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32- -PAGE35-周至县县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根据原国家环保总局《关于深入开展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活动的通知》(环发〔2002〕101号)和《西安市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市环发[2009]271号)的要求,为进一步规范我县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推动创建活动开展,结合我县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一、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目标根据陕西省“十百千”生态创建工程目标要求和《西安市市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我县制定了周至县生态创建任务,即到2015年全县50%的乡镇达到环境优美乡镇标准,60%村达到生态村标准;到2020年,农村人居环境显著提升,在全市率先建成城乡一体化先进县。二、申报程序及相关要求(一)申报资格:建制乡镇和行政村。(二)申报依据:陕西省《关于创建全国环境优美乡镇和国家级生态村的有关事项的通知》(陕环发〔2008〕359号)、《陕西省加强农村环境保护开展生态创建工作实施意见》。(三)创建县级环境优美乡镇。1、申报程序乡镇根据《周至县县级环境优美乡镇暂行考核标准》,在自查基础上,填写《周至县环境优美乡镇申报表》,经县环保局审核,并报请县人民政府批准。2、申报材料(1)乡镇政府申报县级环境优美乡镇的正式文件。(2)乡镇生态建设规划文本、县政府批复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周至县环境优美乡镇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办法,具体参照环境优美乡镇指标解释。3、基本条件(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配备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2)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编制生态建设规划。(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4)城镇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5)乡镇、村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6)群众环保意识较高,有环保宣传设施,乡镇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4、周至县县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暂行)序号指标名称国家级指标值省级指标值市级指标值县级指标值社会经济发展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2200≥3000≥26002≥5000≥6000≥5000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完善完善完善4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98≥95≥955(%)≥90≥95≥95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有关标准达到国家卫生镇有关标准达到省级卫生镇有关标准城镇建成区环境7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8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9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10100100100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80≥901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50≥60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平方米/人)≥11≥11≥1114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95≥9015清洁能源普及率(%)≥60≥50≥5016集中供热率(%)≥50——乡镇辖区生态环境17森林覆盖率(%)山区地区≥70≥70≥80丘陵地区≥40≥40平原地区≥10≥10≥3018≥85≥70≥8519水土流失治理度(%)≥70≥70≥7020折纯)≤280≤280≤28021≥85≥85≥8522≥90≥90≥9523率(%)≥75≥75≥752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95≥95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率(%)-≥98100(四)创建县级生态村1、申报程序村委会根据《周至县县级生态村暂行考核标准》,在自查基础上,填写《周至县生态村申报表》,经乡镇人民政府批准后,向县环保局提出验收申请。2、申报材料(1)村组申报县级生态村的正式文件。(2)生态村创建规划文本和县环保局批复文件(批复文件装订在规划首页)。(3)创建工作总结。包括创建工作的组织领导、创建过程及进展情况、主要活动和所取得的成效(主要内容为经济发展情况、资源保护和利用情况、环境状况、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等)。(4)技术报告。包括经审核的《周至县生态村申报表》(装订在技术报告的首页)、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及证明材料(含有关监测、检测报告)。