪等与天线的摩擦也会产生静电。接地有助于减少雷击破坏、静电破坏和人为噪声,所以对于每种通信设备进行良好接地是十分重要的。由于接地系统的质量往往是雷击事故发生的关键,因此防雷问题是BTS设备安装设计中的一个重要问题。对于山区内孤立山上的BTS,雷击事件较为频繁,更应重视防雷接地系统的设计。无论何种电荷泄放方式所引起的浪涌电流都很大,且持续期很短,频谱很宽,因此天线对地的直流通路不但要求电阻足够低,还必须要求电感量尽可能小。
对于普通BTS,接地电阻小于或等于5Ω。
对于土壤电阻率较高的BTS,接地电阻可设计在10Ω以下。
BTS的接地分为保护接地、工作接地和防雷接地。
1.机房防雷接地
机房防雷接地主要有下面三种情况。
(1)利用现有的避雷带。当BTS所在大楼有较可靠的屋顶避雷带、防雷接地及工作接地时,BTS的接地应利用大楼现有的接地装置,但必须测试其接地电阻值。如果测试结果不符合要求,则应增加接地体,使接地电阻满足小于5Ω的要求(对于中心机房接地电阻的值还要低,其大小与容量有关)。当大楼的防雷接地与工作接地分设接地体,而且经实际测试防雷接地装置的接地电阻大于工作接地电阻时,应增加接地体,使其阻值降到与工作接地的接地电阻相同或更小一些。天线、天线杆路、馈线及屋顶走线架应与屋顶避雷带做可靠的连接,连接点不能少于两点。
(2)大楼没有避雷带。当所在大楼没有现成的屋顶避雷带时,应架设一定数量的避雷针,使天线顶端处于避雷针的保护角之下,并同时将避雷针接地线直接引至楼下接地体。
(3) BTS设有天线铁塔。当BTS设有铁塔时,常采用三合一接地系统,即将铁塔、机房与电源引入装置三种接地合设一组接地(即联合接地),在这种情况下,一般都把整个机房设计在铁塔的避雷保护范围内,机房顶可以不设避雷带,但机房四周仍需埋设一个闭合接地环,使机房的地电位均衡分布和缩短接地引线。这个闭合接地环与铁塔的均压接地环在地下连接在一起。铁塔的塔脚也应该互相连接起来,然后再多点与均压环相连。天线的同轴电缆必须安装在铁塔体内,以防止大电流贯穿同轴线。接地时需用大截面导体,才能达到电阻低、热容量高、引线电感小、趋肤效应也小的要求。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示意图如图8-2所示。图8-2移动通信基站地网示意图
2.接地排的防雷接地
接地排一般分为室内接地排和室外接地排。室内接地排通常安装在离BTS、电源机柜较近且与走线架同高的墙上。室外接地排通常在馈管窗外附近(1m内)。接地排用铜排做成。自接地排至各种设备的连接电缆(称为接地线)要尽量短。最后,室内接地排通过一根单独的黑色接地线引至楼底接地极。室外接地排可用一根黑色接地线(95mm2)连接至楼底接地体。
3.走线架的防雷接地
走线架分为室内走线架和室外走线架,走线架应在设备安装之前安装好。其中室内走线架最终用电缆连接至室内接地排上,室外走线架最终通过钢筋焊在大楼避雷带上,并与天线桅杆焊在一起。走线架接头之间如果没有良好的电气连接,则应增加导线,以加强走线架之间的电气连接。室内走线架与室外走线架应分开,不可相互连接,并且与墙面绝缘。
4.接地引线、接地板及接地电阻的计算
接地引线不能用扁平编织线或绞合线,因为它们容易被腐蚀氧化,并且有较大的自身电感和互感,对泄放浪涌电流不利,故最好采用镀锌扁铁或f16~f18的螺纹钢。它与避雷针和接地体的连接建议采用烧焊,其烧焊接触缝长度应大于20cm,以防止大电流通过时因接触面小而发热所引起的严重脱焊。避雷针、下引线和接地体等整个防雷接地系统最好采用相同的金属材料,以防止长期的电化学反应使接地线遭受腐蚀而接地不良。尤其要避免铜与镀锌铁制件直接接触,因为铜锌会在接触面上形成铜锌电池而很快被腐蚀。当接地线从楼顶引下时,应防止靠近其他导体或与其作平行布置,即使其他导体接地也应该相隔2m以上。当接地引线必须穿过金属导管时,必须使下引线在被穿过的导管的两端与导管相连接,此金属导管也称为地线的连接线。接地极有垂直打入地下的棒形接地极组(用钢管或角钢)、钢板接地极组和水平辐射的带状接地极,也有用这几种形式混合组成的复合式地网的接地极组。采用垂直打入地下,然后用导体连接起来的方式比破土埋填方式要好,因为重填的泥土紧密性差,接地电阻大。此外,铁塔下面的接地极应尽量靠近铁塔底部。
接地电阻是接地体流散电阻和接地导线电阻的总和。接地导线不太长时,导线电阻可以忽略。流散电阻可以看做是接地体和离它20m内在土壤中的电阻。上述要求接地电阻不大于
5Ω,即指直流(或工频)电阻,其计算公式与接地极类型、接地体数量及组合形式有关,这里介绍几种常用接地极组的接地电阻的近似计算公式。
1)单根钢管垂直棒
对于管长2.5m、管径5cm、埋深(管顶至地面)大于
0.5m的接地极,其接地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
式中:ρ为土壤电阻率。
2)一条扁钢水平带扁钢长度等于60cm左右时,其接地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
3)四根钢管组合成一字形的接地极组接地极组的垂直接地棒用L=2.5m、d=5cm的钢管,深埋0.5m,管间距离5m,水平连接导线用40mm×40mm镀锌扁钢,如图8-3所示,其接地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图8-3四根钢管组合成一字形的接地极组
4)六根钢管组合成长方环形的接地极组
如图8-4所示,条件与一字形接地极组相同,接地电阻R可用下式计算:
