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教学设计_第1页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教学设计_第2页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教学设计_第3页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教学设计_第4页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七年级数学上有理数教学设计课题:1.3.2有理数的减法(2)教学目标1,理解加减法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的意义,学会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2,会正确熟练地进行有理数加减混合运算,发展学生的运算能力.3,会使用计算器进行有理数的加、减混合运算,培养学生的程序意识,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与学习数学的兴趣,以及学好数学的信心.教学难点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知识重点本节的重点是能把加、减法统一成加法运算,并用加法运算律合理地进行运算。教学过程(师生活动)设计理念设置情境引入课题一架飞机作特技表演,起飞后的高度变化如下表:此时飞机比起飞点高了多少千米?(组织学生小组讨论并得出答案)学生可能出现的算式:(1)4.5+(-3.2)+1.1+(-1.4)(2)4.5-3.2+1.1-1.4提出课题:有理数加减法混合运算.创设一个有趣的真实情境来激发学生学习加减混合计算的兴趣分析问题探究新知1,回顾小学加减法混合运算的顺序.(从左到右,依次计算)2,以教科书28页例6计算(-20)+(+3)-(-5)一(+7)为例来说明。鼓励生来进行独立计算。(这里要给学生充裕的时间,让学生算出答案,估计学生能解决这个问题3,教师引导:这个式子中有加法,也有减法,我们可不可以利用有理数的减法法则,把这个算式改变一下?再给算一算,你发现了什么?(学生小组合作,探讨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再利用运算来简化计算)教师巡回观祭,作适当稍导,若学生不能进一步计算,也可以在他们把减法转化为加法后,提示他们使用运算律。(-20)+(3)一(-5)一(+7)=(-20)+(+3)+(+5)+(-7)=[(-20)+(-7)]+[(+3)+(+5)]=(-27)+(+8)=-194,学生交流汇报.(发现了什么?)充分鼓励学生大胆发现,勇敢交流.(如:计算结果与前面的算法是一样的;把减法都转化为加法可以使用运算律,计算会简单些等)5,归纳明确“减法可以转化为加法”.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为加法运算,如:a+b-c=a+b+(-C).6,省略加号.教师引导:式子(-20)+(+3)十(+5)+(一7)是-20,+3,+5,-7的和,为了书写简单,可以省略式中的括号和加号,把它写为-20+3+5-7,读作:“负20正3正5负7的和”,或读作“负20加3加5减7",鼓励学生使用第一种读法;并让学生体会两种读法的区别.再根据教科书,规范书写例6的运算过程.通过这两种算法,为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法运算打下伏笔.这里的设计,一方面让学生体会混合运算中运算顺序确定的重要性,另一方面,先让学生按从左到右的顺序来计算,也是为了与接下去的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再利用运算律进行简侠便计算作出比较。鼓励学生自己比较计算两种计算方法,方法二由于采用运算律变得简单,而使用运算律的前提是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法运算,这里也让学生体会把加减混合运算统一成加减运算的意义。这里采用加号的和的读法,旨在让学业生更好地理解加法混合运算的本质,进一步体会在混合运算中使用加法运处律来的方便解决问题1,解决引例中的问题.师:我们现在回过头来看引例中的间题,你对这两种算法又有什么新的认识?」2,计算:(1)(-7)-(+5)+(-4)-(-10);(2)师生共同完成计算。(学生口述,教师板书示范)3,利用计算器处理比较复杂的计算。教科书第30页例7,师生先共同将减法统一成加法,再写成省略加号的和的形式。解:-5.13+4.62+(-8.47)-(-2.3)答略此时教师指出,较复杂的计算可用计算器完成,并指导学生输入-5.13,以下由学生操作来完成通过回顾引例中的问题的两种算法并进行比较,让学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混合运算可以统一成加法,所以加法运算可以写成省略括号及前面加号的形式。这两个小题来源于教科书第29页第3.4.课堂练习教科书29页练习1,2,第31页练习小结与作业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本课作业教科书31页习题1.3第5,6,8,14题本课教育评注(课堂设计理念,实际教学效果及改进设想)本节课的教学设计是以人教版教材和课程标准为依据的,在教学方法上突出了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解决问题的思路,以下就本节设计做几点简单说明:1,在引人新课时,创设了一个较为实际的问题情境(飞机起飞的上升与下降),让学生通过对这个问题的感知、思考与解决的过程,体会到生活中进行加减混合运算的必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能通过对这个问题的两种解法思路的探讨去思考,将学生的注意力朝着减法转化为加法的思路引导,为紧接着探究新知打好基础.2,在学生的合作交流、探求新知之中,首先让学生考虑运算顺序的问题,这是所有混合运算必需首先解决好的问题,然后再从引例的角度遵循减法法则,让学生尝试将加减混合运算统一为加法运算;通过运算的比较,让学生感受到其中的必要性,而在整个探索活动中都充满着学生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合作,给学生以充分发表意见的机会;让学生在自己与同伴的合作中去发现与探究.