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中医成人推拿手法教材第一节摆动类手法一指禅推法附·缠法二、法附·滚法三、揉法第二节摩擦类手法一、摩法二、擦法三、推法四、搓法五、抹法第三节振颤类手法一、抖法二、振法第四节挤压类手法一、按法二、压法三、点法四、捏法五、拿法六、捻法七、踩跷法八、拨法九、拧法十、挤法第五节叩击类手法一、拍法二、击法三、叩法四、弹法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一、摇法二、背法三、扳法四、拔伸法第七节复合类手法一、按揉法二、弹拨法三、推摩法四、勾点法五、扫散法六、拿揉法七、捏脊法第八节其它类手法一、理法二、梳法三、插法四、托法五、捩法
成人推拿手法推拿治疗疾病时,术者用手或肢体其他部位,按各种特定的技巧和规范化的动作,在人体的体表操作或使人体关节作一定的被动运动的方法,称之为推拿手法。手法是推拿治疗疾病的主要手段,推拿疗效的好坏与手法的熟练程度及是否恰当的运用有直接的关系。因此,要提高疗效,熟练操作手法及在恰当的穴位或部位上运用恰当的手法是一个关键的环节。手法要求持久、均匀、有力、柔和,从而达到“深透”。要熟练掌握各种手法并能在临床中灵活运用,操作自如,必须经过长期的手法练习和临床实践,才能逐渐由生到熟,熟而生巧,直至得心应手,运用自如。正如《医宗金鉴》所言:“一旦临症,机触与外,巧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只有手法掌握的纯熟,才能极尽运用之妙。手法在临床运用中,同样要贯彻辩证施治的精神,才能取得更好的疗效。根据患者的年龄,体质的强弱,病症的虚实及治疗部位的特殊情况,选择恰当的手法和适宜的力度。因此,过与不及都会影响治疗的效果。成人推拿手法,是与小儿推拿手法相对而言。其特点是手法种类多,治疗范围广。现有的手法已多达百余种,治疗范围包括伤科、内科、妇科、五官科等各种临床学科疾病。根据手法的动作形态及其作用,推拿手法可归纳为摆动类、摩擦类、振动类、挤压类、叩击类、运动关节类、复合类及其他类共8类,每种各由数种手法组成,就其操作方法、要领、功效、注意事项等予以详细介绍。摆动类手法摆动类手法是指以指或掌、鱼际部作力于体表,通过腕关节协调的连续摆动,使手法产生的力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操作部位的一类手法。主要包括一指禅推法、缠法、滚法、●法和揉法五种。一、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偏锋或罗纹面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通过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的摆动,从而产生轻重交替、持续不断的作用力的一种手法,称为一指禅推法。一指禅推法为一指禅推拿流派的代表手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点的不同分为指端推、罗纹面推、屈指推和偏锋推。指端推、罗纹面推—适用于全身各部俞穴。屈指推—多用于背部俞穴。偏锋推—适用于头面部[操作方法]一指禅指端推的操作方法:以拇指指端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其余四指的指间关节和掌指关节自然屈曲。腕关节自然屈曲90°,腕部放松,悬腕,垂肘120°、沉肩,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有节律的左右摆动,摆动中拇指指间关节自然的伸直与屈曲交替,使产生的功力通过拇指指端轻重交替、持续不断地作用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见图:4-1)。摆动频率每分钟120~160次。一指禅罗纹面推的操作手法:以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体表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过伸,其运动过程同一指禅指端推法,唯其拇指指间关节在尽量保持在自然的过伸位而不屈曲,(见图:4-2)。一指禅偏锋推的操作手法:以拇指桡侧缘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并内收,其余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或自然伸直,其运动过程同一指禅指端推法,仅其腕关节的摆动幅度较小,有时只为旋动,(见图:4-3)。一指禅屈指推操作手法:拇指屈曲,指端压在食指桡侧缘或以罗纹面附于食指指背,以拇指指间关节桡侧或背侧着力于施术部位及穴位上,其余四指屈曲,运动过程同一指禅指端推法,(见图:4-4)。[操作要领]一指禅推法要求手法刚柔相济,灵活度大,深透力强,操作时施术者必须姿势端正,神气内聚,肩、肘、腕、指各部位放松,以气御劲,蓄力于掌,发力于指,将功力集中于着力部位,才能形神兼备。沉肩:肩关节放松,双肩端平,禁止耸肩用力,以腋下能容一拳为宜。垂肘:肘关节放松,自然下垂,屈曲120°,肘关节桡侧缘低于腕关节。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悬腕:在腕关节放松的基础上,腕关节自然屈曲90°,(一指禅偏锋推腕关节微屈或自然伸直)腕关节摆动中,大多尺侧缘低于桡侧缘,内摆到最大时,尺、桡侧持平。指实:拇指指端、偏锋或罗纹面自然着实吸定于一点,使产生的“力”持续地作用于治疗部位上,不能产生跳跃,同时切忌拙力下压。掌虚:除拇指外,其余四指及掌部自然放松屈曲,呈握空拳状。(一指禅偏锋推四指及掌部自然放松伸直)紧推慢移:一指禅推法的操作过程中,前臂及腕关节的摆动较快,频率达到每分钟120~160次,但着力面移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锋)的速度缓慢。[功效]舒经活络、活血祛瘀、调和营卫、解痉止痛[适用病症]一指禅推法刺激中等,渗透力强,灵活度大,接触面小,适用于全身各部,治疗全身各种疾患。适用于头面诸疾:头痛、失眠、面瘫、近视、咽喉肿痛等。面部多采用一指禅偏锋推,头痛、失眠以太阳穴为重点,可由太阳向上至神庭穴,再沿前发迹推至太阳,由太阳沿眉弓返回印堂,左右交替,呈“∞”形路线反复数次,以行气活血,镇静安神,常与按揉太阳、抹前额和按揉三阴交等方法配合使用;面瘫,以一指禅偏锋推始于人中,经迎香、四白、下关、太阳、颊车、地仓,返回至人中,左右交替,呈“∞”形路线反复数次,多与抹面等配合使用;近视,用一指禅偏锋推法推眼眶周围诸穴,呈“∞”形路线反复数次,从而缓解眼肌痉挛,可与按揉法按揉眼周诸穴配合使用;咽喉肿痛,用一指禅指端推推动下廉泉等穴,使口腔内产生清凉感,唾液增多,或用缠法。四肢关节酸痛,颈项强痛、落枕、颈椎病,腰痛等痛症。颈项强痛、落枕、颈椎病,用一指禅推法从哑门沿颈脊柱正中推至大椎穴,再由两侧风池穴沿膀胱经推至颈根部,反复数次以舒经活络、活血祛瘀、解痉止痛,也可用一指禅屈指推法沿上述线路操作,常与拇指按揉穴位及颈项拿法等配合使用;四肢关节疼痛,则常用一指禅推法推关节周围穴位并配合穴位的按揉法、弹拨法治疗。便秘、泄泻、胃脘痛等胃肠道疾病,冠心病、胆绞痛等胸腹疾患,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便秘、泄泻、胃脘痛等胃肠道疾病,可用一指禅推法推足太阳膀胱经第一侧线,重点推脾俞、胃俞、肝俞、胆俞、大肠俞等穴位,同时推天枢、中脘等穴,常与腹部摩法配合使用,以健脾和胃,调整胃肠功能;冠心病,用一指禅推法推心俞、膏肓俞、隔俞,多配合拇指按揉法按揉内关及胸部的摩法,达到活血通脉,行气止痛的作用;胆绞痛。则用一指禅屈指推法推背腧穴,以胆俞、隔俞、气海俞为主,常配合胸椎的侧扳法及阳陵泉、胆囊穴拇指按揉法。至于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可根据具体病情随症选穴应用。[注意事项]一指禅推法操作过程中着力部位的压力变化、摆动的幅度要均匀,动作灵活,使产生的力自然轻重交替,而患者无不舒适感。一指禅推法操作过程时,着力部位应吸定,不要随腕部的摆动与体表之间产生滑动及摩擦,紧推慢移时应在吸定的基础上缓慢移动。临床操作中可采用屈伸拇指指间关节和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两种术式,一般指端推采用屈伸拇指指间关节,而罗纹面推多采用不屈伸拇指指间关节,前者较为灵活、刺激柔和,后者着力较稳、刺激较强,推拿医师应熟练掌握两种操作方法,以便临床灵活选择使用[附]缠法一指禅推法的频率提高到每分钟220~250次,称为缠法。为提高一指禅推法的频率,使频率达到每分钟规定的次数,用拇指指端或偏锋着力于体表减少接触面,减少腕关节摆动的幅度,同时降低对体表的压力来达到提高摆动的频率。缠法相对一指禅推法而言,每次的刺激量减小,对皮肤的压力减小,但由于频率的加快,每分钟的刺激量并没用减少,刺激量的堆积更强的作用于皮下组织,应此缠法具有较强的消散作用,临床常用于实热证及痈疖等外科病症的治疗。本法只有在熟练掌握一指禅推法的基础上才能正确操作。