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八章中药与方剂目录中药知识方剂12本章重难点1、熟悉中药配伍和禁忌;了解中药剂量、煎服、用法、用量、使用注意;
2、掌握中药四气五味,升降浮沉,归经及毒性理论;
3、掌握方剂的组成原则。过渡页中药知识1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一)中药性能1.性味
包括性和味,性即寒、热、温、凉四性,反映药物影响人体阴阳盛衰,寒热变化方面的作用倾向。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2.升降浮沉
用以说明药物作用趋向,它和各种疾病在病机及症候上表现出来的趋势相对而言。3.归经
即药物作用部位的性能,反映了药物作用对机体选择性。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4.毒性
即药物对机体损害性。药毒产生主要和毒性大小、剂量有关。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二)中药配伍和禁忌1、中药配伍(1)相须两种以上功效类似的药物配合应用,能明显增强原有疗效,药物之间为并列关系。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2)相使在功效方面有某种共性的药物配伍应用能提高主药疗效。药物间为主辅关系。(3)相畏一种药物毒性反应和副作用能被另一种药物减轻或消除。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4)相杀一种药物能减轻或消除另一种药物的毒性或副作用。(5)相恶两种药物合用后,能相互牵制而使原有疗效降低甚至丧失。(6)相反两种药物合用后,能产生毒性反应副作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2、用药禁忌(1)配伍禁忌:配伍禁忌,有“十八反”与“十九畏”之说,一般配伍应避免使用,但并非绝对,剂量及相互间相对剂量掌握得好,相反药同用,能相反相成,取得良效。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2)妊娠用药禁忌:某些药物有损胎元以致坠胎的副作用,应为禁用和慎用。如巴豆、芜花、虻虫等毒性较强或药物猛烈之药应禁用;如桃仁、枳实、附子等祛瘀通经,行气破滞及辛热等药应慎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3)服药时饮食禁忌:包括食证相符;服药时不可同吃某些食物以免降低疗效或加剧病变或变生他证。如热病忌辛辣油腻等,寒病忌食生冷等,蜜反生葱、茯苓忌醋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三)剂量与煎服
1、剂量:剂量包括每味药成人一日量、方剂中药物相对剂量、制剂实际服用量。剂量之大小应根据药物性质,病势轻重,剂型种类,处方用药多少,以及年龄、体质差别、自然环境等全面考虑。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2、煎服:煎药多以砂锅为佳,用水以水质纯净为原则,用火一般先武后文。加水浸过药面,泡透再煎。一般对解表药,清热药,芳香药自武火急煎;味厚滋补药或有毒药自文火久煎。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另外,质硬,贵重药,质粘,气味,形态等酌情选择先煎、后下、包煎、另炖、磨汁、烊化、冲服等。3、服药:一般热证凉服,寒证热服。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一)解表药
本类药多芳香而不宜久煎;应忌发汗太过;自汗或盗汗,疮病日久、淋症、失血等虽有表症宜忌用或慎用。常用解表药有麻黄、桂枝、荆芥、防风、羌活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二)清热药
本类药性寒凉,易伤脾胃,故脾胃虚弱,胃纳不佳,肠滑易泻慎用,中病即止。常用清热药有石膏、知母、栀子、夏枯草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三)泻下药
泻下药多味苦而泄,具有泻下通便,或清热泻火,或清热泻下,或逐水消肿等作用。主要用于大便秘结,胃肠积滞,实热内结及水饮停蓄等里实证。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作用强者易伤正气应中病即止,有毒泻下药慎用;年老体弱、体质,月经期、孕妇应慎用或忌用;病缓需缓下。常用泻下药有大黄、芒硝、火麻仁、甘遂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四)祛风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苦燥,其性寒湿各异,主入肝脾肾三脏。功善祛除肌肉、经络、筋骨间风湿,部分药还可止痹痛、通经络、强筋骨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多用于风湿痹痛、筋脉拘挛,麻木不仁,半身不遂,腰膝酸痛及下肢痿弱等。本类药多辛香苦燥,阴虚血亏慎用。常用祛风湿药有独活、威灵仙、木瓜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五)化湿药
本类药多辛香温燥,入脾胃经,多具有化湿运脾,开胃和中疏畅气机之功,多用于湿困脾胃,运化失常所致各种病证。本类药辛香温燥,耗气伤阴,阴虚血燥及气虚慎用;不宜久煎,煎剂宜后下。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常用化湿药有藿香、苍术、厚朴、砂仁等。(六)利水渗湿药
