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江南的冬景》教学设计一、教学设想《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之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的第一篇散文。该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恬静冲淡,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看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或政治色彩,有的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读来格外令人惬意和舒坦。这样的美文,学生一看就懂,所以教学重点不在解读;这样的美文,学生一读就喜欢,所以教学重点也不在于通过鉴赏使学生喜欢。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虽然学生一读就喜欢,但“文章具体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将文章写得这么美妙的”等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的。加之板块名称为“谛听天籁”,即“欣赏大自然的美”,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的问题——向作者学习用文字“绘画”,用文字“构图敷采”的本领。为了落实上面的教学目标,笔者拟以“江南美”为课眼,以作者独具个性的“言语方式”为抓手,以“冬天的江南美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想表达什么情感,“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三个问题为主要教学流程,从而更加有序地展开教学。二、教学目标从文章中找出表现景物特征的语句,分析其语言风格,体会《江南的冬景》清新舒缓的语言特色及其所营造的意境美。感受自然美,揣摩作者的思想感情。3、探讨作者是如何从审美的角度表现自然之美的。三、课前准备
诵读课文三遍,结合预习学案独立完成思考题。四、课时安排
1课时。五、教学流程(一)以诗导入,激发兴趣。“江南好,风景旧曾谙。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能不忆江南。——白居易《忆江南》春天的江南如此绚丽迷人,以至令白居易终生难忘。那么,冬天的江南又怎样的呢?今天,我们跟随江南才子郁达夫去欣赏一下他笔下“江南的冬景”是怎么样的。他又是如何描述“江南的冬景”的。(板书课题)(二)欣赏冬景,品味言语。核心问题:冬天的江南美在哪里?1、辅助问题A:全文描绘了几幅江南冬景图?各有什么特点?除了“美”这个形容词外,还能用别的词来形容他们的特点吗?请用“江南的冬景真(
),你看:第(
)自然段的(
)”句式说一说。“你看”后面的内容尽量用是书上的原话,尽量有感情地读出来。速读全文后交流阅读初体验:(1)江南的冬景真(可爱),你看(第二自然段的描写:灰云扫尽,落叶满街,……曝背谈天……)(2)江南的冬景真(有生气),你看(第五自然段的描写:江南的地质丰腴而润泽,所以含得住热气,养得住植物……只有在江南的山野里,最容易体会得到。)(3)江南的冬景真(惬意),你看(第六自然段:一种特异的恩惠……一种享清福的机会)(4)江南的冬景真(悠闲),你看(第七自然段:江南河港交流……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5)江南的冬景真(美丽),你看(第八自然段:晚来天欲雪……比我这一支愚劣的笔所写的散文更美丽得多。)(6)江南的冬景真(诱人),你看(第九和十自然段:江南的旱冬……去郊外闲步逍遥的机会自然就多了……引诱得使你在房间里坐不住……去湖上散散步罢!)引导诵读,品味语言。第一个括号里的内容,不一定要与上述一致,只要言之成理即可。2、辅助问题B:江南的冬景,怎一个“美”字了得?!请选择其中一幅你最喜欢的图景,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或者表达技法、语言特点等角度进行欣赏并为它拟写一个小标题。若学生基础差,老师可示范欣赏第七段如下。(1)从意象的选择以及意境的营造角度欣赏第七段:首先,作者选取的景物都具有典型的江南特色:河流边的三五人家、河上的长桥、远处的小山、树枝槎桠的杂木树林、门前的乌篷船、茅草屋以及屋里的酒客。所有的景象都笼罩在微雨中,一幅画面于是跃然纸上,有着江南特有的恬淡与雅致。尤其是这细细的密密的绵绵的雨,使整个江南水乡都笼罩在朦胧之中,恍如一个世外桃源,很有味道。其次,我们还可以对文中的酒客做这样的想象:他手中的酒,一定不是酒性很烈的白干,而应该是绍兴老酒——女儿红之类;喝的时候一定不是直着脖子,一饮为尽,而是浅斟慢酌。