二、●法小指掌指关节背侧着力于一定的部位,由腕关节的伸屈和前臂的旋转的复合运动,使小鱼际与手背在施术部位上作持续不断地滚动的手法称为●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小鱼际●法、掌指关节●法、拳尖●法。小鱼际●法—肩臂部,掌指关节●法—肩颈部、胸背部,拳尖●法—腰臀部及下肢后部[操作方法]小鱼际●法的操作方法:拇指自然伸直,无名指和小指的掌指关节屈曲90°,其余掌指关节及指间关节自然屈曲,手背呈一自然弧形,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起始着力点,吸定于体表治疗部位上,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伸屈和前臂旋转运动,使小鱼际尺侧部在施术部位上进行持续不断的滚动,(见图:4-5)。掌指关节●法的操作方法:仍以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起始着力点,以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掌指关节背侧为滚动着力面,腕关节稍屈向尺侧,前臂作主动的前后推旋,带动腕关节的小幅度的屈伸活动,其余手法动作同●法。拳尖●法的操作方法:拇指自然伸直,余四指半握空拳状,以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第一指间关节背侧为起始着力点,肘关节屈曲100°~120°,前臂作主动的前后推拉摆动,带动腕关节作无尺、桡偏移的屈伸活动,使小指、无名指、中指及食指的第一指背、掌指关节背侧、指间关节背侧为滚动着力面,在治疗部位上产生持续的滚动,(见图:4-6)[操作要领]伸屈腕关节是以第二到第五掌指关节背侧为轴来完成的;前臂的旋转运动是以手背的尺侧为轴来完成。因此●法的吸定点是上述两轴的交点,即小指掌指关节背侧。(拳尖●法例外,因该手法没有前臂的滚动)沉肩、上肢的肌肉及肘关节尽量放松、屈肘、肘关节屈曲100°~120°,肘关节离躯体半尺远,腕关节屈伸范围在120°左右(即前滚至极限时屈腕约80°,回滚至极限时伸腕约40°)使掌背部分的1/2面积(尺侧)依次接触治疗部位。手法吸定的部位要紧贴体表,不能拖动,辗动或跳动。滚动时要尽力减小摩擦力,动作协调而有节律,压力、频率、摆动幅度要均匀。紧滚慢移:滚动的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随腕关节的屈伸作用而作缓慢地向前移动,移动幅度小。[功效]舒筋活血,滑利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疲劳。[适用病症]本法接触面积大,压力大,刺激量大,渗透性强;广泛应用于颈、肩背、腰臀及四肢等肌肉较丰厚的部位。适用面广,为伤科、内科、妇科的常用手法,常用于:风湿痠痛、麻木不仁、肢体瘫痪、运动功能障碍等伤科疾患:痹症、半身不遂、颈椎病、肩周炎、腰椎间盘突出等。痹症、半身不遂,多在四肢伸肌群及屈肌群反复使用,常配合各关节的被动运动手法;颈椎病,先以掌指关节●法于风池穴操作,并配合揉法,再沿颈部后群肌肉从风池至肩井小鱼际●法反复操作,配合颈肩部的拿法;腰椎间盘突出症,沿脊柱两旁竖脊肌从上至下用掌指关节●法和拳尖●法反复施用,再沿臀部顺坐骨神经走行部位从上至下到跟腱上方用此法反复操作,在腰眼、环跳、承扶、承山等处可作重点操作部位;肩周炎,以小鱼际●法于肩周操作,主要着力于三角肌、冈上肌及肌腱袖等部位,配合肩关节的被动运动;临床上治疗该类疾病常配合按揉法、拿法、扳法、摇法、拔伸法等手法,以共同达到舒筋通络、活血化瘀、解痉止痛、滑利关节、松解粘连等作用。糖尿病、高血压等内科疾病,常运用拳尖●法于腰背两侧膀胱经循行的线路、臀部及下肢后侧面上施治。痛经、月经不调等妇科疾病,在腰骶部的八髎穴上采用掌指关节●法和拳尖●法治疗,常配合八髎、三阴交、阴陵泉等穴位的按揉和点穴手法治疗。保健推拿常用手法之一,该手法有很好的解除肌肉痉挛、缓解肌肉疲劳、增强肌肉及韧带活力的作用,故常作为保健推拿的常用手法,除头面、腹部、手足外全身都可应用。[注意事项]该手法操作过程中要充分放松腕关节,腕关节的屈伸活动是由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的自然运动,禁止运用腕关节的拙力从而造成腕关节出现折刀样的突变动作,使动作出现打击感、跳动感;并造成腕关节的僵硬,使腕关节的屈伸幅度不够,从而减少了手背部的接触面积,使动作缺乏柔和感。操作的体表接触面应为肌肉丰厚处,尽量避免掌指关节的骨突部与脊椎棘突或其他关节的骨突处发生猛烈撞击。●法对体表产生均匀一致的刺激,前●和后●时着力轻重一致,避免出现“有去无回”或“有来无去”而产生顿拙感。临床使用时常结合肢体关节的被动运动,此时应注意动作的协调性,作到“轻巧、迅速、随发随受”附:滚法滚法是以手背吸附在体表进行往返滚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施术者单手或双手自然屈曲似握空拳状,用手背近小指部位或小指、无名指、中指、食指的近节指背面吸定于手术部位,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屈伸和前臂旋状的复合运动。(见图:4-7)[功效]舒筋活血、镇静安神、健脾和胃、调畅气机[适应症]接触面积较大,作用力渗透是一指禅推拿流派的辅助手法,常用于头部和腹部操作,治疗头痛、失眠、腹痛、腹胀、便秘、泄泻等疾病。三、揉法用手掌大鱼际、小鱼际、掌根、肘尖或手指罗纹面着力吸定于一定部位或穴位,带动该处的皮下组织,一起做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的手法称之为揉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用力部位的不同可分为:掌根揉法、大鱼际揉法、小鱼际揉法、拇指揉法、中指揉法、多指揉法、迭掌揉法大鱼际揉法—适用于头面部、胸胁部等病变部位较浅处;小鱼际揉法—常用于四肢部、脘腹部;掌根揉法—适用于腰背及四肢面积大而平坦的部位;中指揉法、拇指揉法及多指揉法—适用于全身各部的腧穴,皮下脂肪薄处如:头面、胸胁小关节处;迭掌揉法—多用于臀部、腰背等肌肉丰厚处[操作方法]掌根揉法的操作方法:用掌根部自然着力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充分放松并稍背伸,手指自然弯曲,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作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100~200次∕分。(见图:4-8)大鱼际揉法的操作方法:以大鱼际自然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充分放松,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使大鱼际和吸定部位的皮下组织一起作轻柔和缓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200次∕分。(见图:4-9)小鱼际揉法操作方法:用小鱼际自然吸定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手指自然屈曲,其余操作同大鱼际揉法。拇指揉法的操作方法:用拇指罗纹面自然吸定于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其余四指自然伸直放于体表,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手及大拇指作轻柔的小幅度旋转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见图:4-10)多指揉法的操作手法:用食、中、环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拇指自然伸直,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三指、腕关节及指下的皮下组织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见图:4-11)中指揉法操作方法:用中指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或穴位上,其余手指自然伸直,腕关节微屈,以肘部为支点,前臂作主动摆动带动腕关节、中指及指下的皮下组织作小幅度的回旋运动。摆动频率120~160次∕分。(见图:4-12)迭掌揉法的操作方法:用两手掌迭掌,下一手掌的掌根按于治疗部位,肘关节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以上身的摆动带动手臂、腕关节及治疗部位的皮下组织作回旋运动。摆动频率40~60次∕分。(见图:4-13)[操作要领]肩、肘、手腕充分放松,以前臂的主动摆动带动腕、指的回旋运动(两手揉法则以上身主动摆动带动);着力点要带动治疗部位的皮下组织作回旋运动,而皮上组织与着力点保持相对不动,尽量不与皮肤发生摩擦,所谓“肉动而皮不动”;揉动的动作连续而有节律,做力由小道大,再由大到小才停止;紧推慢移;在每次揉动吸定的基础上,可逐渐在一定的部位或面上缓慢地移动,回旋的速度块,而移动的速度慢。