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1页
广东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2页
广东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3页
广东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4页
广东省四校高三上学期期末联考 语文试卷(Word版含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1广东省高三上学期期末华附、省实、广雅、深中四校联考语文试卷

一、本大题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组是(3分)A.绸缪/荒谬

脊椎/椎心

裙裾/生活拮据

攒钱/人头攒动

B.屹立/起讫

馈赠/匮乏

沉疴/百舸争流

间谍/间不容发C.旋律/舷梯

置喙/姻缘

赡养/瞻前顾后

横行/飞来横祸

D.饯别/栈道

作揖/通缉

裨益/稗官野史

着装/不着边际

2.下面一段文字,加点的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在那个风雨如晦的年代,为改变中华民族的命运,大批爱国人士毁家纾难,无数仁人志士进行了坚苦斗争,慷慨为国。太平天国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不甘屈服的中国人民一次次抗争,但又一次次失败。孙中山先生领导的辛亥革命,移天易日,结束了统治中国几千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对推动中国社会进步具有重大意义。A.风雨如晦

B.毁家纾难

C.坚苦

D.移天易日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A.类似“石首事件”这样的热点事件,并不会因“时过境迁”而“事过境迁”,当地政府能否真正吸取教训,成为公众关注的焦点。B.把身体的器官、血液像商品一样出售,人不仅自降为物的级别,人与人之间也失去了那一种应有的尊重。C.当前,医患纠纷频出,

医患关系日趋紧张,有专家认为其原因很大程度上还是由于难解的“信任死结”所导致。D.推行有偿使用塑料袋,主要是通过经济手段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这无疑会对减少白色污染、净化环境产生积极作用。4.依次填入下面这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慈善文化的形成并非一朝一夕,需要一代人为此付出努力,我们

。①希望社会各界拿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关心慈善②政府要完善捐赠监督机制,让捐赠者放心③广大群众也要“勿以恶小而为之,勿以善小而不为”④媒体和舆论也要积极引导,肯定捐赠者的善行⑤精心呵护慈善文化这株幼苗的成长⑥期待具有中国特色的慈善文化尽早“破题”A.①②④③⑤⑥

B.⑥①②④③⑤

C.①⑤②④③⑥

D.⑥②③④①⑤

二、本大题7小题,共35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5-9题子贡传端木赐,卫人,字子贡。利口巧辞。田常欲作乱于齐,惮高、国、鲍、晏①,故移其兵欲以伐鲁。孔子闻之,谓门弟子曰:“夫鲁,父母之国,国危如此,二三子何为莫出?”子贡请行,孔子许之。至齐,说田常曰:“臣闻之,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今君忧在内。鲁弱吴强,不如伐吴。伐吴不胜,民人外死,大臣内空,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孤主制齐者唯君也。”田常曰:“吾兵业已加鲁矣,奈何?”子贡曰:“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君因以兵迎之。”子贡南见吴王,说曰:“今以万乘之齐而私千乘之鲁,与吴争强,窃为王危之。且夫救鲁,名存亡鲁,实困强齐也。”吴王曰:“吾尝与越战,越王苦身养士,有报我心。子待我伐越而听子。”子贡曰:“越之劲不过鲁,吴之强不过齐,王置齐而伐越,则齐已平鲁矣。夫伐小越而畏强齐,非勇也。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今存越示诸侯以仁,救鲁伐齐,威加晋国,诸侯必相率而朝吴,霸业成矣。且王必恶越,臣请东见越王,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越王除道郊迎。子贡曰:“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其志欲之而畏越,曰‘待我伐越乃可’。如此,破越必矣。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勾践顿首再拜,遂问子贡。子贡曰:“吴王为人猛暴,子胥以谏死,太宰嚭用事,顺君之过安其私:是残国之治也。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重宝以说其心,卑辞以尊其礼,其伐齐必也。彼战不胜,王之福矣。战胜,必以兵临晋,臣请北见晋君,令共攻之,此灭吴必矣。”越王大说,许诺。子贡还报吴王,吴王大说,遂发九郡兵伐齐。子贡因去之晋,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晋君许诺。子贡去而之鲁。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

(节选自《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有删改)【注释】①高、国、鲍、晏: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齐国握有实权的卿大夫。5.对下列加点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王置齐而伐越