每项指标都要有证明材料,需要核算的指标要有核算办法,具体参照生态村指标解释。3、基本条件(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2)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3)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4)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环保氛围浓厚。4、周至县县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序号指标名称国家级指标值省级指标值市级指标值县级指标值经济水平1村民人均年纯收入(元/人/年)≥4000≥4500≥2600环境卫生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5≥95≥95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70≥80污染控制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100100100无害化处理率(%)≥80≥80≥805生活污水处理率(%)≥70≥50≥50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100100资源保护与利用7清洁能源普及率(%)≥70≥50≥508农膜回收率(%)≥80≥80≥90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70≥90≥95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率(%)-≥9810010≥80≥90≥85可持续发展11绿化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0≥4012≥50≥40≥40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280(公斤/公顷,折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逐年上升逐年上升公众参与15村民对本村环境状况满意率(%)≥95≥95≥9516环保宣传活动-环保宣传设施完善,每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次以上。环保宣传设施完善,每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次以上。(五)相关要求1、申请创建的乡镇、村要编制生态创建规划,分别报县环保局,由其组织相关部门或专家进行评审,并出具评审意见。环境优美乡镇生态创建规划通过评审后,报县政府批准实施;生态村生态规划通过评审后,报乡镇批准实施。创建规划要及时报县环保局备案。创建单位一般要在规划批准实施后1年以上,方可申请验收。2、各指标完成情况按照《指标解释》中指标定义、计算公式及换算方法认真计算、严格审核,经各相关部门核实后,技术报告上各项指标完成情况必须加盖相关部门公章。应保留原始证明材料等,并整理入档,以便验收组现场查询。3、重视创建资料收集和档案整理,创建档案将作为验收时重要支撑材料。现场考核时,需审查的主要材料有:创建工作文件、档案、相关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各类技术资料,包括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档案、工业企业达标验收材料等;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建设情况总结和环境质量监测对比分析报告等。4、请各乡镇于每年6月底前,将创建单位名单报县环保局评审。县环保局、县统筹办在对申报单位筛选后,确定一批村镇列为第二年生态创建试点,并给予一定的支持,共同推进当地生态创建工作。5、县级生态创建验收工作于每年下半年开始,12月份结束,请乡镇根据辖区创建情况及时组织申请验收。三、验收及命名(一)验收。县级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由县环保局、县统筹办组织验收。验收方式:(1)听取创建工作报告;(2)核查创建工作文件、档案;(3)审核技术数据;(4)现场考察;(5)随机开展民意调查;(6)设立举报电话,接受有关环境保护方面的投诉;(7)形成考核验收意见,并提出整改意见。(二)命名及奖励。对通过考核验收的乡镇和村,由县政府命名为周至县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对获得命名的环境优美乡镇和生态村进行授牌和表彰。县政府将对创建成功单位给予一定资金奖励,并对其农村环境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给予优先支持。四、推荐上报及跟踪管理申报市级、国家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的,经县级命名后,审核达到市级、国家级指标的,由县环保局推荐上报市环保局。县环保局、县统筹办将对通过命名的县级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进行跟踪管理,每年进行必要的复查和评价,确保环境优美乡镇、生态村创建质量。2、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指标解释3、《周至县环境优美乡镇申报表》4、《周至县生态村申报表》附件1:周至县县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暂行)指标解释一、基本条件1、领导重视,组织落实,配备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专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指标解释:要求乡镇政府成立环境优美乡镇创建工作领导小组,由主要领导牵头,有关部门领导参加,下设创建工作办公室,创建工作有组织、有计划、有方案,措施得力,定期检查落实,以乡镇带农村,整体推进乡镇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制落实;乡镇党委、政府将环境保护工作纳入重要议事日程,每年研究环境保护工作不少于2次;设置专门的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建立相应的工作制度和污染源监管档案等。