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专题 【核心知识提升必背】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清单_第1页
自然地理专题 【核心知识提升必背】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清单_第2页
自然地理专题 【核心知识提升必背】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清单_第3页
自然地理专题 【核心知识提升必背】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清单_第4页
自然地理专题 【核心知识提升必背】 高考地理 必背知识清单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部分自然地理专题01经纬网与地图『课标呈现』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描述地球的大小。运用地球仪,说出经线与纬线、经度与纬度的划分。在地球仪上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5.在地图上辨别方向,判读经纬度,量算距离。『基础知识』知识点1: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1.形状: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椭球体。2.大小:平均半径6371km,赤道(最长纬线)周长4万km知识点2:纬线和纬度纬线的特点①形状:自成圆圈(圆心都在地轴上)②长度:赤道最长(4万km),向两极递减(两极为0)③相互关系:所有纬线都相互平行④方向:指示东西(相对的、无限的)纬度的特点(线面角)某点纬度即该点与地心的连线与赤道平面的夹角。(自己动手画下这个线面角吧,立体或者是平面图都可以)。(1)划分方法:由赤道向南北两极各分作90°(2)识别南北纬:数值向北增大为北纬,数值向南增大为南纬(3)结论:在北半球某地的纬度等于在该地对北极星的仰角。知识点3: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特点概念:连接南北两极点的半圆弧线。(也叫子午线)特点:①形状:半圆,两条相对应经线形成经线圈。②长度:所有经线长度都相等(约2万千米,即赤道长度的1/2)③关系:所有经线都交于南北两极④方向:经线指示南北方向(绝对的、有限的)2.经度的特点二面角(某经线与地轴所成的半圆平面与0°经线所成半圆平面的夹角度数,即为该经线经度数)。(1)划分方法:从0°经线起向东、向西各分作180°(0°经线也叫本初子午线)(2)识别:东经度往东递增,西经度往东递减;东经度递增方向为自转方向,西经度递减方向为自转方向。(3)相对经线:相对应的两条经线相加为180°,东西经相反。知识点4:地图(一)地图上方向的判读常用方法辨别方向的技巧一般定向法上北下南,左西右东指向标定向法一般地图上指向标箭头指示正北方向时针法俯视图中,结合地球自转方向,北半球逆时针指向东,南半球顺时针指向东海陆轮廓法极地为孔雀状大陆表示南极,极地为海洋表示北极经纬度法经度法①东经度增值方向为东,减值方向为西;②西经度增值方向为西,减值方向为东;③若两地分属东西经,若经度相加和小于180度,东经在东,西经在西;否则东经在西,西经在东纬度法①北纬度增值方向为北,减值方向为南;②南纬度增值方向为南,减值方向为北(二)比例尺的比较与缩放1.比例尺大小的比较(1)图幅相同的情况下,所表示范围越大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小。(2)图幅和经纬网格相同的情况下,相邻两条经线、纬线度数差值越小的地图,其比例尺越大。(3)同一个地理事物(如某个湖泊等)在图中显示得越小,则该图的比例尺越小。(4)直接比较比例尺数值的大小,(分数)数值大的比例尺大。2.比例尺的缩放、图幅变化判读比例尺变化变化后的比例尺变化后的图幅将原来比例尺放大到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n倍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2倍将原来比例尺放大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n+1)倍放大后的图幅为原来的(n+1)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到EQ\*jc0\*hps21\o(\s\up9(1),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EQ\*jc0\*hps21\o(\s\up9(1),n)倍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EQ\*jc0\*hps21\o(\s\up9(1),n)2倍将原来比例尺缩小EQ\*jc0\*hps21\o(\s\up9(1),n)倍为原来比例尺的EQ\*jc0\*hps21\o(\s\up9(1),n)倍缩小后的图幅为原来的EQ\*jc0\*hps21\o(\s\up9(1),n)2倍『难点辨析』易错点1: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判断(一)经纬线的判断方法方法1: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1)经度及东西半球的判断(2)纬度及低、中、高纬的判断方法2: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1)若自转方向是逆时针,该纬线为北纬(图1);若自转方向是顺时针,该纬线为南纬(图2)。(2)若顺着自转方向,经度数越来越大,该经度为东经,越来越小为西经。(图1既有东经又有西经,图2只有西经)『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经纬网的应用(一)定“对称点位置”1.关于赤道对称的两点:经度相同,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图中的A(40°N,20°W)与B(40°S,20°W)。2.关于地轴对称的两点:经度数之和为180°,东西经相反,纬度相同。如图中的A(40°N,20°W)与C(40°N,160°E)。3.关于地心对称的两点(对跖点):经度数之和为180°,但东西经相反;纬度数相同但南北纬相反。如图中的A(40°N,20°W)与D(40°S,160°E)。(二)定“方向”1.方格状经纬网图同在东经度,经度值大者在东;同在西经度,经度值大者在西。若分别在东西经,如下表所示:根据两地“经度和”判断经度和小于180°,东经度在东,西经度在西经度和大于180°,东经度在西,西经度在东2.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在以极点为中心的经纬网图中,关键是确定地球自转方向,顺自转方向为东,逆自转方向为西,如图所示:(三)算“距离”1.同一条经线上纬度差为1°的实际经线弧长处处相等,大约是111km。如图中eq\o\ac(AB,\s\up10(︵))的距离为111km。2.同一条纬线上经度差为1°的实际纬线弧长由低纬向高纬递减,大约是111×cosφkm(φ表示该纬线的纬度数值),如图中的eq\o\ac(AC,\s\up10(︵))。3.若两点不在同一经线,也不在同一纬线上,计算两点如图中BC之间的距离,有两种方法。(1)求出eq\o\ac(AC,\s\up10(︵))、eq\o\ac(AB,\s\up10(︵))长,再利用勾股定理计算。(2)粗略算法:若eq\o\ac(BC,\s\up10(︵))的纬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纬线上,求纬线长度;若eq\o\ac(BC,\s\up10(︵))两点的经度差较小,可假设其在同一经线上,求经线长度;然后再根据实际情况扩大或缩小。(四)定“最短航线”和“航向”1.基本原理最短航线即球面上的最短距离,球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是指经过两点之间的大圆的劣弧段。2.判断(1)同一经线上的两点:其最短距离的劣弧段就在经线上。如从A到B为向正北方向走。(2)若两地的经度相差180°:过两点的大圆即经线圈,最短航线为过两极点的劣弧。从B到P的最短航线为弧BNP,航向为先向正北、后向正南。从A到C的最短航线为弧ASC,航向是先向正南、后向正北。(3)若两地的经度差不等于180°:过两点的大圆与经线圈斜交,最短航线不过两极点,而是向两极方向靠拢。如从M到K的最短航线是弧MPK,航向是先向东北,后向东南。专题02等高线『课标呈现』1.在等高线地形图上,识别山峰、山脊、山谷、盆地,判读坡的陡缓,估算海拔与相对高度。2.在地形图上识别五种主要的地形类型。『基础知识』知识点1:等高线的基本特征①同线等高:同一等高线上的各点海拔均相等。②同图等距:图中相邻两条等高线之间的相对高度均一致。③是闭合曲线,一般不相交,若重叠则为陡崖(重叠为崖);④疏缓密陡:等高线稀疏,坡度较缓;等高线密集,坡度较陡。⑤0米等高线表示海平面,一般表示海岸线。⑥相邻两条等高线要么相差一个等高距要么相差0。