置:安排B.越王除道郊迎

除:清除C.今王诚发士卒佐之以徼其志诚:果真D.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

兵:兵器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的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A.①二三子何为莫出②窃为王危之B.①子胥以谏死②重宝以说其心C.①夫伐小越而畏强齐

②其志欲之而畏越D.①吴王大说,乃使子贡之越

②待我伐越乃可7.子贡在游说各国君主时,总在赤裸裸的利益之上,加上一层冠冕堂皇的道理外衣。下面都属于“道理外衣”的一组是(3分)①忧在内者攻强,忧在外者攻弱②臣请往使吴王,令之救鲁而伐齐③夫勇者不避难,智者不失时④今者吾说吴王以救鲁伐齐⑤且有报人之志,使人知之,殆也⑥说晋君修兵休卒以待吴A.①④⑥B.②③⑤C.①③⑤D.②④⑥8.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齐国阴谋家田常想谋反,但又担心高、国、鲍、晏四大权臣反对,于是准备发动对鲁国的战争以壮大自己的实力。子贡临危出使,辗转于各国,利用他们之间的矛盾,成功分化瓦解他们,保存了鲁国。B.子贡凭着能言善辩,纵横捭阖,奔走于众多诸侯国中,最终使这些诸侯国的形势发生了变化,其中变化最大的是吴国和越国,原先强大的吴国灭亡了,原先濒临灭国的越国则崛起。C.吴国以救鲁的名义入侵齐国,打败齐国后,与晋国争霸,但最终未能如愿。吴军被晋军大败的消息传出后,越国趁机突袭吴国,吴国形势急转直下,曾经不可一世的吴王夫差也最终身死。D.越王勾践为了让吴王夫差放心前去攻打齐国,以使自己得到再次崛起的机会,除了派人给吴王送上贵重的宝物,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自己愿意带上越国兵马助吴王一臂之力。9.断句和翻译(10分)(1)用“/”给下面的文段断句。(4分)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2)翻译下面的句子。(6分)

①是君上无强臣之敌,下无民人之过。

②令出兵以从,此实空越,名从诸侯以伐也。

10.阅读下面这首词,然后回答问题。(7分)定风波①黄庭坚万里黔中一漏天,屋居终日似乘船。及至重阳天也霁,催醉,鬼门关②外蜀江前。莫笑老翁犹气岸,君看,几人黄菊上华颠?戏马台南追两谢③,驰射,风流犹拍古人肩。【注释】①作者被贬黔中所作。②鬼门关:即石门关,今四川奉节县东,两山相夹如蜀门户。③两谢:谢瞻、谢灵运,二人曾在戏马台前赋诗为乐。(1)上片前两句描写了怎样的气候特点?这样的描写在全词中有什么作用?(3分)(2)这首词塑造了一个怎样的抒情主人公形象?抒发了怎样的思想感情?(4分)

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任选3题,多选则按前3题计分)(6分)(1)然而禽鸟知山林之乐,

;人知从太守游而乐,

。(欧阳修《醉翁亭记》)(2)

。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

(苏轼《赤壁赋》)(3)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诗经·关雎》)(4)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

。(李白《蜀道难》)