本类药味多甘淡,性平或寒凉,多具利水消肿,利尿通淋,利湿退黄等作用,主用于水湿内停引起的多种病证。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在使用时因本类药耗伤津液,对阴虚津伤,肾虚遗精尿应慎用或忌用。常用利水渗湿药有茯苓、薏苡仁、泽泻、车前子、滑石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七)温里药
本类药味辛而性温热,主要具有温里散寒,温经止痛之功,有的还有助阳,回阳作用,主用于里寒证。在使用时因辛热而燥烈剂量不宜大;易伤津耗液,实热证,阴虚火旺,津血亏虚者忌用;孕妇及气候炎热慎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常用温里药有附子、干姜、肉桂、吴茱萸等。(八)理气药
本类药辛香苦温,能疏理气机,消除气滞,主要用于气机不畅的气滞及气逆证,部分药破气散结,燥湿化痰,降逆平喘,止呕等作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因其辛香温澡,耗气伤阴,故气虚阴高者慎用;破气药孕妇忌用;其气芳香不宜久煎。常用理气药有陈皮、枳实、木香、香附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九)消食药
本类药多甘平,作用和缓,能消食化积,健运脾胃,开胃和中,适用于饮食积所致诸证及脾胃虚弱之消化不良等证。本类药多数较缓,但仍不乏耗气之弊,故气虚无积滞者慎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常用消食药有山楂、神曲、莱菔子、鸡内金等。(十)驱虫药
本类药多具毒性,对人体寄生虫特别是肠道道内寄生虫,有毒杀、麻痹作用,能促使其排出体外。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本类药宜空服以保证疗效,对毒性较大驱虫药应注意用量用法,以免中毒或伤元气,孕妇及老弱者应慎用;发热或腹痛剧烈者先以缓解症状后再服用。常用驱虫药有使君子、苦楝皮、槟榔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一)止血药
本类药味苦涩或甘,其性寒温有异,均入血分,苦可泄血分热,散瘀血阻滞,涩能敛血而止血,甘而性缓,能减缓血行,制止体内外出血,适于各种出血证。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临床应用以提高疗效为原则,对出血兼瘀血或出血初期,不宜单用凉血止血药和收敛止血药,以防留邪。常用止血药有小蓟、地榆、三七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二)活血化瘀药本类药多辛、苦而温,少数寒凉,入血分善走散通行,主要具有活血化瘀之功,并通过活血化瘀,而止痛、调经、疗伤,甚至破血消癥等作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本类药耗血动血,月经过多,出血无瘀滞者忌用;孕妇慎用或忌用;阴虚血亏,血虚我滞闭经慎用。常用活血化瘀药有川芎、延胡索、郁金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三)化痰止咳平喘药本类药大多味辛、苦或甘,药性寒、温、润、燥皆有,功能化痰、止咳、平喘。凡咳嗽兼咯血或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不宜使用作用强烈而刺激性的化痰药;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应忌用收敛之性及温燥之性的化痰止咳平喘药,以免恋邪;有毒药应注意炮制、用法、用量及不良反应。常用化痰止咳平喘药有半夏、天南星、旋覆花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四)安神药
安神药大多味甘,性寒凉或平。矿石、化石、介壳类药,质重性降,以重镇安神为主;植物种子类药物,质润滋养,功以养心安神为主。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适用于心神不安证。矿石类药易伤脾胃,不宜久服;丸散剂须配健脾养胃药;入汤剂应打碎先煎、久煎;有毒药,不宜过量。常用安神药有朱砂、龙骨、酸枣仁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五)平肝息风药本类药大多味咸或甘,其性寒凉,皆入肝经。介类及矿物类质重沉降,以平肝潜阳为主要作用;虫类药多以息风止痉为主。部分有镇惊安神作用。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应用时有性偏寒凉或温燥之分;脾虚慢惊不宜用寒凉之品;血虚阴伤忌温燥之品;贝壳矿物类打碎先煎久煎;有毒药用量匀大,孕妇慎用;脾胃虚弱慎用。常用平肝息风药有石决明、赭石、牡蛎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六)开窍药
本类药味辛芳香,药性寒温皆有,善于走窜,都入心经。具有通关开窍、启闭醒神回苏的作用。主用于温病热入心包,痰浊蒙蔽清窍之神昏谵语,以及惊风、癫痫、中风等症。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只可暂服,不可久用;入煎剂有效成分易挥发,多入丸散剂;其性走窜,易伤胎元,某些药孕妇忌用。常用开窍药有麝香、冰片、苏合香。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七)补虚药