考核要求:查看近一年内当地党委、政府研究环境保护工作的会议纪要或会议记录、印发的有关文件和污染源档案等资料;查看设立环境保护机构或配备专兼职环境保护工作人员的有关文件。2、按照《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编制或修订乡镇环境规划,并认真实施。指标解释:要求按照国家环境保护总局、建设部关于印发《小城镇环境规划编制导则(试行)》的通知(环发[2002]82号),编制或修订完成乡镇环境规划,经县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考核要求:查看乡镇环境规划的文本及有关批准文件。3、认真贯彻执行环境保护政策和法律法规,乡镇辖区内无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现象,无捕杀、销售和食用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未发生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指标解释:要求严格执行建设项目环境管理有关规定;工业污染源稳定达标排放;工业固体废物得到适当处置并无危险废物排放,执行《一般工业固体废物贮存、处置场污染控制标准》(GB18599-2001);镇域内无“十五小”、“新六小”等国家明令禁止的重污染企业;无大于25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及乱挖中草药资源等现象;无随意捕杀、销售、食用国家珍稀野生动物现象;近三年内没有发生过重大污染事故或重大生态破坏事件,判断标准按照国家环境保护局1987年9月发布的《报告环境污染与破坏事故的暂行办法》执行。考核要求:查看建设项目环境管理的有关档案资料;查看所有工业企业名单及工业企业达标验收有关材料;现场抽查企事业单位烟尘治理设施安装及运行情况;抽查企业污染物排放及污染治理设施运行情况;现场查看是否存在滥垦、滥伐、滥采、滥挖的现象。4、城镇布局合理,管理有序,街道整洁,环境优美,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指标解释:“城镇布局合理”,是指严格按规划要求,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有良好的居住小区和基本完善的工业小区。“管理有序”,是指市场管理和交通管理规范有序,交通秩序良好,车辆停放整齐;无乱搭乱建,无乱设摊点,无占道经营;施工场地设隔离护栏,文明施工,采取必要的措施尽量减少对环境的影响;标语、广告牌设在指定地点。“街道整洁,环境优美”,是指街道路面平整,排水通畅,无污水溢流、无暴露垃圾;街道卫生状况良好,主要街道有卫生设施,垃圾箱(果壳箱)箱体整洁,周围无暴露垃圾、无蝇蛆;有专门保洁队伍,城镇建筑垃圾和生活垃圾日清日运,无垃圾乱堆乱倒现象,无直接向田间地头河道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城镇建成区内应禁止饲养家禽、家畜,确需饲养的,必须划定区域集中圈养,并有严格的管理办法。“城镇建设与周围环境协调”,是指城镇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考核要求:现场检查、考核。5、镇郊及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指标解释:“镇郊及村庄环境整洁,无脏乱差现象”,是指镇郊结合部及城镇所辖村庄主要道路平整,两侧无暴露垃圾,无乱搭乱建,无露天粪坑,无污水横流现象,基本做到垃圾定点堆放,环境绿化,有良好的感官和视觉效果。“‘白色污染’基本得到控制”,主要是指无一次性餐盒、塑料包装袋、废弃农膜随意丢弃现象。考核要求:现场检查、考核。6、乡镇环境保护氛围浓厚,群众对环境状况满意。指标解释:要求乡镇及其所辖街道和各村有环保宣传的标牌、标语或橱窗,主要街道每公里不少于1个。群众对环境状况的满意率不低于90%。考核要求:现场检查是否有环保宣传标语或橱窗。居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采取对乡镇建成区各职业人群进行抽样问卷调查的方式获取数据,随机抽样人数不低于200人。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各职业人群应包括以下四类,即机关(政府部门、人大或政协)工作人员、企业(工业、商业)职工、事业(医院、学校等)单位工作人员、一般居民。二、考核指标1、农民人均纯收入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收入。农村居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等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数据来源:县统计部门。2、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指标解释:指城镇居民家庭在支付个人所得税、财产税及其他经常性转移支出后所余下的人均实际收入。数据来源:县统计部门。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指标解释:公共设施基本完善是指城镇建成区主要街道设置路灯;排水管网服务人口比例不低于80%;人均道路面积不低于6平方米;电话普及率不低于50%;文化娱乐活动场所不少于1处;中心卫生院级以上的医疗机构不少于1处;适龄儿童入学率不低于98%;临河道的乡镇建成区需有完善的防洪构筑,无侵占河道的违章建筑,无直接向河道排放污水和倾倒垃圾的现象。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统计部门。4、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指标解释:指城镇建成区使用自来水的常住人口数量占常住人口总数的比例。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统计部门。