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高中历史-第12课 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3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8PAGE人教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学设计一、课前分析(一)课程标准: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二)学习目标:1、知识与能力:知道两次侵华战争的主要过程,掌握《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与危害;再认再现两次侵华战争的原因与影响,以及义和团运动的概况。2、过程与方法:运用史料分析问题,论从史出;运用历史比较法得出结论;运用情境再现、创设新情境等方式进一步理解知识。通过对义和团运动口号的评价,让学生掌握正确评价历史事件的方法。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对《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等不平等条约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旧中国的屈辱和苦难以及“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增强学生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利益的责任感;感受中国人民在斗争中表现出来的视死如归、不屈不挠的抗争精神;培养学生理性爱国的意识。(三)学生分析:高一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也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而且初中的学习重过程、事件本身,缺乏分析,看不到事件的本质,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对于战争的背景、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战争带来的影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需要指导学生探求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全面提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高一的学生也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不可能对于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评价,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四)教材分析:第四单元讲述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是近代中国欲火重生的一个艰难历程的再现。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他们加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则面临更大更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两次战争使中国大大加深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患之和,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面临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界展开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危机也成为转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铺垫。本节课对于理解后来的中国近代历史,感受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不畏艰险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具有指领性的作用。(五)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分析《马关条约》和《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影响,两次侵华战争期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和义和团人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以及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教学难点:分析和理解战争爆发的背景和影响及怎样评价义和团运动。(六)教学策略:本课的教学设计采用了多重教育教学方法,如情境教学法,创设新的情景,让学生“神入历史”,体验历史;通过视频播放、图片跑马灯等形式让学生更直观、生动的感受历史;通过分组学习合作探究培养学生合作探究、团结协作的意识。(八)教学用具:教师在课前充分备课,制作课件,采用多媒体的教学手段,生动、直观的再现《从中日甲午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历史。二、教学过程(一)新课导入:利用歌曲《七子之歌》,进行课前渲染,使学生感受台湾被列强侵占后渴望回归祖国的迫切心情,歌声悠扬,忧伤,浓浓的思乡之情缓缓的随着音乐飘荡出来,深深地打动了师生们的心。由此导入台湾被割据是源于哪次战争?学生兴趣被调动起来了,注意力很快的就集中到甲午战争的学习中来,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三)教学过程:本课的教学过程分为三大篇章。