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研修培训高中化学基于深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_第1页
教师研修培训高中化学基于深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_第2页
教师研修培训高中化学基于深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_第3页
教师研修培训高中化学基于深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_第4页
教师研修培训高中化学基于深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基于深度“学情分析”的教学设计随着“双减”的实施,以及强调学生综合素质能力提升的政策背景下,素质教育被推向了话题中心。而随着不同的艺术科目纳入必考,素质教育也从“非刚需”走向了“刚需”,成为综合评价中的重要一环,也成为了家长们必须重视的一环。教育和树人必须要谈孩子的核心素养,孩子发展核心素养是他们适应当今与未来发展的最关键的一种素养。教育它是一个相当长期的行为,我们要回到教育的初心,反思教育的根本目标。很多时候,孩子们缺的不是课本上的知识,而是做人方面的知识,这就说明素质教育的重要性了。作为父母,不仅要让孩子成才,还要让他们成人,成为真正的“人才”!“双减”的目的,不仅仅是简单为了替学生减负,而是要让教育聚焦学生的全面发展,更重视学生的核心素养的生成与身心健康的发展。减的是无效低能的题海训练,要变革的是被动低效,延时加量的课堂教学。孩子的童年只有⼀次,评价人生的方式绝不仅仅是赢在起跑线,能够跑完马拉松的才是高手。而减负减不掉孩子的成长,成长是需要父母与孩子共同完成的⼀场修行。“双减”的最终目的,仍然是要不断提升我们的教育质量,而不是降低我们的教育标准。只是这一质量不是通过加班加点、补课延时,以牺牲师生家长的身心健康,单纯地去追求“考试成绩”的那种单面分数指标,只有能全方位衡量孩子成长发展的各项重要指标,才是真正的教育绿色质量。可要追求这一绿色质量,要从最基本的日常教育单元着手,每天师生共享共生的课堂,才是“双减”能否真正落地的关健之处。过去我们的教学状态是:重教法轻学法、重知识轻能力、重结果轻过程、重素质轻素养、重技巧轻通法、重效率轻效益。在大容量、高密度、快节奏的大班教学中,淡化了学生的自主合作学习,以教师讲解知识为主。教师则是参照考纲要求,考什么就教什么,把学生培养成了一个个会考试的“人才”。而核心素养下的教学新常态是:德育为先、素养为重、以生为本、多学少教、能力素养并重。让学生在接受物理教育过程中逐步形成适应个人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双减”是要给学生留下一定的自我空间,让他们有更多的个体发展的选择与尝试,改被动式的“管、卡、压”到主动式的自我认知和自主发展。教师的教,要从原有简单的知识传授过渡到“赋能驱动”,学生学习的动能,由外在“考试”的压力转化成探索发现自我与世界的内驱力。探索化学电源工作原理

高二年级《化学反应原理》新授课6人教版选修4《化学反应原理》模块第四章《电化学基础》第一节《原电池》第二节《化学电源》(2课时内容)探索化学电源工作原理7提纲

单元说明及课标要求1寻找发现学生认识发展障碍点2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3教学实施过程4教学反思5一、单元说明课标要求9必修2化学能与电能选修4

电化学基础•理解原电池的本质•建立认识原电池的角度•建立认识原电池的思维模型•应用认识原电池的思维模型,建立原电池各角度间的关联•

完善原电池的认识模型,应用模型多角度联系解决问题,用符号表征原电池的工作原理•理解电解池的本质,建立电解池认识模型;•应用认识电解池的思维模型,多角度联系解决问题,用符号表征电解池的工作原理电化学高三复习•建立认识电化学的思维模型•应用认识电化学的思维模型,多角度联系解决综合复杂问题电化学发展层级10*

经历化学能与电能的相互转化的探究过程,了解原电池和电解池的工作原理,能写出电极反应和电池反应方程式。*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常见化学电源的种类及其工作原理,认识化学能与电能相互转化的实际意义及其重要应用。

