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力灸教育课件_第1页
动力灸教育课件_第2页
动力灸教育课件_第3页
动力灸教育课件_第4页
动力灸教育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动力灸PPT讲座

灸法是一种用火治病的方法,追溯起源,虽无确切佐证可凭,但它是人类文明的产物,是我国劳动人民长期同疾病做斗争中发明的一门科学,作为中医临床治疗学的重要手段之一,在中华大地上已流传了数千年之久,代代相传,至今不息。

灸法通过对身体的某一部位进行固定的温热刺激,依靠经络的传导,激发和调动人体内在的抗病能力,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灵枢·官能》篇说:“针所不为,灸之所宜”唐代名医孙思邈也说:“针而不灸,灸而不针,皆非良医。”明代《医学入门》更进一步指出“凡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这不仅强调了灸法的重要性,同时也强调了针和灸的作用是各有特点,各有所长,在临床上合并应用,相辅相成,相得益彰。这种综合治疗,能充分发挥针法和灸法的长处,提高针灸临床的疗效。脊柱相关疾病包括以颈肩腰背部疼痛为主的一系列疾病,在祖国医学中属于“痹症”的范畴。现代医学中包括了颈、胸、腰椎退行性变,颈、腰椎间盘病变,颈、背、腰部的肌筋膜炎、脊柱小关节功能紊乱,腰肌劳损,坐骨神经痛,强直性脊柱炎等等。我们在针刺治疗的同时创新运用灸法“动力灸”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使患者缩短治疗时间,提高临床疗效。一、灸法源远流长灸法的发展,源远流长,当人类知道用火以后使古人类的生活发展发生伟大的飞跃和变革。在火被广泛应用之下,促使灸法治疗的产生,从无数次的火灼烧伤之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从而产生了最原始的灸疗,古称“灸焫”。1973年长沙马王堆三号汉墓(葬于公元前168年)出土的古帛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是目前最早记载灸法的医学文献,二书的成书年代,最晚在春秋时期。在同时土的其他医学佚书中还记载了许多灸法治疗的经验,这是《黄帝内经》前期的珍贵文献。在春秋战国时期的不少医疗专著和非医疗著作中,对灸法治疗都有描述,如《左传》首次记载灸法治疗的是《庄子·盗跖》篇成书于战国至春秋时代的《黄帝内经》是我国现存的医学理论专著。该书对灸法有更为直接的论述。这说明春秋战国时期灸法已经开始流行。最早的灸法专著是三国时期曹操的儿子曹翕所著的《曹氏灸经》。此后晋代黄甫谧所著的《针灸甲乙经》,唐代孙思邈的《千金要方》,宋代王执中的《针灸资生经》等对灸法都产生了重大贡献,用灸法治疗的范围进一步扩大。并出现在临床中把灸疗和药物结合起来的隔物灸治疗方法。如隔蒜灸,隔豆鼓灸,黄蜡灸,隔盐灸等,以及天灸法治疗的记载。宋代窦材所著的灸法专著《扁鹊心书》记载用药物麻醉后再施灸,以减轻患者的火灼之痛。同时还出现了用某些刺激性药材(白芥子泥,毛莨叶,斑蝥等)涂敷于皮肤上使之麻木,然后施灸以减少灼痛的无痛施灸方法。金元时期,不仅灸疗方法之为应用,对灸法的理论有了较大发展,刘守真认为灸法有“引热外出”和“引热下行”的作用,主张热症用灸。朱丹溪完善了“热证可灸”论,认为“火以畅达,拔引热毒,此从治之意”,“大病虚脱,本是阴虚,用艾灸丹田者,所以补阴阳,阳生阴长故也。”阐发了热证,包括实热与虚热均可用灸法“泄引热下”,“散火祛痰”、“养阴清热”。明清时期对灸法记载较多的《寿域神方》第一次运用了艾条灸法。并在此基础上发展为艾绒和药末混合制成的“雷火神针”、“太乙神针”。清代吴亦鼎所著《神灸经论》是系统的灸法专著,书中详细介绍了各种灸法,并注重侯脉,辩证的重要性。清代在灸疗方法上首次运用了“针上烧”,也就是温针灸。尽管在清代由于封建统治者认为针灸“袒衣露怀,有伤大雅”,极力禁止,但灸法仍在广大人民群众中广为流传。

