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尔滨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6章幼儿心理xin2_第1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6章幼儿心理xin2_第2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6章幼儿心理xin2_第3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6章幼儿心理xin2_第4页
哈尔滨师范大学《儿童发展心理学》6章幼儿心理xin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哈尔滨师范大学心理系刘爱书1第六章幼儿心理发展幼儿心理发展幼儿:3—6、7岁的儿童,是儿童进入幼儿园的时期,所以叫做幼儿。学前儿童:儿童正式进入学校之前。2本章内容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的发展第二节幼儿的游戏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34一、大脑结构的发展1.脑重继续增加2.神经纤维的增长及其髓鞘化3.脑电波的变化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

1.脑重继续增加新生儿脑重390克,成人的25%6个月时脑重为700-800克,成人的50%3岁脑重1000g以上,相当与成人脑重量的2/3到6-7岁时脑重量达1280克,基本接近成人。5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

2.大脑皮层结构复杂化神经纤维继续增长,分枝加多,长度加长,能更有利于神经联系。到6岁,神经髓鞘基本上发育完成,神经传导也就更加迅速、准确。大脑各叶的分化到6岁末也渐趋成熟。大脑结构生理的日趋成熟,为儿童行为的发育打下了良好基础。6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3.脑电波的变化儿童脑电图的变化表明,儿童大脑发展顺序:枕叶颞叶顶叶额叶7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8大脑发展是不平衡的:在4-20岁之间,脑电发展存在两个明显的加速期。第一次在5-6岁左右,表现为枕叶波与θ波的斗争,波逐渐超过θ波。第二次在13-14岁左右,表现为除额叶外整个皮层中波与θ波的斗争结束,θ波被波取代。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

二、大脑机能的成熟

1.兴奋和抑制的神经过程不断增强

从儿童大脑皮质的兴奋和抑制过程的关系来说,儿童年龄越小,兴奋过程越比抑制过程占优势,兴奋就特别容易扩散。这也是小儿容易激动的生理上的原因。9第一节幼儿神经系统发展学前儿童的高级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兴奋和抑制机制都在不断增强,而且日趋平衡。从4岁起,由于神经系统结构的发展和生活条件的要求,更重要的是由于言语的掌握,内抑制开始蓬勃发展起来。但抑制机能很差的,因此儿童常常不能胜任过久地抑制自己的行动或者从事过分细致的作业活动。10第二节幼儿游戏游戏是幼儿的主导活动11游戏的实质是什么?儿童为什么游戏?游戏对儿童发展有何作用?第二节幼儿游戏一、游戏理论二、游戏种类三、游戏的发展12第二节幼儿游戏一、游戏理论(一)早期游戏理论(二)精神分析学派的游戏理论(三)皮亚杰的游戏理论(四)学习理论13(一)经典游戏理论1.霍尔的复演说

游戏是远古时代人类祖先生活的特征在儿童身上的重演。儿童爬树是重复类人猿在树上的生活。玩打猎、捕鱼、搭房子则是重复原始人的活动。14(一)经典游戏理论2.席勒的本能说和斯宾塞的精力过剩说德国剧作家席勒的本能说:人类在生活中受到精神与物质的双重束缚,在这些束缚中失去了理想和自由。于是人们利用剩余的精神创造一个自由的世界,它就是游戏。席勒说:只有当人充分是人的时候,他才游戏;只有当人游戏的时候,他才完全是人。”15(一)经典游戏理论

剩余能量说:英国哲学家赫伯特·斯宾塞

对席勒本能说的进一步补充。人类在完成了维持和延续生命的主要任务之后,还有剩余的精力存在。这种剩余的精力的发泄,就是游戏。游戏本身并没有功利目的,游戏过程的本身就是游戏的目的。

