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省通化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1页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2页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3页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4页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吉林省通化市成考专升本考试2022年大学语文模拟练习题一附答案学校:________班级:________姓名:________考号:________

一、单选题(20题)1.屠格涅夫的成名作是()

A.《罗亭》B.《猎人笔记》C.《木木》D.《阿霞》

2.下列诗人生活在盛唐的是()A.李白B.杜甫C.李商隐D.白居易

3.苏轼《前赤壁赋》中,作者借以抒情说理的主要事物是()

A.江水、明月、扁舟B.江水、明月、清风C.明明、清风、洞箫D.江水、飞仙、清风

4.下列对第3自然段中重要信息的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A.电子设备将得到全面更新不再使用电线连接

B.量子棘轮上的电子能在不同电器元件间跳跃

C.只要经过随意分流的电子就能储存量子信息

D.量子棘轮将应用于新一代量子计算机的研制

5.李商隐《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中描写对方的诗句是()

A.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B.蓬山此去无多路,青鸟殷勤为探看

C.晓镜但愁云鬓改,夜吟应觉月光寒

D.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6.以下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关汉卿B.马致远C.张养浩D.白朴

7.《大同》论证理想社会时主要运用了

A.演绎法B.归纳法C.对比法D.类比法

8.“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一句出自()A.A.《季氏将伐颛臾》B.《庄子·秋水》C.《陈情表》D.《五代史伶官传序》

9.下列加点字解释错误的是()A.A.淇水汤汤,渐车帷裳。渐:浸湿。

B.怎敌他,晚来风急。敌:抵挡。

C.齐放其大臣孟尝君于诸侯。放:释放。

D.中石没镞。镞:箭头。

10.《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

11.“五十步笑百步”这个成语源自()

A.《庄子》B.《韩非子》C.《孟子》D.《论语》

12.从作品的风格和表现手法上看,《炉中煤》是一首()

A.颂歌B.战歌C.牧歌D.恋歌

13.《战国策》的最后整理编订者是()

A.孔子B.左丘明C.刘向D.司马迁

14.《五代史伶官传序》的主要表现方法是()

A.对比B.类比C.象征D.烘托

15.王实甫《西厢记?长亭送别》的体裁是()A.A.散曲B.套数C.诸宫调D.杂剧

16.《西厢记》、《牡丹亭》、《窦娥冤》的作者依次是()A.A.关汉卿、汤显祖、王实甫B.王实甫、马致远、关汉卿C.汤显祖、王实甫、关汉卿D.王实甫、汤显祖、关汉卿

17.茅盾的《香市》是一篇A.A.记事散文B.抒情散文C.写景散文D.回忆性抒情散文

18.在《寡人之于国也》一文中,孟子尽力倡导的是()

A.称霸天下B.王道仁政C.无为而治D.民贵君轻

19.下列句中字翻译错误的一项是()

A.以此诟远诟:辱骂B.能顺木之天天:天空C.迨半奏,引商刻羽迨:等到D.此所谓藉寇兵而赍盗粮者也赍:赠与

20.《李将军列传》选自()

A.《国语》B.《战国策》C.《史记》D.《左传》

二、填空题(10题)21.______散文柔中有刚,刚中有柔,刚柔相济。

22.李白《蜀道难》:“___,不如早还家。”

23.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__著称。

24.巴金的处女作是:《__________》。

25.岑参《白雪歌》“忽如一夜春风来,___________。

26.郭沫若写的最早的新诗是《__》。

27.《报刘一丈书》鞭笞的三个反面人物是干谒者、_________和门者。

28.《论快乐》中,钱钟书认为快乐是由__________决定的。

29.《门槛》的基本表现手法是___________。

30.白居易与_________齐名,在诗坛上并称“元白”。

三、判断题(5题)31.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32.《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33.《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34.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月牙儿》等。()

35.《风波》是以七斤与赵七爷的矛盾冲突为中心线索描述事件的。()

四、文言文阅读(3题)36.这一语段的主旨及其采用的写作方法是()