三、本大题4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5题。一种文学史论点认为:宋明“理学”主张以“理”灭“情”,走到极端,等于灭绝了人性感情,于是引起文学的反抗声音,致力于宣扬“情”的美好及其所受的压抑遏制,如汤显祖《临川四梦》中的《牡丹亭》,演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其“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作。由此,遂又进而引起评论,说《红楼梦》是继承发展了《牡丹亭》,是更强烈彻底的以“情”反“理”,云云。是这样的吗?说是说非,不由个人爱憎,应从曹雪芹书中的客观内涵来审断,即《红楼梦》一书虽曰“大旨谈情”,究其本意,是否即可从此一句话引申出一个“唯情主义”的认识结论来?事实并不十分难晓,稍加梳理,便可分明。先说“理”到底是什么。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即玉石的纹理之美。由此而生的引申义,即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皆属于“理”。那么,人类社会一旦形成而且发展,其为“众人的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自然要随时代条件而产生变动。这种“理”是可以沿、可以革、可以制、可以废的,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儒者多讲“理”,少讲“情”,用意是顾虑“情”会泛滥,“情”需要“社会、伦理、道德化”。其实,仁、义、礼、信,哪个又不是“情”在内主呢?比如,“无情的仁爱之心”,实际上会有这么一种“纯理性”的“仁德”(观念行为)吗?《红楼梦》作者曹雪芹,深究此义。他重情,但不废理。他的小说中内证分明,不难列举。书到第58回《杏子阴假凤泣虚凰,茜纱窗真情揆痴理》,是全书的一大关目,作者在回目中第一次把“情”和“理”摆在了平列的地位而大书特表,非同等闲字样。这回书说的是,宝玉病起,园中散步见藕官因悼念死去的同伴菂官在清明节这日为之烧纸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设词救之,但又嘱他不可在园中烧纸(“以后断不可烧纸钱,这纸钱原是后人异端,不是孔子的遗训”)——这是非理的做法。事后,宝玉从芳官探知:藕、菂小旦小生因做戏而相爱恋,菂官一死,藕官痛不欲生,故旧情不绝,为之焚祭。然他又与现在的蕊官相爱,一如昔时之于菂官——此又何解?盖藕官自有一番“痴理”,以为夫妻死别,不应从此独身自守,而应续娶,方合理,只要不忘了亡者的旧好就是真情了。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大为赞叹欣喜。雪芹原文的这段文字无论从故事情节还是从作者思想上讲,都是异常重要的关节所在。一面是“情真意重”一句要言,同时一面则是不可妨“大节”与不能“不是理”。其次,再说与“理”密不可分的那个“礼”。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是“仪式”——“理”的体现或形式化。礼者何?各就其位,各司其职,层次秩序交互关系是也。所以宝玉明确指定:礼须合乎孔子之训,而祭亡者烧纸钱是“异端”。孔子一句概括“礼”的话:“祭如在”。宝玉则以“诚”“信”“敬”三字为之疏解阐发。诚、信,是什么?就是一个“真”,虚伪的对立面。所以,宝玉憎厌世俗的“峨冠礼服”的祭吊之假礼,只求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佛、神、鬼三者也只享真情诚意。以上说明,宝玉并非俗论所说的以情反理,这只是人为的“强词”和浅见,夸张了宝玉的“叛逆性”和“反封建”。实际是什么?是反世俗,叛虚伪,但也未拒绝未轻薄孔子的古训。宝玉再次讲情与理,是在晴雯屈死之际。此处宝玉又有一段奇论——“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也和人一样,得了知己,便有灵验。”在此,乃又见明文正笔将“情”和“理”两者并列。可知理与情偕,万物无外。这种思致,绝非“以情反理”的任何意念在。(周汝昌《红楼梦和中国文化》节选

有删改)12—13题为选择题,请在答题卡“选择题答题区”作答。(12题选对两项给5分,选对一项给2分,多选不给分)12.下列说法,符合文意的两项是(5分)A.一种观点认为,《牡丹亭》写杜丽娘与柳梦梅的故事,是“冲破封建礼教”的典型代表,是对宋明理学以“理”灭“情”主张的反抗。B.清明节这日,藕官为悼念同伴菂官在园中烧纸为之焚祭,受到不睦婆子的挟制,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C.造成人类社会混乱、争夺、欺凌、吞噬等结果的原因,是作为一种维系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纽带——“理”被一概消除。D.礼,居孔门“六艺”之首,与“乐”同为华夏古文化的冠冕。礼与“理”密不可分,礼是“仪式”,是“理”的具体体现或形式化。E.宝玉以“诚”“信”“敬”三字疏解阐发祭礼的精神,他憎厌祭吊之礼,只求以一炉一水,一茶一果,便召来受者之享。13.下列有关“情”与“理”内容的表述,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面对“理”与“情”,儒者少讲“情”,原因在于他们认为“情”需要“理”的节制,“情”需要社会化、伦理化和道德化。B.“无情的仁爱之心”说法不能成立,因为仁以“情”为内主,实际上也不会有“纯理性”的“仁德”这种观念行为。C.《红楼梦》第58回回目“茜纱窗真情揆痴理”,将“情”和“理”平列,但情是“真情”,理是“痴理”,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D.宝玉说“不但草木,凡天下之物,皆是有情有理的”,含有情与理和谐一体,万物皆然的思想。