16(一)经典游戏理论3.彪勒的“机能快乐说”强调儿童从行动中获得快乐。4.拉扎鲁斯的“娱乐放松说”游戏是放松的需要。17(一)经典游戏理论5.格罗斯的“生活准备说”游戏不是没有目的的活动,游戏并非与实际生活没有关联。游戏是为了将来面临生活的一种准备活动。例如,小猫抓线团是在练习抓老鼠,小女孩给布娃娃喂饭是在练习当母亲,男孩子玩打仗游戏是在练习战斗。18(一)经典游戏理论6.博伊千介克的“成熟说”游戏与幼儿的特点有关,如情绪性、模仿性等。游戏不是本能,而是欲望的表现。欲望有3种:(1)个体发展(2)适应环境(3)重复练习19第二节幼儿游戏(二)精神分析理论弗洛伊德的“补偿说”:游戏是被压抑欲望的一种替代行为,它补偿现实生活中不能满足的愿望。艾里克森的“掌握论”:游戏是自我的一种机能。游戏是情感的健康的发泄方式,突出游戏在自我发展中的作用。游戏疗法:针对儿童的心理问题设计游戏方案,使儿童心理投射或升华。20第二节幼儿游戏(三)皮亚杰的游戏理论游戏是认知活动的的一种形式。在游戏中使经验适合先前的认知结构,即同化。游戏的发展水平与认知发展相适应。感知运动阶段:用身体和感觉游戏,反复练习。前运算阶段:象征性游戏具体运算阶段:规则游戏21第二节幼儿游戏(四)桑代克的学习理论游戏是一种学习行为,也受社会因素影响。22第二节幼儿游戏(五)我国心理学家的认识游戏是适合于幼儿特点的一种独特的活动形式游戏是促进幼儿心理发展的一种最好的活动形式。23第二节幼儿游戏24《儿童的玩与脑发育》2001年6月9日NewScientistBryantFurlow著石左虎译<科学与社会>第二节幼儿游戏二、游戏的种类(一)根据目的性分类语言游戏:语音,语调,词语,多义,双关,谐音运动游戏:踢腿,爬行,行走、滑梯,秋千,骑车想象游戏:假想的情境,扮演角色交往游戏:多名儿童遵循规则开展的社会性游戏。表演游戏:扮演故事中的人物(语言,动作,情感)25第二节幼儿游戏(二)皮亚杰根据儿童认知发展阶段划分练习性游戏(0-2岁):简单的重复运动象征性游戏(2-7岁):替代物象征结构游戏

(5-8岁):用材料建筑或构造规则游戏

(7-12岁):按规则游戏26第二节幼儿游戏旁观游戏:以旁观者的态度,不参与游戏独自游戏:客体游戏,操纵物体平行游戏:多名儿童,独自游戏,没有交往联合游戏:多名儿童,相互作用合作游戏:多名儿童,明确规则,高组织性27(三)帕腾(Parten)按照儿童社会性发展分第二节幼儿游戏三、游戏的发展内容:动作活动;无意义有社会意义形式:玩具主题和角色计划性规则创造性:模仿创造;成人同伴种类:单一齐全时间:短长成员:个人多人群体28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

幼儿言语发展基本特点:幼儿期是学习语音的最佳期。词汇的数量、内容、范围提高,积极词汇增加幼儿期是口语表达能力的关键期。幼儿期是外部言语逐步向内部言语过度的时期。幼儿期是初步掌握书面言语的时期。29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

内容:一、词汇的发展二、口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三、内部言语的发生和发展30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一、词汇发展(一)词汇数量的增加幼儿期是一生中词汇数量增加最快的时期。7岁儿童所掌握的词汇大约是3岁儿童的4倍。3-6岁幼儿的词汇量是以逐年大幅度增长的趋势发展的。31P195表6-1(二)词类范围的扩大实词:名词、动词、形容词、数量词、代词、副词等。虚词:介词、连词、助词、叹词等。实词虚词。名词动词形容词和其他实词32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三)积极词汇的增长

积极词汇:儿童既能理解又能正确使用的词汇。消极词汇:不能理解或者不能正确使用的词汇。创造条件使儿童在不同的场合使用词汇33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二、口头言语表达能力的发展(一)句子类型的变化:简单句复合句(二)句子长度的增加:(三)顺序性、完整性、逻辑性:(四)连贯言语和独白言语:情境连贯;对话独白34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三、内部言语的发生和发展内部言语是不出声的言语,特点是发音隐蔽,语句简练。内部言语是在外部言语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基础上派生出来的。35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幼儿内部言语的特点:出声的自言自语,是介于有声的外部言语和无声的内部言语的过渡形式。幼儿自言自语的形式:游戏语言和问题语言发展:3-5岁游戏语言较多,5-7岁问题语言较多36第三节幼儿言语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

幼儿认知发展基本特点:具体形象性和不随意性占主导地位抽象逻辑性和随意性刚刚发展37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38一、感知觉的发展二、记忆的发展三、思维的发展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一、幼儿感知觉的发展(一)视觉敏度儿童视觉敏度随年龄的增长而发展。

