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寡人之于国也》教学设计导入他是第一个能够正视权贵的智者,“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是他的卓识,“生于忧患,死于安乐”是他的至理,“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是他对君王的警示,他就是亚圣,孟子。“仁政”是他一直以来推崇的主张。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寡人之于国也》,再次领会他的“仁政”主张,并且品味一下他高明的辩论艺术。学习目标
1.掌握文言字词和特殊句式。2.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3.理解孟子“仁政”思想,思考其现实意义。三、知人论世在正式讲授课文前,为了能更好地理解文章,让我们一起回忆一下孟子。哪位同学能谈一谈,你对孟子了解多少?孟子,字子舆,战国邹人。相传是鲁国贵族孟孙氏的后裔。孟子幼年丧父,家庭贫困,曾受业于子思(孔子孙)的学生。孟子继承了孔子仁的思想和天命思想,发展为仁政学说。孟子认为人性本善。认为士应该做到“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爱人者,人恒爱之,敬人者,人恒敬之。”天时地利人和,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请看大屏幕,指读,其他同学注意记录红体字部分。齐读,巩固。四、扫除阅读障碍接下来,我们还要扫除一下阅读障碍,首先请一位同学读一读大屏幕上的这些字词,其他同学认真听,看看他有没有读错的读音。齐读,巩固字音。自由朗读文章,结合课下注释,梳通文意,将不明白的词句勾画出,等会提出来一起解决。……检查学习情况。翻译三个重点句子,找两位同学上黑板写。1、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只是……罢了,跑,逃跑。判断句)只是没有(跑)一百步罢了,着也是逃跑啊。2、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状语后置)认真地兴办学校教育,把孝悌的道理反复讲给百姓听,头发花白的老人不会再路上背着或顶着东西了。【过渡语】说起战国,同学们第一反应是什么?……同学们说的没错,战国仅有250年的历史,可7个诸侯国之间却经历了250多次战争,可以说是一个礼乐崩坏,民不聊生的时代。各诸侯互相攻伐,以求称霸天下,战乱不断,连年饥荒,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孟子在这样一个急功近利的时代,仁义似乎根本没有实现的基础,可他却为了苍生社稷奔走呼号,献言进策,他的思想可谓是千古之言啊。现在,我们就一起走进这篇文章中。五、走进文本1、这篇文章的主人公是梁惠王和孟子,主要是围绕着什么主题讲了什么内容?围绕着民不加多,讲了梁惠王问政,孟子论政的事【板书】梁惠王问的什么政?……“寡人之于国也,尽心焉尔矣”读出那种语气,自诩,得意,自大,诉苦。我真的是尽了心了,全心全意啊。然而结果怎样?……“邻国之民不加少,寡人之民不加多,何也?”读出疑惑的语气,百思不得其解。孟子是如何回答这个问题的呢?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用战争打比方引导梁惠王自我否定……你认为孟子的这段论辩好在哪里?(站在对方的角度考虑,投其所好,运用比喻生动形象)其实这个地方是孟子给梁惠王设了个套。请同学们想象一下梁惠王当时的情态……可能还得思考一下,很慎重,不可,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带着点蠢萌,早就进了孟子的套子里了还不知道。这大概就是传说中的,我走的最长的道路就是你的套路。4、同学们,如果你是战国时期的一位百姓,你会去跑去梁惠王那里吗?……不会。为什么?①移民、移粟。移来移去,不能解决根本问题。在孟子看来,梁惠王的做法和其他君王的不管不问相比,就跟五十步笑百步一样,本质是相同的。②王好战。民加多也是为了满足他那颗称霸的心啊,像咱们班的大小伙子们,估计到了梁惠王那也被抓去打仗了。由此可见,在孟子眼里这个梁惠王的尽心焉尔矣是虚伪的。【过渡语】孟子不愧是孟子,面对国君,他不畏权贵,敢在重视军事的社会为百姓伸张,表现了他的大丈夫人格,然而这篇文章最精彩的部分还是他正面阐述仁政主张的措施。接下来,请同学大声地自由朗读5-7自然段,任选一句,结合具体词语谈一谈孟子的仁政思想的现实意义。并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讨论,推选出代表发言。(从哪个字,哪个词,点出内涵,可以联系以前,联系现在。指定发言人,组长,讨论时参与其中。)参考:(1)孟子的“仁政”思想相当于现在“以人为本”的政治理念,既注重“物质文明”建设,也重视“精神文明”建设,非常先进。