第一篇章“国之殇·苦难篇”,主要是抓住战争第一条线索“侵略”,了解战争的过程、探究条约对中国的危害。第二篇章“民之爱·抗争篇”,主要是抓住战争第二条线索“抗争”,了解爱国军民奋勇抵抗的事迹,探究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配乐回首战争中的人和事,屈辱和感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导入下一篇章。第三篇章“族之梦·感悟篇”,了解战争背景,探究战败原因,思索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本课的点睛之处。第一篇章国之殇·苦难篇。“殇”字就很形象地体现出了战争对中华民族造成的苦难。(1)苦难篇之甲午之殇(甲午战争)。本环节主要让学生通过标注历史地图了解战争的过程,并通过快速抢答的方式考查学生对关键性战役的记忆。(2)苦难篇之庚子之殇。本环节给学生创设虚拟情境,让学生以《申报》的记者的身份来报道八国联军侵华的战况,以新闻报道的形式观察历史、体验历史,从而起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的效果。(3)苦难篇·条约之耻。本环节采取了小组合作的形式,体现了小组内部的合作学习。通过挂看视频和创设新的情景即完善央广网“天下虽安、忘战必危”网站的形式,来展现甲午战争对中国主权(政治权益、经济权益)的破坏。通过这种方式,培养学生的团结协作和史论结合的能力。完善网站的史料本身就是用史料论证列强对中国权益破坏的过程。之后总结影响,是论从史出的表现。从《马关条约》主要内容指出其危害,调动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认识到列强侵华从沿海到内地的过程,分析列强在华办工厂的危害,解释列强侵华方式的转变由以前的商品输出转为资本输出,了解近代中国民族危机不断加深的过程。通过对条约内容及其危害的分析,得出中国的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的结论,同时也促进了民族觉醒。对于《辛丑条约》的内容及危害采用自主学习和创设新情景,让学生穿越时空回到那个屈辱的年代,体验不同的角色,谈谈所带来的变化和期望,由此让学生“神入历史”,体验历史。本环节处理方式重在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这样整个环节一目了然:结论——史料——结论。学生会在不知不觉中提高史论结合的能力。通过这一环节提高了学生的探究合作等方面的能力,加深了学生对原因、背景的理解,然后在此基础上进行本课的小结。第二篇章民之爱·抗争篇。本环节重在通过甲午战争中爱国军民的奋勇抵抗、下层民众的爱国事迹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爱国情怀。(1)抗争篇之浴血奋战的英雄儿女。本环节通过旅顺大屠杀及八国联军侵华的图片,引出英雄群体,并通过动画和音乐的形式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悲愤的气氛中见识日军的残忍,进一步认识到侵略者的残暴,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在高亢的气氛中见识爱国官兵的英勇与壮烈,体会血铸中华的悲壮,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和团结合作的精神,进一步树立国家、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人生观、价值观,增强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2)抗争篇之愤怒的下层民众-台湾人民反割台斗争。通过图片和教师讲解了解普通民众的爱国热情。(3)抗争篇·愤怒的下层民众-义和团运动。通过观看视频了解义和团运动的概况,通过材料评价义和团运动的口号“扶清灭洋”,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并正确的引导学生如何客观地评价历史事件。之后通过图片跑马灯方式,回首战争中的人和事,屈辱和感动,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的同时导入下一篇章。第三篇章族之梦·感悟篇。本环节重在通过甲午战争背景和原因的思考,各阶层对家国命运的探求,引发当今民族复兴之路青少年的历史使命的深度讨论,培养学生的探求精神和爱国情怀。认识民族独立、国家富强对人民的影响,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教育,引领学生为实现中国梦而自强不息。(1)感悟篇·战之源败之因。甲午战争前夕的中日两国的概况。重在让学生理解甲午战争的背景,借鉴山东高考题的创新形式,通过向学生投放关键词,引导学生归纳、概括中日两国的战前状况,并用简洁的语言加以描述出来,对失败原因也就一目了然。这种方式既能加深学生对背景的理解,还可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2)感悟篇·强国路在何方。出示大量图片引导学生认识古代战争后各阶层所为之进行的探求及结局,思考新时代新挑战,青少年该如何爱国,引导学生理性爱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而自强不息。三、设计感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体现了新课改的教育、教学理念的,并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采用多种教育教学方法,以实现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目标要求,从而成为真正的生动、活泼、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大亮点:1、成功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两场大的战争放在一起讲,把握住侵略和抗争两条主线。义和团运动作为爱国军民抗争来讲述。2、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升华规律。