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1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2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3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4页
辽宁省朝阳市北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语文试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4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北票市2022-2023学年高二下学期4月月考

语文试卷

考生注意:

1.本试卷由四个部分组成。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2.考生作答时,请将答案答在答题卡上。选择题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

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非选择题请用直径0.5毫米黑色墨水签字笔在答题卡上各题的答

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试题卷、草稿纸上作答无效。

一、现代文阅读(35分)号

(-)现代文阅读I(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5题。

材料一:

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就是朝气蓬勃,而朝气蓬勃也是盛唐时代的性格。盛唐气象是思

想感情,也是艺术形象,在这里思想性与艺术性获得了高度统一。有人认为只有揭露黑暗才

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这是不全面的,应该说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

民的作品不一定总是描述黑暗。如屈原最有代表性的作品《离骚》,给我们最深刻的印象是

强烈追求理想、追求光明,很少具体描述黑暗面。作者究竟是带着更多黑暗的重压,还是带

着更多光明的展望来歌唱,这在形象上是不同的,这事实上正是一个时代精神面貌的反映。

盛唐气象正是歌唱了人民喜爱的正面的东西,反映了时代中人民力量的高涨,这是盛唐气象

所具有的时代性格特征。它是属于人民的,是与黑暗力量、保守势力相敌对的,这就是它的

思想性。

盛唐时代是一个统一的时代,是一个生活和平繁荣发展的时代,它不同于战国时代,生

活中没有那么多的惊险变化,因此在性情上也就更为平易开朗。《楚辞》比《国风》复杂得

多、曲折得多,而唐诗与《国风》更为接近,这一深入浅出而气象蓬勃的风格,正是盛唐诗

歌所独有的。

李白的《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

尔同销万古愁如果单从字面上看,己经是“万古愁”了,感情还不沉重吗?然而正是这

“万古愁”才够得上盛唐气象,才能说明它与“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念天地之悠悠,

独伦然而涕下”(陈子昂《登幽州台歌》)的气象可以匹敌,有着联系,才能说明盛唐的诗歌

高潮比陈子昂的时代更为气象万千.我们如果以为“白发三千丈”“同销万古愁”仅仅是说

愁之多、愁之长,也还是停留在字面之上,更深入理解,会发现这个形象的充沛饱满,这才

是盛唐气象真正的造诣。

李煜《虞美人》“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也是说愁多、愁长,也是形

象的名句;然而这个形象绝不是盛唐气象,它说愁多、愁长,却说得那么可怜;它的“一江

春水向东流”与“黄河之水天上来”,在形象上简直是无法比拟的全然不同的境界。王昌龄

《笑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间,一片冰心在玉壶。”

这也是典型的盛唐气象。盛唐气象是饱满的、蓬勃的,正因其生活的每个角落都是充沛的,

它夸大到“白发三千丈”时不觉得夸大,它细小到''一片冰心在玉壶”时不觉得加小;正如

一朵小小的蒲公英,也耀眼地说明了整个春天的世界。它玲珑透彻而仍然浑厚,千愁万堵而

仍然开朗,它带来了如太阳一般丰富而健康的美学上的造诣,这就是历代向往的属于人民的

盛唐气象。

盛唐气象是中国古典诗歌造诣的理想,因为它鲜明、开朗、深入浅出;那飞动的形象、

丰富的想象、饱满的情绪,使得思想性与艺术性在这里统一为丰富无尽的言说。这也就是传

统上誉为“浑厚”的盛唐气象的风格。

(摘编自林庚《盛唐气象》)

材料二:

唐朝继隋之后,经过太宗贞观之治,加速了南北文化的交融。南朝的“文”装点了北朝

的“质”,北朝的“质”充实了南朝的“文”,“各去所短,合其两长,则文质彬彬,尽善尽

美矣”。一种融合了南北文化之长、与唐帝国的政治经济形势相适应的新文化达到了成熟的

地步。盛唐气象正是这种富有深厚内涵的新文化的升华。

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居住着许多外国的王侯、供职于唐朝的外国人、留

学生、求法僧,外国的音乐家、舞蹈家、美术家,以及大量外来的商贾,至于外国的使臣更

是络绎不绝。在宗教方面,佛教之外,伊斯兰教、袄教、景教和摩尼教也都得以流行。音乐、

舞蹈、美术等方面的交流也给盛唐社会注入新的气息。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了盛唐人的眼