⑦凸低为脊: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低值凸出为山脊凸高为谷:等高线最大弯曲部分向高值凸出为山谷知识点2:地形部位判读『难点辨析』易错点1:等高线地形图相关计算(1)相邻两条等高线的数值大小,存在三种可能(相等或大于、小于一个等高距);(2)计算两地间的相对高度从等高线图上读出任意两点的海拔:H相=H高-H低。一般说来,若在等高线地形图上,任意两点之间有n条等高线,等高距为d米,则这两点的相对高度H的取值范围为:(n-1)d米<H<(n+1)d米。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已知两地间的相对高度,根据气温垂直递减率(0.6℃/100m)可计算两地间的气温差异:T差=0.6℃·(ΔH/100m)。(3)估算陡崖的高度陡崖崖顶的绝对高度:H大≤H顶<H大+d。陡崖崖底的绝对高度:H小-d<H底≤H小。注:n为陡崖处重合的等高线条数,d为等高距,H大为重合等高线中最高海拔,H小为重合等高线中最低海拔。闭合等高线区域内海拔的判断:位于两条数值不同的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低值;如果闭合等高线的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同,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高值(即“大于大的,小于小的”)。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低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低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b,则d<b,即“小于小的”。位于两条等高线之间的闭合区域,如果其值与两侧等高线中的较高值相等,则闭合区域内的海拔高于其等高线的值。如图,若c=a,则d>a,即“大于大的”。『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1.选点点的类型区位要求水库坝址坝址①选在两侧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因该处筑坝工程量小、造价低、库区容量大);②应避开喀斯特地貌、地质断裂带,并考虑移民、生态等问题库区宜选在河谷、山谷地区,或“口袋”形的洼地或小盆地,以保证有较大的集水面积和库容港口①应建在等高线稀疏、等深线密集的海湾地区,避开含沙量大的河流,以免引起航道淤塞;②要建在经济发达、腹地广阔的地区宿营地①应避开河谷、河边,以防暴雨造成的山洪;②避开陡坡、陡崖,以防崩塌、落石造成的伤害;③应选在地势较高的缓坡或较平坦的鞍部宿营2.选线线的类型区位要求公路、铁路一般要求坡度平缓、尽量在等高线之间穿行,线路较短,尽量少占农田、少建桥梁,避开陡崖、陡坡等,通往山顶的公路,往往需建盘山路等(图中公路选线为EHF)引水路线首先考虑水从高处往低处流,再结合距离的远近确定(图中①线更合理)输油、输气管道路线尽可能短,尽量避免通过山脉、大河等,以降低施工难度和建设成本3.选面面的类型区位要求农业生产布局根据等高线地形图反映的地形类型、地势起伏、坡度陡缓,结合气候和水源条件,因地制宜提出农、林、牧、渔业合理布局的方案。平原宜发展种植业;山区宜发展林业、畜牧业工业区、居民区选址一般选在靠近水源、交通便利、等高线间距较大的地形平坦开阔处素养能力2:地形剖面图的判读与绘制(1)地形剖面图的判读技巧判读剖面线上的起点、中点、终点等的海拔,是否与等高线图上的海拔一致。(2)地形剖面图的应用——通视问题(重点)第一步:先将观测点和被观测点连直线,若连线经过山峰、山脊则不能通视;第二步:进行判读,若连线经过凸坡不能通视(凸坡等高线靠近山顶稀疏,山脚等高线密集,上疏下密),凹坡可以通视(凹坡等高线上密下疏);判断凹凸坡关键在于做自己绘制剖面图,等值线较密集就画陡峭一点,等值线较稀疏就画平缓一点,即可分析。素养能力3:描述地形特征答题模板1.地形的判断及地形特征的描述,其思维流程为2.地形特征描述规范答题术语思考方向答题思路地形地形类型以××为主(高原、平原、山地、丘陵、盆地)地形分布××(地形类型)分布于××(方位)地貌类型属于××(喀斯特、丹霞等)地貌地势地势高(低);××(方位)高,××(方位)低[或自××(方位)向××(方位)升高(降低)];地形平坦(崎岖)或地势起伏大(小)海岸线海岸线平直;海岸线曲折,多半岛、岛屿特殊地貌喀斯特地貌发育(广布)、冰川地貌发育(广布)专题03宇宙中的地球及圈层结构『课标呈现』运用资料,描述地球所处的宇宙环境,说明太阳对地球的影响运用地质年代表等资料,简要描述地球的演化过程。3.运用示意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基础知识』知识点1:宇宙中的地球1.主要天体:宇宙是由星云、恒星、行星、卫星、彗星、流星体和星际物质等天体组成的。2.天体判读依据: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须是宇宙间的物质;非附属于天体的一部分。有自然天体,也有人造天体,如宇宙中的空间站。3.天体系统:宇宙中的天体都在运动着,它们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如下所示的天体系统。知识点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提供光热资源;维持地表温度,是促进地球上水、大气运动和生物活动的主要动力;煤、石油等矿物燃料是地质历史时期生物固定以后积累下来的太阳能;日常生活和生产的太阳灶、太阳能热水器、太阳能电站的主要能量来源;(5)不利影响(如过强的太阳辐射、紫外线等对人和生物的危害等)。知识点3:太阳活动1.太阳活动太阳大气由里到外分层太阳活动的主要类型光球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色球耀斑(是太阳活动最激烈的显示)、日珥日冕太阳风2.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世界许多地区降水量的年际变化和黑子变化周期有一定的相关性;(2)造成无线电短波通讯衰减或中断;(3)扰动地球磁场,产生磁暴现象;(4)两极地区产生极光(夜间肉眼可见);(5)地球上水旱灾害、地震等自然灾害的发生与太阳活动有关。知识点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外部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太阳处于壮年期,状态稳定。②安全的宇宙环境,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互不干扰。自身条件适宜的温度条件日地距离适中,公转、自转周期适当适合生物生存的大气条件体积和质量适中,形成包围地球的大气层液态水的存在原始地球体积收缩、内部放射性元素衰变产生热量,致使地球内部温度不断升高,产生水汽并通过火山活动等形式逸出地表,冷却凝结形成降水,汇聚到地表低洼地带,形成了原始海洋知识点5:地球的演化1.化石与地层地层是地质历史上某一时代形成的成层的岩石和堆积物。不同年代形成的地层中,包含了不同时期的气候、水文等多种信息,还包括了各种动植物的化石,这些都能够反映地球的历史。2.地层层序律和生物层序律:(1)地层层序律:沉积岩的地层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一般先沉积的在下,后沉积的在上。(2)生物层序律:①同一时代形成的地层往往含有相同或者相似的化石;②越古老的地层,含有的生物化石越简单,越低级。3.沉积岩两个重要特征:具有层理构造和常含有化石4.地质年代表及演化过程5.生物的进化、灭绝与环境的关系时间变化太古宙→元古宙→古生代→中生代→新生代(可用首字“太元古中新”加以记忆)海陆演变前寒武纪地球形成,原始海洋出现,形成最初的海洋、陆地分布状况古生代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一块联合古陆中生代板块运动剧烈,联合古陆解体,各大陆漂移新生代形成现代海陆分布格局。地壳运动剧烈,形成了现代地势起伏的基本面貌大气变化原始大气主要成分是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甲烷和氨,缺少氧气现代大气主要成分是氮气和氧气生物演化动物演化动物孕育、萌芽和发展的初期阶段→海洋无脊椎动物→鱼类→两栖动物→爬行动物→哺乳动物→人类植物变化海生藻类→蕨类植物→裸子植物→被子植物知识点6:地球的圈层结构1.地震波地震波传播速度传播介质穿过不连续面速度变化横波慢固体穿过莫霍界面横纵波速度均增大;穿过古登堡界面横波消失,纵波速度突然下降。纵波快固体、液体、气体2.地球内部圈层划分:依据地震波在地球内部传播速度的变化,地球固体表面以下可划分为地壳、地幔、地核三个圈层。圈层名称位置厚度特点地壳莫霍界面以上平均厚度17千米由岩石组成,大陆厚,大洋薄,海拔越高,地壳越厚。地壳分上层的硅铝层(在大洋底部罕见)和下层的硅镁层。地幔莫霍界面与古登堡界面之间2800多千米上地幔上部存在一个软流层,是岩浆的发源地。地核古登堡界面以下3400多千米接近液态,横波不能穿过3.地球的外部圈层大气圈由干洁空气、水汽、固体杂质组成,主要成分氮和氧;越往高空空气越稀薄,气压越低水圈包括地下水、地表水、大气水、生物水,处于不断的循环运动中生物圈占有大气圈的底部、水圈的全部和岩石圈的上部『难点辨析』易错点1:天体的判读方法一看位置:它是不是位于地球大气层之外,独立存在于宇宙中。