揉法的压力要小,着力部位自然放在治疗部位,而没有用力向下按的力量,为加强刺激,临床上常和按法结合使用而成按揉法。[功效]调和气血、舒筋活络、缓解痉挛、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适应症]该手法用力轻柔和缓、深透,可使皮下组织产生摩擦而产生温热作用,适用于全身各部。常用于多种内科杂症、软组织损伤及各种痛症,如:脘腹胀痛、胸闷胁痛、腰痛、头痛及四肢伤痛等痛症。脘腹胀痛,可采用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及掌根揉法揉腹,结合腹部穴位的点压;胸闷胁痛,可用小鱼际揉法、大鱼际揉法沿任脉、肋间隙操作;腰痛可用迭掌揉法或掌根揉法揉肾腧、命门、腰阳关等穴;头痛、眩晕,用中指揉法、拇指揉法揉头面穴位;四肢伤痛,多用拇指、大鱼际揉法在疼痛部位或穴位上操作;痛症临床治疗上常配合穴位的按揉法、疼痛部位的摩法、拿法。便秘、泄泻、食欲不振等内科疾病。常根据不同病情辩证施治,采取顺时针或逆时针的揉动方向,配合腹部的摩法、推法、挪法等手法治疗。头面部及腹部保健。一般采取低频率的揉法,以每分钟60次左右为宜。[禁忌症]伤筋的急性期(伤后的24小时内)不宜采用揉发治疗,以免加重局部的皮下出血,加重肿胀局部有皮损或传染性皮肤病者局部肿胀较重或关节内积液较多者,不宜用揉法在局部操作。摩擦类手法以掌、指或肘臂部附在体表作直线来回或环旋移动,使之产生摩擦的一类手法称为摩擦类手法。包括摩法、擦法、推法、搓法、抹法等手法。一、摩法以食指、中指、无名指相并的罗纹面或掌面为着力点,以腕关节为中心使之作环形而有节律的摩动的手法[分类及使用部位]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两种,指摩法—适用于头面、眼球,掌摩法-胸腹及胁肋部[操作方法]指摩法的操作方法:指掌部自然伸直,食指、中指、无名指并拢,其罗纹面自然贴附在体表,腕关节稍屈并保持不动,以腕关节为中心,三指做轻柔的环旋运动与体表产生摩擦。(见图:4-14)掌摩法的操作方法;手掌自然伸直,腕关节自然微微下垂,将手掌贴附在治疗部位,腕关节保持不动,以腕关节为中心,手掌在体表作轻柔的环旋运动与之产生摩擦。(见图:4-15)[操作要领]肘关节自然屈曲,沉肩,腕关节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和缓而协调。肘、腕、指掌相互协调的运动,运动中腕关节尽量保持不动。压力轻柔,指掌接触体表部位自然贴附,不要产生向下的拙力,使接触部位产生麻木出电感、温煦感。指掌部与皮肤产生相对运动,幅度大而不带动皮下组织,所谓“皮动而肉不动”,与揉法相对。摩动的速度、压力宜均匀。一般指摩法宜稍轻快,掌摩法稍重缓。[功效]提神醒脑、行气舒肝、温中和胃、消积导滞、温阳益气[适应症]摩法刺激舒适和缓,临床应用广泛,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患、呼吸道疾患、生殖系统疾患以及四肢痛症等。如:脘腹胀痛、消化不良、泻泄、便秘等胃肠道疾患,可配合大、小鱼际揉法于中脘、天枢、神阙及全腹部操作。咳嗽、哮喘、胸闷气紧等呼吸道疾患,可摩膻中、期门、日月,可配合搓法,搓摩胁肋,也可配合按揉背部膀胱经上的背腧穴。痛经、月经不调、阳痿、遗精等生殖系统疾患,可摩下腹部的关元、气海及腰骶部,并配合揉关元、气海及横擦肾俞及腰骶部。外伤肿痛、风湿痹痛等四肢痛症,可摩患处,常常配合局部的大鱼际轻揉,以行气活血、消肿散瘀。阳虚、中气不足等症,可摩关元、气海、膻中,有温阳不气之功。[注意事项]临床应用时,可根据操作时缓急和方向不同而有补泄之分,常以急摩为泄、缓摩为补,摩腹时顺时针方向可消积导滞为泄、逆时针方向可温中健脾为补。平补平泄时操作速度不宜过快,也不宜过慢;压力不宜过轻,也不宜过重。《圣济总录》:“摩法不宜急,不宜缓,不宜轻,不宜重,以中和之意取之。”二、擦法用指掌的一定部位附着于体表,稍向下用力,作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于体表发生摩擦产生热感的手法称之为擦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具体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鱼际擦法、拇指擦法、四指擦法,掌擦法—应用广泛,可用于全身各部,大鱼际擦法—适用于四肢及面额部,小鱼际擦法—适用于胸背部、腰骶部,拇指擦法、四指擦法—多用于面额部。[操作方法]掌擦法操作方法:用掌面紧贴皮肤,手掌及腕关节自然伸直,以肩关节为支点,通过肘关节及肩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掌作快速的直线往返运动,使体表产生热量。(见图:4-16)大鱼际擦法操作方法;掌指并拢微屈,以大鱼际及掌根部桡侧缘紧贴皮肤,其余操作同掌擦法。(见图:4-17)小鱼际擦法操作方法:掌指并拢稍用劲绷直,腕关节伸直稍桡偏,用小鱼际的尺侧缘紧贴皮肤,其余操作同掌擦法。(见图:4-18)拇指擦法操作方法:将拇指指腹着力于体表,其余四指自然伸直固定局部,腕关节屈曲,通过掌指关节及腕关节的屈伸运动带动拇指在体表来回摩擦。(见图:4-19)四指擦法操作方法:四指并拢伸直,以四指的罗纹面着力于体表,腕关节微屈,以肘关节为支点,肘关节及腕关节的屈伸活动带动手指在体表来回摩擦。(见图:4-20)[操作要领]上肢放松,腕关节平伸,前臂与腕骨处于同一水平,肩关节的屈伸活动为动力源(指擦法例外),带动着力部位作直线运动。四指擦法应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为动力源,摩擦的距离较短;拇指擦法应以腕关节为支点,腕关节的屈伸活动为动力源,摩擦的距离最短。动作均匀连续,有如拉锯状,不可跳跃跨越,也不可中途停顿;着力部位紧贴体表,压力均匀,不可使皮肤产生皱折。应在一定的距离内摩擦,摩擦频率从快到慢,距离从长到短,摩擦至透热为度。[功效]温经通络、活血止痛、温阳散寒、宽胸理气[适应症]擦法压力轻,摩擦力强,局部有明显的温热感,局部可出现潮红、痧现、瘀点又有清热、透热之功。可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咳嗽、哮喘、肺气肿等呼吸系统疾病,可以横擦胸部和直擦背部膀胱经,以宽胸理气、止咳平喘,配合按揉风门、肺俞、心俞及胸胁部摩法应用。腹胀、腹泄、消化不良、胃下垂等消化系统病症,直擦背部膀胱经、横擦腰骶部和两下肢足三里,可于脘腹部摩法、揉法配合应用。四肢伤筋、软组织肿痛、风湿痹痛等运动系统疾病,可采用指擦患部,配合局部摩法以行气活血、消肿止痛。阳痿、遗精、月经不调、女子不孕等生殖系统疾病,宜用横擦肾俞、腰骶部以温肾壮阳、暖宫调经,可与腰骶部和少腹部的摩法配合使用。头痛、眩晕、高血压等疾病,可用拇指擦法擦印堂、太阳、迎香等穴位。外感发热、阳明热证等热证,宜用重擦法擦背部膀胱经,使局部出现潮红、痧现。[注意事项]操作中往返用力均匀稳当,操作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往返频率120次/分。压力方向为前斜下方,压力不大也不小,压力过大则手法重滞,并容易擦破皮肤;压力过小则摩擦力不够,不易生热。擦动的路线要保持直线不要歪斜,否则不能达到治疗效果。擦法操作不可隔衣进行,应充分暴露施术部位,擦法的距离宜长不宜短,掌握好手法操作要领,不要擦破皮肤。为更好地保护好皮肤,擦时应使用一定的介质(如冬青膏、红花油、按摩乳等),既可防止破皮,又可使擦的热度深透,加强疗效。该手法操作完毕后,在该部位不应再用其他手法,以免导致皮肤受损,故多为结束手法。三、推法用指、掌、拳、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经络上,紧贴体表作单方向的直线运动的手法称为推法,所谓“按而送之,推而行之”。[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拇指推法、多指推法、掌推法、鱼际推法、拳推法、肘推法,拇指推和多指推法—多用于头面、颈项、四肢等部;掌推法力度—多用于胸胁部、腰背部;大鱼际推法—多用于头面、四肢部;拳推法—多用于腰背、臀部及下肢部;肘推法—适用于肌肉肥厚处或感觉迟钝处[操作方法]拇指推法操作方法:用两手或单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体表的一定部位,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固定于体表,腕关节微屈,拇指向四指的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见图:4-21)多指推法操作方法:除拇指外的四指伸直并拢,以第一及第二指骨的指腹着力于施术部位上,腕关节微屈,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使四指向指端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见图:4-22)掌推法操作方法:全手掌按压于施治部位,五指微分开自然伸直,以全手掌的掌指面为着力面,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手掌向指端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见图:4-23)鱼际推法操作方法:用掌根和大鱼际着力于体表,腕关节稍背伸,五指微屈自然放于体表,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掌根和大鱼际向虎口方向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见图:4-24)拳推法操作方法:手握实拳,以食指、中指、无名指及小指的近侧指间关节的背侧关节突起部着力于体表,腕关节用劲伸直,通过前臂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背侧关节突起部作单方向的直线推动。