界,开阔了他们的胸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

无法想象,在一个民生凋敝、战乱频仍、国家分裂的时代会有什么气象可言。关于盛唐

经济繁荣的局面,文献不乏记载。“人家粮储,皆及数岁。”(元结《问进士》)“四方丰稔,

百姓殷富……路不拾遗,行者不囊粮。”(郑崇《开天传信记》)从中宗神龙元年到玄宗天宝

十四年,短短的五十年间,唐朝人口增幅达40%,人均粮食达到700斤。

在安定的局面下,儒、释、道三教得以并用,思想界出现比较自由的气氛。在思想比较

自由的气氛中,诗人们可以从各方面汲取营养。李白信道,杜甫尊儒,王维崇佛。他们的不

同信仰对于形成各自的诗歌风格起了重要的作用。

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

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与此同时,文化也从少数士族文人手中转移到中下层庶族文

人手中。这批在唐朝建国后成长起来的新人,有丰富的生活阅历,比较了解社会的实际、政

治的利弊和民生的疾苦。他们有抱负、有见识、有能力,敢于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

盛唐文化实际上主要是这批新人创造出来的,盛唐气象也就是这批新人的气象。

(摘编自袁行需《盛唐诗歌与盛唐气象》)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朝气蓬勃作为盛唐气象最突出的特点,既是盛唐诗歌独有的艺术风格,也是盛唐时代的性

格特征。

B.材料一认为,属于人民的作品才是有思想性的作品,而属于人民的作品多歌唱正面的东

西,很少描述黑暗。

C.李白的诗句“白发三千丈”“与尔同销万古愁”不仅仅在说愁之多、愁之长,更体现出形

象的充沛饱满。

D.在儒释道三教并行的唐代,诗人们可以多方面汲取营养,李白、杜甫:王维不同的诗风与

其不同的信仰有关。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屈原带着光明的展望来歌唱,他的《离骚》表现出强烈的追求理想、追求光明的倾向,是

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

B.盛唐气象是与大唐帝国政治、经济、思想、外交、艺术等相适应的文化风貌特征,“浑厚”

是其鲜明的风格。

C.长安是当时世界上最大的国际都会,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法、传教,

盛唐气象因此形成。

D.唐朝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文化新人诞生,门阀士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

面因此被打破。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不能体现“盛唐气象”的一项是(3分)

A.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高适《别董大》)

B.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C.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王湾《次北固山下》)

D.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李商隐《夜雨寄北》)

4.请从论证方法、论证语言两个角度,简要分析材料一是如何增强论证说服力的。(4分)

5.请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盛唐气象的形成原因。(6分)

(二)现代文阅读II(本题共4小题,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留下长江的人

冯骥才

“很少一位摄影家能够如此强烈地震撼我。为此,在他这些惊世之作出版之际,我要为

他写一些动心的话。”

郑云峰的行为是完全个人化的。

他自1988年就不断地只身远涉长江和黄河的源头,用镜头去探询这两条华夏民族母亲

河生命的始由。十年后,随着长江大坝的加速耸起,三峡的湮灭日趋迫近,郑云峰决定和大

坝工程仲时间,在关闸蓄水之前,将三峡的地理风貌、自然景象、人文形态、历史遗存,以

及动迁移民的过程全方位地记录下来。这是一位年过半百的人所能完成的么?然而,历史使

命都是心计情原承担的。于是他停止了个人的摄影,负债办起一家公司来积累资金。他用这

些钱造了一条小木船放入长江,开始了摄影史上富于传奇色彩的“日饮长江水,夜宿峡江畔”

的摄影生活。整整六年,无论风狂雨肆,酷暑严冬,他一年四季,朝朝暮暮,都生活与工作

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到处有他的足迹,许多船工村民与他结为好友。他日日肩背相机,