这样才符合江南人的特点,体现江南人的悠闲自在。比起北方人的豪爽与刚烈,多了几分柔情与闲适。(2)从作者精巧的构思角度欣赏第七段:作者并没有一股脑儿为我们铺开江南的景象,而是用作画的手法,一层一层、一笔一笔、一点一点地把我们引进小桥流水人家的那种温馨的幻境,手法很像画一幅水墨画。他思考全面,观察有序,下笔准而有度。他先写村子,再写长桥,然后写远阜,再写桥和山之间的树林,从近到远又回到近,在空间上作了延伸。再着力写近处人的活动与门前的乌篷小船,对于远处景物作者就用那绵绵细雨作衬托,远的朦胧,近的清晰,显现了画画中虚与实的关系。这样远近虚实完美结合,给人一种视觉上的冲击。可谓诗中有画,画中有诗。(3)如从语言角度欣赏第七段:长句与短句结合,娓娓道来,如话家常,间或又掺入四字句,既朗朗上口又典雅脱俗,尤其有特色的是这里换成第二人称来叙述,如:“你试想想”“你说够不够悠闲”“我们总该还记得唐朝那位诗人做的‘暮雨潇潇江上村’的一首绝句吧”,这些句子,让我们读者觉得作者似乎是边作画,边与我们交谈,好像就是在问我们:这样好不好?这样够不够?这样有没有把江南人的悠闲都画出来了?在交谈中,我们就随同作者走进了水墨江南。在交流中把我们带进江南的冬天,冬天的江南。读着这清新淳朴的语言,舒缓优美的语调,让人觉得特别亲切和温馨,格外惬意和舒坦。引导学生欣赏其它“图景”,教师作适当点评。在欣赏过程中教师要注意指导学生诵读。第五段赏析:⑴所写之景:白色的芦花、火红的乌桕树、雪白的桕子、根绿而顶成赭色的杂草、日暖的午后、碧蓝的青天。⑵景物特点:色彩浓艳亮丽、对比鲜明、蕴含生机。
⑶作者感受:和煦温暖、生机盎然。
⑷所用手法:工笔描绘、浓墨重彩。(在赏析这幅图时,我会提醒学生注意表示颜色的词,以及作者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词。借鉴色彩学中关于色彩具有动静感和冷暖感的原理,描摹色彩,表现情感。一般来说,越暖越亮的色彩,画面越热烈,动感越强;而越冷越暗的色彩,画面越沉闷,就越显得静。文学作品是以文学作画,根据主题表达和抒情的需要,在构图和选择色彩词时,就必须与作品的情境和氛围相契合。)第八段赏析:这幅画,作者并没有从正面去刻画,而是巧妙地引用了前人的诗句来表现江南冬景的意境。诗句往往简洁洗练,意象丰富,所以我们应学会运用想象对诗句所营造的意境进行还原,进行再造想象。3、辅助问题C:作者除了描绘“江南的冬景”外,还写了什么?为什么要花这么多笔墨写这些?明确:作者还写了北国之冬、南国之冬等。对比衬托,突出江南冬景的迷人可爱。(三)品味言语,体悟情感。核心问题: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辅助问题:一切景语皆情语。作者极力描画江南冬天的美丽图景,想表达什么情感呢?从哪些词句或词句之字里行间体会得到呢?请选择你自己喜欢的一幅图景进行揣摩探究。学生活动:学生从情感层面揣摩探究其中一幅图景,然后交流结果。明确:如第七段,我们可以从“又是一种说不出的悠闲境界”“你说够不够悠闲?”“连对绿林豪客都客气起来了,这不是江南冬景的迷人又是什么?”等等句子,体会到作者对自己家乡江南冬天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还可以让我们体会到作者特喜欢悠闲的生活态度。这种情调也体现在其它段落中,如第二段“这种江南的冬景,岂不可爱得很么?”第六段“说起寒郊的散步,实在是江南的冬日,所给予江南居住者的一种特异的恩惠;在北方的冰天雪地里长大的人,是终他的一生,也决不会有享受这一种清福的机会的。”以及最后段“空言不如实践,这一种无聊的杂文,我也不再想写下去了,还是拿起手杖,搁下纸笔,去湖上散散步罢!”这些语句都非常明显地流落出作者的情感。其它还有一些于字里行间较隐蔽的情感,更值得引导学生去揣摩体会,此处分析从略。(四)探究写法,学以致用。1.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明确:(1)运用比喻、对比,突出景物特点。(2)层次描写和色彩描绘,增强景物的画面感,诗中有画。(3)虚实结合,恰当引用诗句,营造意境之美,使文章充满诗情画意。2、学以致用,当堂练习。
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地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思考:1.用简单的词语概括这幅画面的内容。2.本段文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手法?(五)课外仿写,巩固提高。以“北国的春景”或“北国的夏景”或“北国的秋景”或“北国的冬景”为题,仿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板书设计江南的冬景 郁达夫 曝背谈天图(可爱)→比喻冬郊植被图(有生气)→色彩①对江南的热爱寒郊散步图(惬意)→衬托美微雨寒村图(悠闲)→层次、虚实结合②闲适安然的生活态度江南雪景图(美丽)→引用诗句旱冬晴和图(诱人)→衬托《江南的冬景》学情分析首先,从语文的认知结构上看,本学期学生已经学了不少的散文,在散文解读上已经具备了一定的能力,而且经过了上个单元“月是故乡明”的学习,学生也具备了一定的文本研读的能力。