在以上计算中,土壤电阻是主要因素。土壤电阻率ρ用地阻测试仪在现场实测。当无法获得实测值时,可用表8.4所示的值计算。图8-4六根钢管组合成长方环形的接地极组冲击接地电阻Rch等于直流接地电阻乘以冲击系数,即式中:R为直流(或工频)接地电阻;α为冲击系数。冲击系数与接地极的形状、尺寸、冲击电流的大小及土壤电阻率有关。α值通常在0.25~1.25范围内,对于管形垂直接地体,α值可取0.25~0.9。
5.移动通信设备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交流供电系统应采用三相五线制供电方式。
(2)移动通信基站宜设置专用电力变压器,电力线宜采用具有金属护套或绝缘护套的电缆,穿钢管埋地,并引入移动通信基站,电力电缆金属护套或钢管两端应就近可靠接地。
(3)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外时,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100Ω·m的暴露地区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宜在其上方架设避雷线,其长度不宜小于500m。电力线应在避雷线的25°角保护范围内,避雷线(除终端杆外)应每杆做一次接地。为确保安全,宜在避雷线终端杆的前一杆上增装一组氧化锌避雷器。若已建站的架空高压电力线路防雷改造采用避雷线有困难时,可在架高压电力线路终端杆,终端杆前第一、第三或第二、第四杆上各增设一组氧化锌避雷器,同时在第三杆或第四杆增设一组高压保险丝。避雷线与避雷器的接地体宜设计成辐射形或环形。
(4)当电力变压器设在站内时,其高压电力线应采用电力电缆从地下进站,电缆长度不宜小于200m,电力电缆与架空电力线连接处三根相线应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缆两端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
(5)移动通信基站交流电力变压器高压侧的三根相线应分别就近对地加装氧化锌避雷器,电力变压器低压侧三根相线应分别对地加装无间隙氧化锌避雷器,变压器的机壳、低压侧的交流零线,以及与变压器相连的电力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就近接地。出入基站的所有电力线均应在出口处加装避雷器。
(6)进入移动通信基站的低压电力电缆宜从地下引入机房,其长度不宜小于50m(当变压器高压侧已采用电力电缆时,低压侧电力电缆长度不限)。电力电缆在进入机房交流屏处,应加装避雷器,从屏内引出的零线不做重复接地。
(7)移动通信基站供电设备的正常不带电的金属部分、避雷器的接地端,均应做保护接地,严禁做接零保护。
(8)移动通信基站设备的直流工作地应从室内接地汇集线上就近引接,接地线截面积应满足最大负荷的要求,一般为35~95mm2,材料为多股铜线。
(9)移动通信基站电源设备应满足相关标准、规范中关于耐雷电冲击指标的要求,交流屏、整流器(或高频开关电源)应设有分级防护装置。
(10)电源避雷器和天馈线避雷器的耐雷电冲击指标等参数应符合相关标准、规范的要求。
6.铁塔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铁塔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
(2)移动通信基站铁塔采用太阳能塔灯。对于使用交流电馈电的航空标志灯,其电源线应采用具有金属外护层的电缆,电缆的金属外护层应在塔顶及进机房入口处的外侧就近接地。塔灯控制线及电源线的每根相线均应在机房入口处分别对地加装避雷器,零线应直接接地。
7.天馈线系统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天线应在接闪器的保护范围内,接闪器应设置专用雷电流下引线,材料宜采用40mm×4mm的镀锌扁钢。
(2)基站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应在上部、下部和经走线架进机房入口处就近接地,在机房入口处的接地应就近与地网引出的接地线妥善连通。当铁塔高度大于或等于
60m时,同轴电缆馈线的金属外护层还应在铁塔中部增加一处接地。
(3)同轴电缆馈线进入机房后,与通信设备连接处应安装馈线避雷器,以防来自天馈线引入的感应雷。馈线避雷器接地端子应就近引接到室外馈线入口处接地线上。选择馈线避雷器时,应考虑阻抗、衰耗、工作频段等指标与通信设备相适应。
8.信号线路的防雷与接地
(1)信号电缆应由地下进出移动通信基站,电缆内芯线在进站处应加装相应的信号避雷器,避雷器和电缆内的空线对均应做保护接地。站区内严禁布放架空缆线。
(2)对于地处年雷暴日大于20天、大地电阻率大于
100Ω·m地区的新建信号电缆,宜采取在电缆上方布放排流线或采用有金属外护套的电缆,亦可采用光缆,以防雷击。
9.其他设施的防雷与接地
(1)移动通信基站的建筑物应有完善的防直击雷及抑制二次感应雷的防雷装置(避雷网、接闪器等)。
(2)机房顶部的各种金属设施均应分别与屋顶避雷带就近连通。机房屋顶的彩灯应安装在避雷带下方。
(3)机房内走线架、吊挂铁架、机架或机壳、金属通风管道、金属门窗等均应做保护接地。保护接地引线一般宜采用截面积不小于35mm2的多股铜线。8.1.9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的设计要求
