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单元复习》教学设计课前预习与准备设计】学生:根据预习学案完成相关内容的回顾复习;了解本节课的学习目标;了解本节内容的重难点。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基本特性、微观过程及能量变化,知道乳化现象,认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条件。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及相关计算。复习目标:1.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溶液的概念、组成、基本特性、微观过程及能量变化,知道乳化现象,认识饱和溶液不饱和溶液的概念及相互转化条件。2.通过复习,进一步理解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及相关计算。3.通过复习,进一步认识定量表示溶解性的方法——溶解度及其影响因素,会使用溶解度曲线并能判断结晶的方法及使用对象。4.通过复习,熟悉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学会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构建微粒观。复习过程: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活动1:【问题思考】1.说出盐酸溶液、氯化钠溶液的物质组成、微粒构成?2.从微观角度描述氯化钠溶液的形成过程?3.如何从回收的食盐水中获得溶质?溶液状态发生怎样的改变?4.如何判断实验中我们配制的食盐水(50g4%,)是否是该条件下最浓的溶液?5.思考在水中加入食盐后对水的性质的影响有哪些?【链接中考】1、某混合物其组成特点是“各成分彼此完全混合,处处相同”,这种混合物不可能是A食盐水B、黄泥水C、空气D、不锈钢2、一定条件下,一容器内含有三种微观离子,一种是阳离子,一种是阴离子,还有一种是分子,且三种微观粒子处于自由移动的状态。当改变条件后,容器内的部分阳离子和部分阴离子便处于不能自由运动的状态,这个过程属于A.结晶B.蒸馏C.溶解D、过滤【链接中考】20℃40℃水109g129g酒精17.3g40g1、小龙同学在工具书中查到NaOH在水和酒精中的溶解度如表。通过分析她得出以下结论,其中不正确的是A.温度和溶剂种类对NaOH的溶觯度都有影响B.NaOH易溶于水,也易溶于酒精C.40℃,40gNaOH溶解在l00g酒精中达到饱和D.将等质量40℃饱和NaOH水溶液和饱和NaOH酒精溶液降温至20℃,析出晶体前者比后者多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溶解度能够表示物质溶解性的强弱程度B.溶解度能够表示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程度C.溶解度能够表示某种物质在某种溶剂中的溶解限量D.在相同温度、相同溶剂的条件下,要判断不同物质的溶解度相对大小,可以根据其饱和溶液的溶质质量分数3.一定温度下,一定质量的氢氧化钠固体溶于水制成溶液。下列有关的量不随水的质量改变而改变的是A.溶液质量分数B.溶液的pHC.氢氧化钠的溶解度D.最多能吸收二氧化碳的质量学习任务四:溶液知识的用途及其学习意义活动4:【思考问题】1.日常生活生产中我们运用混合这种方法对物质进行创造和生产的事例有很多,你能列举几种么?2利用温度对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影响,我们可以进行混合物的分离提纯,若硝酸钾中混有少量的氯化钠,如何提纯得到硝酸钾?【总结回顾】画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3、溶液是一种重要的混合物,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溶液具有均一性和稳定性,因为溶液中的各种粒子保持静止状态B、饱和溶液是一定温度下不能再溶解该物质的溶液C、不饱和溶液通过降低温度一定变成饱和溶液D、一种物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里一定能形成溶液4.大雪纷飞,环卫工人在忙着往公路上撒融雪剂(主要是含氯离子的盐),目的是加快冰雪融化,防止道路结冰,原理是。学习任务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活动2:【问题思考】1、实验时我们配制的4%的食盐水能够给病人进行生理盐水的注射?2、实验时我们用到的稀盐酸是用浓盐酸和水按照体积比1:3的比例进行配制的,你能计算出配好后稀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么?(已知:浓盐酸的溶质质量分数为37%,密度为1.179g/cm3、水的密度为1g/cm3,只列计算式,不算数)【链接中考】实验用品:75%酒精溶液、蒸馏水、小烧杯、胶头滴管、量筒(20mL、10mL)、蒸发皿、玻璃棒、火柴。(1)实验时,用75%酒精溶液配制IOmL60%的酒精溶液。①最好选用___mL量简,使周量筒量取液体读数时应注意____。②配制该溶液的操作方法是________。学习任务三:定性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活动3:【问题思考】1.粗盐提纯实验中,我们看到食盐易溶于水,而泥沙难溶于水,物质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2.二氧化碳的性质与制取实验中,收集二氧化碳用了向上排空气法,为什么不用排水法?3.如何定性描述固体物质溶解性?分类依据是?定量表示某物质在某溶剂中的溶解性的量是?4.影响固体物质溶解度的因素?影响气体溶解度的因素?5.表示物质溶解度随温度变化而变化的方法有哪些?【二、课堂教学活动设计、学习活动设计】教学活动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创设情境2分钟图片展示:实验技能考试完毕后,在整理回收药品的时候,老师发现了烧杯的标签脱落了,可能是“回收稀盐酸、4%的氯化钠溶液、蒸馏水”,你有办法识别它们吗?这三种液体表现出来的性质不同的本质原因是什么?这就是溶液的魅力所在,因为水中含有了不同的物质所以表现出各自的特性。本节课我们就来复习溶液,先来了解本节课的复习目标交流鉴别方法,叙述鉴别过程,从中发现问题并相互补充。思考并回答阅读并了解引导学生进行分析尝试,并找到鉴别的本质是因为水中所含物质不同,引出本节的主题以及本单元的复习目标。一再识溶液问题思考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先来看学习任务一,再识溶液。小组内讨论思考如下问题:针对不熟悉的问题,进行巩固。生活中我们还能接触到另外的液体,如试管中的两种,你能说出它们与烧杯中的溶液的区别吗?根据提出的问题进行自主思考并小组交流有疑问的问题,然后进行集体展示。观察回顾与溶液的区别,得出乳浊液、悬浊液的特征带着问题思考并回顾“溶液形成”的主要知识,有的放矢有利于提高学生的思考能力和归纳整合能力三种混合物形成对照,得出混合物的特征并能进行区别。