进入大气层或落回地面的物体不属于天体。二看实质:它是不是宇宙间的物质,自然现象不属于天体。(你能区别流星和流星体吗?)三看运转:它是否在一定的轨道上独自运转。依附在其他天体上运行的物体不属于天体,如在火星上考察的火星车就不是天体。易错点2:太阳辐射(1)太阳辐射对农业生产的影响:一般来说,太阳辐射量越大,光照越充足,光合作用就越强,越有利于农业生产,如南疆绿洲农业发展的瓜果、棉花生产。【易错提醒】光照充足、太阳辐射强,并不意味着热量充足。比如,青藏高原上雅鲁藏布江谷地农业单产较高的重要原因是太阳辐射强,光照充足。但是该地由于地势较高,空气稀薄,大气保温作用差,温度较低,热量不足,热量成为农业发展的限制性条件。太阳能开发的优缺点:①优点:能量巨大,是人类可利用的最丰富的资源,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分布广泛,地球上处处都有;清洁能源,无污染、无公害。②缺点:能量密度低,利用成本高;受天气影响大,辐射强度的波动较大。易错点3:“四看法”分析行星存在生命的思路『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发射基地选址的条件①气象条件:晴天多、阴雨天少,风速小,湿度低,有利于发射和跟踪。②纬度因素:纬度低,自转线速度大,可以节省燃料和成本。③地势因素:地势越高,地球自转线速度越大。④地形因素:地形平坦开阔,有利于跟踪观测。⑤海陆位置:大陆内部气象条件好,隐蔽性强,人烟稀少,安全性强;海上人类活动少,安全性强。⑥交通条件:内外交通便利,有利于大型航天装备的运输。⑦安全因素:出于国防安全考虑,有的建在山区、沙漠地区,有的建在地广人稀处。素养能力2:航天器发射时间、方向的选择:①时间:在一天中一般选择在晴朗无云的夜晚,主要是便于定位和跟踪观测。我国发射时间多选择在北半球冬季,一是便于航天测控网对飞船的监控、管理、回收;二是我国有多艘“远望号”监测船在南半球纬度较高的海域,选择北半球冬季是为了避开南半球恶劣的海况。②方向:一般与地球运动方向一致,向东发射可充分利用自转线速度,节约能源。素养能力3:回收基地选址的条件:①地形平坦,视野开阔,便于搜救。②人烟稀少,有利于疏散人群,保证安全。③气候干旱,多晴朗天气,能见度高。④地质条件好。⑤无大河、湖泊,少森林的地区。素养能力4:影响太阳辐射强弱的因素我国年太阳辐射总量的空间分布青藏高原太阳辐射丰富的原因:纬度低,太阳高度角大,获得的太阳辐射多;海拔高,空气稀薄,大气削弱作用弱,到达地面太阳辐射多;海拔高,水汽杂质少,天气多以晴天为主,获得太阳辐射多。四川盆地太阳辐射贫乏的原因:盆地地形不利于水汽发散,多阴雨天气,大气对太阳辐射削弱作用强,到达地面的太阳辐射少。专题04地球的自转『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自转)的地理意义『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自转的基本特征(1)自转方向:自西向东;(极点俯视图):南顺北逆。(2)自转周期:恒星日(23小时56分4秒,真正周期)太阳日(24小时,昼夜更替周期)(3)自转速度:线速度:由赤道向南北两极递减,赤道最大,南北极点为0;60°纬度的线速度是赤道线速度的一半;(同一纬度)海拔越高,线速度越大;角速度:除两极点外各地相等(15°∕h)。知识点2:地球自转运动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1)原因:由于地球自转,且地球是一个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因此产生昼夜交替现象。2.晨昏线晨昏线是昼夜的分界线。由晨线和昏线组成,是一个大圆。①晨昏线的特点:平分地球,是过球心的大圆。晨昏线所在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晨昏线上各地太阳高度角为0°。晨昏线永远平分赤道。晨昏线与经线圈的夹角(α)变化范围为0°~23°26′,且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相同,即图2中∠α=∠β。晨昏线在二分日时与经线圈重合,在二至日时与极圈相切。晨昏线以15°/h的速度自东向西移动。2.时差(1)地方时/区时的计算①地方时定义:由于地球自西向东自转,同一纬度地区相比,东面的地点总是比西面的地点先看到日出。因此,东面地点总是比西面地点时刻早。这种因经度不同而不同的时刻,叫做地方时。规律: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向东加,向西减。计算方法:所求经线地方时=起算地方时±时差(注意:东+西-;计算结果≧24日期加上1天,时间减去24小时;计算结果<0日期减去1天,时间加上24小时;同为东经或西经,经度差为两者差值;若一东经一西经,经度差为两者之和)②时区:时区中央经线的地方时。全球共24个时区。求某地所在时区的计算将其经度处于15,看余数。余数小于7.5,则商即为该地所在时区。余数大于7.5,则商+1为该地所在时区。(2)日界线①日界线两条:自然日界线:地方时0:00所在经线(简称0时经线,注意不是0°经线),经度时刻变化;人为日界线:180°经线,固定不变。②规律: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往东越过0时经线时日期加1天,往东越过180°经线日期减1天;反之,顺着地球自转方向日期加1天时越过的0时经线,日期减1天的是180°经线。新的一天的范围:0时经线往东到180°经线的经度范围;新的一天占全球的比例=180°经线的地方时/24;特殊情况: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重合时),或北京时间为20:00时,全球为同一天。当180°经线的地方时为12时时(即180°经线与0时经线相对时),全球两个日期各占一半。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原因受运动惯性的影响,物体总是力图保持原来的方向和速度,但由于受地球的形状和运动的影响,导致它们逐渐偏离了原来的运动方向特点地转偏向力垂直于物体的运动方向;只影响运动方向,不影响运动速度;纬度越高,地转偏向力越大规律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赤道上不偏表现河岸不对称、大气中的气流运动方向改变、大洋中洋流运动方向改变原理应用①河流沿岸人类活动的选址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北半球河流冲蚀右岸,在左岸淤积,故港口、防洪堤坝一般建于右岸,聚落、挖沙场地宜选在左岸。具体示意如下:②炮弹的发射及物品的空投方位确定。③根据天气资料图,正确判断风向及其变化。④根据风或水流的偏转方向判断南北半球。『难点辨析』易错点1:晨昏线的判断方法自转法顺着地球的自转方向,由夜进入昼的为晨线,由昼进入夜的为昏线时间法赤道上地方时为6时的是晨线,为18时的是昏线方位法夜半球东侧为晨线,西侧为昏线;昼半球东侧为昏线,西侧为晨线易错点2:地方时和区时的计算1.地方时的计算计算依据:地球自转,东早西晚。同一经线上,地方时相同。经度每隔15°,地方时相差1小时,经度每隔1°,地方时相差4分钟。东加西减。①求差的技巧——“同减异加”经度差:两地同在东(西)经度,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经度,另一地在西经度,取两数之和。时区差:两地同在东(西)时区,取两数之差;一地在东时区,另一地在西时区,取两数之和。②求时间的技巧——“东加西减”先画出表示全球所有经线(或时区)的数轴,标出已知经线(或时区)及其地方时(或区时),再标出所求经线(或时区),计算出两地经度差(或时区差)后,再将其转化为地方时差(或区时差)。如下图所示:『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晨昏线的应用(1)确定地球的自转方向(2)确定地方时(3)确定日期和节气①晨昏线经过南、北极点(与经线圈重合)时为3月21日或9月23日前后,节气是春分或秋分。②晨昏线与极圈相切时极昼极夜分布情况日期节气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昼(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夜)6月22日前后夏至北极圈及其以北出现极夜(南极圈及其以南出现极昼)12月22日前后冬至(4)确定太阳直射点的位置①确定纬度:与晨昏线相切的纬线度数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数互余;晨昏线与地轴夹角的度数等于太阳直射点的纬度。②确定经度:与晨线(昏线)和赤道交点相差90°且大部分在昼半球一侧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过晨昏线与纬线切点,且大部分在昼半球的经线是太阳直射的经线。(5)确定昼夜长短晨昏线将地球上的纬线分成昼弧和夜弧两部分。昼长=昼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夜长=夜弧所跨经度除以15°的商。(6)确定日出、日落时间某地的日出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晨线交点的地方时。