5、农村生活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范围内农村生活饮用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程度。数据来源:县卫生、防疫部门。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指标解释:《国家卫生镇考核标准(试行)》规定:公厕数量足够,城镇镇区每平方公里不少于3座,居民区每百户设1座,位置适宜。城镇镇区水冲式公厕普及率达70%以上。公厕有专人管理,保洁落实,地面及四周墙壁整洁,大便池有隔断,便池内无积粪、无尿碱,基本无臭、无蝇蛆,粪便池有盖,粪便不满溢。镇区住户均享有卫生厕所,辖区内农户无害化卫生厕所覆盖率达30%以上。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卫生部门。7、地表水环境质量指标解释: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是指乡镇辖区内主要河流、湖泊、水库等水体,特别是饮用水水源地的水质达到乡镇环境规划以及流域和区域环境规划对相关水体水质的要求。数据来源:县环保部门。8、空气环境质量指标解释: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是指乡镇建成区大气环境质量达到乡镇环境规划的有关要求。数据来源:县环保部门。9、声环境质量指标解释: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是指乡镇建成区噪声污染控制在乡镇环境规划要求的范围内。数据来源:县环保部门。10、重点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实现稳定达标排放的重点工业污染源数量占所有重点工业污染源总数的比例。重点工业污染源是指占全乡镇污染负荷80%以上的工业污染源。其他工业污染源排放达标率不低于90%。数据来源:县环保部门。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指标解释:指乡镇建成区内经无害化处理的生活垃圾数量占生活垃圾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指卫生填埋、焚烧、制造沼气和堆肥。卫生填埋场应有防渗设施,或达到有关环境影响评价的要求(包括地点及其他要求)。执行《国家生活垃圾填埋污染控制标准》(GB16889-1997)和《国家生活垃圾焚烧污染控制标准》(GBKB3-2000)等垃圾无害化处理的有关标准。数据来源:1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指标解释:指乡镇建成区内经过污水处理厂或其它处理设施处理的生活污水折算量占城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污水处理厂包括一级、二级集中污水处理厂,其它处理设施包括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以及湿地废水处理工程等。计算公式: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一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0.7+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及湿地处理系统处理量×0.5)/乡镇建成区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00%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环保部门。13、人均公共绿地面积指标解释:指乡镇建成区公共绿地面积与建成区常住人口的比值。公共绿地,是指乡镇建成区内常年对公众开放的绿地(包括园林),企事业单位内部的绿地除外。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部门。14、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指标解释:指乡镇建成区主要街道两旁栽种行道树(包括灌木)的长度与主要街道总长度之比。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部门。15、清洁能源普及率指标解释:清洁能源普及率指乡镇建成区清洁能源消耗量占能源消耗总量的百分比。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很少产生污染物的可再生能源(包括水能、太阳能、生物质能、风能、地热能)、低污染的化石能源(如天然气),以及采用清洁能源技术处理后的化石能源(如清洁煤、清洁油)。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统计、环保部门。16、集中供热率指标解释:集中供热率是指乡镇建成区集中供热设备总容量占建成区供热设备总容量的百分比。数据来源:县规划建设和住房保障、统计、环保部门。17、森林覆盖率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森林面积占土地面积的百分比。森林,包括郁闭度0.2以上的乔木林地、经济林地和竹林地。国家特别规定了灌木林地、农田林网以及村旁、路旁、水旁、山旁、宅旁林木面积折算为森林面积的标准。数据来源:县统计、林业部门。18、农田林网化率指标解释:指达到国家农田林网化标准的农田面积与农田总面积之比。数据来源:县林业、农业部门。19、水土流失治理度指标解释:指经治理合格的水土流失面积占乡镇辖区内水土流失面积的百分比。数据来源:县水务部门。20、农用化肥施用强度指标解释:指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数据来源:县农业、统计部门。21、主要农产品农药残留合格率指标解释:指当地主要粮食、蔬菜、水果中农药残留符合国家标准的样品数占抽样总数的百分比。农产品农药残留的检测和评价执行《农产品安全质量》有关标准(GB18406.1-2001,GB18406.2-2001,GB/T18407.1-2001,GB/T18407.2-2001)以及农业部无公害食品系列标准(NY/T5001-2001∽NY/T5073-2001)。数据来源:地、市质量监督、卫生等具备相应资质的监督管理部门。