链接中考在中考中,该部分知识的考查方式如下,我们通过链接中考去体验,完成学案中的链接中考习题完成学案中相关问题的解答体会在中考中是如何对该部分知识进行考察的,学会应用。归纳总结边板书边总结从溶液的定义中我们知道溶液的组成、特征、类别、通过对食盐水、盐酸溶液的分析我们也回顾了溶液形成的这一宏观现象的微观过程包括扩散和水合,知道了在一定条件下,溶液可以形成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它们存在的前提是什么?那你能给出将不饱和的食盐水变成饱和溶液的方法么?看来无论是化学变化还是物理变化,我们掌握了变化的条件就能控制变化向着对人类有益的方向进行。而溶液的形成也体现了混合在改造物质中的应用。学生独立思考小组交流达成共识对知识的串联整合,提高应用和实践能力是复习的主要目的,这个步骤旨在加强学生对知识内涵的理解和内在关系的挖掘,形成调理清晰的知识网络。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问题思考学习任务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定性的知道溶液由溶质和溶剂组成还远远不能满足生产生活的需要,很多的时候我们需要关注溶质的含量,因为即使是两份组成相同的溶液,也可能因为某种成分含量不同而导致其性质迥异。所以我们需要掌握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即溶质质量分数或体积分数,以满足生活生产的需要.思考如下问题由问题展开思考,形成答案,并写出计算式个人完成并小组交流讨论。:加强对溶液定量组成的理解,同时会进行溶液的稀释计算链接中考学会了质量分数的计算方法,我们就能根据不同的需要配制出需要的溶液来也能确定一定量的溶液中溶质的含量。我们来看一道中考题对这部分内容的考查。完成链接中考通过中考习题的再现,体会溶液稀释和规范的实验操作要求。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巩固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量筒的使用)。归纳总结边总结边板书:看来不但要会相关的计算,学会用数学方法解决化学问题,我们还得能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方案,进行规范的实验操作,才能达到我们的实验目的。你能说出配制食盐水的步骤,和概括浓溶液稀释的步骤么?与老师一起完成对学习任务二的归纳总结从定性和定量角度引导学生体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三定性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问题思考学习任务三:定性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泥沙难溶于水、而氯化钠易溶于水,不同物质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不同,物质的在同一溶剂中的溶解性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板书影响固体气体溶解度的因素有哪些,并启发学生思考回顾总结。学生思考并回答从定性描述物质的溶解性到定量表示溶质的溶解性,让学生找到影响固体气体溶解性的因素,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从定量的角度分析溶解限度及其影响因素,认识溶解度曲线;了解结晶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加深对溶解度及其应用的理解。学生小组讨论并交流链接中考这部分知识在中考中有着比较频繁的考查,在生活生产中也有着很重要的应用。完成学案问题的解答。独立完成链接中考的习题解答,并交流答案与中考考查相联系,体验知识的应用考查。归纳总结复习的意义在于对知识不断的积累串联和内涵的挖掘,本部分知识的内在关联,请大家跟老师一起进行知识的构建。与老师一起对知识进行关联的链接,让用框图的形式形成网络,有利于对知识的归纳,提升。学习溶液的意义及其用途学习任务四:学习溶液的意义及其用途溶液在我们的生活生产中有着广泛的应用,思考下列问题:思考并回答问题引导学生学习化学要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理论联系实际。总结提升与老师一起对本单元的知识进行总结提升从教材的作用到学习方法,实验操作要求,定量实验得的设计,化学观念的形成等。知识回顾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根据这节课的复习,根据提供的思维导图的例子,将本单元的知识进行串联整合,然后构建本单元的思维导图,体现个性化。学生观看学习,并构建知识网络,采用效率比较高的学习方法盘点收获达标检测完成学案中的问题解答:1.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A.①②④B.②⑥C.③④⑤⑥D.⑤⑥3、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独立完成并订正答案,针对错误的题进行讲解。通过达标检测,评估学生的掌握情况。课后延伸课后作业:1.完善本单元的思维导图2.完成学案问题的巩固独立完成对课堂知识的考查与完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附:学后检测题1.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A.①②④B.②⑥C.③④⑤⑥D.⑤⑥3、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三、学习效果评测工具与方法设计】依据课标的要求,对学习效果的评测主要有以下方式:1、课堂即时评价——教师赞美、鼓励的话语,能让学生形成对自己的鞭策,以更强的自信心投入学习。2、课堂检测评价——利用课前或课后5—8分钟的时间进行课堂测验。检测及时地反馈学生存在的问题,便于教师适时地进行教学调整,也能使学生了解自己目标的达成度,更好的落实和巩固所学知识。3、表现性评价——学生通过《导学案》上的探究提纲,自主探究、合作探究部分,学生发散思维,积极展示自己。每个环节都能确知自己的探究结果如何。这是学生对自我学习的过程性评价。4、课后作业评价——激励性的评价语言,充分肯定和鼓励学生的进步,有利于增强学生学习的自信心。5、小组合作评价——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我校积极开展小组合作,鼓励学生携手并进。(1)我校制定了小组合作制度,在分组、评价标准、奖牌榜实施方法等方面做出明确规定;设计个人和小组量化计分表,随时记录每节课的小组合作情况。实行“捆绑”式评价,促进小组成员之间互学互补、互帮互促。(2)强调评价的落实效果。每节课结束时表扬优胜小组;每天晚点进行汇总,公布当天优胜小组;每周班会时表彰周优胜小组,并将优胜小组的照片张贴在“班级星级奖牌榜”和“年级优秀小组公示榜”上,每月全校进行一次大总结,为优胜小组和优秀学员颁发奖状。