11普通高中化学课程标准:二、寻找发现学生认识发展障碍点12基于学科能力的前测1、忽略溶液中的离子运动情况2、先发生反应才有电子的转移3、离子导体必须参与电极反应4、书写电极反应式时不关注介质影响131、缺少认识角度,认识模型不清晰,特别是装置要素缺失。学生的认识障碍:2、缺少主动对各角度相互关联的意识和方法,特别是原理要素和装置要素的区分和关联,如电极和电极反应物。3、对原电池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认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反应。14三、单元整体教学设计思路15障碍点1、缺少认识角度,认识模型不清晰,特别是装置要素缺失。1、通过对Zn|CuSO4|Cu原电池的分析,丰富认识角度,建立各角度之间的关联,完善原电池的认识模型;认识发展目标活动设计发展学生的认识角度A1观察记忆A2概括关联任务类型16障碍点2、应用模型分析酸性锌锰电池、碱性锌锰电池,进行差异对比,主动应用模型将单液电池进行改进,引入双液电池,对思维模型进行完善和巩固;认识发展目标活动设计发展学生自主运用认识角度,形成对原电池的系统认识2、缺少主动对各角度相互关联的意识和方法,特别是原理要素和装置要素的区分和关联。任务类型B1分析解释B3简单设计17障碍点3、根据反应:“2Fe3++2I-=2Fe2++I2

”,应用思维模型设计原电池,运用认识角度,形成对原电池的系统认识。认识发展目标活动设计使学生认识方式类别达到系统分析和设计水平3、对原电池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认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反应。任务类型B3简单设计18四、教学实施过程19基于生活中的化学电源引入提出问题:化学电源高速发展,发展了什么?原理的高速发展,是装置的高速发展20

碱性锌锰干电池为什么会取代酸性锌锰干电池?到底改进了什么?

如何分析酸性锌锰干电池各部分的作用?基于生活中的化学电源引入21环节1:建立原电池思维模型任务:分析Zn|CuSO4|Cu原电池各部分的作用,并描述电流产生的过程。22环节2:应用思维模型认识化学电源任务:应用思维模型分析酸性锌锰干电池各部分的作用。任务:应用思维模型分析碱性锌锰干电池各部分的作用。23突破的障碍点1、缺少认识角度,特别是缺少装置要素。任务类型认识发展A1观察记忆A2概括关联2、不能区分和关联原理要素和装置要素。B1分析解释B3简单设计1、从认识角度缺少发展到角度齐全;2、从局部关联发展到系统关联。24环节3:应用思维模型分析化学电源的改进与发展任务:与酸性电池对比,碱性电池在哪些方面进行了改进?25任务:应用思维模型改进锌铜硫酸铜原电池(将氧化剂和还原剂分开)。26任务:应用思维模型分析双液电池的工作原理。任务:再次应用思维模型分析双液电池各部分的作用。27任务:单液电池改进为双液电池,改进的到底是什么?28任务:应用思维模型分析有了导电膜的碱性锌锰干电池电流产生的过程。29突破的障碍点任务类型认识发展A1观察记忆A2概括关联B1分析解释B3简单设计从静态联系发展到能动态系统分析3、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能发生反应。301、缺少认识角度,特别是缺少装置要素。环节4:应用思维模型设计原电池任务:应用思维模型,将反应:“2Fe3++2I-=2Fe2++I2”设计成原电池并阐述工作原理。31突破的障碍点任务类型认识发展A2概括关联B1分析解释B3简单设计从有提示的被动认识发展到没有提示的自主认识。3、对原电池的本质认识不够清楚,认为氧化剂和还原剂只有接触才可能发生反应。2、缺少主动对各角度相互关联的意识和方法,特别是原理要素和装置要素的区分和关联。32板书设计33课后作业-C1型任务34目的:1、巩固思维模型2、突破“不关注反应介质”的障碍点3、将离子导体打开后测结果证明高二的教学改进确实对学生的能力发展起到了非常显著的作用。尤其是在A2概括关联、A3说明论证、B1分析解释、B3简单设计、C1综合复杂问题解决这五个能力要素上,改进的效果是非常显著的。另外,在各能力要素内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