22、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粪便综合利用率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综合利用的畜禽粪便量与畜禽粪便产生总量的比例。按照《畜禽养殖污染防治管理办法》(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第9号),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是指常年存栏量为500头以上的猪、3万羽以上的鸡和100头以上的牛的畜禽养殖场,以及达到规定规模标准的其它类型的畜禽养殖场。其它类型的畜禽养殖场的规模标准,由省级环境保护行政主管部门作出规定。畜禽粪便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用作肥料、培养料、生产回收能源(包括沼气)等。数据来源:县环保、农业部门。23、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达标率指标解释:指乡镇辖区内规模化畜禽养殖场达到国家和地方排放标准的污水排放量占规模化畜禽养殖场污水排放总量的百分比。按照《畜禽养殖业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596-2001)、《畜禽养殖业污染防治技术规范》(HJ/T81-2001)和《大中型家畜养殖场建设环境保护标准》(DB61/422-2008)执行。数据来源:县环保部门。2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和禁烧率指标解释:综合利用率指乡镇辖区内综合利用的农作物秸秆数量占农作物秸秆产生总量的百分比。秸秆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粉碎还田、过腹还田、用作燃料、秸秆气化、建材加工、食用菌生产、编织等。禁烧率指乡镇辖区内无秸秆焚烧农田面积占农田总面积的百分比。数据来源:县环保、农业部门。附件2:周至县县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指标解释一、基本条件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规划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规划科学,布局合理、村容整洁,宅边路旁绿化,水清气洁。(1)制定了符合区域环境保护总体要求的生态村建设规划,并报县环保部门备案;(2)村域有合理的功能分区布局,生产区(包括工业和畜禽养殖区)与生活区分离;(3)村庄建设与当地自然景观、历史文化协调,有古树、古迹的村庄,无破坏林地、古树名木、自然景观和古迹的事件;(4)村容整洁,村域范围无乱搭乱建及随地乱扔垃圾现象,管理有序;(5)村域内地表水体满足环境功能要求,无异味、臭味(包括排灌沟渠、河、湖、水塘等。不含非本村管辖的专门用于排污的过境河道、排污沟等);(6)村内宅边、路旁等适宜树木生长的地方栽种树木;(7)空气质量好,无违法焚烧秸秆垃圾等现象。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测试。2、村民能自觉遵守环保法律法规,具有自觉保护环境的意识,近三年内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和生态破坏事件。(1)村内企业认真履行国家和地方环保法律法规制度,近三年内没有受到环保部门的行政处罚;(2)村内没有大于25度坡地开垦,任意砍伐山林、破坏草原、开山采矿、乱挖中草药及捕杀、贩卖、食用受国家保护野生动植物现象;(3)近三年没有发生环境污染事故。考核方式:现场走访、察看;查阅有关证明材料;问卷调查。3、经济发展符合国家的产业政策和环保政策。(1)村域内没有不符合国家环保产业政策的企业;(2)布局合理,工业企业群相对集中,实现园区管理;(3)主要企业实行了清洁生产。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走访。4、有村规民约和环保宣传设施,倡导生态文明。(1)制定了包括保护环境在内的村规民约,家喻户晓;(2)有固定的环保宣传设施,内容经常更新;(3)群众有良好的卫生习惯与环境意识,有正常的反映保护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的渠道。考核方式:问卷调查,查阅资料,现场走访、察看。二、考核指标1、农民年人均纯收入:指农村常住居民家庭总收入中,扣除从事生产和非生产经营费用支出、缴纳税款、上交承包集体任务金额以后剩余的,可直接用于进行生产性、非生产性建设投资、生活消费和积蓄的那一部分人均收入。农村家庭纯收入包括从事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的经营收入,取自在外人口寄回、带回和国家财政救济、各种补贴非经营性收入;既包括货币收入,又包括自产自用的实物收入。但不包括向银行、信用社和向亲友借款等属于借贷性的收入。考核方式:查阅统计部门的统计资料。2、饮水卫生合格率:指辖区范围内农村生活饮用水水质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程度;自有饮用水源地的村必须建设有合格(规范)的饮用水源保护区。计算公式:饮用水卫生合格率=村域内符合国家《农村实施〈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准则》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全村总户数包括外来居住或临时居住的户数(下同)。考核方式:查阅全村总户数名册和饮用水达标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卫生厕所普及率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占农户总户数的比例。计算公式: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使用卫生厕所的农户数/全村总户数×100%。(1)建有卫生公共厕所且卫生公厕拥有率高于1座/600户,公共厕所落实保洁措施;(2)卫生厕所应保证通风、清洁、无污染,包括粪尿分集式生态卫生厕所、栅格化粪池厕所、沼气厕所等多种类型。