(2)尊重自然,通过与自然的交往性互动,使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开发自然资源,做到“不滥”“不竭”,正是今天的“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与当今中央提出的“科学发展观”是一脉相承的。(3)“检”“发”制度,体现的是“民本”思想,这些措施对于解决当今世界粮食危机仍有重大借鉴意义。(4)孟子非常强调“老有所养”,对当今社会如何做好老年人的晚年安度工作,也有重大的启示。(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总结:中国人民是不幸的,在几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经历了无数场战争与磨难;而中国人又是万幸的,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有孔子、孟子等先哲们像一座灯塔一样,照亮了前进的迷途,也将会继续照耀着我们前行。课下作业是文言知识查缺补漏,再做整理。完成课后习题,并背诵全文。《寡人之于国也》学情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是战国中期儒家大师孟子的论说文,文章说理形象、论辩有力,且比较能够体现孟子的仁政主张。在初中时,学生已经接触过他的《孟子两章》中的《得道才多助,失道寡助》和《生于忧患,死于安乐》,两文所表现的主要思想与本文基本一致。从文言文教学的角度考虑,本文语言障碍较小,不论是语言还是内容,并没有很难理解的地方,并且高一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与自主学习能力都较初中有长足发展,且对于词类活用、特殊句式等文言现象都有所了解,已经具备了自主学习古文的能力。让学生通过自学——结合注释、借助辞书、同学合作、教师答疑等方式,自己归纳整理重点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等文言知识,以达到疏通文意、了解主要内容的目的。
高中生对古文的思想性和艺术性鉴赏能力还在初步阶段,有些难度。对于议论说理性的古文,高中生接触的还是比较少,对于把握论点、论据、论证及其说理思维的逻辑性和语言的其实较难。因此,教师要合理引导,拉近现实与古文的距离,培养阅读兴趣。身处现代社会的学生,对孟子的思想积极性和局限性可能会有自己独特的看法,老师组织课堂进行讨论。在讨论中学生充分体验说的乐趣和说的畅快,使文言文教学做到学以致用,古今互动的效果。本课的重点放在对孟子思想精髓的理解和孟子散文艺术特色的赏析上。《寡人之于国也》效果分析对于高中文言文教学,常采用先“词句串讲”,后“内容分析”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在词句串讲时,“字字落实,句句清楚”被许多教师奉为至宝。但事实上,这种看似切实、有效的“串讲加分析”的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却被异化成了令学生头痛的紧箍咒。教师在教学中费时费力,力求面面俱到,讲通讲透。但一篇篇血肉丰满的文章,却被肢解的支离破碎,到了学生那里,除了令他们头晕目眩的文言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外,剩下的就是要记住段落大意、主要内容,毫无欣赏传诵千古的美文时的那种发自于内心深处的轻松、愉悦之感,从而使这些传统文化中的名篇沦为学生难以接受的“残羹冷炙”。针对这种情况,我个人认为,在课堂教学中进行传统文化的拓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例如本篇课文课前准备补充的阅读材料,对于孔孟加深理解。其次,重视诵读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空间。高中学生已积累了一定的知识经验,如历史知识、语言知识、修辞知识及鉴赏知识等等,学生通过注释,结合已有的知识,参读课文基础知识,能疏通文意。课上通过学生置疑与老师检查,发现掌握情况较好。孔子曰:“学起于思,思源于疑”,问题的设置应该层层深入,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让各个层次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教师的工作不是“教给”学生什么,而是努力构造学生的知识结构,并用这种方法来刺激学生的欲望。这一点对于文言文教学尤其重要。本课教学设计本有这样一个环节:学生再次自由读课文,思考:孟子的哪些措施具有现实意义?这也是本节课的亮点,同学们各抒己见,思维得到充分锻炼。