其次,从审美愉悦的角度看,高一的学生处在花样的年华,他们特别喜欢浪漫美好的东西,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文质兼美,能带给学生性情的陶冶。所以,无论是知识层面还是情感层面,《江南的冬景》都是一篇很好的学习素材。《江南的冬景》课标分析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并具体提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当前新教材的改革目标,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在新课标中,“美育思想”又称“审美教育思想”,实际上是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完善人自身素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人格为目的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杂谈》一文中说:“语文是一门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因此,教出语文独特的情感是语文独特的任务。”所以情感点的寻找和激发成为文本美学鉴赏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美呢?以下我将结合《江南的冬景》一文从课前备课环节和教学设计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备课要备出情感,寻找文本的情感点。其实语文课本中的所有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情感,散文如此,议论文、说明文也概莫能外。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把景写得极为美丽迷人,但作者的意图却是“空言不如实践”,只有“去湖上散步”才能欣赏冬日江南的美景,也才能真正领略自然的大美。由此我们便真正明白了作者写江南的冬景的目的不仅仅停留在景的描绘,实为对江南、对自然的那份真爱。因此,找准课文中作者爱的情感点,便找到了此次教学情感的基础,这是备课环节十分重要的第一步。其次,全身心体验文本情感,理出精彩的教学设计。教师只有自己先热爱每一篇课文,才能把自己的热爱传递给学生。如《江南的冬景》是一篇上乘的美文,在反复阅读中,教师不仅理会全文的写作思路,把握作者的情感节奏,而且在边读边记中悟出对此文的理解,独创教学设计。本文围绕“美”展开,通过“寻美——赏美——悟美”的思路,理解作者“空言不如实践”的真正用意,引导学生发现美,感悟美,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至此,教学设计思路清晰了。再次,自主分析学情,摸清学生的情感点。在撰写《江南的冬景》教案前,教师先进行自主的学情分析,此文是“像山那样思考”专题“谛听天籁”的第一课,这部分要求我们以引导学生欣赏和表达自然之美为主。因此,课堂设计的主导思想是注重语文应用、审美与探究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遵循共同基础与多样选择相统一的原则,构建开放、有序的语文课堂。在了解和分析本文的地位和作用的基础上,教师须通过平时交谈、课后调查等形式了解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及兴趣点所在,再结合自己的现有优势,在教学设计中穿插配乐朗诵,品评与赏析水墨画等环节,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轻松和谐的课堂教学奠定基础,这就是所谓的“知己知彼,百战不殆”,只有将教师与学生两者完美和谐地结合,才能赢得课堂教学的满堂精彩。最后,教学实践中,充分发挥语言文字的魅力,以真情教学来美化心灵,努力在“学生——文本——教师”之间架起一座畅通无阻的美学鉴赏桥梁。在以上三个环节的基础上,要想在教学实践中获得满意的教学预设,我认为激情教学是一种很好的教学方法。教师以其独特的语言魅力让学生在极具感染力的语言环境中品读美文,采用诵读法、情景法、品味法,营造典型意境,让学生沉浸其中,从而达到真正的鉴赏效果。特级教师刘映辉曾经说过:“一个优秀的语文教师必须能以情动人,缘情入理。”一堂好的语文课,教师要教有真情,学生要学的动情。要在“作者情——教师情——学生情”的情感交流中完成语文教学的各项任务,不能进行情感熏陶的语文教学,不是成功的语文教学。所以,文本教学中,无论是教学设计还是课堂教学,都要注重情感的处理。