在以上五种方法的评价过程中,要将“自评、他评、师评”有机的融入其中,充分体现评价主体的多元化。本节课,依据“评价设计优先于教学设计”的理念,主要设计了两种评测活动:【第一种是学习过程的即时评测】主要是通过课堂中的学习活动,完成对学生学习目标完成度的评测。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评测设计如下:1.通过“任务一”,评价目标12.通过“任务二”,评价目标23.通过“任务三”评价目标34.通过“任务四”评价目标4【第二种是课堂学习效果小组评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单元复习》学情分析荣成市第二十七中学【一、学生的知识基础、生活经验准备】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第一节:溶液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熟悉的实验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溶解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及溶液的重要特性。并通过设置活动或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其原因。应该说,本节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是三个“活动天地”、两个“实验探究”和一个“多识一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深化对有关溶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血药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本节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通过实验探究,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学生活动,认识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通过“多识一点”了解降温结晶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加深对溶解度及其应用的理解。【二、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难度分析】本单元教材三节的节标题分别用了比较专业的题目“溶液的形成”、“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和“物质的溶解性”,是站在科学研究的高度把学生带到对溶液的学习情境中的。在单元学习中要带领学生通过经历“认识溶液的过程”从而发展他们的科学探究能力。教材中安排的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溶液的活动,从化学知识本体看,是为了教会学生配制一定溶质脂肪量分数溶液的方法,并且训练学生与有关的实验技能,但是从学生长远发展来看,仍然是给学生提供自主实验探究的机会。在有明确任务驱动下,学生势必会满怀激情、信心十足的投入到实验活动中,期望自己的实验过程完美、实验结果理想。活动反思会启发他们在今后执行任务时要全面分析、周密计划、落实到位。本活动是对学生进行一次运筹能力、执行能力的训练。学生对“究竟有多少因素影响物质在水中的溶解性?”如何通过实验的方法来探究各种因素是怎样影响物质的溶解性的?”一系列问题是不清楚的。学生能根据数学知识在直角坐标系中绘制溶解度曲线,但很少考虑溶解度曲线所表达的意义及其应用价值。教学中应通过分析溶解度曲线所能提供的信息,认识其表达的意义和应用价值。【三、课前或课外学习准备】在课前预习中根据导学案中出示的学习目标,去阅读自学课本内容,自发获得相关的信息,并能从身边熟悉的事物出发去发现自己认识的海洋资源,并对其进行分类。也可以上网查询相关的资源信息:饱和溶液、乳浊液、溶解度曲线的用途等的具体的实例,可以留在课堂中为大家展示交流。学生还需要回顾在实验技能考查中关于实验操作的规范要求,以及相关的实验操作备。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复习课》评测效果分析一、效果分析依据:科学地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是有效教学的重要条件,也是证明教学是否真正有效的唯一标准。新的课程标准强调要注重评价学生的学习效果、学习过程,以及在实践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情感和态度的变化,即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的有效结合。根据《课程标准》,以课程纲要中确定的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本主题内容为重点,确定评价内容、方式如下:1.纸笔测试。对本主题相关内容进行一次纸笔测试,占60%。2.学生日常的各方面表现(根据过程记录),占40%。其中学生对自己的客观性评价占10%,小组长根据合作交流的情况做出评价占10%、老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小测情况、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占20%。评价项目具体内容评价方式课前准备是否积极主动自评定性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是否独立完成、按时上交是否自评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课堂小组交流与合作情况是否有团队意识,交流积极主动他评定性评价课堂学习状态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合作、补充、问题的提出他评定性评价课堂小测答题的正确率、改正是否积极、主动自评他评定量评价科学探究能力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能力如何自评和他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课外实践能力能否按照布置的活动主动去实践,能否按时完成实践报告自评和他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综合以上评价内容,汇总出成绩。写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85分以上为A,65--84分为良,60--64分为C,60分以下D。定性评价时多从学习的闪光点说起,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明确提出。对于D等级的学生,教师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与激励,并动员组长及同学给以更多的关心。