机房环境控制系统由定时控制、温度监控、防盗告警、烟雾告警和后备电源等部分组成。它能够定时转换两台空调的工作或根据测量的温度自动调节空调的工作时间和工作方式,能够识别机房内出现的外部入侵、温度过高、交流断电、烟雾和火情发生等情况,变换处理后经外部告警接口将信息传到操作维护中心,通过对各个机房的远程检测,达到全自动无人值守的目的。其基本功能如表8.5所示。8.1.10基站机房设备平面设计
基站机房设备一般有BTS架、传输架、数字配线箱(架)、电源架、蓄电池组、自启动空调、动力环境监控箱和交/直流配电箱等。
平面布置设计时,BTS架应尽量靠近馈线洞,以减少馈线损耗;传输架应尽量靠近BTS架,以便于2Mb/s电缆连接;交流配电箱、动力环境监控箱应安装在走线架下方的墙上,安装位置以连线不交叉和最短为佳,高度应符合人体工程学设计,通常距室内地面高1.5m,以利于工作人员维护。机架可根据实际情况排成一列或多列,安装在机房中部,列架正面与墙之间为主走道,一般要求大于或等于1.2m;侧面及背面与墙的最小距离为0.8m,以便于维护。根据机房的实际情况,机架也可以靠墙安装。下面举例说明基站机房设备平面布置的要求。
图8-5(a)所示的为某基站设备平面布置图。图中,1为基站BTS机柜;2为光传输机柜;3为DDF(DDF通常是一个壁挂式小数字配线箱,安装自由度较大,一般可以固定在BTS架或传输架上方的走线架上,也可以安装在走线架下方的墙上,以到BTS和传输架间连线最短并且与其他线缆交叉最少为好);4为高频开关组合电源机架;5为阀控蓄电池组;6为地线窗(室内、室外各一个);7为交流配电箱;8为直流配电箱;9为外围控制箱(用于动力环境监控);10为空调机;11为浪涌抑制器。
图8-5基站设备平面布置(a)设备平面布置图(单位:mm);(b)走线架布置图(单位:mm)图8-5(b)所示的为走线架布置图。图中,1为走线架;2为走线架水平连接;3为走线架垂直连接;4为吊挂;5为走线架终端与墙固定。
走线架安装在设备列架上方,与机面对齐,目前设备机架高度一般在2~2.2m之间,因此走线架通常的安装高度以距地2.5m左右为宜。当机房净高不够时,安装高度可视具体情况而定,但走线架上方距屋顶、走线架下方距机架顶必须各留出200mm的操作空间。8.1.11中心机房设备平面设计
中心机房设备一般有多种机架,在进行设备平面布置设计时,需考虑以下因素:
(1)利于安全生产;
(2)便于维护管理;
(3)满足厂家设备安装技术要求,如列架排列、间距、架间连线等;
(4)利于各专业间设备连线及网络组织;
(5)利于扩容和业务发展;
(6)力求紧凑合理,布局美观,节约空间。
因此,中心机房设备平面设计除根据实际情况制定方案外,也应作多方案比选。下面以某移动交换机房为例,介绍交换机房设备组成及设备平面设计,如图8-6所示。请注意各列架布局、维护走道、各列架间距、为扩容预留空位等设计。图中,1~3为MSC移动交换中心机架;4~6为HLR归属位置寄存器机架;7、13为PDF(电源分配架);8、14为DDF(数字配线架);9~12为BSC基站控制器架;15~17为SMSC(短信业务中心机架)。机房内铺设防静电地板,地板高度300mm,设备走线在防静电地板下铺设,机房内空调采用下送风方式。图8-6交换机房设备平面布置实例
8.2移动设备安装要求及技术
8.2.1安装的一般要求
移动设备安装的一般要求如下:
(1)打开设备包装箱时应使用专用工具,严禁使用铁榔头、橇杆等硬敲、硬橇、硬砸,以免损伤设备。
(2)设备安装位置应符合工程设计平面图要求,如果安装位置需要变更,则必须争得设计单位和建设方的同意,并办理设计变更手续,同时应做出竣工图。
(3)安装机架应保持垂直,误差应小于等于1.0%。
(4)同一列架的设备前面板应排成一条直线,相邻机架间的缝隙应小于等于3mm。
(5)设备上的各种零件、部件及有关标志应正确、清晰、齐全。8.2.2移动交换、基站控制器设备的安装
移动交换子系统设备、基站控制器设备等的安装应采取防静电措施。
在活动地板的机房安装设备时,列架下方应有角钢底座,底座应与楼板加固牢靠,设备安装在底座上并加固,做到平衡、牢固、可靠。8.2.3基站天馈线的安装
天线是移动通信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由于天线技术指标会直接影响到网络的质量,因此天线的选择和使用也日益引起人们的重视。近年来伴随着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天线技术发展也很快,除了传统的机械天线外,电调天线、双极化天线、双频天线、双频双极化天线、智能天线等新品种层出不穷。下面主要介绍天线的选择与安装时应注意的问题。
1.天馈线系统的组成
基站天馈线系统组成示意图如图8-7所示,图中以使用最多的板状(定向)天线为例。
天线一般固定在天线固定支架(杆)上,在天线与馈线间、馈线与基站收/发信机间都经过软跳接电缆转接。在馈线与连接基站收/发信机软跳接电缆转接头中装有避雷器。馈线一般使用不锈钢馈线卡固定在走线架上,除此之外,为保证天馈线接地良好,设有3处接地点,应有3套以上馈线接地夹。图8-7基站天馈线系统组成示意图
2.天线的选择