通过情感引发学生进入一定的情境中,充分调动情感因素,产生共鸣,才能达到欣赏真正美的目的。《江南的冬景》教材分析《江南的冬景》是苏教版必修一第四专题“像山那样思考”之第一板块“谛听天籁”的第一篇散文。该文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恬静冲淡,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看不出什么时代特点或政治色彩,有的是作者对江南冬景的由衷赞赏和无限热爱,读来格外令人惬意和舒坦。这样的美文,学生一看就懂,所以教学重点不在解读;这样的美文,学生一读就喜欢,所以教学重点也不在于通过鉴赏使学生喜欢。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虽然学生一读就喜欢,但“文章具体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将文章写得这么美妙的”等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的。加之板块名称为“谛听天籁”,即“欣赏大自然的美”,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的问题——向作者学习用文字“绘画”,用文字“构图敷采”的本领。为了落实上面的教学目标,拟以“江南美”为课眼,以作者独具个性的“言语方式”为抓手,以“冬天的江南美在哪”“作者为什么要写江南的冬景,想表达什么情感,“冬天的江南为什么会这么美,作者是怎么写的”三个问题为主要教学流程,从而更加有序地展开教学。评测练习1.阅读下面这段文字,回答问题。最妙的是下一点小雪呀。看吧,山上的矮松越发地青黑,树尖上顶着一髻儿白花,像些日本看护妇。山尖全白了,给蓝天镶上一道银边。山坡上有的地方草色还露着,这样,一道白,一道暗黄,给山们穿上一件带水纹的花衣;看着看着,这件花衣好像被风吹动,叫你希望看见一点更美的山的肌肤。等到日落的时候,微黄的阳光斜射在山腰上,那点薄雪好像害了羞,微微露出点粉色。(老舍《济南的冬天》)思考:(1)用简单的词语概括这幅画面的内容。(2)本段文字在写景时主要运用了怎样的写景手法?2.仿写以“北国的春景”或“北国的夏景”或“北国的秋景”或“北国的冬景”为题,仿写一段不少于300字的文字,运用至少两种写景手法。《江南的冬景》教学反思《江南的冬景》是一篇典型的写景抒情散文,语言清新淳朴,语调舒缓优美,意境恬静冲淡,这是一幅情景交融的优美的江南暖冬水墨画长卷。这样的美文,学生一看就懂,所以教学重点不在解读;这样的美文,学生一读就喜欢,所以教学重点也不在于通过鉴赏使学生喜欢。那么,这样的文章教学重点应该是什么呢?我以为,虽然学生一读就喜欢,但“文章具体好在哪里”“作者是如何将文章写得这么美妙的”等问题,是学生比较容易忽视的,也是学生的认识比较模糊的。加之板块名称为“谛听天籁”,即“欣赏大自然的美”,专题写作训练是“写难状之景如在目前”。所以,本课的教学不仅要引导学生用心体会作者笔下“江南的冬景”的美妙,更要引导学生思考作者笔下的“江南冬景”为什么会这么美妙,即在教学生“欣赏”的同时,也要向作者学习“怎么写”的问题,所以,我认为《江南的冬景》重在培养学生对写景散文的鉴赏能力,总结一些写景方法,从而来指导学生的写作实践。课堂的结构安排为:找出作者对于江南的冬景的总体感受(课文文眼)——鉴赏六幅冬景画面——总结每幅图的写景方法。把课堂分解为块状结构,课堂的内容由浅入深,较为符合学生的接受能。
我在上这堂课时,总体教学进程还是比较顺利,学生配合得也可以。最重要的就是对时间的安排,在阅读鉴赏部分花的时间还是多了一些。根据评课人的意见,反思一下自己的课堂教学内容,发现自己还是欠缺不少。
阅读太少朗读是语文教学中至关重要的一个环节,一节成功的语文课,琅琅的书声总能给人以美的享受,也能让学生通过阅读加强对于课文内容的感受,对于作者情感的体验。教学设计中,我重点设计以“读”为主线贯穿整个课堂,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想象,把抽象的、文学性的语言转化为具体的想象,让一幅幅冬天的图画呈现在学生的眼前。郁达夫的这篇文章,恰恰就是很有画面感的写景散文。但是,我在实际的课堂教学中,让学生欣赏了六幅图片,我只是让学生自由朗读,之后探究每幅图片的内容,而没有实现美读,让学生有画面感受,这是一种遗憾。
我在备课时,除了了解文章内容的教学环节,应该再设计一些能够激发学生阅读兴趣的方法,在指导阅读时,可以让学生一边读一边想象,再通过配乐和课件再现情境的方法,把学生真正带入到课文描写的情景中去。二、对文本整体把握不够第一课时中,我选取了六幅图景,简单地让学生鉴赏了一下,对文本缺少宏观上的整体把握。一篇美文本来就是一座美丽的房子,需要我们整体感知,慢慢探索,但是这堂课过于注重剖析作者手法的运用,忽视了对美文的品味。一开始,我让学生归纳了江南冬景的特点:明朗。这个中心词是全文的文眼,是贯穿全文的,应该把它贯穿所有的图景进行鉴赏,最后还是归结到这个特点上来,那么学生对郁达夫描写的江南的冬景就有一个整体的认识,也能从美文中获得美的感受,而不是一幅一幅图割裂开来欣赏。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应该思考,如何在整体把握与重点架起桥梁。