14.从全文看,“理”字有哪几重意思?(4分)15.作者不同意说《红楼梦》是一部以“情”反“理”的作品,依据是什么?(4分)

四、本大题为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每组试题3小题,共15分。选考内容的两组试题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组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试题组,考生任选一组作答。作答前,务必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填涂所选试题组对应的信息点;信息点漏涂、错涂、多涂的,答案无效。㈠文学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6~18题。谁都可以是天使江航两年前,我和太太从北方的一座小城辞职来到杭州。太太在一家报社做编辑,我则继续做着我的老本行——电台的DJ。我们借住在朋友的一栋老宅里,很老的房子。院子里有一个大大的铁门,上面有一把巨大的锁,院子里的每一个人都有一把铁门上的钥匙。我们家的铁门钥匙一直以来都在太太手中。也不知道是怎样形成的习惯,每一个住在院子里的人,从外面奔波回来,把自行车推进院子后,哪怕是在大白天,也要顺手把院门锁上。事情发生在那个炎热的午后。那时我做的是下午3点档的一个音乐节目。我通常是在直播开始前的半个小时赶到电台。在夏天我有午睡的习惯。太太那天正好在报社拼版,中午不会回来。平时午睡都是太太叫我起床,那天我就睡过了头,醒来的时候离直播只有半个小时了。以往的这个时候,我已坐在办公室里抱着一堆唱片准备进直播间了。我睡眼惺忪地爬起来,走到院子里,看到铁门上的大黑锁,这才想起钥匙在太太的手上。我首先看在院子里是否还有其他的人,结果我发现整个院子里只有我一个人。我手忙脚乱了起来。院墙出奇地高,我知道我根本做不到“狗急跳墙”,房间里又没有装电话。我在院子里急得直跺脚。我站在铁门边,像是一个渴望自由的囚犯。然后通过门缝我看到了他。他是一个正好从弄堂里经过的小乞丐。他还是一个孩子,不会超过l0岁。炎夏的午后,他只穿着一条脏兮兮的大短裤,头发零乱得像是一蓬稻草,一只手紧紧地抓着背上的袋子,仿佛里面装满了宝物。我喊住他,我想请他去巷口给我太太打个电话。似乎也只有这个办法了。在我开口之前我首先想的是我是否应该先给他一点零钱作为一种报酬。我翻遍我的口袋,除了张百元的纸币便什么也没有了。我有些尴尬,我似乎还无法做到把100元当做是“零钱”给一个乞丐。我叫住他,很简短地告诉他我需要他去巷口那个公用电话亭帮我打个电话,并把一张百元纸币放在了他的手掌上。他看了看手里的那张纸币,然后又看了看我。我试着对他微笑,隔着门,我再次对他说,我需要你的帮助,我非常着急。然后我看到他飞快地向弄堂口奔去。10分钟以后他还没有回来,我想他不会回来了。当时我给自己的安慰是,他不回来是对的——他不是一个愚笨的孩子。然后我的邻居回来了,邻居打开了铁门。我借了邻居的钱飞奔到大街上去拦的士。直播没有延误。晚上问起太太,她说没人打电话给她。我笑着对太太说我白信任那个孩子了,太太笑我。我和太太一致认为那个孩子把钱拿去改善生活了。也只是如此而已。我和太太的生活一如既往。两个月以后的一天,我和太太在忙着搬家。太太突然对我说,门口有人盯着你看呢,顺着太太的目光望过去时,我就愣住了:居然是那个小孩!他怯怯地站在门口一动不动地看着我,似乎已经很久。我看他的时候,他的眉宇微微地舒展了一下。然后,他伸出他的拳头,缓缓摊开自己的掌心。是一张揉成一团的百元纸币。他把那只手伸给我,黑亮的眼睛望着我和太太。他似乎是个一贯沉默的孩子。他还用那种蚊子般细小的声音说道,那天,那天我是去准备打电话的……那天他沿着长长的巷子刚跑出去,一辆突如其来的小面包车把他的腿撞伤了。他的小伙伴救了他,他在他简陋的房间里,躺了两个月。尽管我们告诉他他可以保留这张纸币,这l00元是他的了,可是男孩走的时候,还是固执地把钱留了下来。我和太太安静地注视着他的离去,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也许,生活可以庸俗地把城市当中的人分成三六九等,但是那一瞬间,我开始相信,诚信作为一种古老的品质,可以让任何一个人发出天使一样的光芒,照亮自己也照亮别人的人生。(选自《现代青年》2007年第10期)