A.为张巡辩诬,叙议结合、叙议结合

B.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C.为张巡辩诬,夹叙夹议,以情动人

D.为许远辩诬,夹叙夹议,叙议结合

37.(三)阅读柳宗元《种树郭橐驼传》中的一段文字,回答下列27~29题:有问之,对曰:“橐驼非能使木寿且孳也,能顺木之天,以致其性焉尔。凡植木之性,其本欲舒,其培欲平,其土欲故,其筑欲密。既然已,勿动勿虑,去不复顾。其莳也若子,其置也若弃。则其天者全,而其性得矣。故吾不害其长而已,非有能硕而茂之也;不抑耗其实而已,非有能蚤而蕃之也。他植者则不然,根拳而土易。其培之也,若不过焉则不及。苟有能反是者,则又爱之太殷,忧之太勤。旦视而暮抚,已去而复顾。甚者爪其肤从验其生枯,摇其本以观其疏密,而木之性日以离矣。虽曰爱之,其实害之;虽曰忧之,其实仇之。故不我若也,吾又何能为哉!”

请解释这段文字中加点字的含义。

孳:

天:

爪:

离:

38.(一)阅读《论毅力》中的一段文字,回答21~23题:孔子曰:“譬如为山,未成一篑,止,吾止也;譬如平地,虽复一篑,进,吾往也。”孟子曰:“有为者,譬若掘井,掘井九仞,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成败之数,视此而已。解释这段文字中划线字的含义,并说明这段文字表明了什么观点?篑:平:弃井:数:

五、现代文阅读(3题)39.

这段文字中的人物具有什么性格特点?

40.风

为什么天地这般复杂地把风约束在中间?硬的东西把它挡住,软的东西把它牵绕。不管它怎样猛烈地吹;吹过遮天的山峰,摆脱缭绕的树林,扫过辽阔的海洋,终逃不到天地之外去。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

也许最平静的风,还是拂拂微风。果然纹风不动,不是平静,却是酝酿风暴了。蒸闷的暑天,风重重地把天压低了一半,树梢头的小叶子都沉沉垂着,风一丝不动,可是何曾平静呢?风的力量,已经可以预先觉到,好像蹲伏的猛兽,不在睡觉,正要纵身远跳。只有拂拂微风最平静,没有东西去阻挠它:树叶儿由它撩拨,杨柳顺着它弯腰,花儿草儿都随它俯仰,门里窗里任它出进,轻云附着它浮动,水面被它偎着,也柔和地让它搓揉。随着早晚的温凉、四季的寒暖,一阵微风,像那悠远轻淡的情感,使天地浮现出忧喜不同的颜色。有时候一阵风是这般轻快,这般高兴,顽皮似的一路拍打拨弄。有时候淡淡的带些清愁,有时候润润的带些温柔;有时候亢奋,有时候凄凉。谁说天地无情?它只微微的笑,轻轻的叹息,只许抑制着风拂拂吹动。因为一放松,天地便主持不住。

假如一股流水,嫌两岸缚束太紧,它只要流、流、流,直流到海,便没了边界,便自由了。风呢,除非把它紧紧收束起来,却没法儿解脱它。放松些,让它吹重些吧;树枝儿便拦住不放,脚下一块石子一棵小草都横着身子伸着臂膀来阻挡。窗嫌小,门嫌狭,都挤不出去。墙把它遮住,房子把它罩住。但风顾得这些么?沙石不妨带着走,树叶儿可以卷个光,墙可以推倒,房子可以掀翻。再吹重些,树木可以拔掉,山石可以吹塌,可以卷起大浪,把大块土地吞没,可以把房屋城堡一股脑儿扫个干净。听它狂嗥狞笑怒吼哀号一般,愈是阻挡它,它愈是发狂一般推撞过去。谁还能管它么?地下的泥沙吹在半天,天上的云压近了地,太阳没了光辉,地上没了颜色,直要把天地捣毁,恢复那不分天地的混沌。

不过风究竟不能掀翻一角青天,撞将出去。不管怎样猛烈,毕竟闷在小小一个天地中间。吹吧,只能像海底起伏鼓动着的那股力量,掀起一浪,又被压服下去。风就是这般压在天底下,吹着吹着,只把地面吹成一片凌乱,自己照旧是不得自由。未了,像盛怒到极点,不能再怒,化成恹恹的烦闷懊恼;像悲哀到极点,转成绵绵幽恨;狂欢到极点,变为凄凉;失望到极点,成了淡漠。风尽情闹到极点,也乏了。不论是严冷的风,还是蒸热的风,不论是哀号的风,还是怒叫的风,到未了,渐渐儿微弱下去,剩几声悠长的叹气,便没了声音,好像风都吹完了。