翻山越岭,呼吸着山川的气息:夜夜身裹被单,睡在船中,耳听着江中浩荡而不绝的涛声。

也许他本人也不曾料到,这样的非物质和纯奉献的人生选择,最终得到的却是心灵的升华。

郑云峰与我大约是同龄人,但他个子不高,我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在三

峡两岸随处都可以看到如此样子的人,他受到了长江的同化,己是长江之子。同他对座而谈,

很快就能进入他的世界,他这些年在长江充满冒险经历的摄影生活,他的所见所闻,以及他

的激情,他的忧虑,他的焦迫,还有对长江那种无上的爱。他几乎不谈他的作品,只谈他的

长江。一个热恋的人满口总是对方,独独没有自己。我被他深深地感动着。

为此,他爬上过三峡两岸上百座巍峨的峰顶。在那些乱石嶙峋、荆棘遍布的大山里,他

的衣服磨出洞来,双腿磕破流血。可是有一天,他忽然感受到那些绊倒他的石头或刺疼他的

荆条是有灵性的,是沉默的大山与他的一种主动的交流,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

命、有情感、有命运了。

最使他刻骨铭心的是三峡两岸的纤夫古道。那些被纤绳磨出一条条十几公分槽的石头,

那些绝壁上狭窄的纤夫的路,乃是长江最深刻的人文。他曾经在大雨中遇到一条纤夫古道,

地处百米断崖,劈空而立,下临万丈深渊,恶浪翻滚,这古道只有肩宽,仅容双脚。千百年

来,多少纤夫由于绷断纤绳,或者腿软足滑,落崖丧命?郑云峰要去亲身体验那些纤夫们的

生命感受。尽管心惊肉跳,但他还是冒死地匍匐过去了。

还有哪一位摄影家、画家、作家和诗人这样做过?也许你会问:为什么这样做?

他说,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

长江给予中国人的,绝不仅仅是饮用的水和一条贯穿诸省大动脉一般的通道,更重要的

是它的百折不回的精神,浩阔的胸襟,以及对人们的磨砺。数千年来,人们与它在相搏中融

合,在融合中相搏,它最终造就的不是中华民族豪迈与坚韧的性格么?

它又是一条流淌与回荡着民族精神的万里大江!郑云峰正是在这样的虚敬的境界中举起

他的相机的。

为此,在整整六年对长江抢救性的拍摄中,他给我们的不是一般性的视觉记录,而是长

江的精神,长江的魂魄,长江的气息,以及它深层的生命形象。

同时.,这些出自如此激情的摄影家手中的作品,每一帧都是情感化的。无论是对山花烂

漫的三峡春色的赞美,对风狂雨骤的长江气势的讴歌:无论是对一块满是纤痕的巨石的刻画,

还是对一片遍布暗礁的险滩的描述,都能使我们听到摄影家的惊叹、呼叫、欢笑与呜咽。如

果不是他数年里在长江两岸的荒山野岭中来来回回地翻越,我们从哪里能获得如此绝伦的视

角?特别是他站在那些峰巅之上全景的拍摄,会使我们出声地赞叹;这才是长江、三峡!

然而郑云峰会骄傲地告诉你,住在长江边上的人天天看到的都是这样的景色!他已经是长江

人的代言人了。唯有他才称得上长江的代言人!

自2000年11月长江便开始拦江蓄水。就此,传统意义的长江很快消失。无数历史人文

和自然风景随即葬身水底,世代居住在两岸的百姓迁徙它乡,最重要的是,长江由“江”变

为“湖”,由“动”变为“静”,不再有急流险滩,不再有惊涛拍岸,何处再能见到“大江东

去”和“奔流到海不复回”那样的豪情?

一时我竟落下泪来,我联想到唐人的那些咏叹长江的诗篇都已成为匪夷所思的神话了!