本节课分为三大篇章:国之殇·苦难篇、民之爱·抗争篇、族之梦·感悟篇。国之殇·苦难篇主要是抓住战争第一条线索“侵略”,了解战争的过程、探究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民之爱·抗争篇”,主要是抓住战争第二条线索“抗争”,了解爱国军民奋勇抵抗的事迹,探究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族之梦·感悟篇”,了解战争背景,探究战败原因,思索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本课的点睛之处。完全符合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3、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国之殇•苦难篇中让学生神入历史,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那个屈辱的年代带给中国人的苦难,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民之爱•抗争篇之英雄儿女环节中,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族之梦•感悟篇环节,观看图片引发讨论启迪学生应该科学、理性的爱国。在课堂总结环节,把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在对学生再次进行情感熏陶的同时,强调要“以史为鉴”、“铭记历史”、激发学生要奋发图强,实现国家富强的豪情壮志。情感得到升华。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激活了课堂氛围,又调动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了学生的参与能力。一节好的历史课,教师首先在教学理念上要重视学生能力的培养;其次在学习方式上倡导学生自主参与;再次在教学方式上要进行创新。这也是本节课力求达到的目标。人教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学情分析高一的学生具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本节课内容学生在初中已学过,也形成了初步的感性认识,但对知识的掌握还没有形成体系。而且初中的学习重过程、事件本身,缺乏分析,看不到事件的本质,没有达到一定的广度和深度,;学生对于战争的背景、战争爆发的必然性和战争带来的影响还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所以需要指导学生探求事件深层次的原因和影响,全面提高对历史事件和历史现象的认知能力。高一的学生也是世界观逐渐形成的过程,不可能对于历史事件有全方位的评价,所以要对学生进行因势利导,培养他们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人教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效果分析本节课的设计思路都能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水平两个方面的实际情况设计,符合教学内容实际,教学思路清晰。整节课的教学设计注重知识的内在联系,重点突出。教学内容的呈现符合学生认知规律,循序渐进。创设情境及呈现的问题具有思维含量,富有层次性、有效性,内容的设计有利于对学生思维能力培养。本节课的教学效果注重学生主体性的发挥,都能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思想贯穿课堂始终。采用小组合作学习,重视引导、启发学生,充分调动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地学习,实现了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选取丰富的视频、音频资料、动态图片、文字资料创设历史情境,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采取学生报道、

分角色扮演等多种辅助教学的方法,使历史课堂生动、开放,使学生更易接受,从中锻炼了能力,教学效果明显。

当然这几节课也存在以下问题值得商榷:1、在教学中应注意学法指导,授之以鱼,不如授之以渔,培养学生自学能力。2、小组讨论过程中,应考虑到个体差异,想方设法使更多的学生投入到小组学习中来。人教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教材分析第四单元讲述的是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是近代中国欲火重生的一个艰难历程的再现。从宏观角度来分析,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都发生在19世纪末20世纪初,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向帝国主义阶段过渡时期,他们加紧了在世界范围内的争夺,中国作为一个半殖民地国家,则面临更大更严重的民族危机。这两次战争使中国大大加深并最终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其损失惨重超过了历次外患之和,中国出现了空前的民族危机。面临如此严重的民族危机,中国各界展开了救亡图存的运动,促成了前所未有的民族觉醒,加快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进程,危机也成为转机,为辛亥革命的爆发作了重要的铺垫。本节课对于理解后来的中国近代历史,感受近代中国人民浴血奋战、不畏艰险反侵略、求民主的艰辛,具有指领性的作用。人教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评测练习1、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根本原因是()A.中日两军发生冲突B.朝鲜政府为镇压东学党起义,请求中日双方出兵帮助.C.