二、过程性评价结果分析:在课堂学习中,将学生的学习效果的检测和记录分成了过程性和终结性两种。过程性评价主要是通过小组合作日记的记录,记下小组成员在一节课中的表现得分,然后与个人积分以及班级的奖牌榜相链接,每周有周汇总,每月有月评比,进而调动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以及个人的参与意识、集体荣誉感。三、终结性评价结果分析【1.课堂过关评测结果以及分析】利用课前准备好的记录单,让组长记录组员的错误以及出错原因,由老师汇总并进一步做出下一节课的应对措施。题题号分类12(1-3号学生做)34正确率80%80%90%90%出错原因学生对于溶液中的溶质判断错误漏选对BC的判断错误(3)错误多应对措施加强对溶质的识别和化学式的书写练习对概念进行深层剖析加强读图能力培养方程式的书写巩固【2.课堂达标题结果分析】在选择习题之前,出题人做到紧扣课标,以提升学生能力为根本来选择所用的习题。附表《溶液》达标题双向细目表命题人:题号分数题型考核内容知识层次难度了解理解应用容易中难14选择溶液的识别和溶质的判断√√24选择对溶质质量分数和溶解度的理解√√34选择对溶解度曲线信息的获取√√44选择溶液状态的判断√√四、课改的努力方向:(一)精心设计,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认真备课,把问题设置的具有“启发性”,让学生在自我预习知识的基础上,主动利用已有知识去思考化学问题,让知识的传授深入浅出。(二)转变教学观念,落实课堂角色换位。节奏紧凑,内容充实,让学生理解教师教学意图,充分利用课内课外资源,教师做到少说不说,学生才能多说多练,简化教学模式,创造高效课堂学习模式。积极探索教学方法,落实学校提出的“五步三查”,课堂中更多的启发学生,留给学生思考的空间,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带着知识走向学生,只是“授人以鱼”,带着学生走向知识,才是“授人以渔”。教师应转变教学观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在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终身学习能力。(三)对待后进生,要有耐心,持之以恒。从课堂上看有些基础差的学生对自己的自信心不够,不能主动的回答问题,有依赖心理,应从日常的教学和课后的辅导中帮助他们缩小差距,找到学好化学的自信,让教室的每个角落都洒满老师关爱的目光。教版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单元复习》教材分析【一、本单元在整个课程教材体系中的作用】1、是学生认识物质的继续,是化学方法的再现。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以及对物质分类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2、是培养学生正确、发展、辩证的化学观念的载体。本单元通过活动和立体学习,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3、是对学生设计实验方案能力的再提高,对基本实验操作能力的再提升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二、不同版本对教学内容的处理】下面对人教版和在该内容的处理上做以对照:人教版三维目标比较1.认识溶解现象,知道水是最重要的溶剂,酒精、汽油等也是常见的溶剂。2.了解饱和溶液和溶解度的涵义。3.能进行溶质质量分数的简单计算。4.初步学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5.了解结晶现象。6.能说出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7.了解溶液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意义
1.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从微观上认识溶解的过程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知道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相互转化条件。3.认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结晶的方法和使用对象。4.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5.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教材内容结构比较一、溶液的形成二、溶解度三、溶液的浓度溶液的形成二、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三、物质的溶解性【三、教材内容的整合】1、知识整合:在初四六个单元的教学中,《溶液》是继“自然界中的水”、“物质构成的奥秘”知识之后,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到定量研究。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复习时以三节的主题为主线,主要体现各节的知识和方法要点,如:第一节:溶液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熟悉的实验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溶解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及溶液的重要特性。并通过设置活动或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其原因。应该说,本节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是三个“活动天地”、两个“实验探究”和一个“多识一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深化对有关溶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血药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的实验,让学生初步学会配制溶液的实验方法,并且让学生巩固和熟练一些基本实验操作方法(如托盘天平、量筒等的使用)。第三节:物质的溶解性。本节是以物质的溶解度为核心展开的,通过实验探究,从定量的角度介绍物质在水中溶解的限度及其影响因素;通过学生活动,认识温度对溶解度影响的表示方法—溶解度曲线;通过“多识一点”了解降温结晶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加深对溶解度及其应用的理解。