然而,上答竟在此时,赐给我们一位摄影家•他苦其体肤,带其筋骨,以生命之躯去博取大

江的真容。他以六年时间,倾尽家财,拍摄照片三万余帧,为我们留下了一个真切的、立体

的、完整的三峡——三峡之魂!

艺术家不能改变历史,却能升华生活,补偿精神,记录时代,慰藉心灵。这一切,郑云

峰全做到了!

我深信,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这便是这本图集真正的价值。因为,

尽管长江三峡不复存在,却在这里获得了永生!

(选自《冯骥才散文》,有删改)

6.下列对本文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他忽然感觉长江的一切都变得有生命、有情感、有命运了”,这表明郑云峰在拍摄过程

中不断深化了对长江的认识。

B.郑云峰在纤夫古道上匍匐前行,用生命记录长江,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

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

C.在作者看来,长江截流将唐人曾经咏叹长江的诗篇变成了匪夷所思的神话,作者为此感到

哀伤,流下了眼泪。

D.作者评价郑云峰是“长江之子”“长江人的代言人”“长江的代言人”,这表明郑云峰在作

者内心的崇高地位。

7.下列对本文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瘦健又轻爽,胳膊上的肌肉轮廓清楚”,这一外貌描写既刻画出了长江对郑云峰外在的

影响,也写出了郑云峰内在的精神特质。

B.本文既写了郑云峰对长江的认识,也有作者对长江的深刻思考,两种感悟交织在一起,进

一步深化文章的主题。

C.本文没有对郑云峰的摄影作品进行评论,但是对长江的评述颇为用心,这在一定程度上反

而强化了郑云峰摄影作品的意义。

D.本文既有对人物拍摄活动的叙述,也有对人物品格和长江精神的评论,能让读者产生情理

上的共鸣。

8.请简要分析画横线的句子在文中的作用。(4分)

9.文末作者说“将来的人们一定更能体会到郑云峰的意图”,郑云峰的意图是什么?请结合

全文谈谈你的认识。(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5分)

(-)文言文阅读(本题共5小题,20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4题。

秋七月,加刘裕北青冀二州刺史。

或谓裕曰:“张绸有巧思,若得纲使为攻具,广固必可拔也。”会纲自长安还,太山木亨

申宣执之送于裕。裕升纲于楼车,使圉城呼曰:“刘勃勃大破秦军,无兵相救。"城中莫不失

色。江南每发兵及遣使者至广固,裕辄潜遣兵夜迎之,明日,张旗鸣鼓而至,北方之民执兵

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张华、封恺皆为裕所获。

秦王兴遣使谓裕曰:“慕容氏相与邻好,今晋攻之急,秦已遣铁腕十万屯洛阳;晋军不

还,当长驱而进。”裕呼秦使者谓曰:“语汝姚兴:我克燕之后,息兵三年,当取关、洛;今

能自送,便可速来!”刘穆之闻有秦使,驰入见裕,而秦使者已去。格以所言告穆之,穆之

尤之曰:“常日事无大小,必赐预谋,此宜善详,云何遽尔答之?此语不足以威敌,适足以

怒之。若广圆未下,羌寇奄至,不审何以待之?”裕笑曰:"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

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此救必畏我知宁寄先遣信命逆设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晋师不出,为日

久矣。羌见伐亲殆将内惧,自保不暇,何能救人邪!”

初,秦王兴遣卫将军姚强帅步骑一万随韩范往就姚绍于洛阳,并兵以救南燕,及为勃勃

所败,追强兵还长安。韩范叹日:“天灭燕矣!”南燕尚书张俊自长安还,降于刘裕,因说裕

曰:“燕人所恃者,谓韩范必能致秦师也,今得范以示之,燕必降矣。”裕乃表范为散骑常侍,

且以书招之。长水校尉王蒲劝范奔秦,范曰:“刘裕起布衣,灭桓玄,复晋室,今兴师伐燕,

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燕亡则秦为之次矣,吾不可以再辱。”遂降于裕。

(节选自《通鉴纪事本末刘裕灭南燕》)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

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B.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

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C.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

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D.此是兵机/非卿所解/故不相语耳/夫兵贵神速/彼若审能赴救/必畏我知/宁容先遣信命/逆设