16.文中写道“我和太太安静地注视着他的离去,用一种近乎崇拜的眼神”。请联系全文,分析“崇拜”的含义。(4分)17.小说结尾那个小孩居然出现在“我们家门口”还钱,文中对这一结局有多处伏笔,请找出一处,并简要说明其作用。(5分)18.最后一段是议论性的话语,有人认为删去更好,有人认为保留更好。请谈谈你的看法。(6分)

(二)实用类文本阅读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9~21题。乔布斯的双面人生蔡恩泽2011年10月5日,苹果公司在官方网站贴出乔布斯遗照,宣告这位传奇人物于当天早些时候去世。(一)

一面是屡遭失败的倒霉蛋,一面是收获颇丰的幸运儿乔布斯的人生至少有三次大的失败:败于苹果的竞争对手IBM,败于“莉萨计划”流产,败于公司内部的排斥。但他把失败当成学费,从不言败。尽管遭到一次又一次失败,命运之神却眷顾他,他以他的超常智慧取得了人生一个又一个硕果。天才乔布斯一举颠覆了四个行业:他用iPod颠覆了音乐。他用iPhone颠覆了手机。他用Mac、iPad颠覆了计算机。他又用皮克斯电影工作室奉献的《海底总动员》颠覆了电影,赋予了电影动画全新的含义。这四个颠覆中,人生能涉猎其中一个就已无比辉煌,乔布斯的人生成就令全世界为之咋舌,为之动容,为之倾倒。(二)一面是糟糕的人格缺陷,一面是完美的奋斗精神不管从哪个角度来看,他都是个不太讨人喜欢的“刺头”,他不仅孤傲、自大,而且不乏耍奸使滑、拉帮结派之举,甚至将别人的成果据为己有。他的传记中显示他如何让他一生中最重要的合作伙伴、同是苹果创始人的沃兹帮助他干活,又如何用小聪明私吞奖金。但他不乏奋斗精神,他并非玩世不恭的纨绔子弟。1976年4月1日,他与沃兹、韦恩在他养父家的车库里成立了苹果公司。他被斯卡利赶出苹果后,沉寂了数月,朋友们曾担心他会自杀。一天,乔布斯在和一位诺贝尔奖得主聊天时,突然产生了创办下一家公司的冲动,这个公司就是NeXT。当苹果向他伸出橄榄枝时,他又勇敢地挺身而出,临危受命,这需要的不仅仅是准备承受骂名的勇气,还有一种让企业转危为安的决心。(三)一面是凡人的病痛与折磨,一面是天才的灵感与创造乔布斯也是肉体凡身,事业蒸蒸日上,健康却亮起了红灯。2004年,他被诊断出患了胰腺癌,在胰腺内的恶性肿瘤引起死亡的概率非常高。而他天才的灵感与创造无时无刻不在产生,像电火花一样迸发出来。在他第一次请病假时,就有评论说,他病休期间可以思考科技产品的更广阔图景和更遥远未来,未必不是一件好事。乔布斯说,“好的艺术家复制作品,伟大的艺术家窃取灵感。”他从不为自己偷学伟大的创意而惭愧。苹果的产品之所以伟大,正是因为它的创意来源于一群音乐家、诗人、艺术家和历史学家。从其它领域的创新高手那儿偷来创意并应用到你的事业中,是完全可行的。乔布斯从不以“偷窃”别人的闪光灵感为耻。(四)一面是苹果的栽培家,一面是苹果的终结者他辞去苹果CEO,带着身躯的伤痛离开苹果一线,就像重伤的战士撤出战壕一样。他病情不容乐观,从此再无乔布斯。这位天才对于苹果来说,是命悬一线的人物,是伟大的栽培家。回顾苹果公司的发展历程,苹果与他休戚相关。1976年,他和好友共同创立苹果公司,是第一任CEO。1996年,他重返苹果公司,再次担任CEO,从那时起,苹果打上了不可磨灭的乔布斯印记。2004年,他被诊断出胰腺癌,苹果股价下挫10%。2005年,在他主导之下,苹果推出iPodnano,苹果重新回归市场宠儿。2009年,他申请5个月病假,苹果股价又大跌7%。2010年4月3日,他推出iPad,引领全球私人计算机进入“平板时代”。从上述时间表不难看出,他救苹果于危难之间,他给苹果带来神话般的辉煌。苹果的兴衰转折无不彰显他的影子,苹果的成长完全依赖他的个人影响。但问题在于,假如有一天,没有了乔布斯的苹果,该如何保持长期发展的动力。乔布斯卸任CEO一职并去世,标志着一个伟大时代的终结。作为天生的领袖,他的地位无可取代,他的个人魅力无人企及。从这个意义上,乔布斯也许是苹果的终结者。(原载2011年10月8日香港《大公报》,有删节)