(见图:4-25)肘推法操作方法:屈肘,将肘关节鹰嘴部着力于施治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通过上臂部向前斜下方的主动施力,带动肘关节鹰嘴部作较缓慢的单方向直线推动。(见图:4-26)[操作要领]指、掌、肘要紧贴体表,动力着实。推动的线路呈直线,推动的速度和力量要均匀,不要在体表产生跳跃、歪斜。推动的压力从轻到重,施术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推动的方向一般顺经络、肌纤维及静脉的走行方向。拇指推法的推动距离较短,其余推法的推动距离宜长。[功效]舒经通络、活血化瘀、行气止痛、理筋整复[适应症]该手法灵活多变,可在全身各部位操作,患者常感觉温热舒适,是临床常常采用的推拿治疗方法之一。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及气机阻滞的各类疾患,如:风湿痹痛、腰腿痛、软组织损伤、局部肿痛等痛症。腰腿痛、风湿痹痛,可用掌推法、拳推法或肘推法推脊柱两侧夹脊穴、背俞穴及肢体外侧。常常配合揉法作推揉法操作,亦常配合按法、滚法、点法、拿法作用于上述部位。胸胁胀闷不舒,烦躁易怒等气机郁阻病症。用掌推法推胸胁部,沿胸部正中向下直推,可摩法、擦法配合使用,并按揉背部的肝俞、胆俞等穴,行气舒肝解郁。高血压、头痛、头昏、失眠等气机上逆病症。常用拇指推桥弓、眉弓,掌推脊柱两侧膀胱经以平肝潜阳、降气止逆,常配合按揉太阳、抹前额,拿揉颈项及揉中脘、摩腹等操作手法。腹胀、便秘、食积不化等气滞中焦病症。可用掌推法推脘腹部,配合脘腹部的揉法、振法、摩法使用。足疗法中的运用,常采用拇指推法在足部的反射区,按向心方向推动,多用于慢性病的治疗。[注意事项]常适当运用一些介质以防止皮肤破损。在关节端部推动时,推得方向应指向肌肉肌腱的起止点,有利于理筋顺筋,在肢体中部推动时,则固定一端推向另一端。推动的方向不同所起的作用也不同,顺静脉的方向推动有利于消肿,顺动脉的方向推动则加强活血化瘀,顺经络为补,逆经络为泻,向上推为升,下推为降。推动的速度不可过快,压力不可过重也不可过轻。四、搓法用双手指、掌或指掌相对紧贴于受术部位或单手、双手掌面着力于体表,作方向相反,自上而下地来回摩擦揉动的手法称为搓法。《厘正按摩要术》云:“搓以转之,谓两手相合而交转也,或两指合挫,或两手合搓,各极运动之妙。”[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用力方式的不同分为:夹搓法、推搓法,夹搓法—适用于四肢部及胁肋,推搓法—适用于脊柱、躯干部。[操作方法]夹搓法的操作方法:用双手指、掌或掌指相对用力夹住操作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肩关节的主动屈伸运动带动双上肢作快速的相反方向的搓动,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见图:4-27)推搓法的操作方法:用单手或双手迭掌掌面着力于治疗部位,以肘关节为支点,前臂部主动用力,快速的左右搓动时,作较缓慢的推去拉回的动作。[操作要领]操作者沉肩坠肘,肩肘关节放松,上身稍前屈,双手自然伸开,五指并拢,以手指、掌或掌指着力于操作部位。夹搓法挾持力均匀柔和,以挾持住为宜,搓动频率快,速度由快到慢,由慢到快,上下移动要慢。整个操作过程要协调,一气呵成。搓动时掌面在施术部位体表有小幅度的位移,患者有较强的松动感。[功效]舒经通络、活血止痛、调和气血、祛风散寒、舒筋解痉[适应症]该法为临床常用的辅助手法之一,作用温和舒适,可用于治疗:肢体痹痛、肩背痠痛、关节活动不利等症。肢体痹痛、关节活动不利多用夹搓法;肩背痠痛,腰背强痛,多用推搓法于局部操作。胸闷、胸胁屏伤、肝郁气滞等症。用夹搓法搓胸胁,可配合擦、摩胸胁。[注意事项]手法施力要深沉,但不可用暴力,以免损伤皮肤。施术时双手用力对称,搓动要快,移动要慢。指、掌、腕配合协调,动作要轻快灵活,力量要均匀连贯,快慢适宜,以皮肤发热为度。施术者不能屏气,呼吸自然均匀。五、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或掌面紧贴皮肤,在体表作上下、左右往返抹动或弧形曲线的抹动的手法称之为抹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拇指抹法、多指抹法、掌抹法,拇指抹法—适用于面额部,多指抹法—多用于头顶部,掌抹法—适用于面部、腹部以及四肢部。[操作方法]拇指抹法操作方法:用单手或双手拇指罗纹面着力于操作部位,其余手指置于相应的位置作固定,通过拇指掌指关节的主动屈伸活动,带动拇指作上下或左右、直线或弧形曲线的抹动。可根据施术部位的不同而灵活采取不同的抹动。(见图:4-28)多指抹法的操作方法:用双手食指、中指和无名指罗纹面分置于前额部正中线两侧,以腕关节为支点,通过腕关节的主动屈伸动作,带动手指自前额部向两侧分抹,经太阳穴至耳上角,反复操作数次。(见图:4-29)掌抹法的操作方法:以单手或双手掌面紧贴于施术部位,腕关节放松,以肘关节为支点,通过肘关节的主动屈伸动作,带动掌面做上下或左右、直线或弧形曲线的抹动。[功效]舒筋活络、开窍醒神、舒肝解郁[适应症]临床常用于治疗感冒、头痛头昏、失眠、面瘫、高血压以及肢体疼痛等病证,如:感冒、头痛头昏、面瘫等头面疾病。感冒、头痛头昏宜用拇指抹法抹前额部及两侧太阳穴,可配合按揉太阳、攒竹,分推眉弓,一指禅推法推前额;面瘫,用多指抹法抹面,多在患侧操作,可配合按揉迎香、攒竹、颊车、地仓等法。肢体酸痛、软组织损伤等痛症。宜用掌抹法在疼痛局部操作,常用推法、按揉法结合使用。高血压、肝郁气滞、失眠等症。常采用多指抹法在头角两侧反复操作以舒肝解郁,行气安神。[注意事项]注意抹法与推法的区别,推法是单方向的直线运功,抹法则是或上或下,或左或右,或直线往返,或曲线运转,根据部位灵活变化运用。抹法操作时用力要求“轻而不浮、重而不滞”,频率宜轻快,动作均匀协调,不可带动皮下组织。在抹法中掌抹法最重,性平降;多指抹法最轻,性升散,临床应用应有区别,且抹法多用作结束手法。作为常用的面部保健推拿手法之一,在操作时常应用适当的介质以润滑皮肤。振颤类手法以较高频率的节律性交替刺激持续作用于人体,使受术部位产生震动感觉的手法称为振动类手法。常用于结束手法,于搓法常配伍使用。本类手法包括抖法、振法。一、抖法用双手或单手握住患者的上肢或下肢远端,静止用力作连续的小幅度的上下颤动,使肌肉、关节有轻松感,达到放松肌肉、关节目的的手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抖动的部位不同分为抖上肢法、抖下肢法、抖腰法[操作方法]抖上肢法操作方法:双手握住患者腕关节,牵引上肢向前方抬起60°左右,通过前臂的强直性静止用力,使肢体产生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波似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见图:4-30),或以一手握住腕部,一手按其肩部,双手作对抗牵拉时,通过一手前臂的强直性静止用力,使肢体产生小幅度的上下抖动,并使抖动所产生的抖动状似波浪般地传递到肩部。抖下肢法操作方法:患者仰卧,术者用双手握住患者患肢的踝部或分别握住两踝部,将肢体牵拉的同时抬起,于床面成30左右,然后作上下兼有内旋的连续抖动,使抖动从踝部经膝关节传至髋腰部。(见图:4-31)抖腰法操作方法:患者俯卧,助手站在患者头侧固定其两腋部,术者站在脚侧,双手分别握住患者两踝部,两臂伸直,与助手相对用力,牵拉其腰部,然后身体前倾,准备抖动,随身体站直起立之势,瞬间用力,作1~3次较大幅度的抖动,使抖动产生较大幅度的波浪状运动,向上传至腰部。(见图:4-32)[操作要领]被抖动的肢体要放松,自然伸直,使之在抖动时保持伸直的姿态。抖动产生的抖动波应从肢体的远端传到近端,直接达到关节。操作者呼吸自然,不可屏气,抖动的幅度小,频率块,动作连续,一气呵成。操作时不可使肢体产生左右、前后的晃动。抖动上肢时,手握腕部,牵引向前侧60°左右,抖动从腕部经肘部传至肩部,频率一般在200次/分左右。抖动腰部时,双手握住患者的两踝部,将下肢抬至于床面成30°,作上下兼有内旋的连续抖动,抖动从踝部经膝部传至髋腰部,频率一般在100次/分左右。[功效]舒筋活络、滑利关节、活血祛瘀[适应症]本手法主要用于四肢关节和腰部,常用于治疗四肢以及腰部的疼痛疾患,如:肩周炎、颈椎病、髋部伤筋等四肢的疼痛疾患。