日本统治者借口朝鲜事变蓄意发动D.日本要实行以侵略中国为中心的“大陆政策”2.19世纪末,有人题楹联于京师:“万寿无疆,普天同庆;三军败绩,割地求和”。楹联所指的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3.1900年8月15日,八国联军攻占北京,他们对义和团乃至平民百姓进行了疯狂屠杀,大批官署、寺庙、民屋被付之一炬,紫禁城、三海颐园、坛庙陵寝、官署民屋等处大量珍宝财富、文物古玩遭到了空前的浩劫。这是中国近代以来北京第二次遭受帝国主义列强的洗劫,第一次是在()A.第一次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日本全面侵华战争4、下列各项最能说明清政府完全已变为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工具的是()A.清政府保证严禁人民参加反帝活动B.总理衙门设立C.外国公使进驻北京D.允许帝国主义国家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5、有些日本人认为:甲午中日战争是文明之战、解放之战、救亡之战。文明之战是指一种先进文化战胜落后文化;解放之战是指解放中国、光复中原;救亡之战是指黄种人团结起来,共同对付西方。下列各项对这种观点认识最准确的是()A.揭示了甲午中日战争爆发的原因B.掩盖了日本对华侵略的战争本质C.突出了日本对中国文化的认同D.表明了中国备受异族压迫的事实6、时空意识是历史学习的基本素养。下列两幅图是近代中国不同时期的通商口岸示意图。下列从通商口岸变迁中提取的历史信息,正确的是()①该变迁发生于两次鸦片战争时期②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大大加深③外国侵略势力从沿海深入到内地④中国贸易主权一步步遭到了严重破坏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7、罗荣渠在《现代化新论》一书中说:“在此以后,外国渗透的方式从外贸领域扩大到投资、生产、销售、金融各个领域,直接改变了原有的‘小农—手工业生产方式’,使中国在经济上和财政上都日益陷入对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体系的依附地位。”要研究这一状况产生的原因,应首选()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8、有学者这样评述一场侵华战争时期的中国政局:“上端成了一种专制魔王,既愚昧无知,又缺乏自信,下端成了无法管制的暴民。很显然,如此组织结构不能仅凭纸面上的改革即度过新世纪之难关。”这场侵华战争是()A.鸦片战争B.第二次鸦片战争C.甲午中日战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9、据记载,中国近代某一时期,外国人被称为“大毛子”,杀无赦。中国人如信奉天主教、基督教,被称为“二毛子”;其他通洋学、洋语及用洋货者,被称为“三毛子”以至“十毛子”等,轻则被殴辱抢,重则致杀身之祸。陈旭麓先生将其概括成“从爱国主义出发回到中世纪。”这里的“某一时期”是指()A.太平天国运动时期B.维新变法时期C.义和团运动时期D.辛亥革命时期10、德国《前进报》在1900年6月19日的社论《铁拳》一文中盛赞它为“神圣的战争”。文章说“如果说有所谓‘神圣的战争’,那么,中国奋起抗击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的战争,正是这样一个‘神圣的’民族战争”。“以主子姿态出现的外国剥削者”是指()A.侵华英军B.英法联军C.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日军D.八国联军11、一位学者在他的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人教版·必修Ⅰ第12课《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课后反思本课《课程标准》要求“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本课内容集中介绍了中日甲午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战争以及义和团运动。本课教学设计是新课改思想下全新教育、教学理念的集中体现,并通过灵活多变的方式,采用各种不同的教育教学方法,以达成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维目标的目标要求,从而成为真正的生动、活泼、高效的高中历史课堂。本节课的教学设计具有以下几大亮点:1、成功地对教材进行了整合。把甲午中日战争和八国联军侵华这两场大的战争放在一起讲,把握住侵略和抗争两条主线。义和团运动作为爱国军民抗争来讲述。2、整节课的教学设计符合学生的认知和情感升华规律。本节课分为三大篇章:国之殇·苦难篇、民之爱·抗争篇、族之梦·感悟篇。国之殇·苦难篇主要是抓住战争第一条线索“侵略”,了解战争的过程、探究条约对中国的危害。“民之爱·抗争篇”,主要是抓住战争第二条线索“抗争”,了解爱国军民奋勇抵抗的事迹,探究对义和团运动的评价。“族之梦·感悟篇”,了解战争背景,探究战败原因,思索强国之路,对学生进行情感态度价值观教育,也是本课的点睛之处。完全符合三维目标的教学设计。3、注重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在国之殇•苦难篇中让学生神入历史,使学生深切地感受到那个屈辱的年代带给中国人的苦难,使学生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在民之爱•抗争篇之英雄儿女环节中,通过教师充满激情的讲解,使学生心灵受到震撼,增强了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历史责任感。在族之梦•感悟篇环节,观看图片引发讨论启迪学生应该科学、理性的爱国。在课堂总结环节,把本课教学推向了高潮。在对学生再次进行情感熏陶的同时,强调要“以史为鉴”、“铭记历史”、激发学生要奋发图强,实现国家富强的豪情壮志。情感得到升华。4、采用多种教学手段,既激活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