日落时间=该地所在纬线与昏线交点的地方时。素养能力2:地球上的日期变更1.图示法理解日界线及日期变更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过自然日界线日期要加一天,过国际日界线(人为日界线)日期则要减一天。如下图所示:(1)经线展开图示(2)极地投影图示2.确定日期范围类问题的解法解答日期变更类问.关键是确定(区分)日期变更与日界线的关系,如下图所示:(1)日期分界线的判断①根据地球的自转方向判断:顺着地球自转的方向,由新日期进入旧日期的是180°经线,由旧日期进入新日期的是0时经线。②光照图中0时经线的判断:过晨昏线与纬线(极昼范围)切点的经线为0时经线;平分夜半球的经线为0时经线。③根据时间判断: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为0时经线。(2)日期范围的计算①数轴法:先画出表示全球范围的数轴,从180°经线处将地球展开,数轴的两端为180°经线。然后再按照地方时计算的方法找出地方时为0时的经线,从而确定两个不同日期的范围。如下图,90°E为0时,新的一天占全球1/4。②180°时间法:180°经线为0时时,全球是同一个日期。随后,0时经线随着地球的自转自东向西运动。0时经线向西移动1小时,180°经线为1:00,全球有1个小时的范围进入新的日期。因此,180°经线为几时,全球便有24分之几的范围进入新的一天。专题05地球的公转『课标呈现』结合实例,说明地球运动(公转)的地理意义『基础知识』知识点1:地球公转的特征(1)方向:自西向东。从北极上空俯视,为逆时针;从南极上空俯视,为顺时针。(2)自转周期:周期(一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3)速度:约每日1度。公转位置时间公转速度A点近日点1月初较快B点远日点7月初较慢知识点2:黄赤交角(1)黄赤交角是黄道平面和赤道平面的夹角,目前为23°26′。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到导致地球在绕太阳公转的过程中直射点不断移动。黄赤交角的大小决定太阳直射点做回归运动的范围。也决定了发生极昼极夜地区的范围。黄赤交角的度数等于回归线的度数,并与极圈的度数互余,即二者之和为90°。如果黄赤交角变大,热带、寒带变大,温带变小;如果黄赤交角变小,热带、寒带变小,温带变大。(2)影响:引起太阳直射点在南北回归线之间做周期性往返运动——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回归运动的周期:1个回归年,为365日5时48分46秒。(注意恒星年比回归年长)知识点3:地球公转产生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日期及特征侧视图俯视图二分日晨昏线平分所有的纬线圈(跟经线或地轴垂直),直射赤道,全球昼夜平分。夏至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长,夜最短,且纬度越高,白昼越长。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昼现象。冬至日,直射点在南回归线,相切在极圈。北半球昼最短,夜最长,且纬度越高,白昼越短。北极圈及其以北地区出现极夜现象。2.正午太阳高度角(1)正午太阳高度角太阳高度角:太阳光线与地面所形成的的夹角,一天当中地方时为中午12点太阳高度最大。正午太阳高度角是由直射点所在的纬度决定的,离直射点越近,正午太阳高度角越大。(2)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规律北半球节气达到最大值的地区达到最小的地区夏至日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整个南半球冬至日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整个北半球二分日赤道最大极点(3)正午太阳高度角的运用:①确定地方时当某地太阳高度达一天中最大值时,就是一天的正午时刻,此时当地的地方时是12时。②判断所在地区的纬度当太阳直射点位置一定时,如果知道当地的正午太阳高度,就可以根据“某地与太阳直射点相差多少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就相差多少度”的规律,求出当地的地理纬度。③确定房屋的朝向为了获得最充足的太阳光照,各地房屋的朝向与正午太阳所在的位置有关。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南方,房屋朝南。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太阳位于北方,房屋朝北。④判断日影长短及方向太阳直射点上,物体的影子缩短为0;正午太阳高度越大,日影越短;反之,日影越长。正午是一天中日影最短的时刻。日影永远朝向背离太阳的方向,北回归线以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北(北极点除外),冬至日日影最长,夏至日日影最短;南回归线以南的地区,正午的日影全年朝向正南(南极点除外),夏至日日影最长,冬至日日影最短;南、北回归线之间的地区,正午日影夏至日朝向正南、冬至日朝向正北,直射时日影最短(等于0)。⑤计算楼间距、楼高为了保证一楼全年有阳光照到,北回归线以北地区建楼房时,两楼之间的最短距离应大于L=h·cotH(H:冬至日正午太阳高度)。⑥计算热水器的安装角度集热板与地面之间的夹角和当天正午太阳高度角互余,如图,α+H=90°时效果最佳。3.四季和五带(1)形成原因昼夜长短和正午太阳高度的季节变化,导致太阳辐射随季节有规律的变化(2)天文四季夏季:白昼最长、太阳高度最高的季节冬季:白昼最短、太阳高度最低的季节春、秋:冬夏两季的过渡季节(3)气象四季(北温带国家):春季:3、4、5月;夏季:6、7、8月;秋季:9、10、11月;冬季:12、1、2月。南半球则相反。(4)五带:①五带成因:年太阳辐射总量从低纬地区向高纬地区有规律地减少。②五带划分(二)正午太阳高度的应用『难点辨析』易错点1:公转轨道示意图中的时间判断(1)看日地距离:参照近日点和远日点判断时间。如图中C在近日点附近。(2)看地轴倾向:地轴北段“右倾右冬、左倾左冬”,即若地轴北段朝上且向右倾斜,则地球公转至右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冬季,如图中C位置;公转到左侧位置时为北半球夏季,如图中A位置。向左倾斜时相反。(3)看直射点位置:将AC两处地心与太阳连线示意直射光线,若直射点在北回归线,则为夏至,如图中A位置;若在南回归线,则为冬至,如图中C位置。易错点2:昼夜长短的变化与计算(1)昼夜长短分布——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所在的半球位置决定昼夜长短状况。太阳直射点在哪个半球,哪个半球就昼长夜短,且越向该半球的高纬度地区白昼时间越长。太阳直射点所在半球的极点周围出现极昼现象。如图所示:(2)昼夜长短变化——抓“移动方向”此处的“移动方向”主要是指太阳直射点的移动方向,它决定昼长、夜长的变化趋势,纬度高低决定昼夜长短的变化幅度。太阳直射点向哪个方向(南、北)移动,哪个半球(南、北半球)就昼变长夜变短;且纬度越高,昼夜长短变化幅度越大。如下图所示:(3)极昼极夜范围——抓“直射点位置”太阳直射点的纬度与出现极昼极夜的最低纬度互余。『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直射点位置、日出日落方位与昼夜长短的关系直射点位置日出方位日落方位昼夜长短北半球东北(北半球早于6时日出)西北(北半球晚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长夜短;南半球昼短夜长赤道正东(6时日出)正西(18时日落)昼夜等长南半球东南(北半球晚于6时日出)西南(北半球早于18时日落)北半球昼短夜长;南半球昼长夜短素养能力2:昼长、夜长的计算方法(1)根据某纬线的昼弧或夜弧弧度计算:昼(夜)长时数=昼(夜)弧度数/15°。(2)根据日出、日落的地方时计算,地方时正午12时把一天的白昼平分成相等的两份。①昼长时数=(12-日出时间)×2=(日落时间-12)×2。②夜长时数=(日出时间-0)×2=(24-日落时间)×2。(3)根据纬度的分布特点进行计算①同纬度各地的昼长相等,夜长相等。②根据昼夜长短的纬度对称分布特点,北半球各地的昼长(夜长)与南半球同纬度地区的夜长(昼长)相等,可以求对称纬度的昼长(夜长)。素养能力3: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规律1.看直射点的位置,比较正午太阳高度大小记忆口诀“远小近大”:即距离太阳直射点所在的纬线越远,正午太阳高度越小;距离越近,则越大。2.看直射点的移动,确定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记忆口诀“来增去减”:即直射点向本地所在纬线移来,则正午太阳高度增大,移去则减小。如图所示:3.看纬度位置,总结正午太阳高度的年变化幅度(1)南北回归线之间: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大(由23°26′增大到46°52′),赤道上为23°26′,回归线上为46°52′。(2)回归线至极圈之间:各纬度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相同(均为46°52′)。