移动通信基站使用的天线除图8-7所示的板状(定向)天线外,还有旗杆形全向天线,此外CDMA还需配置GPS天线。实际使用中,基站天线又分为单极化天线、双极化天线、双频双极化天线、电调天线、室内天线等多种类型。基站常用天线的技术性能一般分为电气指标和机械特性。电气指标主要有工作频段、增益、-3dB水平波束角、方向图的一致性、三阶互调、电压驻波比(VSWR)、旁瓣水平、前后比、零点填充、俯仰角下倾等;机械特性主要有雷电保护方式、最大风荷、天线尺寸、重量、固定方式等。其中,容易被忽略的是方向图的一致性、三阶互调等技术指标。方向图不一致会造成各扇区覆盖的差别,因此可能出现意想不到的干扰,从而增加网络优化的难度;三阶互调指标对消除邻道干扰和杂散干扰非常重要。另一点是天线俯仰角的调整,天线下倾是目前网络优化中用于降低干扰的重要技术措施之一。目前天线下倾角有机械调整和电调两种,两种天线性能比较可参见图8-8和图8-9。图8-8机械调整与电调天线下倾性能比较
图8-9机械调整与电调天线覆盖图比较(a) 10°电子下倾;(b) 6°电子下倾+4°机械下倾;(c) 10°机械下倾从图8-9中可以看出,电调天线下倾10°时仍有良好的水平特性,机械调整天线下倾10°时,水平特性已明显扩大,因此从保证覆盖区的精确性、降低干扰的效果来看,电调天线性能优于机械调整天线,但是价格也高于机械调整天线。概括地讲,选择天线应考虑以下几点:
(1)根据网络规划要求,选择天线类型和技术指标;
(2)选择天线时,要考虑安装环境的限制;
(3)选择天线时,要考虑对网络质量的要求;
(4)选择天线时,要考虑扩容和发展。
在实际网络规划中,天线应根据使用区域不同作不同的考虑。在城区,因为容量问题优于覆盖问题,为了构成三叶草蜂窝小区,保证网络质量,一般多选用中增益(10~
13dB),水平半功率角为65°的定向天线;城市郊区、交通干线、农村地区则以覆盖考虑为主,一般选用高增益(17~18dB)、半功率角大于或等于90°的天线;在地形封闭的地区,则可考虑全向天线。
3.天线安装的技术要求
1)天线安装的一般要求
天线安装高度、位置、扇区辐射方向应满足设计要求,定向天线水平方向偏差应小于或等于±30°,天线安装应垂直,不垂直度的允许偏差应小于或等于±1°,另外无双工器的天线应保证收、发两副天线的倾斜度相同。天线的防雷保护接地系统应良好,接地电阻值应符合要求(5Ω),天线应安装在避雷针45°角的保护范围内。天线安装在铁塔上时,为了不影响天线的水平方向特性,天线与塔身的距离应大于2m或满足厂家提出的要求。
2)天线安装需考虑的主要问题
天线安装时,需考虑的主要问题如下:
(1)天线间的隔离度;
(2)采用空间分集技术时对接收天线间距离的要求;
(3)天线辐射形成的覆盖图形不能因天线附近的障碍物或反射物的影响而失真;
(4)天线电磁辐射环境保护的安全防护要求。
3)天线间隔离度
(1)天线间隔离度的概念及计算方法。
天线间的隔离度是指从一副天线的接口处到另一副天线的接口处信号的衰减程度。为了使接收机收到的干扰信号在接收灵敏度以下,要求发对收、发对发天线之间的隔离度大于或等于30dB。为了达到这个要求,天线间必须确定一个最小的距离,该最小距离取决于天线类型和配置。一般来说,全向天线间要求的隔离距离大于定向天线,垂直隔离所需要的距离相对小于水平隔离所需要的距离。
天线间的隔离度可以用下面的公式计算。天线间垂直隔离度(VerticalDecoupling)Lv为(dB)
(8-1)式中:k为天线间的垂直距离;λ为工作频率波长。天线间水平隔离度(HorizontalDecoupling)Lh为
(dB)
(8-2)式中:d为天线间的水平距离;Gt为发射天线主瓣增益;Gr为接收天线主瓣增益;St为发射天线旁瓣电平;Sr为接收天线旁瓣电平。天线间斜向隔离度(SlantDecoupling)Ls为
(dB)
(8-3)式中:V为垂直隔离度;H为水平隔离度;Z为与平面的倾斜角。
(2)全向天线间安装隔离距离的要求。垂直方向:安装隔离距离k要求大于或等于0.2m,如图8-10(a)所示。水平方向:安装隔离距离d要求见表8.6,如图8-10(b)所示。斜向:当两副天线不在同一轴上,而是相距一定距离时,只要垂直距离保持0.5m,就可以不再考虑水平方向的隔离,如图8-10(c)所示。
图8-10天线间安装隔离距离的要求(a)垂直方向(全向天线);(b)水平方向(全向天线);(c)斜向(全向天线);(d)垂直方向(定向天线);(e)水平方向(定向天线);(f)斜向(定向天线)
(3)定向天线间安装隔离距离的要求。垂直方向:安装隔离距离k要求大于或等于0.2m,如图8-10(d)所示。水平方向:安装隔离距离d要求见表8.7,如图8-10(e)所示。表8.6和表8.7所示的天线安装的隔离距离的数值是根据理论和工程经验给出的,仅供参考,在使用不同厂家设备时,还应满足厂家的技术要求。
不同扇区间天线隔离距离要求:
当天线方向差大于或等于90°,水平波束宽度小于或等于90°时,不同扇区间天线隔离距离应大于或等于200mm。天线波束越宽,天线方向差越小,其所需保持的水平隔离距离越大,一般为0.5~1m,如图8-11所示。
斜向:如图8-10(f)所示,当垂直方向隔离距离大于或等于
0.5m时,水平方向无限制要求。
在实际工程中,同一扇区两副天线往往不在同一辐射垂直面上,如图8-12所示。此时,设计中应注意使图8-12中所示夹角小于或等于30°。图8-11不同扇区天线的隔离距离图8-12同一扇区两副天线的角度间隔
例8-1
某基站天线均安装在楼顶,并且GSM基站和CDMA基站共站。假设条件:CDMA2000-1X选用的基站设备带外辐射在890~909MHz段小于或等于-86dB/100kHz。在909~915MHz段小于或等于-110dB/100kHz,GSM和CDMA均选用65°、17dB板状定向天线,其旁瓣在水平方向90°时为-17dB。试计算两副天线间水平隔离和垂直隔离所需要的距离。
解