此言是/自张大之辞也/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太守是秦朝至汉朝时期对郡守的尊称。隋唐后的刺史、知府也别称太守。

B.周城的“周”意为环绕,与《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相同。

C.铁骑即披挂铁甲的战马,借指精锐的骑兵,又称重骑兵,是古代军事战争中骑兵的一种。

D.布衣,原指古代老百姓穿的麻布衣服,后借指平民百姓。文中“布衣”是后一个意思。

12.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有人对刘裕说如果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战的器具,就能攻下广固,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

申宣捉拿张纲。

B.刘裕让后秦使者回去告诉秦王,东晋军队攻克燕国后会休整三年,之后就要去攻打后秦,

后秦如果想投降就早点来。

C.刘裕对刘穆之说东晋的军队不出国征战很久了,羌人看见他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心中会

畏惧,也不会去援救别人。

D.刘裕听从了南燕尚书张俊的建议,上表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并且写信招降韩范,

韩范最终向刘裕投降。

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8分)

(1)北方之民执兵负粮归裕者,日以千数,围城益急。(4分)

(2)今兴师伐燕,所向崩溃,此殆天授,非人力也。(4分)

14.从刘裕处理后秦使者这件事上,能看出刘裕是一个怎样的人?(3分)

(二)古代诗歌阅读(本题共2小题,9分)

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15〜16题。

送谭孝廉赴举李咸用。

鼓辇声里寻诗礼,戈戟林间入镐京。好事尽从难处得,少年无向易中轻。

也知贵贱皆前定,未见疏慵遂有成。吾道近来稀后进,善开金口答公卿。

【注】①李咸用:晚唐诗人。晚唐时社会矛盾激化,兵戈不断,不仅民不聊生,就是士人进

身之路也多有阻难。

15.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联运用借代,交代了谭孝廉赴京科考的时代背景,赞扬其行为的难能可贵。

B.颈联“也知”扫去贵贱命中注定的消极情绪,为后一句表达嘱托之意蓄势。

C.尾联指出当下儒学之道急需人才,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公贵族举荐谭孝廉。

D.这首诗情中蕴理,语言浅近而蕴意深远,表现出作者对后辈殷切寄望的情谊。

16.这首送别之作蕴含着耐人寻味的人生哲理,请结合诗句简要分析并谈谈你受到的启发。(6

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本题共1小题,6分)

17.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

(1)杜甫《蜀相》中高度概括、评价诸葛亮一生伟大功业的两句是",

(2)李密在《陈情表》中,通过“”两句直接表明自己尽忠时间充足而尽孝时间

不足.

(3)归有光《项脊轩志》中“—”两句,将怀念之情寄于庭中的枇杷树,睹物思

人而物是人非,不言情而情无限。

三、语言文字运用(20分)

(-)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8〜20题。

倘若提及黄沙岭,想必鲜有人知。但辛弃疾的《西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则近乎—。

这条从南宋走来,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因了亲弃疾的这首词而因此得名。黄沙古道是

古时从上饶通往铅山石塘的必经之路。辛弃疾四十三岁那年,被谏官弹劾,惹得龙颜大怒,

罢官,携家在信州上饶定居。

辛弃疾被迫离开战场,由一个抗金英雄改行当专业词人。这期间,辛弃疾常往返于上饶

和铅山,写下有关上饶的词多达两百首。可见,上饶是个多么有气场的地方。一个文人的气

养足了,胸襟开阔豁达,才能有的创作灵感。

沿着上饶黄沙村出来,徒步数里,人烟逐渐少。山涧如一把天工神斧,凭空将黄沙岭斫

为两半。山岬摆着形状不一的造型楚进山的皱褶里,给由平添了几分森严。流水潺彳菱,—,

让人想起古琴的声音,但绝不是古筝.古筝俗了些,是时用以表演助兴的热闹。古琴

则不然,是独坐幽篁轻拨琴弦,弹奏一曲寻觅知音的绝响。

18.依次填人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家喻户晓源源不断泠泠作响高朋满座

B.耳熟能详源远流长泠泠作响狐朋狗友

C.家喻户晓源远流长万籁俱寂高朋满座

D.耳熟能详源源不断万籁俱寂狐朋狗友

19.文中画波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

A.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

B.这条从南宋走来,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

C.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因此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