(3)极圈以内地区:纬度越高,正午太阳高度变化幅度越小(由46°52′减小到23°26′),极圈上为46°52′,极点上为23°26′。专题06大气分层与受热过程『课标呈现』运用图表等资料,说明大气的组成和垂直分层,及其与生产和生活的联系。2.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大气受热过程,并解释相关现象。『基础知识』知识点1:大气的组成组成作用干洁空气氮地球上生物体蛋白质的重要组成部分氧人类和其他生物维持生命活动所必需的物质干洁空气二氧化碳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基本原料;调节地表温度的重要气体臭氧吸收太阳光中的紫外线,对生物具有保护作用水汽产生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杂质作为凝结核,是成云致雨的必要条件知识点2:大气圈的分层垂直分层气温变化大气运动与人类关系对流层随高度增加而递减对流运动显著多风、云、雨、雾、雪等天气现象平流层随高度增加而升高平流运动为主A臭氧层吸收紫外线;而增温是航空的理想空域高层大气随高度增加先下降后上升B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知识点3:大气受热过程1.能量来源(1)地球大气最重要的能量来源(根本来源):太阳辐射能。(2)近地面大气主要、直接热源:地面(地面辐射)。2.受热过程太阳短波辐射(大部分)透过大气射到地面⇒地面被加热,并以地面长波辐射的形式射向大气⇒大气增温。3.大气的两个作用(1)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大气层中水汽、CO2、云层、尘埃等对太阳辐射具有吸收、反射、散射作用。(2)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大气逆辐射对近地面大气热量起补偿作用。知识点4:逆温现象1.逆温现象正常情况下,对流层的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递减,且海拔每升高100m,气温约下降0.6℃。但在一定条件下,对流层的某一高度有时也会出现气温随高度增加而升高的现象,或者气温随高度增加而降低的幅度小于垂直递减率,这种现象我们称之为逆温。如图所示。2.逆温的类型类型发生的条件和过程出现的地区辐射逆温在晴朗无云或少云的夜晚,地面很快冷却,贴近地面的大气层也随之降温。离地面越近降温越快,离地面越远降温越慢,因而形成了自地面开始的逆温中高纬度地区,黎明前最强平流逆温当暖空气运动到冷的地面上空时,暖空气与冷地面之间不断进行热量交换,暖空气下层受冷地面影响大气温降低较快,上层降温较慢,从而形成逆温中纬度沿海地区锋面逆温锋面是冷暖气团之间狭窄的过渡带,暖气团位于锋面上部,冷气团在下部,会形成逆温冷暖气团之间的过渡带地形逆温由于山坡散热快,山坡上的冷空气沿山坡下沉到谷底,谷底原来较暖的空气被冷空气抬挤上升,从而出现温度的倒置现象,即地形逆温山地、盆地和谷地3.辐射逆温的形成过程如下图所示:4.逆温的影响有利影响逆温的出现阻碍空气对流,可以抑制沙尘暴的发生逆温出现在高空,有利于飞机的飞行逆温可当成一种气候资源加以利用。例如,伊犁河谷逆温出现在10月至次年3月,有效地提高了冬季谷地的温度,果树越冬可以免受冻害等不利影响对环境逆温时,大气比较稳定,加重大气污染对天气容易产生大雾等不利天气对交通能见度降低,地面湿滑『难点辨析』易错点1:利用大气的组成解释地理现象1.二氧化碳CO2→吸收长波辐射(地面辐射)→升温同时释放热能→返还地面的热量→保温作用。2.臭氧和氧原子①高层大气中的O→吸收波长较短的紫外线→升温使大气电离→形成电离层。②平流层中的O3→吸收波长较长的紫外线→升温的同时阻挡到达地面的紫外线→保护地球上的生物免受紫3.水汽4.杂质①尘埃物质→吸附水汽→雾或降水。②尘埃物质→削弱太阳光→大气能见度降低。易错点2:大气削弱作用原理应用―→分析某地区太阳能的多寡1.解释温室气体大量排放对全球气候变暖的影响eq\x(\a\al(温室气,体排放,增多))→eq\x(\a\al(大气吸收,地面辐射,增多))→eq\x(\a\al(大气逆辐射,增强,保温,作用增强))→eq\x(\a\al(气温升高,,全球气候,变暖))2.分析农业实践中的一些现象①我国北方地区利用温室大棚生产反季节蔬菜。②深秋农民利用燃烧秸秆制造烟雾预防霜冻。③华北地区早春农民利用地膜覆盖进行农作物种植。④干旱半干旱地区果园中铺沙或鹅卵石,不但能防止土壤水分蒸发,还能增加昼夜温差,有利于水果的糖分积累等。3.利用大气受热过程原理分析昼夜温差的大小天气状况晴朗的天气条件下,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地势高低地势高→大气稀薄→白天大气的削弱作用和夜晚大气的保温作用都弱→昼夜温差大下垫面性质下垫面的比热容大→增温和降温速度都慢→昼夜温差小,如海洋的昼夜温差一般小于陆地『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等温线图的判读步骤第一步:定半球等温线上的数值由南向北递减为北半球,反之为南半球。如图1中等温线向北递减,故为北半球。第二步:看走向等温线走向影响因素等温线与纬线方向基本一致太阳辐射或纬度因素(如图1中22℃、23℃、24℃等温线与纬线平行)等温线大致与海岸线平行海陆分布或海洋影响程度不同等温线与等高线平行或与山脉走向平行地形、地势(如图2中③地附近等温线走向)等温线闭合山峰或山地(中心低温)、盆地(中心高温)、城市热岛效应(高温),符合“大于大的,小于小的”规律第三步:看弯曲(1)整体规律:“凸高值低,凸低值高”。若向数值大的方向弯曲,其中间区域数值低;反之,数值高。(2)因素分析因素弯曲特点海陆与季节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夏季,陆地等温线向高纬弯曲,海洋等温线向低纬弯曲。也可以概括为:一(月)陆(向)南(弯曲),七(月)陆(向)北(弯曲)(图3)地形若等温线穿过山脉或高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高的地区;等温线穿过河谷或低地时,等温线凸向气温低的地区洋流洋流流向和等温线的凸出方向相同,等温线由高值向低值方向(向高纬)凸出的为暖流;等温线由低值向高值方向(向低纬)凸出的为寒流专题07热力环流『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说明热力环流原理,并解释相关现象『基础知识』知识点1:热力环流(1)热力环流的形成:地面受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气压梯度力→大气水平运动。(2)温度:同一水平面上,近地面温度高处,气流上升;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温越低。(3)气压值:同一水平面上看高、低压;对同一地点垂直方向上,海拔越高气压值越低。如下图AACBD气压由大到小依次是:PC>PD>PA>PB。(4)等压面的变化规律:同一水平面,形成高压的地方等压面上凸,形成低压的地方等压面下凹。(5)几种常见的热力环流实例①海陆风影响:使滨海地区气温日较差减小,降水增多。②山谷风影响:在山谷和盆地常因夜间的山风吹向谷底,使谷底和盆地内形成逆温层,阻碍了空气的垂直运动,易造成大气污染。③城市风影响:一般将绿化带布局于气流下沉处或下沉距离以内,将卫星城或污染较重的工厂布局于气流下沉距离之外。知识点2:大气水平运动——风1.形成的直接原因:水平气压梯度力。2.影响大气水平运动的作用力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方向垂直于等压线,指向低压区与风向垂直,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与风向相反大小由水平气压梯度决定(等压线疏则小,密则大)随风速增大而增大,随纬度升高而增大与下垫面状况有关3.高空风和近地面风(以北半球为例)类型高空风近地面风图示受力F1(水平气压梯度力)和F2(地转偏向力)共同影响F1(水平气压梯度力)、F2(地转偏向力)和F3(摩擦力)共同影响风向与等压线平行与等压线斜交『难点辨析』易错点1:风向的表示方法和风向的判读1.风向表示方法2.根据等压线判断风向第一步,画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读等压线图,判断气压高低,并按垂直于等压线(即垂直于该点等压线的切线),由高压指向低压的原理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一般用虚线表示)。第二步,确定是南半球还是北半球,根据北半球向右偏,南半球向左偏,画出偏转方向(用实线箭头表示)。如果是近地面的风,偏转角度为30°~45°(因为近地面的风受三个力的作用,最终风向与等压线有一定的角度);如果是高空的风,则偏转90°,风向与等压线平行。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为例):易错点2:风力大小的判读1.看水平气压梯度力大小(1)同一幅等压线图上,根据等压线疏密判断:等压线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等压线稀疏,水平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2)不同等压线图上,若比例尺相同,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B处风力大于A处。