又使学生掌握了一些终身发展所必须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方法,体现出“从生活到化学,从化学到生活”的课程理念.2、方法与观念整合:方法:按照课标要求,本节学生需要掌握的方法有:1)实验探究2)阅读思考3)定性与定量,比较分类,归纳概括4)应用实践主要在以下知识的学习中应用:1)影响物质溶解速率的因素探究2)影响固体溶解性的因素探究3)结晶的方法及适用对象观念整合:依据课标要求,本单元学生需要构建的观念如下五方面:1)分类观2)微粒观3)变化观4)能量观4)规范实验操作它们主要在如下知识的学习中构建:1)分类观、微粒观、变化观、能量观主要在“溶液形成”部分构建;2)规范实验操作主要在“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部分构建;【四、课程教学资源的取舍】课堂教学资源的取舍主要从两个方面展开:课内和课外(一)课内资源:包括导学案、评测习题、学情分析导学案包括:展示本节课的学习目标、教学的重难点、知识呈现的层次和先后、思考问题的设计、实验方案的设计、过关习题和评测习题等。评测习题包括:基于课标对课堂教学效果的评测要求,设计了课堂学习的过关测试题以及节后复习验收习题,习题的设计要求紧扣重难点。学情分析包括:了解学生对本节知识的认知,掌握学生脑子里的相关的不科学概念认知,便于在课堂学习中加以引导。(二)课外资源:包括信息连接、科技展览、专家指导、网络媒体鼓励学生积极寻找关于溶液的利用、乳化现象的图片、信息,同时也为学生提供有价值的视频链接,及时的拓宽学生的视野,提升学生辩证看待化学问题的思维能力,树立正确的化学发展观。【五、教学的重点、难点】基于课标以及教学内容的需要,确立的本单元的重难点如下:重点:1、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转化。2、溶解度曲线与溶解度的简单的计算。3、对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的计算。难点:1、溶解度、溶液质量分数计算中对溶质、溶剂、溶液的区分。2、结晶的方法,混合物分离的常见方法。3、通过一些习题的练习,掌握溶液计算的方法和策略。4、学会从混合物中提取和分离物质的方法和思路【六、课时安排以及课型】本节课设置两课时,一节为复习课,一节为习题巩固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复习课》学后评测【一.评测依据】根据《课程标准》,以课程纲要中确定的课程目标为依据,以本主题内容为重点,确定评价内容、方式如下:1.纸笔测试。对本主题相关内容进行一次纸笔测试,占60%。2.学生日常的各方面表现(根据过程记录),占40%。其中学生对自己的客观性评价占10%,小组长根据合作交流的情况做出评价占10%、老师根据作业完成情况、平日小测情况、探究能力、实践能力做出客观评价占20%。评价项目具体内容评价方式课前准备是否积极主动自评定性评价作业完成情况是否独立完成、按时上交是否自评他评相结合定性与定量相结合课堂小组交流与合作情况是否有团队意识,交流积极主动他评定性评价课堂学习状态回答问题、讨论、交流、合作、补充、问题的提出他评定性评价课堂小测答题的正确率、改正是否积极、主动自评他评定量评价科学探究能力能否提出有价值的问题,明确科学探究的过程,实验能力如何自评和他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课外实践能力能否按照布置的活动主动去实践,能否按时完成实践报告自评和他评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合综合以上评价内容,汇总出成绩。写出定性评价和定量评价结果。85分以上为A,65--84分为良,60--64分为C,60分以下D。定性评价时多从学习的闪光点说起,并对需要改进的地方明确提出。对于D等级的学生,教师制定详细的帮扶计划,循序渐进地加以指导与激励,并动员组长及同学给以更多的关心。【二、学后评测题】根据所学内容,设置了学后的当堂测验和单节达标检测如下:【1、当堂检测】班级______姓名______分数_______《溶液》复习课堂达标检测1.下列物质:①牛奶;②无水酒精;③澄清石灰水;④泥水;⑤向澄清石灰水中通人少量二氧化碳后的液体;⑥锌溶解在适量的稀硫酸中形成的液体,属于溶液的是溶液中的溶质分别是。2、下列关于溶解度的叙述中,正确的是()①将36gNaCl溶于100g水中制成饱和溶液,NaCl的溶解度为36g.②20℃时,100克NaCl饱和溶液中含有26.5克NaCl,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6.5克.③在20℃时,100克水最多能溶解31.6克KNO3,而200克水最多能溶解63.2克KNO3,因此,KNO3的溶解度随溶剂质量增大而增大.④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了NaCl20克,因此NaCl在20℃时的溶解度为20g.⑤在20℃时,NaCl的溶解度为36克.⑥在20℃时,100克水中溶解36克NaCl达到饱和状态,因此,NaCl在20℃的溶解度为解度为36克A.①②④B.②⑥C.③④⑤⑥D.⑤⑥3、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4、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2、单元达标题】《溶液单元复习达标检测题》第一单元溶液检测题本检测题满分:70分,时间:45分钟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0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正确)12345678910111213141516171819201、溶液在生产、生活中应用广泛。下列有关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A.均一、稳定的液体都是溶液B.溶液中不能同时存在两种溶质C.只有固体和液体可以作为溶质D.外界条件不改变,溶质、溶剂不会分离2、下列溶液中,溶剂不是水的是()A.碘酒B.石灰水C.硫酸铜溶液D.白酒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水和冰块的共存物是悬浊液B.凡均一、稳定、透明、澄清的液体一定是溶液C.溶液都是混合物D.在泥水里,泥是溶质,水是溶剂4、下列物质溶于水形成溶液后,以离子形式存在于溶液中的是()A.氯化钠B.酒精C.蔗糖D.牛奶5、小刚同学做自制汽水的家庭小实验,可是家里没有冰箱,为了使自制的汽水变得冰凉可口,他想到可以从集市上购买一种商品来产生制冷效果,他应该买的是()A.硝酸铵B.小苏打C.蔗糖D.食盐6、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用硬水洗衣服不如用软水洗得干净B.洗涤剂能除去油污,是因为它具有乳化作用C.用明矾净水是由于明矾溶于水后生成的胶状物有吸附作用D.25m3石油气压缩后可装入0.024m3的钢瓶中,是因为分子大小发生了改变7、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洗涤剂可乳化餐具上的油污B.汽油可溶解衣服上的油渍C.溶液一定是含有两种物质的混合物D.长期用硬水洗涤的衣物会变硬8、在一定温度下,将一瓶接近饱和的硝酸钾溶液转变为饱和溶液可采取的方法有:①升高温度②降低温度③增加硝酸钾④减少硝酸钾⑤增加溶剂⑥蒸发水,其中正确的是()A.①②③ B.②③④C.③④⑤ D.②③⑥9、一定温度下,若将一定质量的硝酸钾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则()A.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小B.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一定变大C.溶液的质量一定变大D.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可能不变10、下列关于饱和溶液的说法正确的是(
