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二地球运动南北极点位于地球自转轴上,其角速度和线速度均为0,因此,当其处于极昼时期时,全天24小时太阳高度都不变。运用正午太阳高度角计算公式,h=90°-|90°
-直射点纬度|,h=直射点纬度,可知:极点地区太阳高度角的大小恰好等于直射点纬度。在图甲中,反映的是某一极点地区在其极昼期中某日的太阳高度变化,当时太阳直射在h°
N或h°S,可以确定出南北极点太阳高度的大小范围为[0°
,23°
26′]。要点串讲一、掌握二个规律1、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南北极点的太阳高度日变化(2)极圈及其以内地区的太阳高度变化极圈及其以内地区在其夏半年的一段时间内,会出现极昼现象,即24小时内太阳高度都大于或等于零度。在图乙中,反映的是某地刚刚出现极昼,则该地纬度与直射点纬度的和为90°,该地区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出现在极夜时,为0°;最大值出现在夏至日,太阳直射在回归线上。图丙所示的地点也出现了极昼,根据其24小时内太阳高度始终大于0°,所以该点位于极圈到极点之间,根据直射点纬度、该地的地理纬度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也可以得出该地的纬度。(3)赤道上的太阳高度变化赤道上各点在全年的任何一天,各地都是6点日出,18点日落,昼夜等长,图丁就反映赤道地区太阳高度的日变化。运用公式:h=90°一直射点纬度,可知其正午太阳高度与直射点的纬度和为90°,大小范围在[66°34′,90°]。
二、掌握五个地理技能1、把握三个关系(1)太阳直射点与正午太阳高度的关系:正午太阳高度是一日的最大太阳高度,直射点的正午太阳高度为90°,由直射点向南、向北正午太阳高度逐渐降低,各地正午太阳高度等于90°减去该地纬度与太阳直射点纬度的差。(2)太阳直射点与昼夜长短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为该半球的夏半年。在此期间,该半球各纬线,昼长大于夜长,且纬度越高,昼越长,当太阳直射回归线时,该半球昼长达一年中的最大值,而且极圈到极点出现极昼现象。(3)太阳直射点与时间的关系:太阳直射点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为直射点所在纬线昼长的中间点(昼长的平分点)。(2008·全国文综卷Ⅱ)下图示意不同纬度四地白昼长度变化。完成(1)~(2)题若该图表示上半年a、b两月(a月早于b月),则①、②、③、④四地纬度依次是A.66.5°N,66°N,40°N,40°SB.66.5°S,66°S,40°S,40°NC.66.5°N,66°N,0°,40°SD.66.5°S,66°S,0°,40°N(2)根据图中各地的白昼长度变化可知A.a月内①②③④各地的夜长均长于昼长B.b月内①②③④各地的昼长均长于夜长C.③地较②地昼夜长短的年变幅大
D.③地与④地之间的某一纬度上昼夜长短变化为零(3)①地在a月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Pa与Pb的关系应符合A.0<Pa/Pb<1B.Pa/Pb=0C.Pa/Pb=1D.Pa/Pb>1第(1)题:从题意得出上半年①②③的昼长在增加,即位于北半球,④地在缩小,即位于南半球,并且四地中没有一地位于赤道。由此,选项显而易见。(A)第(2)题:A、B选项均明显错误,C选项主要是学生要弄清纬度越低,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越小,四地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最小的是③地、④地。(D)第(3)题:从图中可以明显地读出①地在a月的平均昼长变化小于b月的平均昼长变化。(A)
(2008·四川卷)右图各线示意不同纬度①~⑤地的白昼长度变化。读图,回答(1)~(2)题(1)若图中①地位于北半球,则a点时刻应为A.春分B.夏至C.秋分D.冬至(2)右图五地中A.③地纬度高于②地B.④地位于赤道附近C.①地、⑤地白昼长度变幅最大D.②地位于极圈之内第(1)题:由①地位于北半球和图中显示的白昼长度变化曲线可以判断是春分。(A)第(2)题:五地中①与⑤、②与④纬度值相同,③位于赤道上,由于昼夜变化幅度越大,纬度值越大,因此①=⑤>②=④>③。