近代针灸,虽然出现了“重针轻灸”的现象,但灸法仍有大的发展,许多创新的灸法,应运而成。据统计,各种灸法已达到100多种。各种灸法著作不断问世,其中具代表性的有肖少卿,陶航所著《中国灸法治疗学》,张仁刘坚所著《中国民间奇特灸法》,张奇文所著《中国灸法大全》,吴焕淦所著《中国灸法学》,谢锡亮所著《谢锡亮灸法》,陈日新所著《腧穴热敏化—艾灸新疗法》,周楣声所著《灸绳》,王富春所著《灸法医鉴》等。

许多新灸法应运而生,各种灸法灸具也不断问世,如有了无烟灸条,灸柱以及艾段。以及用高科技手段创新的灸法:各种艾灸仪,电热灸,红外灸。在灸法理论上也有了新的发展,提出了艾灸热性传感的理论。从中国石器时代的氏族公社时期直到现在灸法在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发源于用火,流行于春秋,鼎盛于唐宋,成熟于明代,衰落于清代,复兴于新中国”。现在,灸法作为针灸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中国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活动中,灸治方法日益丰富,防治范围不断扩大。对灸法机理的研究也日益深入,对国外针灸界的影响越来越大。并展示了广阔的前景。二、灸法的作用

1、疏风解表,调和营卫。

2、通经活络,活血化瘀。

3、温经散寒,祛风除湿。

4、升提中气,温阳举陷。

5、消瘀散结,祛腐生肌。

6、培补脾肾,温阳利水。

7、回阳固脱,复脉救急。

8、强壮元阳,固摄冲任。

9、引导实热,附火外发。

10、养阴益气,散火除热。

11、灸火畅达,拔引热毒。

12、调整脏腑、恢复疲劳。

13、扶正祛邪,协调阴阳。

14、强身保健,祛病延年。现代医学已通过大量的实验,通过大量的实验室和临床研究发现灸法具有:

1、提高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能力。

2、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

3、调节血压。

4、对血液循环系统可产生较大影响:其中包括影响血液的成分,增强由细胞数量和吞噬作用,增强红细胞对血小板的调节作用,应用于各种出血性疾病。

5、增强组织的吸收能力,使吸收能力旺盛;包括胃肠吸收能力,炎症病理产生物的吸收能力,出血后瘀血的吸收能力。

6、灸对呼吸、消化、生殖系统有一定影响。

7、对炎性病灶起到抑制作用。

8、镇痛作用。

9、血行的促进作用;灸可使血行旺盛,对血行障碍而产生的种种疾病,炎症,肿胀卓有疗效。

10、加强自然治愈能力。使全身生理功能好转。三、灸法的适应症1、灸法的适应症和针法一样,是十分广泛的,各科都有其主治病症。凡内、外、妇、儿、骨、伤、皮肤、五官等各科疾病都可以运用灸法进行治疗。据不完全统计最近出版的灸法专著和灸法论文中所涉及的病种有一二百种之多。2、在一些古代针灸文献和现代的针灸文献(包括教科书)都强调“寒证”方可施灸,而“热证”不宜用灸法治疗。这种“热证不可灸”论一直占据着针灸的主导地位,以至于影响了灸法的运用与发展。历史上也出现过不少医家极力提倡热证可灸,从理论上有“反治”、“从治”说、有“养阴清热”说、有“引热邪外发和下行”说、有“灸火畅达,拔引郁邪”说,明代李梴所著的《医学入门》中说:“病药之不及,针之不到,灸之所宜”。又说:“虚者灸之,使之以助阳也;实者灸之,使实邪附火而外发也;寒者灸之,使其气之便温也;热者灸之,引郁热之气外发也”,“寒热虚实,皆可灸之”,因此,灸法的适应症随历史的发展逐渐增多,一些原先认为不宜用灸法治疗的热证,也纳入了灸法的治疗范围。3、灸法、灸具的发展也增加了“热证、实证可灸”的可行性。古代灸法是以艾柱化脓灸为主,这种灸法对一些病、一些人可能是不适宜的,但灸法的种类不断创新,灸具也不断的创新,使灸法从单一的瘢痕化脓灸发展成为种类繁多的系列外治方法,它不再给患者带来“痛苦”。不同的疾病可选择不同的灸法治疗,以期达到最佳的治疗效果。4、灸法应用于养生保健上也有悠久的历史,并且在人民大众中广为流传,甚至远传海外。宋代窦林所著《扁鹊心书》中提出:“人于无病时,常灸关元,气海,命门,中脘……,虽未得长生,亦可保万年长寿矣。”宋代张杲在《医论》中记载:“若要安,丹田,三里常不干。”明代高武在《针灸聚英》中说:“无病而先针灸,曰逆,逆,未至而迎之也。”说明灸法在预防保健上的积极作用,是祖国医学中“治未病”思想在针灸临床治疗学中的体现,是长期在灸疗实践中总结出来的经验,是针灸学中祖先留给我们的一份宝贵遗产。这种保健养生灸法,取穴不多,简便易行,安全可靠,效果明显,便于推广,非常受人民大众欢迎,已被运用于各种疾病的预防。四、我国现已运用于颈背腰痛的