各地可根据改水改厕要求,选择适宜类型;考核方式:查阅卫生厕所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4、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及无害化处理率:(1)有固定的收集生活垃圾的垃圾桶(箱、池、台);(2)定期清运并自行无害化处理或送乡镇、县垃圾处理厂进行了无害化处理;(3)有卫生责任制度,有专人负责全村垃圾收集与清运、道路清扫、河道清理等日常保洁工作。生活垃圾定点存放清运率=生活垃圾定点存放并得到及时清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全村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量/全村生活垃圾产生总量×100%。考核方式:查阅垃圾处理厂的证明材料、垃圾管理的规章制度与日常保洁人员的工资发放证明材料。5、生活污水处理率:指村内禁止生活污水随意排放,应有较完善的排水管网系统和固定的生活污水排水去向,农家乐聚集区应规划建设小型简易污水处理设施,禁止生活污水污染饮用水源。生活污水处理率=(一、二级污水处理厂处理量+氧化塘、氧化沟、净化沼气池及土(湿)地处理系统处理量)/村内生活污水排放总量×100%。考核方式:查阅资料,现场察看。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及固体废弃物排放达到国家和地方规定的排放标准。工业企业污染物达标排放率=村域内工业企业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达标排放量/村域内废水(废气、固体废物)排放总量×100%,取废水、废气、固体废弃物排放达标率的平均数;有关解释参照国家环保总局的统计口径。考核方式:查阅县级环保部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7、清洁能源普及率:指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占总户数的比例。清洁能源指消耗后不产生或污染物产生量很少的能源,包括电能、沼气、秸秆燃气、太阳能、水能、风能、地热能、秸秆等可再生能源,以及天然气、清洁油等化石能源。清洁能源普及率=村域内使用清洁能源的户数/全村总户数×100%。考核方式:提供清洁能源使用户名册,验收时现场抽查。8、农膜回收率:指回收薄膜量占使用薄膜量的百分比。农膜回收率=回收薄膜量/使用薄膜量×100%。考核方式:查阅农资使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农膜回收系统及其回收利用证明原件和原始记录单;抽样调查。9、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包括合理还田、作为生物质能源、其它方式的综合利用,但不包括野外(田间)焚烧、废弃等。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量/秸秆产生总量×100%;农作物秸秆禁烧率=乡镇辖区内无秸秆焚烧农田面积/农田总面积×100%。考核方式:查阅农业部门或环保部门的证明材料;现场察看综合利用设施并走访群众。1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指通过沤肥、沼气、培养料等方式利用的畜禽粪便的量占畜禽粪便产生量的百分比。畜禽粪便综合利用率=综合利用量/产生总量×100%。考核方式:查阅材料,现场察看。11、绿化覆盖率:以林业主管部门的统计口径为准,但水面面积较大的地区在计算绿地覆盖率时水面面积可不统计在总面积之内。考核方式:查阅县级林业行政主管部门的证明材料。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指按照国家相关标准,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面积之和占行政村农业总面积的百分比。(1)有生物、物理防治农业病虫害的措施;(2)主要农产品农药检出率符合国家规定的要求;(3)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或有经有关部门或认证机构认证的绿色或有机农产品。单纯的工业村、林业村、旅游村和其它没有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基地的村不考核此部分。考核方式:查阅有关材料、有关证书,现场走访、察看。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指实际用于农业生产的化肥数量(包括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与耕地总面积之比。化肥施用量要求按折纯量计算。折纯量是指把氮肥、磷肥、钾肥分别按含氮、含五氧化二磷、含氧化钾的成份进行折算后的数量。复合肥按其所含主要成分折算。考核近三年农田农药化肥施用情况。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查看有关措施。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考核近三年的情况。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查看有关措施。15、村民对环境状况满意率:对村民进行抽样问卷调查。随机抽样户数不低于全村居民户数的五分之一。问卷在“满意”、“不满意”二者之间进行选择。村民环境状况满意率=问卷结果为“满意”的问卷数/问卷发放总数×100%。考核方式:现场抽查;考核期间,进行公示,接受群众举报。16、集中开展环保宣传活动。通过设环保宣传栏、标牌、标语、讲座、专题报告、现场宣传等方式,对村民集中进行环保法律、政策、知识教育和普及,有效提高村民环保意识,倡导村民养成良好的环保习惯。考核方式:查阅有关证明材料和现场走访、询问。