19.文章最后说“乔布斯也许是苹果的终结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请分条概括。(4分)20.本文在介绍乔布斯的传奇人生时,主要运用了什么写作手法?请简要说明。(5分)21.从全文看,乔布斯之所以获得成功,是因为具备了众多优秀品质。从中你获得哪些启示?(6分)

五、本大题2小题,每小题6分,共12分。22.“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级城市)”第一名是广州市,上榜理由如下:广州是一个极富浪漫气息、充满快节奏的城市,被人称为“第三世界首都”,南中国的“购物天堂”。高速发展的经济,风光旖旎的环境,古韵十足的骑楼,唱腔多变的粤剧,琳琅满目的美食……让你深切地享受到“玩在广州”“食在广州”的自豪感和幸福感。这里的生活是快节拍的,但每一个人的匆忙都是激情四射、斗志昂扬的,忙碌过后的生活更充满了轻松闲适感。试想,闲暇时,与友人一起K歌,购物,喝早茶,逛花市,看粤剧,尝粤菜,观羊城……多么惬意爽快的事情。它让你把工作中的繁杂和生活里的琐碎全抛到九霄云外,尽情地陶醉在这幸福快乐的时光里。请依据这段文字,概括广州市成为“2011中国十大最具幸福感城市(省会级城市)”的四点理由(每点不超过10个字)。(6分)①

23.仿照下面文段中两处划横线的句子各续写两句话,要求续写部分与给定句子的句式相同,构成排比,不得再以“地位”和“平凡”为中心词。(6分)2011年,是一个温暖的“草根”年。一个又一个的“草根英雄”感动着我们:没有双手,却在青海偏僻山村小学的三尺讲台上耕耘了30个春秋的马复兴;徒手抱接一名从10楼高空坠落的两岁女孩,被网友们称为“最美妈妈”的吴菊萍……

草根,没有显赫的地位,

。然而,正是他们在我们灵魂深处跳跃,震撼心灵,温暖世界。他们平凡如草,

。他们以自己的朴实无华召唤着我们去追逐梦想,追逐希望。

六、本大题1小题,60分。(作文)24.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世界是每时每刻都在变化着的,同样,人生也总是处在变化之中,比如,境遇变化,职业变化,财富变化,地位变化,声誉变化……。但是,人生中有些东西却是不能变化、不会变化或无法变化的。对此,你有怎样的经历、见闻或看法?请以“人生的变与不变”为题目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立意自定,文体自选,不得抄袭。

语文参考答案华南师大附中高三语文备课组命题1.C(A.móu/miù,zhuī/chuí,jū/jū,zǎn/cuán;B.yì/qì,kuì/kuì,kē/ɡě,jiàn/jiān;C.xuán/xián,huì/yuán,shàn/zhān,hénɡ/hènɡ;

D.jiàn/zhàn,yī/jī,bì/bài,zhuó/zhuó)