比如有的同学说可持续发展,保护小动物,保护环境,不乱砍乱伐,想到习主席的“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比如爱惜民力,到了什么时节,该干什么就干什么,老百姓休养生息,安居乐业,民富才能强国。还有的同学想到实现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物质文明是基础。五亩之宅,百亩之田,把土地还给农民,国土部“确保十八亿亩耕地的红线”有一定的道理。以及重视教育的重要性,而且是道德教育,重视“孝悌”,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小家安定,大国才能繁荣。注意善待老人的底线问题,老人的温饱问题解决,才是社会稳固的前提。想到小康社会,想到中国梦的实现,想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让他们学会鉴赏文章的方法,通过语言来体会文章的魅力,取古人之思想精华,联系当下,古为今用,产生思想共鸣,服务于当下的社会。探究时,给学生充分的时间去读书、去思考,在评价上等待,等待学生的“百家争鸣”。而评价时,则应当在自己的“心理预期”上等待,找出每位学生的闪光点再做适当评价,并适时引导启发,这样,在互相探讨的互动过程中,激活了学生思维。《寡人之于国也》教材分析《寡人之于国也》是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第三单元的第一篇课文。这个单元主要学习古代的议论性散文。该单元旨在让学生感受古人的襟抱和睿智,借鉴古人议论的艺术,学会清晰有力的表达思想和见解。《寡人之于国也》是该单元第一篇散文,是重点篇目,集中反映了著名思想家孟子的“仁政”思想及其缜密的思维,高超的论辩能力。且具有极为深远的现实意义。本课主要记述了一段孟子与梁慧王关于“民不加多”的讨论,揭示了孟子的“仁政”思想,在艺术上,大量采用,比喻、排比、夸张的艺术手法。对后世的影响深远。学生通过对这些优秀的古代文学作品的学习,体会其中蕴涵的民族文化、智慧和精神,为形成一定的传统底蕴垫定基础。并学会用历史发展的角度理解古代文学作品的内容价值,用现代观念审视其思想的积极性和局限性。第三单元寡人之于国也学习目标1.掌握“加”“鼓”“直”“王”等文言实词和“以”“之”等文言虚词及判断句、定语后置句、状语后置句等特殊句式。2.品味孟子的论辩艺术;3.理解孟子“仁政”思想,思考其现实意义。自主认知一、知识链接孟子的名言1.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2.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存,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4.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也,所以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5.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6.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7.鱼,我所欲也;熊掌,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鱼而取熊掌者也。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8.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9.人之相识,贵在相知,人之相知,贵在知心。10.我善养吾浩然之气。二、整体感知1.梁惠王心中的“民”和孟子心中的“民”有何不同?2.孟子的思想核心是什么?它包括哪两个方面?3.孟子可以跟梁惠王直接讲自己的政治思想主张,为什么还要“以战喻”?三、知识整理1.指出下列句子中的通假字。(1)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通
(2)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 通
(3)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通
(4)直不百步耳 通