D.这条从南宋走来的古道,因了辛弃疾的这首词而得名,成为江南一个美丽的注脚。

20.下列各项中,和文中画横线句使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A.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B.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C.玉容寂寞泪阑干,梨花一枝春带雨。D.秦时明月汉时关,万里长征人未还。

(二)语言文字运用I【(本题共2小题,11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21〜2题。

在喝水这件“小事”上,中国人一直很讲究。“不喝生水,喝烧开的熟水”这一文化习

俗,在百姓中口口相传,代代相承。饮水可以促进新陈代谢,维护身体健康,所以一①

中医养生经典有“熟水之用”一说,这是指煮开后的熟水饮入胃中,能及时将水谷精华

之气输送到全身各处,润补人体阳气,维持气血运化机能,护卫生命。站在中医养生的角度

来说,多喝水不如会喝水。来自中医养生及营养膳食等领域的专家纷纷指出,选对水才能从

根本上调理好身体,对人体健康而言,最理想的补水方式是②。“凉白开”三个字

包含三层意思:凉,不寒不热;白,零添加;开,③。

中医养生讲究阴阳平衡。未烧开的生水刺激肠胃,而太热的水容易使人出汗过多,引发

气虚、血虚,伤害身体。常温状态的熟水“凉白开”,处于中间平衡状态,有助于平衡养生,

保持胃气通达,保持身体健康。

21.请在文中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

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22.简述第三自然段的主要内容。要求使用包含因果关系的句子,表达简洁流畅,不超过60

个字。(5分)

四、写作(60分)

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

近来,“躺平”一词蹿红社交网络。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深感心累,只想躺平在地,不再

热血沸腾。有人说,“躺平”意味着颓废、妥协和放弃;有人说,“躺平”其实不过是一种减

少自己生活需求的“不消费主义”,清心寡欲回归最基本的生活,无可厚非;有人说,“躺平”

只是降低欲望,淡泊名利,放弃了外在的评价,不追求功利化上进,苟且中不见得彻底放弃

诗和远方。

在河南大学毕业典礼上,程民生教授致辞时说:“累了可以躺平歇会儿,可不敢一直躺

平,躺得了初一,躺不到十五啊!”

马克思说:“一个时代的精神,是青年代表的精神;一个时代的性格,是青春代表的性

格。”

宋儒吕祖谦有言,“天下之势不盛则衰,天下之治不进则退”“自安于弱,而终于弱矣;

自安于愚,而终于愚矣

上述材料给你哪些启示?请结合材料写一篇文章,体现你的感悟与思考。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

息;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提示及评分细则

l.B(B项,“多歌唱正面的东西.很少描述黑喑”错误.选项理解不当。材料一原文是“属于人民的作品不一定总

是描述黑暗”.属于人民的作品有描述黑暗的•没有程度上的要求。)

2.B(A项「是盛唐气象的源头和先声”错误.根据材料•第二段.可知盛唐时代不同于屈原所处的战国时代.

《楚辞》的风格与盛唐诗歌风格不同.可见选项无中生有。C项「许多外国人到中国来留学、供职、经商、求

法、传教,盛唐气象因此形成“以偏概全.原文只说,,中外文化的交流,打开r盛唐人的眼界,开阔r他们的胸

襟.这对气象的形成无疑起了积极作用”.而结合下文可知.盛唐气象形成的原因有“经济繁荣”“社会稳定”

“思想自由”“打破门阀垄断”等多个方面。D项.“门阀上族长期以来垄断政治的局面因此被打破”因果颠倒.