(3)不同等压线图上,若相邻两条等压线数值差相等,比例尺越大,风力越大。如下图中C处风力大于D处。(4)根据温差判断:一般温差越大,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2.看距风源地远近:距风源地近,则风力大,如我国西北地区距冬季风源地近,冬季风力大。3.看摩擦力大小(1)平原、高原地面平坦开阔,阻挡作用弱,风力大,如内蒙古高原;风由陆地吹向海面或湖面,摩擦力变小,风力变大。(2)摩擦力随海拔变化原理分析图示随着海拔升高,空气运动所受的摩擦力变小,故风速增大,风向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增大,北半球风向逐渐向右偏转(如右图),南半球逐渐向左偏转4.看植被多少:植被茂密,阻力大,风力小;植被稀疏,阻力小,风力大。5.看地形因素:地形(河谷、山谷)延伸方向与盛行风向基本一致,受“狭管”效应影响,风力大。『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等压线图的判读及应用(1)判断风向第一步:在等压线图中,按要求画出过该点的切线并作垂直于切线的虚线箭头(由高压指向低压,但并非一定指向低压中心),表示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第二步:确定南、北半球后,面向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方向向右(北半球)或向左(南半球)偏转30°~45°角(近地面风向可依此角度偏转,若为高空,则偏转90°),画出实线箭头,即为经过该点的风向。如下图所示(以北半球近地面气压场为例):(2)判断南、北半球①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北半球。②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南半球。(3)判断风力(风速)大小①等压线密集——气压梯度力大——风力大。②等压线稀疏——气压梯度力小——风力小。(4)判断季节①夏季(北半球7月、南半球1月):大陆内部一般为低压。②冬季(北半球1月、南半球7月):大陆内部一般为高压。(5)判断天气状况①由高纬吹向低纬的风——寒冷干燥。②由低纬吹向高纬的风——温暖湿润。③低气压过境时,多阴雨天气;高气压过境时,多晴朗天气。④低压中心和低压槽控制区多阴雨天气;高压中心和高压脊控制区多晴朗天气。素养能力2:判断气压的高低1.气压的垂直递减规律。由于大气密度随高度增加而降低,在垂直方向上随着高度增加气压降低,如下图,在空气柱L1中,PA′>PA,PD>PD′;在L2中,PB>PB′,PC′>PC。同一等压面上的各点气压相等。如上图中PD′=PC′、PA′=PB′。综上分析可知:PB>PA>PD>PC。2.判读等压面的凸凹等压面凸向高处的为高压,凹向低处的为低压,可形象记忆为“高凸低凹”。另外,近地面与高空等压面凸起方向相反。3.判断下垫面的性质(1)判断陆地与海洋(湖泊):夏季,等压面下凹者为陆地(低压)、上凸者为海洋(湖泊)(高压)。冬季,等压面下凹者为海洋(湖泊)(低压)、上凸者为陆地(高压)。(2)判断裸地与绿地:裸地同陆地,绿地同海洋。(3)判断城区与郊区:等压面下凹者为城区(低压)、上凸者为郊区(高压)。4.判断近地面天气和气温日较差等压面下凹者(低压),多阴雨天气,日较差较小;等压面上凸者(高压),多晴朗天气,日较差较大。专题08大气环流与气候『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基础知识』知识点1:三圈环流在地球球面均一,地球自转的条件下,大气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了七个气压带、六个风带。1.气压带气压带名称纬度位置形成原因赤道低气压带赤道地区赤道地区接受太阳辐射多,空气受热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气压带极地高气压带极地地区极地地区终年太阳辐射弱、气温低,空气冷却收缩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副热带高气压带30°纬度附近30°纬度附近高空的大气辐合下沉,在近地面形成高气压带副极地低气压带60°纬度附近极地东风与中纬西风相遇,在60°纬度附近形成锋面,此处大气上升,近地面成为一个相对的低气压带2.风带风带分布风向北半球南半球信风带低纬地区东北信风东南信风盛行西风带中纬地区西南风西北风极地东风带高纬地区东北风东南风3.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1)原因:气压带和风带随着太阳直射点的季节移动而移动。(2)规律:就北半球而言,气压带和风带的位置大致是夏季偏北,冬季偏南。知识点2:海陆分布对气压带和风带的影响1.北半球冬、夏季气压中心(1)1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冬季风(如下图)(2)7月份气压中心分布与夏季风(如下图)2.季风环流(1)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信风越过赤道,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风向改变。(2)东亚季风和南亚季风的比较项目东亚季风南亚季风季节冬季夏季冬季夏季风向西北风东南风东北风西南风源地蒙古、西伯利亚太平洋蒙古、西伯利亚(亚欧大陆内部)印度洋成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及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性质寒冷干燥温暖湿润温暖干燥高温高湿比较冬季风强于夏季风夏季风强于冬季风分布我国东部、朝鲜半岛、日本印度半岛、中南半岛、我国西南气候类型亚热带季风气候、温带季风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对农业生产的影响有利雨热同期不利旱涝、寒潮等灾害旱涝灾害知识点3:气压带、风带对气候与景观的影响(1)气压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名称气候类型或特征景观特征赤道低气压带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森林高大茂密,动植物种类繁多的热带雨林景观副热带高气压带炎热干燥的热带沙漠气候多出现热带荒漠景观副极地低气压带冬季漫长而严寒,夏季温暖而短促的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亚寒带针叶林景观极地高气压带酷寒干燥的冰原或者苔原气候寒带冰原或者苔原景观(2)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风带对气候和景观的影响信风带①一般:气流由副热带地区向赤道方向流动,气温升高,水汽不易凝结,气候干燥,多荒漠景观②特殊:如果信风经过广阔的海洋和暖流,会带来温暖湿润的气流,形成湿润的气候盛行西风带西风控制的大陆西岸地区:全年盛行西风,近海区域受海洋影响大,终年温暖湿润,气温年较差小,形成典型的温带海洋性气候与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极地东风带偏东风起源于极地高压区,性质干冷,主要形成苔原气候与景观(3)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对气候的作用纬度位置气压带、风带季节差异形成气候类型与景观南北纬10°~25°地区受赤道低气压影响时,气流上升,降水丰沛;受信风影响时,干燥少雨全年高温、干湿分明的热带草原气候与稀树草原景观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地区夏季受副热带高气压控制,气流下沉,炎热少雨;冬季受来自海洋的西风影响,温和多雨冬雨夏干的地中海气候与常绿硬叶林自然景观知识点4:世界气候分布规律与大气环流、洋流的关系(以北半球为例)气候类型分布规律成因气候特征热带热带雨林气候南北纬10°之间赤道低压带控制全年高温多雨热带草原气候南北纬10°至回归线之间赤道低压带、信风带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干湿季交替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至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岸①海陆热力性质差异;②气压带、风带季节移动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至30°之间大陆内部、西岸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大陆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大陆东岸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寒冷干燥,夏高温多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西岸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全年温和多雨,降水均匀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大陆内部深居内陆冬寒夏热,干旱少雨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主要分布在亚欧大陆、北美大陆北部极地大陆(海洋)气团影响冬季寒冷漫长,夏季温暖短暂『难点辨析』易错点1:气压带、风带的判断方法1.