灸法的种类南京市重点专科科室内景科室内景灸疗室灸疗室一角

颈背腰痛为主的脊柱病,多是以风寒湿邪,气滞血淤及肾虚等原因引起的病症,是灸法治疗的适应症。

具体的灸法介绍如下:(1)温针灸:又名针上烧、针柄灸、传热灸,是毫针针刺与艾灸结合的一种方法。操作方法是在针刺后,选择需灸治的穴位,在针柄上插入1~2厘米长的艾条段点燃,使热力通过针体渗透到穴位。温针灸温针隔物灸艾条温和隔物灸隔蜈蚣全蝎温针灸隔蜈蚣全蝎温针灸(2)艾条灸:将点燃的艾条,悬于需灸的穴位之上进行熏烤的一种灸法,其中有温和灸、雀啄灸、回旋灸的不同。根据病情,选用需灸的穴位施灸,使火力温和舒适,皮肤稍有红晕即可。有人力和器械两种不同形式。艾条灸用捆绑艾条做悬臂灸悬臂灸(耳鸣患者)(3)温灸器灸:用温灸筒、温灸箱放入艾绒或艾条,点燃后放在需灸的部位或穴位熨灸。温灸器灸(温箱灸)温箱灸准备温灸器灸(一元八卦灸)一元八卦灸器温灸器灸(苇管灸)温灸器灸温箱灸新型温灸器新型温灸器新型温灸器用法艾灸棒(铜制)艾灸棒(分解图)艾灸棒(用法)温灸盒(4)触按灸:是用加药艾条施灸。将艾条点燃后,垫上用药液浸泡的红棉布包裹,乘热按到穴位上,使热力透达深部的一种灸法。一般在穴位按揉三圈为一壮。太乙神针灸、雷火神针灸都是属于触按灸范畴。触按灸(5)艾炷灸:用艾绒做成大小不一的圆柱形艾炷,放置在需要灸治的穴位上点燃,产生温热或灼热感时取下。每燃烧一枚艾炷为一壮,壮数的多少根据疾病的性质,病情的轻重,体制的强弱来决定。

这种灸法又有瘢痕灸和无瘢痕灸之分。瘢痕灸是要在穴位皮肤上形成烫伤、起泡,俗称“灸疮”,这种灸法已不为现代人所接受。麦粒灸灸疮无瘢痕灸时在艾炷燃烧到皮肤有温热感时将艾炷取下,换成新的艾炷重新点燃。每一枚艾炷为一壮,可根据病情来决定艾灸的壮数,灸后,皮肤温热、红晕、舒适。无瘢痕灸往往和间接灸结合,艾炷和皮肤之间隔垫的物品,根据病情来决定。隔鳖甲灸隔盐鳖甲灸隔盐鳖甲灸隔鳖甲灸隔姜灸古代间接灸法种类繁多,我们在治疗颈背腰痛病中所用的间隔物有:生姜、蒜片、橘皮、萝卜、黄土、全蝎、蜈蚣、地龙、鳖甲、龟板等,其中地龙、全蝎、蜈蚣用醋或黄酒浸泡。对于寒湿型的病症还可以用附子饼间隔。隔核桃眼镜架灸艾炷隔姜灸(6)中药蒸汽灸:是利用熏蒸器械产生的药物蒸汽,喷灸穴位或患处而达到治病目的的一种灸法。