2.解释下列句子中的词类活用。(1)树之以桑()(2)五十者可以衣帛()(3)然而不王者()(4)王无罪岁()(5)谨庠序之教()(6)填然鼓之()3.指出下列各句的文言句式。(1)是亦走也()(2)非我也,岁也()(3)非我也,兵也()(4)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5)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6)申之以孝悌之义()(7)树之以桑()(8)则无望民之多于领国也()(9)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10)未之有也()(11)何也()(12)弃甲曳兵而走()4.解释多义词。(1)数①愿得补黑衣之数()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③则胜负之数,存亡之理,当与秦相较,或未易量()④扶苏以数谏故,上使外将兵()⑤数罟不入洿池()⑥蒙冲斗舰乃以千数()(2)直①中通外直,不蔓不枝()②直不百步耳,是亦走也()③系向牛头充炭直()④予自度不得脱,则直前诟虏帅失信()(3)发①百发百中()②发闾左谪戍渔阳九百人()③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④野芳发而幽香,佳木秀而繁阴()⑤主人忘归客不发()⑥大阉亦逡巡畏义,非常之谋难以猝发()⑦安能屈豪杰之流,扼腕墓道,发其志士之悲哉()(4)兵①非我也,兵也()②穷兵黩武()③必以长安君为质,兵乃出()④草木皆兵()(5)胜①驴不胜怒,蹄之()②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③此所谓战胜于朝廷()④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⑤予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5.相关成语或名句积累。(1)成语释义①五十步笑百步:
②弃甲曳兵:
③涂有饿莩:
(2)名句积累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
②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申之以孝悌之义,。
四、质疑问难通过预习本文,你有什么问题,请写在下面。合作探究1.孟子的“仁政”思想对我们有什么启发?巩固练习(一)基础知识积累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A.①河东凶亦然②填然鼓之B.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②弃甲曳兵而走C.①邻国之民不加少 ②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D.①则移其民于河东 ②寡人之于国也2.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均跟现代汉语相同的一项是()A.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B.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C.河内凶,则移其民于河东D.令初下,群臣讲谏,门庭若市3.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解释有误的一项是()A.无失其时时:时节。B.申之以孝悌之义 申:反复陈述。C.斯天下之民至焉 斯:那么。D.勿夺其时 夺:夺取。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于国也寡人:君主自称。B.河东凶亦然 河东:河流东岸。C.申之以孝悌之义 孝悌:孝顺长辈,尊爱兄长。D.谨庠序之教 庠序:指学校。5.下列各句句式不同于其他三项的一句是()A.树之以桑B.申之以孝悌之义C.是何异于刺人而杀之D.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二)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入洿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鸡豚狗彘之畜,无失其时,七十者可以食肉矣;百亩之田,勿夺其时,数口之家可以无饥矣;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6.下列各句中“之”字用法不同的一组是()A.五亩之宅B.王道之始也C.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D.鸡豚狗彘之畜7.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不相同的一组是()A.①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②刑人如恐不胜B.①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②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C.