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_第1页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_第2页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_第3页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_第4页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议中国传统文化之青色崇拜摘要:纵观历史的长河,我们不难发现古人对青色充满了崇敬之意,本文将从古人的遣词造句、文学作品、艺术绘画三个论证古人对青色的崇拜,并且分析其中的缘由,最后由古人的“青色崇拜”阐明古人的审美方法和审美观。关键词:中国古代文化、青色崇拜、观念、审美观中国的传统色彩观色彩观的形成要说中国的传统色彩就不得不先说一说中国古代的色彩观,也就是古代人对于色彩的理解。在古代中国,色彩不仅仅是一个颜色,一个符号那么简单,古人对色彩赋予了更多的哲学意义。先秦诸子百家争鸣促使了中国传统色彩观的形成,其中又要数儒家和道家两大学派的影响意义最为深远,儒家学说是以“天道”观为出发点,提出“仁”这个核心思想,主张色彩以“礼”的规范,最终实现“仁”的目的。儒学将自然中的五种颜色视为“正色”。即青、赤、黄、白、黑。除此之外,皆为邪色。孔子就曾有“恶紫之夺朱”的议论。而道家学派则崇尚阴阳两色观,《老子》里就有:“五色令人目盲,五音令人耳聋,五味令人口爽”认为只有黑白才是最朴素,最纯真的大美。《道德经》中也有言:“知其白,守其黑”,体现了道家学派最为朴素的宇宙观。两大学派的互补融合形成了中国传统的色彩观,既五色观。青色崇拜遣词造句流露出的“青色崇拜”中国古代的五色观体现着古人对颜色的偏好和认识,其中就可以看出中国古人对青色(蓝色)的崇拜和偏爱。例如在五色的排列中青色就常常被排于首位,在《说文解字》中:“青,东方色也。从生丹。⋯⋯丹青之信言必然”。青色在此与日升的东方“同构”,同样含有“生”之意。而且,古人认为丹、青二色为信然之色,既标准之色,足可以看出古人对青色的崇拜已经到了价值的高度。此外,古人的青色崇拜还体现很多的方面:例如中国的词语中很多都带有“青”字,或者是和“青”字有关,比如:“青史”、“万古长青”、“垂青”、“青睐”、“青春”、“青年”、“青天”等等,“青史”可以看出古人“以青喻史”;“青睐”、“垂青”可以看出古人“以青示爱”;“青春”、“青年”可以看出古人“以青喻生”;“青天”可以看出古人“以青喻本”、“以青喻法”。由此可见,青色在古人看来象征着美好、公正、生机,是心中的理想之色亦或是终极之色。在造字方面,“青”也经常以偏旁部首出现,例如:如“情、精、清、静、靓、倩、睛”等字,皆以“青”结字。其中“情”、“清”、“静”、“精”字在中国古代均有重要的额哲学含义。我在此仅举“静”字来说,,《说文解字》中:“静,从青争声。审也”。徐锴注:“丹青名审”;王筠句读:“采色祥审得其宜谓之静。”具体说“静”是从“青”颜色的体验而来,也就是“静”是“青”颜色的体验,我们看到青颜色,心中就会自然而然产生安静之感。青色在此被誉为是“自明之色”、“澄明之色”。此外很多的从“青”的字都包含了极广的哲学含义,值得一提的是,古人在生理和心理两方面都崇尚青色,“靓”、“倩”等字可以看出古人以青为美,在心理上崇尚青色,眼睛的“睛”则可以看出古人认为青色是眼睛的优选之色,在生理上也崇尚青色。文学作品中的“青色崇拜”在文学方面,纵观中国古代文学史,描写颜色的诗词歌赋不在少数,而其中尤以描写青色的为最多,仅举“青青子衿”、“青青杨柳”等叠词的描写现象就不胜枚举,然而除了描写青色,我们却很难找到有“红红”、“黄黄”、“赤赤”、“黑黑”之类的叠词现象。除此之外,以绿、蓝、碧、苍、翠、葱等字出现的色彩描写,都是“冷色系列之色”。与青色同为“冷性”,而青色又可视为冷色系列中的典型冷色,是各种冷色系列之色中的“代表”。故亦可看作是“青色描写”。同样,它们在中国古代诗词中的出现也较为普遍和频繁。艺术绘画中的“青色崇拜”在绘画和美术工艺方面,中国古人对青色的钟爱也体现的淋漓尽致,中国古代山水画最早为“青绿山水”画,强调直取大自然之青色色调,即便到了唐代,“青绿山水”画变为“水墨山水”画,青色变为墨色,但是在古人的眼里,墨色任然属于青色的范畴,从“青丝”、“青发”等词语就可以看出。后来“水墨山水”画成为中国古代主流艺术,中国古人爱山水、爱自然就意味着爱青色。尤其值得一提的是,元明清直至民国时期,参考资料王丽梅中国古代哲学中的色彩观【J】文艺研究,2007(1)黄国松儒家和道家的色彩观【J】苏州丝绸工学院学报,2001(2)黄保源中国传统色彩观辨析【J】苏州大学学报,2005(5)孔阳古代中西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