中药液可以根据病情不同而处方。若祛风散寒除湿的用荆芥、防风、艾叶、当归、川草乌、片姜黄,木瓜;若活血化瘀用当归、桃仁、红花、赤芍、姜黄、地龙、乌药等;若益肾壮腰者用当归、女贞子、旱莲草、川断、秦艽、狗脊、杜仲等,用药的种数、剂量可根据病情或医者的经验结合选配的处方。中药蒸汽灸中药熏蒸灸(7)骑竹马灸:是一种古代特殊姿势的施灸法。首见于南宋闻人耆年编著的《备急灸法》一书。古法比较繁琐,主要用以治疗无名肿毒、搭背、脑疽、肠痈、瘰疠等外症。

现代改良为凳马,让患者骑于马上,双脚下垂悬空,在患者背部穴位施用艾条灸,触按灸,动力灸等,用于治疗颈腰椎骨质增生,颈腰椎间盘突出症及顽固性坐骨神经痛等症。骑竹马灸(8)热敏灸:热敏灸是江西中医学院附属医院陈日新教授等人创新的一种灸法,其核心是根据他们发现的腧穴热敏化现象,在患者的热敏化腧穴上进行温灸,激发灸性感传,并使之“热至病所”,由此可使临床疗效大幅度提高,并且治疗范围十分广泛。热敏灸(寻找热敏点)热敏灸(9)长蛇灸沿脊柱铺敷药物,上置艾绒或艾炷,形状似长蛇而得名。铺垫的药物有生姜泥,大蒜泥或其他药物。一般从大椎起向下沿脊柱铺敷至脊中、命门或腰俞穴。铺垫宽约2~5公分,厚约0.5~1公分。上置放如黄豆大或如板栗大小的艾炷,一排放三枚艾炷,向下置放10至15行。根据病情可灸2壮以上。古人用来治疗虚劳症颇有效。今人的长蛇灸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长蛇灸灸治准备灸治中灸治后

(10)天灸:是指用不同中药捣烂敷贴在穴位或患处皮肤上,使皮肤发疱如灸疮而得名。常用的中药有:斑蝥、白芥子、毛茛、蒜泥、天南星、灵仙、生附子等。适应症:痹痛、腰腿痛、肩痛等。五、什么是动力灸运动灸简示

动力灸是在传统的太乙神针(即实按灸之一种)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一种创新灸法。

动力灸既有艾灸的通调经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的作用,又具备推拿按摩的疏通经络、活血调气的积极作用。是一种把灸法和手法这两种不同的治疗手段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治疗方法,赋予艾条灸、实按灸以新的内涵,较之单纯灸疗或单纯推拿按摩提高了治疗效果。六、动力灸是从太乙神针灸发展创新的一种灸法1、灸法发展到明代,逐渐形成了以雷火神针灸为代表的艾条灸,太乙神针灸就是在雷火神针灸盛行的基础上发展变化而来的。不伤肌肉的药物与艾绒相混合而成的一种特殊灸法。

具体的操作方法是将艾条点燃,用棉布七层包扎后,按于穴位上,冷则易之。每穴约灸5~7次,这种灸法方便简单,疗效卓著,清代与民国初期广泛流行于官府、民间、家庭及“水路舟车,客途旅次,以及穷乡僻壤,无药之处。”曾被誉为“人类健康之福星”,然而长期以来,太乙神针灸因为操作费时、费事,逐渐被冷落,甚至几乎被视为是“封建迷信色彩”的糟粕而从中医医药的宝库中消除出去。但是,太乙神针灸作为一种具有很高疗效的实用灸法,在一些学者和民间被继承下来。我们在运用这一灸法治疗一些疾病的过程中,若刻板的按照古法操作,轻者火易灭,重者棉布易燃而使病人烫伤。如何操作才能使太乙神针灸的热力透达皮肉深部,是我们临床中经常思考的问题。我们认为如果在施灸的操作过程中,把某些推拿按摩的手法,譬如:点、按、揉、摩、抖、震颤等手法,融合在灸疗的过程中,只要手法轻重恰当,既不会使棉布燃烧,又不会使艾条之火很快熄灭并保持较长时间的温热感,更主要的是:使具有温热感的推拿手法的力量更易透达深部,加速血液循环和局部的新陈代谢,明显提高了疗效。