①涂有饿莩而不知发②顷之未发,太子迟之D.①非我也,兵也②群臣侍殿上者,不得持尺兵8.下列各句与“申之以孝悌之义”句式相同的一组是()A.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B.五亩之宅,树之以桑C.谨庠序之教D.非我也,兵也9.下列对文意的理解错误的一项是()A.孟子认为,如果想让百姓对生养死葬没有什么不满,就必须做到粮食与鱼鳖吃不完,材木用不尽。B.孟子认为,让百姓在住宅场地上栽种桑树,畜养牲畜,不随意耽误百姓农时,百姓就能免于饥寒,国君就能够称王天下。C.对于社会混乱、哀鸿遍野的局面,不加以改变,却归罪于年成不好,这无异于拿刀杀人却归罪于兵器。D.选文从实行王道谈起,层层深入,有力地阐明了使民归附的原因、道理和措施。(三)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0~13题齐宣王问曰:“文王之囿①方七十里,有诸?”孟子对曰:“于传有之。”曰:“若是其大乎?”曰:“民犹以为小也。”曰:“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何也?”曰:“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刍荛者②往焉,雉兔者③往焉,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臣始至于境,问国之大禁,然后敢入。臣闻郊关④之内有囿方四十里,杀其麋鹿者如杀人之罪。则是方四十里为阱⑤于国中,民以为大,不亦宜乎?”注:①囿(yòu):天子诸侯养禽兽的地方。②刍荛者:这里指割草打柴的人。③雉兔者:这里指猎人。④郊关:国都之外百里为邻,郊外有关。⑤阱:名词用作动词,设置陷阱。10.下面各句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方:方圆。B.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有诸 诸:兼词,相当于“之乎”。C.问国之大禁 禁:禁止。D.不亦宜乎 宜:合适,适宜。11.下面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雉兔者往焉 然力足以至焉B.若是其大乎 吾其还也C.民犹以为小也 引以为流觞曲水D.于传有之 邻国之民不加少12.孟子主要通过什么方法来说明自己的观点?13.翻译句子。(1)若是其大乎?(2)与民同之。民以为小,不亦宜乎?(四)语言运用14.将下列各句排成通顺连贯的一段话(只排序号)。①他的抱负并没有实现,晚年退居讲学,跟弟子万章、公孙丑等人“序《诗》《书》,述仲尼之意”,撰写了《孟子》。②他幼年丧父,家庭贫困。③跟孔子差不多,他曾游说各国诸侯,以推行自己的主张。④受业于孔子之孙子思的门人。⑤但当时诸侯各国正致力于合纵连横,武力攻伐。⑥孟子(前372—前289),名轲,字子舆。⑦因此他推行的“仁政”学说跟各国国君都不合拍,被认为迂阔而不切实际。
参考答案【自主认知】整体感知1.梁惠王心中“民”的范围是有限的,概念是模糊的,是“小民”“寡民”,只是适合作战的“民”,是青壮年,他保的也只是适合行军作战的壮“民”。孟子心中的“民”要比梁惠王心中的“民”范围要广,概念要清。孟子明确提出“五十者”“七十者”以及“黎民”等概念。在孟子心中,“民”初步分为“老人”和“青少年”,涵盖了所有的老百姓,是“黎民”“全民”。2.孟子思想的核心是“王道”。孟子的“王道”思想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王道之始”与“王道之成”。“王道之始”的标志是“养生丧死无憾”。这意味着活着的人与死去的人都有了归属。“王道之成”的标志是“七十者衣帛食肉,黎民不饥不寒”。这意味着通过社会教育,百姓特别是老人这一弱势群体生活质量提高,幸福指数增大。3.孟子听了梁惠王的言论,了解到梁惠王的困惑与顾虑,立刻明白梁惠王的政治目的在于富国强兵,梁惠王尽心于民无外乎就是增强国家的军事实力。在这一点上,他与其他各国的君王都是一样的。孟子同时又意识到在当时诸侯战乱频仍的时代,每个诸侯国都逃不出争霸角逐的格局。战争是当时君王一个不可回避的话题,或者说就是一个热门话题。孟子自然也不能离开战争这个话题而言其他。拿战争打比方说事再妥当不过了,他能激发梁惠王听的兴趣,这是其一。其二,“战喻”可以直捣问题的实质。知识整理1.(1)“无”通“毋”(2)“颁”通“斑”(3)“涂”通“途”,“莩”通“殍”(4)“直”通“只”2.(1)名词用作动词,种植(2)名词用作动词,穿(3)名词用作动词,称王(4)名词用作动词,归罪,归咎(5)形容词用作动词,认真从事(6)名词用作动词,敲鼓3.(1)~(5)判断句。(6)~(9)状语后置句。(10)宾语前置句。(11)~(12)省略句。4.