位置法:如回归线附近一般是副热带高压带,赤道附近为赤道低压带,中纬度为西风带等。2.时间法:如北半球夏季北纬30°~40°大陆西岸为西南风,亚欧大陆东岸为夏季风,副热带高压带在中国东部地区向北逐渐推移,澳大利亚西北部为东南风等。3.特征法:如西南风可能就是盛行西风,少雨地区可能是高压控制,山地背风坡降水必然少,也可反推具体的风向和风带等。易错点2: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及移动规律1.抓“动力”——突破气压带形成(1)热力型成因:与温度有关。近地面温度高气压低;温度低气压高。①赤道低压带:近地面受热,空气膨胀上升。②极地高压带:近地面冷却,空气收缩下沉。(2)动力型成因:与温度无关,与气流垂直运动有关。气流上升,则气压低;气流下沉,则气压高。①副热带高压带:高空气流堆积下沉而成。②副极地低压带:近地面暖空气被迫爬升(抬升)而成。2.抓“偏转”——突破风带、风向在气压带、风带分布图中,先依据高、低气压带的分布确定风带的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再根据所在半球确定偏转方向从而判定风带的具体风向。(如下图)3.抓“分布”——突破位置判断(1)记忆——看纬度位置:纬线0°、30°、60°、90°附近分别是赤道低压带、副热带高压带、副极地低压带、极地高压带。(2)辨别——看相间特点:气压带是高低压相间分布;气压带和风带是相间分布。(3)判断——看图形特点:气压带和风带从不同角度观察会有不同的表现形式,近年来,高考常涉及局部图和变式图的考查,但大都离不开以下三种类型:4.抓“移动”——突破季节影响气压带、风带的位置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而发生季节变化,如下图所示:『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影响气候的因素(1)太阳辐射(纬度位置):太阳辐射从赤道向两极递减,决定了热量带分布。(2)大气环流(气压带、风带和季风环流)——主要因素不同的气压带、风带和季风其性质不同,对气候的影响也不同,形成了不同的气候类型。(3)海陆位置:通常距海近,降水多,气温年较差小。①大陆东岸:主要有温带、亚热带和热带季风气候。②大陆西岸:主要有温带海洋性气候、地中海气候和热带沙漠气候。③内陆和沿海:主要影响降水量的多少和温差大小。(4)地形地势①山地因地势中间高、四周低,所以周围气温高、中心气温低;盆地因地势中间低、周围高,所以周围气温低、中心气温高;高大的山地由于海拔的影响,水热的垂直分异明显,从而形成气候的垂直变化。②山地的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形成雨影区。③山脉的分布影响气候区的形态。如南、北美洲西部高大的科迪勒拉山系使得西海岸气候呈现南北狭长延伸、南北更替的变化特点。(5)洋流①暖流:增温增湿,影响较大的气候类型是温带海洋性气候,部分地区为热带雨林气候。②寒流:降温减湿,影响较大的是大陆西海岸的热带沙漠气候。素养能力2: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分布规律判断气候类型主要从三方面入手,一是从纬度位置确定所在南、北半球和温度带;二是从经度位置确定海陆位置(大陆东、中、西部);三是用地理坐标定位法对照气候分布模式图确定气候类型。(2)根据气候特征判断气候类型根据气候的两大要素资料来判断,判断时可遵循以下三个步骤:以形定位、以温定带、以水定型。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以形定位气温变化6、7、8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线)北半球12、1、2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线)南半球以温定带最冷(热)月均温最冷月均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均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最冷月均温在-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均温<15℃寒带气候以水定型降水的季节分配(降水类型)年雨型(季节分配均匀)年降水量>2000mm热带雨林气候年降水量700~1000mm温带海洋性气候夏雨型(夏季多雨,冬季少雨)年降水量1500~2000mm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750~1000mm热带草原气候年降水量800~1500mm亚热带季风气候年降水量500~800mm温带季风气候冬雨型(冬季多雨,夏季干旱)年降水量300~1000mm地中海气候少雨型(终年少雨)年降水量<250mm热带沙漠气候、寒带气候素养能力3:特殊地区气候类型的判断①非洲马达加斯加岛东部、澳大利亚东北部、巴西高原东南部和中美洲东北部的热带雨林气候——远离赤道的热带雨林气候——“来自海洋的信风+迎风坡+沿岸暖流”。②赤道地区的热带草原气候——“地势高”。如东非高原地势较高,上升气流弱,形成热带草原气候。③西风带内的温带大陆性气候——“位于西风带内,但处于山脉的背风坡”。如南美巴塔哥尼亚高原位于安第斯山脉东侧,受山地阻挡而降水稀少,形成了干燥少雨的温带大陆性气候。④大陆东岸的温带海洋性气候(澳大利亚东南部和新西兰)。⑤南北美洲西海岸气候的分布呈南北延伸、南北更替的特征,主要是受高大的南北走向的科迪勒拉山系的影响,气候分布不能深入内地,而局限于太平洋沿岸地带。⑥受寒流影响,热带沙漠气候延伸到赤道附近。如南美洲秘鲁寒流沿岸。⑦北半球同一种气候,在中高纬度大陆东岸分布的纬度较低,这是受沿岸寒流影响的结果;而在大陆西岸分布的纬度较高,这是受沿岸暖流影响的结果。素养能力4:气候特征类题目答题术语思考方向答题术语气温①气温的高低;②气温的年较差或日较差;③气温空间分布终年高温或严寒;夏季高温或温和;气温年(日)较差大或小;最热月或最冷月气温高(低);气温空间变化大(小),自××向××气温升高(降低)降水①降水量的多少;②降水的季节分配;③降水的年际变化;④降水的空间变化降水季节分配均匀,降水年际变化大或小;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雨热同期;有明显的旱、雨两季之分(干季、湿季之分),降水丰沛(稀少);降水空间差异大,[沿海(迎风坡)多,内陆少,自××向××降水增多(减少),]降水分布均匀光照①光照的强弱;②年日照时数的多少日照时数长(短),日照强烈;光照充足(不足)专题09天气系统『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分析锋、低压(气旋)、高压(反气旋)等天气系统,并运用简易天气图,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基础知识』知识点1:气团1.气团:指位于对流层下部,在水平方向的一定范围内,物理属性相对均匀的大团空气。2.分类:冷气团温度低、湿度小、密度大、气压高;暖气团温度高、湿度大、密度小、气压低。大陆性气团:产生于内陆环境,空气干燥,温度冬夏差异很大;海洋性气团:产生于海洋上空,湿度较大,温度冬夏差异较小。知识点2:锋1.锋:一般把锋面和锋线统称为锋。锋面: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天气状况:云、雨、大风等天气。2.锋的分类类型冷锋暖锋准静止锋概念冷气团主动移近暖气团主动移近冷暖气团势均力敌相同点气团位置(1)冷气团密度大在下;(2)暖气团密度小在上;(3)锋面两侧气温气压差异大,风力大不同点气团势力冷气团强,暖气团弱暖气团强,冷气团弱势均力敌雨区位置锋前锋后都有,以锋后为主锋前延伸到锋后很大范围雨带宽窄雨带较窄雨带较宽雨带最宽降水持续时间短,强度大,阵性时间长强度小,持续性时间最长移动速度速度快速度慢原地徘徊锋面坡度坡度最大坡度较小坡度最小暖气团上升状况被迫抬升主动爬升缓缓上滑图例侧视图锋面符号※天气特征过境前单一暖气团控制,温暖晴朗单一冷气团控制,低温晴朗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刮风、降雨(雪)、降温阴天、降雨、持续性降水持续性降水过境后冷气团取代原有暖气团位置,气温降低,气压升高,天气转晴(冷晴)暖气团取代原有冷气团位置,气温升高,气压升降低,天气转晴(暖晴)单一气团控制,天气晴朗※对我国天气的影响我国大多数降水天气;冬季的寒潮、夏季的暴雨、秋季的一场秋雨一场寒一场春雨一场暖;华南地区“春暖多晴,春寒雨起”华南准静止锋:清明时节雨;江淮准静止锋:梅雨(6-7月长江中下游);昆明准静止锋(冬):贵阳天无三日晴;天山准静止锋知识点3:常见的天气系统——气压系统1.低压(气旋)系统和高压(反气旋)系统低压、高压是对天气系统气压状况的描述;气旋、反气旋是对天气系统气流状况的描述。