同时也注意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引导学生的思维方向,渗透了转化的思想.3,在例题中做了适当的处理,首先是把教科书上的两道练习题作为新知应用的例题,让学生利用新获得的知识去解决,而在这个过程之中,采用的是师生合作的方式来进行.通过适当计算教科书上的例7指出,计算器可以帮助我们处理一些较为复杂的运算,引导学生尝试使用计算器.一、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意识和能力在数学教学课堂上,教师起着引导者、管理者的重要作用。而课堂作为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重要基地,必须与教师的教学紧密配合。因此,教师自身必须具备创新精神和优秀的创新能力,在课堂上积极引导学生,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相反,那种填鸭式、满堂灌的教学方法是很难培养出具有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的学生的,在那种形式下学生只能变成知识的容器。而这是新课改标准中坚决抵制的。实际上,教师作为榜样,其言谈举止对学生的影响不仅广泛而且深刻。学生在课堂上,能够受到教师潜移默化的影响。故而,数学教师不仅要积累丰富的专业知识和教学技能,更要改变传统陈旧的思想观念,结合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建立亲密的师生关系,不断培养出具备创新精神的学生。二、及时发现并注意保护学生的好奇心,不断激发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初中学生都处于花季雨季的年龄,处于可塑性非常强的时期;他们的好奇心和求知欲非常强烈。虽然有时候他们的问题略显幼稚甚至可笑,但是教师绝不能嘲笑他们,损伤他们的自尊心,而是要鼓励学生积极思考,提出自己的见解,这正是培养学生思维能力的绝佳时机,因此,教师要采取措施保护学生的想法并引导他们继续探索、深入思考,发现问题背后的本质。以冀教版初中数学教材为例,在讲“多边形的内角和”这一问题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任意地画出他们所能想到的各种多边形;然后告诉他们:“不管你画的多边形是什么样的,只要告诉我它有几条边,我就能知道它的内角和。不信可以挑战一下。”这时,学生的兴趣很快就被激发起来。由于他们不知道多边形的边数和三角形内角和的关系,所以就会很积极地思考其中的奥妙。有的学生就会想到:“老师是怎么算的呢?会不会有什么公式?”然后动手的欲望和思考的本能就被彻底地激活了。之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思考的结果给予适时的引导,不断开阔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三、营造富有创新精神的课堂氛围和学习环境首先,课堂是学生吸收知识和培养各种能力的基地,因此,课堂氛围是非常重要的。教师要结合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营造富有创新精神的学习氛围。例如,冀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十六章讲到“勾股定理”。此时,教师可以让学生自己利用以往学过的全等三角形和轴对称知识,画出四个和课本上全等的直角三角形,把四个直角三角形剪下来,进行组装拼贴,看看是否能拼出以c为边长的正方形,然后想想为什么会这样。学生通过自己动手拼贴、计算很快能够发现直角三角形三条边长的关系,然后总结出勾股定理。这种激发型、引导型的教学设计非常有吸引力,能一下子抓住学生的心,让学生充满探索和创新的激情,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使学生在获得成就感的同时也锻炼了创新能力。其次,课外学习环境的建立也是非常重要。学生的学习是终身的,因此,不能仅仅局限在短短的45分钟课堂里。数学是一门科学性、工具性十分强的学科,教师在授课之余,可以设计一些富有创新性的趣味数学活动、游戏和作业,让学生在玩乐中、在生活中,学会用数学思维去思考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但是,由于脱离了课堂的限制,这些活动的设计要充分考虑到可行性和时间等问题。最好能在周末组织学生统一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在实践中创设数学情景,让学生能够充分发挥各自的特长,在活动中边玩边学边锻炼。四、结语随着新课改的深入推行,在我国学校教育中进行创新教育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越来越突出,其间也有很多富有启示的教育成果。笔者认为,要创新必须先从教师做起,教师要在专业知识积累、教学技能训练、思想素质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