肩周炎、颈椎病等常用上肢的抖法;髋部伤筋、腿部疼痛等则用下肢抖法;常与搓法相配合运用,作为上、下肢部治疗的结束手法。腰椎间盘突出症及腰扭伤、腰椎下关节滑膜嵌顿等腰腿疼痛性疾病,用抖腰法,可以理筋整复、松解粘连,常配合运腰法及腰部斜扳法。[注意事项]抖动前要使患肢充分放松,使肌肉处于最佳松弛状态。抖动时要适当的牵拉肢体,使肢体绷直。抖动应通过上肢肌肉强直性静止用力产生,使抖动幅度尽量的小,避免使肢体产生大幅度的波动。[禁忌症]对于有习惯性肩、肘、腕关节脱位病史者,严禁使用本手法。腰部疼痛剧烈,不能耐受者;腰部肌肉痉挛,不能放松者;以及腰椎滑脱等疾病不适用本手法。对于有骨质疏松、年老体弱的患者慎用该手法。二、振法将指端或手掌紧贴体表上,通过前臂和手部的肌肉强力地静止性用力,作持续性快速振动,使治疗部位产生高速振动的手法称为振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指振法、掌振法,指振法—适用于头面、胸腹及全身各部俞穴,掌振法—多用于胸腹部[操作方法]指振法操作方法:以食指或中指指端垂直放与体表治疗部位,其余手指自然并拢,注意力集中于指端,通过上臂屈肌群和伸肌群交替的强直性静止用力,产生快速的振动,使受术部位产生温热感、松动感。(见图:4-33)掌振法操作方法:以掌面紧贴于治疗部位,腕关节自然背伸,注意力集中于掌部,通过前上臂屈肌群和伸肌群交替的强直性静止用力,产生快速的振动,使受术部位产生温热感、松动感。(见图:4-34)[操作要领]振动通过上臂屈伸肌群的等长收缩产生,其他部位要尽量放松。注意力要高度集中于掌指部。掌指部自然贴附于体表,不可离开肌表,也不可施加额外的压力。要有较高频率的振动,一般认为,振动的频率要达到每分钟400~600次左右。振动幅度要小,不能使肢体产生抖动或摆动。操作时不能屏气,呼吸自然而有节律。[功效]镇静安神、温中散寒、行气消积、升举阳气[适应症]该手法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头痛、失眠、焦虑等病症,常采用指振太阳、印堂,掌振百会等穴,以镇静安神。消化不良、胃脘痛、胃下垂等,可采用指振中脘或掌振脘腹部以温中散寒、行气止痛、消食化积,常配合胃脘部的按揉法、摩法。咳嗽、气喘、胸闷不舒等症,常用指振膻中穴,以宽胸理气,可配合胸胁部的推法、搓摩法。痛经、月经不调、宫冷不孕等症,多用掌振少腹部、腰骶部,常配合横擦腰骶部,少腹部的摩法等治疗,以调经活血、暖宫散寒。[注意事项]操作时除前臂主动静止性用力外,其余部位不要做故意的摆动及颤动,也不可向施术部位加以压力。指掌贴附体表自然,既不可离开体表,也不可施加压力。操作要使治疗部位产生温热感及松动感,并从操作部位向周围扩散。挤压类手法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位按压或对称性地挤压体表的一类手法。该类手法有按压类和捏拿类两类。其中按压类手法是最早出现的推拿手法之一,推拿古称按摩、按跷就来源于此。按压类手法是用指、掌、肘或肢体的其他部位垂直用力按压体表的手法。其代表手法为按法,还包括点法、压法、拨法和踩跷法等;捏拿类手法是用指、掌对称性的挤捏体表或肢体的手法,此类手法包括捏法、拿法、捻法、拧法、挤法等。一、按法用指、掌部着力于体表,用力由轻到重逐渐按压,按而留之的手法称为按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指按法、掌按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处穴位,掌按法—适用于面积大而平坦的部位[操作方法]指按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峰、螺纹面或整个指腹按压在体表,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置于相应的位置,固定助力,腕关节屈曲40°~60°,拇指垂直向下用力按压,用力从轻到重,到最大力时停顿片刻,渐减压力,再重复加压,使整个动作过程既平稳又富有节奏性。(见图:4-35)掌按法操作方法:用双手或单手手掌掌面紧贴体表,手指自然伸直放于体表,腕关节背伸,肘关节微屈,上半身前倾,将上半身的重量渐通过肩、肘传至手掌面,垂直向下按压,用力方式同指按法。(见图:4-36)[操作要领]手指或掌面着力于体表,用力垂直向下按压,部位固定,用力从轻到重,不可突加暴力。按压过程用力有一定的节奏性,渐加渐减,使刺激逐步渗透到组织内部。指按法要悬腕并自然屈曲,拇指按定体表,其余四指固定于相应的位置,使拇指着力更平稳着实。掌按法用于腰背及胸腹时要病人配合呼吸,呼气时逐渐用力向下按,吸气时逐渐减压。[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温经散寒[适应症]手法特点:该手法是最早出现的推拿手法之一,刺激性较强,尤其指按法常可替代针刺,也常称之为指针手法之一。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头痛、三叉神经痛、腰腿痛、坐骨神经痛、痹症等各种痛症。头痛、三叉神经痛,用指按百会、太阳、鱼腰、风池、下关、合谷等穴位,常常按揉结合,组成拇指按揉法按揉上述穴位,配合头面部的抹法、一指禅推法等治疗;腰腿痛、痹症,多采用掌按法按腰背部、肢体的后侧,以通经活络、温经止痛,可配合滚法、推法等作用于上述部位。风寒感冒、风湿麻木、颈项强直等症。风寒感冒,可掌按或指按背部膀胱经诸穴,常配合一指禅推法、擦法、推法作用于膀胱经;风湿麻木、颈项强直,常用指按法结合揉法按揉局部穴位,可配合指拨法。[注意事项]指按法接触面积小而刺激较大,故临床操作中常与揉法结合应用,边按边揉,有“按一揉三”的说法,即重按一下,轻揉三下,形成有规律的按揉结合的连续手法操作。按法的用力一定要逐渐加压,从轻到重,从重到轻,禁止突发突止,暴起暴落。掌按法在腰胸部应用时要注意患者的骨质情况,避免造成医疗事故。[禁忌症]骨质疏松、骨结核、骨肿瘤等骨质病变时禁用掌按法。严重肺胸疾患禁用掌按法。有心脏疾患、或严重代谢疾患时禁用按法。年老体弱、孕妇等禁用按法。二、压法用拇指螺纹面、掌面或肘关节尺骨鹰嘴部着力于治疗部位持续按压的手法称为压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部位的不同,分为指压法、掌压法、肘压法,指压法—可用于全身各处穴位,掌压法—适用于面积大而平坦的部位,肘压法—主要用于腰臀部等肌肉丰厚部位。[操作方法]指压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指峰、螺纹面或整个指腹按压在体表,其余四指自然伸直置于相应的位置,固定助力,腕关节屈曲40°~60°,拇指垂直向下用力持续按压。其手法形态同指按法。掌压法操作方法:用双手或单手手掌掌面紧贴体表,手指自然伸直放于体表,腕关节背伸,肘关节微屈,上半身前倾,将上半身的重量通过肩、肘渐传至手掌面,垂直向下持续按压,其手法形态同掌按法。肘压法操作方法:一手握拳,肘关节屈曲,用肘关节尺骨鹰嘴部的最高点着力于治疗部位,另一手握住该手的拳背面,手臂抬起帮助稳定肘关节,上半身前倾,将上半身的重量通过肩渐传至肘关节尺骨鹰嘴部,垂直向下持续按压。(见图:4-37)[操作要领]指压法和掌压法的手形与准备动作、用力的方向同指按法和掌按法。压法与按法的区别在于用力的方式,压法使持续的向下压,按法则是有节奏的向下压,可以说按法包括了几个压法的过程,有节奏轻重交替的重复过程,压法则相对静止,压住不动。压法用力仍从轻到重,然后压住不动,持续一段时间,再逐渐减压。[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适应症]指压法、掌压法与指按法、掌按法的作用相同,适应症雷同;肘压法,多用于治疗腰肌劳损、腰椎间盘突出、以及顽固性腰腿痛等疾患。[注意事项]同按法三、点法用指端、指间关节着力于患者体表,持续的向下进行点压的手法称为点法。点法首见于《保生秘要》,从按法发展而来,可属于按法的范畴。[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面的不同,可分为指端点法、屈指点法。指端点法—可用于全身各处穴位及痛点,屈指点法—适用于背部及腰臀部俞穴。[操作方法]指端点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或中指指端着力患处或穴位,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握空拳,肩肘放松,上臂主动用力下压,通过肘、腕关节传导,使指端持续向下点压。(见图:4-38)屈指点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或食指、中指屈曲的近节指间关节背侧着力于操作部位,其余手指自然屈曲握实拳,肩肘放松,上臂主动用力下压,通过肘、腕关节传导,使指间关节屈曲面持续向下点压。(见图:4-39、40)[操作要领]指端点法宜手握空拳,用相邻的手指固定着力指第一指间关节,如拇指则将第一指间关节紧贴食指第一指间关节的外侧,中指则用拇指及食指螺纹面紧贴其第一指间关节掌侧及背侧,以免用力时损伤指间关节。屈指点法宜手握实拳,手指自然屈曲握紧以便对用力指起固定和助力作用。点法操作时,应由肩或前臂发力,并施以身体的重量,意念集中于着力处。