CDMA对GSM的干扰因素主要有三个:
① CDMA发射机的载波对GSM接收机的带外阻塞;
② CDMA的带外信号对GSM接收机的带内干扰;③ CDMA系统的互调对GSM接收机的带内干扰。
其中,需重点考虑的是CDMA的带外信号对GSM接收机的带内干扰。我国无线电管理委员会对GSM和CDMA使用的频段划分见表8.8。通常对GSM基站接收机造成干扰可以忽略不计的电平是-132dBm/100kHz,该干扰电平对GSM的接收灵敏度的影响小于或等于0.1dB,这样从该题所给出的条件可以算出CDMA天线与中国移动GSM天线间需要的隔离度应大于或等于46dB,与中国联通GSM天线间的隔离度应大于或等于22dB。
首先分析水平放置。假设GSM和CDMA天线均水平放置,依照给定条件,用公式(8-2)可计算得出CDMA天线与中国移动GSM天线的隔离距离为
同理,CDMA天线与中国联通GSM天线的隔离距离为
当垂直放置时,依据给定条件,用公式(8-1)可计算得出CDMA天线与中国移动GSM天线的隔离距离为同理,CDMA天线与中国联通GSM天线的隔离距离为在实际设计中,应根据实际情况,留有适当余量。例如,上述计算结果在设计时可分别取定为10m、1m、2m和0.5m。
4.天线技术中的分集技术
移动通信中广泛使用两副天线实现分集技术来克服衰落。根据天线收到的信号方式,利用两副天线的分集技术可分为空间分集和极化分集两种。
由于极化分集是将两副天线集成为一副天线,因此不存在分集距离问题。此类天线常用在安装条件受限的城市中心区域。采用空间分集时,两副接收天线的安装位置必须保持足够的距离,以获得所需要的分集增益。原则上,天线可以在水平方向上也可以在垂直方向上进行分集,但要获得同样的分集增益,所需垂直距离须大于水平距离(约是水平距离的5倍)。一般情况下,分集增益会随着天线间的距离加大而增大,但天线距离大于一定值时,分集增益的增加是有限的,同时天线的距离往往会受到安装方面的很多限制。表8.9给出了天线安装分集距离(水平方向)。另外,天线的分集增益在天线连线的垂直方向上最大(如图8-13所示),因此,在安装设计中应注意使天线连线的垂直方向对准主覆盖区。
在城市密集区使用定向天线,由于基站间站距较近,系统所允许的垂直间距也较小,因此,在极端情况下,垂直距离也可以与水平距离取同样的值。图8-13天线分集效应
5.天线下倾技术
调整天线下倾角度在蜂窝系统网络规划和优化中被广泛使用,天线下倾示意图如图8-14所示。天线下倾角j、天线高度h和中心波束落地距离d的关系如表8.10所示。图8-14天线下倾示意图从表中可以看出,天线角度下倾结果:
①增加了水平方向信号传播的衰减值,达到控制小区覆盖范围的目的;
②增强了本天线小区覆盖信号强度,增强了抵御同频和邻频干扰的能力。
例8-2
某基站天线高度35m,经核算干扰,要求小区覆盖半径控制在350m,由于现场条件无法再降低天线高度,因此需要采用天线下倾技术,试确定天线需要下倾的角度。解根据图8-14所示天线高度、下倾角度与中心波束落地距离的关系式和工程经验,计算天线需要下倾角度时,常常采用下面的经验公式:
(8-4)式中:j为天线下倾角度;h为天线高度;d为小区覆盖半径;3°为经验修正值。根据式(8-4),可计算出该基站天线所需下倾角度为
6.天线安装环境
天线安装环境主要考虑近场区。天线近场区是指天线安装的附近影响天线波束,使波束发生反射、衍射现象从而影响到基站覆盖的区域。一般要求在安装天线的正面垂直方向15° 内不应有高大建筑物的阻挡,如图8-15所示。图8-15天线安装近场区要求天线架设在楼顶时,应注意的问题有:
(1)选择安装天线的地点附近不应有障碍物和反射面,防止天线辐射受到阻挡或反射,辐射的图形发生变化而失真。安装的天线辐射扇区内不应受障碍物和反射面的影响。扇区包括水平和垂直两个方向。
(2)为了使天线辐射不受影响,天线必须高于楼顶一定高度,即保持其余隙(第一菲涅尔区)不受障碍物的影响,如图8-16所示,工程取值如表8.11所示。
图8-16天线安装在楼顶的高度要求(a)全向天线;(b)定向天线
(3)对于有人活动的楼顶,必须考虑天线辐射对人的危害,天线应尽可能高,以满足环保要求。由于板状天线具有方向性,因此可以安装在墙上。理想的天线辐射方向是与墙壁垂直的方向,如图8-17(a)所示。但大多数安装在墙上的天线常常发生偏离,如图8-17(b)所示,对于标准的120°小区,允许最大偏离小于或等于15°。图8-17天线安装在墙上的技术要求(a)与墙壁垂直;(b)最大偏差
7.馈线布放
1)馈线及主要技术性能
表8.12为常用馈线的主要性能指标。电器性能主要是损耗指标,从表中数据可以看出,馈线的损耗随工作频率的增高和长度的增加而增大。在机械指标中,可以看到,馈线线径越粗,拐弯半径要求越大。这是安装工程中必须注意的。
2)馈线布放
(1)馈线与电缆头的连接。在施工中射频电缆与电缆头的连接是一项技术性强、要求高的工作,并且需要在现场加工,否则组装好电缆头的电缆反射损耗不能满足工程设计要求,有可能影响基站的整体性能。
电缆头的组装要求:电缆头口应平整、无损伤、无变形,各配件完整无损。电缆头与电缆组合良好,内导体的焊接或插接应牢固可靠,电气性能良好。
在组装电缆头时,应将电缆芯线和电缆头芯子的接触面清洁干净,并涂氧化剂。组装密封电缆头时应涂密封剂,但要适量,不要过多,否则影响反射损耗。
(2)馈线布放。馈线布放应沿走线架布放,每间隔1m左右应用馈线卡固定一次,馈线拐弯应圆滑均匀并保证馈线不变形,弯曲半径应满足生产厂家的要求,进机房前应做回水弯,防止雨水顺馈线流入机房。馈线与接头处要做防水密封处理,以防雨水进入馈线,影响性能。