本类药多味甘,五庄皆入,其性寒、温、润、燥、平皆有。具有补气、补血、补阴,补阳的作用,主要用于人体气血阴阳亏损而致虚弱诸证。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若无虚弱表现不可滥用补虚药,以免气血阴阳失调;邪盛而正未虚以祛邪为主,处理好扶正与祛邪关系。常用补虚药有人参、党参、黄芪等。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十八)收涩药本类药味多酸涩,性温或平,具有收敛止汗,敛肺止咳、涩肠止泻,涩精缩尿、固崩止带等作用,多用于正气虚乏而气、血、精、津液耗散滑脱的病证。第一节中药知识一中药基本常识二常用中药在应用时凡外感,实邪未解,或泻痢、咳嗽初起时不宜早用,以免留邪;而虚极欲脱证,当固本救脱,非收涩药独能奏效。常用收涩药有麻黄根、五味子等。过渡页方剂2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一)组方原则
《素问·至真要大论》说:“主病之谓君,佐君之谓臣,应臣之谓使”。说明方剂的组方是按照“君、臣、佐、使”的原则组合而成。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二)组成变化其变化基本形式有:1.药味增减变化
2.药量增减变化
3.剂型更换变化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一)汤剂(二)散剂(三)丸剂(四)膏剂(五)酒剂(六)丹剂(七)露剂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八)茶剂(九)栓剂
除以上剂型外,还有冲剂、片剂、糖浆剂、口服液、针剂、条剂、线剂、炙剂等剂型。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一)解表剂
解表剂主用于治疗表证,凡风寒所伤或温病初起,以及麻疹、疮疡、水肿、疟疾、痢疾等病初起之时,见恶寒、发热、头痛、身疼、苔白或黄、脉浮等表证者。在使用时应注意,不宜久煎,不宜发汗太过;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宜温服取汗;应忌食生冷,油腻等品,以免影响药效。解表剂有麻黄汤、桂枝汤、九味羌活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二)泻下剂
里实证因其病因不同,证候表现有热结、寒结、燥结、水结的区别。应用时注意必待表邪已解里实已成为可用;表未解而里实已成据情况先表后里或表里双解;注意瘀血、虫积、痰浊等兼证酌情配伍;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年老体虚、孕产妇或经期、病后伤津及之血者应慎用或禁用;本类药易伤胃气,中病即止。常用泻下剂有大承气汤、大黄附子汤、温脾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三)和解剂
凡具有和解少阳、调和肝脾、调和寒热、表里双解等作用,治疗伤寒邪在少阳、肝脾不和、寒热错杂,以及表里同病的方剂称和解剂,凡邪在肌表,未入多阳、或邪已入里,阳明热甚者,皆不宜用;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劳倦内伤、饮食失调、气血虚弱而症见寒热,夹杂者,亦非本剂所宜。常用和解剂有小柴胡汤、四逆散、逍遥散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四)清热剂本类方剂主治里热证,但里热证临床表现有在气在血之分;有实热虚热之异;有脏腑偏胜之殊。在应用时,辨别热证部位;辨别热证真假;辨别热证虚实;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用药方面,对于邪热炽盛,服凉药入口即吐者,可凉药热服或加少量热药;寒凉药易伤脾胃或内伤中阳,酌情配伍健脾和胃之品以防伤阳碍胃。常用清热药有白虚汤、清营汤、普济消毒饮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五)温里剂据里寒证有寒居脏腑经络之异,病情轻重缓急之殊,在应用时:先辨清寒热、真假、真热假寒、热甚厥深者不宜用;素体阴虚或失血者不宜过量,以免伤其阴或辛热动血;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阴盛格阳,服药即吐,可热药冷服,或予以方内少佐寒凉之品,以免格拒。常用温里药有理中丸、小建中汤、四逆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六)补益剂虚证表现归纳起来有气虚、血虚、阴虚、阳虚,由气血阴阳之关系密切。辨别虚实真假;虚补受补的患者,宜先行调理脾胃,适当配予健脾和胃,现气消导之品以资运化,使其补而不滞。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常用补益药有四君子汤、参苓白术散、补中益气汤。(七)固涩剂在使用时,据气血精津液耗伤程度之不同酌情配伍补益药,以求标本兼固;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元气大虚,亡阳欲脱之大汗淋漓,小便失禁或崩中不止,需配回阳固脱类药,非单纯固涩所能治疗;外邪未去,误用固涩;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实邪所致热病多汗、火扰遗泄,热痢初起,食滞泄泻,实热崩带等非本类方剂所宜。