1-2岁儿童视力为0.5-0.6,

3岁儿童视力为1.04-5岁后视力趋于稳定。幼儿读物的图和字要大。39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二)颜色视觉3-4岁儿童已能初步辨别红、橙、黄、绿、天蓝、紫7种颜色。幼儿最容易掌握的颜色是红,其次是黄、绿。性别差异:女孩的辨色能力比男孩强。40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三)听觉

儿童的听觉感受性随年龄增长幼儿初期有时仅仅感知到词的声音幼儿中期可以辨别语音的微小差别幼儿晚期可以辨明本民族语言的各种语音41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四)空间知觉形状知觉幼儿掌握8种形状自易到难的次序是圆形、正方形、三角形、长方形、半圆形、梯形、菱形、平行四边形。幼儿形状教学时要由易而难,循序渐进。42第四节幼儿认知的发展

——感知觉

2.大小知觉判别大小的能力随年龄增长。

3岁儿童凭目测,4岁能找出两个物体的相应部分进行比较。5-6岁可以借助中介物判别。在比较积木的大小时4-5岁儿童用手摸积木的边沿或把积木叠在一起才能比较。6-7岁则能用视觉从一堆积木中指出大小相同的。43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

3.方位知觉3岁能正确辨别上下方位,4岁能正确辨别前后方位,5岁开始能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6岁以自身为中心辨别左右方位能力尚未发展完善。儿童左右概念的发展

5-7岁:正确辨认自己的左右。

7-9岁:初步具体地掌握左右方位的相对性。9-11岁:比较概括、灵活地掌握左右概念。44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感知觉(五)时间知觉儿童认识时序的固定性认识时序的相对性4岁儿童认知一日内的时序还很困难,5-6岁能认知一日内和一周内的时序,儿童对时距的估计5岁估计时间不准确、不稳定,6岁与5岁相似,但短时距的准确性和稳定性有所提高。7岁开始利用标尺,但不够主动,8岁能主动利用标尺,时间知觉的稳定性和准确性接近成人。45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一)记忆容量增加(二)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的发展(三)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四)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的发展(五)记忆策略和元记忆(六)自传式记忆46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一)记忆容量增加成人:7±2组块幼儿:随年龄增长而增加

教材P20047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二)无意识记和有意识记无意识记占优势,幼儿晚期有意识记和追忆的能力才逐渐发展起来。有意识记最初是被动的,记忆目标是由成人提出来的;以后儿童才能主动确定记忆目标。3岁儿童基本只有无意识记,幼儿中期和晚期的记忆效果都是无意识记优于有意识记,小学儿童有意识记的效果超过无意识记。48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三)形象记忆与语词记忆的发展形象记忆占主要地位,语词记忆也在发展实验:卡尔恩卡(1955)被试:3-7岁幼儿材料:熟悉的物体、熟悉的物体名称、生疏的物体名称。结果:熟悉的物体、熟悉的名称、生疏的名称49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四)机械记忆和意义记忆幼儿以机械记忆为主,意义记忆逐步发展。幼儿习惯机械记忆,记忆事物的外部特征。记忆理解材料时,意义记忆成分增加。50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五)记忆策略和元记忆1.记忆策略:为了完成记忆任务而采用的方法或手段◆记忆策略发展阶段:(1)没有策略(5岁以前)(2)不能主动使用策略,但经诱导可以使用(5-10岁)(3)主动自觉使用策略(10岁以后)51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复述策略P204★组织(系统化)P20552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2.元记忆的形成★元记忆:关于记忆过程的知识或认识活动。

53元记忆元记忆知识元记忆体验元记忆监控关于记忆策略的知识关于记忆任务的知识关于记忆主体的知识P207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记忆(六)自传式记忆★自传式记忆:对个人特别重要的经历的回忆1.儿童好于成人2.儿童的自传式记忆易被误导,把虚构和强加的事件当做事实。54第四节幼儿认知发展

——思维

三、思维(一)幼儿思维一般特点(二)皮亚杰的研究(三)概念的掌握(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551.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特点☆具体形象思维:凭借事物形象或表象进行思维2.抽象逻辑思维开始萌芽☆抽象逻辑思维:凭借概念、判断、推理进行思维3.言语在幼儿思维发展中的作用日益增强☆言语与行动:行动后总结,伴随行动,行动前计划☆言语与思维:密切56(一)幼儿思维一般特点(二)皮亚杰的研究1.三座山实验P2102.守恒P2123.类包含P2141.幼儿概括的特点:(1)概括的内容贫乏,一个词代表特定的某一事物或特征。(2)概括的特征多是外部的、非本质的。(3)概括的内涵不精确,外延也不恰当。58(三)概念的掌握2.实物概念P2153.数概念P2154.类概念P216(三)概念的掌握1.幼儿判断能力的发展(1)判断形式:直接判断间接判断(2)判断根据:根据主观感受和生活经验从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中寻找判断的依据。(3)判断依据:没意识到依据明白判断需依据。60(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幼儿推理能力的发展(1)演绎推理:从一般到个别的推理。

