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历史-《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历史-《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历史-《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历史-《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历史-《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学设计课题第14单元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课时1课型复习课课标要求了解香港、澳门回归的史实,认识祖国统一是历史的必然趋势。了解中国恢复在联合国合法席位和中美建交等史实,知道中国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知道“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及其含义,识记香港、澳门回归的时间、意义。(二)过程与方法了解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的外交政策,归纳建国以来外交事业取得的成就。(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认识和平统一是全民族的共同利益,树立对国家、民族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新中国成立以来,我国综合国力不断提高,国际影响力不断增强,在国际事务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教学重点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新中国外交政策以及取得的成就。教学难点新中国在祖国统一和外交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及对外交活动的认识。学案设计一、自主复习:(一)“一国两制”和港澳回归(6年5考)阅读教材第12课(P60-62),回忆基础知识,完成下面表格,认识“一国两制”构想提出的人物、内容、意义及港澳回归的时间、意义。(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6年7考)阅读教材第15课(P76-78),回忆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问题,了解新中国的外交政策及20世纪5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1、新中国成立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2、由周恩来倡导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相互关系的基本准则是什么?这一原则提出的背景和内容分别是什么?(1)准则:。(2)背景:①;②。(3)内容:、、、、。3、“中国代表是来求团结的,而不是来吵架的。我们是来求同的,而不是来立异的”周恩来这段话体现什么外交方针?是在哪次会议上提出来的?有什么意义?这次会议的性质和内容是什么?(1)方针:。(2)会议:。(3)意义:。(4)性质:。(5)内容:。(三)外交事业的发展(6年3考)阅读教材第16课(P79-82),观察下列图片,回忆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阅读教材第16课(P79-82),观察下列图片,回忆基础知识,完成下列问题,掌握新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外交成就。图一:1972年尼克松访华图二:“乔的笑”图三:1972年毛泽东会见田中角荣1、图一反映1972年尼克松访华,双方在上海签署了中美《联合公报》,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原因是什么?中美哪一年正式建交?在中美关系正常化过程中,双方关注的焦点问题是什么?(1)原因:。(2)建交时间:。(3)焦点问题:。2、图二、图三分别反映了20世纪70年代取得的什么外交成就?(1)图二:。(2)图三:。二、自学诊断:1、“紫荆怒放,莲花添彩,港澳回归祖国了!”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时间分别是()A.1997年7月1日、1999年12月20日B.1997年12月20日、1999年7月1日C.1997年12月1日、1999年7月20日D.1997年7月1日、1997年7月20日2、周恩来对某位美国总统说:“你的手伸过世界最辽阔的海洋来和我握手―25年没有交往了呵。”该总统是()A.华盛顿B.林肯C.尼克松D.布什3、新中国外交史上的下列事件,按发生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是()①恢复中国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②美国总统尼克松访问中国③中美双方发表《联合公报》④中国与美国正式建立外交关系A.①②③④B.③①②④C.①③②④D.①②④③4、在“百度”搜索引擎中输入“1955年、周恩来、求同存异”几个关键词,你可以搜索到哪次会议的相关内容()A.日内瓦会议B.雅尔塔会议C.第26届联合国大会D.万隆会议5、1971年11月8日,美国《时代》周刊封面标题是:“TheChineseAreComing(中国人来了)”。这是基于()A.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中日邦交正常化C.APEC会议的召开D.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三、交流探究:1、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有哪些?2、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3、思考影响一个国家外交政策制定的最主要因素是什么?四、链接中考:【考情分析】【真题体验】1、英国前首相撒切尔夫人尽管不愿见香港回归中国,但她仍然称赞邓小平的构想是“最富天才的创见。”这一“天才的创见”是指()A.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B.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C.“一国两制”的伟大构想D.社会主义建设“三步走”战略部署2、下列两幅图片反映的历史事件是中国解决历史遗留问题的成功范例,它践行了()图一中英香港政权交接仪式图二中葡澳门政权交接仪式A.人民代表大会制度B.民族区域自治制度C.和平共处五项原则D.“一国两制”构想3、1955年,一位美国记者评价周恩来在某次重大会议中的作用时说:“周恩来并不打算改变任何一个坚持反共立场的领导人的态度,但是他改变了会议的航向。”这次会议是()万隆会议B.第26届联合国大会C.日内瓦会议D.亚太经合组织会议4、某同学在学习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历程时,自制了历史年代尺,其中④处应该填写的是()A.开天辟地B.当家作主C.改革开放D.香港回归5、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在《观察中国》中写道:“1971年,我们的第一批记者随亨利·基辛格进入毛的中国。1972年2月,尼克松总统会见毛泽东和周恩来,迎来了令人振奋的新时期。”这里的“新时期”指的是()A.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B.中华人民共和国第三次建交高潮的出现C.中美两国确立战略伙伴关系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五、课堂小结:根据个人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新课复习提问上节课问题:1、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内容和意义。