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历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汇编_第1页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历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汇编_第2页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历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汇编_第3页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历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汇编_第4页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历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汇编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传统文化——国学经典”主题历年中考语文综合性学习试题汇编5、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作答。(4分)《诗经》包括:“风”,地方乐调,《风》诗是民间歌谣,反映劳动人民的生活和思想情感;“雅”,周王朝中央所在地的乐调,《雅》诗是宫廷诗歌;“颂”,祭祀时用的歌舞曲,《颂》诗是庙堂祭祀诗歌。《雅》诗和《颂》诗大多反映统治阶级的生活。国风和部分小雅是劳动人民的口头创作,最有价值,开创了古代诗歌的光辉传统,对后世诗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1)请用一句话概括以上内容,不超过30字。(2分)(2)根据材料内容,以“国风”为描述对象,用上一种修辞方法,写一句话。(2分)【答案】5.(1)《诗经》包括民间的《风》、宫廷的《雅》和庙堂祭祀的《颂》。(2)“国风”是古代劳动人民生活和思想情感的结晶。,(2018广东)请根据材料,完成24-26题。2018年春节,一档名为《经典咏流传》的电视节目走进了千家万户。24.根据下表,请用一个单句介绍该节目的相关信息。要求信息完整、语言简明、文从字顺。(4分)类型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制作单位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央视创造传媒首播时间2018年2月16日播出频道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25.下面能表现节目播出后社会反响强烈的一项是:(2分)A.该节目是为了让人们深切地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魅力和不竭的生命力。B.该节目全国平均收视率创文化类节目新高,《人民日报》连续三天刊文点评。C.来自贵州的师生以纯真、质朴的情感倾情演唱“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D.在第10期节目中,伴随着大提琴的旋律,经典传唱人演唱了《诗经·关雎》)。26.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前后连贯、语言简明。(6分)经典诗词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瑰宝,①,更属于所有时代,不仅属于中国,更属于全人类。节目以“和诗以歌”的形式,把现代流行音乐与传统诗词经典相融合,用这个时代最易懂的方式将经典传播出去,叩响当代人的心扉,让经典②,并传承下去。音乐与诗词相得益彰:音乐给诗词带来情绪的感染,③,这些情绪和表情能让诗词广为流传,能让音乐更具内涵。因此,节目在文化传递和音乐创新上都达到了一个新的美学高度。【答案】24.(4分)参考示例:2018年2月16日,中央电视台综合频道与央视创造传媒共同制作的大型诗词文化音乐节目《经典咏流传》在该频道首播。要求:句子结构为一个单句,信息完整,语言通顺流畅。25.(2分)B【解析】A项是目的,CD项是具体内容。26.(6分)参考示例:①不仅属于某个时代②焕发生机③诗词给音乐带来表情的灵动(2018贵州贵阳)4.阅读下面材料,按要求完成综合性学习任务。(7分)[材料一]习总书记说:

“古诗文经典已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成了我的基因我们现在一说话就蹦出来的那些东西,都是小时候记下的。语文课应该学古诗文经典,把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不断传承下去。”(选自《习近平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2017年12月21日人民网)[材料二]教育部部长陈宝生说:“目前中小学教材中的优秀古诗文比例已经提升了,这很必要。诗歌朗朗上口,又有节律,读起来能调节身体,还能调节心情,孩子们会很喜欢。”(选自《传统文化进校园要做好三件事》,2018年3月20日教育部网站)[材料三]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阅读量统计(注)小学学制为六年,初中学制为三年。(1)阅读材料三,你可以得出哪些结论?(2分)(2)小明拿到语文书说:“我很想学好古诗文,但它太难了,学不进去。”请你联系上述材料,给他写几句鼓励的话。(2分)(3)西楚中学将聘请丁立梅老师担任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期三年。请你今天以该校名义拟写一份聘请书。(3分)【参考答案】⑴2017版较2013版中小学语文课本中古诗文总篇数增加近2倍。学生年平均音读篇数增加近两倍,增长率在幅度提高,期中中学生增长率比小学高。⑵小明同学,古诗文刚开始学的时候,是有一些难度不要急,要坚持学,书读百遍其意自现,当你走进古诗文中,领略了它的风采,你会发现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阅读古诗文可以提高个人文化素养,丰富内涵。(围绕劝说言之和理即可)⑶聘请书兹聘请丁立梅老师为我校“经典咏流传”大赛评委,聘用3年。西楚中学2018年6月15日(2018江苏宿迁)5.综合·探究(6分)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是一档大型文化益智节目。该节目以“赏中华诗词、寻文化基因、品生活之美”为基本宗旨,通过对诗词知识的比拼和欣赏,带动全员重温学过的古诗词,从古文化中汲取营养,涵养心灵。材料二:在《中国诗词大会》第二季总决赛中,上海复旦附中16岁女生武亦妹最后胜出。对于古诗文她是发自内心喜欢,中央民大副教授蒙受评价武亦姝:“诗歌的真善美是渗透到她心里去的,她站在那里气定神闲的样子,这就是所谓的‘腹有诗书气自华’。”材料三教育部部长陈宝生:《中国诗词大会》节目的热播,激起了民众学习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为优秀传统文化进校园探索了道路、积累了经验。上海市语文特级教师王白云:在诗词大会上,比的并不是对诗词美的感受和品味,而是九宫格、干扰项,在语文老师眼里,简直就是一场标准化考试。网友Q爱谁谁:作为一个中学生,我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1)读完以上材料,你得出了什么结论?(3分)《中国诗词大会》节目仁者见仁,智者见智。(2)《中国诗词大会》在传承中国文化方面不失为一档好的节目,但仍有网友不赞成以这种方式来接触理解古诗词,如果让你来设计,你会有什么好的建议和方法?为什么?(3分)示例:我会加入诗词的理解运用环节,这样既有朗读、背诵,又有理解运用。运用中可以使古诗词的精华得到彰显和升华;继承中发扬,才是我们学习古代文化的正确方法和思路。(2018四川凉山)27.国学,即我国传统的学术文化,包括文学、哲学、语言文字学、考古学等。它是民族文化的精华,蕴藏着丰富的前人智慧。近年来,《中国成语大会》《中国诗词大会》等电视节目持续火爆,大众对国学的热情不断被激发。学校计划开展“走进国学”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1)【材料探究】当今国学传播呈现出新的特点,阅读下面两则材料,请将材料中所反映出的国学传播的特点简要概括出来。(3分)【材料一】漫画《孔子曰》实现了轻松讲解儒家经典的目的,《大鱼海棠》成为中国上古神话的“说明书”之一……点开微信公众号,网友们大开眼界,原来“高冷”的国学也可以如此趣味横生。借助漫画、动画乃至流行音乐,国学受众很容易进入古人的生活,硬邦邦的文字变成了活生生的生活。一位在新疆支教的老师留言:“现在看漫画《孔子曰》成为《论语》阅读课的重要一环,学生们边看边笑,边学边思考。”【材料二】互联网上,打着国学旗号进行商业推广的网站屡见不鲜;朋友圈里,假借国学之名进行营销的各类公众号活跃度很高。对传统文化的随意解读充斥网络,其所传播的国学知识荒腔走板。日前网上一些低质量的教学视频让人们对国学的认知产生偏差,“似乎摇头晃脑、满口京片子就是国学”。(2)【补写对联】为配合此次活动,班级计划组织一次古诗文朗读大赛。明明同学想为大赛宣传写一副对联,现已完成上联,请你补充下联。(2分)上联:读诗文传承国学下联:______________(3)【提出建议】为进一步促进国学在学校的推广,除了举办古诗文朗读大赛外,你认为还有哪些好的措施,请提出一条合理化的建议。(1分)【答案】(1)(3分)材料一:示例:寓教于乐,国学正以多样化方式传播,让人大开眼界。材料二:示例:市场混乱、质量堪忧,国学传播面临诸多挑战。(2分)示例一:诵经典弘扬文化。示例二:品古籍提升内涵。(1分)示例一:组织以国学推广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示例二:开展好“朝读经典”活动。(评分说明:围绕主题开展相应活动即可。若继续回答“组织古诗文朗读大赛,不给分。)(2017湖北恩施)8.“……呦呦鹿鸣,食野之蒿。仅有嘉宾,德音孔昭。”“寻寻觅觅,凄凄惨惨戚戚。宝贝回家,路有多长?茫茫暗夜……”2015年感动中国人物屠呦呦和张宝艳夫妻的颁奖词让人眼前一亮,其创作灵感来源于《诗经》《宋词》等国学经典。国学是中华民族的文化精髓,每个人都能从中汲取到成长所需的养分。请完成下列任务。(1)识国学按要求填写书名。(2分)国学经典不仅有《诗经》《宋词》,还有《

》《

》等。【答案】《弟子规》《百家姓》《千字文》《大学》《中庸》《论语》《孟子》《书》《礼》《易》《春秋》《唐诗》等。(2)赞国学完成下列对联。(2分)上联:读经典丰富人生下联:

【答案】爱国学完善自我

品美文润泽心灵(对仗不工整酌情扣分)(3)荐国学你的同学小杨打算在中考结束后多看电视剧和流行网络小说,你将如何说服他多读一些国学经典著作?(2分)

【答案】小杨你好!中考结束后,我们有充足的时间做自己喜欢做的事。看电视剧和网络小说是放松的好方式。但是我们也要抽时间多读国学经典,提高自身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奠定基础。你说对吧。(有称呼,语言通顺,言之有理即可)(2016云南曲靖)某班开展“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的语文实践活动,请你完成以下任务。【故事大盘点】(2分)孔、孟及其弟子留下了不少脍炙人口的故事,如“孟母三迁”等。请你再写出两个与孔、孟或者其弟子有关的故事名称。【成语大搜集】(2分)《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至今仍活跃在现代汉语里,下面是同学们搜集的一组成语,其中有两个不是出自《论语》《孟子》,请你找出来。(只填序号)=1\*GB3①温故知新=2\*GB3②舍生取义=3\*GB3③愚公移山=4\*GB3④则善恶从=5\*GB3⑤任重道远=6\*GB3⑥诲人不倦=7\*GB3⑦一鼓作气=8\*GB3⑧见贤思齐【观点大讨论】(2分)当今有不少家长效仿古代“孟母三迁”的做法,争先恐后地购买名校周边的“学区房”,请你用简明的语言阐述对这种现象的看法。【答案】(1)孟母断织、韦编三绝=3\*GB3③=7\*GB3⑦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不可取。因为自己的孩子适不适合上名校还要根据孩子的实际情况,况且更多的家长只是出于一种跟风心理而已。或者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可取。我认为家长的这种做法对孩子有好处,因为名校集中了优质教育资源,孩子在这样的环境中求学更容易成才。或者兼说二者。(2015湖南长沙)6.初三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4分)⑴《论语》《孟子》语言精练,含义丰富,有不少语句已经成为成语,如“温故知新”“舍生取义”等。请你再各写出一个成语。(2分)⑵宋朝赵普说:“半部《论语》治天下”,请你仿写一句对《孟子》作出评价。(2分)【答案】6.⑴示例:《论语》不耻下问任重道远见贤思齐《孟子》明察秋毫缘木求鱼出类拔萃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得道多助失道寡助评分:共2分。每个1分。⑵示例:一部《孟子》耀中华一部《孟子》重民生等评分:共2分。句式相似,意思合理即可。(2012山东滨州)5、综合性学习(3分)某班举行了“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假如你是其中一员,请按要求完成下列各题。(1)《论语》、《孟子》均列入古时“四书”,“四书”中另两书是《

》、《

》。(1分)(2)孔、孟是儒家的代表人物,不朽的是他们的思想和美德。请从你的知识积累中去探寻他们的思想或美德,并在《论语》、《孟子》中找到例句。(2分)示例:孔子

谦虚的美德

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孟子

民本思想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答案】(1)《大学》《中庸》(1分)(2)示例:孔子:务实精神