常用固涩剂有真人养脏汤、四神丸、桑螵蛸散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八)安神剂因痰,热瘀等原因引起神志不安应酌情配伍以求全面兼顾。本类药多由金石类药物与滋腻补养药为主组成,不可久服;素体脾胃虚弱酌情配伍健脾和胃之品;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某些安神药如朱砂等有一定毒性,久服引起慢性中毒。常用安神剂有朱砂安神丸、天王补心丹、酸枣仁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九)开窍剂凡闭证分热闭和寒闭两种,本类方剂只可作急救用,不可久服;正气虚竭而引起的脱证本章方剂不宜用;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本类方剂多制成散剂、丸剂或注射剂应用,以散剂为优,宜温开水化服或鼻饲,不宜煎煮而影响疗效。常用开窍剂有安宫牛黄丸、紫雪丹、至宝丹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十)理气剂
气滞以肝郁气滞和脾胃气滞为主,以胀、痛为主要特征;气逆以肺气上逆和胃气上逆为主,以咳、喘、呕、呃及噫气等为主要表现。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先辨清虚实,虚证勿行,实证勿补,或虚实并调;气滞兼气逆,行降并用,兼虚则配补气之品以求虚实兼顾;理气剂芳香辛燥,耗气伤津,应中病即止;年老体弱,阴虚火旺及孕妇等,应当慎用。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常用理气药有越鞠丸、柴胡疏肝散、半夏厚朴汤等。(十一)理血剂
分清寒热虚实和缓急轻重;使用活血祛瘀剂时应辅以扶正之品而化瘀不伤正,使用止血剂时当配活血化瘀之品以防血止血而留瘀;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活血祛瘀剂有动血,坠胎之弊,凡月经过多或孕妇当慎用。常用理气药有桃核承气汤、血府逐瘀汤、补阳还五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十二)治风剂
对于风病治疗,外风宜疏散内风宜平熄,先分清风病之属内属外;应分别病邪的兼夹以及病情的虚实,酌情配伍,才能切合病情;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内外风可相互影响,外风引动内风,内风兼夹外风,应分清主次而立法用方。常用治风剂有川芎茶调散、独活寄生汤、羚角钩藤汤。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十三)治燥剂
外燥由受秋令燥邪所引起,分凉燥和温燥;内燥由脏腑津亏液耗所致,有上燥、中燥、下燥之别。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治疗上外燥宜轻宜,内燥宜滋润,分清外燥和内燥,燥邪易化热伤津耗气,故治燥剂除以轻宜或滋润药为主外,须酌情配伍,清热泻火和生津益气之品。而辛香耗津、苦寒化燥非燥病所宜。常用治燥剂有杏苏散、桑杏汤、清燥救肺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十四)祛湿剂湿邪为病,其部位有上下之别,病情为寒化、热化之分,虚与实不同。水湿生成,运行与代谢与肺脾肾和三焦等密切相关,治疗时应密切联系脏腑,辩证论治;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湿性重浊粘滞,易阻滞气机,故常配行气药;祛湿剂多由辛香湿燥或甘淡渗利之品组成,易耗伤阴津,故素体阴虚津亏,病后体弱及孕妇水肿者当忌用。常用祛湿剂有平胃散、藿香正气散、茵陈蒿汤等。第二节方剂一方剂组成原则和变化二剂型三分论(十五)祛痰剂
痰病范围广泛,症状复杂,常见有咳嗽喘促、头痛眩晕、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业理想 课件
- 2024年湖南省长沙市中考生物真题卷及答案解析
- 爱迪生课件儿童
- 西京学院《微电网技术及应用》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北师大小学数学六年级上《分数混合运算(三)》教程
- 中等职业学校教师教育教学水平能力测试成绩单附件2
- 西京学院《电工电子学》2022-2023学年期末试卷
- 西华师范大学《中学历史课程标准解读与教材分析》2022-2023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如何提高 课件
- 西华师范大学《计算思维》2021-2022学年期末试卷
- 【校园快递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论文)12000字】
- 档案工作管理情况自查表
- 竖向设计图课件
- WinCCflexible的传送操作HMI设备设置入门
- 三宝屯污水处理厂三期改扩建工程项目环境影响报告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智慧树知到答案章节测试2023年湖南铁路科技职业技术学院
- 机电一体化说专业比赛
- (国开电大)专科《市场营销学》网上形考任务4试题及答案
- 2023年海口市事业单位招聘考试《公共基础知识》题库及答案解析
- 《航空运输地理》课程标准
- pcs-9611d-x说明书国内中文标准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