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交通运输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地理-交通运输专题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好习惯负责任能担当 PAGE2PAGE交通运输教学设计【考试大纲】1、生产活动中地域联系的重要性和主要方式2、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变化对聚落空间形态和商业网点布局的影响。【重要考点】1、交通运输网中的点、线的区位因素。2、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教学重点】1.分析交通运输点、线的区位因素。2.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带来的影响。【教学目标】1.培养学生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点、线区位因素的能力。2.培养学生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带来的影响的能力。【设计思路】前测练习在上课前一天发给学生,做完收上来,便于教师发现问题,对学案内容做适当调整。教学环节幻灯片展示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新课导入大众网日照2017年2月17日讯近日,交通运输部公布2016年规模以上港口货物、旅客吞吐量快报数据。根据具体港口数据,业内机构整理了2016年中国前30

大港口货物吞吐量排名。其中,沿海港口19个,内河港口11个,亿吨大港28个。日照港位列第九位。结合图片听讲创设情境,用家乡实例激发兴趣.导入新课一:影响交通运输点选择的区位因素。日照港口简介:日照港,东临黄海,与青岛港、连云港毗邻,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日照海岸有多处优良港湾,拥有日照、岚山两个深水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地质条件良好,少有台风登陆,为我国的天然深水良港。日照港腹地非常广阔,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华东和中原地区,间接经济腹地可至西北广大地区和中亚等国家,是国家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战略的重要出口,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通道。日照港集疏运方便快捷,陆路交通便捷,市内有纵横多条铁路,其中西向兖石线与兰新线相连,构成我国西部乃至中亚的东方窗口.公路有日兰和沈海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国道、省道更是四通八达。水路方面,日照港海上航线可达世界各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学生结合学案阅读材料,分析日照市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给学生充足的信息,让学生能较为容易的得出答案,培养答题自信心。二:影响交通运输线选择的区位因素。评价总结提升评价三、交通运输布局变化的影响。总结提升评价方法总结板书设计课后巩固【评价1】: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提升1】总结港口区位条件(课下总结飞机场的区位)合作探究一今年暑假一位同学去巴西马瑙斯旅游,当他在亚马孙河的支流内格罗河游览的时候发现这里河网密布,植被茂盛,但是河上很少有桥。同学们觉得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为什么?【评价2】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提升2】结合课前自测1-3题,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提示:从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评价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过渡: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这么大,我们依然修建完成了,那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会带来哪些影响呢?【评价4】评价2题目材料回答问题。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3】分析交通运输线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示:从自然、农业、工业、城市、商业、旅游等方面分析)【评价5】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一、分析交通区位因素的方法1、为什么要修考虑社会、经济因素,它是交通布局的主导因素。2、在哪里修自然因素,尽量选有利地段,避开不利地段,降低造价,保证行车安全。3、能不能修技术因素,技术因素是保障。