用力要由轻到重,持续而稳定,使刺激逐步渗透到机体的组织深部,使之产生“得气”的感觉,并以患者能忍受为度。点法的用力方向多与受力面相垂直,点在穴位上时,压力方向常常与针刺穴位的方向相一致。[功效]舒筋活络、调经通气、活血化瘀、解痉止痛[适应症]该手法刺激较强,“以指代针,点法是也。”一般认为,点法与按法的区别在于:接触面积大,压力较为缓和的按法;接触面积小,压力较大的则为点法,有以指代针之义。常常用于治疗各种痛症,如:头痛、颈痛、落枕等,头痛,点风池、太阳、鱼腰、百会等穴;颈痛、落枕,点风池、华佗夹脊穴、天宗、拇指根部等。腰腿痛,点肾俞、气海俞、大肠俞、八髎、环跳、阳陵泉、委中、承山等。牙痛,点合谷、下关、听会、颊车、翳风等胃脘痛、腹痛,点脾俞、胃俞、足三里、上巨虚、内关等。以上各种痛症采用点法治疗,均具有很好的止痛疗效,常和按法、压法和揉法等在上述穴位配合操作。[注意事项]点法用力要注意逐渐加力和逐渐减力,禁止使用暴力,并且力量的大小既要产生“得气”感,又要以患者能耐受为度、避免造成局部损伤。对于年老体弱、久病体虚的患者不可使用点法,犹以有心脏疾病的患者忌用。在临床上点法常与揉法配合使用,边点边揉,可以避免气血积聚和局部的如组织损伤。四、捏法以拇指和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在操作部位作有节律的、一紧一松的挤捏,并作匀速上下移动的手法称之为捏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拇指与其他手指配合的多寡分为:三指捏法、五指捏法,三指捏法—适用于颈部、肩部,五指捏法—适用于四肢、背部。[操作方法]用拇指与食、中指的指面,或用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面自然贴附在体表的两侧,相对用力挤捏,随即放松,再用力挤捏、放松,反复重复挤捏和放松动作,并循序匀速移动。(见图:4-41)[操作要领]操作时拇指和其他手指的指面及虎口、掌面自然紧贴在体表。拇指和其余手指要以指面着力,腕关节放松,施力时双方用力对称,用力轻柔,轻重交替。操作中用力均匀,动作要有节奏性,连续而不间断。一般顺经挤捏,且随一张一合连续缓慢移动,轻重适度。[功效]通经活络、行气活血、解痉止痛、消炎利肿[适应症]本手法刺激中等,轻重适中,常用于治疗以下疾病:疲劳性四肢酸痛、四肢关节疼痛、颈痛等痛症,四肢部用捏法自四肢的近端捏向远端,可配合四肢部的拿法、揉法治疗;颈椎病、颈痛,以捏法从两侧风池穴向下捏至颈根部,常配合颈部指按法、指揉法、弹拨法及拿法等手法施用。水肿、脉管炎、骨折后期四肢肿胀等,常采用向心性挤捏,可配合向心性推法、抹法等使用。[注意事项]操作中避免指端用力,应用指面着力,腕关节放松。如用指端着力则失去挤压的作用。挤捏移动的方向不同作用有差异。抬高肢体,向心性移动,能使津血归心、消炎利肿;反之,肢体下垂,离心性移动,可使气血发散、活血化瘀。临床应用应加以区别。挤捏时不要含有揉、提的手法,如捏中带揉、提,则类是拿法。挤捏前,可先在腋下或腹股沟处点按、弹拨,从而使经脉畅通。五、拿法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相对用力,提捏或揉捏肌肤的手法称之为拿法。有“捏而提起谓之拿”的说法。“推拿”的说法最早出现于明代,由“按摩”到“推拿”名称的改变也体现了推拿手法运用的飞速发展。后世的“拿坛子”、“抓沙袋”等功法的训练,即主要针对拿法而立,以增加手腕部的力量。[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拇指与其配合手指的数目,可分为三指拿法、五指拿法。三指拿法—适用于颈、肩部,五指拿法—适用于头部、腰部及四肢部[操作方法]用拇指于其他手指相对用力,在挤捏肌肤的同时用腕关节的力量向上提起肌肤,即而放下,并用拇指和其他手指施以揉动,持续有节律的进行以上手法的重复操作。(见图:4-42)[操作要领]挤捏和提起时用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着力,避免使用指端着力。操作中拇指和其余手指的指面、虎口及掌面尽可能的紧贴体表。操作中腕关节要放松,动作灵巧、连绵不断,力量柔和,富有节律性。拿法是一复合手法,提捏中含有揉法的作用,实际上包含了捏、提、揉三种成分。[功效]舒筋通络、解痉止痛、发散风寒、升举阳气、行气活血、消积导滞[适应症]该手法即有力又柔和,患者感觉轻松舒适,临床应用比较广泛。常用于治疗临床各种疾患,如:落枕、颈椎病、肩周炎、偏瘫、四肢酸痛等症。落枕、颈椎病,可拿颈项部、肩井部及患侧上肢;肩周炎、偏瘫、四肢酸痛、运动性疲劳等,可自四肢近端拿向远端,可配合四肢的捏法、揉法、抖法等手法应用。感冒、头痛身痛、发热恶寒等症。风寒外感、头痛身痛,常拿风池、颈项部、肩井及头部,多采用重拿法,以发汗解表;风热外感,可用轻拿法拿肩井、颈项部,轻快柔和以解肌发表。常配合抹头面、颞部扫散等手法治疗。腹痛、腹胀、消化不良等症。可采用腹部的拿法或拿肚角的方法,配合腹部的摩法、推法、振法等手法。[注意事项]拿时一紧一松的提起、放下,用力由轻到重,和缓而有节律性,逐步达到渗透的作用,切忌突然的加力、减力。操作中要注意腕关节的灵活性,动作协调,可双手交替操作或同时操作,避免死板僵硬。初习者不可用力久拿,避免损伤手指和腕关节。六、捻法用拇指和食指夹住患者的指、趾或肌腱等部位,作对称、快速的捻线状的搓揉,并上下往返移动的手法。[操作方法]用拇指罗纹面与食指桡侧缘或罗纹面相对捏住施术部位,稍用力做对称的、快速的捻线状的搓揉动作,并做上下往返移动。(见图:4-43)[操作要领]捻动时用力灵活、均匀,不可呆滞,夹持力适中。捻动的速度要快,上下左右的移动慢而有连贯性。捻动时着力面于皮肤之间尽量不产生摩擦移动,主要是移动皮下组织。拇指和食指在捻动时揉劲宜多,搓劲应少,两指捻动的方向相反,是一种相向运动。[功效]理筋通络、消肿止痛、活血祛瘀、滑利关节[适应症]本手法常用于手指间关节、足趾间关节及浅表肌肤、肌腱处,常作为上肢手法治疗的常规手法之一。常用于治疗指间关节扭伤、类风湿关节炎、屈指肌腱腱鞘炎等筋伤疾患。如:指间关节损伤、类风湿关节炎,常捻关节左右两侧处或手指左右两侧从上到下依次捻动,可配合手指的牵拔法;屈指肌腱腱鞘炎,捻患指的腹侧面为主,可配合推法、揉法治疗。[注意事项]操作时两指夹持力以能夹持住施治部位为宜,太重则捻动呆滞,太轻则摩擦过大,揉动力减少。捻动时,常常稍同时牵拉施治部位,使之理筋、顺筋作用更好。捻法与搓法相似,搓法着力部位是手掌,夹持部位较大,用力大,搓动、上下移动幅度大;捻法着力部位是手指,夹持部位较小,用力小,搓动、上下移动幅度小。七、踩跷法用单足或双足有节律性踩踏施术部位,称之为踩跷。踩跷法临床应用广泛,踩踏的力量沉稳着实,可深入骨间及脏腑,且施术者因以身体的体重化为手法之力,所以省力并持久。但踩跷法危险度较高,要求准确地掌握适应症及熟练的脚法。传统的踩跷法是在胸部和下肢股部各点2~3个枕头,使腰部悬空,然后在腰部进行踩踏。因其危险性高及副作用较多,故现代临床几乎已废除不用。[分类及使用部位]常用的踩跷法有踤步式踩跷法、弓步式踩跷法及摇摆式踩跷法。适用部位具体见各法的操作方法。[操作方法]踤步式踩跷法操作方法:受术者采取俯卧位,踩跷者用双手扶在固定的扶手上,通过双手来调节和控制向下踩踏的力量。准备好后,踩跷者将双足平行踏于受术者腰骶部正中,双足以走踤步的方式,脚尖靠脚后跟一起一落地节律性踩踏,身体的重心随双足的起落而转移。双足依次从腰骶部循脊柱向上踩踏到第7颈椎下缘,再循脊柱退回腰骶部,如此反复多次操作,(见图:)。在踩踏过程中,可作1~2次腰部弹压踩踏,即将双足踩踏于脊柱两侧,用足掌前部着力而足跟提起,身体随膝关节及踝关节的屈伸而一起一落,通过足前掌对腰部作一轻一重的按压,常一次连续弹压15次左右,(见图:4-44)弓步式踩跷法操作方法:受术者采取俯卧位,踩跷者准备动作同踤步式踩跷法,双足分踏于肩胛部和腰骶部,面部朝向受术者头部,两腿呈弓剑步姿势,一足横踏于腰骶部,与脊柱垂直,另一足踩于肩胛部的内侧,紧扣于一侧肩胛骨内侧缘,而足的内侧缘与脊柱平行。以腰为轴,通过身体的节律性的前倾后移,将重心在两足间交替移动,前倾时重心落在前足,后移时重心落于后足,如此有节律性的一前一后的踩踏,(见图:4-45)。亦可依次法将双足分踏于背部和腰部进行踩踏。摇摆式踩跷法操作方法:受术者采取俯卧位,踩跷者准备动作同踤步式踩跷法,双足呈外八字分踏于双下肢的臀横纹处,身体重心有节律性持续左右摇摆,通过身体重心在双足间的交替移动,使两足进行连续地节律性踩踏,并循大腿后缘下移至腘窝部,再沿原路线返回臀部,如此反复操作多遍,(见图:4-46)。[操作要领]踩踏时要有节律性,呈轻踏步样,足底离开体表不要太高,以身体重心能移至对侧足部即可。踩踏的速度快慢适中,常以每分钟踩踏60次左右为宜。弹压踩踏时足尖不可离开受术者体表。以腰为轴,两腿呈弓剑步踩踏时,两足均不离开被踩踏部位。踩踏的力量、次数和时间根据受术者的体质状况和病情灵活调节,在操作过程中,如患者难以忍受或不愿配合,应立即停止,不可勉强。[功效]舒筋通络、理筋整复、解痉止痛[适应症]该方法刺激强,其具有省力、易持续、易渗透的特点,具有较强的的作用力。常用于腰骶部、背部、肩胛部及下肢后侧肌肉较丰厚处,用于治疗脊柱疾病及某些内科杂症,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背肌膜劳损等腰腿痛疾病,可用踏步式踩跷法反复踩踏腰部、背部,间以外八字踩跷法踩踏两下肢后侧。