但是风哪里就吹完了呢。只要听平静的时候,夜晚黄昏,往往有几声低吁,像安命老人无可奈何的叹息。风究竟还不肯驯服。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地约束着。

第一段中划线的句子“或者为此,风一辈子不能平静,和人的感情一样”及最后一段中划线的句子“或者就为此吧,天地把风这般紧紧地约束着”,这两句话中的“此”含义有何不同?

41.这段文字所提及的“爱尔克姐姐点的灯的故事”在全文中的作用是什么?

查看材料

六、作文(1题)42.题目:根深才能叶茂

——有感于韩愈“养其根而俟其实,加其膏而希其光,根之茂者其实遂,膏之沃者其光晔。”A.必须写出以议论为主的文章;B.不能少于800字;C.字迹工整,卷面整洁。

参考答案

1.B

2.A

3.B

4.D

5.C李商隐?无题?写对方的是“晓镜但愁??”句。

6.C

7.C

8.D此题考查考生对课文内容的掌握。这句话是欧阳修《五代史伶官传序》中的重要句子,这句话往往还会以翻译等形式出现,考生要牢固掌握。

9.C

10.C

11.C

12.D

13.C

14.A

15.D

16.D此题考查考生对作家作品掌握相关知识的情况。这是大学语文历届考试中常见的简单题型。

17.A

18.B

19.B

20.C

21.王安石

22.锦城虽云乐锦城虽云乐

23.七苦绝句七苦绝句

24.《灭亡》

25.千树万树梨花开

26.死的诱惑死的诱惑

27.权者权者

28.精神

29.象征

30.元稹元稹

31.N

32.N

33.Y

34.N

35.N

36.标准答案:D

37.孳:繁殖得多。

天:自然生长的规律。

爪:用指甲抓破。

离:被破坏。

38.篑:盛土的竹筐。平:填平。弃井:废井。数:天数,运数,含有规律的意思。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课文的中心论点是“有毅力者成,反是者败”。围绕这个论点展开论证,在论证中自始至终运用了正反对举的说理方法。将成与败、顺与逆、强与弱、彼与我对比,证明有毅力者以其坚忍不拔而获得成功,缺乏毅力者则难免失败;人生总是逆境居多,顺逆境又总是交替出现,大凡成功者都是善于抓住顺境、扭转逆境的人,而失败者则往往是哀叹命运不济、逢难必退、最终屈服于逆境的人。在这段文字中,作者引经据典,将“未成一篑”的造山者与“虽复一篑”的填土者作了鲜明的对比。通过反复的正反对比,有力地论证了成败的关键在于有无毅力。因此,从逻辑角度说,是类比法、对比法;从修辞角度说,是引证法。

39.主人公宁肯珍藏绝技也不肯比武传人以这种自我隔绝、消极退避的抗争方式反抗社会。主人公宁肯珍藏绝技也不肯比武传人,以这种自我隔绝、消极退避的抗争方式反抗社会。

40.第—段中的“此”是指天地将风约束在中间;最后一段中的“此”指的是风究竟还不肯驯服。第—段中的“此”是指天地将风约束在中间;最后一段中的“此”指的是风究竟还不肯驯服。

41.隐喻已逝的姐姐的悲惨命运,激起作者对封建大家庭的憎恶。

42.项目

类别A内容B语言C篇章评分细则一类卷

(45~50)中心明确

见解深刻行文流畅

语言准确结构严谨

层次清晰以47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二类卷标准,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突出的,获得满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二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二类卷

(37~44)

中心明确

内容充实

文从字顺

语言基本

准确结构完整

层次分明

以40分为基准分,适当浮动:a.具备B项和另一项条件,而其余一项达到三类卷标准,获得基准分;b.具备上述三项条件的,酌情加分(其中B项比较好,获本类卷最高分);c.具备上述一项条件,而另两项只达到三类卷标准的,酌情减分。三类卷

(30~36)中心明确

内容尚充实语言通顺

有个别病句结构完整

层次清楚以33分为基准分,适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