课堂上对学生的评价不够高一学生其实内心还是比较稚嫩,希望受到鼓励。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对学生的表现及时评价,给学生成功感,有自信感。这样就能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比如,学生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回答问题,可以表扬他,“他能从文中找出词语来概括,做的很好;有的学生还能谈自己的感受,可以评价,“他不仅能找出关键词,而且能加入自己的理解,水平很高”等等。没有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变被动为主动。所以要让学生在课堂中有自主的学习与思考的时间与空间,主动参与课堂教学活动,但是在这堂课中,我让学生自主探究每幅画的景物、景物特点、作者感受以及写作手法,由于我没有把控好时间,在一分钟多的时间我就叫同学起来回答,没有给予学生充分的思考问题的时间,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预留给学生充分的时间自读课文,尽量以问题形式让学生充分讨论,共同解决。这样就能够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有主体参与的感觉,能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使课堂充满着活跃的气氛,个个踊跃讨论,积极发言。
课堂小结要让学生有所收获到课的最后,我往往是匆匆忙忙,忽略了对课的总结。到了总结部分,往往就变成了教师自己的事情,学生就在倾听。在以后的课堂教学中,我应该要换一种小结的方式,让学生自己来评价和小结,使学生的主体性得以凸显,这也是新课程的理念。
教学是一门有缺憾的艺术,我希望在缺憾中一步步走向完美。《江南的冬景》课标分析新课程改革提出,一切为了学生全面、健康、和谐发展,并具体提出学生通过高中语文课程的学习,应该在五个方面获得发展,即积累整合,感受鉴赏,思考领悟,应用拓展,发现创新。所以,根据语文新课标的要求和当前新教材的改革目标,结合学生学习语文的现状和《江南的冬景》这篇课文的教学实践,我认为,语文教学不仅要丰富学生的知识,更重要的是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提高学生的修养。在新课标中,“美育思想”又称“审美教育思想”,实际上是以美学理论为指导,以完善人自身素质、提高人的生命质量为宗旨,以培养全面和谐发展的理想人格为目的的情感教育。《素质教育杂谈》一文中说:“语文是一门最富有人性美和人情味的学科,因此,教出语文独特的情感是语文独特的任务。”所以情感点的寻找和激发成为文本美学鉴赏的前提和基础。那么如何实现这种美呢?以下我将结合《江南的冬景》一文从课前备课环节和教学设计方面展开分析。首先,备课要备出情感,寻找文本的情感点。其实语文课本中的所有课文,都渗透着作者的爱憎情感,散文如此,议论文、说明文也概莫能外。在《江南的冬景》一文中,作者把景写得极为美丽迷人,但作者的意图却是“空言不如实践”,只有“去湖上散步”才能欣赏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二零二五年度智慧城市建设资金入股合同
- 2025年度婚礼庆典活动搭建安全规范与责任书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企业信息化管理人员聘用合同
- 2025年度超市租赁合同排他性节假日顾客忠诚度提升协议
- 2025年度认缴制股权转让协议书-信息安全领域股权合作合同
- 2025年度环保监测派遣环境工程师合同范本4篇
- 2025年度房屋抵押贷款风险评估与风险控制合同2篇
- 2025年度木材市场木材加工企业木方板材采购合同规范2篇
- 2025版二零二五门店租赁合同:文化创意空间合作协议4篇
- 哺乳期乳腺炎郑长花讲解
- 2024版塑料购销合同范本买卖
- 2024-2025学年人教新版高二(上)英语寒假作业(五)
- JJF 2184-2025电子计价秤型式评价大纲(试行)
- GB/T 44890-2024行政许可工作规范
- 2024年安徽省中考数学试卷含答案
- 2025届山东省德州市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4年沪教版一年级上学期语文期末复习习题
- 两人退股协议书范文合伙人签字
- 2024版【人教精通版】小学英语六年级下册全册教案
- 汽车喷漆劳务外包合同范本
- 微项目 探讨如何利用工业废气中的二氧化碳合成甲醇-2025年高考化学选择性必修第一册(鲁科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