二:交通运输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不利:主要是对自然环境有利:主要是社会经济方面,如:合理布局交通网,加强了区域内外联系缓解交通运输压力加快资源开发(将资源优势转为经济优势)促进沿线经济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社会稳定、民族团结、巩固国防带动相关产业的发展,如旅游业增加就业一:影响交通运输点选择的区位因素。港口、车站、飞机场港口区位因素:自然因素:社会经济因素:二、影响交通运输线选择的区位因素。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三、交通运输线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自然环境、农业、工业、城市、商业、旅游港珠澳大桥工程浩大,是行业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桥、隧、岛等多项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跨海通道。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下列问题。(1)影响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2)试分析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主要区位因素。①缩短港洙澳之间的交通,提高运输效率,促进物流业发展;②带动珠三角地区旅游业发展;③加强内部联系,扩大交流;④大桥跨越珠江口,先进的科学技术是保证;⑤促进消费,扩大内需,加速区域开发。(3)结合区域位置分析大桥建设过程中,将成为施工障碍的自然条件。夏秋季节的台风,海上的风浪、潮汐,位于珠江的入海口,地基不稳,保护海岸生态环境。(4)试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完善了粤港澳地区的综合运输体系,使珠海西岸地区与香港地区的经济社会联系更加密切,促进珠江两岸社会经济协调发展,保持港澳地区的繁荣与稳定,提升珠江三角洲地区的综合竞争能力。2、作为广西唯一劈山而建的机场和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机场,河池机场海拔677米,在开工建设前场址内有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山头60多座,长短深浅不一的沟壑20多道。在建设过程中一座山头被削降高度超过50米,是全国为数不多的建在悬崖边上的机场。下图为河池机场示意图。1、从气象条件分析河池机场选建在山顶的利弊。(2)在山顶修建机场,不同人持不同的观点。你是否赞同,说明理由。【参考答案】(1)利: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能见度好;(2分)晴天多,阴雨天气少。(2分)弊:风力大且风向不稳定。(2分)(2)赞同。占用山顶土地,扩展人类利用的空间,可以缓解人地矛盾;(2分)远离人口稠密区,可减少噪声污染;(2分)对巩固国防有重要意义;(2分)有利于区域发展,可促进经济增长。(2分)[不赞同。地势崎岖,地质复杂,施工难度大,技术要求髙,工程量大;(2分)破坏生态环境,使生态环境更脆弱;(2分)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客货流量小;(2分)四周是悬崖、沟壑,缺少快速通道,交通不便。(2分)]影响航空港布局的区位因素和选址原则自然因素:受地形、气候、地质、水文等影响较大。①要有平坦开阔、坡度适当的地形,以保证排水;②要有良好的地质条件,以保证地基稳定;③应注意风向、风速与能见度的影响,一般不宜布局在盆地和洼地中。社会经济技术条件:最宜布局在人口稠密,经济发达,人流、物流频繁的地区。选址原则:地势平坦开阔,坡度适当,云、雾和暴雨天气较少,风速较小,地势较高,地质条件好,机场周围不应存在高层建筑物及其他障碍物,与城市应有一定距离,并与快速交通干道相接。交流答案小组讨论展示答案读题,读图独立完成合作交流共同探究分组展示学生整理规律结合图片分析。学生之间交流探究学生思考、展示、交流每个小组指定讨论2个方面总结提升材料分析问题生通过整体构建的知识,反思。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合作交流意识。培养学生观察思考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培养学生思考、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能力。活学活用。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加深对知识的记忆和理解。培养学生通过整体构建知识网络,抓知识点之间联系的能力。学习效果形成性评价学情分析:本校是一所农村普通高中,学生虽然生活在农村但对交通运输有一定的了解,由此学习“地域联系”的方式,在知识过渡上比较自然,从“识记各种交通运输方式”上升到“分析选择各种交通运输方式”比较容易,但是分析交通运输的区位上有一定难度,需要教师有效调动学生已经学习的区位分析方法加以引导,从而帮助学生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提高综合思维能力。效果分析:课堂上学生基本达到教学目标,能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在完成各学习学任务时比较顺利。