2、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措施和意义?3、当今我国形成了什么样的对外开放格局?4、邓小平理论的形成和发展过程(中共十二大、十三大、十四大、十五大相关内容)。5、邓小平南巡讲话的意义。老师指出这是我们学习的新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经济与思想理论成就,这节课我们接着复习新中国成立后在祖国统一与外交方面取得的成就,导入本科的复习二、交流展示1、同桌之间相互交流展示学案中自主复习成果,找出不能解决的问题或疑问用红笔标记出来并相互探讨;2、教师随机抽查各小组展示成果。三、自学诊断做学案“自学诊断”相关题目,检测自己自主学习的成果。做完之后,老师多媒体展示答案,讲解学生做错的题目。答案:ACADD四、重点问题限时记忆(15分钟)要求(1)记忆提纲中不会的知识(2)记忆下列重点问题,同桌之间检查基础知识落实情况(老师抽查)。1、“一国两制”的含义、提出意义。2、港澳回归的时间、意义。3、新中国成立后奉行什么样的外交政策?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时间、内容、意义。5、万隆会议的内容,周恩来在这次会议上提出了什么方针?有什么意义?6、中国重返联合国的时间、会议、意义。7、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间、标志及中美建交的时间。五、思维整合拓展1、梳理“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相关知识点,老师点出一国两制构想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但成功实践是成功解决香港、澳门问题。引申出第一个探究问题:香港澳门成功回归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展示后老师点拨:(1)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不断提高;(2)“一国两制”构想的提出;(3)中华民族强大的凝聚力,港澳人民期盼回归。链接学案中考题:1、2、4。学生做完后,对答案,对于做错的题目进行讲解。2、分析新中国成立后所奉行的外交政策以及二十世纪五十年代与二十世纪七十年代的外交成就。引出第二个探究问题:新中国成立以来外交成就取得的原因有哪些?学生讨论展示后老师点拨:(1)我国的经济迅速发展,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2)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贯彻和平共处五项原则;(3)针对国际形势的变化,采取积极灵活的外交政策;(4)中国外交家的积极努力。3、由1972年中美关系正常化联系中国近代史,引出中美关系从近代以来的发展,学生回顾思考后回答,老师在解决这一问题后,进一步引导学生得出关于开展外交活动的认识。主权独立是国家外交的前提,综合国力是国家外交的基础,国家利益是国家外交的根本出发点。链接学案中考题:3、5。学生做完后,对答案,对于做错的题目进行讲解。六、系统小结让学生自己谈谈本节课的收获,并根据个人对本节课内容的认识,列出本课的知识结构评测方法学生闭卷限时6分钟完成《达标测评》题目(共6个选择题占6分,1个材料分析题占4分,共10分)同桌交换批阅,完成错题订正。学生做完后,展示答案,批阅讲评。答案:1-6题:AABCAA7题:(1)邓小平(1分)一国两制(1分)(2)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1分)中美关系正常化(1分)《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学情分析本节课为中考一轮复习课,相关问题在八年级已经学习复习过,虽然经过一年的时间学生有所遗忘,但大部分同学脑中有一定印象。所以复习中一是要注重让学生回忆知识点;二是进一步加强基础知识特别是没能回忆上来的基础知识的记忆;三是强调中考考点,加强中考试题的训练,领会做题方法,提高知识的迁移能力。另外,学生已经复习了中国古代和中国近代史的内容,对香港、澳门、台湾的历史问题由来,以及中美关系在建国之前的发展已经有熟悉的认识,复习中要注意前后知识的联系,总结规律,以更好的提升综合分析及做题能力。第三,在学习方法上,九年级学生经过半年的中考复习,已经形成了自己的一套复习方法及做题方法,也有了一定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一定的合作探究能力,有利于老师组织学生进行自学和分组探究等教学活动。但在一些深度问题上老师要注意适时的引导。《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评测效果分析总体情况分析:学生本课《达标测评》平均分为9.6分,优秀率92%,达标率100%,这说明学生对于本节课的基础知识掌握比较牢固,记忆效果比较好,并且对新中国取得在祖国统一和外交方面取得成就的原因和意义理解深刻。特别是香港、澳门回归祖国的意义和新中国各时期取得的外交成就,虽然问题较多,容易混淆,但学生运用各种方法进行区分,所以记忆效果较好。错误较多题目及存在问题:选择题第5题和材料分析题第(2)题的第一小问。选择题第5题,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改变世界”的事件是什么,应该是中美关系正常化,而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标志是中美《联合公报》的签署。很多同学容易把中美关系开始正常化与中美正式建交混淆。这个地方一定要记清:中美关系正常化的时间是1972年,而中美正式建交的时间是1979年,影响中美关系发展的正是台湾问题。材料分析题第(2)题第一小问,很多同学受课本表述的干扰,课本把中国外交打开了新的局面放在了中日建交这个事件之后,很多同学就认为中国出现第三次建交高潮是受中日建交的影响,这其实是不对的,中日建交也是受中美关系正常化的影响,所以推重中国在20世纪70年代与西方很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事件也就是使中国打开外交新局面的原因主要原因是中美关系的正常化。《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教材分析本课为中考总复习第十四单元内容,有两个主题:一是祖国统一问题;二是新中国的外交。涉及三个中考考点:1、一国两制与香港澳门的回归;2、新中国成立初期的外交成就;3、20世纪70年代新中国的外交成就。近三年中考既有选择题,又有材料分析题。在“一国两制”构想的正确指引下,香港和澳门成功回归祖国怀抱,大陆和台湾在发展中交往日益密切,祖国统一大业将会最终完成。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择题、识图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所涉及,考查点重在“一国两制”构想、港澳回归时间、原因和意义等。复习时要知道“一国两制”构想最初是针对台湾问题提出的,但首先成功应用在港澳问题上,明晰港澳问题和台湾问题的性质不同:港澳问题是中国的主权问题,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问题。新中国成立后,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在外交领域取得了重大成就。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择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所涉及,考查集中在外交政策的名称、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万隆会议等。20世纪70年代中国外交事业的发展,有利于中国在国际事务中发挥更大的作用。近几年的中考试题中,选择题、识图题和材料解析题均有所涉及,考查重点是中国恢复在联合国的合法席位、中美关系正常化和中日建交等。复习时要理清知识线索,构建知识网络,并能融入中美关系的小专题复习,对于中美关系走向正常化直至建交经历的标志性事件,学生一定要明晰不同标志性时间的意义。课时:1课时。课型:复习课。九年级历史评测练习第十四单元: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12、15、16课)姓名_________班级_________分数__________(一)选择题:(每题1分,共6分)1、1997年6月30日,英军在最赚钱的殖民地伴着《天佑女王》的乐曲降下了英国国旗。这一瞬间标志着()A.“一国两制”构想成功实践

