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4页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内蒙古自治区赤峰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大学语文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15题)1.在中国享有“七绝”最优秀的诗人是()

A.李白B.曹操C.陶渊明D.王昌龄

2.下列《马伶传》的句子中最能体现作者主观创作意图的是()

A.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B.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C.日侍昆山相国于朝房D.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

3.李商隐《无题》中运用神话传说抒情的句子是

A.东风无力百花残B.蜡炬成灰泪始干C.夜吟应觉月光寒D.青鸟殷勤为探看

4.“我则或一日而返焉,或二三日而返焉,或五六日而返焉”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比喻、夸张B.比喻、层递C.层递、夸张D.排比、夸张

5.中国第一篇现代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是发表在()

A.《彷徨》B.《呐喊》C.《野草》D.《朝花夕拾》

6.

9

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7.《灯下漫笔》一文主要抨击的是

A.帝国主义B.中国的奴隶制度C.资本主义D.中国“固有的精神文明”

8.使本文展开论述的问题是

A.五十步笑百步B.为何民不加多和如何使民加多C.如何养生丧死无憾D.如何以德治国和如何使民加多

9.《关山月》一诗的作者是

A.苏轼B.辛弃疾C.陆游D.李清照

10.莫泊桑是法国19世纪著名的小说家,他属于()

A.现实主义作家B.浪漫主义作家C.超现实主义作家D.批判现实主义作家

11.依次填入句子横线处的句子是()当______,我懂得了作为女性的自尊;当______,我懂得了作为人的价值;当______,我懂得了友情的可贵;当______,我懂得了奋斗的意义;当______,我懂得了谦虚的必要;当______,我懂得了做人的责任。①拿破仑说“不想当将军的士兵不是好士兵”②裴多菲说“若为自由故,两者皆可抛”③简爱说“我们是平等的,我不是无感情的机器”④王勃说“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⑤范仲淹说“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⑥孔子说“三人行必有我师焉”

A.③④②①⑥⑤B.③②④①⑥⑤C.③②④①⑤⑥D.③①②④⑤⑥

12.下列词人中,属于豪放派的是()

A.李清照B.欧阳修C.柳永D.苏轼

13.冰心在《往事》一文中,用什么形象的特征象征人的品格()

A.灯光B.大海C.道路D.蜜蜂

14.下列作品中,属于汉代乐府民歌的是()

A.《陌上桑》B.《诗经·氓》C.《短歌行》(其一)D.《杜陵叟》

15.下列句子中,使用了反诘修辞格的是()

A.叹年来踪迹,何事苦淹留?

B.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C.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

D.明明如月,何时可掇?

二、填空题(10题)16.《红楼梦》原名《_________》。

17.张若虚《春江花月夜》:“不知乘月几人归,__。”

18.“__________,将军不战空临边。”

19.巴金的《爱尔克的灯光》主要批判了其祖父在照壁上写家训"_______"四个字。

20.《八声甘州》作者柳永,是北宋第一个专事写词的________派词人。

21.“晓来准染霜林醉,_________。”

22.屈原创造了“__”这一新的诗歌形式。

23.《山居秋暝》是一首山水诗、____________。

24.《壮悔堂文集》的作者是__________。

25.杜甫,字__________。是我国古代伟大的__________诗人。

三、判断题(5题)26.苏轼以豪放词著称,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27.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28.《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29.《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30.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这段文字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

32.阅读侯方域《马伶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各小题:

异哉!马伶之自得师也。夫其以李伶为绝技,无所干求,乃走事昆山,见昆山犹之见分宜也;以分宜教分宜,安得不工哉?呜呼!耻其技之不若,而去数千里,为卒三年。倘三年犹不得,即犹不归尔。其志如此,技之工又须问耶?

这段文字赞扬了马伶怎样的从艺精神?(4分)

33.阅读王维《山居秋暝》,回答下题: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如何理解这首诗中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表现手法?五、现代文阅读(3题)34.阅读《麦琪的礼物》结尾一段文字,回答问题:德拉哭了之后,在脸颊上扑了些粉。她站在窗子跟前,呆呆地瞅着外面灰蒙蒙的后院里……明天就是圣诞节了,她只有一块八毛钱来给杰姆买一件礼物。好几个月来,她省吃俭用,能攒起来的都攒了,可结果只有这一点儿。……房里两扇窗子中间有一面壁镜。……她突然从窗口转过身,站到壁镜面前。她的眼睛晶莹明亮,可是她的脸在二十秒钟之内却失色了。她迅速地把头发解开,让它披落下来。……她踌躇了一会儿,静静地站着……她穿上褐色的旧外套,戴上褐色的旧帽子。她眼睛里还留着晶莹的泪光,裙子一摆,就飘然走出房间,下楼跑到街上。在这段文字中,作者是通过什么来揭示人物心理的?