三段论是最简单、最典型的演绎推理形式。幼儿的演绎推理处于萌芽时期。例:一切果实都有种子,箩卜里面没有种子,所以。幼儿答:毫无联系的回答。箩卜是长在地里的;重复。箩卜里面没有种子根据自己的实际经验回答。箩卜是蔬菜。经过训练,幼儿可以掌握三段论逻辑推理。61(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2)幼儿归纳推理归纳推理:从个别到一般的推理。幼儿归纳推理特点:由于儿童的概括处于具体形象水平,所以只能对事物外部的非本质特征进行归纳。例,糖果埋在地下,希望他们也生长。62(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3)幼儿的类比推理类比推理:对事物或数量之间关系的发现和应用。幼儿类比推理特点:

3岁儿童不会进行类比推理;4岁开始发展,但水平低。5、6岁处于类比推理发展的过渡阶段,能部分地根据外部特征来理解类比关系。63(四)抽象逻辑思维的初步发展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社会化是个体在与社会环境相互作用中获得他所处的社会的各种行为规范、价值观念和知识技能,成为独立的社会成员并逐步适应社会的过程。也叫社会教化。儿童社会性发展是在社会化过程中实现的。64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65

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二、道德的发展三、性别认同四、社会交往五、社会行为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66自我意识:指主体对自身的认识。儿童刚出生时,没有自我意识1岁左右逐步认识并能区分自己的动作和动作的对象,区分他人和自己,自我意识初步发展。儿童开始用代词“我”称呼自己,标志自己作为一个主体的人来认识,表明儿童的自我意识进入一个新阶段。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意识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二)自我评价的发展(三)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四)自我控制的发展67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自我意识的发展呈直线上升趋势。4-5岁发展最快自我评价、自我体验、自我控制的发生时间不同步。分别为3.5-4岁、4岁、4-5岁。68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自我概念的发展自我概念是个人心目中对自己的印象,包括对自己存在的认识,以及对个人身体、能力、性格、态度、思想等方面的认识,是由一系列态度、信念和价值标准所组成的有组织的认知结构。即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

69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幼儿自我概念的特点幼儿对自己的描述仅限于年龄、性别、身体特征等。主要是比较具体的外部特征的描述。70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二)自我评价的发展幼儿自我评价的特点:从轻信成人的评价(依从性)到自己独立的评价从对外部行为的评价到对内心品质的评价从比较笼统的评价到比较细致的评价从带有情绪性的自我评价到初步比较客观的评价开始以道德行为准则进行评价成人对儿童的评价必须适当、客观、公正,对儿童任何过高、过低或其他不恰当的评价都是有害的。

71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72(三)自我情绪体验的发展幼儿自我情绪体验发展的特点:从与生理性情绪体验向社会性情感体验发展表现出易变性、受暗示性。受父母的育儿风格和重要他人的评价有关。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四)自我控制的发展

幼儿自我控制发展特点:

3-4岁幼儿的自控力很差,5-6岁的大多数幼儿有一定的自控力。从缺乏自控到有自控的转折年龄在4-5岁。女孩高于男孩。73麦克比:4种自我控制活动(1)运动抑制:停止、抑制某些行动。(2)情绪抑制:控制情绪。(3)认知活动抑制:克服认知活动中的冲动。(4)延迟满足:为得到更大利益学习等待,放弃眼前报酬。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延迟满足实验----沃尔特·米歇尔