B.中国结束半殖民地社会C.新中国的国际威望日益提高

D.香港不再是国际自由港

香港回归前,美国《财富》杂志曾以“香港之死”为题,“唱衰”香港。然而,从1997年到2016年,香港本地生产总值由1.37万亿港元增至2.49万亿港元,香港依然是全球最富裕经济体之一,这充分说明了()A.“一国两制”的正确性

B.香港是中国的领土C.民族区域自治的优越性

D.西方媒体的狼子野心

3、由周恩来倡导的成为国际上处理国与国之间关系的基本准则是()A.四项基本原则B.和平共处五项原则C.求同存异方针

D.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方针4、1971年毛泽东十分高兴地做出决定:“派一个代表团去联大,让乔老爷做团长”。“乔老爷”此行的最大收获是()A.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B.确立“求同存异”的方针C.中国恢复联合国的合法席位

D.中美关系开始走向正常化5、美国总统尼克松曾说:“我有幸在北京逗留了一个星期,这也是改变世界的一个星期。”在这“一个星期”里发生“改变世界”的事件是()A.在上海签署并发表中美《联合公报》

B.中美双方发表《建交公报》C.中美双方互派大使

D.中美正式建立外交关系6、提出“求同存异”的方针,促进中国与亚非各国团结合作的会议是()A.万隆会议

B.日内瓦会议C.第26届联大

D.上海APEC会议(二)非选择题:(共4分)材料一:实现祖国的完全统一,是海内外中华儿女的共同心愿,我们成功解决了香港问题和澳门问题,正在为早日解决台湾问题,完成祖国统一大业而继续奋斗。——江泽民港澳回归祖国是谁提出的哪一创造性构想的成功实践?(2分)材料二:20世纪70年代,我国外交取得了显著成就:1971年,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70年代,我国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如:日本、美国、意大利、加拿大、联邦德国、澳大利亚、英国等。(2)材料二中,“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始以新的角色登上国际政治舞台”指什么?(1分)推动我国70年代与西方许多国家建立外交关系的关键性外交事件是什么?(1分)《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课后反思本节课为九年级一轮复习课,包含一国两制与港澳回归、20世纪50年代的外交、20世纪70年代外交三个中考考点。导入回顾提问上节课知识点,然后由政治经济成就引入祖国统一与外交成就,引入复习。复习中我采用了导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