周至县环境优美乡镇申报表申报乡镇联系人电话申报日期年月日周至县环境保护局制《周至县县级环境优美乡镇考核标准》(暂行)考核内容序号指标名称国家级指标值省级指标值市级指标值县级指标值当地指标完成情况社会经济发展1农民人均纯收入(元/年)≥2200≥3000≥26002年)≥5000≥6000≥50003公共设施完善程度完善完善完善4城镇建成区自来水普及率(%)≥98≥95≥955(%)≥90≥95≥956城镇卫生厕所建设与管理达到国家卫生镇有关标准达到省级卫生镇有关标准城镇建成区环境7地表水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达到环境规划要求8空气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达到环境规划要求9声环境质量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达到环境规划要求达到环境规划要求10(%)10010010011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90≥80≥9012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70≥50≥6013人)≥11≥11≥1114主要道路绿化普及率(%)≥95≥95≥9015清洁能源普及率(%)≥60≥50≥5016集中供热率(%)≥50——乡镇辖区生态环境17森林覆盖率(%)山区地区≥70≥80丘陵地区≥40平原地区≥10≥3018地区)≥85≥70≥8519水土流失治理度(%)≥70≥70≥7020顷,折纯)≤280≤280≤28021(%)≥85≥85≥8522率(%)≥90≥90≥9523率(%)≥75≥75≥7524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率(%)≥95≥95≥95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率(%)-≥98100县级生态创建考核验收组意见:验收组组长签字:年月日县环保局审查意见:年月日(盖章)县统筹办审查意见:年月日(盖章)附件4:周至县生态村申报表申报村:联系人:电话:申报日期:年月日周至县环境保护局制《周至县县级生态村考核标准》(暂行)考核内容序号指标名称国家级指标值省级指标值市级指标值县级指标值当地指标完成情况经济水平1≥4000≥4500≥2600环境卫生2饮用水卫生合格率(%)≥95≥95≥953户用卫生厕所普及率(%)≥80≥70≥80污染控制4100100100无害化处理率(%)≥80≥80≥805生活污水处理率(%)≥70≥50≥506工业污染物排放达标率(%)100100100资源保护与利用7清洁能源普及率(%)≥70≥50≥508农膜回收率(%)≥80≥80≥809≥70≥90≥95夏秋两季秸秆禁烧率(%)-≥9810010规模化畜禽养殖废弃物综合利用率(%)≥80≥90≥85可持续发展11绿化覆盖率(%)高于全县平均水平≥40≥4012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基地比例(%)≥50≥40≥4013农药化肥平均施用量低于全县平均水平≤300≤280(公斤/公顷,折14农田土壤有机质含量逐年上升逐年上升逐年上升公众参与15村民对本村环境状况满意率(%)≥95≥95≥9516环保宣传活动-环保宣传设施完善,每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次以上。环保宣传设施完善,每年开展集中宣传活动3次以上。乡镇人民政府推荐意见:年月日(盖章)县生态创建考核验收组意见:验收组组长签字:年月日县环保局意见:年月日(盖章)县统筹办意见:年月日(盖章)目录第一章总论11、项目名称及承办单位12、编制依据43、编制原则54、项目概况65、结论6第二章项目提出的背景及必要性81、项目提出的背景8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9第三章项目性质及建设规模131、项目性质132、建设规模13第四章项目建设地点及建设条件171、项目建设地点172、项目建设条件17第五章项目建设方案251、建设原则252、建设内容253、工程项目实施33第六章节水与节能措施371、节水措施372、节能措施38第七章环境影响评价391、项目所在地环境现状392、项目建设和生产对环境的影响分析393、环境保护措施……404、环境影响评价结论……………..……………42第八章劳动安全保护与消防441、危害因素和危害程度442、安全措施方案443、消防设施…………...45第九章组织机构与人力资源配置461、组织机构462、组织机构图46第十章项目实施进度481、建设工期482、项目实施进度安排483、项目实施进度表48第十一章投资估算及资金筹措491、投资估算依据492、建设投资估算49目录TOC\o"1-2"\h\z\u第一章总论 11.1项目概况 11.2可行性研究报告编制依据及原则 11.3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内容 3第二章项目背景与建设的必要性 42.1项目建设的背景 42.2项目建设的必要性 52.3结论 5HYP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五年级上册数学教案 - 5.3 分饼 北师大版
- 2025年租凭合同延期申请书模板
- 五年级下册数学教案-练习一 北师大版
- 三年级上册语文部编版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 2024年水电站计算机监控装置项目资金申请报告代可行性研究报告
- 2025年济南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含答案
- 《7 秋季星空》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科学六年级上册青岛版
- 我为爸爸庆祝父亲节教案教学设计
- 2025年广东省建筑安全员-A证考试题库附答案
- 2025年桂林信息工程职业学院单招职业倾向性测试题库带答案
- 新版统编版一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完整版)教学设计含教学反思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德育工作计划安排表(完整版)
- 《幼儿教育政策与法规》教案-单元4 幼儿园的保育和教育
- 电气化基本知识-岗培教材编写86课件讲解
- 2024年广东省公务员录用考试《行测》试题及答案解析
- 二手人防车位使用权转让协议书
- 人工智能需求文档6篇
- 人教版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材分析ppt课件
- 嵩晟富氢水销售方案ppt课件
- 贵人登天门吉时速查表(精编版)
- 药物疗法和过敏试验法护理学基础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