(WalterMischel)20世纪60年代,在斯坦福大学校园里的一间幼儿园开始的。研究人员找来数十名儿童,让他们每个人单独呆在一个只有一张桌子和一把椅子的小房间里,桌子上的托盘里有这些儿童爱吃的东西——棉花糖、曲奇或是饼干棒。研究人员告诉他们可以马上吃掉棉花糖,或者等研究人员回来时再吃还可以再得到一颗棉花糖做为奖励。他们还可以按响桌子上的铃,研究人员听到铃声会马上返回。对这些孩子们来说,实验的过程颇为难熬。有的孩子为了不去看那诱惑人的棉花糖而捂住眼睛或是背转身体,还有一些孩子开始做一些小动作——踢桌子,拉自己的辫子,有的甚至用手去打棉花糖。结果,大多数的孩子坚持不到三分钟就放弃了。“一些孩子甚至没有按铃就直接把糖吃掉了,另一些则盯着桌上的棉花糖,半分钟后按了铃”。大约三分之一的孩子成功延迟了自己对棉花糖的欲望,他们等到研究人员回来兑现了奖励,差不多有15分钟的时间。延迟满足实验——追踪研究1981年追踪已是高中生的653名参加者,给他们的父母、老师发去调查问卷,了解学习成绩、处理问题的能力以及与同学的关系等。米歇尔发现,当年马上按铃的孩子容易出现行为问题,成绩也较低,难以面对压力,注意力不集中,很难维持与他人的友谊。等上15分钟再吃糖的孩子学习成绩比那些马上吃糖孩子平均高出210分。他们35岁以后。研究表明,当年不能等待的人成年后有更高的体重指数并更容易有吸毒方面的问题。结果解释——自我控制能力什么决定了自我控制能力?米歇尔结论,如何转移注意力。肯等待的孩子不会一直盯着棉花糖,他们捂住眼睛、玩捉迷藏或唱歌,对棉花糖的渴望不是消失了而是暂时被忘记。对未来的预测性:如果有的孩子可以控制自己而得到更多的棉花糖,那么他就可以去学习而不是看电视。19个月婴儿延迟满足的能力差异:把婴儿从母亲身边抱走,观察不同婴儿的反应。有些婴儿立刻哇哇大哭,另一些则可以通过转移注意力来克服母亲离开的焦虑情绪,比如玩玩具。这些婴儿5岁时,做同样的棉花糖实验。结果显示,当初哇哇大哭的孩子长大后依然无法抵挡棉花糖的诱惑。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道德发展道德:调整人们相互关系的行为准则和规范的总和。品德:个体根据社会的道德规范和行为准则在行动时表现出来的一些经常的、稳固的特性。品德的成分:道德认知、道德情感、道德行为。78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一)皮亚杰关于道德认知的发展研究皮亚杰依据精神分析学派的投射原理,采用对偶故事法研究儿童道德认知发展。皮亚杰是第一个系统研究儿童道德认知的心理学家。79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皮亚杰在研究中所用的一个对偶故事。

A.有一个小男孩叫朱利安。他的父亲出去了,朱利安觉得玩他爸爸的墨水瓶很有意思。开始时他拿着钢笔玩。后来,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小块墨水渍。

B.一次,一个叫奥古斯塔斯的小男孩发现他父亲的墨水瓶空了。在他父亲外出的那一天,他想把墨水瓶灌满以帮助他父亲。这样,在他父亲回家的时候,他将发现墨水瓶灌满了。但在打开墨水瓶时,他在桌布上弄上了一大块墨水渍。80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皮亚杰对每一个对偶故事都提出了两个问题:

(1)这两个孩子的过失是否相同?(2)这两个孩子中,哪一个更坏一些?为什么?

皮亚杰发现儿童道德判断能力的发展与其认识能力的发展存在着互相对应、平衡发展的关系,这种认识能力是在与他人和社会的关系之中得到发展的。

81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儿童道德认知发展规律:他律道德向自律道德转化1.前道德判断阶段(4-5岁)基本没有道德认知。2.他律道德或道德实在论阶段(4,5-8,9岁)他律道德:依据他人设定的外在标准道德实在论:依据行为物质后果,不考虑行为者的动机。3.自律道德或道德相对论阶段(9,10岁之后)自律道德:能依据自己的内在标准。道德相对论:道德是为了大多数人的利益而达成的共识,在适当条件下道德规则是可以修改的。82

(二)柯尔伯格的道德发展阶段论

L.Kohlberg,1927-1987,美国心理学家肯定了皮亚杰的一些观点;指出了皮亚杰研究方法中的某些局限性:对偶故事中造成较坏后果的儿童往往不是故意的,造成较轻后果的儿童往往是有意的;利用对偶故事不能很好地揭示儿童道德推理的过程。将皮亚杰的“对偶故事法”改进为“道德两难故事法”。“海因兹偷药”的故事:83在欧洲,一名妇女得了一种特殊的癌症,快要死了。医生说只有一种药或许能挽救她的生命。这种药就是本城药剂师最近刚发现的一种镭。每一剂药的成本是400美元,药剂师要价4000美元。患病妇女的丈夫名叫海因兹,他找到他所认识的每一个人去借钱并尝试了每一种合法的手段,但他最终也只能筹到总共2000美元,仅够药价的一半。他告诉药剂师说他的妻子快死了,求药剂师将药便宜些卖给他或者让他以后再付钱。但是药剂师说:“不行,我发明这种药就是要用它赚钱”。所以,在走投无路的情况下,海因兹感到绝望并考虑砸开药店为他妻子偷药。