气旋(低压系统)反气旋(高压系统)气压分布气压中心低,四周高气压中心高,四周低水平气流与风向气流形成(北半球)风向北半球逆时针流向中心顺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南半球顺时针流向中心逆时针流向四周东部:偏北风西部:偏南风东部:偏南风西部:偏北风垂直气流与天气气流形成※天气状况多阴雨天气多晴朗天气过境前后气压变化曲线※我国天气典型实例夏秋之交我国东南沿海的台风夏季:长江流域的伏旱天气秋季:我国北方秋高气爽的天气冬季:我国北方干冷的天气知识点4:锋面气旋(温带气旋)1.高压脊与低压槽:(1)高压脊:从高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脊,凸低为高。高压或高压脊控制之下,多晴朗天气。(2)低压槽:从低气压延伸出来的狭长区域,像地形上的山谷,凸高为低。低压或低压槽控制之下,多阴雨天气。2.锋面气旋:中纬度的低压气旋中的低压槽,常形成锋面。3.锋面气旋的一些实用规律:(1)锋面只能出现在低压槽位置,而不能出现在高压脊位置;(2)锋面气旋的运动方向和气旋运动规律一致:北逆南顺;(3)不论南半球还是北半球,左侧的锋面都是冷锋,右侧都是暖锋(“左冷右暖”/“东暖西冷”);(4)锋面气旋有三个降水区:冷锋锋后,暖锋锋前,低压中心(上升气流形成降水);(5)锋面气旋中的风力大小与是否在锋线附近无关,主要取决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大小,即:等压线越密集,水平气压梯度力越大,风力越大。『难点辨析』易错点1:冷锋与暖锋的判断(1)看符号(2)看冷气团运动方向若冷气团的运动只有向暖气团一个方向,说明冷气团势力强,应为冷锋;若冷气团遇到暖气团时有回转运动,则说明暖气团势力强,为暖锋。(3)看锋面坡度冷气团运动速度快,冷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冷锋锋面坡度较大;而暖气团运动速度慢,暖气团势力强大时,形成的暖锋锋面坡度较小。(4)看雨区范围及位置不论是冷锋还是暖锋,降水都主要在冷气团控制范围内。“锋前”“锋后”是根据锋面移动方向,即主动前进气团的移动方向确定的:以锋线为界,在锋面移动方向上,锋线前方为锋前,锋线后方为锋后。(5)看过境前及过境后的天气变化(看过境前后的气温、气压变化)过境前气温高,气压低过境后气温降低,气压升高过境前气温低,气压高过境后气温升高,气压降低(6)根据对我国天气的影响差异判断冷锋对我国天气的影响较大,我国北方夏季的暴雨、冬季的寒潮、冬春季节的沙尘暴,都主要是冷锋过境造成的;而暖锋对我国的影响比较小。易错点2:气旋与反气旋中风向的判定气旋、反气旋东、西、南、北四侧的风向判断方法,分析如下。(1)用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判断:如图所示为北半球一气旋,先画出水平气压梯度力,再向右偏转30°~45°,即为风向。东侧为东南风,西侧为西北风,南侧为西南风,北侧为东北风。(2)气流规律记忆方法(南北半球分别用左右手定则)①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右手②南半球的气旋、反气旋用左手『素养深化』素养能力1:我国带来主要降水的锋面雨带的推移规律(1)形成:夏半年副热带高压加强,位置北移,受其影响,海洋暖湿气流登陆北上,在高压脊北侧与北方来的冷空气相遇形成锋面雨带。(2)移动①正常年份推移规律4、5月南部沿海进入雨季,华北地区出现春旱6月长江中下游形成“梅雨”7~8月雨带移至华北、东北,长江流域出现伏旱9月雨带南撤至长江流域10月雨季结束②雨带类型:北进过程主要是暖锋;南退过程主要是冷锋。6月江淮流域主要是准静止锋。(3)影响①北方雨季短,降水少,南方雨季长,降水多。②异常年份夏季风强弱对锋面进退影响:夏季风势力强,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快,易出现北涝南旱;夏季风势力弱,则锋面雨带北移速度慢,易出现北旱南涝。素养能力2:锋面气旋的判读1.位置:锋面一定存在于低压槽上,不可能存在于高压脊上。2.分布和雨带:锋面气旋的西侧为冷锋,东侧为暖锋,锋面降水区域主要分布在冷气团一侧。3.示意图判读要领(1)判断锋面的位置锋面总是出现在低压槽中,锋线往往与槽线重合,如图中的M、N线。(2)判断锋面的类型与移动①锋面类型:在锋面气旋中,位置偏左的一定是冷锋(如图中的M锋),位置偏右的一定是暖锋(如图中的N锋)。②锋面移动:锋面气旋中,锋面移动方向与气旋的旋转方向一致。北半球呈逆时针方向旋转,南半球呈顺时针方向旋转。(3)判断锋面附近的风向与气流性质根据北半球风向的画法,可确定锋面附近的风向,如图中①处为偏北风,②处为偏南风,③处为偏南风。偏北风一般形成冷气团,偏南风一般形成暖气团。专题10水循环和水平衡『课标呈现』运用示意图等资料,说明水循环的过程及其地理意义『基础知识』知识点1:水圈和水体1.地球水的分布:海洋水96.53%、陆地水(河水0.0002%、湖水0.013%、地下水1.69%、冰川水1.74%)、大气水0.001%。人类利用的淡水主要是河湖水和浅层地下水。2.关系:从水的运动和更新的角度看,陆地上的各种水体之间具有水源相互补给的关系。3.陆地水体类型及补给关系陆地水体主要包括河流水、地下水、湖泊水及冰川水等类型,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相互转化,冰川水与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之间单向补给,它们之间的补给关系如下所示:知识点2:水循环的过程和意义1.水循环的主要环节A蒸发,B降水,C水汽输送,D降水,E地表径流,F植物蒸腾,G地下径流,H下渗,I蒸发。水循环类型:类型主要环节特点例证海上内循环循环水量最大,对全球热量输送有重要意义海洋上的狂风暴雨;未登陆的台风海陆间循环最重要的循环。使陆地水得到补充,水资源得以再生长江参与了海陆间循环的地表径流输送,夏季风参与了水汽输送陆地内循环循环水量少,但对干旱地区非常重要塔里木河流域的降水3.水循环的意义:①维持全球水的动态平衡。②缓解不同纬度热量收支不平衡的矛盾。③海陆间联系的主要纽带。④不断塑造着地表形态。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1)改变地表径流——最主要的影响方式。引河湖水灌溉、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填海造陆、围湖造田等(2)影响地下径流:如雨季对地下水的人工回灌,抽取地下水灌溉,坎儿井就是把地下水引出地表灌溉的实例,城市地铁的修建破坏地质结构、改变地下水的渗流方向等。(3)影响局地大气降水:如人工降雨。(4)影响蒸发和下渗,如植树造林、修建水库可以增加局部地区的水汽供应量;也增加下渗。地膜覆盖、秸秆覆盖减少蒸发,保护土壤墒情(土壤水份)知识点3:河流水的主要补给类型河流因其流经地区的气候、地形等条件存在差异,其补给类型和特点亦存在差异,具体比较如下:补给类型补给季节主要影响因素我国主要分布地区径流量的季节变化示意图雨水补给(最主要的类型)多雨季节降水量的多少、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普遍,尤以东部季风区最为典型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春季气温高低、积雪多少、地形状况东北地区冰川融水补给(单向补给)主要在夏季太阳辐射;气温变化;积雪和冰川储量西北和青藏高原地区湖泊水补给全年湖泊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地下水补给全年地下水位与河流水位的高低关系普遍知识点4:河流特征1.河流水文特征及影响因素要素特征描述影响因素流量流量大(小);流量的季节变化和年际变化大(小)补给水源(降水、冰雪融水)多少;流域面积大小;支流多少;外流河一般越往下游流量越大,内流河则相反;流量的季节变化大小取决于补给形式的变化汛期出现季节,早晚、长短等以雨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雨季;以冰川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夏季;以季节性积雪融水补给为主的河流,汛期在春季含沙量含沙量大(小)与流域内植被状况、地形坡度、地面物质结构及降水强度等有关结冰期有(无)、长(短)最冷月均温(纬度)(0度以下才可能有结冰期)凌汛有(无)两个必要条件:①有结冰期;②由较低纬流向较高纬的河段流速大(小)河流水量大小;河流落差大小(最主要的)水位高(低)一般河流流量大则水位高,流量小则水位低2.河流水系特征及影响因素关键词特征描述影响因素发源地发源于***地形归属地注入***地形长度河流较长(短小)(或用具体长度描述)地形、气候流域面积流域面积大(小)(流域面积是河流分水岭所围成的范围)地形、气候水系形状扇形水系,向心状水系,放射状水系,树枝状水系地形、气候支流支流数量多(少),长(短)地形、气候曲直河道弯曲(平直)(平坦地形,河流以侧侵为主,河道较弯曲)地形落差落差(比降)大(小)(地形起伏大,落差大)地形知识点5:水量平衡原理水量平衡:指任意选择的区域(水体),在任意时段内,其收入的水量与支出的水量之间差额必等于该时段区域(水体)内蓄水的变化量,即水在循环过程中,总体上收支平衡。水量平衡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