2.D(风雨如晦:指白天刮风下雨,天色暗得像黑夜一样。形容政治黑暗,社会不安。A、毁家纾难:毁,破坏,毁坏;纾,缓和,解除。捐献所有家产,帮助国家减轻困难。C、坚苦:坚毅刻苦。D、移天易日:易,更换。比喻野心家篡夺政权。贬义。)3.A(B.关联词位置不当,改为“不仅人自降为……”C.句式杂糅。“其原因是……”,或“很大程度上是……导致的”。D.成分残缺。“培养”后面缺少宾语中心语,应改为“培养人们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的习惯”。)4.B(这段话的中心是谈慈善文化的破题,因此第⑥句放在最前面,紧接着第①句,为总说。接着从三个角度进行分述:政府②、媒体④、广大群众③。5.A(置:放弃。)6.C(而:连词,都表转折。A.为:介词,因/介词,替。B.以:介词,因/连词,表目的。D.乃:副词,于是/副词,才。)7.C(②这不是“道理”,而是应对“已加鲁”的方法。④这是子贡叙述自己先前的做法。⑥这只是叙事,而非“道理”。①③⑤均为子贡游说各国君出兵的大道理。)8.D(“他还在吴王面前表示……”无中生有)9.(1)吴王果与齐人战于艾陵/大破齐师/获七将军之兵而不归/果以兵临晋/与晋人相遇黄池之上/吴晋争强/晋人击之/大败吴师/越王闻之/涉江袭吴/杀夫差而戮其相/破吴三年/东向而霸。(4分。每错断、漏断三处扣1分。)(2)①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责难。(3分。“是”1分,“过”1分,大意对1分。)②让(越王)出兵相随,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是追随诸侯去讨伐(齐国)。(或:名义上是让诸侯追随您讨伐齐国)(3分。“空”1分,补出省略成分“越王”1分,“名从诸侯以伐也”大意对1分。)【参考译文】端木赐,卫国人,字子贡,口齿伶俐,能言善辩。田常想在齐国作乱,却畏惧高昭子、国惠子、鲍牧、晏圉的势力,所以想调遣他们的兵力来攻打鲁国。孔子听说这件事,对门下的弟子说:“鲁国是父母之邦,祖国如此危难,你们几个为何不挺身而出呢?”子贡请求前去救鲁国,孔子答应了。子贡到了齐国,劝说田常说:“我听说,忧患在国内的攻打强国,忧患在国外的攻打弱国。现在您的忧患在国内。鲁国弱小,吴国强大,不如攻打吴国。攻打吴国如不胜,百姓死在外国,朝廷内大臣势力空虚,这样,您上无强大的群臣相抗衡,下无百姓谴责,孤立君王制约齐国的就只有您了。”田常说:“我的军队已经开赴鲁国了,怎么办?”子贡说:“请让我前去见吴王,请他援救鲁国攻打齐国,您就率兵迎击他们。”子贡南下去见吴王,劝吴王说:“如今,拥有万辆兵车的齐国独自占领千辆兵车的鲁国,与吴国争强弱,我私自为大王的危险担心。况且援救鲁国,表面上是保存危亡的鲁国,实际上是围困强大的齐国。”吴王说:“我曾经与越国交战,越王苦炼自身,优养名士,有报复我的打算。您等我攻打了越国后再听从您的意见。”子贡说:“越国的实力没有超过鲁国,吴国的强大没有超过齐国,大王放下齐国而去攻打越国,那么齐国早已平定鲁国了。况且大王攻打弱小的越国而害怕强大的齐国,就不是勇敢了。勇敢的人不避危难,明智的人不会坐失良机。如今保存越国向诸侯表示自己的仁义,援救鲁国攻打齐国,给晋国施加威力,诸侯一定会竞相朝见吴国,称霸天下的大业就成了。大王如果确实厌恶越国,我请求东去会见越王,让他出兵追随您,这实际上是使越国国内空虚,名义上追随诸侯来攻打齐国。”吴王大喜,就派子贡出使越国。越王清除道路,到郊外迎接。子贡说:“现在我已劝说吴王援救鲁国攻打齐国,他的本意想去却又怕越国。说‘等我攻破越国才行’。像这样,攻破越国是肯定的了。况且有报复人的志向而让人知道,这是不安全的。”勾践听完叩头拜了两拜,于是就问子贡该怎么办才好,子贡说:“吴王为人凶猛残暴,子胥因直言进谏而被赐死,太宰伯嚭当权,只知顺从君王的过失而保存自己的私利:这是残害国家的治理方法呀。