)A.相同温度下,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B.浓溶液一定是饱和溶液C.不饱和溶液降温一定会变成饱和溶液D.对于同一溶质的溶液,在同一温度时,饱和溶液一定比不饱和溶液浓11、有一瓶密封保存长期放置的硫酸铜溶液,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瓶口附近的溶液颜色深B.瓶底附近的溶液颜色深C.瓶底会有固体析出D.瓶内各部分溶液的颜色都相同12、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降低温度能使任何不饱和溶液转化为饱和溶液B.汽水和蔗糖水都属于溶液C.将200g质量分数为10%的氯化钠溶液稀释到5%,需要加水200g[D.在溶液中加入KNO3晶体或蒸发溶液中的水分,都能把8%的KNO3溶液变成15%的KNO3溶液13、配制溶质质量分数为5%的下列溶液,能达到目的的是()A.称取5.0g氯化钾,溶解在95mL水中,充分搅拌B.称取5.0g氢氧化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C.量取5.0mL浓盐酸,倒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D.称取5.0g碳酸钙,放入95mL水中,充分搅拌14、室温时,对100mL氯化钠饱和溶液作如下操作,最终甲、乙两烧杯中溶液()A.溶质质量相同B.溶质质量分数相同C.均为不饱和溶液D.溶剂质量相同15、硫酸钠是一种重要的化工原料,其溶解度曲线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硫酸钠的溶解度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B.3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的质量分数为40%
C.40℃时硫酸钠的溶解度约为50g
D.50℃时硫酸钠饱和溶液降温后一定饱和16、若需取用48g蒸馏水,下列最合适的仪器是()A.100mL量筒B.托盘天平C.50mL量筒D.50mL烧杯17、下列有关溶液的认识中,正确的是()A.将10%的硝酸钾溶液倒出一半,剩余溶液中溶质的质量分数为5%B.食物里的营养成分经消化变成溶液,容易被人体吸收C.同种溶质的饱和溶液一定比它的不饱和溶液的浓度大D.配制溶液时,搅拌可以增大溶质的溶解度18、8、甲乙两种固体的溶解度曲线如右图所示。在一个大烧杯中装着含有甲和乙的两种饱和溶液,而且杯中还有少量甲和乙的固体存在。现将温度由80℃降到20℃。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杯中固体甲和固体乙都减少B.杯中固体甲减少、固体乙增多C.溶液中甲、乙溶液都减少D.溶液中溶质甲减少、溶质乙增多19、现有100ml溶质质量分数20%的稀硫酸,密度为1.14g/cm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该溶液含溶质20g
B.溶质质量:溶液质量=1:6
C.溶质质量:溶剂质量=1:5
D.溶液质量:溶剂质量=5:4
20、在25℃时,向100gKNO3饱和溶液中加入1gNaCl固体,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①NaCl固体不溶解
②KNO3在溶液中所占的质量分数不变
③NaCl固体能溶解
④KNO3的质量分数变小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④
二、填空题(共11分)21、(5分)某化学兴趣小组进行溶液的配制实验。配制150g质量分数为10%的氢氧化钠溶液。(1)计算:需要氢氧化钠固体的质量为________g;水的体积为________mL(水的密度近似看作1g/cm3)。(2)称量:调节托盘天平平衡后,将 放在托盘天平的左盘,称量其质量。然后再在右盘添加 。最后添加氢氧化钠固体,直至天平平衡。(3)溶解:用量筒量取所需的水,倒入装有氢氧化钠固体的烧杯里,用玻璃棒 ,使其溶解,并冷却至室温。(4)存储:把配制好的溶液装入试剂瓶,塞好橡皮塞并 ,放到指定的地方。22、(2分)农业上经常用16%的食盐溶液来选种,如果溶液太浓或太稀都会使优种筛出。小明准备配制500g这种食盐溶液帮家里选种,他应该称量________g食盐。在用量筒量取所需水的过程中,小明俯视读数,这样配得的溶液浓度会________(填“偏高”“偏低”或“无影响”)。23、(4分)20℃时,将等质量的甲、乙两种固体物质,分别加入到盛有100g水的烧杯中,充分搅拌后现象如图1,加热到50℃时,现象如图2,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如图3,请结合图示回答下列问题:(1)图1中一定为饱和溶液的是__________________。(2)图2中甲、乙两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大小关系为______________。(3)图3中表示乙的溶解度曲线是______,P点表示的含义是__________________。三、实验探究题(共9分)24、A、B、C三个烧杯中盛有相同质量的水(其中A、C烧杯中水温为10℃,B烧杯中水温为30℃,不考虑溶解过程中温度的变化),分别加入甲、乙两物质各10g,充分溶解后所得现象如下图所示,试回答:(1)你认为_______烧杯中的溶液可能是不饱和溶液。
(2)下图是甲、乙两种物质的溶解度曲线图,按图分析,10℃时AC烧杯中未溶解的溶质质量关系是________(填“相等”或“不相等”)。其它条件不变,将C烧杯中的温度升到50℃时,C烧杯中的溶液是___________(填“饱和”或“不饱和”)溶液。
(3)若将A烧杯中的溶质全部溶解,可采用的方法有:
①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5、请按要求设计并完成以下实验:用品:氯化钠溶液、氯化钠、硝酸钾、蒸馏水、烧杯、试管、玻璃棒、药匙探究:将不饱和氯化钠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并探究饱和氯化钠溶液还能够溶解硝酸钾实验步骤实验现象实验结论氯化钠不饱和溶液变为饱和溶液四、计算题(共10分)26、(5分)右图是某医用“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的部分文字说明。(1)该注射液中含有的阳离子的符号为_________。(2)若该注射液的密度为1.0g/cm3,配制500mL该注射液需氯化钠多少克。药品名称:葡萄糖氯化钠注射液成分:葡萄糖5%与氯化钠0.9%辅料为注射用水作用:不成热能和体液规格:500mL盐酸(分析纯)质量分数36%密度1.18盐酸(分析纯)质量分数36%密度1.18g/cm327、(5分)右图是浓盐酸试剂瓶上标签的部分内容。请回答:(1)该浓盐酸的溶质是__________________(填名称);(2)现要配制3%的稀盐酸120g,需要这种浓盐酸多少克。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复习课》课后反思一、整体回顾本节课:本节课以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探究、交流展示为主,老师引导提升为辅,突出“目标—教学—评价一致性”的课堂教学理念。在教学设计中以“再识溶液—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定性定量表示物质溶解性”为线索,结合课标要求,将教材的内容重新整合为三大块.一是通过“再识溶液”引导学生根据研究物质的一般思路,分析溶液中的物质组成、微粒构成,并进一步引导学生从溶液的定义入手分析归纳溶液的组成、特征、类别、分类等问题;二是通过“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引导学生从定性和定量的角度去分析溶液的组成,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三是通过“定性定量表示物质的溶解性”的认识,引导学生思考固体和气体溶解性的影响因素,并学会应用相关的知识进行中考链接习题的解答。本节课设计的教学目标达成度较高,学习重点和难点处理比较得当,学生主动参与意识较强,情绪很高涨,思维也很灵活,师生及小组合作比较默契,教学环节全部得以实现,较好地完成教学任务,学生对本节课知识和能力的掌握程度也达到了预期的目标,教学效果很好。二、对教学理念和教学方法的反思:结合中考备考课标及本单元特点——知识点较多、较碎,但有一定的规律。复习课目的在于对已学知识的整合和梳理,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双基,使凌乱、分散的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图,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能培养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复习不是简单的“热剩饭”,而是再“升华”、再“提高”,这就需要我在复习时,不能使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和复述,既要有不同于新授课,又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给学生再提高。使学生在复习时,既能巩固知识,调动学生的学习主动性和积极性,又能注重学生有针对性地补漏查缺,进而达到掌握和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同时还要根据不同层次的学生,设置不同层次的问题,使好学生“吃饱”的同时又要“吃好”;中等学生进一步“吃饱”;差生吃的了。根据复习课的特点和目的,在进行复习课之前,我都要精心准备、合理设计,尽可能达到复习的目的,提高效率。针对三块主要内容,我在复习过程中引导学生逐步构建知识概念图,要求条理清楚、概念明确、揭示规律,易记的住,最后归纳总结,注重易错点、易混点,突出能力和运用的培养。同时引导学生对知识的系统化、条理化,进而形成知识网络。要充分利用问题式试卷,结合多媒体辅助教学,把凌乱的知识从散、放进行整、收,达到复习旧知,构建框架,整体把握,克服学生只知其一不知其二,模糊不清、掌握不牢的现象。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及时地通过简单、双基性的练习及时反馈,抓住学生的漏点、易错点、易混点强化指导,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选题是关键,要少而精,有梯度性、层次性,适应于不同此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取,各有所进。总之,在前段的复习教学中,要把握复习课的内涵和要求,采取一定的复习教学方法——画概念图的复习法,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当然在复习课的教学中还有许多需要我进一步学习和完善的地方,如新课改理念,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和加强,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一如既往的加强自我提高和学习,不断地提高自身素质,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进一步提高化学成绩。三、对学情的反思:学生是课堂的主体,一切应以学生为中心设计各项活动,在学生做好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可以适当加快节奏。但学生之间层次不同,认知水平不同,对于本身基础好的学生来说,思维及反应较快,反之则较慢,因此,今后在课堂教学中应当调整时间,兼顾各层面的学生,让他们能够跟上课堂节奏,亲历成功的体验。在鼓励学生主动发言参与课堂的基础上,要适当调控,让更多的学生参与进来,尤其是要鼓励那些不善于发言的学生,让他们体验参与的乐趣和成功的喜悦,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力。同时,学生对于来自课本之外的相关信息更加的感兴趣,但往往老师会感觉这样耽误了课堂进度,其实用好多媒体不但能加大课堂容量,能吸引学生眼球,还能增加生动形象的呈现课堂内容,降低难点。四、今后努力的方向:1、进一步研究教材、教学参考等资料,更加准确的把握授课内容的内涵和广度,以提高自身水平;同时要多参考优秀教师的课堂教学风格和方式方法,在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的同时,使自己的教学方法更加灵活多变,贴近学生,“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教是为了学生的“学”,让学生乐学好学会学。2、继续提升自身的知识素养,以适应信息更新迅速的社会发展的要求,更能拉近与学生的距离。在今后的教学中,我还要不断学习和探究优秀的教学方法,不断完善自己、提高自己。在备课过程中,我会反复斟酌学生的生活环境,生活经验,学习兴趣,努力调整教学方式,大胆取舍教学内容,力争创造和谐高效的化学教学氛围。九年级化学第一单元《溶液》《溶液复习课》课标分析本单元教材在整个学科课程价值实现中的定位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分析:一、课程理念分析:课程理念是课程目标和课程内容的基础,课改之后化学课程理念概括为:突出了学科的人文特色与社会职责,以提高学生素养为主旨,遵循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的思路,掌握科学的探究方法,体现化学的“STS”价值,提供多样化的评价方式。