馈线在塔上(或屋顶)、馈线中部、进入机房处至少三处连接接地,以防雷击。当室外环境温度低于-10℃时,馈线应停止施工,以免损伤馈线。
图8-18所示的是某基站天馈线安装设计实例,从图中可以看到天线的防雷、馈线在室外走线架的布放情况。图8-18某基站天馈线安装设计实例
8.3机房线缆布放、敷设的原则及要求
线缆一般布放在机房的走线槽道上,从功能上可分为信号线和电源线两种。
8.3.1信号线的布放
信号线一般采用软射频电缆,其布放原则及要求如下:
(1)在电缆通道上,信号电缆与电源线要分开布放,以减少干扰;
(2)所放信号线应顺直、整齐,下线按顺序;
(3)信号线在电缆走道的每一根横铁上都应绑扎,绑扎口应松紧适中;
(4)信号线弯曲应均匀、圆滑一致,其弯曲半径大于或等于60mm;
(5)信号线两端应有明显的标志,以便于维护。8.3.2电源线的布放
电源线的布放原则及要求如下:
(1)基站子系统、交换子系统设备的直流馈电母线规格、型号必须符合设计要求。电力电缆的馈电母线必须是整条电缆线料,严禁中间接头。馈电母线外皮应完整无损,芯线对地的绝缘电阻应符合出厂技术要求。当馈电母线采用铜、铝汇流条时,其铜、铝汇流条表面应光洁平整、无锈蚀、裂纹和气孔。
(2)电力线拐弯应圆滑、均匀,铠装电力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12倍电缆外径,塑包电力电缆和其他软电缆弯曲半径应大于或等于6倍电缆外径。
(3)根据实际情况尽量利用设备自带的电源线,当设备电源引入线孔在机顶时,电源线可以沿机架顶上顺直成把布放。
(4)直流馈电母线为铜、铝汇流条时,设备电源引入线应从铜、铝汇流条的背面引下。其连接螺丝应从设备面板方向穿过背面,连接紧固。正、负引线和地线应顺直并拢,结扎线扣均匀,电源引入线两端的颜色、标志明确,宜与汇流条的颜色一致。
8.4移动设备的日常维护
8.4.1维护总则
维护检测工作一般分为定期预防性维护检测和应急维修检测两种情况。
1.定期预防性维护检测
(1)定期维护检测工作应按技术规范及各部件或单元的技术要求,定期、有计划地用规定的各种人机操作命令,或使用必要的仪器、仪表,按照规定的操作步骤,对设备的运行情况、应具备的各种功能、交换系统重要数据的正确完整情况,以及设备硬件的完好情况等进行例行检查和测试。
(2)定期对设备及附属设备的硬件部分逐一检查,若发现问题,立即予以调整、补齐或更换,以确保设备的硬件完好。对设备中某些防尘要求高或活动易损的部件,应进行定期的维护保养及清洁工作,其他外围设备的重要部件应定期进行清洁,以保证正常运行。
(3)各种定期检查维护工作应按照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维护工作周期表,按规定的维护周期实施。
2.应急维修检测
(1)对随机或突发性的设备故障、严重的告警等异常情况,应尽快恢复设备的正常工作。
(2)在紧急或突发性设备故障发生的情况下,应及时向领导和上级通信主管部门报告。应急处理完毕后,应填写“应急处理情况登记表”,对故障发生的时间、现象、涉及的具体设备、处理情况、处理人等进行详细记录。
(3)在应急维修和检测设备的过程中,若出现较为严重或一时无法解决的问题,应立即与相关人员联系,及时填写故障报告,并尽快和相应的技术支援人员联系,以便得到技术支持。8.4.2日常维护
日常维护的目的就是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运行状态,使其运行服务质量能够满足用户业务使用的需求。日常维护的内容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保证设备的完好,以及设备的电气性能、机械性能、指标符合标准;
(2)搞好网络优化,保证服务区内有良好的通信质量;
(3)迅速、准确地排除各种通信故障,保证通信畅通;
(4)协调全程全网的配合,共同保证联网运行质量;
(5)严把新设备、扩容设备的入网质量,维护技术指标及各项服务。
1.维护职责划分
1)集中维护
(1)中心机房部分:
①实时监视网络运行状况和设备完好情况,实行24小时值班制,随时掌握系统状况,以便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②负责分析研究、检查、核查、处理网络运行中系统设备软、硬件的异常情况及问题;
③当系统设备发生故障时,要全力以赴及时抢修,同时填写相关故障报告,报送有关部门并联系解决;
④负责局数据的管理、修改及实施;⑤提出软件改进的建议;
⑥安排月维护作业计划并付诸实施;
⑦负责本设备资料收集汇总、管理、健全和完善;
⑧负责系统备件的维护管理;
⑨监视传输设备的工作状态,保证各路由的畅通;
⑩负责集中操作维护设备本身的维护。
(2)基站收/发台(BTS)部分:
基站设备:
①负责基站设备的故障检查工作;
②基站设备出现故障后要全力以赴检修,填写故障报告,报送有关部门;
③配合收集网络优化工作所需的数据,并参与网络优化的实施工作;
④负责基站设备改进的实施;
⑤安排月维护作业计划并付诸实施;
⑥负责基站系统资料的收集、汇总管理工作;
⑦负责基站系统中备件的维护管理;
⑧负责基站专用仪表和测试车辆等的维护管理工作。天馈设备:
①负责系统内各类收、发信天线及馈线的养护工作;
②负责铁塔、避雷系统及塔顶信号灯的维修、养护工作;
③安排月维护作业计划并付诸实施;
④负责天馈设备中资料的汇总和备件的维护管理。
2)网络管理
网络管理分为质量统计和网络优化。