(1)①数目、数量②几、若干③命运④shuò,屡次⑤cù,密、细密⑥shǔ,计算(2)①与“曲”相对,不弯曲②仅、只③价值④径直、直接(3)①发射②征发、派遣③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④花开⑤出发⑥发出⑦发出、抒发(4)①兵器②兵力③军队④士兵(5)①承受②尽③胜利④超过⑤优美的5.(1)①比喻自己跟别人有同样的缺点或错误,只是程度上轻一些,却讥笑别人。②丢弃铠甲,拖着兵器,形容打败仗逃跑时十分狼狈的样子。③路上有饿死的人。涂,同“途”,道路。饿莩,饿死的人。形容民不聊生或大灾大难后的景象。(2)①数罟不入洿池材木不可胜用也②鸡豚狗彘之畜谨庠序之教颁白者不负戴于道路矣【合作探究】1.(1)人不能肆意破坏自然平衡,而是要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双赢”。(2)仁义是最大的利益,有仁义,相关者都会有利益;无仁义,所有人都不会有利益。(3)发展经济,振兴教育,加强教化,使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双丰收,并形成社会、国家和民族的凝聚力。(4)实现天下安宁太平,是人心所向的条件之一。(5)民富才能国强,而民富的前提是休养生息,使民力得以滋繁,以创造更多的物质财富。【课堂练习】1.C解析:A项,①代词,这样;②助词,形容词词尾。B项,①连词,表示转折关系;②连词,表示修饰关系。C项,①②结构助词,相当于“的”。D项,①介词,到;②介词,对于。2.D解析:A项,“无罪”是“不归咎”之意;B项,“养生”是“供养活着的人”之意;C项,“河内”指今河南境内黄河以北的地方。都与现代汉语的意义不同。3.D解析:夺:耽误,错过,失去。4.B解析:B项中的“河东”应是“黄河以东的地方”的意思。5.D解析:A、B、C三项为状语后置,D项为宾语前置。6.C解析:C项的“之”是代词,代这种情况。其他三项中的“之”为助词。7.C解析:C项,①指打开粮仓,赈济百姓;②出发。A项,都译为“尽”;B项,都译为“这”;D项,都译为“兵器”。8.B解析:例句与B项均为状语后置句。A项为宾语前置句;C项为省略句,省略主语;D项为判断句。9.B解析:这仅仅是“王道之始”的条件,“称王天下”还需要“谨庠序之教,申之以孝悌之义”。10.C解析:“禁”为名词,“禁令”。11.A解析:A项均为代词,那里。B项前者为代词,代“文王之囿”;后者表商量语气,“还是”。C项前者为动词,“认为”;后者是“以(之)为”的意思,“把……作为”。D项前者为代词,“文王之囿方七十里”;后者为结构助词,“的”。12.孟子是通过百姓对“文王之囿”和“寡人之囿”不同态度的对比来说明自己的观点的。“文王之囿方七十里”,“民犹以为小”;“寡人之囿方四十里”,“民犹以为大”。原因是前者能“与民同之”,后者不能。13.(1)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2)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参考译文:齐宣王问道:“据说周文王养鸟兽的园林方圆七十里,有这回事吗?”孟子回答道:“史书上有这样的记载。”宣王说:“周文王的园林有如此大吗?”孟子说:“百姓仍然认为它太小。”宣王说:“我的园林方圆四十里,百姓还认为它太大,为什么呢?”孟子说:“周文王的园林方圆七十里,割草砍柴的人可以到那里去,打野鸡野兔的人也可以到那里去,这园林与百姓是共同享有的。百姓认为它小,不是理所当然的吗?我一到齐国边境,先打听到齐国最紧的禁令,然后才敢进入齐国。我听说国都郊区有方圆四十里的园林,如果谁杀死了里面的麋鹿,罪行就跟杀人一样大。那么方圆四十里就是在国中设置的一个大陷阱,百姓认为它太大,不也是理所当然的吗?”14.答案:⑥②④③⑤⑦①解析:可注意孟子从幼年至晚年的顺序,另外注意人物介绍的常规顺序。《寡人之于国也》课后反思《寡人之于国也》是必修三中的第一篇文言文,篇幅较短,语法简单,学生很容易读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民间借贷还款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嘉峪关道路旅客运输从业资格考试
- 2024年郑州客运资格证实践考试内容是什么
- 2024年保密合同标准范本
- 2024年借款抵押协议范文
- 2024年卫生服务中心托管合同
- 2024年东莞劳动合同法
- 2024年酒店销售代理合同
- 2024年高校科研项目合作协议书范本
- 2024年工地劳动合同范本3000字
- 《全科医学课件:高血压的诊断和治疗》
- 油罐底油清理施工方案
- 供暖系统调试方案模板
- 《电业安全工作规程》
- 2020版20kV及以下配电网工程计价定额使用疑难
- 涉密和非涉密移动存储介质管理制度
- 北京公司招标采购管理制度
- 机械工程专业导论学习通课后章节答案期末考试题库2023年
- 结算审计服务投标方案
- 苏教版2023年小学三年级科学上册期中测试试卷及答案
- 气道评估和管理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