学生能够说出各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并运用这些特点选择相应的运输方式。在问题探究中,学生能够很好的调动所学内容,综合分析能力略有欠缺。学生能自主完整地生成新知识、新方法,学生在解决问题的环节中,更能贴近到思维的深处,深度体会关联。应用反馈环节,习题检测结果发现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本内容掌握情况较好。教材分析:人类活动中的地域联系的主要方式有交通运输、商业贸易和邮政通信等。地域联系对发挥各区域的比较优势、实现区域经济和社会各方面的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经济全球化主要得益各种地域联系方式的发展,特别是交通运输技术的发展,有力地推进了世界商品的循环,大大缩短了世界的距离。因此,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交通运输布局及其影响”就选择了交通运输这一最重要的地域联系方式进行讲授。本章第一节“交通运输方式和布局”通过对五种运输方式的优缺点比较,阐述了现代交通运输的主要发展趋势,并选取“南昆铁路建设”为案例来说明交通运输线、点的区位选择及其发展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教材材料偏少,且缺乏分析方法的指导和具体的实例印证,要想完全达到课程标准的要求依靠单纯的教材讲解有些枯燥。因此,在复习授课过程中教师要对交通运输方式的区位因素分析进行深化,以题代讲,小组讨论、读图活动等形式进行总结提升。课题交通运输专题课型复习课课时第1课时编写人审核考点1.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选择及优缺点。2.交通运输网中的点、线的区位因素。3.交通运输变化的影响。学习目标1.学会分析影响交通运输点、线选择的区位因素。2.学会分析交通运输变化带来的影响。一:影响交通运输点选择的区位因素。【探究1】阅读材料,分析日照市港口建设的区位条件。日照港口简介:日照港,东临黄海,与青岛港、连云港毗邻,隔海与日本、韩国相望。日照海岸有多处优良港湾,拥有日照、岚山两个深水港区,湾阔水深,陆域宽广,气候温和,不冻不淤,地质条件良好,少有台风登陆,为我国的天然深水良港。日照港腹地非常广阔,直接经济腹地包括华东和中原地区,间接经济腹地可至西北广大地区和中亚等国家,是国家实施“西煤东运、北煤南运”战略的重要出口,也是西部大开发战略的重要通道。日照港集疏运方便快捷,陆路交通便捷,市内有纵横多条铁路,其中西向兖石线与兰新线相连,构成我国西部乃至中亚的东方窗口.公路有日兰和沈海高速公路通往全国各地,国道、省道更是四通八达。水路方面,日照港海上航线可达世界各港,已与世界100多个国家和地区通航。【评价1】法国作家大仲马在《基督山伯爵》中,对马赛进行了刻画。图为马赛的地理位置及港区旧貌图。马赛三面被石灰岩山丘所环抱,气候宜人,拥有法国最大的海港。读图,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简述马赛成为法国天然良港的条件。【提升1】总结港口区位条件。二:影响交通运输线选择的区位因素。【合作探究1】今年暑假一位同学去巴西马瑙斯旅游,当他在亚马孙河的支流内格罗河游览的时候发现这里河网密布,植被茂盛,但是河上很少有桥。同学们觉得他说的是不是真的?为什么?【评价2】位于瑞典和丹麦两国交界处的厄勒海峡地区拥有多所著名大学,当地政府通过多种方式支持产学研合作项目,促进了生命科学、生物技术、医疗技术和医药技术等产业的集聚发展。目前,该地区已成为欧洲著名的“医药谷”。2000年,厄勒海峡跨海大桥建成通车。下图为厄勒海峡地区及周边区域图。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有人认为,与现在的位置相比,厄勒海峡跨海大桥修建在A处更合理。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提升2】结合课前自测3-5题,分析交通运输线的区位因素(提示:从地形、水文、地质、气候、经济因素、社会因素、技术因素)【评价3】读图,回答下列问题。分析甲高速公路施工难度大的原因。三:交通运输线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探究2】概述该公路对大别山区社会经济发展的影响。(材料见评价2)【评价4】评价1题目材料回答问题。说明修建跨海大桥对厄勒海峡地区发展的积极作用。【提升3】分析交通运输线变化对区域发展的影响(提示:从自然、农业、工业、城市、商业、旅游等方面分析)【评价5】下图为福建省1982年和2005年交通与城市发展示意图。改革开放后,随着交通条件的改善,福建省经济得到快速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由1982年的117.81亿元增加到2005年的6554.69亿元,城市化水平不断提高。说明交通条件改善对福建省城市化的促进作用。

方法总结课后巩固:1、港珠澳大桥工程浩大,是行业内最大的投资项目,建设内容包括路、桥、隧、岛等多项工程。港珠澳大桥建成后将成为世界级的跨海通道。据此并结合下图回答问题。(1)影响港珠澳大桥修建的主导区位因素是(2)试分析影响港珠澳大桥的建设主要区位因素。(3)结合区域位置分析大桥建设过程中,将成为施工障碍的自然条件。(4)试述港珠澳大桥建设的意义。2、作为广西唯一劈山而建的机场和广西境内海拔最高的机场,河池机场海拔677米,在开工建设前场址内有高高低低、大大小小山头60多座,长短深浅不一的沟壑20多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