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管理策略_第1页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管理策略_第2页
浅谈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管理策略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典word整理文档,仅参考,转Word此处可删除页眉页脚。本资料属于网络整理,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谢谢!摘要:《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提出,要大规模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到2022年全国建设完成高标准农田10亿亩,尤其是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更要实现农田精细化管理,实现农业高质量发展。基于此,本文概述了高标准农田,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关键词: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管理;策略高标准农田建设内容是土地平整、灌溉与排水、田间道路、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以及其他工程,其是现代农业发展的基本条件之一。高标准农田建设目标主要包括优化土地利用结构与布局,实现集中连片,发挥规模效益;增加有效耕地面积,提高高标准农田比重;建立保护和补偿机制,促进高标准农田的持续利用。因此为了保障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有效性,以下就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管理策略进行了探讨分析。一、高标准农田的概述高标准农田是指土地平整,集中连片,耕作层厚,土培肥沃无明显障碍因素,田间灌排设施完善,灌排保障较高,路、林、电等配套,能够满足作物高产栽培、节能节水、机械化作业等现代化生产要求,达到持续高产稳产、优质高效和安全环保的农田。体现在高标准建设、高标准管理、高标准利用等方面。高标准农田建设要坚持珍惜和合理利用土地、切实保护耕地的基本国策,规范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坚持规划引导,统筹安排,规模整治,优先在基本农田范围内建设;坚持因地制宜,实行差别化整治,采取田、水、路、林、村综合整治措施;坚持数量、质量、生态并重;坚持农民主体地位,充分尊重农民意愿,维护土地权利人合法权益,鼓励农民采取多种形式参与工程建设。二、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高标准农田建设的国家标准有《高标准农田建设通则》(GB/T30600-2014)(以下简称《通则》)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评价规范》(GB/T33130-2016),原国土资源部印发的《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规范(试行)》,以及《高标准基本农田建设标准》(TD/T1033-2012)行业标准。1、以建设高标准农田为中心为分类依据。如分为基础设施完善工程以建设水利工程及灌溉技术改进为主、坡地治理工程以土地平整及土壤培肥等为主、农田生态改善工程以农田防护林建设及改良田间道路条件为主模式;或分为坡度限制因素区、农田水利基础设施重点建设区和农田道路重点建设区模式;或分为农业生态改善工程、盐碱耕地治理工程和基础设施完善工程模式;或分为耕地质量提高型、区位优化型和社会倡导型模式等。2、以地形地貌为分类依据。如分为河谷平坝区和山地丘陵区模式;或山丘陵区采用集约规模化生产、低山丘陵区采用农业产业化、低中山区采用后备资源开发和中山区采用生产条件便利化模式等。3、以生态分区为分类依据。如分为东北平原区进行高标准农田规模化建设、长江中下游平原区和华南丘陵平原区注重农田生态改善、云贵高原区加强坡耕地整治和黄土高原区加强农田水利建设模式;或分为科教及科普型农业、景观生态农业、精准农业和休闲观光农业模式等。4、以时间或耕地质量为分类依据。如分为近期(基本具备)、中期(稍加改造)和远期(全面整治)模式;或分基本具备条件、稍加整治和全面整治模式等。5、以产业为分类依据。如分为林果都市农业基地为主导和特色产业蔬菜为先导的高标准农田建设模式;或分为柑橘园建设土地整理、蔬菜基地建设土地整理、粮油基地建设土地整理和农村土地综合整治模式等。6、以投资方式为分类依据。如分为在“小块并大块”耕地整治的基础上,将土地整治与社会参与、重大工程、扶贫等因素结合,促进了农业增效、农民增收与农村发展模式;或分为“以补代投、以补促建、先建后补”的整治模式等。7、以自然资源禀赋、社会经济条件以及高标准农田的建设目标为分类依据。如分为集约节约型、产业发展型、资源开发型、特色运作型和科技引领型模式等。三、高标准农田建设的管理策略分析3.1健全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标准体系从国家层面看,需要统一建设标准,全面制订高标准农田建设设计规范、分区分类投资标准定额、质量管理体系等一系列技术标准和规范。标准的制定要兼顾一般性和特殊性,既要强化普适性的约束性指标,也要分区分类满足差异化需求。可根据不同区域资源禀赋和不同类型农田建设需求,明确在综合评估的基础上,按照新增建设、改造提升等类型分区域确定建设标准;按照不同区域不同类型制定差别化管理政策,分类推进农田建设。3.2强化组织领导,统一建设与管理职责高标准农田建设是落实国家“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的核心和关键,农业农村部承担农田建设管理职责和耕地质量管理工作,应该主动对接发展改革、财政、自然资源、水利和农业综合开发等部门,加强统筹协调,将过渡期的工作做好、做扎实。在有效整合职能的基础上,理顺职责关系,完善农田建设管理队伍。市县级要做好沟通协调,重点加强县乡两级农田建设管理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提升农田建设管理技术服务水平和统一管理能力。3.3加强高标准农田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为进一步加强高标准农田建设监测监管水平,可综合运用遥感监测等技术,建立农田管理大数据平台。在已有基础上,综合“一张图”和监管系统,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信息化管理平台。在纵向上,建立立项、实施、验收和使用各阶段的监测监管数据库,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全过程管理;在横向上,综合考虑高标准农田建设各方数据对接、共享和移交等工作,建立投资主体、建设主体、使用主体和监管主体相互协作的工作机制。全面、准确、实时了解高标准农田建设进展,掌握高标准农田建设数量、质量、分布、使用等情况,实现高标准农田建设管理有据可查、全程监控、精准管理、资源共享。3.4不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与乡村振兴、脱贫攻坚战略深度融合高标准农田建设要注重与乡村振兴战略规划,脱贫攻坚战略、国土空间规划相衔接,统筹整体推进。在空间上,优先实施国土空间规划布局的农田建设项目;在项目建设上,把项目工程规划与促进当地产业调整相结合,把农田灌排河道工程规划与农村村庄河道环境整治相结合,把田间生产道路规划与方便农村居民出行、交通道路建设相结合,把农田防护林网规划与村庄绿化美化相结合;在任务和资金安排上,向贫困地区倾斜,优先支持符合条件的贫困县、贫困村。3.5提升高标准农田建后监管能力按照“属地管理”的原则,高标准农田建成后,所属乡镇村具体负责管护工作。省级要加快出台《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办法》,市级可因地制宜制定《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实施方案》,省市级要积极落实高标准农田工程管护资金。在管护主体上,可灵活采用乡镇村设置管护专员、购买社会服务等形式,使管护具体到单位和责任人;在管护方式上,可通过设置宣传栏、新闻媒体、微信等多种方式进行宣传,提高农民农田工程设施保护意识,加强群众的监督与参与。四、结束语综上所述,建设旱涝保收的高标准农田、提高农田产出率和农业综合生产力,是贯彻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举措,也是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和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有效途径,因此对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要模式及其管理策略进行分析具有重要意义。参考文献:[1]徐华伟,许杏娟武义县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