材料二原文说的是“唐朝实行抑制门阀士族的政策,以科举取士•打破了门阀士族垄断政治的局面•使大批中

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

3.D(D项.《夜雨寄北》抒发的是离别之苦和思念之情•缺乏蓬勃朝气,不属于盛唐气象。)

4.①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有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引用论证、比喻论证等,使论证更加令人信服。②语言表

述严谨。如“这是不全面的”“不一定总是”“更为接近”“单从字面上看”等语句的使用•使论证更加客观严避。

(每点2分)

5.①南北文化、中外文化的交流融合.对盛唐气象的形成起r积极作用。②和平安定、经济繁荣的社会局面,为

盛唐气象的形成奠定了基础。③自由开放的思想氛闱.对盛唐诗人的诗歌风格形成起广而要作用。④抑制

门阀士族政策的实行•使大批中下层庶族文人登上政治舞台•他们冲破旧的藩篱开拓新的局面.创造出盛唐

文化。(每点2分.答对三点即可)

6.B(B项,“这是因为纤夫以命相搏的艰辛历程引起了他内心的悲悯之情”错误.从后文”一条凝结着一个民族

命运与精神的江河,一定是庄严神圣的”可知•这是因为古道诠释了中华民族百折不回的民族精神。)

7.C(C项•“本文没有对郑云峰的摄影作品进行评论……”错误.“惊世之作”就是对郑云峰摄影作品的评论。)

8.①强调郑云峰的行为不是响应国家和社会的要求,完全是个人的行动自觉•突出r他弥足珍贵的历史责任感

与文化情怀。②引出下文对郑云峰个人行为的具体描述。(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9.①希望曾经的长江模样在他的摄影作品中获得永生。②希望将来的人们在享受大坝建成之后的经济利益的

同时不要忘记长江对于我们的人文意义。③希望将来的人们会通过他的摄影作品更深刻地领悟中华民族的

精神。(每点2分,意思对即可)

10.B(“故”是所以的意思.“故不相语耳”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应在“故”前断开;,,必畏我知”是动宾短语.“我

知”是表示主调关系的宾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A、C两项。”是自张大之辞也”中的“是”是指示代词.

指代“逆设此言”,在句中作主语,中间不能断开•可以排除D项。)

11.B(B项•”与《阿房宫赋》中•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相同”错误.,,多于周身之帛缕”的“周”是形容

词•意为全、周遍。)

12.A(A项,“于是刘裕派太山太守申宣捉拿张纲”错误,由原文“申宣执之送于裕”可知•是申宣主动捉住张纲.

而不是刘裕派申宣去捉拿张纲。)

13.(1)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着粮食归顺刘裕的,每天达到上千人,(东晋军)围攻广固城更加猛烈。(“执兵”

“负粮”“日”各1分•句意1分)

(2)现在乂起兵讨伐南燕,所到之处土崩瓦解.这恐怕是天意•不是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兴师”“崩溃”

“殆”各1分,句意1分)

14.①果敢•行事果断。②有勇有谋,能识别敌人的计谋•并做出正确的决策。③胸怀宽广.面对刘穆之的埋怨.

态度温和•并笑着向他解释没有征闻其意见的原因。(每点1分,言之有理即可酌情给分)