颈椎病、菱形肌劳损等症,导致肩背部酸痛者,可用倾移式踩跷法重踩肩胛部,常配合肩颈部其他手法同时进行治疗。头痛,其痛势悠悠,缠绵难愈者,可用外八字踩跷法较常时间踩踏两下肢后侧,对承受能力较强者,亦可踩踏两小腿后侧,结合其他头面部手法治疗,能起镇静安神止痛的作用。[注意事项]必须严格把握适应症,明确诊断。凡体质虚弱,有心、肝、肾疾患,有骨质疏松或其他骨质病变者禁用。年老体弱或小儿,以及因病不能受力者禁用。操作时不可在一处长时间踩踏。如腰骶部及肾区若踩踏时间过久,即可产生肩胛部酸痛、头晕等症状,其机制是由于腰部受力过大,可使椎管和颅内压力增高所致。推拿医师体重过重者应慎用踩跷法,一般以体重50~75kg为宜。八、拨法以手指端深按于治疗部位,进行单方向或往返的拨动的手法,称之为拨法。又称为指拨法、拨络法等。该手法是临床常用的手法之一,其临床应用有“以痛为俞,不同用力”的说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指端的不同可分为拇指拨法、三指拨法。操作部位位于术者同侧时常用拇指拨法,操作部位在对侧时,则可用三指拨法。[操作方法]拇指拨法的操作方法:五指自然伸直,腕关节自然屈曲,以拇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其余手指置于相应位置以固定和助力。拇指用力下压至一定的深度,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时,再做与肌腱、韧带、肌纤维或经络成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若单手指力量不足时,亦可用双拇指重叠进行拨动。(见图:4-47)三指拨法的操作方法:五指自然伸直,腕关节自然伸直,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并拢,以其指端着力于治疗部位,下压至一定的深度,使局部产生酸胀感时,再做与肌腱、韧带、肌纤维或经络成垂直方向的单向或来回拨动。在颈部操作时,常用两手相向对称用力下压拨动。[操作要领]按压力与拨动力方向相互垂直。拨动时指端应按住皮下肌纤维、肌腱或韧带,带动其一起运动,指端尽量不与皮肤产生摩擦。拨动的用力应由轻到重,然后由重到轻,不可突加猛力。[功效]解痉止痛、松解粘连、活血祛瘀[适应症]该手法刺激较强,着力面积小,可在全身多处应用,尤多用于阿是穴。该手法有很强的的作用,常用于治疗各种伤筋疾病:颈椎病、落枕、颈椎小关节紊乱等颈部伤筋,常在颈椎两侧及项背部酸痛点或有筋结、筋聚等处拨动,并配合颈部的前俯、后仰、侧屈等被动活动。肩周炎、网球肘、弹响髋等四肢伤筋疾病。肩周炎,常在疾病的后期软组织粘连严重,功能障碍时,拨动肱二头肌长、短头肌腱附着处及三角肌与肱三头肌交接处和肩贞、天宗等穴位,并配合肩关节的被动运动;网球肘,常拨动肱骨外上髁前臂伸肌肌群附着处;弹响髋,则常拨动髂胫束在股骨粗隆上滑动处。腰肌劳损、腰椎小关节紊乱等腰部伤筋。常在痛点或肌痉挛处拨动,如腰椎横突、髂棘后上缘等处。治疗以上伤筋疾病时常配合病变处的按揉法、点法等同时使用。[注意事项]操作中,拨动用力要注意掌握“以痛为俞,不痛用力”的原则。先在某一体位于患处找到最痛的一点,用拇指按住此痛点,顺后转动患部肢体,在运动中找到并保持在指端下的痛点由痛变为不痛的新体位,然后再使用拨法。操作时,要与弹拨法区别,弹拨法力量更强,且拨法对皮肤无摩擦移动,而弹拨法除对肌纤维、肌腱或韧带施以弹拨外,与表皮之间亦有较重的摩擦。九、拧法用手指捏住皮肤进行急速的一拉一放的手法称为拧法。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一种推拿手法,又称“挤拧疗法”,常和挤法同用,亦有称为“扯法”、“揪法”、“扯痧”、“提痧”等。[操作方法]用拇指的螺纹面和屈曲的食指桡侧面或屈曲的中指和食指,张开如钳形,挾住受术部位的皮肤,拧紧扯拉又迅速放开,如此反复操作,可闻及“嗒嗒”声。[操作要领]两指挾持皮肤的力量要适度,既不可过大,也不可过小。过大则易损伤皮肤,过小则不能起作用。操作时施术的手指要蘸清水或润滑剂,随蘸随拧,保持皮肤的湿润。拧以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前人称此为“痧痕透露”。[功效]发散解表、退热止痛、健脾和胃、清暑解郁[适应症]拧法常常适用于治疗:中暑、外感风寒、音哑等症。暑湿引起的发热、头痛、胸闷等症,可拧印堂、太阳、华佗夹脊穴及胸腹部,以发散解表、清暑解郁;外感风寒,可拧颈项、背部膀胱经等处;心火上炎引起的音哑,可拧颈前部,以清火利咽。晕车晕船、恶心呕吐、脾胃欠佳等症,可拧胸腹部及华佗夹脊穴等部位,以调节神经和内脏功能。[注意事项]本法使用时要注意保护皮肤,勿使破损。操作以皮肤出现红紫色斑痕为度,如连续操作10余次后,施术皮肤仍未出现红斑者,则非本法适应症,不宜继续使用。临床操作中常于挤法配合使用。十、挤法用单手指端或双手指端、手掌在受术部位进行相对挤压的一种手法称为挤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着力部位和施术部位所需作用力的不同分为:指与指对挤法、掌与掌对挤法、指与骨对挤法。指与指对挤法—适用于局部皮肤和肌腱处,掌与掌对挤法—多用于胸背、四肢主干等处,指与骨对挤法—多用于骨骼突出处的筋结。[操作方法]指与指对挤法操作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拇指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指端置于皮肤或筋结处,将皮肤或筋结挤按着实,然后两指对称性用力向中央挤按。掌与掌对挤法操作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双手掌心相对,着力于受术部位,进行一紧一松的相对挤压,并随一定的路线上下移动。指与骨对挤法操作方法:受术者坐位或卧位,术者单手或双手拇指与食指的罗纹面或指端置于筋结处,将筋结固定于骨面处,用指端或罗纹面与患者骨胳相对挤压,以挤破筋结。[操作要领]挤压时两指或两掌要相对性用力,进行一紧一松的挤压。指挤法时挤压皮肤要以透出紫色斑痕为度,掌挤法时用力较为缓和,常以肢端有麻木感为度。挤压筋结时,则以筋结破散为度。[功效]疏通经络、活血化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适应症]该手法常用于治疗如下疾病:头晕头痛、风寒外感;治疗外感、头晕头痛,民间流行在前额挤“痧点”,多者呈排状,具有清利头目、镇静安神之功。肢体麻木、关节酸痛、软组织淤血肿痛、肌筋扭错以及小关节紊乱等症;多用掌与掌对挤法在四肢局部操作,常配合揉法、搓法、推法同时应用。腱鞘囊肿,时间较短暂者可用指与骨对挤法予以挤破,常配合拇指推法施用。[注意事项]本法操作时用力须对称而和缓、持续,避免皮肤损伤。对于时间较久的筋结,不可强行挤破。第五节叩击类手法用手掌、拳背、手指或特制的器械叩击体表的手法为叩击类手法。本类手法包括拍法、击法、叩法、弹法等手法。拍法五指并拢,用虚掌拍击体表的手法,称之为拍法。拍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同时操作。[操作方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自然微屈,使掌心空虚,沉肩,垂肘,腕关节放松,肘关节主动屈伸运动,带动虚掌有弹性、有节奏平稳地拍击施术部位,(见图:4-48)。用双掌操作时,以双掌一起一落交替拍击施术部位。[操作要领]操作时虚掌蓄气拍击治疗部位,使振动感渗透到组织深层。拍击动作要平稳,使掌周、指周边同时接触体表,从而击打声清脆,拍击部位无痛感。拍击时腕关节要充分放松,力量从前臂通过腕关节传到掌部,使击打的力量刚柔相济,拍击的动作灵活自如。拍击时要有弹性、有节奏感,不可拍实治疗部位。直接接触皮肤拍击时,以皮肤轻度潮红为度。[功效]活血化瘀、解痉止痛、益气升阳[适应症]常用于肩背部、腰骶部和下肢后侧,用于治疗各种痛症、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症,如:腰背肌膜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可用拍法拍背部、腰骶部及下肢后侧,常反复操作,具有很好的活血化瘀止痛的作用,也常配合背部、腰骶部及臀腿部击法应用。风湿痹痛、局部感觉迟钝及肌肉痉挛等症,常配合患部的揉法、击法、弹拨法使用。常作为推拿结束手法和保健手法使用。[注意事项]拍击时应用虚掌,忌平掌拍击。拍击时用力应与体表垂直,不可偏移,一拍即起,不可拍实,否则易抽击皮肤而疼痛。拍击的动作干脆利落,不可在体表产生拖、拉等动作。要掌握好适应症,对有结核、冠心病、肿瘤等症者禁用拍法。击法用拳背、掌根、掌侧小鱼际、指尖或桑枝棒击打体表一定部位,称为击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接触体表的部位或使用器械可分为:拳击法、掌击法、侧击法、指尖击法、桑枝棒击法。拳击法——多用于颈背部,掌击法——适用于脊柱及臀部、下肢后侧,侧击法——多用于四肢部、肩颈部,指尖击法——适用于头顶,桑枝棒击法——多用于肩胛区、腰臀部及下肢后侧。[操作方法]拳击法操作方法:握拳,腕关节稍背屈,不可屈伸,前臂外旋,通过肘关节的屈伸使拳背有节律地平击在施治部位。