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孟子:舍生取义

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2分)(2011四川南充)在“我所了解的孔子和孟子”综合性学习活动中,同学们搜集到相关的材料。请你按要求完成21~22题。21.下面是《孟子》中关于治国的语录,阅读后用一个词语概括孟子的治国思想。(2分)【材料一】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译文:能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多;不施行仁政的君主,支持他的人就少。【材料二】国君好仁,天下无敌焉。译文:一国的君主如果喜爱仁德,整个天下便不会有敌手。【材料三】君仁,莫不仁;君义,莫不义;君正,莫不正。译文:君主仁,没有人不仁;君主义,没有人不义;君主正,没有人不正。孟子的治国思想:22.请从下面的材料中任选一句孔子的名言,说说它体现了怎样的中华传统美德,具有怎样的现实意义。(3分)北京奥运会开幕式上,2008名演员击缶而歌“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在古琴声中,身穿古袍,手持竹简的孔门弟子,齐声诵读“三人行,必有我师焉”“礼之用,和为贵”等儒家经典名句,在全世界面前展现了辉煌灿烂的中华文明。我选择的名言:传统美德:现实意义:【答案】21.仁政(施仁政、民贵君轻、以民为本)(2分)22.示例:名言: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传统美德:热情好客;现实意义:开放的心态,广交朋友。名言:三人行,必有我师焉;传统美德:谦虚好学;现实意义:善于学习别人的长处。名言:礼之用,和为贵;传统美德:重礼尚和;现实意义:追求人与自然、社会和谐共处。(3分。传统美德1分,现实意义2分)(2010天津)【材料一】中华国学经典指中华文化中最优秀,最精华,最有价值的典范性著作。专家疾呼“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走进中小学课堂”,“国家应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引入国家实验课程”。不少地方中小学已开设国学教育课,每周l课时。【材料二】目前,全世界已有l00多个国家和地区设立了400多所孔子学院。有关部门选取《弟子规》《三字经》《论语》《孟子》等国学文化经典,编写出版了《中华传统文化视听读本》,让中国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摘自自“新浪网”)(1)在中小学开设国学教育课,有人肯定但也有人反对,你持什么观点?请简述理由。(3分)(2)读了“材料二”,你有什么感想?(2分)(3)盐城市海滨中学向来访的美国某孔子学院的学生赠送国学经典,请你从《论浯》《唐诗三百首》《西游记》等三部作品中任选一部,拟写一句推荐语。(2分)示例:《水浒传》——从传奇的故事中感受栩栩如生、个性鲜明的英雄群像。【答案】(1)示例一:赞成。开设国学教育课,有助于我们认识中华文化的丰厚博大,提高自身品德修养。示例二:反对,开设国学教育课,会加重我们的学习负担。(3升)观点1分;理由2分。言之有理即可。(2)示倒一:中华传统文化走向世界,我们盛到无比自豪。示例二:外国人如此喜爱中国传统文化,我们更应该努力学习和传承民族文化。(2分)言之有理即可.(3)示例一:《论语》——从简练质朴的语言中领略中国儒家思想的博大精深。(2分)示例二:《唐诗三百首》——走进文学以工殿堂,欣赏诗歌黄金时代的旷世杰作。示例三;《西游记》——感受作者丰富的想象,聆听一曲降妖伏魔、百折不挠的赞歌。(2分)扣住本质特征,言之有理即可。(2013江苏盐城)朱熹是历史上著名的思想家、哲学家、教育家。他一生大部分时间在闽北著书讲学,武夷山、建阳、建瓯都留下了他的足迹。近日在南平市召开的“朱子文化座谈会”上,与会者建议将朱子文化融入人们日常生活的一言一行。为弘扬朱子文化,学校拟开展以感受朱子“崇文重教,明礼诚信,人格修养”为主题的语文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加。【活动一:引经据典话修养】朱熹对胸怀坦荡、宽厚善良、谦和行善、诚实守信等人格修养有过精辟的论述,如:“勿损人而利己,勿妒贤而嫉能。”班级准备出一期小报,要求每人从古今中外的名人名言中搜集有关人格修养方面的名言警句,请写出一句你搜集到的名言。(2分)【活动二:融合互动谈养成】朱熹主张在日常生活中养成一定的行为习惯。班主任要求同学们围绕“学习中有哪些良好的行为习惯”展开调查。请你向全班同学推荐一种学习方面的好习惯,并简述其好处。(3分)好习惯:(1分)好处:(2分)朱熹曾对礼义作过这样的阐述:“诗书不可不读,礼义不可不知。”班级准备开展“知书明理”主题讨论会,班长要求同学们对下面材料进行探究,请说出你探究的结果。(3分)材料:在2012世界奥林匹克数学竞赛中,中国选手荣获16金中的10金。在交换礼物时,外国小朋友送上自己精心准备的礼物,而中国选手因没准备,只好回赠人民币。【答案】8.(8分)①(2分)示例:“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最高贵的复仇是宽容。”(雨果)②(3分)示例一:好习惯:课前预习。好处:既可以将学习内容作一个初步了解,又可找出重难点,以便上课时解决。示例二:好习惯:写日记。