【参考译文】

秋季七月•东晋朝廷加封刘裕兼任北青、冀二州刺史。

有人对刘裕说:“张纲思维巧妙.如果得到张纲•让他制造攻战的器具,必定可以攻下广固J适值张纲从长

安返回•太山太守申宣捉住了他•将他送给刘裕。刘裕让张纲登上攻城的楼车,让他绕城呼喊:“刘勃勃已经打

败了后秦军队•已经没有士兵来救援了。”城中将士听后都大惊失色。东晋每次发兵和派遣使者到达广固前•刘

裕总是偷偷地派兵在夜间迎接他们•第二天摇着旗敲着鼓迎接他们到来・北方的百姓拿着武器、背着粮食归顺

刘裕的•每天达到上千人,(东晋军)围攻广固城更加猛烈。(南燕大臣)张华、封恺都被刘裕抓获。

秦王姚兴派使者对刘裕说:“慕容氏与我们睦邻友好•现在你们这样急迫地进攻他们•我们秦国已派十万重

骑屯驻在洛阳:如果东晋军队再不撤退.我们就要长驱直入,挺进广固了。”刘裕将后秦使节叫到跟前说:“你去

告诉姚兴:我攻克燕国之后•军队休整三年.就要去夺取你们的关中和洛阳;如果你们今天就要送上门来.那就

【高二阶段性质能检测-语文卷参考答案第1页(共2页)】3394B

尽管快点过来吧!’'刘穆之听说后秦使节到来•骑着快马跑来拜见刘裕,但后秦使节已经走了.刘裕将自己跟使

节说的话告诉了刘穆之。刘穆之埋怨他说:“平常事无大小,你都会找我商量•今天这件事本应该好好考虑一

下.你为什么就这样冒然地答复呢?你这么说不但不足以把敌人威慑住•反而会激怒他。如果广固没有攻下.

而那些羌族强盗又突然到来•不知您该如何处理呢?”刘裕笑道:”这是用兵之道•不是你能理解的.所以没有告

诉你。用兵贵在神速.如果他真的决定前来救援的话.一定害怕我们知道.难道还用专门派使者提前告知我们!

这是他们夺大其词的做法。晋军不出国征战很久了。羌人看见我们大举讨伐三齐之地,恐怕心中已经开始畏

惧•他们保全自己还来不及•怎么还能援救别人呢?”

当初•后泰王姚兴派卫将军姚强统帅步骑一万人随韩范到洛阳与姚绍会合•合并军队一起去救援南燕•等

到秦军败给了刘勃勃•又连忙派人追上姚强.让他率兵回到长安。韩范叹息道:“这是上天要灭亡南燕啊!“南燕

尚书张俊从长安回来后.向刘裕投降了.于是劝说刘裕:“燕人所倚仗的是•认为韩范一定能请来后秦军•现在如

果抓住韩范,让韩范出来让燕人看看,南燕一定会投降J刘裕于是上奏朝廷请求封韩范为散骑常侍,并且写信

招降韩范。长水校尉王蒲劝说韩范投奔后秦・韩范说:“刘裕出身平民百姓.剿灭桓玄•兴复晋室.现在又起兵讨

伐南燕•所到之处土崩瓦解•这恐怕是天意.不是人的能力所能达到的。南燕灭亡后•后秦会紧跟着灭亡.我不

能再受一次亡国之辱了。”于是•韩范向刘裕投降了。

15.C(C项•“表示自己会竭力向王公贵族举荐谭孝廉”错误.“善开金口答公卿”一句是在叮崛谭孝廉好好应答

公卿的提问.展示出自己的才华。)

16.①诗歌的颔联和颈联蕴含着深刻的哲理:好事都是从艰难处得来的.年轻人不要为求轻松只做容易的事;虽

然贫贱有命.但疏懒怠惰将会一事无成。(4分)②启发:想要成就一番事业.就要不畏险阻.迎难而上,勇于

奋斗;不能贪图安逸.懒悟懈怠。(2分)

17.(1)三顾频烦天下计两朝开济老臣心

(2)是臣尽节于陛下之口长报养刘之日短也

(3)吾妻死之年所手植也今已亭亭如盖矣(每空1分.错字、漏字、添字该空不得分)

18.A(家喻户晓:每家每户都知道。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地说出来。此处是说辛弃疾的《西

江月•夜行黄沙道中》几乎无人不知•应选“家喻户晓二源源不断:形容连续而不间断。源远流长:比喻历

史悠久•根底深厚。此处形容创作灵感,应选“源源不断:泠泠作响:流水发出泠泠的声音「悦耳动听。万

籁俱寂:形容周围环境卜分宁静。根据“流水潺濠”,此处应描写水声.故选”泠泠作响:高朋满座:岛贵的

朋友坐满了席位•形容宾客很多。狐朋狗友:比喻品行不端的朋友。此处是说古筝是宾客众多时用来表演

助兴的•热闹非凡,应选“高朋满座工)

19.D(画波浪线句存在三处语病:一是成分残缺.“这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