35.

这种描写方法对于深化小说的主题起到了什么作用?

36.阅读《我爱这土地》,回答下列小题:

假如我是一只鸟,

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

这被暴风雨所打击着的土地,

这永远汹涌着我们的悲愤的河流,

这无止息地吹刮着的激怒的风,

和那来自林间的无比温柔的黎明……

——然后我死了,

连羽毛也腐烂在土地里面。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

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

“假如我是一只鸟,我也应该用嘶哑的喉咙歌唱”,这两行诗作为《我爱这土地》的开头,为全诗定下了怎样的基调?

六、作文(1题)37.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和领袖。他反对六朝以来的骈俪文风,提倡散文,主张“辞必己出”,强调“惟陈言之务去”。他的散文,在继承先秦两汉古文的基础上,加以创新和发展,说理透辟,气势雄健,结构严谨,语言精练,成就斐然,对当时及后代的散文创作都有重大影响。

仔细阅读上述材料后,写一篇文章。

要求:

(1)文体自选(诗歌除外);(2)题目自拟;(3)立意自定;(4)字数不少于800字。

参考答案

1.D《全唐诗》对昌龄诗的评价是“绪密而思清”,他的七绝诗尤为出色,甚至可与李白比美,故被冠之以“七绝圣手”的名号。尤其是他的边塞诗,流畅通脱,高昂向上,深受后人推崇。

2.B

3.D

4.B

5.B

6.A

7.D

8.B

9.C

10.D

11.B

12.D

13.B

14.A

15.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作品中的修辞格。【应试指导】C项“如今有谁堪摘?”看似问花,实则问人;看似发问,实则自答。词人以反诘手法强调了今昔不堪对比,晚景更加凄凉。

16.石头记

17.落月摇情满江树落月摇情满江树

18.和戎诏下十五年

19.长宜子孙

20.婉约婉约

21.总是离人泪

22.楚辞楚辞

23.田园诗

24.侯方域

25.子美;现实主义

26.Y

27.Y

28.N

29.N

30.N

31.排比、对偶。

32.不甘失败、刻苦钻研、精益求精。33.这首诗一个突出的特点就是用以动写静、动静相衬的手法,写出了山村宁静优美的景色。傍晚,秋雨过后,明月初照,清新而静谧。但诗人并没有一味写山村如何宁静,而是写静中之动,写清泉在石上流淌,写洗衣女子在竹林中说笑,写渔船归来搅动莲花,给这幽静的画面增添了生趣,多了一种宜人的情调。动静互相映衬,收到了良好的艺术效果。34.作者通过人物的外部动作和表情的描写来揭示德拉下决心卖掉头发的心理活动。

35.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描写了辫子风波过后鲁镇临河土场上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场面。作者通过上述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农村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上演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唤醒民众揭示旧思想仍然钳制着人们的灵魂。这段文字是小说的结尾,描写了辫子风波过后,鲁镇临河土场上又恢复了往日宁静的场面。作者通过上述描写暗示读者:辛亥革命终归没有取得实际的成果,中国农村没有发生根本的变革,这种状况若不改变,封建复辟势力还会卷土重来,类似于辫子风波的事件还会上演,从而深化了作品的主题:唤醒民众,揭示旧思想仍然钳制着人们的灵魂。解析:七斤,原来是这场风波的波及者,因在城里被革命军剪去了辫子,而辫子军复辟后,他心惊胆战,为自己的命运忧心忡忡。后来辫子军失败了,七斤又重新被人尊敬。一场沸沸扬扬的风波就这样无声无息地结束了。人们似乎也并没有难为七斤,七斤只是担忧了一场,思想上也没有真正受到触动,也无任何变化。风波过后,“十八个铜钉的饭碗”照常使用,九斤老太依然康健和不平。农村的面貌没有什么变化。如果说有变化,也只是六斤头上的双丫角已变成了大辫子,她又裹起了小脚,在走前辈走过的老路。皇帝虽然被推翻了,但旧的思想和习俗仍钳制着人们的灵魂,农村依旧如一潭死水。广大农民精神上仍没有觉醒,他们的思想依旧那么麻木、愚昧。他们仍然沿袭传统,走过去的老路。在揭示辛亥革命后封建农村落后的社会面貌的同时,作者指出了启蒙和唤醒民众的重要性,否则无法改变他们的悲剧性命运。

36.在诗的开头诗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