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课件设计_第1页
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课件设计_第2页
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课件设计_第3页
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课件设计_第4页
高中语文-听颖师弹琴教学课件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听颖师弹琴

韩愈学习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诗歌,并当堂背诵。2、反复诵读诗歌,理解诗歌的内容和表达技巧,并能灵活运用。

走近作者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首,祖籍昌黎(今河北通县),所以世称韩昌黎,晚年任吏部侍郎,又称韩吏部,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有《昌黎先生集》。

诵读诗歌,整体感知思考:诗歌是如何描写琴声的?诗中描摩了哪些场面?表现了音乐怎样的变化?场景有(1)儿女私语(2)勇士赴敌(3)云絮飞扬(4)众鸟喧啾(5)凤凰高飞(6)凤凰失势落千丈以上场景表现了音乐由袅袅升起,轻柔细屑而骤然昂扬、激越。接着琴声又由刚转柔,呈起伏回荡之姿,展示了高远阔大的意境,蓦地、百鸟齐鸣、声音细碎,于这喧闹背景中,有高音昂起至极高又迅速向低音滑落,写出了音调的复杂变化,而这变化由于有场景作依托,而有了具象化的表现,我们似乎看到了勇士慨然赴敌的豪迈,看到了凤凰不甘与凡鸟为伍,一心向上,饱经跻攀之苦后,却还是跌落下来的不幸。小组探究,品读诗歌诗歌鉴赏第二部分中,诗人为何说自己“未省听丝篁”?衬托手法的运用这不是说诗人不懂得欣赏音乐,而是说自己从未听到过如此美妙的音乐,叹为观止,以此来衬托出颖师技艺的高超,是自谦之辞。诗人听琴有什么样的举动?(具体诗句)怎样看待诗人的举动?“起坐在一旁”“挥手遽止之”“湿衣泪滂滂”诗人听音乐的过程中“起坐在一旁”即在一旁起坐不宁,这实际上是说音乐与诗人的情感产生了共鸣,诗人已进入到音乐的境界里去了。这表明了音乐的魅力。而诗人“滂滂”落泪而“止之”是因为颖师的乐曲引发了他“冰炭”置肠的感受。诗歌鉴赏知人论世诗人为何有如此大的情感表现?

此诗作于元和十一年(816)因受谗言被降为右庶子以后。韩愈此时正处在人生的低谷,自然易从音乐中感伤自身的不幸。而音乐中“孤凤凰,跻攀分寸不可上,失势一落千丈强”,这大起大落,正是诗人人生的写照,最能引起诗人的感伤。这与白居易的“江州司马青衫湿”极为相似。

总结表达技巧描写音乐的手法1、正面描写:

通感(以声写声,以形写声)2、侧面烘托:突出自己听琴的感受,形象地表现了颖师技艺的高超,琴声的优美。扩展应用表现抽象的音乐需要运用通感,比喻等手法化虚为实,方易欣赏。艺术是相通的,在诗词歌赋及其他艺术形式中还有没有类似的作品。如情感中的“愁”。“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试问闲愁都几许?一川烟草,满城风絮,梅子黄时雨。”小结艺术手法:正面摹写+侧面烘托主旨内容:听琴——感受——寄托当堂达标1、“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运用了什么手法?2、“天台一万八千丈,对此欲倒东南倾”运用了什么手法?

作业背诵默写全诗阅读《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