(见图:4-49)掌击法操作方法:五指微屈,手指自然分开,背伸腕关节,以掌根着力,通过肘关节的屈伸使掌根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见图:4-50)侧击法操作方法:五指自然并拢,掌指部伸直,腕关节伸直稍桡偏,通过肘关节的屈伸使单手或双手小鱼际部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见图:4-51)指尖击法操作方法:拇指伸直,其余四指自然分开屈曲,腕关节放松,通过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的屈伸,以使四指尖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见图:4-52)桑枝棒击法操作方法:手握桑枝棒一端,通过前臂的主动运动,带动腕关节的反复屈伸,使棒有节律地击打在施治部位。(见图:4-53)[操作要领]击打时用力要稳,含力蓄劲,收发灵活。击打时着力短暂而迅速,要有反弹感,即一击到体表就迅速收回,不可有停顿和拖拉。击打的方向要与体表垂直。操作时肩、肘、腕放松,用力均匀,动作连续而有结奏感,击打的部位有一定的顺序。击打的速度快慢适中,击打的力量应因人、因病、因部位而异。[功效]舒筋通络、活血祛瘀、行气止痛[适应症]常用于颈椎病、四肢痹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偏瘫、截瘫等疾病的治疗,如: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等:颈椎病引起的上肢麻木疼痛,可拳击大椎,操作时患者宜取坐位,颈腰伸直,切不可于颈前屈位时击打,可配合颈项部拿法、拨法、按揉法使用;腰椎间盘突出症引起下肢疼痛者,用掌根击法重击环跳穴,常配合腰臀部、下肢后侧拍法及侧击法治疗。风湿痹痛、肢体麻木者,用侧击法或棒击法击打患肢的肌肉丰厚处,常配合患处的拿法、拍法使用。疲劳酸痛、肌肉痿缩、偏瘫、截瘫等症,可用棒击法击打疲劳或痿缩的肢体,常配合患处的拿法、揉法治疗。头痛、头晕、失眠等症,多用指尖击法于头顶、前额操作。[注意事项]本手法刺激较强,在头部、心前区、两肾区操作时宜轻,避免造成损伤。击打要避免使用暴力。严格掌握各种击法的适应部位和适应症。有风心病、脑栓塞、高血压病史的患者忌用本法。叩法以小指尺侧或空拳的尺侧缘叩击体表的手法,称之为叩法。叩法刺激程度较击法为轻,有“轻击为叩”的说法,可类同于击法范畴。[分类及使用部位]常可分为:佛手掌叩法、屈拳叩法,两种叩法没有严格的部位操作差别,屈拳叩法多用于头顶部,而佛手掌叩法可以全身操作。[操作方法]佛手掌叩法操作方法:双手并拢,十指自然分开,两手手指自然紧贴,掌心空虚,两腕关节背伸,呈拜佛状,指、掌、腕关节放松,前臂主动旋转,使小指尺侧节律性叩击体表,若操作正确,常可发出“哒哒”声响。(见图:4-54)屈拳叩法操作方法:手握空拳,四指在外包绕在内的拇指,手指及腕关节放松,通过肘关节的主动屈伸,使拳的小鱼际部和小指部节律性地叩击施治部位,操作正确,常可发出“嗒嗒”声响。(见图:4-55)[操作要领]叩击时用力适中,患者感觉有轻微的振动,伴随清脆的响声,故觉得轻松而舒适。叩击时腕关节及手指要放松,不可实力击打施术部位,方可产生空响声。叩击时要有很强的节奏感,屈拳叩亦常两手同时操作,左右交替,如击鼓状。[功效]行气活血、舒筋通络、镇静安神、醒脑开窍[适应症]常用于治疗头痛、头晕、四肢肌肉疲劳、肩背疼痛等症,如:颈椎病、颈椎小关节紊乱等病症,对其所引起的肩背痛,常以佛手掌叩法叩击肩背部,可配合拿肩井等治疗。四指疲劳酸痛、倦怠疲劳等症,可用佛手掌叩法从四肢近端叩向远端,反复施为,常配合四肢部拿法、捏法等治疗。头痛、头晕、失眠等症,可采用屈拳叩法于头部百会、四神聪、印堂等部位操作,常与手法结束时应用。[注意事项]叩击时不要施以重力,重力叩击就失去了叩法的作用。操作时要尽量产生空响声,使局部产生振动感,受术者感觉轻松舒适,而无被实力击打感。弹法用指端背侧着力在施治部位施以弹动的手法,称之为弹法。[操作方法]用拇指指腹抵住中、食指背侧相对用力,用指的驳动爆发力驳开中指或食指,使食指或中指指甲突然着力于患者体表,一弹即收,着力平稳。(见图:4-56)[操作要领]弹击时力度由轻渐重,以不引起疼痛为度。弹动时用力均匀,着力平稳,快而不急,缓而连贯,弹动富有节奏,频率120~160次/每分钟。[功效]舒筋通络、祛风散寒、调和气血[适应症]本手法可适用于全身各部,尤以头面、颈项部最为常用,用于治疗头痛、项强、呃逆上气等症。第六节运动关节类手法使患者关节做生理活动范围内的屈伸、旋转、内收或外展等被动活动的手法,称之为运动关节类手法。本类手法主要包括摇法、背法、扳法和拔伸法,是临床常用的推拿手法之一。其具有很好的理筋整复、松解粘连的作用,对某些疾病常能取得“立竿见影”的功效。摇法使关节做被动的和缓回旋运动的手法,称为摇法。[分类及使用部位]根据运动的关节的不同可分为:颈项摇法、腰椎摇法、肩关节摇法、肘关节摇法、腕关节摇法、髋关节摇法、膝关节摇法、踝关节摇法。[操作方法]颈项摇法操作方法:受术者坐位,颈项部放松,术者用一手扶住患者头顶后部,另一手托住其下颌部,两手臂协调运动,使头颈部做顺时针和逆时针环转摇动,反复摇转数次。(见图:4-57)腰椎摇法操作方法:仰卧位摇腰法:患者仰卧位,两下肢并拢,自然屈膝屈髋,术者双手分别按住两膝关节,一手按患者膝关节,另一手按住足踝部,双手协同用力,带动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见图:4-58)俯卧位摇腰法:患者俯卧位,两下肢并拢自然伸直,术者一手按压腰部正中,一手从患者双下肢大腿前方穿过,抱起双下肢,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动,同时按压腰部的一手适当的施加一定的压力。(见图:4-59)站立位摇腰法:患者站立位,双手平伸扶墙,术者一手扶按其腰部,另一手扶按于其脐部,两手做一前一后协调的环转揉动,使患者腰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摇转运动。(见图:4-60)滚床摇腰法:患者左于诊断床上,术者站在其后方,助手按住患者双膝以固定,患者上身后仰靠在术者身上,术者用两手臂环抱其胸部并双手交锁固定,适当做向上牵托时,按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缓慢摇转。(见图:4-61)肩关节摇法操作方法:托肘摇肩法:患者坐位,肩部放松,患侧肘关节自然屈曲,术者站于受术者患侧,用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部,另一手从其前臂下方穿过,以手腕托住肘关节,用手拿住肘关节上方,使其前臂放在术者前臂上,然后双手协调用力,让患肩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从小到大幅度的环转摇动。(见图:4-62)牵拉摇肩法:患者坐位,肩部放松,术者站于其患侧,用一手扶按住肩关节上方,另一手握住其手部,稍用力做手臂牵拉,待手臂拉直后,保持一定牵拉力的情况下,使其肩关节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的环转摇动。(见图:4-63)大云手:患者坐位,双上肢放松自然下垂。术者站于其前外方,两足成“丁字步”,面向患者而立,双手掌握住患肢的腕关节,适当牵拉上肢并使上肢内收逐渐上抬,在托起上肢的过程中,位于下方的一手逐渐翻掌,当上举至160时,即呈虎口向下位握住腕部,然后另一手顺势由腕部沿前臂、上臂滑移至肩关节上部。稍作停顿,两手协调运动,按于肩部的一手固定肩关节并略向下按,握腕的一手上提,使肩关节上抬,然后使肩关节外展,从后下方摇落回初始下垂位置,下落时扶按肩部的一手随势沿上臂、前臂滑落回腕关节,呈初始时两手掌握住腕部状态。此为肩关节大幅度摇转一周,反复摇转数次,(见图:4-64)。在摇转肩关节的过程中,要配合脚步的移动以调节身体的重心,当使肩关节向上及向后外方摇转时,前足进一小步,身体重心向前;当使肩关节向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箱式变电站选购技巧
- 2024无固定期限简单劳动合同范本
- 2024桌椅购销合同
- 2016年江苏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A类及答案
- 市场营销与广告策略分析考核试卷
- 泊寓退房合同模板
- 油炸店面转让合同模板
- 仪器仪表制造业中的智能供应链管理考核试卷
- 兽用药品批发商的供应链金融考核试卷
- 作业现场职业危害及其安全防护考核试卷
- 给机关领导送礼检讨书三篇
- (新版)货币鉴定师理论考试复习总题库-上(单选600题)
- 第九课-鸡蛋四块一斤课件
- 大学英语四级真题阅读练习10套(附参考答案)
- 内审员实战培训教材
- 人机料法环的分析PPT
- 垫江县国企招聘考试真题及答案
- 数字媒体艺术设计-课件
- 【基于近五年数据的云南嘉华食品实业财务报表分析15000字】
- 金属材料的塑性变形
- 车间管理看板模板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