好处;既可以记录学习和生活中的点滴感受,也可以通过练笔,提高写作能力。(“好习惯”1分,“好处”2分,好处答到一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③(3分)示例一:中国选手虽然获得大多数金牌,但却在礼仪上输给外国小朋友。示例二:中国选手只注重比赛成绩,却忽视了礼仪。示例三:中国选手既要学好学科知识,更要补上礼仪一课。示例四:外国小朋友不论比赛输赢,都会向竞争对手赠送精心准备的礼物,以表达自己的善意和尊敬。示例五:外国选手除了在乎比赛成绩,还看重人与人的交往。而中国选手只在乎比赛成绩。(谈到一点即可,意对即可)(2012福建南平)5.北京平谷某派出所所长,有一天在翻阅古书时,无意间发现自己在辖区给几所中小学讲的法治教育课内容,几乎全被一本书所囊括,这本书就是《弟子规》。于是他就以《弟子规》作为法治课的教材在学生中进行宣讲,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并由此在学校和社会引起《弟子规》热。(1)根据以上表述,你认为《弟子规》应该是一本的书。(1分)(2)如果你校开展了《弟子规》的学习活动,清你用简要的文字谈三点收获(或体会);假如你校来开展此项活动,请你围绕学习《弟子规》设计三个活动项目。收获或项目:;;。(3分)(3)“学习弟子规,将文化落地为文明”,这是钱文忠教授在其著作《解读<弟子规>》上的题词,这一题词揭示了学习《弟子规》的要义,即:传承文化,。(1分)【答案】5.(1)劝勉青少年做人(法治教育规范行为等)(1分)(2)收获示例《弟子规》是对青少年进行法治教育的教材学习《弟子规》,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弟子规》教我们孝敬、感恩《弟子规》对我们衣、食、住、行等各个方面都提出了要求,是我们行为的指南。(只要涉及到学习《弟子规》方面的收获,有一点给1分,得满3分为止。)项目示例:围绕学习《弟子规》,举行故事会办黑板报举行演讲会举行朗诵比赛举行主题班会举办学习心得交流会等均可(每个项目设计给1分,得满3分为止)(3)示例:传递文明(延续文明传播文明等)(1分)(2012湖北孝感)近年来,许多地方都在纷纷诵读《弟子规》《三字经》。亲近经典,可以净化心灵,涵养大气。这两本书都是在儒家思想指导下编成的读物,是我国古代对儿童进行启蒙教育的重要文化经典,其中有不少内容在指导我们学习生活等方面仍然有很好的借鉴作用。25.处于青春期的一些中学生,容易与父母闹别扭。如果你的同学因为父母的批评正心情不悦,你认为下列哪一项内容最适合用来对他(她)进行劝说。(2分)A.扬名声显父母光于前裕于后B.父母教须敬听父母责须顺承C.身有伤贻亲忧德有伤贻亲羞D.称尊长勿呼名对尊长勿见能26.请参照示例,将下列《弟子规》《三字经》的内容任选两项进行概括。(4分)序号原句内容概括示例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教化育人1头悬梁锥刺股彼不教自勤苦2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3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4刻薄语秽污词市井气切戒之【答案】25.B(2分)26.学习态度;卫生习惯;仪容仪表;文明语言(多答只按前两句计分,每句2分,共4分)(2011贵州贵阳)11.综合性学习。(11分)品读诸子百家,传承中华文化。凌云中学蒹葭文学社开展了以“诸子百家”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初识诸子】(1)春秋战国,学派林立,百家争鸣。请你按照示例把下面9个选项分为三组。(只填番号)(3分)示例:墨家----墨子----快马加鞭=1\*GB3①儒家=2\*GB3②愚公移山=3\*GB3③孙子=4\*GB3④道家=5\*GB3⑤孟子=6\*GB3⑥知己知彼=7\*GB3⑦兵家=8\*GB3⑧舍生取义=9\*GB3⑨列子【评说诸子】(2)根据下面孔子的小传,请你写一段话概括孔子的伟大之处,作为社刊的“孔子专题”的前言。不超过60字。(5分)孔子,名丘,字仲尼,生于公元前551年,春秋鲁国人。他曾在鲁国担任司寇,与鲁国权臣季氏不合,55岁时离开家乡周游列国,颠沛流离,出生入死。因为仁义礼治思想不被诸侯们采纳,他只得返回鲁国。修《诗》《书》,订《礼》《乐》,序《周易》,作《春秋》。开办私学,聚徒讲学,“学而不厌,诲人不倦”,有弟子三千,贤人七十二。73岁去世。孔子开创了儒家学派,是世界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的思想和言行被弟子们记录在《论语》里,影响中国几千年。【感悟诸子】(3)诸子百家的思想源远流长,影响至今。从下列诸子的名言中你悟出了怎样的人生道理?(3分)=1\*GB3①九层之台,起于累土。——老子=2\*GB3②不以规矩,不成方圆。——孟子=3\*GB3③千里之堤,毁于蚁穴。——韩非【答案】(1)①⑤⑧/④⑨②/⑦③⑥(3分,每组l分)(2)示例:孔于主张仁义礼治,编撰古籍,开办私学,开创儒家学派,思想(《论语》)影响深远。(5分,画线处各l分)(3)①事情的成功是由小到大逐渐积累而成的。②不遵守规则、制度就办不好事·(办事要遵守规则、制度。)=3\*GB3③小事不注意,就会出大问题。(关注细节或注重小事。)(3分,每点l分)(2011四川绵阳)在《主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