(C)2、认准三条线(1)晨昏线①晨昏线就是太阳光照射地表所形成的昼、夜半球的分界线,它由晨线和昏线组成,假若把地球看作一个正球体,不考虑大气对太阳光线的作用,地球上昼半球和夜半球的面积相等,晨昏圈应为一个大圆,并始终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点的太阳高度为0,二分日时晨昏圈与经线圈重合,二至日时,晨昏圈与极圈相切(1)侧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线,虚线为回归线和极圈,阴影为黑夜,如下图。②在太阳光照图上,晨线与昏线的一般判断方法:顺着地球自转方向,由夜半球过渡到昼半球的分界线为晨线,由昼半球过渡到夜半球的分界线为昏线。晨昏线是不断变化的,由于地球自转,在地球上某一位置观察,晨昏线在地球表面是自东向西移动;由于地球在公转过程中存在着黄赤交角,导致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来回移动,引起晨昏线在极圈和极点之间运动,从而引起各地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2)俯视图中晨昏线的运动过程:AB为晨昏线(圈),虚线为北极圈,大圆为赤道,阴影部分为黑夜,如下图(2)日界线:国际上规定,原则上以180经线作为地球上“今天”和“昨天”的分界线,叫做国际日期变更线,简称日界线,它是一条人为界线,自西向东过日界线要减一天,自东向西过日界线要加一天(见图)。昨天0时所在的经线国际日期变更线今天昨天加一天6月6日6月6日6月7日减一天(3)0时经线:
0时(地方时)经线是一条自然界线,它是随地球自转运动不断变化的,0时线的东边比西边日期早一天,日界线和0时经线可以重合,即180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此时全球为一个日期。3、掌握三种计算(1)地方时与区时的计算:①因经度而不同的时刻,称为地方时;经度每差15°,地方时就相差1小时,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故计算某地的地方时,只要知道另一经线的地方时和它们之间的经度差,就可以计算出来。②全球共分为24个时区,由于地球自转,从中时区(零时区)向东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增加1小时,向西每增加1个时区,时间就减少1个小时,在时区计算上,任意两个时区之间,相差几个时区,区时就相差几个小时,较东的时区,区时早,较西的时区,区时晚;经过国际日期变更线时,日期要变更;我国普遍通用的标准时是120°E的地方时,即东八区的区时,称为北京时间,中时区(0时区)的区时,即0°经线的地方时称为国际标准时。*区时、时区计算的方法方法1、用已知经度推算时区:时区序号=已知经度÷15°,若余数<7.5°,则整数为时区序数;余数>7.5°,则整数+1为时区序数方法2:求两地时区差。
“引入数轴”地方时与区时的关系是:某时区的区时实际上就是该时区中央经线上的地方时北京
纽约
东
西
0°
180°180°
如,北京时间是20:00,求纽约的时间:方法3、根据时钟计算结果判定时间:0<结果<24计算的结果为当日的时钟结果=0为当日的0时,或者昨天的24时结果=24为当日的24时,或者明天的0时结果<0加上24后的结果为昨天的时钟结果>24减去24后的结果为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第十单元 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高中历史单元教学设计
- 全国河大版(三起)小学信息技术第二册第3单元第9课《我是小导游-调整幻灯片版式》教学设计
- 专题01 匀变速直线运动规律的推论及特例的应用-2024-2025学年高中物理同步练习分类专题教学设计(人教版2019必修第一册)
- 认识0(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一年级上册数学苏教版
- 5对韵歌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部编版一年级语文上册
- Unit 8 reading 2 教学设计 - 2024-2025学年译林版英语七年级上册
- 5《我们的校园》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2023-2024学年道德与法治一年级上册统编版
- Unit 5 Section B 3a-3b Self check-教学设计 (1) 2024-2025学年人教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7我是班级值日生 第一课时 ( 教学设计)统编版道德与法治二年级上册
- Unit 5 Topic 2 Section C 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仁爱科普版八年级英语下册
- 臭和味检测原始记录表
- 变压器检修风险分析及管控措施
- 劳务派遣公司介绍ppt课件(PPT 35页)
- 纪检监察机关派驻机构工作规则PPT
- 最全麦当劳员工手册
- 洁净室管理培训
- 护士长绩效考核评分细则表
- 加班调休单(最新版)
- 习惯性违章的特点危害及预防对策
- 智慧金字塔立体篇第四册、第五册答案全解
- ihaps用户手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