(1)质量统计。根据上级通信主管部门的要求,及时、正确地做好网络运行中的各类统计和分析工作;负责原始数据及资料的收集整理,各类报表的汇总和上报工作。
(2)网络优化。根据话务分析结果和实际测量情况,负责提出网络优化方案,上报上级主管部门审核后实施。
2.机房防病毒管理
1)机房防病毒概述
移动通信设备大都采用集中网管的方式,OMC或M2000服务器可能集中在省网管中心,各本地网设备通过广域网或局域网进行互连互通,各功能模块与各网元之间通信均采用TCP/IP协议实现,这样的组网结构可实现全网设备的统一管理,同时支持本地网通过操作终端实现对本地设备的维护,满足集中维护和本地维护分级分层的需求。
但同时应该看到,这样的组网结构使得全网设备各网元间可以互连互通,所有网元BAM、BAU以及操作维护台等设备均处在一个大的广域网内,某网元感染病毒均可能会扩散到全网,给网络设备的安全运行带来严重的安全隐患。
2)机房病毒的来源
易于引发病毒发生和传播的操作有以下几个:
(1)通过设备进行上网,收/发邮件;
(2)读/写来历不明的光盘、软盘;
(3)未经防病毒检测的文件通过拷贝、FTP等方式进入系统;
(4)用来历不明的工具直接对网络内的设备进行操作;
(5)随意对网络内的设备进行共享。网上病毒的来源主要是由一些不规范的操作行为造成的,如果各个环节均严格把关,认真按照规范行事,是可以避免网上病毒泛滥的状况的。这就要求在各个环节都能加强管理,不给病毒以可乘之机,这是防止病毒的根本所在。
3)机房防病毒日常维护建议
(1)禁止通过网络中的设备进行上网,收/发邮件。
(2)任何人不得擅自在网络上设置BBS、NEWS、WWW、FTP等各种形式的网络服务,任何对网络结构、网络服务、IP地址的设置与更改必须经机房班长同意。
(3)禁止在网络中安装和运行其他应用软件,严禁在网络上运行任何黑客软件。
(4)操作维护终端必须设置和定期修改开机、屏幕保护口令,口令要符合安全要求。
(5)禁止利用网络设备从事与维护工作无关的活动,如网上聊天、打游戏、听音乐等。
(6)禁止在网络中使用未经杀毒的软盘和来历不明的光盘。
(7)禁止让未采取安全定制的计算机接入网络,如果确实需要接入,必须有安全防护措施,并须经机房维护班长授权,才能接入网络。
(8)严禁安装各种远程控制软件控制网络中的设备,如果确有需要,使用时必须设置用户名和密码,限制用户使用,使用完毕,立即删除。
(9)严禁在网络中设置完全共享目录,如果确有需要,必须做到以下几点:
①共享要指定某些用户使用,绝对不能人人可以控制;②使用完毕,立即取消共享;
③对于需要长期设备共享的目录,设置只读权限;
④取消所有对共享目录所做的逻辑驱动器映射。
(10)禁止在应急工作站、维护终端上使用BAM等有系统管理员权限的帐号登录。
(11)准备杀毒软件,对需要接入网络的计算机、软盘等进行查毒、杀毒。
(12)准备杀毒软件,定期对维护终端进行查毒、杀毒,如发现病毒,需要在技术支持人员的指导下停机杀毒。
(13)为防止感染病毒后发生故障,需要在日常运行时定时备份数据。8.4.3BSC设备维护
1. BSC设备维护表格使用说明
《BSC值班日记》由机房维护人员填写,每天填写一张表格,说明值班期间的机房环境、运行情况等。可根据具体情况对《BSC值班日记》表格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将表格制作成值班日志手册。BSC设备维护表格有《BSC周维护记录表》、《BSC月维护记录表》、《BSC季度维护记录表》、《BSC年度维护记录表》、《BSC日常突发故障记录表》。作为以后进行维修或查看故障记录的依据,可根据具体情况对《BSC日常突发故障记录表》表格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制作BSC日常突发故障处理记录手册。
2. BSC日常维护操作指导
1)机房环境日常维护操作指导
机房环境日常维护如表8.13所示。
2) BSC日常运行状态维护操作指导
BSC日常运行状态维护如表8.14所示。
3) BSC功能子系统日常维护操作指导
BSC功能子系统日常维护如表8.15所示。
4)中继电路及信令维护操作指导
中继电路及信令维护如表8.16所示。维护的目的为检查各模块LPN7链路的运行状态。
5) LAPD中继电路及信令链路日常维护操作指导
LAPD中继电路及信令链路日常维护如表8.17所示。维护的目的为检查各模块LAPD链路的运行状态。
6)备品备件维护操作指导
备品备件维护如表8.18所示。
7)常规例项维护操作指导
常规例项维护如表8.19所示。
3. BSC周、月、季度和年度例行维护操作指导
1) BSC周维护操作指导
BSC周维护如表8.20所示。
2) BSC月维护操作指导
BSC月维护如表8.21所示。
3)终端系统季度维护操作指导
终端系统季度维护如表8.22所示。维护的目的为检查BAM、WS及其他附属设备的运行情况,从而排除隐患,保证系统在一个安全的环境中,以降低设备的故障率,延长设备的使用周期。
4)网管系统季度维护操作指导
网管系统季度维护如表8.23所示。维护的目的为对终端系统、主机系统的时间进行查询,如果系统时间与本地时间相差较大,须对系统时间进行校准,以保证系统输出告警文件和一些其他如测试、性能监测等报告的正确时间。做该操作时应慎重,因为可能会影响话务统计、告警等结果。
5)倒换部分季度维护操作指导
倒换部分季度维护如表8.24所示。维护的目的为No.7信令链路的保护功能,SM和AM/CM网络的倒换,对保证系统在主用系统发生故障时仍能正常运行至关重要,因此必须定期测试。注意:
(1)主备系统保护倒换的维护应选择话务量小的时间段进行,如晚间0:00以后,原则是倒换过程不中断原有通话;
(2)严禁频繁倒换;
(3)对每一个模块都要测试,若有异常,须按照维护手册指导立即修复;
(4)关于No.7信令链路倒换的维护测试,请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维护周期。
6)机柜部分季度维护操作指标
机柜部分季度维护如表8.25所示。维护的目的为保证设备可靠运行,及时发现、消除运行隐患。操作说明:关于机电部分的季度维护,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维护周期。建议在雷雨季节到来之前,重点实施本部分维护内容,维护时应到每一个远端模块点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测试。
注意:
(1)有关机柜内部清洁的操作,需制定严格规程,以免影响设备的安全运行;
(2)有关电源部分的操作,需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
7)地线部分季度维护操作指导
地线部分季度维护如表8.26所示。维护的目的为地线连接的可靠、地阻的合理是设备可靠运行的基础,必须定期对其进行检查、测量。操作说明:对每一个模块点都要进行测量,记录达不到要求的马上整改。关于地线的季度维护,需根据实际情况安排维护周期。建议在雷雨季节重点实施本部分维护内容,维护时应到每一个模块进行仔细的检查和测试。
注意:有关电源部分的操作,需注意人身及设备安全。
8) BSC年度维护操作指导、主控系统倒换
BSC年度维护如表8.27所示。维护的目的为检查主控系统的主备倒换情况。注意:
(1)主控系统倒换的年度维护应选择话务量小的时间段进行,如晚间0:00以后,倒换应确定BAM终端系统及其硬件运转正常,加载电缆连接正常,并进行数据备份;
(2)严禁频繁倒换;
(3)当存在多个模块时,应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测试。
9) BSC年度数据核对检查维护操作指导
BSC年度数据核对检查维护如表8.28所示。维护的目的为检查数据的正确性、规范性,避免由于各种原因所造成的数据混乱和错误。注意:
(1)数据规范性的检查应严格、认真、有计划;
(2)修改数据应选择话务量小的时间段进行,如晚间
0:00以后,修改后进行呼叫拨测,以确保无误;
(3)当存在多个模块时,应对每一个模块进行测试。
10) BSC年度配套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维护操作指导
BSC年度配套设备运行情况检查维护如表8.29所示。维护的目的为通过对配套设备运行情况检查,及时发现隐患,更换有问题的设备,确保整个系统运行稳定。
8.4.4GSN日常维护
1. GSN维护建议
为了确保GSM900/GSMl800GSN正常、稳定地运行,建议参照例行操作维护指导进行必要的维护。
(1)保持机房清洁干净,防尘防潮,防止鼠虫进入。
(2)严禁在设备的计算机终端上装入其他不必要的软件或将计算机挪为他用。
(3)每天须参照日常维护操作指导的相关内容进行常规检查和测试,并做好记录。
(4)发现问题并及时处理,处理不了的问题应及时与设备提供商联系解决。
(5)维修时按设备提供商的相应规范说明书进行,避免因人为因素而造成事故。
(6)出现重大事故时,按照重大问题处理顺序进行排除,并立即通知设备提供商。
(7)已经损坏的单板不要放在机柜内,应装入防静电袋妥善保管,以避免引起其他故障。
(8)对设备硬件进行操作时,应预先带好防静电手套。
(9)不允许对设备轻易复位、加载或轻易改动数据。如果确需更改数据,改动前要做好数据备份,改动后一周内确认机器运行无误,方可删除备份数据。
(10)严禁使用终端软件以外的其他软件直接对数据库进行查询和修改,以免导致不良后果。
(11)计算机终端口令要按级别划分权限,定期更改,并只向维护责任人发放。
2. GSN维护操作指导书和维护表格的使用说明
1) GSN维护操作指导的使用说明
GSN维护操作指导的主要作用在于向机房维护人员说明例行维护需要做些什么工作、如何做、结果应该怎样。在维护过程中,机房维护人员需要将维护的结果记录下来,作为以后检查设备运行情况、调查故障原因的依据,以保证设备的正常运行,做到“防患于未然”。对于维护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请参考《维护手册》进行故障处理。
GSN维护操作指导的内容主要包括日常维护操作指导、周维护操作指导、月维护操作指导、季度维护操作指导、年度维护操作指导等部分,分别用于介绍如何对设备进行日常维护、周维护、月维护、季度维护、年度维护等操作,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行。
2) GSN维护表格的使用说明
(1)用户值班日志由机房维护人员填写,每天填写一张表格,说明值班期间机房环境、设备运行情况等。用户可根据具体情况对《GSN用户值班日志》表格的内容进行修改,并将表格制作成值班日志手册。
(2)维护记录表有周、月、季度、年度记录表,分别按规定如实记录,以备查验。
(3)日常实发业务处理记录表、电路板更换记录表、数据修改记录表也应如实记录,以备查验。8.4.5网络管理
网络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