现在大王若果真出兵辅助吴王来迎合他的心意,用贵重的宝物来博得他的欢心,用谦卑的语言以表示对他的尊重,那么他就一定会攻打齐国了。如果这场战争败了,就是大王的福气了。如果战胜了,必然兵临晋国,我请求北上去见晋王,让他共同攻打它,这样灭掉吴国是必然的了。”越王大喜,同意按他的意见行动。子贡回来向吴王汇报了情况,吴王大喜,就发动九郡的人马攻打齐国。子贡于是就离开吴国到晋国去,劝说晋君整治兵器、休养士兵来等待吴军的到来,晋君同意了他的意见。子贡离开晋国回到鲁国。吴王果真与齐国的军队在艾陵开战,大败齐军,擒获了七个将军率领的士兵还不班师回国,果然调兵开赴晋国,与晋国人在黄池相遇。吴晋两国争强,晋国人攻打吴国军队,大败吴军。越王听到吴军战败的消息,就渡江袭击吴军。后来杀死了吴王夫差和太宰伯嚭。攻破吴国三年后,越国成为东方霸主。10.(1)阴雨连绵,遍地是水,难以外出活动。(1分)突出了贬谪地环境之恶劣,(1分)为下文的情感抒发作铺垫。(1分)(2)塑造了一个不服老,不消沉,气概直追古时风流人物的老者形象。(2分)抒发了作者虽遭贬谪、身处恶劣环境,却不向命运屈服的豪迈之情。(2分)【简析】上片首二句写黔中气候,以明贬谪环境之恶劣。黔中秋来阴雨连绵,遍地是水,人终日只能困居室内,难以外出活动。不说苦雨,而通过“一漏天”、“似乘船”的比喻,形象生动地表明秋霖不止叫人不堪其苦的状况。“乘船”而风雨喧江,就有覆舟之虞。所以“似乘船”的比喻是足不出户的意思,又影射着环境的险恶。联系“万里”二字,又有去国怀乡之感。下三句是一转,写重阳放晴,登高痛饮。说重阳天霁,用“及至”、“也”二虚词呼应斡旋,有不期然而然、喜出望外之意。久雨得晴,又适逢佳节,真是喜上加喜。遂逼出“催醉”二字。“鬼门关外蜀江前”回应“万里黔中”,点明欢度重阳的地点。“鬼门关”这里是用其险峻来反衬一种忘怀得失的胸襟,颇有几分傲兀之气。过片三句承上意写重阳赏菊。古人重阳节有簪菊的风俗,但老翁头上插花却不合时宜,即所谓“几人黄菊上华颠”。作者借这种不入俗眼的举止,写出一种不服老的气概。“君看”、“莫笑”云云,全是自负口吻。这比前写纵饮就更进一层,词情再扬。最后三句是高潮。此三句说自己重阳节不但照例饮酒赏菊,还要骑马射箭,吟诗填词,其气概直追古时的风流人物。此处巧用晋诗人谢瞻、谢灵运戏马台赋诗之典。末句中的“拍肩”一词出于郭璞《游仙诗》“右拍洪崖肩”,即追踪的意思。下片从“莫笑老翁犹气岸”到“风流犹拍古人肩”彼此呼应,一气呵成,将豪迈气概表现得淋漓尽致。【简评】此词为作者贬谪黔州期间的作品。写出他穷困险恶的处境中,不向命运屈服的博大胸怀;主要通过重阳即事,抒发了一种老当益壮、穷且益坚的乐观奋发精神。铸词造句新警生动,用典自然贴切,其豪迈之气动人心魄。11.(1)而不知人之乐

而不知太守之乐其乐也

(2)白露横江

水光接天(3)窈窕淑女

寤寐求之

(4)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猿猱欲度愁攀援12.AD(B项“宝玉因藕官的一席话‘合了己意’而设词救之”不合文意,原文写宝玉与藕官的对话(“宝玉听了这一席话,合了己意”)是在“设词救之”之后;C项因果关系表述不当,原文是“(理)作为一种人类社会基本关系的必要性,却是不能一概消除的——否则结果是混乱、争夺、欺凌、吞噬……”,是条件关系,并非因果关系;E项“他憎厌祭吊之礼”不合文意,与后文自相矛盾。)13.C(C“可知本回内容重情废理”不合文意。“痴理”并非无理,而是“合理合礼”之意。)14.(1)汉字的“理”,本是从“玉”而作,本义是石的纹理之美;(2)引申义为层次、条理、秩序以至规矩、规律等;(3)人类社会中的“理”是指协调众人关系的组织法则、管理规定、道德观念等;(4)宋明理学中的“理”是指与“情”相对的、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