84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讲完故事后,让孩子们回答下述问题(1)海因兹应该偷药吗?为什么?(2)他偷药是对的还是错的?为什么?(3)海因兹有责任或义务去偷药吗?为什么?(4)竭尽所能挽救另一个人的生命是不是很重要?为什么?(5)海因兹偷药是违法的。偷药在道义上是否错误?为什么?(6)仔细回想故事中的困境,你认为海因兹最负责任的行为应该是做什么?为什么?85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1969年柯尔伯格提出了“道德发展阶段理论”,儿童的道德判断是按3个水平、6个阶段向前发展的。

1.前习俗水平(学前到小学中低年级)

道德判断着眼于人物行为的具体结果和自身的利害关系。第1阶段:服从与惩罚的道德定向阶段第2阶段:相对的功利主义的道德定向阶段

86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2.习俗水平(小学高年级开始)第3阶段:人际和谐(或好孩子)的道德定向阶段第4阶段:维护权威或秩序的道德定向阶段3.后习俗水平(青年末期开始)第5阶段:社会契约的道德定向阶段第6阶段:普遍原则的道德定向阶段87李伯黍关于儿童道德认知的研究李伯黍(1914.11-2010.9),江苏省武进县人。上海师范大学教授。开创了我国品德心理研究这一领域的先河p229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三、性别角色认同和性别化性别在儿童发展中具有重要意义。几乎在每个社会,最基本的社会分类就是性别。儿童一出生,父母得到的第一个信息就是有关孩子的性别的——“男孩”或“女孩”。性别在相当程度上决定了父母或其他人对待儿童的方式。如给孩子取名、送服饰、玩具。89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所有的社会都期待男女扮演不同的角色,具有不同的行为方式。儿童要成为合格的社会成员,就必须知道自己的性别和社会对不同性别的期望,并将这类信息整合到自我概念系统中,形成独特的个性特征和行为方式。90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一)性别认同1.性别和性别认同(1)生理性别(sex):指生理意义上的性别,通常由第一、第二性征区别。包括生理男性和生理女性两个。阴阳人必须矫正。(2)社会性别(gender):指的是后天的文化塑造的性别差异。用阳刚和阴柔来区分。生理男性—社会男性;生理女性—社会女性

91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3)性别认同(GenderIdentity):个体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认知和接受。在18个月-3岁之间建立。922.性别角色和性别角色认同(1)性别角色(genderrole):社会所期望的与某一性别相应的一系列的态度和行为方式。(2)性别角色认同(sex-roleidentity):对一个人具有男子气或女子气的知觉和信念。(3)性别角色偏爱:对与性别角色相联系的活动和态度的个人偏爱。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二)性别化的发展性别认同的发展2岁表现出一定的性别差异,3岁性别差异更明显和稳固,表现在选择玩具和同伴上。2.性别角色刻板化严格按照某一性别角色规定去行动,并据此评价同伴。幼儿较刻板943.性别恒常性性别认同性别稳定性性别恒常性4.性别角色标准的获得2.5岁儿童有一些性别角色标准的知识3.5岁儿童知道得更多5.性别化行为玩具选择性别化过程中,男孩比女孩面临更大的社会压力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三)性别认同的影响因素生物因素:激素、认知因素:与认知发展水平一致。社会因素:(1)家长、教师的期望。(2)家长和教师的性别差异被模仿。(3)大众传媒96双性化:柏姆(Bem)可以具有两性化特质,综合男女两性的优秀品质。双性化的儿童更受同伴欢迎,更强的适应性。双性化儿童易被同伴拒绝,较低的自尊。第五节幼儿个性和社会性的发展四、社会交往(一)亲子交往教养方式对亲子交往的影响权威型—自信、自尊、独立、积极主动专断型—消极被动、不善交际、自卑胆怯放纵型—缺乏责任心、冲动、专横忽视型—强攻击性、冲动、易怒、低自尊98第五节幼儿社会性的发展(二)同伴交往幼儿同伴交往的特点相互作用的数量增多,主动选择玩伴,渴望建立友谊。幼儿友谊一般是脆弱的,易变的,很快形成又很快破裂。99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