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土叙事题材中的乡绅形象分析获奖科研报告_第1页
乡土叙事题材中的乡绅形象分析获奖科研报告_第2页
乡土叙事题材中的乡绅形象分析获奖科研报告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乡土叙事题材中的乡绅形象分析获奖科研报告摘

要:谈到中学教材中的乡土叙事题材,教师对于乡绅形象的讲解通常是简单介绍,学生通常也忽略对这一形象的总体理解。本文主要论述不同作家对于乡绅的不同描写手法,所持的态度,以此来引起教师对此类题材中乡绅形象分析的关注,主要列举鲁迅、茅盾等代表人物作品,让读者更为全面的了解乡绅形象,更好地解读人物形象,对文学中这类人物有一个把握。

关键词:乡土叙事;乡绅形象;教学建议

中国的乡绅阶层衍生于中国的农耕社会中,他们维系着宗族的正常运转,近似于官又非官,没有政府的正式承认;近似于民又高于民,有高于平民的文化程度。一直以来,他们所起的作用就是统治所在的乡村社会。

随着社会的进步,乡绅思想的保守和落后,他们逐渐被历史淘汰。在传统文化中,对于乡绅这类群体,是持积极正面的态度;近代以来,阴险狡诈、贪婪愚昧成了他们的代名词,特别是“五四”知识分子的作品中,几乎都是负面形象。在中学教材中,也有相关乡土叙事文章写到乡绅形象,但只是对此形象作表面分析,缺乏对此类形象的归类和总结,学生理解片面的现象。

一、鲁迅对乡绅的描写

1.《祝福》中的鲁四老爷

《祝福》通过祥林嫂的悲剧命运,批判了造成这一悲剧的社会环境,可恶的“三纲五常”,族权,夫权,政权,压抑着底层妇女,酿出一桩桩惨剧。虽然,在这篇文章中,鲁迅对鲁四老爷描写不多,但他也是造成祥林嫂悲剧人生的间接推手。

作者称鲁四老爷为四叔,因为是本家的关系暂住在他家。起初相见寒暄,随后鲁四老爷又大骂康有为等新党,可见他是旧制的忠实拥护者,这也体现了朝廷默许乡绅存在的目的。鲁四老爷也是一个伪善人,当祥林嫂在临近“祝福”的大日子中死去,他破口大骂其为谬种,面对先前祥林嫂的种种遭遇,他只是一味地说“然而……”就没有了下文,只要他的一句话,祥林嫂就可能被留在鲁宅而免遭厄运,可见他是没有怜悯之心的。

鲁四老爷是地主阶级知识分子的典型,他自觉维护封建礼教,从作者对他书房的描述可以看出,仅剩一边的对联,朱熹的“事理通达心平气和”,可他却无一点通晓之处,讽刺至极。翻阅他平时的读物《康熙词典》、《近思录集注》,让“我”一刻都不想多呆,鲁四老爷也只是个“伪”文人。鲁迅以较少的笔墨将这一乡绅曝光于大众的视野中,批判这一阶层罪恶的一面。

2.《阿Q正传》中的赵太爷、钱太爷们

在《阿Q正传》中,作者通过对阿Q的遭遇和阿Q式的革命的描写,深刻总结了辛亥革命失败的历史教训。辛亥革命爆发后,赵太爷,钱太爷们和阿Q出现的不同表现,道貌岸然的乡绅是战乱中转移财产,东躲西藏;阿Q是在不理解革命的前提下参加革命。这时候,赵太爷的乡绅形象被作者贬斥,一向游手好闲,打着学者的旗号,愚弄百姓,却害怕革命,投机革命,甚至垄断革命,不允许阿Q参加革命。

鲁迅在文中同情的是阿Q,痛骂的却是赵太爷等乡绅之流,谴责他们的卑鄙,表达对他们的憎恶、嘲讽。

3.《风波》中的赵七爷

小说通过发生在乡场上的一场因“皇帝又要坐龙庭”,引起皇帝要复辟的谣传和剪辫子热潮,揭露了辛亥革命后中国农村的停滞、落后和农民的愚昧麻木。赵七爷凭着自己阅读过《三国演义》,以及一套长衫在未庄狐假虎威,用自己在陈年古籍中的片面心得来糊弄群众,恐吓七斤“没有辫子,该当何罪”,可笑至极。他拿捏住人们恐慌的心理,来彰显自己的冷静,自身的身份不同。这类乡绅,对百姓毫无贡献,只是一味地沉醉在封建牢笼中不愿醒来。

对于鲁迅小说中“乡绅”形象的描述,瞿秋白曾说:“鲁迅从绅士阶级的逆子贰臣进到无产阶级和劳动群众的真正的友人,以至于是战士,从痛苦的经验和深刻的观察之中,带着宝贵的革命传统到新的阵营里来的。”如果时代没有进步,鲁迅也可能是一位乡绅,但他绝对是一位爱民、善良、体悟人间疾苦的乡绅。鲁迅可能也想唤醒这类群体的觉悟,无奈他们受封建毒害太深。

二、沈从文笔下的乡绅

沈从文的《边城》,作为高中课外必读书目,其中塑造了许多富有血肉的人物,如翠翠、傩送、天保等主要人物,次要人物顺顺、杨总兵等,但读者在拿到这本书的时候,关注的几乎都是翠翠与天保兄弟之间的爱情路线,忽视次要人物的形象分析。在这里,顺顺也是一个乡绅形象,他是桔子园主人,又是所在地方的乡镇会长,为人处世公正,受人们爱戴,人们遇到什么事经过他出面就可以解决,常常被推为领导,代表全体的利益,所以从这些方面来说他也是符合乡绅形象的,只是這里的乡绅,完全和鲁迅是不同的风格,在这里,顺顺是人们的福音,是当地的“救世主”。这里就要对乡绅形象有全面的了解。

三、教学建议

本文只是简短介绍了两位不同风格作家笔下的乡绅形象分析,在讲授相关文章时,不应只停留于当前作品的理解,应该对其中的人物形象有一个整体的把握。为什么鲁迅笔下的乡绅与沈从文的人物塑造完全不同,这就需要对作者做背景了解,首先,从二人接受的文化熏陶和时代背景去了解,二人的文学之路不同,所见、所想、所感就必然存在差距;其次,是历史的演变,时代的进步,绅士形象接受新文化,摆脱过去落后的外衣,迎合时代的潮流,改变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