这种脱胎于太乙神针的动力灸,既发挥了触按灸的作用,又具有推拿按摩的作用,这是一种全新的灸疗方法。七、动力灸的操作方法1、病人体位:一般根据不同病情,采取相应的姿势,如颈部、肩部病患可取坐位;背部、腰部疾患可采取俯卧位;腰腿部疾患可采取俯卧位或骑竹马位;下肢关节病变可采取仰卧位、俯卧位或侧卧位。2、备用艾条5~10支。艾条的要求一要裹的紧,二要有韧性。这样艾条在施灸操作中就不易断裂。艾条以清艾条为好。3、包裹点燃艾条的红布是用中药汤液浸泡的,用时取出。中药处方是:桃仁、红花、地龙、丝瓜络、葛根、姜黄、当归。4、用有韧性的皱纹纸做为艾火与药布之间的隔垫纸。运动灸准备5、将红布包裹点燃的艾条,趁热在需要治疗的部位施以点、按、揉、摩、抖、震颤等手法,使热力向深层渗透,患者感觉舒适。每次用5~8支艾条,每支艾条可灸约3分钟,也可根据需要一次包裹2~3支艾条施灸;急性痛症每日治疗一次;慢性疼痛可二日治疗一次;10次为一个疗程。运动灸手法6、动力灸在治疗时以经络为基础,穴位为依据,实行点、线相结合的治疗程序,在治疗中以注意循经取穴的作用。

在治疗局部病变时,灸治的范围应向周围扩大,更好的起到疏通经络的作用。运动灸全貌八、灸法治疗脊柱相关疾病临床举例(一)颈肩痛本病以颈部和背部疼痛为主症,包括颈椎退行性变,颈椎间盘突出症,颈部软组织劳损,颈背部肌筋膜炎,颈部韧带损伤,落枕。1、针刺取穴:颈夹脊穴、大椎、风池、天宗、后溪、悬钟;如伴头痛、头昏加风府、合谷;如伴肩痛加肩外俞、肩隅、曲池;如伴眩晕,耳鸣加百会、天柱。2、动力灸:点燃5~8支艾条。用浸泡过药液的红布隔皱纹纸包裹。患者取端坐位。在颈部督脉经、两侧夹脊、颈部膀胱经及风池、天柱、风府、大椎穴做点、按、揉、抖、震颤等手法操作,每支艾条灸约3分钟。行动力灸手法治疗时可向肩部、上背部及疼痛的上肢扩大范围;如有眩晕者手法范围可向头枕部扩大。操作应避免烫伤、擦伤患者皮肤。3、其他灸法:温和灸、温针灸,艾炷灸、温灸器灸、热敏灸。(二)腰腿痛

本病以腰、臀、腿部疼痛为主症。包括了腰椎退行性变,腰椎间盘突出症。腰部肌筋膜炎,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功能紊乱,急慢性腰扭伤,第三腰椎横突综合症,臀上皮神经损伤,梨状肌综合症,坐骨神经痛等等。以上疾病均属中医学腰腿痛范畴。一般可分为风寒型、血瘀型、肾虚型。1、针刺取穴:腰部华佗夹脊穴、肾俞、大肠俞、秩边、环跳、委中。风寒型加承山、腰阳关;气血淤滞型加膈俞、血海、阳陵泉、坵墟、飞扬。肾虚型加志室、命门、关元、太溪、然谷。2、动力灸:点燃5~8支艾条。用浸泡过药液的红布隔皱纹纸包裹。患者取俯卧位或骑竹马位。在腰臀部督脉经、两侧夹脊穴,膀胱经第一、二侧线及腰臀部穴位做点、按、揉、抖、震颤、叩等手法,每支艾条灸约3分钟。治疗可根据病情确定动力灸手法向腰部、臀部或疼痛的下肢扩大范围;每日一次,10次为一疗程。操作应避免烫伤、擦伤患者皮肤。3、其他灸法:温和灸、温针灸,艾炷灸、温灸器灸、隔鳖甲灸、热敏灸、中药蒸汽灸等。(三)颈源性眩晕颈源性眩晕又称椎动脉型颈椎病。其主证为眩晕、头痛、恶心、耳鸣、视物不清,甚则猝倒,但无意识障碍。症状出现与颈部转动时的角度有关。1、针刺取穴:风池、天柱、风府、合谷、后溪。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