本单元是在学生对最常用的溶剂—水的性质及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的基础上设置的。内容主要涉及什么是溶液、溶液是怎样形成的、如何表示溶液的组成、如何配制一定组成的溶液、如何定性定量表示溶解性等五个问题。目的是帮助学生认识一类常见的混合物—溶液。通过认识溶液初步经历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研究(诸如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等方面的额问题)到定量研究(诸如数量多少、程度大小、进展多块等方面的问题))。并在诸多活动经历中慢慢深入微观世界,学者从微粒的角度分析身边的物质及其变化,逐步构建微粒观。二.课程目标分析:(一)化学课程总目标为以下七个方面:1、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2、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4、发展科学探究能力5、获得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6、认识化学对社会发展和人类生活的作用7、培养自尊心、自信心、自豪感8、学会学习,学会生存主要概括为三个方面: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即三维目标。(二)本单元的三维目标如下:1、“知识与技能”目标:=1\*GB3①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从宏观上认识溶液的基本特性—均一性和稳定性,从微观上认识溶解的过程及其伴随的能量变化;知道溶质和溶剂的概念,理解溶液的概念;知道一些常见的乳化现象。=2\*GB3②通过实验和生活经验,认识饱和溶液和不饱和溶液的概念,知道它们相互转化条件。③认识影响溶解度大小的因素,理解溶解度的含义。知道结晶的方法和使用对象。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活动和立体学习,理解溶质质量分数的概念,学会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基本计算方法;练习并能在实验室中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初步学会绘制和查阅溶解度曲线;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发展学习化学的兴趣;形成主动参与意识;构建科学的化学观,学会研究物质的一般过程从定性到定量的方法。三、课程内容分析:化学课程内容的选择是以学生的已有经验、心里发展水平和全面发展的需求为依据,反映化学学科的特点,重视化学与科学、技术与社会的联系,。主要包括“科学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物质构成的奥秘”、“物质的化学变化”和“化学与社会发展”五个一级主题。它们是学生终身学习和适应现在社会生活所必需的化学基础知识,也是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载体。本节课属于一级主题“身边的化学物质”下的二级主题“溶液”。内容中涉及到物质溶解时的微粒变化、能量变化以及溶质对水分子性质的影响,而后续课中酸碱盐金属的化学反应又是在溶液中进行的。学好本单元对后续课的学习至关重要。四、本单元的课程内容专题内容学习内容和活动单节内容之间的联系第三单元海水中的化学第一节溶液的形成1.通过对实验等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过程的观察和分析,认识溶液的基本特征:均一性和稳定性;知道溶质、溶剂的概念,能够分辨常见溶液中的溶质和溶剂。2.通过对食盐在水中溶解现象的微观分析,了解物质溶解的微观实质:溶剂微粒(如水分子)与溶质微粒(如钠离子、氯离子等)之间相互作用;通过氢氧化钠和硝酸铵等物质溶解于水时温度的变化,了解物质溶解过程中的能量变化及其产生原因。3.通过分析洗洁精对油污的作用现象,认识乳化作用和乳化剂;知道溶解与乳化的不同,认识常见的乳化现象。4.通过实验观察饱和溶液与不饱和现象,知道物质的溶解受多种因素影响,了解饱和溶液的概念;通过分组实验、独立思考、合作交流,探究饱和和不饱和溶液相互转化的条件。5.联系溶液的特征、微观本质,认识溶液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的具体应用。让学生亲身体验科学探究,形成科学严谨的探究意识第一节:溶液的形成。通过引导学生对比熟悉的实验在水中的溶解现象的观察以及对溶解过程的微观分析,初步认识溶液的组成及溶液的重要特性。并通过设置活动或实验探究,使学生认识到物质溶解过程的能量变化及其原因。应该说,本节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让学生通过是三个“活动天地”、两个“实验探究”和一个“多识一点”等一系列的活动,亲身体验科学探究,深化对有关溶液知识的理解,进一步构建物质之间相互溶解的本质——微观粒子之间通过相互作用而扩散、彼此形成新的分布格局的过程,必能初步运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解决一些化学问题。第二节:溶液组成的定量表示。首先通过比较糖水的甜度,让学生体会到血药一种定量表示溶液组成的方法,而后介绍一种化学上常用的表示方法——溶质的质量分数,并通过一些有关溶质质量分数的的基本计算的例题分析和相关练习,使学生进一步加深对概念的理解。然后通过“配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厂家和经销商代理合同范本
- 《混合影响》课件
- 广告媒体选择与渠道创新考核试卷
- 2024广告软文发布合同
- 农药制造产品质量控制策略考核试卷
- 农业科学与农村文化创新广播考核试卷
- 2024房地产广告设计合同范本
- 前端毕业答辩
- 企业环保的风险管理与控制考核试卷
- 家长会家长制作
- 摊位布局规划方案
- 数据编码第二课时课件高中信息技术教科版必修1
- 注塑工艺损耗率
- 钢结构漏雨维修方案
- 小学三年级一位数乘两位数的乘法练习题(500道)
- (含附件)ktv承包协议书模板-2024
- (高清版)DZT 0289-2015 区域生态地球化学评价规范
- 2024年强基计划解读 课件-2024届高三下学期主题班会
- 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战略(二)
- 合肥新站集贸市场规划方案
- 城市道路桥梁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 DG-TJ08-2152-2014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